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筑派与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第八篇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及现代派建筑与代表人物

第八篇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及现代派建筑与代表人物
第九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及现代 派建筑与代表人物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பைடு நூலகம்色各样风格的建筑 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 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在一些英文文献中,常用小写字 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表示广义的现代建筑,以 大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或Modernism表示 狭义的现代建筑。 在本文中用“现代建筑”表示广义的,而用“现代主义 建筑”或“现代派建筑”表示狭义的。在20世纪初期, 现代建筑曾经被称为新建筑(new architecture)。
现代主义建筑
表现派、风格派、构成派等原是美术方面的派别。它们 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主要是在造型风格方面。要解决建筑 向何处去的问题,还需要回答一系列实际的与理论的课 题。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功能 要求;建筑如何同工业和科学技术相配合;建筑如何适 应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建筑师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等等。在这些方面,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有一些人作过 探索。在此基础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批青年 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比较激进的改革建筑创作的主张, 并且推出一批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大大推动建筑改革 走向高潮。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和L.密斯·范·德·罗,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现代主义建筑
战后初期影响较大的有表现派(expressionism)、风 格派(de stijl(也称新造型派neo-plasticism或要素派 elementarism)和构成派(constructivism)。德国、 法国、荷兰以及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的苏联是这些新 流派最活跃的地方。由E.门德尔松设计1919~1920年 建造的德国波茨坦市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是表现派的代 表作品。建筑师G.T.里特弗尔德1924年设计的荷兰乌 德勒支市一所小住宅体现了风格派的特征。苏联美术 设计师B.E.塔特林1929~1930年所作的第三国际纪念 碑建筑设计方案是构成派的作品。

第13章-现代建筑流派与代表人物

第13章-现代建筑流派与代表人物
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 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 法。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 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 筑艺术。
对新型住宅建筑的研究
德国西门子住宅区(Siemensstadt Housing,Berlin,1930) 达默斯托克居住区(Dammerstock Housing,1927~1928)
到美国后的活动
英平顿的乡村学院 (Village College,Impington,1936)
格罗皮厄斯住宅 采用的是木框架结构,运用了砖和毛石等地方材料,通过砖砌烟囱 、毛石地基葡萄架等,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色相结合。
协和建筑事务所
格罗皮厄斯住宅1945年格罗皮厄斯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创立了 协和建筑事务所(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简 状运动产生予人印象深刻的动态效果。 宿舍主体高5层,长方形平面,底层 敞开,只有几对柱墩,每个宿舍房间 都有很大的玻璃窗。主体后面连结单 层的形状不规则的附属建筑,两者之 间形成高低、曲直的对比。
在展示馆的室内,纵横行列和 墙,是如此的弯曲,如柯布描 述他们“蓄意的变形”,因而创造 一个那样的空间,是一个连续 的压条,为立体派艺术家之方 式,因为前庭的区域、楼梯、 大厅及餐厅是具压缩含括的, 透明清澈的,他们几乎同时的 被感受到像是一个流动的空间, 在这分至圈上不可抗拒的线展 示出在室内里如此明显的区域。
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 阳光很少,而格罗皮厄斯设计的房 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 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 ,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 行列式布局.外形比例恰当,简朴 整洁。
同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 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 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 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

