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京派文学.doc
中国现代文学史10沈从文与京派
京派其他作家
废名 何其芳
林徽因
萧乾
朱 自 清
京派的笔下展现了老北京城的风貌与人情
老城墙与骆驼队
西直门城墙外
安定门内大街 尘土飞扬的永定门内大街
吃午饭的人们
1949年以后,沈从文悄无声息地淡出文坛, 在文物考识领域经营起一派新的天地。
•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1、1924年至1927年,是沈从文创作的初期阶段,如《连长》、 《雪》、《船上岸上》诸篇。
• 2、1928年至1930年,是沈从文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如 《柏子》、《萧萧》。
走进沈从文
• 一、“我是一个乡下人”
——沈从文人生与创作道路
• 二、 “从边城走向世界”
——沈从文经典意义的生成
• 三、沈从文创作的文学史地位之一
——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
• 四、沈从文创作的文学史地位之二 ——沈从文与京派的文化品格
一、“我是一个乡下人”
——沈从文人生与创作道路 • “读一本大书”——事象万千的水边童年
多红红绿绿的缎带纸条;能从一把空壶里喷出洒洒不穷的
清泉;能从一方包袱下变出一盆烈焰飞腾的大火,不过观
众在点头微笑和热烈鼓掌之中,心里总有‘这不过玩手法
’的感想。沈从文之所以不能如鲁迅、茅盾、叶绍钧、丁
玲等成为第一流作家,便是被这‘玩手法’三字决定的!
”
——原载《文学》,1934年9月,第3卷3期
• 美丽而伤痛的寄言——游走在古装器皿间的晚年
《大公报》文艺副刊
1934年他回到故乡探望母亲,将返乡旅途 中的家信与见闻整理结集出版了《湘行散 记》。
此时,他的艺术创作正逐步走向成熟。 同年,传世经典代表作《边城》诞生。 沈从文手迹(《边城》)
第十三章沈从文及京派小说家精品PPT课件
• 后来还是投身军营,在自称“湘西王”的湘西巡 防统领陈渠珍身边做书记。这段时间,他见惯了 人生的生死无常。在一场卧床40多天的伤寒之后, 一位好友又在他面前被河水洄流卷走。在军队中 见惯了生与死,人生病时那种脆弱的心理,加上 朋友的猝死,彻底让沈从文从现实的环境中惊醒, 他决定“向更远的地方走去”,到了二十岁,他 决意去北京闯闯……。从此离开保靖去到北京, 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 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平、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 义作家群。其命名不仅带有时间和地域性,还有 政治倾向性。
• 京派作家主要有三部分: • 一是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成员; • 二是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作家; • 三是北京高知和高校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
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等。 • 汪曾祺:“京派的最后传人”。
第一节 “乡下人”与“城里人”
• 在30年代,老舍和沈从文都是风俗文 化型作家。老舍写市井风俗文化,沈 从文写乡土风俗文化。老舍是京味小 说的开创者,沈从文是湘西小说的集 大成者。
•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城的军人世家,他 6岁启蒙,不喜欢枯燥无味的私塾,经常逃学。后转学到 凤凰镇守署设立的军事学校,接受了基本的军事训练。
• 政治上不同任何人结盟,一种彻底的非派别、非集团主义, 支配了沈从文的人生选择。 1948年,沈从文游离于国共 两党政治之外的的 “中间路线”,超越具象的战争观照、 自由主义的文艺追求,开始受到左翼文艺阵营的评判与清 算。
• 北平刚解放时,沈从文和林徽因有过几天的朝夕相处。 那时,自由主义文人失去了政治势力,北大一部分进步学 生发起了对沈从文的激烈批判,在大楼挂出“打倒新月派、 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的巨幅标语,此前左 翼权威作家郭沫若判定沈从文是发动、下流的“粉红色作 家”。沈从文感到自己倒了穷途末路,他开始足不出户, 关在房间里胡思乱想。来自生命深处的忧患与恐惧正在逐 步加深,灵魂陷入茫茫迷雾之中,理智开始迷乱,神经在 高度高度紧张自惊自吓下,终于呈现出病态特征。痛苦变 得愈来愈难以忍受,他急于找到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一 天他情不自禁地抓起桌上的的水果刀……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1934年1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无意间引发了一场"京派"和"海派"的论争。
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却蕴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基本母题:如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乡土与都市、沿海与内陆等等。
其中,“海派”所指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新感觉派。
1 关于“京派”与“新感觉派”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为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而新感觉派是一个小说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以《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
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其作品多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刻意描写主观感觉和印象,着重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人物多具有"二重人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颓废悲观情绪。
因主要受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感觉派。
2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各自的艺术特色⑴从写作手法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
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
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
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
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竹林的故事》以竹写青春气息,《浣衣母》、《河上柳》以杨柳喻乡村的古朴,《桃园》、《桥》以桃树言理想境界。
沈从文是什么派的作家
沈从文是什么派的作家在近现代,我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豪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因此诞生了多种文学流派。
