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大全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较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篇一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

本课与教科书中的第2课、第3课一起构成了课程标准里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的学段目标。

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的活动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大多数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发芽开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课的内容设定为“设计关于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实验” 。

在本课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置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

本课通过集体研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计划,初步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实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

然后,再分小组研讨“关于种子发芽的其他条件”的实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完善实验计划。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对于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研究。

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非必要条件,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

在能力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绿豆种子、一次性杯子、土壤、纸巾、水、滴管、透明密封袋、标签、记录表、冰箱、黑色塑料桶、透明塑料桶。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wrod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wrod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wrod文档
保和完小科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
1、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了解物体热胀冷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会做水的热胀冷缩的试验、设计空气热胀冷缩的试验,并能观察和记录试验现象。

3、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实验器材一个铝球一端用绳子吊着、一个铁圈(刚好可以让铝球通过)、火柴、酒精灯、气球、瓶子、橡皮塞、玻璃管、量杯教学重点经历先预测再实践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经历先预测再实践的活动过程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不同状态物体的胀与缩并说明理由。

2、依次用气体、液体、固体做实验,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记录单:气球水铜球我的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现象三种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发生膨胀,受冷时收缩。

实验结论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备注
1、预测的理由记录比较烦琐,建议让学生口头交流即可。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物体的运动》的第1节“力与运动”,详细内容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以及力的作用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例子。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力的示意图、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分组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实验用小石块、细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名学生用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 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石块的重量。

(2) 两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如何合成一个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石块的重量,并尝试进行力的合成。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4. 力的合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例子。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本书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 如果有两个力分别为5N和7N,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它们的合力是多少?2. 答案:(1) 例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 实际测量结果。

(3) 合力为12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掌握较好,但在力的测量和力的合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类型的测力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会运用摩擦力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能运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搭建简单的电路,并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大小与影响因素,简单机械的原理,电路的搭建与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简单机械的分类与作用,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装置,简单机械模型,电路实验盒。

2. 学具:小车,滑板,斜面,螺丝刀,电路元件(电池、导线、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走路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教学活动:(2)简单机械:介绍简单机械的分类,展示各类简单机械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作用。

(3)电路: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电路的工作现象。

3. 例题讲解:(1)摩擦力例题:计算物体在给定摩擦系数下的摩擦力大小。

(2)简单机械例题:分析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作用,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3)电路例题:设计一个简单电路,使灯泡亮起来。

4. 随堂练习:针对摩擦力、简单机械和电路的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影响因素、应用。

2. 简单机械:分类、特点、作用。

3. 电路:组成部分、搭建方法、工作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2)举例说明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作用。

(3)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1)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刹车时,摩擦力使车辆减速停止。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简单机械如螺丝刀、剪刀等,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工作更轻松。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主要包括第三章“物体的运动”的第1节“力的作用”和第2节“运动的规律”。

详细内容涉及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力、惯性、简单机械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平衡力、惯性和简单机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衡力的判断、惯性的理解、简单机械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斜面、砝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小车、滑轮、斜面、砝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新课导入: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讲解平衡力、惯性、简单机械等知识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平衡力、惯性和简单机械的原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难点。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力、惯性、简单机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如何判断平衡力?(3)什么是惯性?举例说明惯性的应用。

(4)列举三种简单机械,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平衡力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例如:汽车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精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主要包括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1节“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以及第2节“力的合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力的三要素,学会力的合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2.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

难点: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图示板、磁铁、小木块、绳子、滑轮等。

学具:学习单、画图工具、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小铁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小铁钉?引导学生认识到磁铁对小铁钉产生了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合成: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个力就是这两个力的合力。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

(2)给出力的合成问题,让学生画图并计算合力。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拉绳子和提水等。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合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出力的合成问题,让学生画图并计算合力。

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画出力的合成图,并计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力的合成现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合成。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力的合成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全册教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全册教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1 水沸腾的秘密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教学用具: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咱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1、动手做(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警惕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

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使劲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

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哇!奇迹产生了。

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2、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

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

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

用一般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不管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可不能上升。

1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3篇)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3篇)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3篇)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

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感受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解决问题1、师:上一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你们做到了吗?生:做到了!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生命的来源”问题交流一下好吗?生:好!板书课题:我从哪里来师:谁愿意把你们询问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生: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太精彩了,也非常丰富,老师都佩服你们现在的能力,看来同学们,基本上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了。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45页的资料卡,师生共同学习了解。

2、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是啊,听到你哇哇的啼哭声,妈妈巨大的疼痛,满脸的汗水、无力的四肢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听到你健康有力的哭声,手术室外,爸爸紧张焦急地等待终于换来了开心的笑容。

其实,在你生下之前,你已经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将近10个月了。

你想知道自己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生长变化的吗?1、开展活动,给小宝宝安家。

(要求阅读活动的规则,分组把图片剪下,贴在书上,在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相互打闹,用完后立即收好。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

