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开课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概括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对比阅读,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珍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的人物形象分析。
2. 《管仲列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
2. 对管仲贡献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管仲的生平事迹。
3. 运用比较阅读法,拓展学生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2)引导学生关注《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引出本课《管仲列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对管仲的描述,概括其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挑选有关管仲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贡献。
5. 比较阅读(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其他历史人物传记进行阅读。
(2)下一节课分享阅读心得,进行对比分析。
6.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
(2)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管仲列传》。
(2)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和传主精神。
(3)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管仲的忠诚、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
(2)学习管仲为国家、民族作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
2. 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
2. 分析管仲的言行举止,认识其人格魅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管仲为例,探讨古代人物形象塑造。
3. 采用比较法,分析《管仲列传》与其他传记文学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传主精神及课文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如古代文化背景、人物形象塑造等。
5.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传记文学进行比较,加深对《管仲列传》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估: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管仲品质的思考和感悟。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管仲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2.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事迹中汲取人生智慧。
1.2 教学内容1. 管仲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2. 《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3. 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4. 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进行讨论;3. 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4. 比较法:比较管仲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相关图片;2.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2课时。
3.2 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讲解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2. 第二课时:讨论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分析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1.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2 评价标准1. 课堂讨论:积极发言,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2. 课后作业:作业完成认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3. 考试:考试成绩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中的《管仲列传》;5.2 参考书籍:司马迁《史记》全译本,杨宽《管仲研究》等;5.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论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管仲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思考。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并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做好笔记。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2、教学重难点重点:管仲的主要事迹和政治才能的理解。
难点:文中复杂的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对管仲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探究法4、教学资源教材《史记》中的《管仲列传》原文。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1 教学过程111 导入通过讲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管仲这一重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作者与作品介绍简单介绍司马迁和《史记》,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113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114 字词讲解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115 文意疏通教师逐句翻译讲解课文,确保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116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分析其性格特点和政治才能。
117 写作技巧探讨分析文中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语言特色等。
118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管仲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评价管仲的为人和其在历史上的地位?119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1110 布置作业背诵文中的重点段落。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人物评价短文。
12 教学评估12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22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辅导。
123 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和对管仲事迹的理解程度。
124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3 教学注意事项13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132 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能够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3)能够分析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人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提炼文本信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尚英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2)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2)如何评价管仲的功过是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作者司马迁;(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列传》在《史记》中的地位;(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管仲为何能成为齐国的贤相?他的改革对齐国有何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道德品质;(3)分组讨论,总结管仲的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析管仲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2)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其他贤相,探讨管仲改革的成功之道;(3)讨论管仲的功过是非,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意识。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2)强调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后作业1. 结合《管仲列传》,分析管仲改革的成功原因;2. 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其他贤相,谈谈你对管仲改革的看法;3.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人物评论,可以从性格、才能、贡献等方面入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管仲列传教案上课
管仲列传教案上课一、引言《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管仲的一生。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卓越的政治手腕,使得齐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春秋诸侯国中的霸主。
