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合集下载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读书报告论文题目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姓名黄智奎学号 1011021103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 10对外汉语班指导教师胡波莲老师、李莉老师日期2012-6-11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摘要】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

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

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

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

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

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语言东北方言【正文】近20多年来,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火,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东北的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

从1990年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相亲》节目到2012年春晚因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退出春晚,连续21年(1994年除外)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

赵本山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

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征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

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

114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赵莹莹 渤海大学摘要: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东北方言词语,小品主要使用了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 式重叠词。

这些词语为小品增添了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关键词:赵本山喜剧小品;拟声词;儿化音;AABB 重叠式形容词众所周知,东北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在方言中占据重要位置。

东北方言具有简洁生动、形象喜人、富有节奏感的特点,这些与东北人本身所具有的豪迈、幽默、直率、风趣等性格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

而在赵本山的喜剧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大量的东北方言词语,其独特的词汇形式与其中镶嵌的文化背景相互映衬,展示了东北人独特的生命气息,同样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我们共考察了赵本山往期小品十三部:《卖车》《相亲》《策划》《三鞭子》《拜年》《火炬手》《不差钱》《功夫》《说事》《钟点工》《卖拐》《小崔说事》和《捐助》。

除此之外,还参考了万菁的《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运用刍议》、王莹雪的《试论东北方言小品中的言语幽默》、阮明慧的《从东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错位角度看喜剧小品》等几篇论文,他们主要研究了赵本山喜剧小品台词中的语音和语法。

本文以赵本山喜剧小品为研究对象,收录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 重叠式形容词共263个,研究其小品中方言词使用的效果。

一、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方言拟声词的应用语言中以语音形式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模拟而形成的词为拟声词,而方言拟声词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应用极为常见,使小品更加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感染力,成为其小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分别从《卖车》《相亲》《策划》《拜年》和《三鞭子》中选取了七个典型的拟声词进行分析探究,探析其所展现的效果,以便更好的研究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方言拟声词的使用。

例如:(1) 赵本山:“一个醉汉喝醉酒之后拿起这么大一块石头朝电视机砸去,只听‘咵嚓’(kua cha)一声,电视一点儿没坏,请问为什么呢?”( 《卖车》 )(2) 赵本山:“乡长你记着不?送你那天我是村里的代表嘛,记得那是七月份连雨天,那雨下得‘哗哗’(hua hua)的,就听‘咔嚓’(ka cha )一声大雷,范乡长诞生了!”( 《拜年》 )(3)宋小宝:“这个心啊,‘咣咣’(guang guang)地这个跳啊。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赵本山小品自1990年入春晚以来,十几年好评如潮,成了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

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通过对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东北小品。

关键字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

赵本山,他来自社会最底层,6岁丧母,8岁离父生活颠沛流离,无所依托,他铲过地种过田唱过戏。

他深深地了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些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经过他的悟性,一张口就能产生极强的喜剧效应。

他的小品之所以让大家百看不厌,成为每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这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语言包括口语和非口语两种形式,因为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仅靠口语是达不到的,他来需要非口语这种形式作为辅助。

如肢体语言、特殊的表演技巧、人物形象、化装道具等等。

只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赵本山小品”。

从口语这种语言形式来讲,它可以分为方言语言、生活语言、包袱语言、修辞语言四种。

一.方言语言。

赵本山小品最不能被忽视的就是这一点,没有东北独特的方言,赵本山小品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不会赢得这么多的观众。

那东北方言是怎样成就赵本山的呢?1.东北方言更接近普通话。

东北普通话尽管有自己的方言地域性,但同北方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更接近与标准的普通话。

在字词的读音上与现在的汉语差别不大。

语言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比较,把官话方言八个次方言区个选一个城市为代表,即北京、哈尔滨、烟台、济南、洛阳、银川、成都、扬州。

比较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比较接近北京官话。

因此,东北人说的普通话更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么东北普通话小品也就更能被大众所接受。

[1]2.东北方言有很强的包容性。

在东北广大的草原上世代居住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以游猎为主,后来清兵入关后,才涌入了大量的汉人。

据历史记载,仅1920年到1930年间,移入东北的移民就多达600万,这些移民多是从河北、山东闯关东的难民。

试论赵本山春晚小品语言特色

试论赵本山春晚小品语言特色

2014-01百花园地赵本山的小品真可谓扬名海外,妇孺皆知。

他素有“喜剧之王”“小品王”“东方卓别林”等美称。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赵本山连续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曾有15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