中外建筑史第10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

中外建筑史第10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

古根汉姆博物馆外景 古根汉姆博物馆内景
• 10.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主要建筑活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各国都面临着住房短
缺问题。
• 住宅设计与施工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首推德国,通 过总体布局上的革新使人们拥有享受阳光和空气 的权利;通过内部空间的合理组合来提高空间使 用率,通过来用新材料与新技术来降低建筑造价; 通过自身而不是外加装饰来形成悦目的建筑形体。
• 20年代以后的国书馆,在如何满足新的功能要求 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 学校建筑则以鲍豪斯校舍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设计者格罗被乌斯将功能、材料等多方面灵活运 用,为学校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 摩天大楼在这个时期中蓬勃发展。芝加哥学派的 成立为美国的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时的摩天楼形体呈塔形,垂直向上的线条是构 图的主要特征。30年代以后,随着悬臂楼板的应 用,促成了层层叠叠的以水平向带形窗为特征的 水平向构图。1931年,纽约第五号街上建成了70 年代以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帝国大厦。
桑•伊利亚的未来城市设想
• 10.1.3荷织,成立于1917 年。艺术家中包括画家、雕刻家、诗人及建筑师 奥得、里特维德。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几何 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 第一次大战后的俄国,一些青年艺术家成立了构 成派艺术团体。他们认为艺术的实质在于它的构 成,强调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空间,它原先以 雕刻为主,随后扩大至工艺美术和建筑。他们的 建筑作品很像工程结构物,如塔特林设计的第三 国际纪念碑设计方案。
• 西格拉姆大厦是密斯所设计的高层建筑中最有代表 性的建筑之一。这座38层高的大楼柱网整齐一致, 立面窗子划分相同,方格子的立面宜上直下,外形 极为简单。
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 西格拉姆大厦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
(2)包豪斯办学方针和设计理论 P.166
办学方针: a)倡导自由创造的设计、反对因循守旧、简单模仿、墨守成规 b)把手工艺于机器生产集合起来,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 的设计 c)强调各门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要向 抽象绘画和雕塑学习 d)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e)学校教育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设计理论: a)艺术与技术应达成新的统一 b)设计的目的是人而非产品 c)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蒙德里安 – 红、黄、蓝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现
• 代表作品 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 蓝椅”、乌德勒支住宅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现
乌德勒支住宅 ① 建筑被分解成 点、线、面、体 等几种重要的逻 辑组合 ② 墙板横竖相间、 错落有致 ③ 不透明的墙篇 与透明大玻璃窗 户形成虚实对比 ④ 注重立面构成 语言的抽象性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现
• 战后初期影响较大的有 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 格派和构成主义。 1、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重在表达艺术 家的主观精神,在表现形 象上常采用奇特、夸张的 建筑提醒表现某些天文台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现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意大利青年建筑 师马里内蒂发起《未来主义宣言》,他认 为: (1)建筑风格不仅要追求形式的改变,未 来的城市应具有全新的功能; (2)没有图画、雕塑,混凝土、钢和玻璃 组成的建筑也能给人美感; (3)城市交通用许多交叉枢纽与金属步行 道和快速传送带联系起来; (4)建筑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 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把抽象几 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成绘画和 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很像 工程结构物,如塔特林设计的 俄国第三国际纪念碑。

外国建筑史-ch11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外国建筑史-ch11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构成派—俄国
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 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 特别是雕刻,很像是工程结 构物。

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 设计:塔特林 设计思想:用构成来表现,用 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 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
风格派

代表作 风格派荷兰乌德勒支住 —荷兰

由荷兰的 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 设计:里特维德 形象的 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 由简单的立方体,光板片, 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 穿插成的建筑。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 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 座绝对主义的殿堂; 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 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 4)技术精美。密斯在60 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 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 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 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 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 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联邦德国的 柏林新国家艺 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 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 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 钢铁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 墙,简单,是当时世界建 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城市设计方面:城市集中主义
–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 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 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 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包豪斯教学特点: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 和新结构的 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 活。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1、格罗皮乌斯(1887—1969)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

认为“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井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

代表作品如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德绍的包豪斯校舍。

2、勒•柯布西耶(1889-1965)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要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激烈否定因循守旧的建筑观,主张建筑工业化,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在设计方法上提出“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二他在住宅设计中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同时他又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把建筑看成纯精神的创造。

代表作品如巴黎的萨沃依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著作:《走向新建筑》。

3、密斯•凡•德•罗(1886—1970)密斯•凡•德•罗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要创造新时代的建筑而不能模仿过去。

他重视建筑构造和建造方法的革新,认为“建造方法必须工业化”,他以“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和吐根哈特住宅,表达了他对构造一一空间一一形式的见解。

一方面简化构造体系,精简构造构件,产生没有或极少屏障;而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另一方面净化建筑形式,准确施工,成为由钢和玻璃构成的直角组成的盒子,代表作品如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伊利诺伊工学院校舍,范斯沃斯住宅。

