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筑派与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917年到1923年,这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深刻震憾的时期.出 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欧洲各国陷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之 中,
(二)1924年到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 到恢复并出现某些高涨,
(三)1929年到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蕴酿和走向新 的世界战争的时期. 总结: 总的说来,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个时期,即上世纪二十年代 和三十年代,是充满着激烈震荡和急速变化的时期.社会历史背景 的这种特点也明显地表现在这一时期各国的建筑活动之中。
1920午勒· 柯布西耶在巴黎同一些年青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创办《新精神, 杂志,写文章鼓吹创造新建筑。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一书,强 烈批判保守泥的建筑观点,为新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根据.这 本书象一声春雷,表明新建筑运动高潮的到来.
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
密· 斯凡· 德· 罗在战后初期热心于绘制新建筑的蓝图。1919~1924年期间, 他提出了玻璃璃和钢的高层建筑示意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示童图 等等。他通过精心推敲的建筑形象向人们证明,摆脱旧的建筑观念的束 缚之后,建筑师完全能够创造出清新活泼优美动人的新的建筑形象。 现代建筑思潮理论的共同点: (一)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 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 (二)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 的墙是不承重的,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统承 重墙的方式去对待它,
新材料和新技术实际推广的却很少的原因
一、是新的建筑方式本身尚不成热,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二、是整个社会经济处于困境,既然无力按传统方式大量建造住宅,
也就不可能大量采用新枝术去建造新型住宅,
第三、采用新的建筑技术在起初总是更费钱的。1922年以后,欧洲的 传统建筑材料价格开始回跌(例如1921年荷兰的住宅造价为1914年的
古典的退化
社会生活在飞速变化, 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日益复杂, 房屋的层数和体 量不断增长,建筑材料和结构已和古代大不相同.因此,在绝大多数新 建筑上继续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必然要遇到愈来众多的矛盾和困 难.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即使非常热爱古代建筑样式的学院派建筑师, 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对那些旧的建筑样式和构图规则加以简化和变通。 檐口,柱头和柱础遂渐简化, 壁柱蜕变成墙面上的竖向线脚, 玻璃窗
荷兰的贝尔拉格,德国的贝伦斯等等,先后提出过富有创新精神的建筑 设计和建筑观点。但是,他们的努力是零散的,他们的观点还没有形成 系统,更重要的是还没有产生出一批比较成热而有影响的实际建筑物。 总的来说,从十九世纪后期到第一次大战为止,是新建筑运动的蕴酿和 准备阶段。
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
第—次大战结束的时候,格罗皮乌斯、 勒· 柯布西耶和密斯· 凡· 德· 罗都只 有三十多岁,他们立即站到了建筑革新运动的最前列。 1919年,格罗皮乌斯当上一所设计学校的校长。他立即改组这个学校, 聘请一批激进的年青艺术家当教员,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同保守的学院教育唱对台戏。他领导的这所“包豪矗斯”学校立即成丁西 欧最激进的一个设计和建筑的中心。
375,到1924年下降为250)
战后建筑活动的兴盛
1、1924年以后,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逐渐恢复并开始上涨,社会相对 安定,建筑活动随之兴盛起来。 2、美国在战争中发了财,战后又继续发展,建筑活动十分兴旺,城市
中的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般建造起来, 五十层、六十层,七十层直到
一百0二层的摩天楼接踵出现,全世界为之侧目。在三十年代初世界经 济危机影响到来之前,美国和欧洲主要工业国家中出现了一个建筑活 动繁荣的时期.接着各国的建筑业便进入丁萧条时期。 3、1933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渐渐从危机中复苏过来,建筑活 动重新活跃了一个短时间, 4、1939年,第二次大战全面爆发,交战各国的民用建筑活动几乎全部 陷于停顿。
满足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各种复杂的建筑功能要求?应当怎样处理
继承和革新的矛盾?怎样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建筑师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 方法?……这些是建筑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长时期以来, 许多建筑师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包括十九世纪法国的拉布鲁斯特,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的瓦格纳和路斯,法国的贝瑞,
第二节.建筑技术的进展
1、第一次大战之后,建筑科学拄术有很大的发展,特点是把十九世纪以 来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广应用。高层钢结构技术的改进和推 广就是一个例子。1931年,纽约30层以上的楼房已有89座。钢结构的自重 日趋减轻。经过长期研究的焊接技术也开始用于钢结构,]927年出现了全 部焊结的钢结构房屋。到1947年,在美国建成24层的全部焊结的楼房.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更普遍了。 3、新的建筑材料也陆续用于建筑,铝材除了用于室内装饰外,还用作 窗框和窗下墙的面层。不锈钢和搪瓷钢板也开始用作建筑饰面材料. 4、研究出多种吸音抹灰和隔声吸音材料,除玻璃纤维外,还使用了蛭 石,珍珠岩和矿渣棉等材料.提高了建筑的隔声和音响质量。
风格派(De Stijl)与构成派 (Constructivism).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利安(Pier Mondrian,1872~1944),万· 陶斯柏(Theo Van Doesberg),雕刻家万顿吉罗(G,Vantongerloo),建筑师奥德 (J.J.P.(D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 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蒙德利安认为绘画是由线条和颜色构成的, 所以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他说用最简单的几何 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他的不少画 就只有垂直和水平线条,间或涂上一些红、黄、蓝的色块,题名则为“有 黄色的构图”, “直线的韵律”, “构图第X号,正号负号”等等。
蒙德利安
蒙德利安《蓝色构图》
蒙德利安《构图》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风格派(De Stijl)与构成派(Constructivism).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 或“要素派”
构成派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把抽象几何形体 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 特别是 雕刻,很象是工程结构物.这一派别被称为构成派。
代表人物:有马来维奇(Kasimir Malevitsch), 塔特林 (~ladimir Tatlin),加博(Nauru Ga-bo)等.