央视台聘请赵本山担任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副总导演,兼任语言类节目总监。

赵本山的小品可谓中国小品的王牌,成为中国亿万百姓在除夕夜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他的小品在带给观众无限的欢乐的同时,小品的个性化语言也引人深思,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无数经典语句也成为时下的流行语,广为流传,语言耐人寻味。

赵本山的小品能蝉联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冠军头衔,除了题材贴近百姓生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以外,他的小品语言独具的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幽默、平实的语言表达1.巧用生动的顺口溜、俗语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口溜、俗语、口头禅、歇后语等是来自民间的中国文化现象,能充分展现出东北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因句子长短不一,纯用口语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语言也能够反映出东北农民现实生活,展现他们性格中具有的风趣、乐观质朴等特点。

近年来,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红遍大江南北,有的词语甚至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语。

这些顺口溜、俗语、口头禅、歇后语是功不可没的,塑造了一个个鲜明、逼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东北人民的乐观、率真的性格。

如,小品《不差钱》中的两段经典台词:“洪湖水,浪打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把我爹拍在沙滩上”“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和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再如小品《捐助》中“一起种地,两家合伙,除了老伴儿,不分你我”;还有小品《拜年》“耗子给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了”“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等等。

赵本山小品幽默语言分析

赵本山小品幽默语言分析
( ) 二 不合 语 法的 句子
言上, 体现 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幽默感。其幽默感的 成因大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改变 正 常组合规 则
( ) 一 合乎语 法、 不合 语 义的 词语搭 配
在小 品《 昨天 ・ 天 ・ 今 明天 》 , 中 与赵 本 山合 演小
品的宋丹 丹有 一句 台词 :现在 不 行 了 , 在是 头 发 “ 现
[ 收稿 日期 ]0 0 0 — 2 2 1— 3 2 [ 作者简介 ] 檀
赵 :我知道你在勾引她。” 《 “ (红高粱模特 队》 ) 在这 些对 话 中 ,感受 ” “ 受 ”“ “ 与 忍 ,引导 ” “ 与 勾 引”一褒一贬 , , 故意“ 误用”增强了语趣效果。另如 : ,
栋(9 5 ) 男, 17 - , 山西五 台人 ,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师, 士 , 讲 硕 研究方向 : 现代汉语 。
落锤计 。”《 (功夫》 宋 :感情失落型、 ) “ 内分泌失调 型、 老年 痴呆型 。” :那我是 属于 哪种型 呢?” : 赵 “ 宋
“ 三 种你 都不 属 于 ,你 是属 于屋 里憋 屈 型 的 。” 这
锅 头啊 !”《 蔫完婚 》 (老 ) 将 “ 区” 为 “ 曲 ”词语 念 白字 , 默 中反 特 误 特 , 幽 衬 出人 物 的性格 特征 和生活环境 。 第二 , 曲解 。利 用谐音 、 断章 取义 等手法 , 词 将
农 民身份 的 “ ” 我 的搭 配显 然不 合语 义 ; 本 山 :争 赵 “
很多 ; 另如“ 免贵是你爹”《 (年前年后》则是典型的 ) 搭配 不 当。 品创作 者 的精妙 构思 加上 人物 本身 的 小
性格 特 征 , 这 些 “ 误 ” 让 错 的句 子 收到 了意 想不 到 的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一)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一)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一)作为当今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

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独特而本色的,其小品强烈的喜剧色彩源于内在的机智活泼的情节设计与外在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

仅就其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小品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

概而言之,大体有以下几种。

任何喜剧都是写人的,而一个正常的个体应该灵活舒展,富有弹性。

可是当这个有生命的正常的个体突然像一个不由自主的机械在运转,其表现就必然是可笑的。

所以柏格森说:“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必然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

而且“人体的体态、姿势和动作的可笑程度和这个身体使我们联想起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程度恰恰相当。

”赵本山小品中随处可见故作机械的语言《钟点工》赵本山的定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

”《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的发言:“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

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这样的语言方式是赵本山从富有民间气息的二人转的“说口”中借鉴而来的,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琅琅上口的音乐性带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

它之所以是可笑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此时的人物像一只调好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将设定好的语言程序释放出来。

《钟点工》中赵本山不自觉地对宋丹丹说:“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难看呢!”马上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连连解释:“我是说啊,她没你难看,你比她难看。