4、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9〜1959)赖特对建筑的看法与现代建筑中的其他人有所不同,他在美国西部建筑根底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后来发展为“有机建筑”论。

他主张建筑应“由内而外”,他的目标是“整体性”。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点简答大题 名词解释 论述题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点简答大题 名词解释 论述题

1、早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86)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8世纪)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后期(约公元前1085——前332)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32——公元395)2、古王国时期的(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3、新国王时期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建造了女皇(哈特什帕苏墓)4、(奥西里斯柱)是皇帝祀庙特有的。

5、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一个是(大殿)6、(山岳台)的体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相结合。

7、新巴比伦帝国的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8、(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萨艮二世王宫)9、(波斯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帕赛波利斯)10、克诺索斯宫殿柱头特点是(上粗下细)11、(古风时期)形成了希腊圣地的代表性布局。

1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13、(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14、希腊古典柱式有3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15、(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16、:多立克柱式的代表是帕提农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是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科林斯柱式早期的代表是奖杯亭17、(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伟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

18、罗马五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柯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19、《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三原则是:坚固、适用、美观20、图拉真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后的(纪功柱),柱子(是罗马多立克柱式)的。

21、古代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角斗场)22、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克)的大庙23、(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24、最早的大型公共浴场是罗马城里的(阿格里巴浴场)。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

四、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及风格
1、设计原则 功能为出发点,是“从内到外 从内到外”的设计,与古 (1)功能: 建筑设计以功能 功能: 功能 从内到外 代以造型 造型为出发点, “从外而内 从外而内”的设计方法不同。 造型 从外而内 (2)技术: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运用新技术。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 技术: 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 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框架结构,有利于进 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行灵活的室内空间分隔。) 建筑的经济性,力求“多、快、好、省”,与古代帝 (3)经济性: 注重建筑的经济性 )经济性: 建筑的经济性 王将相建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需要高技术的工人不同。在工 业社会,低成本高效率,已经成为趋势,所以不需要高技术的建筑工人。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张灵活处理建筑造型, (4)构图创新: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构图创新: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突破传统的构图格式。 突破传统的构图格式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与人息息相关,它比建筑平面、 (5)空间: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空间: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立面更重要。 高效率, (6)美学: 以柯布西埃的“机器美学”为代表,强调高效率,像机器一 )美学: 高效率 样简洁,废弃建筑外装饰 样简洁,废弃建筑外装饰,与以前“视觉美学”带给人们感观上的冲击不 同。“机器美学”开发了感观以外的东西,是一种实用的美学或应用美学。 (7)社会性: )社会性: A、现代建筑派认为建筑具有社会功能(社会效益),能解决社会问题。 、 建筑具有社会功能( 建筑具有社会功能 社会效益) 柯布认为能代替革命,格罗皮厄斯认为应该把包豪斯建为社会大教堂。 B、建筑师具有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建筑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 、 通过社会建筑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 式,不要人们再住在没有阳光,封闭的房子中。同时建筑师也就具有了社 会改良的责任。这与古代建筑师由宗教的,或御用支配,离开了权势无法 开展建筑活动不同。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第三章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3.1 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并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3.1.1柯布西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中的形式美学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

“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体块,赞美简单几何体。

”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一直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普通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设计模式。

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体现了他对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精确控制。

正如勒·柯布西耶在1911年写到:“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

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他成功地利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使用大量的图样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

3.1.2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柯布西耶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革命”。

他始终强调机器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因为他们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所以更加具有合理性。

