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雄县朱各庄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 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 观点。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3.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 手法。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是清 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 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 占地5200余亩。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 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 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就英 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表达了自己 的愤慨。
字词学习
恍( huǎnɡ )若 瞥见( piē ) 制cái( 裁 )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 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 是人的心灵。
——〔法国〕雨果
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有何作用?
类比手法,将圆明园与古 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 、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 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 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 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是亚洲文明的代表。
(三)你是怎样理解第5段中“从前他们对巴特 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 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一句中的“更彻底, 更漂亮”的呢? (阅这读里链运接用:了“反盘语得,平形的成,了除讽下刺帽辛来辣,的油表光达可鉴效, 果宛。如以小反姑语娘的的形发式髻强一烈般讽,刺还强要盗将的脖行子径扭和一罪扭恶,,实 强在调标强致盗极们了这。次”的鲁行迅动《更藤丑野恶先、生更》野)蛮。
【第二部分(2-9)】
赞美圆明园, 谴责英法联军。
合作探究
(一)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 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并根据课文内 容填充以下表格。
奇迹
大理石、玉石、青铜、雪松……
瓷器、宝石、绸缎、言琉语璃、无珐法琅形、容黄的金…建筑 神殿、后宫、城楼、恍水若池月、宫喷的泉建…筑
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深入探究
从这封信来看,你认为雨百度文库的高贵品 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 在全人类的立场坚持正义。他能将政府与人民 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 会是强盗。”
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 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 的”。这种见解是非常精辟的。他盛赞圆明园的 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 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作者名片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 学的重要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 世界》《九三年》等。人道主义、反对暴 力、以爱制“恶”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 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背景链接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 制造借口,于1856年联合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 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 肆抢掠。最后还将这座修筑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 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亚洲文明的剪影
手法解析
第3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 写圆明园的美丽?有何作用?
铺陈手法,是对描写对 象进行浓量重彩的渲染、描 绘。在本文第3段,作者发挥 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 、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 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 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
(二)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
惊hài( 骇 ) 劫掠( lüè )
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试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给第 二部分划分两个层次,且表述自己划分的理由。
2.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第一部分(1)】 作者在信的开头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 他在言语中已经流露出自己的立场,请你在文 中找出相关语句。
“你认为”、“在你看来”、“而你想知道”
【第三部分(10)】 最后一句中“赞誉”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 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 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立场非常鲜明。 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 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胸怀博大。
艺术特色
1.运用反语,讽刺有力。 文中用反语来讽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如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人” 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作者把自己对他 们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 嘲讽意味。
2.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文章多次运用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态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突出了主旨。如:将 欧洲人的“文明”与中国人的“野蛮”相对比,“野 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 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 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 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将英 法联军的野蛮讽刺得淋漓尽致。
里面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 国内外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 。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 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巨大皇家宫苑。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 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 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 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园林 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 观点。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3.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 手法。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是清 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 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 占地5200余亩。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 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 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就英 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表达了自己 的愤慨。
字词学习
恍( huǎnɡ )若 瞥见( piē ) 制cái( 裁 )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 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 是人的心灵。
——〔法国〕雨果
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有何作用?
类比手法,将圆明园与古 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 、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 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 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 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是亚洲文明的代表。
(三)你是怎样理解第5段中“从前他们对巴特 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 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一句中的“更彻底, 更漂亮”的呢? (阅这读里链运接用:了“反盘语得,平形的成,了除讽下刺帽辛来辣,的油表光达可鉴效, 果宛。如以小反姑语娘的的形发式髻强一烈般讽,刺还强要盗将的脖行子径扭和一罪扭恶,,实 强在调标强致盗极们了这。次”的鲁行迅动《更藤丑野恶先、生更》野)蛮。
【第二部分(2-9)】
赞美圆明园, 谴责英法联军。
合作探究
(一)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 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并根据课文内 容填充以下表格。
奇迹
大理石、玉石、青铜、雪松……
瓷器、宝石、绸缎、言琉语璃、无珐法琅形、容黄的金…建筑 神殿、后宫、城楼、恍水若池月、宫喷的泉建…筑
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深入探究
从这封信来看,你认为雨百度文库的高贵品 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 在全人类的立场坚持正义。他能将政府与人民 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 会是强盗。”
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 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 的”。这种见解是非常精辟的。他盛赞圆明园的 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 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作者名片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 学的重要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 世界》《九三年》等。人道主义、反对暴 力、以爱制“恶”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 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背景链接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 制造借口,于1856年联合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 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 肆抢掠。最后还将这座修筑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 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亚洲文明的剪影
手法解析
第3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 写圆明园的美丽?有何作用?
铺陈手法,是对描写对 象进行浓量重彩的渲染、描 绘。在本文第3段,作者发挥 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 、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 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 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
(二)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
惊hài( 骇 ) 劫掠( lüè )
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试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给第 二部分划分两个层次,且表述自己划分的理由。
2.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第一部分(1)】 作者在信的开头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 他在言语中已经流露出自己的立场,请你在文 中找出相关语句。
“你认为”、“在你看来”、“而你想知道”
【第三部分(10)】 最后一句中“赞誉”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 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 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立场非常鲜明。 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 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胸怀博大。
艺术特色
1.运用反语,讽刺有力。 文中用反语来讽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如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人” 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作者把自己对他 们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 嘲讽意味。
2.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文章多次运用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态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突出了主旨。如:将 欧洲人的“文明”与中国人的“野蛮”相对比,“野 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 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 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 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将英 法联军的野蛮讽刺得淋漓尽致。
里面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 国内外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 。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 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巨大皇家宫苑。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 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 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 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园林 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