”真是越描越黑。

此时的赵本山好像说什么话已不由自己掌控了,像个全自动机器在自行运转。

语言的机械性在《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和宋丹丹一人一句地自我介绍时表现得更加典型:“(宋)我是白云,(赵)我是黑土;(宋)我七十一,(赵)我七十五;(宋)我属鸡,(赵)我属虎;(宋)他是我老公,(赵)她是我老母。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摘要】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

本文将运用文体分析的方法从修辞方法应用、语言层面偏离两个方面来阐述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从而分析出赵本山小品语言能够广泛深植于大众心中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语言设置技巧修辞偏离1.语言设置技巧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

其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格如押韵,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使语言生动化、形象化;运用了语言层面的各类偏离,如语音偏离、语体偏离、语义偏离等手法,利用人们对习惯思维的迷信,来惩处和捉弄他们;对语句的艺术处理,使得语言巧妙诙谐。

1.1修辞手法的应用文艺要刻画人物,语言形象化是最基本的要求,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无疑会加强作品的人物和主题思想的表达。

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用到各种修辞格,如: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

比喻:你咋不实话实说呢?你让大伙瞅瞅你那老脸长得跟鞋拔子似的我能上赶子追你呀?(《昨天今天明天》)反问: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薅得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昨天今天明天》)夸张:宋丹丹:我不稀得说你那些事儿就拉倒了你,给你留着面子。

我不稀得说他!你说就他吧,就好给人出去唱歌,你这嗓子能唱吗?那天呢,就上俺们敬老院给人家唱去,拢共底下坐着七个老头儿,他“嗷”一嗓子喊出来,昏过去六个。

崔永元:那不还有一个吗?宋丹丹: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姐呀,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了,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说事儿》)交错配列:怕就是爱,爱就是怕(《小九老乐》)设问:睡的腰生疼,吃的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

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钟点工》)拟人:在《策划》中谈及下蛋公鸡时,大爷描述公鸡心理状态时说道:“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他一个公鸡,居然要下蛋,不是他的活我要干。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赵本山的小品故事新奇,语言精妙,字字珠玑,句句笙歌,是“警示语”,也是“开心果”。

比如,《策划》中“一、二”,“三,你省点力气吧,就拿这仨数吓唬我一辈子。

”“狗窝”“狗仔”“有蛋不下他憋得慌”,《拜年》中“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他根本就够不着嘴”,《牛大叔提干》中“扯蛋扯蛋就是搁这儿来的。

”“不认字呀。

”等等。

他的表演神态自如,动作滑稽,令人回味无穷,不失为“春晚”小品类节目中的经典之作。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让观众百看不厌,除了具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言特点之外,还缘于五大特色。

一、诙谐的生活化语言小品利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比喻、歇后语、谜语、脑筋急转弯、智力测验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方言化,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语气流畅,有排山倒海之势,有一气呵成之酣畅感。

二、故事内容有新奇感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有探究心,在这种猎奇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往往喜欢听奇闻怪事,喜欢传轶闻趣谈。

听了,传了,就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就觉得无比的兴奋。

2007“春晚”中的《策划》,一切入主题便是“公鸡下蛋”,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好奇心给激了起来,紧接着是公鸡下蛋前的思想矛盾、心理上的压抑与焦虑,以及因下蛋而一夜成名的公鸡身价倍增,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高潮把观众的好奇心也托上了云天,忽而上浮忽而下沉。

《卖车》《牛大叔提干》《卖拐》《卖轮椅》等小品,无一不是赢攫了观众的好奇心。

三、故事内容具真实性小品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大众化艺术,而不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观众觉得亲切无比,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身上一样,很多情节是人们生活中切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或者亲耳听到过。

四、蕴含心理暗示作用赵本山的小品故事中蕴含着丰厚的心理学知识、兵法知识、以及“激励与赏识”等现代教育理念,如心理暗示、随机应变、欲擒故纵、激将法等等。

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一个正常的人,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瘸子(《卖拐》),又变成了弱智进而又成了一个只能躺在担架上生活的人(《卖轮椅》)。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修辞手法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修辞手法

摘要赵本山小品,可以说是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与代表。

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

赵本山的小品除了精湛的演技之外,高超的语言艺术也是原因之一。

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更是赵本山小品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修辞前言赵本山的小品,以其精湛的表演,独特的幽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品幽默幽默的语言,更是创造笑声的法宝。

小品的语言要求精炼,简洁,和日常交际用语最大的不同是,小品语言要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多的参加语料。

