第四章教学目标: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价值取向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目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涵义,深刻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了解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类型、理论基础和策略方法,力求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需要设计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难点: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三、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与教学目标不同类型的特征及设计原则、方法;2、了解新课程目标的特征。
2、技能目标:尝试在新课程背景下把三种目标模式应用到课程与教学实践中;3、方法目标:掌握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的原理和方法,初步形成能依据现代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和表述小学教育课程和各科教学目标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四、教学内容:一、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
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它可以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具体体现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预期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最宽泛,层次最高,指导范围最广,它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培养目标次之,是针对一个学段或一种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目的的解释具有独特性、针对性,也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而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是最具体的,它的制定必须要考虑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人们对教育效果与质量的追求,课程与教学目标更受重视,由于人们对课程的意义与功能理解的不同,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使用也不一样。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就是通过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提示旨在达到目标的最优的过程与方法,并且成为评价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标准。
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基本功能
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学科、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预期结果。
它明确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是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规划性目标。
教学目标反映了教育者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基本功能:
1. 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它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学习成果:教学目标提供了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
通过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各个层面上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3. 激发学习动力: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后更容易保持专注和积极性,有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 指导教育评估:教学目标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也是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评价标准。
通过分析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5. 引导教育改革: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反复思考和调整,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指导。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教学目标的含义和特点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能够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功能。
要使教材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就要懂得艺术处理教学内容,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的范围很广,它也是备课的内容,是教案的一部分.但它不等于教案,教学设计的内容较详细、具体,涉及面较广,而教案相对较简约,它的容量有限,它不可能囊括所有与教学有关的内容。
教学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设计泛指备课时要考虑实施的所有内容,有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导语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等等。
狭义的教学设计指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设计。
教学目标即“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在弄清教学目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几个相关概念。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计。
反映国家、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期望,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原则性强的特点,对各级各类学校都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但教育目的毕竟是宏观地指出教育的方向,要想把教育目的进一步落实,还必须有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具体要求,是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它与教育目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也就是培养目标要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而教育目的又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没有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就要落空。
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
它以科目的形式体现出来,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课程的实施,把课程目标以标准化的形式明确清晰地表述出来.它可以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具体操作的指南。
教学目标概述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结果,指导继而支撑着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结果。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设计的应该是学生在教学活动时,学会了什么或学会了做什么,而不应该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要做些什么。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1、预期性
2、系统性
3、层次性
4、可行性
5、灵活性
6、生成性
7、整体性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标准功能
4、聚合功能
四、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1、现代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普遍性目标”价值取向具有普遍性、模糊性、指令性的特点。
3、“生成性目标”价值取向具有整体性、生命性、实践性。
五、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的关系
1、教学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简述教学目标的概念。
简述教学目标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有助于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包含的主要方面
1.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期望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事实和信息。
它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理解和记忆,以及对知识体系的认识。
2. 技能目标:技能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通过教学活动,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特定的技能,如计算、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
3. 态度目标:态度目标强调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
它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兴趣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 价值观目标:价值观目标与态度目标相关,但更侧重于学生对社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它期望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5. 过程目标:过程目标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它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符合预期。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对教学目标的准确理解和有效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摘要]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根据其含义,其特点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等。
并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进行区分。
【关键词】教学目标含义特点教学目的一、文献综述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选取了十六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