认识书上46页的小资料,认识子宫。

2、认识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有些动物是胎生,有些动物是卵生)简单的了解胎生和卵生的特征。

游戏: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妈妈当年怀孕的辛苦。

全体起立,把书包挂在胸前,做如:转身原地走,弯腰拾东西,系鞋带,上楼梯(在老师指令下做)等等一些日常。

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

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

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1节《力与运动》和第2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概念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滑轮、斜面、弹簧测力计、毛巾、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车、滑轮、斜面、弹簧测力计、毛巾、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小车在不同斜面上下滑行的距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介绍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斜面上下滑行的小车,记录数据并分析。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行的距离不同?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2.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3.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道实验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题目: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

答案: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和分析。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提高物体运动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探讨如何利用摩擦力为生活带来便利。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最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最新】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目的】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在水中,砖块沉入水底,木块则浮在水面上。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砖块会沉入水底,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呢?这和物体的什么性质有关?4、教师给出“密度”的概念,并解释密度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学生根据所学概念,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二、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1、教师演示实验:在水槽中放入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改变,它的沉浮状态会发生变化吗?3、小组实验一:学生在水槽中放入不同的物体,记录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然后,学生通过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改变物体的体积和质量,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4、小组实验二:学生在水槽中放入萝卜和橡皮,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然后,学生用小刀将萝卜切成小块,将橡皮切成小片,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再次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掌握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质量和体积时沉浮状态不改变的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介绍了一堂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实验课。

首先,教师将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并出示砖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板书了“沉”和“浮”两个字。

然后,教师出示塑料块,让学生猜测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再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它的沉浮情况,并板书了“浮”字。

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面,教师从小袋子里取出了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和橡皮。

教师以小石块为例,让学生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两行“预测”和“理由”的填写,并建议用箭头符号表示沉浮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表格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推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试验教案-可编辑模板

【推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试验教案-可编辑模板
实验器材
橡皮泥、烧杯、水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实验步骤
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
2、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预测沉浮,再放入水中观察,记录沉浮状态和排开
的水量。
3、把同样体积的橡皮泥做成其他的实心形状,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预测沉浮后再实验观察,记录排开的水量。
实验器材
大块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 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步骤
1、用弹簧秤测量大块泡沫块的重量。
2、在烧杯里加入200毫升的水,按书本13面的实验图组装好测量装置。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实验记录单:
整块橡皮
1/2块橡皮
1/4块橡皮
1/8块橡皮
更小块橡皮
我的预测
实验结果
整个苹果
1/2个苹果
1/4个苹果
1/8个苹果
更小块苹果
我的预测
实验结果
1个回形针
4、用同样体积的橡皮泥作成其他的形状(船形、饺子形、乒乓球形、盒子形等), 尝试让马铃薯浮起来,记录排开的水量。
5、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橡皮泥形状
预测沉浮
实验现象
排开的水量
我们的发现
实心球形
正方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设计(后23个实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设计(后23个实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设计(后23个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十一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目的】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推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可编辑模板

【推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可编辑模板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械教课要点教课难点实验步骤小学科学实验教课设计察看物体的沉浮实验种类演示实验1、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展现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观点。

2、察看不一样物体的沉浮状况,并与展望进行比较,发现问题。

3、引起思想,初步议论哪些要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经历先展望再实践的活动过程经历先展望再实践的活动过程1、展望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原由。

2、挨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察看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展望状况进行对照,议论影响沉浮的要素。

实验记录单: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我的展望实验结果实验现象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实验结论不一样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一样。

备注1、展望的原由记录比较烦杂,建议让学生口头沟通即可。

2、察看物体的沉浮一律采纳先放入中再看物体的沉浮。

板书设计教课反省小学科学实验教课设计实验名称察看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种类分组实验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械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教课要点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教课难点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察看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 、1/4 、1/8 、更小的要求切小,展望沉浮并说明原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察看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同,把 2 个小木块粘在一同,展望沉浮并说明原由。

5、察看记录,议论实验发现。

实验记录单:整块橡皮1/2 块橡皮1/4 块橡皮1/8 块橡皮更小块橡皮我的展望实验结果整个苹果1/2 个苹果1/4 个苹果1/8 个苹果更小块苹果我的展望实验结果1 个回形针2 个回形针3 个回形针 1 个小木块 2 个小木块我的展望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1、画出小铁块、小木块在水中的受力图示。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的这一假设。

研究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水槽、水实验步聚:①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②把钩码全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③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实验现象:①钩码全部浸入水中后,测力计测量到的重量比在空气中测量到的重量大。

②钩码在空气中重量-浸入水中的重量=钩码所受水的浮力。

实验结论: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3、把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起来。

潜艇挤完压载舱里的水马铃薯放到水中 下沉马铃薯放到浓盐水中塑料块放到食用油中 上浮软木塞放在水中软木塞放在食用油中4、把各种物体在不同液体水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

