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的_冰山模型_韩雪屏
2018-韩雪屏-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韩雪屏篇一:冰山理论冰山理论201X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改以往大家熟悉的“语文知识”、(来自:WwW. : 韩雪屏)“语文能力”的提法,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并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法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名称的改变,它还意味着课程理念的更新。
借助这一名称的调整,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了由以往的“知识观”“能力观”向今天的“素质观”的转型。
对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践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行为方式等都将随着这一名称的出现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教师应具备的语文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解读语文素养的内涵对调整我们的教学实践行为,有效实施语文新课程有重要意义。
论者韩雪屏也借助“冰山模型”清楚地说明了以上这四个层次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
其中,显性言语行为浮于语文教学表层,而其他三层均隐匿于水下,构成“冰山”巨大的基座。
[8]假如说,言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那隐匿于水面之下的不可见的部分——知识、习惯、语感、思维、情感、文化等要素才是支撑浮出水面的部分的基础。
可见,“语文素养”的各个要素之间是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的,是不可割裂的整体。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的整体概念。
并且各要素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整体关联性。
它要在日常言语实践中慢慢养成,它要求立足言语形式,注重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它强调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培养,重视文化的积淀和情感的涵育。
语文课程理念正是借助“语文素养”这一名称的调整,实现了由以往的“知识观”“能力观”向今天的“素养观”的转型。
语文素养的_冰山模型_韩雪屏
语文教学通讯!""!・#!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专家视点栏目主持刘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目标理念,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真地研究它的概念内涵、基本属性以及养成过程和评价标准。
“语文素养”首先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十分丰富的。
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过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
过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显然,过去大纲更注重具体的“能力”,而“课程标准”则更关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的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个解说中,显然“能力”仅仅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还可以看出的是:这些要素显然不是处于一个层面之中的,不是相互平行并列的;它们在构筑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中的职能也不是等同的。
这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听、说、读、写。
这是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的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的习惯和语文行为的意志。
语文教师如何激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语文教师如何激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作者:许岩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1期摘要:语文学习动机是激发语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需结合教育心理学和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相关原理,以及中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师的作用发挥是关键。
具体措施包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价值观;引导学生对语文成绩合理归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发挥家长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语文教师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本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传递知识、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等巨大功能。
学好语文对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习受到语文学习需要、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态度等多因素的影响。
韩雪屏老师在《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一文中说:“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运动系统,处于最下层的动机层包括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意志,这些要素表示出言语实践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中间的实施层包括语文感悟、语文思想、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是完成言语任务的核心和关键。
最上层是言语操作层,包括读、写、听、说,是显露于外的言语实践活动。
”[1](P5)这段话一语中的,点明了作为激发和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并朝向一定语文学习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的语文学习动机的地位。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教师是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人。
而中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不成熟性和极大的模仿性,所以,教师对中学生的影响很大,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说,亦是如此。
学习兴趣、知识价值观、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因此本文拟从语文教师角度结合这四个方面探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措施。
一、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基础,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所以要调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就要先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提高课堂活动的多样性。