他曾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表现主义派——德国 1、表现主义派 德国
• 成熟于1910年,首先在德国、奥地利出现表现主 成熟于1910 1910年 首先在德国、奥地利出现表现主 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 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 筑形体来表现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筑形体来表现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代替旧的建筑样式, 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代替旧的建筑样式, 同建筑的功能技术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 同建筑的功能技术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 • 代表人物:门德尔松 代表人物: • 代表作品: 爱因斯坦天文台 代表作品: • 作品特征: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 作品特征: 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 历史意义(局限性):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 历史意义(局限性):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 ):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 反对复古, 反对复古,但他们只是用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去替 代旧的建筑样式, 代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 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 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 消退了。 消退了。
第一节: 第一节: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建筑技术、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建筑技术、建筑活动 进展以及战后初期建筑 探新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探新动的持续及其流派,现代建筑派的 诞生及代表人物。 诞生及代表人物。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 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 •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背景、建筑技术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背景、 以及建筑进展, 以及建筑进展, • 认识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中的表现派、 认识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中的表现派、未来 派、 风格派及构成派; 风格派及构成派; • 掌握现代建筑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掌握现代建筑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创 新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新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 掌握重点: 掌握重点: •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的流派; (1)战后初期建筑探新的流派; • 现代建筑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现代建筑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酝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筑派与代表人物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筑派与代表人物

满足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各种复杂的建筑功能要求?应当怎样处理
继承和革新的矛盾?怎样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建筑师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 方法?……这些是建筑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长时期以来, 许多建筑师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包括十九世纪法国的拉布鲁斯特,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的瓦格纳和路斯,法国的贝瑞,
1920午勒· 柯布西耶在巴黎同一些年青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创办《新精神, 杂志,写文章鼓吹创造新建筑。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一书,强 烈批判保守泥的建筑观点,为新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根据.这 本书象一声春雷,表明新建筑运动高潮的到来.
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
密· 斯凡· 德· 罗在战后初期热心于绘制新建筑的蓝图。1919~1924年期间, 他提出了玻璃璃和钢的高层建筑示意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示童图 等等。他通过精心推敲的建筑形象向人们证明,摆脱旧的建筑观念的束 缚之后,建筑师完全能够创造出清新活泼优美动人的新的建筑形象。 现代建筑思潮理论的共同点: (一)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 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 (二)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 的墙是不承重的,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统承 重墙的方式去对待它,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 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一节 两次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 与建筑活动概况 1914~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状况: 1、欧洲各国在战争中严重削弱了。 2、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变得更强大了。 3、严重的经济危机使阶级斗争尖锐起来。
就资本主义世界来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二十年时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08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2

08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2

根据这个不可抗拒的因素下,似乎存 在一个紧接在一起的厚版、楼梯、塔 楼,及于楼板上的桥梁,这多方的弯 曲启发了汇集体积本身是变形的空间 及他的变形是创造出一个在光与灰暗 之间被剪断的线。
巨大的柱脚虽然是结构机能上所必须, 但形式上又可看出柯布对拟人化型态的 兴趣。
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Palace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学生们居住在沿着南方侧面许多单一走 廊而建的个别量体中,以玻璃覆盖作为 提供房间光, 空气和景 观的一个构想。 因为外壳无法产生最理想内部环境,不 久便增加了一些遮蔽装置,因而减少墙 光滑的外观,也加强南方玻璃墙的合理 存在性。
在展示馆的室内,纵横行列和 墙,是如此的弯曲,如柯布描 述他们“蓄意的变形”,因而创造 一个那样的空间,是一个连续 的压条,为立体派艺术家之方 式,因为前庭的区域、楼梯、 大厅及餐厅是具压缩含括的, 透明清澈的,他们几乎同时的 被感受到像是一个流动的空间, 在这分至圈上不可抗拒的线展 示出在室内里如此明显的区域。
个人生平:
1887 1905~1908 1908~1909 1910 1917 1920 1923 1927 1929 1929~1933 1931~1942 1947~1951 1950~1955 1951~1965 1952~1960 1953~1954 1965
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钟表工人家庭 在家乡的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游历欧洲 在法国建筑师贝瑞的事务所工作 加入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 定居巴黎,与Ozenfant创始Purism 创办《新精神》杂志,宣扬抽象艺术 发表《走向新建筑》 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计竞赛一等奖 在普瓦西设计萨伏伊别墅 设计巴黎救世军收容所和巴 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 完成许多城市规划项目,关注现代城市与规划问题 设计完成马赛公寓,体现其未实施的规划理想 朗香圣母教堂 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设计 法国里昂拉图莱特修道院 哈佛大学卡本特视觉艺术中心 卒于法国。

D11第十七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一)

D11第十七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一)