并对这十六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分为三类: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1、刘芳在中国论文万网上2010年01月19日发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预设的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身心变化。
是最具实践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主要意图和方针都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2、李如密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5期第39-40页上发表的“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3、邵朝恒在2010 年“教学目标的概念”一文中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它是教师预期的(可观察、可测量)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教、导学、导测量三种功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当中,情感目标是最高追求,知能目标是基础,方法目标既是目标也是实现知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手段。
4、覃翠萍、梁星全在《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6期中发表的“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一文中指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第四章教学目标: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价值取向总结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
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因此,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的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在学生现有水平基础上和学生能达到最高水平之间进行教学努力。
第四章 课程目标
美国纽约州20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目标 目标 1: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交往和计算的能力。 目标2:每一个学生都应学会探求、能够应用从以 下科目中学到的方法和知识并能跨学科应用之: 目 标3: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对艺术、文化和文明智 力成果的认知、理解与欣赏,并且发展表达个人艺 术能力的技能。 目标4: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并有能力应用有关于 政治、经济、社会机构和国家程序的知识。 目标5:每一个学生都要尊重并实践基本的文明价 值,获得并应用这些技能、知识、理解力和参与民 主政府的必要态度。 目标6:每一个学生都要发展理解、欣赏和与别人 合作的能力,并理解、欣赏他们的价值、信仰和态 度,尽管学生们也许属于不同种族和文化传统,来 自不同的国家和宗教系统。
德国学校的任务是:
1.传递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能力 2.使学生独立判断和负责任地行动 3.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自由,宽容、冷静地思考, 尊重他人 4.传递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知识 5.致力于欧洲的进步 6.在国家之间和谐一致的精神下教育学生 7.增进维护自由民主和社会基本状态的意识 8.在国家与社会中履行职责并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9.激发对环境的责任感
博比特课程目标
• • • • • • 五个步骤: 第一:人类经验分析。 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分析。 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 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 第五:教育计划的制订
• 泰勒理论
学习者本身
社会生活 暂定的一般性标准
学科建议
过滤器1:哲学
过滤器2:心理学 明确的教学目标
• 泰勒指出,人们在实践中往往犯这样的错误: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字3500个左右常 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 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 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 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内400万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 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 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简述教学目标的特征
简述教学目标的特征一、定义:教学目标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的课程内容与要求,对教学活动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或产生的变化。
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
二、特征: 1、指向性:它必须是预期学生将来要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就课程的某些方面提出要求,这种导向作用往往影响着课程的整体目标; 2、具体性:它有明确的质量规定性,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在经过努力后能达到的程度,即有数量的限制性; 3、层次性:教学目标是由低到高、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展开的,最低层次的目标通常也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分解成许多小目标,以适应不同教学层次的需要; 4、时效性: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认识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随时都在更新,随着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应有不同层次的目标。
2、具体性。
教学目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了给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对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的程度,提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教学目标不是“信念”,是行动计划,不仅仅描述知识和技能的具体内容,还规定了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标准,对教学活动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使用何种教学方法等都做了规定。
3、稳定性。
教学目标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相对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确立了正确的教学目标,则它会引导教学的深入开展并能有效地控制教学活动的方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新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在经过努力后能达到的程度,而且是可以测定的,可以事先设计。
目标一旦确定,它就成为评估和衡量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的尺度,具有稳定性,否则,就失去目标的意义。
4、层次性。
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为了给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对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的程度,提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如学习语文,可以提出以下目标:认识200个生字,会写120个生字,能读、会写14篇课文。
如此类推,依次递进,对于各个年级和各门学科的每一课都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第四章教学目标: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价值取向
她爷爷可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小孩子们兴奋得又是敲桌子又是跺脚„„ 当对分数的追求超越了对生命的敬畏,依靠一个扭曲的心灵,如何去走完自
己的人生?由此,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必须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某一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或等发展,具有 整体性。
教学目标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 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 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参与、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 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摒弃等;领悟——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等。
1
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
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三是教学目标以一 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 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 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 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教育是 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 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 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第四章 教学目标
他放弃了‚目标‛一词,而从彼得斯那里吸
收了‚过程原则‛。他认为学校教育包括三 个过程,即 ‚训练‛ 、‚教学‛ 、‚引 导‛. “训练‛是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过程. “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 “引导‛是使学生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 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使人类更加自由, 更富于创造性,因而教育的本质在引导。 “教育即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 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 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比如,在知识或艺术领域,学生学习最重要 的结果是“尝试”。
6.