管仲的治理之道和智慧思想对于后世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上课中,通过讲解《管仲列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学习到管仲的治国理政之道,培养学生的才智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课堂教学内容1. 简介管仲及其时代背景:首先,通过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和背景,让学生对管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讲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仲列传》所描绘的时代背景。
2. 管仲的才智和智慧:重点讲解管仲卓越的才智和智慧,包括他的创新思维、智慧决策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和经典故事,如和鲍叔牙商议富民等,让学生理解并学习到管仲的治理之道和才智思维。
3. 管仲的廉洁与公正:传授管仲注重廉洁与公正的理念,让学生了解廉洁和公正在治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管仲任官后的廉洁行为,如控制贿赂、公正执法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4. 管仲的团队管理和人才培养:教授管仲在政务中注重团队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讲述管仲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举措,如以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员、实行容人政策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5. 学习管仲的思想方法:强调学习管仲的思想方法和学术观念,如他的实践经验、逻辑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治国理政原则。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相关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帮助学生掌握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分析《管仲列传》的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解读重要词汇、句子,翻译文段。
探讨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管仲的事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管仲列传》的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生僻词汇、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管仲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管仲列传》的内容,掌握相关背景知识。
准备教学案例、问题及讨论话题。
3.2 学生准备预习《管仲列传》,了解文章大意。
搜集与管仲相关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管仲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翻译文段,理解文章大意。
针对生僻词汇、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
分析管仲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4.4 案例分析选取管仲治国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让学生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管仲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管仲的成功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5.2 作业布置翻译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段落。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管仲列传》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6.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2)能够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一生的事迹和成就。
(3)能够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功过。
(3)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人才的意义。
(2)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管仲的一生事迹和成就。
(2)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概括其精神品质。
(3)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关键词语的理解。
(2)对比分析管仲的功过,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
(2)简介管仲的相关背景,提出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
(2)对比分析管仲的功过,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成绩,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管仲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设计:评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对历史的贡献。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2.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机遇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管仲列传》,节选自《史记》。
2.2 教学重点1. 管仲的一生及其成就。
2. 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古代词语的理解。
2. 管仲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对管仲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本魅力。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对历史的贡献。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解答疑问,重点讲解文中难点词语和写作手法。
3.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推荐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练习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料《史记》、《管仲列传》等相关资料。
5.2 多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增加课堂趣味性。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管仲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作品。
5.4 教师参考书《史记》译注、《管仲列传》研究等相关书籍。
管仲列传教案上课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翻译重点语句。
2.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二.导入新课美文诵读:仁者知其礼,贤者晓其能。
曾经的贫困书生,而后的一国之相。
不羞小节而齿功名不显于天下是他的誓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他的理念;南伐楚、蔡,北征山戎,是他辉煌的业绩。
感恩鲍叔,辅助桓公,顺应百姓,他使齐国一匡天下,他使桓公九合诸侯。
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他就是——管仲!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管仲列传》三.检查预习1.了解管仲。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辅佐齐桓公,齐国的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
管仲是继周公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2.给划线字注音:管仲颍上鲍叔牙尝与鲍叔贾一匡天下召忽3、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管鲍之交)第二段(3-4):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管仲之才)第三段(5):司马迁的赞词。
(人生抉择)3.疏通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及重要的句式,能够翻译重要句子。
实词积累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3、鲍叔遂进管仲4、一匡天下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6、吾尝三战三走7、与俗同好恶 8、论卑而易行9、故其称曰 10、上服度则六亲固11、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12、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13、知与之者为取 14、而不勉之至王15、将顺其美 16、岂管仲之谓乎词类活用1、齐桓公以霸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4、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5、管仲既任政相齐6、富国强兵7、贵轻重,慎权衡 8、南袭蔡9、桓公实北征山戎 10、管仲因而信之11、然孔子小之古今异义词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走投无路。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管仲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语言美和人物描写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管仲的忠诚、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管仲列传》原文阅读与解析。
相关古代注释、评论和研究成果的引入。
2.2 教学重点: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和军事才能。
文中表现管仲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刻画。