蜡烛 木块橡皮 在清水中是浮的 铁块马铃薯 在清水中是沉的 小石头回形针 咸鸭蛋5、请用线将事物和对应的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接起来淹不死人的湖 改变物体的大小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6、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烧杯、酒精灯、火柴、水。

操作步骤:①铜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环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②移除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穿过铜环。

发现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③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铜环。

发现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实验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中应注意事项: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整理器材。

7、物体传热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实验步骤:①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

(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②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③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8、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①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②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④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整理好实验器材9、为什么温度计能测量温度实验材料:酒精温度计、冷水、热水、冰块、烧杯、铁架台实验方法:①、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酒精温度计竖直悬挂在烧杯正上方,调节温度计高度,使其玻璃泡接近杯底,且不与四周杯壁接触;②、缓缓向烧杯倒入热水,使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没水中;③、等温度计中液柱不再上升后,放入适量的冰块;④、等杯内冰块全部熔化后加入适量热水实验现象:⑴、在步骤②中观察到温度计中红色液柱不断上升;⑵、在步骤③中观察到温度计中液柱开始下降,直到液柱面与0℃相平时,液柱不再下降,这时杯内冰水共存。

⑶、在步骤④中观察到温度计内液柱又开始上升。

试验分析:第一次放入热水后,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受热膨胀,使上部管内液柱上升;第二次放入冰块后,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遇冷收缩,使上部管内液柱下降;等到杯内呈现冰水混合状态时,温度计玻璃泡周围液体温度不变,所以上部管内液柱面稳定在0℃处;第三次再放入热水后,水温上升,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再次受热膨胀,使上部管内液柱上升;实验结论:温度计内液柱的升降与外界温度变化一致,当外界温度不变时,温度计内液柱高度也不变。

10、请你设计一个保温杯。

(写出材料、制作方法,并画出草图)实验材料:保温杯1个,泡沫塑料1块(比保温杯体积大),刻刀1个,酒精灯1盏。

制作方法:①用酒精灯加热刻刀,在泡沫塑料上刻一个刚好容纳下保温杯的空间,并刻出保温杯盖; ②把保温杯嵌入泡沫塑料,在加盖泡沫塑料盖。

草图:4、下图是一条呈“中”形的铁环。

如果在A 点处用酒精灯加热,B 、C 、D 、E 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B 、C 、D 、E 各点蜡烛油会熔化的先后顺序。

( B )、( E )、( D )、( C )。

6、这是一条呈“M ”形的铜条。

在H 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A 、B 、C 、D 、E 、F 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①( C )②( D )③( B )④( E )⑤( A )⑥( F )针对这种现象请做出解释?答: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F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4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1 )号。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3 )号和( 4 )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1 )号和( 4 )号。

(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①保温效果最好的是4 号。

②保温效果最差的是1号。

③温度开始时下降速度快。

(4)、通过以上数据,你能发现温度下降的规律吗?答:温度开始时下降速度快,到最后越来越慢。

12、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烧瓶,带孔胶塞,玻璃管,水槽步骤及现象:将玻璃管插入胶塞,把胶塞塞在烧瓶口。

注意一定要塞紧。

在水槽内装适量水,将玻璃管口没入水面下。

用手捂烧瓶,会发现玻璃管口有气泡产生,过一会把手移开后,发现有一段水柱上升。

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归类。

陶瓷、铜丝、橡胶手套、铝勺、木头、不锈钢管、玻璃棒、铁丝、皮革、塑料直尺热的良导体:(铜丝、铝勺、不锈钢管、铁丝)热的不良导体:(陶瓷、橡胶手套、木头、玻璃棒、皮革、塑料直尺)14、我的水钟: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

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 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

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

)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

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15、机械摆钟: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

16、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

摆越长,速度越慢。

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

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

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

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17、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18、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我们的猜测:有关。

摆绳越长,速度越慢。

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19、小明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

下表是他在4小时内收集的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数据。

时间(小时): 0 0.5 1 1.5 2 2.5 3 3.5 4 影长(厘米): 100 85 70 55 40 25 40 55 70 (1)根据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数据表,绘制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折线图。

(2)请你预测4.5小时和5小时后的影子长度,并在图中用虚线画出影长变化趋势。

我的预测:4.5小时后影长为()厘米,5小时后影长为()厘米。

(3)观察折线图,写出你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2条)。

20、用线将“地心说”与对应的内容和“日心说”与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处于宇宙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日心说”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动21、在“北极星不动”的模拟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连接起来。

皮球地球皮球上贴着的纸片地球上的观察者黑板地球的自转黑板上贴着的一颗星星北部的星空皮球转动北极星22、把地球自转与公转和所产生的现象用线连接。

不同的地方时间的差异昼夜更替现象地球自转现象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一年四季变化现象地球公转现象恒星的周年时差不同季节物体影子的变化23、画一画:如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不能))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