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 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 次与序列 ;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 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 个部分,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 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 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不同之处对照
80年代中后期,个性和谐发展作为教学 目的被提了出来。 从人的生理状况出发,科学家研究认为,一 般健康的人只是运用潜能的一小部分。美国心 理学家詹姆斯认为绝大多数人只利用了身心潜 能的一小部分,他估计只运用了10%,米德 和奥托分别估计为6%和4%,日本物理学家 汤川秀树估计为3%。
我们认为,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必须包
三、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方向性质一致。
2.二者对教学所起作用的相同。
区别:1.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方向目标,具有终极意义;教 学目标是教学达到的目标,具有程段意义。
2.教学目的是对教学的总的要求;教学目标是对教 学的具体要求。 3.教学目的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教学目标更 多地体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1、在原始社会,人的发展处于原始水平 2、在古代社会,‚无论个人还是社会,
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3、 在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 的客观基础 。
现代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 客观要求并提供可能性:
第一、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 它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 第二、现代工业创立了工艺学,使劳动 者有可能摆脱对专一生产部门的依附。 第三、现代工业的出现,为人的多方面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1、占有财富 2、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 3、享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4、进行广泛的交往 5、重视教育,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1)建国初期的提法 (2)1957年的提法 (3)近二十多年的提法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3、教育目的最终要落实在人的发展上 。
四、当代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1、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片面化 (1)仅仅关注学校的升学率,缺乏对学 校价值“成人”的关注。 (2)仅仅关注知识的灌输,缺乏对精神 文化世界中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充分开放。 (3)过分关注教育的工具价值,缺乏整 体的价值观。
2、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当下化、直接化
(二)端正办学思想,克服两种倾向
1、辍学 (1)原因:费用、读书无用 (2)对策: 政府财政支持 改革农村教育,使之适应农村经 济
重视法律的作用,保障每一个孩 子的受教育权
专家把脉农村学生辍学顽症:
他们缘何离开校园?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张景勇 李薇 薇 孙承斌) 家在山东省郓城县农村的张文乐 才10岁出头,小学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湖 南省新化县农民肖保国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 初中都没有读完便到广东打工……在我国农村 像这样辍学的学生并不少见。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顾秀莲,近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实施 情况时指出,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 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周健(2006)在如何确 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中 提到,教学目标是确立教学 内容的尺度、控制教学过程 的方向,检查教学效果的依 据(教学评价的依据和参照物)。
李茂森、孙亚玲(2006) 在论有效教学中教学目标的 性质及其价值 ——— 读《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中提到,教学目标是课程教 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与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崔允漷(2004)在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 学起点提到: 目的是人类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学校教育 的所有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必 须符合目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 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 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Practice makes perfect!
21
参考文献
[8] [9] [10] [11] [12]
Company
Logo
[13]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娟,于爱华.谈课堂教学目标陈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2004(01) 崔允漷.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M].人民教 育.2004(02) 张良,曹俊军.试论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设计[J].湖南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05(06) 田家富.浅议课堂教学目标[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李茂森,孙亚玲.论有效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性质及其价值 ——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6(01) 周健.如何确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J].大连教育学院 学报.2006(04) www.art-com.co.kr 22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摘要]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根据其含义,其特点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等。
并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进行区分。
【关键词】教学目标含义特点教学目的一、文献综述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选取了十六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
并对这十六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分为三类: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1、刘芳在中国论文万网上2010年01月19日发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预设的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身心变化。
是最具实践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主要意图和方针都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2、李如密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5期第39-40页上发表的“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3、邵朝恒在2010 年“教学目标的概念”一文中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它是教师预期的(可观察、可测量)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教、导学、导测量三种功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当中,情感目标是最高追求,知能目标是基础,方法目标既是目标也是实现知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手段。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预期的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目标。
它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所期望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
1. 知识目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获得的具体知识和理解。