那大文学家沈从文是什么派的作家呢?他笔下的女性又是什么形象?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京派作家沈从文在近现代的文学流派中还有一个派别,就是“京派”,沈从文就是京派的代表人物。
京派的作家一般都是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著名学者或教授,作品大多数发表在《现代评论》、《骆驼草》等几大刊物上,而沈从文就是借着《现代评论》名扬全国。
京派的艺术特征包括梦幻乡土、悲悯人生、诗意抒写等。
沈从文的《边城》,既有现实的忧伤,也有纯朴的浪漫,诗意满满,沈从文用“诗的抒情”方式写出来的这篇小说成为了京派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
沈从文属于高产作家,作品众多,他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语言朴素,单纯却有情,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沈从文的代表作是湘西小说。
他出生在湘西,对故土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他写出的乡村题材的小说都集中体现了湘西地区人性特有的风韵和神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边城》。
沈从文因写具有乡土风情的小说而出名,但他并不是山药蛋派。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最成功的非《边城》中的主人公翠翠莫属。
翠翠是个质朴纯真的女孩,她成长在湘西农村,由爷爷一手扶养长大,没有上过多少学,但她有一颗向往爱情的赤诚之心。
她对傩送一见钟情,在傩送的哥哥天保爱上了她后,拒绝了天保的爱情,结果间接导致了天保和爷爷的离世,傩送也离开了故乡。
但是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击垮翠翠,翠翠站在了爷爷的岗位上,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翠翠既有温柔可人一面,也有坚强忠贞一面,她是沈从文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鲜明的还有《萧萧》。
萧萧因父母早逝,没有上过学,对于婚姻也没有概念,在12岁时做了童养媳。
她无法反抗,也不能反抗。
萧萧在失去了贞洁后,面临着沉潭或发卖,后来由于生了儿子没有被处罚。
中 国现代文学流派与代表人物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与代表人物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五四运动后兴起的,这一时期文学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将为您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首先是现实主义流派。
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鲁迅先生堪称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的文字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社会的虚伪面具,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社会现状。
茅盾先生也是现实主义流派的重要人物。
他的《子夜》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描写,展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矛盾和阶级斗争。
作品结构宏大,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刻画。
巴金先生的《家》《春》《秋》三部曲,同样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
作品描写了封建大家庭的衰落和新一代青年的反抗,反映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
再来说说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理想和自由。
郭沫若先生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他的诗集《女神》以豪放的激情、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
郁达夫的作品也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小说《沉沦》大胆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和孤独,以及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如《再别康桥》给人以美的享受。
新月派主张诗歌要有格律,追求形式的美。
象征主义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李金发是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
他的诗作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此外,还有京派文学。
京派作家以沈从文为代表,他的《边城》描绘了一个美丽、纯朴的湘西世界,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乡村的宁静。
京派文学注重对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丰富多样,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中国近代文学史派别
中国近代文学史派别中国近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紧密相关。
在这个时期,各种文学派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文学派别:1.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通过文学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思想。
他们的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呼吁社会改革。
2.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章太炎等人为代表,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他们的文学作品以宣传革命、鼓吹民族独立为主题,语言激昂,富有战斗力。
3.民主主义文学派:以鲁迅、茅盾等为代表,强调文学的人道主义和社会批判。
他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揭露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锐的批判性。
4.鸳鸯蝴蝶派:以徐枕亚、张恨水等为代表,注重小说的娱乐性和商业价值,作品多以才子佳人、言情故事为主题。
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够深刻。