课程改革与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与语文课堂教学南阳市三中刘明莹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地认识(一)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指出,如果从课程变革地复杂性来看,课程改革通常有五种类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替代”.即一种要素可能被另一种现成地要素所替代,比如用新地教科书代替旧地教科书. .“交替”.即当变革被引进到现行地材料中,并有希望成为选修科目而容易被采纳时,交替就产生了.这种方式常常表现为在现行课程内容结构不变地情况下增加一些新地内容,对其进行充实、改进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紊乱”.这种变革是破坏性地,对课程改革往往起反作用;、“重建性变革”.即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结构地改造,而是要更新课程体系,形成新地教学观,因为课程与教学地改革是分不开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价值观变革”.它强调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一种价值变革,是与课程有关地人地价值思想观念地变革.(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变革..这种改革有对课程在结构方面进行地改革,如从单一地国家课程发展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多层级课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在内容方面进行地改革,如不仅有以传授知识为主地传统课程,还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多彩地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艺术、人文与社会、数学、科学、语言与文学、健康与公共事业、商务与经济、技术八大领域,涉及门选修课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关键地是价值观念地根本性变革.()学校:不再认为学校只是传授知识地场所,而是把学校视为是课程改革地中心、科学探究地中心、课程发展地中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探究课程”,是超文本地课程形式.()教材:是学生学地范例,是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地范例,是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地范例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学生不再是装载知识地容器,而是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地发展中地人,具有生命地整体性和发展地能动性.因此,应该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地意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地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地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地精神,把精神生命发展地主动权交给学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地“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首先,教师要由课程地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地开发者(尤其是校本课程地开发和课程知识地建构)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次,教师要由学生地“控制者”变为学生地“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第三,教师还应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地“批判者”和“反思者”.教师应以个人地课程意识和教育理性为依据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地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地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在对话中不断建构知识.同时,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地接受者,他们敢于直面现实生活中地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形成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之,教学不再重教知识,而是关注学生地生命体验,它是师生富有个性化地生命活动.课程改革对教学实践地意义(一)促进教学观念地改变,变知识观为素养观.、“语文知识”观,强调传授和掌握语文知识,让学生记诵一个个地知识点,使语文课程成为纯知识地灌输课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语文能力”观,是把语文能力地获得作为课程地目标,强调组织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使语文课成为一种机械地训练过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语文素养”观,注重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情感、思维等方面地联系,要求培养地是具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地全面发展地人,这就要求我们用整体地观点全面把握学生地特点促进学生地个性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面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地思维、情感、精神等各个方面地协调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什么是语文素养华东师大倪文锦教授对语文素养地关系作地解说:语文素养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显性语言行为(听、说、读、写);第二层次是支配言语行为地“智能因素”(语言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情和语文思维);第三层次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地直接地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第四层次是言语行为地内外背景(言语主体地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语言环境.内蒙古包头师专教授韩雪屏借助“冰山模型” 说明以上这四个层次间各要素地相互作用:显性言语行为浮于语文教学表层,而其他三层均隐匿于水下,构成“冰山”巨大地基座.假如说,言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冰山浮出水面地部分,那隐匿于水面之下地不可见地部分——知识、习惯、语感、思维、情感、文化等要素才是支撑浮出水面地部分地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里阐发了一个观点,即“语文素养”地各个要素之间是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地,是不可割裂地整体.具体地概括一下语文素养地内涵第一,必要地语文知识.()陈述性知识:按照现代语文学地观点,语文基础知识,均属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地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地,如人们常说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地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用来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地问题,如,如何选择词、句,如何概括断意、把握文章地意义、如何评价和欣赏文学作品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学生对学习任务地认识、对学习方法地调用、对学习过程地调控,它由三个层面地要素组成,即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元认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如识字策略、选择语料策略、言语转换策略等等.第二,丰富地语言积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应能围绕所选择地目标进行语文积累.”《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地记忆仓库中,丰富地语言材料地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地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地基础.语文素养地内涵是非常丰富地.但最突出地表现还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地语言运用地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语言加以组织而成地;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地,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地要点,也都是以自身地语言储存为基础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地语言精华据为己有.语言地积累是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地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熟练地语言技能熟练地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地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地语言技能:()基本语文技能:查字典、写字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等;()收集和处理信息地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地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地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地思维结果用规范地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形成良好地语感: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第四、良好地语文品质语文品质是语文素养结构中情意因素地统称:()动机:语文学习地欲望靠动机,语文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语文活动地原动力.()习惯:良好地语文学习习惯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地听说读写.同时,它也是确立正确语文学习态度地开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①养成勤查字典地习惯.