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课件)第六章学前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前课程的特点
(四)学前课程的活动性
活动性是从学前课程的实施角度而言。 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以直
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三、学前课程的特点
(五)学前课程的整合性
整合性是从学前课程的组织角度而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也明确指出,学
前课程相对划分为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 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 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
(二)五指活动课程方案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 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课程组织 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该课程基本反映了陈鹤琴早期“ 做中学” 的生活教育 观。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
(一)行为课程的目标
(三)课程内容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内容是围绕关键经验所提供的各 种类型的活动。
“主动学习” 已成为课程实施的一个基础,同时, 具体化了“主动学习” 的要素,主要包括: 材料 操作 选择 儿童的语言表达 来自成人的支持
四、海伊斯科普(HIGH/SCOPE) 课程模式及方 案
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三、学前课程的特点
(三)学前课程的生活性
生活性是从学前课程的内容角度而言。 学前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征,课程内容来源
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儿童一日生活 的各个环节,所以生活性就是学前课程的一个重要 特性。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
(三)行为课程的组织
整体的。 偏重于儿童个体的发育。 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
二、幼稚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
(四)行为课程的实施
确立了运用“ 设计教学法”来拟订行为课程计划, 并采用“单元教学” 来进行,具体包括: 动机 目的 活动 活动过程 工具及材料
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及方案
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及方案
(一)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育观
自由教育 有准备的环境
总之,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自由、工作、秩 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活动营造的主要支柱。
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及方案
(二)蒙台梭利课程方案
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 课程内容:
日常生活练习 感官教育 语言教育 数学教育 文化科学教育
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及方案
(三)对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评价
孤立的感官训练。 对创造力的忽视。 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儿童实际的生活经验。 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四、海伊斯科普(HIGH/SCOPE) 课程模式及方 案
(一)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发展
30多年发展历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1年之前。出版了第一本介绍海伊斯
目录
第一节 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学前课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第三节 我国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实践
第一节 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及含义
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宋代学者 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
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 (curriculum)一词最早 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 一文中。
三、学前课程的特点
(六)学前课程的潜在性
潜在性是从学前课程对学前儿童的影响而言的。 学前课程总是蕴涵在环境、材料、活动之中,潜移
默化地作用于儿童,影响儿童的发展的。
第二节 学前课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一、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
(一)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五指活动课程是由陈鹤琴(1892-1982年) 创编的。 “活教育” 的目的论 “活教育” 的课程论 “活教育” 的方法论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由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张雪门 (1891-1973年) 创编的。
“幼稚园课程的目的,在于联络孩子们的旧观念, 以引起其新观念,更谋其旧经验的打破,新经验的 建设”。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
(二)行为课程的内容
在行为课程的内容方面,张雪门使用了“教材”一词。 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 儿童的自然环境 儿童的社会环境
当代比较常见的关于课程的定义: 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和教材; 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 课程即教学计划;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二、学前课程的内涵
对于学前课程的界定主要有三种类型: 学科倾向的界定 活动倾向的界定 经验倾向的界定
三、学前课程的特点
(一)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世界著 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课程思想是与其儿童观、 教育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儿童观 吸收力的心智——儿童发展的内在冲动力 阶段性——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 敏感期——儿童发展的特殊能力 工作——儿童发展的主要方式
科普课程的著作《认知中心课程》。 第二阶段,1971-1979年。第二本著作《活动中的儿
童》出版,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与儿童发展作 为课程的核心思想。 第三阶段,1979年以后至今。出版了一系列的关于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著作,尤其是1995年的《儿童的 教育》。
四、海伊斯科普(HIGH/SCOPE) 课程模式及方 案
(一)学前课程的基础性
基础性,是从学前课程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所起作用 的角度而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幼 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 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三、学前课程的特点
(二)学前课程的全面性
全面性是从学前课程的目标角度而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幼儿园
(二)课程目标
海伊斯科普课程最初的课程目标是促进儿童认知能 力的发展,具体反映在儿童认知能力的5类49条关键 经验中。
这些关键经验并不是课程的目标,而是实现课程目 标的“ 营养”,是教师努力促使儿童获得的重要的 学习经验,也是给教师实施课程提供的一种提示物。
四、海伊斯科普(HIGH/SCOPE) 课程模式及方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