5.京派文学:以沈从文、废名等为代表,强调文学的自然和乡土特色,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他们的作品多以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风景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6.海派文学:以上海为大本营的现代都市文学,以张爱玲、钱钟书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关注现代人的情感纠葛和心理变化,风格独特,语言华丽。
7.左翼文学:以茅盾、丁玲等为代表,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社会使命。
他们关注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生活,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革命意识。
8.新月诗派:以闻一多、徐志摩等为代表,主张诗歌的格律和音乐美,强调情感表达的真实和自然。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优美,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
9.现代派文学:以戴望舒、卞之琳等为代表,注重表现现代人的孤独、迷茫和异化感。
他们的作品多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语言简洁、含蓄,富有哲理意味。
10.延安文艺: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思想,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作品多反映革命斗争和人民生活。
浅谈京派乡土文学——以沈从文为例
浅谈京派乡土文学——以沈从文为例摘要:京派文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北方城市作家群,以沈从文、废名等人为代表的,区别于当时主流左翼文学,主张脱离政治和社会,回归田园乡村,以小说和散文创作为主,后经汪曾祺等人继续发扬,与乡土文学实现融合,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元素。
21世纪以来,文学界风气日趋宽松,对于京派文学的认识观点也在不断发生转型,学术界由传统的政治视角转向文本、作家群,研究领域日趋多元化。
本文分三部分对京派文学进行分析,并以沈从文这一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散文《湘行散记》为视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京派、沈从文、乡土文学一、关于京派“京派”是30年代活跃的文学流派,是远离当时政治中心南京和文化中心上海,在北方京津一带进行文化创作的作家,又称为“北方作家群”,开辟出与当时左翼文学和海派文学相对的一条文学之路,以小说创作为主,以《骆驼》《水星》为主要创作阵地,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
“京派”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商业化,主张创作纯粹的、自由的文学,他们远离政治斗争和商业场、官场,去除文学的功利化,追求“纯粹的文学趣味”和“和谐、节制与恰当”的审美趣味,收敛情绪,抑制情感的过分宣泄。
京派文学不事雕琢,主张纯粹、自然的生活描写,还原本真,因此小说中对于乡间生活的描写与现实生活十分相似,没有过度的艺术加工,给人亲切之感。
京派是对五四时期国民性发掘的回归,作者针对现实生活的道德沦丧,在小说中寄予对美好的希冀,呼唤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复归。
创作者秉持自由主义创作思想,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盛行的文学思潮,强调文艺创作的独立性和非功利性,反对将文艺工作与政治革命联系起来,强调对个体意识和自由创作的追求,在小说、散文、文学理论各方面都有反映。
京派主张文学净化心灵,改造民族灵魂,是对五四时期文学“改造国民性”的继承,但在政治革命已成为中心的时代,将时代的症结归结为人心不古,是对现实革命的逃避,为旧制度的残喘提供了借口。
京派海派左翼文学各自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
京派海派左翼文学各自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一、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海派和左翼文学各自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们各具特色,共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格局。
本文将分析这三者各自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二、京派文学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1.特点京派文学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在创作中,京派作家强调人性、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作品风格独特,富有诗意。
2.代表作及作者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老舍的《茶馆》、沈从文的《边城》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京派文学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三、海派文学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1.特点海派文学以市场化、市民化为特点,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性。
海派文学作品既反映了社会的变革,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同时,海派文学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2.代表作及作者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张爱玲的《红楼梦魇》、茅盾的《子夜》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海派文学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四、左翼文学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1.特点左翼文学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原则,强调文学作品的政治倾向和社会责任感。
左翼文学作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积极倡导革命精神和民族团结。