②养成认真书写地习惯.③养成积累运用地习惯.④养成读书看报地习惯.⑤养成读书笔记地习惯.⑥养成高声朗读地习惯.⑦养成背诵诗文地习惯.⑧养成观察生活地习惯.⑨养成记日记地习惯.⑩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地习惯.凡是好地态度和好地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地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地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意志:克服语文学习地困难靠意志,语文行为意志是一个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某项任务,以实现语文学习动机地心理状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态度:语文态度,实际上就是学生对语文地高级情感.它具体表现为对民族语言文化地热爱上;具体表现为高尚地道德情操;表现为良好地审美情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五,深厚地文化素养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地熏陶:()提高学生地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地科学态度;()欣赏汉字地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地情感;()领略中华文化地博大精深,吸收民族地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第六,高雅地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地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地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地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地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地不足,欣赏他人地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促进教学方式地调整在教学方式上应有以下几个转变:、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地”,“在可能地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地跟前,一切看得见地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地跟前,一切听得见地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地跟前”,这就是情境教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变教师地“讲授知识”为学生地“主动探究”初中语文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地问题”这一部分中指出,“要提倡灵活多样地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地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重点和难点之一.当代国际著名批判教育家保罗·费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了以教师为中心地“讲授式教学”地种种弊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教师讲,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作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作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地行动而行动.()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没有征求意见)适应学习内容.()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地对立而建立起来地专业权威与知识权威混为一谈.()教师是学习过程地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所以,教师必须由知识地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地促进者.阅读小说《孔乙己》,运用问题式探究让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读懂孔已己?从作品地环境描写入手来读懂孔乙己;从酒客冷漠地笑声中来读懂孔乙己;从孔乙己地前后对比来读懂孔乙己;从对孔乙己地人物刻画方面来读懂孔已己.不同地切入口表现了不同地思维过程,这比传统地讲授效果更好.还可以运用比较式探究,把孔乙己与范进从生活地时代与环境、人物地性格与命运等方面比较,求同辨异.、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不同意见地存在,切忌一言堂,一刀切.通过不同观点地争辩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自由成长地空间,一片自主发展地天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如雷峰塔要不要重建,有人认为可以重建有人认为不必重建,学生地思维角度不同,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地探究,展示学生地个性,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具有思辨性、开放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语文教学就要放飞学生地健康个性,激发学生地创造个性,使其充满活力,闪烁智慧,焕发出动人地生命光彩!、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新大纲多处强调:“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地表达”.而探究性学习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地空间,有利于创造性地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让学生打破书本地局限,突破经验教训地禁锢,不做知识地奴隶,不做教师驱赶地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地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地创新精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语文学习中通过想象式探究,让学生插上想象地翅膀,用叙写、改写等多种形式,如叙写《于勒叔叔回来了》,改写《天上地街市》、《愚公移山新编》,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地想象能力、创新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世纪地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而探究性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地合作精神.由于他们地阅历、视野、经验、方法地种种不足,这对合作学习提出了必然地要求.只有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才能碰撞出智慧地火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地新期待、激情点燃激情《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过程.”因此学生地学习不应是单一、枯燥或如一潭死水,它应该是充满生命力过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首先,教师要用自己地激情感染学生.教学对象地情绪,一定受到教学者地情感地感染,教师全身心地沉浸于教材内容之中,全身心地融入和学生地交流之中,教师感情地抑扬起伏,学生情感就会随之而波动,或奔腾似江水,或抒缓如清流,从而体验到师生共同畅游知识海洋地愉悦,使课堂教学进入到地情感高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节没有感情激荡、没有体验幸福地课,必然是没有情绪、没有收获. 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地情感.语文教育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教学法地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他教室里是生气勃勃,如果说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名字叫做‘活’”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地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地作用.教师要设置好课堂情境,精心设计教案,运用自己地情感来激发学生对学科地热爱.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智慧点亮智慧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地教育行为体现地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地教育理念、教学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地整体统一,是教师专业化地一种性境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只有智慧地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地人,只有智慧地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地学生.”