例如,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定律、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等。
2. 技能目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具体技能和能力。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用计算机编程等。
3. 态度目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态度和意识。
例如,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
4. 价值观目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的正确的道德观、社会责任感等。
例如,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他人、关心环境等。
教学目标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对学生所希望达到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目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可以根据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3. 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依据和方向,教师可以根据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
4.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指导因素,它涉及到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来明确教学目标,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状况 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制约教育
目的的最终决定性的因素 2)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 制度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基本观点 :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
人的价值的实现; 3)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
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人的要 求来设定。 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那托尔普、凯兴斯泰纳等。 基本观点:
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
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
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指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叶西欧发生文艺复 兴运动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西欧,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 义生产的萌芽,东西方交往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贵族 阶层。他们为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 化的形式,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运动。文艺复 兴运动于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到15世纪中期以后,先后波及尼德兰、 西班牙、 法国、英国、德国等地。 文艺复兴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文化,宣 扬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 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 论”。但它抨击了封建主义、宗教神权对人们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因而 曾促进了西欧一些国家的宗教、经济、政治和教育的改革。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美术三杰:达· 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
第四章教学目标
第四章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与要求:1.把握教学目标的含义2.把握教学目标具体化的技术3.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4. 学会陈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2.布卢姆等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概述1.概念教学目标是咱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是实施课程与教学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质量规格。
教学目标的纵向分类:教育目的↓培育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是指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或为培育受教育者而确信的总的质量规格,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培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学校依照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性质、任务,对学生的身心进展提出的具体标准。
课程教学目标是最高层级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
它的制订应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确立新型的学生观,科学地判定学生的整体把握水平。
单元教学目标是第二级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它由课程教学目标分解而成。
将课程教学目标分成单元教学目标时,要做好了解学生和分析教材这两项工作。
课时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教学目标别离是第三、第四级学科课程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由单元教学目标分解而成,知识点教学目标那么由课时教学目标分解出来。
2.意义(1)为课程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2)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4)为课程与教学的评判提供依据。
二、教学目标分类美国学者艾斯纳以为应该分为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类型。
我国学者借鉴外国体会,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三种类型。
马杰三个要素:可观看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同意的行为标准克伯勒五要素:行为者、行为、行为结果、情景和标准(一)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实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具有导向功能、操纵功能、鼓励功能、评判功能。
(1)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泰勒以为课程目标必需指明课程终止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转变。
强调以行为方式来叙写课程与教学目标,即采纳行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
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因此,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的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在学生现有水平基础上和学生能达到最高水平之间进行教学努力。
教学目标虽然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并不是一成不变、固定僵死的,而是在对教学结果有个大概的预测框架内保留一定的生成空间。
教学目标一般分成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两类:预设性目标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预计要实现的目标,是规划好的。
如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5个英文单词。
生成性目标指在在教学活动之前没有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冒”出来的目标,是非预期性的。
如学生在学习书写规定的5个单词时,某学生发现这五个单词有共同的特点,教师借此机会进一步与学生讨论了这个规律,并表扬这个同学善于观察,结果大学都多学到这个知识点,这个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事实,只有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教学目标才是教学目标的真实状态。
举例:冷漠背后(《读者》2005年第16期):在南方某个城市,小学四年级要考试数学了,同学们忽然发现,班里数学成绩最棒的那个女孩子没有考试,同学们正奇怪,老师说她的爷爷去世了,她请假了。
同学们听后立即一片欢呼声,说她数学之所以考第一,因为她爷爷是个数学教授,我们没有办法超过她,现在她爷爷可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
