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心得体会
高速工业化、城镇化引发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农村人口外流、农地荒废等乡村问题也日益凸显。为分流大城市人口,解决高速城镇化导致的“城市病”和“乡村病”,发展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在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千镇一面”、过度房地产化、产业空心化等问题仍如沉疴旧疾般难以治愈,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皆来自片面思维的禁锢。因此一定要在建设过程中警惕简单化、机械化、单一化思维模式,谨防陷入“镇”“区”“拼”三大误区。
特色小镇不能片面理解为“镇”,需“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打造多功能整合的“有机生命体”。特色小镇不是单纯的行政区域划分,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重要功能平台。所以打造特色小镇,仅仅依靠自身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要整合周边资源,全域一体推进,依靠自身特有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等资源,通过龙头产业带动周围发展,达到“一点促全域,一村带十村”,“富一村带一片”的效果。
特色小镇不能片面理解为“区”,需“长短”结合,“以长补短”,打造既具有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精神又融入现代城市文明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景区,也不是新城区,既不能单纯地以工业制造为主进行园区开发,也不能盲目地以破坏
传统文化为代价进行千篇一律的景区建设,亦或过分依赖房地产扩张,将打造特色小镇简化为“造城运动”。要深入挖掘当地历史人文、风俗、物产、自然环境的特色,找到当地的差异基因。立足文化底蕴之“长”,补齐特色产业之“短”;立足高新科技之“长”,补齐全要素生产率之“短”;立足市场活力之“长”,补齐社区生活服务之“短”。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精准全面的定位,兼顾历史的延续性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才能引领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不能片面理解为“拼”,需“上下”结合,“以上带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三生融合体”。特色小镇不是简单的“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学校”的“大拼盘”,不是多样功能的机械相加,应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功能聚集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通过政府的号召力、凝聚力“以上带下”促进发展。各地政府需要更好地吸引国企、科研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主体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在深度挖掘特色资源的基础上,提升高品质、优服务、有特色的内容供给,才能将特色小镇的美好蓝图描绘出更多色彩。
特色小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承担着繁荣传统技艺,培育传承新人、发展当地经济等重要责任,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节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将特色小镇的特色亮出来、质量提上来、服务优起来,不要陷入“镇”“区”“拼”三个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