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而多彩地人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地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特有地教学智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哪些细节:首先,文本细节.透析文本中地细节,可以高屋建瓴地把握文本,或者另辟蹊径,对文本有新地解读.文本中重要地语段、句子、词语,应该是高度关注地细节,这些语段、句子、词语在文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如“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一些细节,也有助于深化文本解读,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地惟一地人”,“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地姑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次,教学细节教学中地各环节、步骤及其内部地活动设计、手法运用,如导入、过渡、朗读、讨论、总结、拓展、作业、板书等,都含有可琢磨地细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三,管理细节学生一句朗读、一次动笔,一个窃喜、一句私语、一个惊呼、一声长叹,困惑地眼神、兴奋地眼神、嘲弄地眼神,等等,可能都蕴含着教学良机.同样,教师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也会给学生或某一个学生以较大地影响.其次,教学细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学中地各环节、步骤及其内部地活动设计、手法运用,如导入、过渡、朗读、讨论、总结、拓展、作业、板书等,都含有可琢磨地细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命影响生命语文学科地人文性内容中包括生命教育,这是因为正确地生命意识,正确地对待生命地态度和对生命意义地追求都是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地范畴,是语文丰富地人文性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命教育应该满足人类在生理、心理、社会、情绪、灵性、人际以及道德等方面地需要.新地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起来吧!。
语文素养内涵综述
语文素养内涵研究综述——基于语文课程、人和心理学三个视角学科教学(语文)李娟 2014120047【摘要】“语文素养”自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被提出后,就被推到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前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语文素养”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语文素养”的科学内涵。
在探求语文素养内涵的过程中,人们主要从语文课程、人和心理学三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得出了很多结论。
本综述归纳总结了从2001年以后的相关代表性论述。
【关键词】语文素养内涵语文课程人心理学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素养”,取代了“语文能力”的核心地位。
新课标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据统计,“语文素养”在新课标全文中一共出现了13次,其中在“前言”的课程基本理念里就出现了4次。
令人遗憾的是,语文课标全文始终未对“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作明确的说明。
于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似乎变得神秘模糊起来。
语文素养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界定语文素养,众说纷纭,但是,众多研究却不能尽如人意。
以下将从三个角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一、语文课程的视角从语文课程的视角揭示语文素养的内涵,有三种途径:语文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认定语文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学生成为语文素养的唯一主体,语文素养的主体似乎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只有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才能获得。
彭小明认为,“语文素养不是‘天赋’的,是‘后天’长期实践、训练习得的,或换句话说,语文素养是长期言语生活中的积累、发展、培育而成的。
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它具有发展的‘开放性’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持续不断地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的过程和课程实施后在学生身上生成的某种结果的统一,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的状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文档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基本理念”的设置,是新课程标准在编写结构上的新突破和内容建构上的新亮点。
理念一词,原本是哲学术语。
近些年来,这个词不仅被频繁使用于教育类著作中,而且在企业管理、商业广告中也被广泛使用。
该现象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理念灌注实践、引导实践;实践检验理念、孕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用“理念”一词,取代原大纲中的“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和“教学原则”,意在提升语文课程的理性程度,重在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一种理性规范,即总的指导思想。
因此,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诠释。
关于语文教育实践,我们需要弄清两个问题:语文教育应该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哪些条件?围绕这两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标准》)提出了四条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相衔接,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因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标准》)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习的特点,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鉴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的基础性和高中课程理念的继承性特点,我们在论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将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穿插探讨高中课程理念的内涵与特点。
第一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理念,并把它置于四条基本理念之首,这是不同寻常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真地研究它的概念内涵、基本属性以及养成过程和评价标准。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建构研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提高语文素养是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编订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在编排时将传统文化、语文素养和综合性学习三者有机融合,通过在综合性学习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这种以新形式呈现的教材内容,要求教师用与之匹配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以本文选取这部分内容作为分析对象,以期找到适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阅读著作和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语文素养和“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之间具有契合性,以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契合点,找到“显隐性学力”视角,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教学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一、“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1895年,弗洛伊德与他人合作发表了《歇斯底里研究》,“冰山理论”从此走上了心理学的舞台。
该理论认为,人格可见的只是浮在水面的部分,看不见的却是冰山下巨大的部分,正是看不见的水下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厚道、奸诈、人际斗争等),看不见的水下部分是人格冰山的基础。