2.代表作及作者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茅盾的《林海雪原》、巴金的《家》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左翼文学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五、三者之间的异同京派、海派和左翼文学在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京派文学注重艺术性和人性,海派文学关注现实意义和地域特色,左翼文学强调政治倾向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三者也有共同之处,如都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体现了作家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六、结论京派、海派和左翼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流派,各自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它们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考点名词解释:1、京派: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2、中国新感觉派: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代表人物: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直接受到日本的“新感觉派”的影响,新感觉派注重都市的体验与感受,注重对都市风景炫奇式的展览。
他们创作了真正的都市文本形式,从而把都市风景线的外在景观和对都市的心理体验落实到了小说形式层面。
3、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作家还有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4、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穆旦等九人。
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时代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集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向和境界,善于运用较大跨度的跳跃性来形成“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5、现代诗派: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对30年代初的新诗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及京派小说家
一、沈从文生平与创作简介
◆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 湘西凤凰县人。
◆ 1923年起以“休芸芸”等笔名发表作品,创 作四十余部作品集。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创造 了中国文坛一个“乡下人”的神话。
◆ 短篇小说结集:
《龙 朱》 《虎 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 《主妇集》等
人物内心情绪与作者人生感慨的对照性排列
人物的内心情绪
◆翠翠孤独感 ◆老船夫不为人理解
老船夫的内心隐忧 翠翠与傩送对命运 主观上的自主把握
《边城》中碾坊 白塔的坍塌 白塔的重修
作者的人生感慨
◆ 湘西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岁月中,被视为“化外之民” 的野蛮人,及其所遭遇的被歧视、压迫、屠杀的命运 ◆ 作为一个“乡下人”,沈从文在都市生活中精神上感 到的受压抑
三、关于沈从文研究
(一)1930年代 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期,评论意见不一, 影响较大值得参考的有: ◆ 苏雪林《沈从文论》 ◆ 刘西渭《〈边城〉与〈八骏图〉》
(二)1940年代
◆ 巴人、郭沫若、冯乃超等都曾写过批评沈从 文的文章。
◆ 郭沫若《斥反动文艺》指斥沈是“一直是有 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是“桃红色” 的文艺家。
◆ “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 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小女孩印象而来。”
(2)《从文自传》
叙述自己从保靖去川东时路上所见: “这一次路上增加了我新鲜经验不少,过了些用木 头编成的渡筏。那些渡筏的印象,十年后还在我的 记忆里,极其鲜明地占据了一个位置。”
(3)《水 云》
“一面让细碎的阳光洒在纸上,一面将我某种受压 抑的梦写在纸上。故事上的人物,一面从一年前在 青岛崂山北九水看到的一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 必然,一面就用身边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素 朴式样。”
沈从文PPT课件
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
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里,春天时只需注意,
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晾在日光下耀
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
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
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
❖ 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 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 祖父还是再说下去,便引到死过了的母亲来。翠翠 悄悄把头撂过一些,见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 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
❖ 其实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 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通的 命运。
17
因为友谊,沈从文 创作: 《丁玲女士被捕》 《丁玲女士失踪》 《三个女性》 《记丁玲女士》 《记胡也频》
18
江青
19
抗 战 之 前 的 沈 从 文
20
6 抗战时期
1937年8月,随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南下 任职西南联大
21
7、解放前后
❖郭沫若在《斥反 动文艺》说沈从 文 “一直是有意 识地作为反动派 而活动着”
第二章 京派小说 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学巨匠
一
(
、 水
1902-1988
一
样
清
的
)
沈 从
文
1
1、荒僻神秘的家乡。原名沈岳焕,生于湘西凤凰县
2
湖、川、贵三 省的交界 苗、侗、土家 族聚居
湖南地图
3
吊脚楼
4
5
2、行伍世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之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之沈从文与“京派”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一门有别于我们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教材的一本文学研究性书籍,收录了有关现当代文学重点作家及重要文学史现象研究论析16篇,是将内部的讲稿集结起来,合成了这本书。