第三国际纪念碑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建筑应当向何处去?建筑如何同迅速发展的工业和科学拄术相配合?怎样
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 潮.
(三)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合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 提到重妻的高度, (四)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
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
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五)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 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 的总体构图方面, 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 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六)废弃表面的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 理性和逻辑性。
5、建筑施工技术也相应提高了。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1、战后初期,古典复兴的建筑仍 然相当流行. 2、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建筑 样式凑合在一座建筑之中的折衷主 义建筑也不断出现. 1923年落成的斯德哥尔摩市政 厅(The City Hall Of Stockholm) 建筑师奥斯柏格
在这个建筑物中采用丁包括希腊的, 罗马 的,拜占廷的、 威尼斯的, 罗马风的、 哥特的以及文艺复兴等不同时代和不同地 区的建筑式样。
向水平方向扩大,装饰纹样日见减少.石建筑的沉重封闭的面魏渐渐削
弱,框架结构的方格形构图特征在建筑外形上隐隐然显示出来。不过对 称的格局仍是尽力保持的.同古典建筑相比,严格的形似办不到了,但 仍力求“神似”.
革新派的兴旺
第一次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政治条件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主张革新者的促进 作用。 第一,战后初期的经济拮据状况促进了建筑中讲求实用的倾向,对 于讲形式尚虞华的复古主义和浪漫主义带来一阵严重打击. 第二,二十年代后期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方式 的变化又进一步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 第三,第一次大战后欧洲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给建筑革新运动提供 了有利的气氛. 战后时期,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观点、新思潮,思想 异常活跃.建筑界的情况也是这样。建筑师中主张革新的人愈来愈多,各 色各样曲设想、计划、方案、观点和试验如雨后春笋,主张也愈见激烈彻 底,在整个二十年代,西欧各国,尤其是德、法、荷三国的建筑师界呈现 出空前活跃的局面。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 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一节 两次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 与建筑活动概况 1914~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状况: 1、欧洲各国在战争中严重削弱了。 2、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变得更强大了。 3、严重的经济危机使阶级斗争尖锐起来。
就资本主义世界来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二十年时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爱因斯坦天文台
1、设计:德国建筑师孟德尔松 2、地点:德国波茨坦市 3|、时间: 1919~1920年建成
爱因斯坦天文台
爱因斯坦天文台
2、未来派(Futurism)
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创始人: 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P.T.Mar-metti,1876~1944) 主张:当很多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在示不满的时候,未来 派却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1909年,在 第一次“未来主义宣言”中宣扬工厂、 机器、火车、 飞机等的威力, 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 他们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宜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 艺术。 结果:意大利未来主义者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但是他们的观点以 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于二十年代甚至对于第二次大战以后的一部 分建筑师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试验,
1、用混凝土、金属板材、 石棉水泥板和其他工业制品代替砖、石, 木
等传统建筑材料, 用提高预制装配程度的办法减少现场工作量, 加快建 造速度. 2、著名建筑家格罗皮乌斯在二十年代多次试验用焦渣砌块和预制钢筋混 凝土粱建造公寓住宅,用钢框架和石棉水泥板或木框架和铜片等试建装配 式小住宅。
革新运动中的流派
1、表现派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例如,画家 心目中认为天空是蓝色的,他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把任何天空都画作蓝色 的.绘画巾的马,有时画戍红色的,有时又画成蓝色的,一切都取决于画 家主观的“表现”的需要,他们的日的是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的建筑 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 征某种时代精神.
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的名 称.
这样一些建筑观点被许多人称为建筑中的“功能主义” (Functionalism),有 时称 做“理性主义”(Rationalism), 近来又有人把它称为“现代主义” (Modernism), 此外还有其他的名称。格罗皮乌斯和勒· 柯布西耶等人反对这些名称。可是功 能主义这个提法还是不胫而走,流传很广,并且引起许多笔墨官司。依我们 看来,功能主义的提法只突出了这种建筑理论的一个方面,显然是不全面 的.理性主义的提法表明了这种理论的主要倾向,但也不尽妥贴。因为实际 上,这些建筑师的作品还是有很多非理性的成份.为了把这种建筑思想同其 他的流派区别开来,特别是同二十世纪后半出现的所谓现代主义之后派的建 筑思潮加以区别,我们可以把上述建筑思想称之为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 潮.为简便起见,有时称为二十年代现代建筑思潮或现代建筑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