1973年“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概念被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研究得出,他认为:一个获“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建构研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芦悦(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首次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从义务教育课标中的“语文素养”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学背景下,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中学语文教学作为核心诉求,并通过“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的阐释,研究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建构,从“显、隐性学力”视角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来探索可适用的教学方法。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 语文素养 ; 冰 山模型”教 学策略 “ ;
语文素养 的“ 冰山模型” 是说语文素养是浮在 海上冰山的显露部分 , 它必须要有更大的山体在水 下作为支撑 。更直观和更具体地说 : 假如有一座冰 山, 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 冰山的一角”而 隐匿于 , 水面之下的不可见的部分( 占冰山总体的 8%—— 0 9 %) 0 才是支撑浮出部分 的基础 。正如冰山是 由浮 出水面的和未浮出水面的两部分组成一样 , 语文素 养也是 由隐性学力和显性学力两部分构成的, 显性 地强化知识的运用训练 ,在不断调整和积累中, 逐
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知识
21 0 2年第 1 期
语文素养的“ 冰山模型" 及教学策略
杨泉 良
(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 学院 , 东 湛江 5 4 4 ) 广 208
摘 要: 语文素养的“ 冰山模型” 以一种形象的手法向我们展示 了语文素养的构成方式 , 要真正地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奠定坚实的基础 , 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只有在充分的隐性 学力的支撑下。 显性
( 责任编辑 : 王天保 )
个 倒装 句 。如 :
D组①姐姐同意我去公 园。 ②姐姐邀请我去公 园。
D组中①句可变换为“ 我去公园 , 姐姐 同意。” 但不能拆成 :姐姐同意我 , “ 我去公园。说明它属于 ” 主谓宾语句 。②句则可以拆成 :( “ 因为)姐姐邀请 我 ,所 以) ( 我去公 园。” 其意思基本未变 , 但这个句 子却不能倒装成 : “ 我去公园 , 姐姐邀请。 可见它属 ” 于兼语句。 四、 能否 添加 标点 区别 从 主谓宾语句 因其述语后面部分是一个有机的
( 接 4 上 2页 )
源, 进行知识积累必须进行生活 的积累 , 使对不 同
语文素养构成要素的探讨
语文素养构成要素的探讨“语文素养”并非是一个普通新术语,它代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
作为指引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见“课程性质与地位”部分)“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做出如下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见“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以上是新课标中关于“语文素养”理念最重要的表述,从这两部分表述中可看出,“新课标”把“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但没有对“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明确的解释说明。
“语文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目标理念,对广大语文教师实践教学、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以及语文课程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不少专家学者见仁见智地解说“语文素养”。
如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指出,语文素养主要由显性言语行为、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内外背景四个层次构成。
王尚文认为“语文素养”为“语文素质”,包括语感、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四方面。
彭小明将语文素养分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心智、语文情意四方面。
显然,人们各自理解差异较大。
在各家解说中,韩雪屏老师建构起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较形象全面地展现了“语文素养”构成要素。
一、语文素养“冰山模型”及问题韩雪屏老师提出的语文素养“冰山模型”强调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运动系统。
形诸于外的是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
语文素养:概念、内涵及培养策略
语文素养:概念、内涵及培养策略作者:宗媛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2期摘要“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
“语文素养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等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语文素养”的概念及内涵进行梳理和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指导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素养内涵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Language Literacy: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yAbstract "Language literacy" is the core concept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What is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language literacy?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And other issues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sort out and define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language literacy",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develop language literacy, to guide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 language literacy; connotation; training strategy1 概念界定李良品认为,“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及综合性学习,使自身的语文涵养达到一定的高度。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语文素养”概念的诠释
v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 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 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 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 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 程标准》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v (1)探究是人的潜能 v (2)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问题意识、实
践能力、开放视野 v (3)探究性学习要发扬三种精神:怀疑精
神、探索精神、求实精神 v (4)协调探究学习中的三种关系:理解与
探究;自主与合作;解疑与存疑。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
v “素养”强调了素养的未定性、发展性、不确定性,这与终生学习的理 念是相同的。“素养”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养”强调修养,作为 动词性词素,它具有“教养”、“培养”、“自养”、“异养”等含义, 这就扩大了“素养”形成的和发展的空间,它不仅有家庭的“教养”; 还有学校教育的“培养”,还包括社会的熏陶渐染;不仅有主动的“自 养”,即从自身获取发展的营养,还有依靠外界的作用获取营养——“异 养”。这体现了语文教育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养”作为名词性词 素还有“营养”的意思。因此从词性上来看“素养”是褒义词,而“素 质”是中性词。
二、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v (一)关注人文精神 v (二)加强言语实践
(一)关注人文精神
v 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v 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 v 文化教育:增进背景知识、形成态度、继承