并非是对整个现当代文学各个时期的作家作品都作了阐述,而是挑选了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以点带面的引领我们去探索。
并且在每讲的最后都有对于这一文学流派或者作家的研究论著和研究概况,对于我们巩固知识、深入研究、扩展眼界都是很有帮助的。
地域的区别一直是区分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比如老舍的”京味”小说,赵树理的“山药蛋派”小说,以及王安忆的上海文化小说,都代表了地域对于文学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0年代的“京派”和“海派”同样体现出这一点,但是与其他作家所不同的地方是,“京派”与“海派”并不局限于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的作家的写作,他们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这两个派别之中的作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性格所致。
而这两个派别的区别也不仅是地域上,更重要的是所代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
二者的论战也与他们所代表的不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本书的第六讲主要讲的是京派文学,对于“京派”以及“海派”是否看作流派,很多作家都持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两派所涉及的作家群范围都比较大,各自的情况也很复杂,但学术界多数还是认为“京派”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流派的,也有称京派的作家是“大公报”作家、“北方作家”的。
“京派”并不是专指或反映北平的文学,而只是一种借用、沿用。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对“京派”的地位以及历史影响做过多的强调,而是在这一讲的序言中谈到,在那个政治化的年代里,文学通常都是被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的,而“京派”文学由于远离政治,远离社会变革,所以被划为“非主流”文学。
文学史上通常所说的“京派”指的是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而这个定义与30年代初两位作家的论争有着直接的联系,以为是北京的沈从文,一位是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作者对于沈从文在这次论战的观点采取了很客观的评价,认为沈从文对于海派的作风的批评不无中肯,但是也有他的偏狭。
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分析京派文学的流派特征
020《名家名作》·评论殷颢绮京派文学远离政治和商业,追求创作的独立和自由,是一支逆时代潮流,选择特立独行的流派。
本文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从秉持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抒情体样式小说、崇尚理性与古典主义四个方面来阐述京派文学的流派特征。
一、秉持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京派是“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三十年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京派作家秉持着京城的风度:不迎俗趋时,不翻新冒进,保持着清高淡泊的人格。
此外,京派作家大多是高等学府中的教授或者准教授,他们的经济收入稳定,学问上各有造诣,因此,他们在创作上反对浮躁的商业化、政治化、“现代化”的海派文学,追求文学的自由和纯正,要求作品以“节制、和谐而圆融”作为审美追求。
他们的作品倾向古典主义,追求理性、崇尚古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朴实的乡村寻找纯净的人性。
京派作家的作品高蹈于时代之外,因而呈现出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
文化保守主义的主旨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力图融合古今,也有选择地吸纳外来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思想倾向或思想派别”。
沈从文的保守主义思想特质是以优秀民间文化为民族重造的根本基地,以乡下人的眼光来观照城市、现代文明,将乡村和城市的文化对立,反思现代文明中的弊病,意图从民间发现中华文化的活力,重塑民族品德。
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也说道:“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也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
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我们可以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窥见他思想中“乡下人”的保守一面。
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京派作家的创作内容以乡村中国为主,同时作家将自身的精神世界与之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乡土风情。
京派作者通过描写他们的家乡,例如芦焚笔下的河南、汪曾祺笔下的高邮、萧乾笔下的北京,在古老的土地上追寻着纯洁的人性,展现了京派节制、和谐而圆融,散发着隐逸气的审美文化心境。
文学:沈从文作品赏析考试题(三)
文学:沈从文作品赏析考试题(三)1、填空题翠翠是沈从文在《》中塑造的理想人物。
正确答案:《边城》2、填空题沈从文的作品展示了“两个文学世界”,一是都市世界,一是()世界。
正确答案:湘西3、问答题什么叫“京派”(江南博哥)?“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哪些,能否说出其中的五位?“京派”作家对哪些文学流派很反感?正确答案:1.“京派”主要指30年代活跃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2.“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萧乾、芦焚(师陀),或凌叔华、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等。
3.“京派”作家反感的文学流派主要有三个:革命的左翼文学、现代主义的新感觉派文学、商业化的海派文学。
4、问答题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哪两个文学世界?为什么在这两个文学世界中都有大量的性爱题材?正确答案:1.沈从文展现的两个文学世界是“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
2.沈从文对性爱题材的描写是他观察不同生命形态的重要角度,他要由此探讨不同文化制约下的人性的健全或病态;他是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的。
3.在他的湘西世界中,面对性爱的涌动,乡下人总是能返朴归真,求得人性的和谐;而都市人却用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绑住自己,压抑自己。