第十七章 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三、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1、现代建筑运动(Modern Movement)
20世纪20年代后,一批思想敏锐,决心把建筑变革作为己任的建筑师, 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把新建筑运动推向了前所没有的 高潮——现代建筑运动(Modern Movement),形成了后来继学院派之后 统治建筑学术界达数十年的现代建筑派。 现代建筑派包含两方面内容:欧洲先锋派(功能主义派、理性主义派、 现代主义派、欧洲现代建筑派、国际现代建筑派);有机建筑派。

欧洲先锋派(European avant-garde)


格罗皮厄斯(Walter Gropius),德国 密斯·范·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德国 勒·柯比西埃(Le Corbusier),法国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美国 阿尔托(Alvar, Aalto),芬兰
外 国 建 筑 史
的苦闷,认为主 观是唯一真实, 否定现实世界的 客观性,反对艺 术的目的性。是 社会文化危机和 精神混乱的反映, 在社会动荡的时 代表现尤为突出 和强烈。
《蓝马》(1911年,弗朗兹·马尔克)
第十七章 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1、表现主义派(Expressionism)
外 国 建 筑 史

有机建筑派(Organic Architecture)


其他
第十七章 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2、现代建筑派的设计思想
现代建筑派的设计思想不完全一致,但在设计方法上的共同点有: • • • • • •

第三讲 现代建筑运动的开端和高潮

第三讲 现代建筑运动的开端和高潮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 行政、 办公、 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实习工厂 图书馆 学生宿舍 –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 –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国际联盟大厦设计 教学楼 方案(勒〃柯布西耶)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密斯〃凡〃德〃罗) 饭堂兼 礼堂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 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包豪斯教学特点: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 和新结构的 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 活。
表现派: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出
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 者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 受和体验。

爱因斯坦天文台
门德尔松 混沌的流线体形,不规 则窗洞,造型奇特,神 秘气氛。


未来主义 (意大利)
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 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高大的楼房、川流不息的汽 车、火车,表达运动与速度。 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风格派与构成派
构成派—俄国 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
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 容,特别是雕刻,很像是工程结构物。 设计思想:用构成来表现,用
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 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
设计:塔特林
风格派与构成派
代表作荷兰乌德勒支住宅 风格派—荷兰 设计:里特维德 由荷兰的 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 形象的 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 由简单的立方体,光板片,横 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成 的建筑。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2)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2)

多项,是世界公认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国际风格的旗手,讲究技术精美
倾向的代表。 (2)其事:
贡献:混凝土、钢与玻璃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它们取代了传统建筑的
石头、砖与木材,成为现代建筑的三大材料。密斯以钢与玻璃构建了一系 列建筑作品,尤其注重发挥这两种材料在建筑艺术造型中的特性和表现力, 并发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被誉为“钢与玻璃建 筑之王”、“简约大师”。
水平感的屋顶 反复出现的水平线条 以壁炉为构图中心 水平与垂直的对比 材料的质感 夹铅丝玻璃 十字形或风车形平面为主 移动空间
代表作:罗宾住宅、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
罗宾别墅
别墅平面主要是围绕楼梯和烟囱而布置的,是由两个错开的叠放在一
起的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长边相接。 一层:布置有车库和入口、起居室和主卧房;二层有仆人的房间、厨房
是当之无愧的美国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了70多年的建筑活动, 已建成的作品400余件,主持了上百个设计方案,另外还撰写了几十种著作
和论文集。美国建筑百科全书曾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赖特是他那个时代
或许也是任何时代的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 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很少设计摩天楼,对建筑工业化不感兴
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这所住宅除了放在它所在
1916-1922年,帝国饭店,因1923年东京大地震而声誉雀 起,浮筏基础。(*正如关西机场之于皮亚诺*); 访问中国,辜鸿铭陪同; 与Noel结婚; 1925年4月,第二次大火; 1924年,认识Olgivanna;第三次大火 接连的不幸。 1929年,圣马克斯大厦方案
☆ 温斯洛住宅
作品特征:十字形平面,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 书房,餐室都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 室内空间既分割又联成一片,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 净高。层高较低,出檐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黯淡。 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 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的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反复出现 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 水平线条。体现水平和垂直的对比。 外部材料的质地、深色的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 烈对比。 这些住宅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 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 点。