2.3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对管仲人物形象和传主思想内涵的深入剖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管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管仲列传》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管仲在中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体会语言美。
教师提供学习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语言特点和人物描写技巧。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文中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4.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管仲列传》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管仲列传》原文及相关注释、评论和研究成果。
5.2 辅助材料:与《管仲列传》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古代汉语词典、语法参考书等学习工具。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管仲列传》教案设计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1. 分析管仲的成功与失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2.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深入解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管仲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继续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探讨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3. 思考:如何看待人才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人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能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管仲列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中的《管仲列传》。
教材章节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详细内容包括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经济改革以及对齐国的贡献等。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才华和为国立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管仲列传》的内容;2. 学会分析管仲的品德、才能以及他在齐国的政治改革;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管仲列传》的背诵与理解;管仲的品德、才能及政治改革的意义。
难点:管仲的历史背景、古代汉语词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古代齐国的地图,让学生了解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管仲是如何在齐国历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2. 自主学习:a. 管仲的生平事迹有哪些?b. 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包括哪些方面?c. 管仲的才能和品德体现在哪些事情上?3.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分析管仲的才能、品德以及他在齐国的贡献。
引导学生学习管仲的精神,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4. 例题讲解:通过设置有关管仲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管仲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改革和品德才华。
7. 作业设计:a. 背诵课文《管仲列传》;b.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小论文,阐述对他的认识和感悟;c. 参观博物馆或图书馆,了解古代齐国的历史文化,加深对管仲的认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史记》其他篇目,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3、体会司马迁对管仲的评价和情感态度。
4、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管仲的治国策略和成功原因。
2、难点(1)分析司马迁的写人艺术和叙事技巧。
(2)探讨管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讲解法:讲解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千古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它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之口。
管仲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传奇一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的治国思想和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为管仲立传,高度赞扬了他的功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3、学生听读,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文言知识讲解1、实词(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交往(2)鲍叔终善遇之遇:对待(3)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占便宜(4)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已而:不久(5)管仲囚焉囚:被囚禁(6)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7)九合诸侯合:会盟(8)一匡天下匡:纠正2、虚词(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尝:曾经(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于:被(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表转折(4)管仲既用既:已经3、句式(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2)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判断句(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五)文本分析1、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1)提问: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中,哪些事情体现了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和支持?(2)学生思考并回答。
《管仲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管仲列传》教案教学设计《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故事。
此文从管仲的成长、从政到辅佐君王,再到被贬出京城,以及最后再次被招回为国家建设立功,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利用这篇故事来教育、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素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教学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列传》的基本情节、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个人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敏锐性。
4.通过探究历史人物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境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情感智慧。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作者、史料渊源、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经历。
它是出自《史记》这部巨著,大家知道《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它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基本了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核心环节1. 让学生分组,对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出汇报。
“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小组分工的方式,将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开来研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在此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对书中人物、事件、文化内涵的讨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问题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关于人生的追求和价值。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管仲和他的才能以及从政成功的原因。
时间设定:2教时第1教时要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初中课文《隆中对》中有一段话是说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经常自比乐毅、管仲,“时人莫之许也”,今天我们学《管仲列传》,看看管仲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朗读课文1、注意读音鲍()仓廪()匡()曹沫()[读音mei四声]3、指名朗读三、理解第1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沟通游——常欺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囚焉——遂进管仲——以霸——一匡天下2、班级沟通(游——交往常欺鲍叔——欺诈,指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利时欺骗对方而多拿钱。
终善遇之——始终友好地对待他。
言——不把这个事情对外人说。
管仲囚焉——被囚禁。
遂进管仲——举荐。