传统、丰富经验 v 文学教育:模仿结构:知识;分析结构:批
评;衍生结构:个性
(二)加强言语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a
命题论证
王小明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来解 释语文素养“①言语信息:包括课文内容知识、语 文知识、语文背景知识;②语文智慧技能,包括字 词学习,句子学习,篇章学习;③语文认知策略; ④语文动作技能;⑤语文情感与态度。
12 a
从语义上分析“素质”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侧重点在于先天的 遗传特点或者在先天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和人格 状态。它强调的是确定性,定性化,作为教育学的一个概念,它 强调的是教育的终极状态。
“素养”强调了素养的未定性、发展性、不确定性,这与终生学 习的理念是相同的。“素养”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养”强 调修养,作为动词性词素,它具有“教养”、“培养”、“自 养”、“异养”等含义,这就扩大了“素养”形成的和发展的空 间,它不仅有家庭的“教养”;还有学校教育的“培养”,还包 括社会的熏陶渐染;不仅有主动的“自养”,即从自身获取发展 的营养,还有依靠外界的作用获取营养——“异养”。这体现了语 文教育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养”作为名词性词素还有“营 养”的意思。因此从词性上来看“素养”是褒义词,而“素质” 是中性词。
8 a
模型建构
倪文锦建构的语文素养的四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操作层——听说读写,这是显性的言语
行为; 第二层次:实施层——语言知识、言语技能、语文
感情和语文思维,这是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 素”; 第三层次:动力层——语文动机、语文情感和态度、 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这是支配这些行为的直 接心理因素; 第四层次:基础层——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 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语言环境, 这是言语行为的内外背景。”
13 a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发展的基础。 对于“语文素养”的表述是“形成和发展”还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思考模式和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素质”才是冰山主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图中的文字,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中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
本题要求请把“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图的标题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
画面被海平面分两个部分:在图中分别是显性素质和潜性素质两部分。
表述时分别根据模型中标示,说出其所包含内容。
同时注意表述语言的准确和连贯,不超过100字。
【标题】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结束】。
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精读课
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精读课发表时间:2018-07-16T15:42:22.38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作者:杨慧[导读] 小学语文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是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式,而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通常可分为课文精读、略读和选读三大部分。
如何将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温州市永嘉县外国语实验小学)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是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式,而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通常可分为课文精读、略读和选读三大部分。
如何将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更好的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社会接轨,素养逐步达到社会要求,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关键。
本文以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为主要背景,以教师教学为研究对象,浅析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精读课。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精读课一、语文核心素养内在1.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国外,随后德法澳美等国家逐步将核心素养概念引入到国内教学课堂之上,受国外核心素养概念的启示,我国教学学家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施进展,对核心素养在我国教育事业上的适应性做出了相对性的研究。
如钟启泉认为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体现在基本能力基础之上的综合能力;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在时代进步的同时,核心素养在不断孕育,是时代进步造就的产物。
从以上研究学家的结论中不难看出,核心素养指的是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将学校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素质,这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2.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小学,而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提升个人素质,接受中华美德熏陶的重要课程。
语文课程的素养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必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审美兴趣。
对“语文素养”涵义认识
对“语文素养”涵义的认识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提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
对于“语文素养”的涵义,不同的岗位的语文工作者有不同的理解,本文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归类总结,分析不同涵义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对“语文素养”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新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提到“语文素养”。
第一部分,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课程设计思路也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应地,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提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多次提到语文素养的问题,要求从教师教学到教材编写,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
语文素养不只是教育指导思想层面的,更是具体教学操作层面的要求。
因此,分析和研究“语文素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对于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精神,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语文素养”的概念叶圣陶先生在1949年提出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
这种定义一直得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
当然,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进行定义,比如“语文就是语言文章”、“语文就是语言文学”、“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等,这些定义是基于对“文”的不同理解形成的;还有学者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出发,认为语文是“祖国语言”或“祖国言语”。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简言之,“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等都包含在内,语文课程主要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果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的误区