现代主义建筑与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建筑与代表人物

变了原来的设计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国际主义设计,
为富有的人们做设计。 2.商业性的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一战
后对于工业化和当时的贫穷的社会状况进行探索性设计,寻求最适合
的设计。但是国际主义在美国富裕的环境下完全抛弃了这一点,它是
一种商业的设计。它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形象和符号。 3.形式至
上的 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是功能,只要功能符合,形式不是那么
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
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 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 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
虽然国际主义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出来的,不仅风格相似而且很多 都是同一个设计师的作品,但我觉得,这两种风格已经貌合神离了
• 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 国际主义在设计上影响广泛,平面、 产品、室内设计都受到它的影响 *平面 设计——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以简 单明快的排版和无饰线体字体为中心,形 成高度功能化、非人性化、理性化的平面 设计方式,影响了世界各国。 *产品设 计——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布劳恩公司 的体系、日本和意大利的设计 高度功 能主义,高度次序化。它从科学与艺术的 结合转向单纯的科学立场,是一个重大的 转折,使设计成为一个科学的过程。但显 然违背了设计的终极目标。
财富
形式、方法方面 1.使用钢铁、玻璃、混泥土等现代材料 这点和现代主义没有多
少区别,都注重对现代材料的运用。在工业化以后,这也成为一种必 然的趋势。 2.预制安装件 这也和现代主义一样。因为都采 用了现代化的材料,运用了工业化的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使这种方 式成为可能。 3.玻璃幕墙 这是区别国际主义的一个很重要 的特征。它改变了现代主义的六面建筑形式,将墙面用大片大片的玻 璃代替,使玻璃形成墙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密斯·凡·德罗的《法斯 沃斯住宅》。这也是美国的社会所决定的。美国当时的社会非常富裕, 他们需要有种形式能够显示出他们的富裕。玻璃幕墙就非常对他们的 胃口,它即能显示出美国人的富有,有展示了他们的高科技成果和现 代化程度。 4.少就是多,采用几何、单调的形式 国际主义 在这点上是继承或夸张了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思想。现代主 义只是反对过分的繁琐的装饰,达到一种简洁的、单纯的审美感受。 国际主义极其推崇几何的形式,不要装饰。这看多了就未免显得单调 乏味了。 总结

07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

07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
由于他们着重于解决一般公众在生活上的生理与物理要求采用新技术并着意于建筑空间与建造上的经济性建筑风格摒弃历史传统与地方特点以至形式无论建在哪里都比较近似因而被建筑评论家希契科克和建筑师飞利浦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 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一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

两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

风格派(De Stijl)——荷兰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 艺术团体。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Neo Plasticism)或“要素主义派”(Elementarism)。 设计思潮: 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所以认 为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与要素,应该允许独立存在。并认为 最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永恒的绘画。风格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 方体和板片的组合。 代表作品: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建筑师:里特弗尔德
第二节:建筑技术的进展

建筑技术的进步:
结构 材料 设备 施工技术
第三节:战后初期建筑探新 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运行
古典主义: 19世纪末新建筑运动越来越引人注目,但古典主义仍相当流行, 但已不那么严格,常混杂有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也有17、18 世纪的古典主义、甚至还有文艺复兴的特点,故被称为“新古典 主义”。 古典主义代表建筑: 伦敦人寿保险公司(1924年建成) 曼彻斯特市立图书馆(1924~1934年)