小孩子们兴奋得又是敲桌子又是跺脚……当对分数的追求超越了对生命的敬畏,依靠一个扭曲的心灵,如何去走完自己的人生?由此,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必须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某一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或等发展,具有整体性。
举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家长说:我的孩子今年高考失利了,我们很痛苦,也很迷茫。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时间里都在努力学习,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现在没考上,我们也明白,上大学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他可以从事某项工作。
但他这十几年来所学的知识只对考大学有用,对他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多少帮助。
所以,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我们一家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企业经理人说:这几年做企业人事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应聘的人才似乎“满腹经纶”,却一无是处。
他们只会做题、应付考试,或者复述书本上的东西,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教学目标是符合具体的班级、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的,是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得以实现的,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操作性。
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的教学目标表述举例:学生能够在10分钟内流利地背写出本节课所学的生词。
学生可以在5分钟内流利的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与人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参与、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摒弃等;领悟——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等。
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评价功能,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系统内的其他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协调,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主要观点:以知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主要观点: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之所以得以存在是因为教学能够为社会服务。
知识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不足:忽视了人的存在,使教师成了传递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主要观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不足:容易导致教学缺少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我们的观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是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有探究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参与。
二是学生发展的间接指向是为社会服务,不应把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
三是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它是知识、社会、人本三种价值取向的结合。
教学目标分类是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当代教学理论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外的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鲍良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板元昂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梶田叡一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国内的有:唐文中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青浦县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阜新市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山东省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
本杰明·S·布卢姆简介:布卢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兰斯富。
1935年2月和6月先后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
1940年在芝加哥大学考试委员会任职。
194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其后30余年由讲师逐级晋升至教授。
1965-1966年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
1967年任测试问题邀请会主席。
创立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和国际课程协会,任常委。
1968年以其成就获约翰·杜威学会颁发的杜威奖金。
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桑代克纪念奖。
1986年9月本杰明·S·布卢姆到华东师范大学讲学。
主要贡献: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掌握学习》(1968)和《人类特性与学校学习》(1976)等。
他的思想观念新颖,教学策略较实用,因此他的理论影响整个世界,成为许多国家课程编制、教材编写、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依据和教师教学的指南。
在我国,除了凯洛夫的传统教育学外,就要数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了。
美国以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1956,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层次一般目标特殊学习结果、行动动词知识知道名词、具体事实、规则、分类和项目、标准、方法和顺序、原则或通则、理论和结构界定、命名、说出、指出、描述、区别、辨别领会转换信息的形式;解释关系;从已有资料插入解释、倒置、预测、整合、推断运用运用原则使用、解决、建立、准备、示范分析分析组织和关系区别、描写、绘图、分辨、推断、解释综合产生新的安排设计、组织、重组、组合、修改、创造评价依据外在标准判断;依据证据判断评估、比较、对比、区别、批评、检查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1964年,价值内化的程度)层次一般目标特殊学习结果、行动动词描述、指出、选择、示范接受或注意对明显特征的觉知;显示愿意接受;显示能够注意反应接受规则和责任的需要性;选择被他人接受示范、说出、表现的反应方式;显示反应后的满足感解释、判断、示范、申辩价值化能设定假设或立场;显示在价值上的偏好;显示对价值的遵行组织了解不同价值观的关系;发展一个价值系统解释、申辩、判断配合价值理念的一致行为表现、实践、示范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1972,辛普森的分类)层次一般目标特殊学习结果、行动动词选择、检查、指出、区别、示范知觉注意到明显的线索;知道线索和行动的关系准备(心向)显示行动前的心理准备;显示行动前开始、执行、自愿、表现、示范的身体准备;显示行动前的情绪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模仿反应;练习反应表现、示范、操控机械动作习惯性地从事工作表现、示范、操控复杂的外显反应自信的和有效率的行动表现、示范、操控适应表现配合状态调整的能力改变、修改创作创造新的行为创造、组合、建立、修改1.优点:(1)它是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2)细化得比较具体,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6级)、情感领域(5级)、动作技能领域(7级),便于理解,目标使用了可操性语言,为实践操作提供了参照标准。
2.不足:(1)把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分割成彼此互不联系的部分,破坏了目标系统的完整性;(2)关于各个领域内不同层次的分类有些不科学。
(3)以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能力可以通过可见的行为表现出来为前提假设,这种假设有些问题。
学生的情感体验一般是内隐的。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命名、用简单命题表述事实、知识群)2.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3.认知策略(调节内部过程的技能)4.动作技能(动作程序、实际的肌肉运动)5.态度(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一般态度、有关公民身份的)理论评析:加涅与布卢姆的分类系统异同的比较: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知1、知识2、智慧技能: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3、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心因动作动作技能布卢姆和加涅的两个分类系统有以下共同和不同之处:共同点:一是两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上完全相同,只是用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