以霸——因此称霸。
一匡天下——匡扶天下。
)3、指名翻译(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常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经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四、理解第2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沟通尝与鲍叔贾——不以我为贪——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三仕三见逐于君——不肖——三战三走——召忽死之——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2、班级沟通(尝与鲍叔贾——曾经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不以我为贪——不认为我是贪心。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管仲列传》的相关内容;(2)理解《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作者司马迁以及管仲的生平事迹;(3)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学会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列传》的内容梗概和文学特点;2. 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3.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三、教学难点1. 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 正确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管仲列传》的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管仲的生平事迹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管仲列传》,了解其内容梗概,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划出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管仲列传》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感教育:讲解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 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管仲列传》中的重要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继续深入学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查阅其他史书或文学作品中对管仲的评价,与《史记》中的《管仲列传》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观点的差异和原因;2. 相关人物介绍:介绍与管仲期的其他历史人物,如齐桓公、鲍叔牙等,分析他们的特点和与管仲的关系;3. 现实意义:讨论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有用之才。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经济才能;(3)能够理解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管仲改革的成功之道;(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措施;(2)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经济才能;(3)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管仲改革背后的思想和理念;(2)管仲改革的成功因素及其借鉴意义;(3)如何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背景;(2)引发学生对管仲改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了解基本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成功因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管仲改革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管仲的改革智慧和成功之道。
5.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组扮演管仲及其相关人物;(2)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管仲改革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4. 角色扮演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口头表达、表演能力、对改革措施的理解等。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管仲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记述了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本课程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理解其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课程目标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理解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思想分析管仲改革对齐国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管仲的生平事迹管仲的政治改革管仲的军事改革管仲的经济改革管仲的思想观念2.2 教学步骤导言:介绍管仲的历史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讲解:教师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成果文献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让学生深入思考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4.3 课程考核:期末考试中关于管仲和《管仲列传》的试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管仲列传》等相关文献5.2 参考书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5.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报道、视频等资源,可供学生拓展阅读和思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内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管仲的历史背景和影响6.2 课后活动组织课外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思想观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收获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7.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7.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7.4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8.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九章:教学计划与安排9.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9.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9.3 制定课后学习任务和时间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10.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史记》其他篇目,拓展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10.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进一步了解管仲的思想观念和历史影响10.4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活动设计:课前活动的设计需要确保学生对《管仲列传》有充分的预习,这是理解后续教学内容的基础。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2)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一生;(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迁移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管仲的仁义道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人才的意义;(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其成就;2.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经典语句的翻译;3. 对比分析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阅读理解,特别是生僻词语的解释;2. 对管仲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理解其仁义道德;3. 迁移性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文言文阅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管仲的一生;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管仲为例,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发展关系;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人物形象;3. 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生僻字词;4. 对比分析: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发展;5. 深入剖析:讨论管仲的仁义道德,总结其一就;6. 迁移性学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7.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课内教学:讲解《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分析管仲的仁义道德;2. 课外拓展: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等;3. 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一生,如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等;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管仲当年的情景,增强体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教学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评价和借他人故事抒一己幽情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同目标一、二教学难点:同目标二布置预习:自读课文,要求找出特殊字、词、句(重要的活用字、古今异义词、被动句和宾语前置句)阅读补充材料:《管仲列传》补充资料背景: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