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特征
在20~30年代,持有现代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 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 平屋顶。 不对称的布局。 光洁的白墙面。 简单的檐部处理。 大小不一的玻璃窗。 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 名称叫“国际式”建筑。50年代以后,更多地被称为“现代主义” ,或“现代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和新技术实际推广的却很少的原因
一、是新的建筑方式本身尚不成热,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二、是整个社会经济处于困境,既然无力按传统方式大量建造住宅,
也就不可能大量采用新枝术去建造新型住宅,
第三、采用新的建筑技术在起初总是更费钱的。1922年以后,欧洲的 传统建筑材料价格开始回跌(例如1921年荷兰的住宅造价为1914年的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试验,
1、用混凝土、金属板材、 石棉水泥板和其他工业制品代替砖、石, 木
等传统建筑材料, 用提高预制装配程度的办法减少现场工作量, 加快建 造速度. 2、著名建筑家格罗皮乌斯在二十年代多次试验用焦渣砌块和预制钢筋混 凝土粱建造公寓住宅,用钢框架和石棉水泥板或木框架和铜片等试建装配 式小住宅。
风格派(De Stijl)与构成派 (Constructivism).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利安(Pier Mondrian,1872~1944),万· 陶斯柏(Theo Van Doesberg),雕刻家万顿吉罗(G,Vantongerloo),建筑师奥德 (J.J.P.(D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 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蒙德利安认为绘画是由线条和颜色构成的, 所以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他说用最简单的几何 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他的不少画 就只有垂直和水平线条,间或涂上一些红、黄、蓝的色块,题名则为“有 黄色的构图”, “直线的韵律”, “构图第X号,正号负号”等等。
(一)1917年到1923年,这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深刻震憾的时期.出 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欧洲各国陷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之 中,
(二)1924年到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 到恢复并出现某些高涨,
(三)1929年到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蕴酿和走向新 的世界战争的时期. 总结: 总的说来,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个时期,即上世纪二十年代 和三十年代,是充满着激烈震荡和急速变化的时期.社会历史背景 的这种特点也明显地表现在这一时期各国的建筑活动之中。
蒙德利安
蒙德利安《蓝色构图》
蒙德利安《构图》
风格派(De Stijl)与构成派(Constructivism).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 或“要素派”
构成派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把抽象几何形体 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 特别是 雕刻,很象是工程结构物.这一派别被称为构成派。
爱因斯坦天文台
1、设计:德国建筑师孟德尔松 2、地点:德国波茨坦市 3|、时间: 1919~1920年建成
爱因斯坦天文台
爱因斯坦天文台
2、未来派(Futurism)
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创始人: 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P.T.Mar-metti,1876~1944) 主张:当很多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在示不满的时候,未来 派却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1909年,在 第一次“未来主义宣言”中宣扬工厂、 机器、火车、 飞机等的威力, 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 他们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宜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 艺术。 结果:意大利未来主义者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但是他们的观点以 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于二十年代甚至对于第二次大战以后的一部 分建筑师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 潮.
(三)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合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 提到重妻的高度, (四)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
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
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五)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 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 的总体构图方面, 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 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六)废弃表面的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 理性和逻辑性。
革新运动中的流派
1、表现派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例如,画家 心目中认为天空是蓝色的,他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把任何天空都画作蓝色 的.绘画巾的马,有时画戍红色的,有时又画成蓝色的,一切都取决于画 家主观的“表现”的需要,他们的日的是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的建筑 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 征某种时代精神.