5、问答题《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何特点?正确答案:作者注重小说的意蕴和情致,却不讲究情节和结构,他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中,创造出一种抒情写意的表现特点。
6、填空题1934年是沈从文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他写出了小说代表作《边城》和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两个散文集中的主要篇章。
正确答案:湘西7、问答题试述《边城》所展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正确答案: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遵从古礼的美德、无欲无争的人生。
8、问答题为什么说以“海派”来笼统地涵括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并不太合适?请举出具体的代表作家简要地说明当时上海文坛的主要情况。
正确答案:1.30年代的上海文坛很复杂,既有典型的商业化的流行文学、堕落的文学,又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前卫文学,还有张爱玲这样很传统又很现代的文学,更有富于使命感而受青年倾赖的左翼文学。
沈从文严肃文学观观照下的京派和海派
【英文标题】on the “beijing school”and the “shanghai school”under shen congwen's v iew of serious literaturewang ji-zhichinese language and litarature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 angsu 210000,china【作者】王继志【作者简介】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王继志(1940-),男,江苏铜山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发展衍变的过程可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一向抱定严肃文学观不放的沈从文看来,以周作人、废名为首的前期主要成员,自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已逐渐由积极走向消极,即由积极的社会性文化追求向消极的“趣味个人主义”转化,并于1933年后与“海派”相融合。
沈从文的《论冯文炳》、《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等文章,实际上是对文学上的“趣味个人主义”和商人习气的共同批判。
其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捍卫中国新文学的庄严性。
【关键词】沈从文/京派/海派/文学观/shen congwen/beijing school/shanghai school/litera ry view【正文】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074(2002)04-0012-10 一京派作家群,其实是一个成员庞杂,时空跨度大,在行进过程中无论其队伍还是其文学倾向都有所发展变化的作家群体。
一般认为它是由周作人、废名、俞平伯、杨振声、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冯至、曹禺、梁遇春、徐祖正、凌叔华、林徽因、梁宗岱、李长之、萧乾、芦焚、田涛、袁可嘉、穆旦、汪曾祺等人所组成。
如果着眼更广的范围,还可以包括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巴金、靳以等人。
京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京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左联”之外最重要的文学派别,主要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文学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滞留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当时亦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文学派别,包括有一大批的作家、诗人及理论批评家,就小说家而言,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老向、芦焚(师陀)和萧乾等人。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主要代表。
沈从文的小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努力挖掘和表现历经磨难的底层人民坚韧、顽强、淳朴、善良的美好人性的小说,这方面的代表作有《边城》、《三三》、《丈夫》等;二是讽刺绅士阶级和某些知识者以表现和批判人性沉沦的,如《八骏图》和《绅士的太太》等。
废名这一时期写有小说《莫须有先生传》。
老向的小说有《庶务日记》、《黄土泥》、《民间集》等。
萧乾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和《栗子》。
芦焚有短篇小说集《谷》、《里门拾记》和《落日光》等,《谷》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京派”的小说中的乡土文学
“京派”的小说中的乡土文学“五四的“人”的解放,是人在思想与道德意义上的解放,也是在审美意义上的解放,对应于人的个性发展,审美领域的个体意识开始扬弃封建性的群体意识。
朱光潜在左翼文艺排山倒海的态势面前,坚持“自由生发,自由讨论”,正是为着发展多样化的审美个体意识。
“京派”文学的小说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乡土味浓重。
“京派”小说多有乡土文学的内容,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故乡和京西城郊、芦焚的中原乡野和果园城,李健吾的终条山传说和清华附近的田园,都给人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协调着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乡土小说的基本空气,他们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故土,发现了它的愚昧和落后,一种含着眼泪的诅咒充满在他们的笔下。
他们没有鲁迅的深刻,但也有鲁迅一样丰富而又单纯的心怀。
然而,对于大部分“京派”小说家来说,他们写得最多也最成功的是:迷离市风对淳朴乡风的腐蚀,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乡土被污染,人情遗落,人性异化。
他们大多喜欢写童趣,如凌叔华、废名、萧乾,包括有的直接鞭扑都市的腐败,如沈从文、萧乾、李健吾等,都可视为挚爱乡土的延伸。
他们向往永葆朴拙的童心,憎厌都市的人欲横流,表明了他们鞭打不掉的现实认识:他们理想的净土已不复存在,说得确切些,自文明社会开始以来,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样的净土。
文明社会是人类“前史时代”,是不合理,不合人性的,因而也是畸形病态的,充满了普遍的荒谬感。
智力,批判的向度似乎出现了两重性,仿佛前者是对乡土的否定,后者是对乡土的维护,其实两者在文化逻辑上是一致的。