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置。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拿出了箭射向小白,但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抢先赶到临淄.当上了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公子小白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子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
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
”齐桓公听从了他。
管仲在鲁国,听说齐国要求把他押回去,而不是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
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
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补充注释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实,事实上,实际上。
怒少姬,因少姬之事而发怒。
少姬,齐桓公的夫人,蔡国人。
公元前657年,齐桓公曾与少姬在苑囿的鱼池中乘舟,少姬故意摇晃小舟,齐桓公很害怕,脸色都变了;桓公叫她不要摇,她不听。
桓公大怒,就把她送回了蔡国,但没有断绝关系。
春秋时期的贵族女子出嫁后,若非父母亡故,就不能回娘家,父母健在回娘家省亲得娘家人迎接,不能擅自回家。
蔡穆侯见自己的妹妹无缘无故被送回来,以为桓公要断绝姻亲关系,也很生气,就让少姬改嫁他人。
齐桓公十分恼火,就在第二年发兵攻蔡。
此事《左传·僖公三年、四年》有记载。
因,乘机。
包茅,成束的青茅,楚地特产,是周王室祭祀时的必需之物,一向是楚国所贡。
管仲利用攻蔡的机会去攻打楚国,而以“包茅不入贡于周室”为理由,是为了表示齐国不是为了少姬之事、而是为了周王室的利益才用兵的(蔡国在今河南省,是楚国的盟国),表现了管仲的智慧。
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正当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时,边境少数民族狄人和山戎人也逐渐发展起来。
他们屡屡举兵犯境,给中原各国造成了严重威胁。
周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4年),山戎趁机统兵万骑,攻打燕国,企图阻止燕国通齐,燕庄公抵挡不住,告急于齐桓公。
齐桓公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南方楚国,本来不想支援燕国。
但管仲认为,当时为患一方的,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诸国的祸患。
国君要想征伐楚国,必须先进攻山戎,北方安定,才能专心去征伐南方。
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举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深以为然,遂举兵救燕。
山戎闻齐师大队人马将至,掳掠大量财物解围而去。
桓公实北征山戎(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召公姓姬,名奭[读音shì四声],周武王的臣子,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
)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所以召公是燕国的始祖。
召公所治理之地,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爱戴。
“令燕修召公之政”是维护周王室利益,提高齐国信誉、地位的举动。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
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
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
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
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
这次会盟很隆重,会场布置庄严。
修筑高坛,两边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
齐桓公和管仲正坐坛上。
,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会盟规定,只许鲁君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
当鲁庄公与卫士曹沫来到会场,将要升阶入坛时,会盟宾相告诉他,不准曹沫升坛。
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对宾相瞪大圆眼,怒目而视,眼角几乎都要瞪裂了,吓得宾相后退几步,鲁庄公与曹沫就顺阶入坛。
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然后准备歃血为盟,正在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
顿时齐桓公左右被吓得目瞪口呆。
此时管仲沉着勇敢,急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然后问“将军要干什么?”曹沫正然道:“齐强鲁弱,大国侵略鲁国,欺人太甚。
现在鲁国城破墙毁,几乎快要压到齐国。
请考虑怎么办?”齐桓公见形势不妙,马上答应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
诺约草成,曹沫收剑徐步回位,平息如初,谈笑如故。
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
齐桓公君臣却愤愤不乐,许多人都想毁约,齐桓公也有这种想法。
管仲不同意毁约,劝说齐桓公:“毁约不行,贪图眼前小利,求得一时痛快,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
权衡利害,不如守约,归还占领的鲁国国土为好。
”齐桓公听取了管仲的意见。
巧妙地将桓公袭蔡伐楚的出师之名由个人私怨转为天下公义;在帮助燕国打退山戎以后,又帮助燕国实行美政,使齐国的国际形象由气焰嚣张、威震诸侯的强权之国,转为济弱扶困、谦抑重礼的礼仪之邦;与鲁国的柯地会盟,劝谏桓公履约践诺,使桓公由反复无常的小人转为讲信修睦的君子。
这三件事,体现出管仲高度的政治智慧。
一、导入: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吧?这位名垂宇宙的千古名相,当他还是躬耕南阳的一介布衣之时,就曾立下远大志向。
他对历史上两位著名人物的人生境界神往不已,而且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也会像他们一样。
知道这两位让诸葛亮羡慕的人是谁吗?“管乐”,乐是乐毅,管即今天要讨论的传记的传主——管仲。
二、整体感知理清全文结构:1-2管鲍之交3-4任政齐国 5 史官论赞三、理解司马迁的复杂情感提问1: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赏析“管鲍之交”,鲍子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包容、无私)要求思考:司马迁有问题啊,管仲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一流人物,功业显赫可想而知,为什么这篇传记写得我们读者对他的功业没有印象,反而倒对鲍子印象深刻?关于为什么把管仲的功业写得如此简单,有两种意见:有人认为认为司马迁略笔概括管仲的丰功伟业而不是处处拘泥于事例的详述和史实的引用,这叫“轻墨淡彩”,是别有一种清空高远,俊逸潇洒的风味的。
这种观点你们能够接受吗?我不能接受。
是否真能达到“露一鳞一爪,而全神皆见”的效果,使人藉由《管晏列传》以了解管仲、晏婴烜赫卓绝的具体事功,恐怕相当为难,这与读者设想经由最密切相关的《管晏列传》,以得知管晏事功的预期心理,是存在著相当程度的落差的。
有人说这是“互见法”,司马迁为“齐桓以霸,景公以治”的管仲、晏婴立传,并不详尽铺陈二人的显耀功业,而须藉由《齐太公世家》等其他篇章之互见,才能一窥二人之事功。
如此虽可避免史事的重覆记载,但为内政、外交上都享有崇高地位的重要政治家写传,重心却不在其政功勋业,乍看之下,不免有遗珠之憾。
司马迁具备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敏锐的心思,宏观的史观,而为管、晏二位春秋名臣立传,照说不应如此疏漏,况且既然管、晏的事功可於《齐太公世家》等篇互见,那又何必再为二人单独立传?其中原因应是司马迁别具深意,另有用心,欲藉《管晏列传》表述某种理念,吐露某种心声。
那么是什么理念?什么心声?先看看司马迁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吧,补充司马迁自述司马迁说他的重心在逸事,逸事有很多,我们前面说过,课文是选自《管晏列传》,在写晏子的时候,司马迁也是用同样的手法,略写事功,而重点写逸事。
补充晏子两则逸事。
提问2:我们看看写晏子的两则逸事有什么共同的主题?(知人)再回过头来看管仲的逸事,司马迁选择的就是管鲍之交,关于管鲍之交,其实课文还删了一段,补充。
我们发现没有。
这则逸事的主题是什么?后面的那段话尤其突出了什么?其实管仲得以成就大业不仅鲍子的相知至关重要,齐桓公的相知更为重要。
补充司马迁的感叹:即使为晏子执鞭赶车也是心甘情愿的。
从这样的感叹中、从对鲍子的赞美中体会到司马迁怎样的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的神往提问3:为什么司马迁认为“知人”比传主的功业更值得书写?和他个人的遭遇有关,对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淡薄,司马迁的体会太深刻了。
可是我们别忘了,司马迁毕竟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关注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
缺乏相知之人,尤其是缺乏相知之主,这不是历史上很多有才华的人以悲剧收场的根源吗?李广不就是一个典型吗?理解了这些,再回过头来看《管晏列传》,我们就不难发现司马迁为什么略写管晏的功业而把情感倾注于他们与人相知的故事上了。
没有这种相知相契,哪来他们的煊赫功业?哪来齐国的称霸一方?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理解了,作为一个人,由于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对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特别神往,而作为一名史学家,司马迁又格外关注君臣之间的相知与否与一国兴衰的关系。
提问3:如何理解结尾对管仲的评价?明确:司马迁借孔子之口表达自己的看法:管仲既是贤臣,桓公又为贤君,君臣遇合,互为知己,这是历史上是多么不可多得、令人称羡的契机,然而管仲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成就更大的事业,司马迁为他感到惋惜。
这个评价说明司马迁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好与坏,更关注一个人是否能够把握历史的机遇、创造更大的价值。
司马迁,是一个有远大追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