5、建筑施工技术也相应提高了。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1、战后初期,古典复兴的建筑仍 然相当流行. 2、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建筑 样式凑合在一座建筑之中的折衷主 义建筑也不断出现. 1923年落成的斯德哥尔摩市政 厅(The City Hall Of Stockholm) 建筑师奥斯柏格
在这个建筑物中采用丁包括希腊的, 罗马 的,拜占廷的、 威尼斯的, 罗马风的、 哥特的以及文艺复兴等不同时代和不同地 区的建筑式样。
满足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各种复杂的建筑功能要求?应当怎样处理
继承和革新的矛盾?怎样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建筑师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 方法?……这些是建筑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长时期以来, 许多建筑师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包括十九世纪法国的拉布鲁斯特,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的瓦格纳和路斯,法国的贝瑞,
荷兰的贝尔拉格,德国的贝伦斯等等,先后提出过富有创新精神的建筑 设计和建筑观点。但是,他们的努力是零散的,他们的观点还没有形成 系统,更重要的是还没有产生出一批比较成热而有影响的实际建筑物。 总的来说,从十九世纪后期到第一次大战为止,是新建筑运动的蕴酿和 准备阶段。
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
第—次大战结束的时候,格罗皮乌斯、 勒· 柯布西耶和密斯· 凡· 德· 罗都只 有三十多岁,他们立即站到了建筑革新运动的最前列。 1919年,格罗皮乌斯当上一所设计学校的校长。他立即改组这个学校, 聘请一批激进的年青艺术家当教员,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同保守的学院教育唱对台戏。他领导的这所“包豪矗斯”学校立即成丁西 欧最激进的一个设计和建筑的中心。
古典的退化
社会生活在飞速变化, 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日益复杂, 房屋的层数和体 量不断增长,建筑材料和结构已和古代大不相同.因此,在绝大多数新 建筑上继续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必然要遇到愈来众多的矛盾和困 难.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即使非常热爱古代建筑样式的学院派建筑师, 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对那些旧的建筑样式和构图规则加以简化和变通。 檐口,柱头和柱础遂渐简化, 壁柱蜕变成墙面上的竖向线脚, 玻璃窗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 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一节 两次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 与建筑活动概况 1914~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状况: 1、欧洲各国在战争中严重削弱了。 2、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变得更强大了。 3、严重的经济危机使阶级斗争尖锐起来。
就资本主义世界来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二十年时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代表人物:有马来维奇(Kasimir Malevitsch), 塔特林 (~ladimir Tatlin),加博(Nauru Ga-bo)等.
第三国际纪念碑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建筑应当向何处去?建筑如何同迅速发展的工业和科学拄术相配合?怎样
第二节.建筑技术的进展
1、第一次大战之后,建筑科学并推广应用。高层钢结构技术的改进和推 广就是一个例子。1931年,纽约30层以上的楼房已有89座。钢结构的自重 日趋减轻。经过长期研究的焊接技术也开始用于钢结构,]927年出现了全 部焊结的钢结构房屋。到1947年,在美国建成24层的全部焊结的楼房.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更普遍了。 3、新的建筑材料也陆续用于建筑,铝材除了用于室内装饰外,还用作 窗框和窗下墙的面层。不锈钢和搪瓷钢板也开始用作建筑饰面材料. 4、研究出多种吸音抹灰和隔声吸音材料,除玻璃纤维外,还使用了蛭 石,珍珠岩和矿渣棉等材料.提高了建筑的隔声和音响质量。
1920午勒· 柯布西耶在巴黎同一些年青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创办《新精神, 杂志,写文章鼓吹创造新建筑。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一书,强 烈批判保守泥的建筑观点,为新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根据.这 本书象一声春雷,表明新建筑运动高潮的到来.
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
密· 斯凡· 德· 罗在战后初期热心于绘制新建筑的蓝图。1919~1924年期间, 他提出了玻璃璃和钢的高层建筑示意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示童图 等等。他通过精心推敲的建筑形象向人们证明,摆脱旧的建筑观念的束 缚之后,建筑师完全能够创造出清新活泼优美动人的新的建筑形象。 现代建筑思潮理论的共同点: (一)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 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 (二)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 的墙是不承重的,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统承 重墙的方式去对待它,
向水平方向扩大,装饰纹样日见减少.石建筑的沉重封闭的面魏渐渐削
弱,框架结构的方格形构图特征在建筑外形上隐隐然显示出来。不过对 称的格局仍是尽力保持的.同古典建筑相比,严格的形似办不到了,但 仍力求“神似”.
革新派的兴旺
第一次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政治条件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主张革新者的促进 作用。 第一,战后初期的经济拮据状况促进了建筑中讲求实用的倾向,对 于讲形式尚虞华的复古主义和浪漫主义带来一阵严重打击. 第二,二十年代后期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方式 的变化又进一步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 第三,第一次大战后欧洲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给建筑革新运动提供 了有利的气氛. 战后时期,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观点、新思潮,思想 异常活跃.建筑界的情况也是这样。建筑师中主张革新的人愈来愈多,各 色各样曲设想、计划、方案、观点和试验如雨后春笋,主张也愈见激烈彻 底,在整个二十年代,西欧各国,尤其是德、法、荷三国的建筑师界呈现 出空前活跃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