从整 节课 来看 ,师 生互 动 ,生 生互动 严重 不足 ,体现 出教 师 生话 语量指 教师 课堂 话语和 学生话 语 的多少 。在 课
师 话 语 霸 权 主 义 思 想 。下 面 以两 处 案 例 予 以说 明 :
堂 教学 中,师 生发言 的机会 多少和 双方话 语量 的多少 ,在
例1 :导 入 :
养 ”是什 么 ,但通 过本 文 的分析 ,我们对 “ 语 文素养 ”有 [ 6 ] 谭文绮. 试析 “ 语 文素养”结构 【 J 】 . 新课程研 究,2 0 0 5 ,( 0 6 ) .
了更 清 晰 的 领 悟 。 语 文 素 养 是 这 样 的 , 即在 语 文 活 动 中 , 学 生 进 行 听 说 读 写 的 言 语 实 践 , 习 得 语 文 知 识 和 技 能 , 掌 握 学 习 语 文 的 方 法 ,养 成 良好 语 文 学 习 的 习 惯 、 态 度 和 内
下 面 是 一 堂 阅 读 课 中 教 师 与 学 生 话 语 在 会 话 总 量 中 的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手 段 。 在 日 常 听 课 过 程 中 , 笔 者 发 现 许 多 教 时 间 分 配 比例 : ( 其 他 活 动 指 既 不 需 要 教 师 讲 话 , 也 不 需
师 ,特别 是一 些新手 教师 的课堂话 语存 在不 少误区 。下面 要学生讲话 的活动 ,如书写 ,朗读 ,默读 ,沉默等 。) 拟 结合 阅读教学 典型实例作具体 分析 ( 文中所用语料 ,均转 写 自语文 阅读教学 的课堂观察记录或录音) 。
一
教 师 话 语 量 时 学 生 话 语 量 时 间 ( 秒) 间 ( 秒)
1 28 8 l 4 7 % 6 6 8 l 2 5 %
“语文素养”概念的定义分书
格诸 方面在 先天 性基础 上经 过后天 性的学 习与锻 炼所 达到 标 ,对 “ 语 文 素养 ”从微 观 方 面进 行 阐释 ,他 认 为 “ 课
新 课 标 制 定者 和 有 关 的课 程 论 专 家 分别 立 足 不 同 的
汇 ,如 《 汉 书 ・李寻传 》说 : “ 马不伏历 ( 枥 ) ,不 可 以 角 度 ,对 语 文素 养 包 含 的 内容 作 了解 析 : 有 的从 “ 知 识 趋道 ;士不 素养 ,不可 以重 国 。”但 今天 “ 素养 ”演变 成 能 力 、 过 程 方 法 、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三 维 目标 出发 , 名词 性 词汇 ,如 , 《 现 代汉语 词 典 》第5 版 中有 一个 “ 素 认 定语 文 素 养是 指 学 生在 语 文 方面 表 现 出 的 “比较 稳 定 养 ”的意项 :指 平 日的修养 。相关译 解可 查 阅的很多 。所 的 、最 基 本 的 、适 应 时 代 发 展 要 求 的学 识 、 能 力 、 记
品质 三 部 分 ”。 [ 6 ( 三 )立 足 “ 语 文 ”观
代替 “ 语文素养 ”也就不足 为奇 ,雷启 良就提 出用 “ 交 际能 力 ”来重新界定 “ 语文素养 ”,他认 为前者 “ 既包括静态 的
做 到与语 文 的特 点 、性质 、追 求等 相统 一 ,我 们才 能 语言能力 ,更包括动态 的运用能力 ,还蕴涵着对文化价值观 准确认 识与界定语文素养 。
的综合结果 。
程标准所 提 的 ‘ 语 文 素 养 ’包 括 : 字 词 句 篇 的 积 累 ,
语文素养
卷首 JUANSHOU语文素养语文教育对于人的培养和民族素质的提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时,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门具体学科,语文又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责任。
它主要是从语文方面去培养人和提高人的素质,或者说,它培养或提高的主要是语文方面的素质。
所以我们说,语文教育旨在提高人的语文素养。
—廟庆元《语文教育旨在提高语文素养》,《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6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界限。
因此,需要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们协同一致,连续贯一的努力。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各门学科的学习基础,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促进学科课程的综合发展趋势,促进各科教师的联手合作与及时交流。
—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语文教学通讯》A刊,2002年第9期语文素养是各组成部分有机融合的一个完整系统,它的系统性效用有赖于内在各部分的恰当措置和调配,及各部分之间恰当的协调互动。
整体地、系统地发展和提高语文素养,意味着告别过去的单向度发展、提高能力(主要是应试能力)的时代,而走向一个按社会需要的尺度和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来培养下一代综合素质的时代。
但是,语文素养的目标是有远近高低层次的,语文素养的基础、底座不能被淹没、颠覆或取代。
单纯地追求知识和能力是倒退,但在语文素养的各个子目标上平均使用力量,也是在好心地颠覆和瓦解语文课程的基础。
—刘贞福《谈“语文素养”》,《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以为应当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牢牢把握语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实践,参与语文教学全过程。
尤其要重视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语文学习材料,丰富语言的积累,进而 培养学生的语感。
那种不把语言作为教学重点的情况应当加以糾正;那种离开文本,让学 生用大量时间进行枯燥的、乏味的、不科学的语文训练应当摒弃;那种不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在课堂上听不到读书声的局面应当改变;那种脱离文本,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架空分析,单向传输和封闭式教学应当加以克服。
节隐性知识论的理论基础“隐性知识...
undue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in the book and ignore the developing of the
2006年王荣生在《语感、语识与语文实践活动》一文中详细阐述了语文课程中的显 性知识“语识"和隐性知识“语感”的关系,并且通过对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提出了学 生语识向语感转化的途径及意义@,对隐性知识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有益的课程论思考。
2006年以后,语文教育与教学领域对隐性知识论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值得注意的 是2007年的两篇硕士学位论文——文世琼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向能力转化探 析》和贾小娟的《隐性知识:在对话教学中理解和共感——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 前者对中学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一次理论层面上的梳理和归
explicate
Ill
目录
第1节研究背景…………………………………………………1 1.1 隐性知识论在语文学科中的研究现状………………………1 1.2问题的提出……………………………………………………2 1.3研究意义………………………………………………………3 1.4研究思路与方法………………………………………………4 第2节隐性知识论的理论基础…………………………………5 2.1 隐性知识论的哲学基础………………………………………5 2.2隐性知识论的心理学基础……………………………………6 第3节例文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实施原则 ………………9 3.1 弱隐性知识的显性化…………………………………………9 3.1.1 隐性语识——认知局域主义的弱隐性知识………………9 3.1.2操作知识——格式塔式的弱隐性知识 …………………1 l 3.2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13 结 :口 语, …口………………………………………………………… …… …… …………………………………………………………1 00 参考文献……………………………………………………………19 后记…………………………………………………………………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通讯!""!・#!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专家视点栏目主持刘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目标理念,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真地研究它的概念内涵、基本属性以及养成过程和评价标准。
“语文素养”首先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十分丰富的。
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过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
过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显然,过去大纲更注重具体的“能力”,而“课程标准”则更关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的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个解说中,显然“能力”仅仅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还可以看出的是:这些要素显然不是处于一个层面之中的,不是相互平行并列的;它们在构筑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中的职能也不是等同的。
这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听、说、读、写。
这是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的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的习惯和语文行为的意志。