一种富有分析特性的眼光在“京派”小说中出现了,它是理性的,无论前者的否定还是后者的维护,既是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又是鲜明得惶惶然的中心。
这个中心便是人性。
在“京派”小说家看来,封建专制的残酷和畸形发展的现代文明都是瓦解古朴、纯粹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元凶,他们写作乡土小说的目的全在竭力宝珠人性的完整。
当“左联”的乡土小说作家主动走近政治话题,将乡土文学特色消融于时代主流文学的共性之中,“京派”小说家差不多继续停留在乡土文学先驱们目迷五色的光影之下,继续咀嚼着“人的文学”,包括继续思索着“国民性改造”的种种。
浅析京派的乡土文学创作——以废名、沈从文为例
浅 析 京 派 氏 的 乡 - 文 I - 学 创 作
以废 名 、 从 文 为 例 沈
刘 华
( 京 师 范 大学 文学 院 , 苏 南 京 南 江 摘 要 : 派是现 代 文 学 史上最 为 重要 的流 派之 一 。 京 2 5 0 1 0 ) 1
因 此 他 们 把 目 光 投 向 了 古 老 中 国 最 广 大 的 土 地 — — 乡
京 派 的 文 学 创 作 大 多 以 乡 土 文 学 为 主 。 究 京 派 的 乡 土 研 文 学 . 从 他 们 的 乡土 文 学观 及 其 创 作 实绩 两 个 角度 进 须 行 考 查 。 文 以 废 名 、 从 文 为 例 . 析 京 派 的 乡 土 文 学 本 沈 分
创作。 关 键 词 : 派 乡土 文 学 观 乡 土 文 学 创 作 京
通 过 恢 复 传 统 文 化 、恢 复 传 统 精 神 来 恢 复 民 族 的 精 神 气
③ 沈 伯俊 . 葛 亮 是 “ 忠” 语 文知 识 ,0 7 , 1 诸 愚 吗. 20年 第
期 . l —1 第 4 5页 .
⑩ ⑧ 许蓉生蜀 汉政权重 要官员的地域构成及 变化— —
兼 议 诸 葛 亮 的 “ 和 ” 神 . 南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科 贵 精 西 人
的 自称 。 沈 从 文 就 曾经 说 :请 你 试 从 我 的 作 品 里 找 出 两 “
个短 篇 对 照 看看 , 《 子 》 《 骏 图》 看 , 可 明 白对 从 柏 同 八 看 就
年 代 活跃 在 北 平 和 天 津 等北 方 城 市 的 自由 主 义 作 家 群 。 这 一 文 学 派 系 的 命 名 跟 三 十 年 代 初 发 生 于 上 海 与 北 平 两 个 城 市 作家 的 文学 论 争直 接 相关 。 以沈从 文 为 代 表 的北 方 自由主 义作 家对 当时方 兴 未艾 的左 翼 文学 、时 髦 的现 代 派 文 学 及 流 行 的 商 业 化 文 学 都 相 当 反 感 ,而 力 图 与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近年来,现代文学学术界对沈从文和“京派”都有较多的关注,评价也在提高。
这是时代变化的结果:在以往比较政治化的年代里,对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评论是非常讲究区分所谓“主流”与“支流”的。
与时代变革特别是革命思潮联系紧密的作家作品,一般都会被置于文学史叙述框架的中心地位,而象沈从文和“京派”这些离社会变革的现实较远的所谓非主流文学,很自然就处于文学史叙述的边缘。
这些年似乎又倒了一个“个”,那些原先处于“边缘”的作家格外引起注意,反而越来越转向中心了。
这种转变一开始可能多少带有要“重新发现”和“矫枉过正”的色彩,也有其必然性。
但真正比较健全的有学理性的研究,还是要超越为自己所倾慕的作家“争地位”的心态,实事求是,把作家作品放到文学发展的历史链条中去考察,看他们到底在那些方面取得了文学的创新,从而比较客观地评价其得失与地位。
这一讲我们重点介绍沈从文和京派小说,不只是因为他们属于所谓“边缘”作家,以前我们在专科阶段也关注不够,现在需要多讲一点;更希望通过对沈从文和京派的评论,了解这样一些重要的文学史现象,拓宽我们理解现代文学的视野。
大家对沈从文的作品可能比较熟悉,我们不妨用更多的篇幅来欣赏,学习如何评论以他为代表的现代抒情体小说。
下面,先介绍“京派”这一文学现象,接着我们了解一下沈从文的创作概况,最后,着重鉴赏《边城》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
一,关于“京派”把“京派”和“海派”当作不同的文学流派,是后来文学史家的研究工作。
不过因为这两派所涉及的作家群的范围都比较大,各自的情况又都很复杂,不同于其他有结社有纲领而且倾向鲜明的派别,所以有些论者对于把“京派”看作流派,仍持谨慎的态度。
但学术界多数意见还是认为,“京派”是大致可以视为一种流派的。
通常认为所谓“京派”,是指三十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要注意这个定义带有的时间和地域性,也有政治倾向性。
这一文学派系的“命名”跟三十年代初发生于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直接相关,当时双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进了鲁迅等人。
1933年10月,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1一文,批评了那些主要在上海的新派的作家,指责他们对创作缺乏尊严感,有“玩票白相”的习气。
稍后在《论海派》2一文中,他对上海某些文人作风提出了更为尖锐的批评,以轻蔑的口气指责他们是“名士才情”加上“商业竟卖”,并且把“旧礼拜六派”和所谓“感情主义的左倾”,统统都捆在一起,斥为“妨碍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海派”。
与此同时,沈从文又标榜北京作家的“诚实与质朴”,主张要张扬文坛正气,破除“海派”的歪风。
沈从文的批评大致代表了北方一些自由主义作家的立场:他们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左翼文学、时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流行的商业化文学,都相当反感,而力图与此拉开距离,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上海的作家自然也有反驳。
曾经追求过革命文艺,后来又倾向文学价值独立的苏汶,在《文人在上海》一文中就指出,所谓“上海气”其实就是现代的都市气,是现代机械文明传播的产物,相信必将还产生更广的影响。
应当说,沈从文对所谓“海派”浮泛作风的批评不无中肯,但也有他的偏狭。
所以后来鲁迅属文《“京派”与“海派”》,说“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
3鲁迅似乎在各打五十大板,其实是从地域文化角度为两派文人“看病”,对当时文坛弊病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
其实所谓“京”“海”之争,不甚明了,多少也有文人的意气和派性在里边。
不过,论争除了显现文学观上的不同,也确实反映出当时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别。
近些年来有关上海和北京文化的比较研究多了起来,大家有兴趣可以找这些论文看看,也许对于了解“京派”和“海派”不同文化品格的形成是有帮助的。
在三十年代,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已经从北京转到上海。
上海是中国现代的大都市、大商,西方文化和革命思潮的影响特别大,整个文化氛围包括文坛的状况,比起北京和其他地区来,要更显得开放、求新、多变,但商业色彩也比较浓。
上海文坛很复杂,既有典型的商业化的流行文学、堕落的文学,有新感觉派之类前卫的文学,有张爱玲这样很传统又很现代的文学,更有富于使命感而深受青年倾赖的左翼文学。
所以,以“海派”来笼统地涵括上海文坛,并不大合适。
相对而言,“京派”作家群的文学旨趣互相较为接近。
由于五四的高潮早已过去,大批作家南下上海等地,三十年代的北京文坛变得比较沉闷。
但北京毕竟是古都,又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文化的积淀深厚,有比较宽容豁达的风气。
那些主要在北京天津的大学任教或上学的一批作家,可能也是因为远离了时代的中心,写作心态一般都比较雍容、恬静和扎实,在文化取向上较少商业的或党派的味道,却也比较守成和稳健。
近年来有些论者认为当年的“京”“海”之争,看似偶然,却从根本上反映了三十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土”与“都市”两种文化背景的对峙在文学中的体现。
这也提出了一种分析的视角,值得探讨。
总的来说,“京派”创作群体的基本倾向是自觉地区别于当时左翼文学,又有意与各种商业化和流行的文学保持距离的作家;他们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却又不免超离时代变革的主流。
从创作实践来看,“京派”以小说最显实绩,除了大作家沈从文,还有一个具有相当活力的创作阵容:有以田园牧歌风格著称的废名,擅写诗意小说的芦焚,给创作以深入的审美理论阐析的朱光潜,以及凌叔华、萧乾、李健吾、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等。
“京派”作家群虽然没有结社,但“学院派”的沙龙活动频繁,办同人刊物是他们主要的文学生存方式。
如《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以及《骆驼草》、《文学月刊》和《水星》等等,都是“京派”活跃的园地。
这个流派作家都是很自由的,各自的写作路线和风格不尽相同,但创作精神、心态和审美追求有相对的一致性,那就是政治意识的淡化与艺术独立意识的增强,具体一点来说,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流派的共性:(一)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出于对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品性的不满,“京派”作家试图避开时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选择,而转向以文化观照和表现最普通的中国人生。
他们对现代工业文明侵入之后的乡土中国的变化怀着矛盾的心态,在表现道德沦丧的同时,格外注意以传统的和民间的道德重新厘定现实人生。
强调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理想化的宗法制农耕文明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多带怀旧色调和平民性,对原始、质朴的乡风民俗和平凡的人生方式取认同态度,热中于发掘人情、人性的美好,并让这些美好与保守的文化和传统秩序融为一体,在返朴归真的文学世界中来实现文化的复苏与救世。
若从“生活在别处”的审美意义上讲,“京派”这种恋旧的文学模式容易产生艺术效果,何况其中还有文化批判和审视的价值。
“京派”作家写尽了人生之“常”与“变”,但多是由“常”看“变”,实际上是在时代变革之外寻求自足。
这样看来,“京派”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格是比较复杂的,其长处和缺失往往是二而一的,应当仔细分析,不可笼统评判。
(二)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这跟“京派”作家多取普通的题材与平和的写作目标是有关的。
他们乐于追寻过去,从平凡的人生命运中细加品味,挖掘其中的诗意,寄托一定的文化理想。
这就需要沉淀生活,节制感情,除尽火气,以诚实、宽厚的心态来创作。
当然,如前所述,“京派”远离商品化和都市化的文化追求,也决定了这些作家写作的从容笃实,他们的小说往往达到一种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
在当今相对平和的年代,象“京派”这样一类作品似乎更能赢得读者的青睐。
(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京派”作家注重文学功力,在各种小说的文体上都有创新和推进。
当他们以“乡土中国”的眼光审视都市生活时,常写世态批评的讽刺小说,而描写乡土人生时,则大大发展了抒情体小说。
“京派”最拿手的还是抒情体小说,这方面他们有突出的贡献。
不同的作家自然有不同的情味,但他们比较共同追求的是文体风格趋向的生活化,通过作家人生体验的融入、散文化的结构和笔调,以及牧歌情调或地域文化气氛的营造,等等,将对乡土经验的眷恋和传统回归的渴望,用极具诗意的体式来加以表现。
“京派”小说家有形式感,讲求“文章之美”,作品比较有可读性。
这三点当然只是作为“京派”一般特征的概括。
具体到某个作家,还应当结合其创作来细加体味和分析。
在重点讲述沈从文之前,我们不妨再提示几位也很有代表性的作家,以加深大家对“京派”的了解。
首先一位是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1929年在北大英文系任教时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代表作还有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桥》等。
他堪称京派小说的鼻祖,连沈从文都受他的影响。
废名作品的特别之处,是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的营造。
不仅反映乡村风景、风俗、人情之美,尤其致力于乡间儿女情态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生命方式的体悟。
读废名的小说尤其应当注意其独特的文体。
他所写的是“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有时他在试图用做古诗绝句的韵味来结构现代的小说。
阅读时可以多体味其如何通过文体的交汇产生出“诗化小说”的特殊效果。
废名的作品并不容易读,里边总有某种玄学意味,又有“理趣”和“禅趣”,阅读时只有放慢速度,才能漫漫体会那有意为之的“涩味”的境界,看作家如何将艺术和哲学两相调和。
第二位值得这里提到的是萧乾,北京的蒙古族后裔,是“京派”后起的作家,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驻英记者。
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和中篇《梦之谷》。
作品多带自传性色彩,写童年生活,从“童年视角”出发,以一个城中“乡下人”的独特身份写作。
充斥于他的作品中的苍凉感是强烈的,又是清澈而健朗的。
《梦之谷》是他经历的写照,极具抒情性和感伤情调,语言雅丽清新,重直觉的把握。
第三位是芦焚,笔名师陀,有《谷》、《里门拾记》、《落日光》、《野鸟集》等小说集。
他在作品中是一个滞留城市却未能忘情于乡村出身的叙述者,写作总是突出自己的乡村文化背景,以场景的展现见长,具有悲哀的抒情气质。
无论写景写人,都缭绕着诗意,你读着读着,不觉间就会被那自然界的荒凉与人事的辛酸所打动,北方农村衰败图景中的悲凉之气会给人极深的印象。
读芦焚还当体会他如何将抒情、讽刺和象征掺和,在奇幻神秘气氛中制造某种可以引发联想的寓意。
另外,若要对“京派”的文学倾向和价值追求有更清晰的了解,最好还读一读这一派的代表性美学家和评论家朱光潜的论著。
“京派”其他一些作家也都有各自的艺术个性,但最重要的还是大作家沈从文。
二,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与城乡对照的两个文学世界关于沈从文的创作情况,专科阶段教科书上已经有基本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我们想更深入探讨的,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写作姿态和他的文学世界的关系。
这也是理解这位杰出作家特殊贡献的重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