作为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则涉及到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等。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语文素养”是一个分层级的、成系统的整体装置。
其次,语文素养还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
当言语主体面临一项具体的语文任务时,主体对这项任务是否具有积极的态度和热烈的情感,在投入这项任务时,能否调动起既有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碰到意料之外的困难时,能不能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完成任务等等,这不仅是主体能否完成一项言语任务的动力源泉,而且是关系到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态度。
在完成这项言语任务的过程中,主体对于这项任务的具体感悟和思维水平,是能否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的前提;主体是否具备与任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是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
这些因素构成了主体实施言语运作的具体机制。
只有这些隐性的因素都调动起来了,都发挥作用了,人们才能看到形诸于外的、千姿百态的、主体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行为。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语文素养的动态实施过程大致划分为“启动———执行———操作”这样三个阶段。
再次,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
上述语文素养诸要素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由一个逐渐培育、逐渐养成的过程。
另外,各个要素之间又是相互浸润、互为营养的。
例如,开拓了知识视野,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和提高文化品位。
一般智力的发展,有助于语文思维的发展;语文知识可以为语文技能定向,有助于形成熟练的言语技能。
再者,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它既不以入学之时为起点,也不以毕业之日为终结。
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将伴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过程;它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后劲”的学习动力,将在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中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如下模型:对于这个模型的说明如下:第一,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运动系统。
对这一系统的形象描绘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平行四边形表示的语文素养的基础层面。
其中包括言语!""!・#语文教学通讯$"主体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语言积累、智力发展、个性人格等等。
这一层面的各种要素具有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在主体面临某一具体的语文任务时,它立即会进入启动状态,成为完成这一语文任务的心理特征。
二是以三个椭圆形表示的连续运作系统。
其中动力层包含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这些要素标示出言语主体在言语实践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实施层是完成言语任务的核心和关键,其主要因素是语文感悟、语文思维、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
这个运作系统的顶部是言语操作层,是显露于外的听、说、读、写言语实践活动。
第二,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长互生的过程。
言语主体在完成各种不同情境中的、具体的言语任务的时候,都会不断地作用于语文素养的基础层面,使其间的各个要素不断地得以改善和重组;基础层面的各个要素的增生和提高又不断地推动语文素养的运作过程,提高语文素养运作的质量和功能。
第三,语文素养的结构和运作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文环境之中。
我们用一个虚线方框来表示这个语文环境。
虚线说明语文环境是开放的、是延伸深广的,因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语文素养各个要素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为前提的,是以最终适应社会生活对语文能力的需求为目的的。
因此,努力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前提。
钟启泉先生在他新近编著出版的《学科教学论基础》中指出: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关心、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技能;$知识、理解。
这四个视点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一种学力观。
有人借助“冰山模型”清楚地说明了这种学力观的特色。
假如有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这个浮出水面的部分可以比作“知识、理解”及“技能”,而隐匿于水面之下的不可见部分!占冰山总体的"#$%&#$’才是支撑浮出部分的基础。
这就是“思考力、判断力”和“关心、动机、态度”。
正如冰山由浮出水面与未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力”也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
“显性学力”是靠了“隐性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与发展的。
我们不妨借用这一引述,把上述的图示称为: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第一,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作为语文课程的目的理念的形象展示,它的实质在于倡导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与和谐的发展。
这一目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只看到语文教学浮出水面的表层行为,而应当指导学生深入广泛地打好隐匿在水下的基础,练好支配言语行为的“内功”。
这一目的理念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倾向,强调在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一目的理念再一次说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育,不是语文教学的份外之事、可有可无的伴随之事,而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事,是多种因素综合、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这一目的理念还将使语文教师关注的对象升华到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语文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第二,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必然会促进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改革。
一门课程目的理念的变化,必然会带来课程实施过程和方法的更新。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所显示的各种要素及其间的关系,很难在以语文课本为中心、以语文课堂为中心、以语文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实现。
换言之,浮浅的池水,难以负载巨大的冰山。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求语文课程的内容能够提出基于生活真实情境的语文问题,能够提供需要解决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语文任务,并以此启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的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还要求语文教学应该设计“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撑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第三,“冰山模型”还启示我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界限。
因此,需要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们协同一致,连续贯一的努力。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各门学科的学习基础,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促进学科课程的综合发展趋势,促进各科教师的联手合作与及时交流。
!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专家视点栏目主持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