为了增加笑料,赵本山的小品大量地利用多种修辞手法,以下对赵本山小品为获得独特的幽默效果而使用的修辞手法进展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修辞手法一、创造“音乐美〞语音是具有音乐美的。

“凡音者,生人心者与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可以看出,语音是提高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赵本山小品正是运用了这个特点使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和幽默感。

1.采用贯口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有一些类似顺口溜的句子,这些顺口溜一气呵成,语气流畅,又朗朗上口,其内容也会聚了大量信息,我们借用相声的术语将其称之为“贯口〞。

〔1〕赵本山:“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国外比拟乱套,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

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多谢!〞〔?昨天今天明天?〕这段整而不齐,看似通俗随意,却包含着对民情国情、民心军心、国家和党的政策等几方面的概括总结。

该小品中这种音律整齐,节奏鲜明的“贯口句段〞具有多处,极大地浓缩了主题内容。

贯口的关键是快速和流畅,顺口而又整齐的句子,再加上表演时流利的说辞,特别富于情趣。

人物出场时,一段顺溜的开场白,瞬间衬托出了幽默的气氛,并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了铺垫作用。

而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贯口又成为丰富人物性格、进一步创造幽默、推动情节开展的重要一环。

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的修辞手法运用一稿

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的修辞手法运用一稿

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的修辞手法运用一稿第一篇: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的修辞手法运用一稿赵本山喜剧小品的艺术风格作为从东北崛起的具体地方特色的喜剧小品,赵本山从辽宁到整个东北直至红遍全国,小品从1990年打入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连续三年居最佳节目之首,并在以后十年间长盛不衰,形成了稳定的风格,被人们成为“赵氏小品”。

我们认为,小品语言无疑是构成赵本山小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小品短而精,对语言的要求自然要高,而喜剧小品需要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既要融入相当的思想文艺、艺术内涵,制造出精妙的喜剧效果,让观众笑起来,语言锤炼的工夫就更见琢磨。

赵本山自己对此也有过深刻体会。

他曾说:“今天观众进剧场,总是带着一把尺子进来的,尤其看喜剧和相声,一听到喜剧,人们自然想到了笑,也有可能有人花钱买票进剧场是想要受教育。

但我知道,要看我演出的观众都是想要开心大笑的观众,你如果让观众得到了满足,他都会第二次花钱买票接着笑……”如何使广大的观众都是发自内心的笑起来,每一句台词都不能随意。

本文将以赵本山主演的小品为对象,运用大量语言实例,从修辞的角度对小品语言进行充分的解析,探究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幽默。

一、多种修辞格的运用修辞格是修辞策略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亦是切实有效的修辞手段。

修辞格的熟练、巧妙的运用,可以是作品的语言变得幽默风趣,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

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修辞格所体现的艺术效果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他的小品中,最常见的是对偶、排比、双关、仿拟等,但最有特色的应属于飞白、别解、易色降用、换序、装佯等。

1、对偶在1999年春节晚会《昨天今天明天》中,有这样一段台词,接近比较严整的新体格律诗,大叔(赵本山饰):“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

齐心协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另外还有一段内容更为典型:“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撵跑。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艺术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艺术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艺术作者:张贺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8期摘要:赵本山小品是我国小品界一颗闪亮的明星,“赵氏小品”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尤其注重语言要素的重要作用。

这些小品语言因其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特有的艺术技巧而具有一种强劲的穿透力,从而使“赵氏小品”成为小品语言的集萃地,深深地征服了广大观众。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语言要素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95-02赵本山的小品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精彩节目,连续多年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笑的制作者是可敬的,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拨动了时代的笑神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

”赵本山也因小品的走红被誉为“小品王”、“东方卓别林”等。

他的小品被称为“赵氏小品”,已经成为小品界的一个独树一帜、长盛不衰的派别。

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

“赵氏小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小品的语言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赵氏小品”的语言艺术已成为一个体系,本文主要从语言的四个维度来分析“赵氏小品”的语言艺术。

一、赵本山小品语言对语音因素的运用语音可以反映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外貌特征,从而进一步体现出语言的艺术内涵。

赵本山的小品多次运用语音方面的艺术技巧作为制造笑点的方式,以音取“乐”,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一)合辙押韵合辙押韵是语音方面一个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它能通过音韵和谐来充分表现一种语言的魅力所在。

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运用合辙押韵的方式以达到艺术效果。

这种合辙押韵在“赵氏小品”中经常表现为“顺口溜”。

主人公为了表达某种意思,运用押韵的台词,意蕴十足地将其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有强烈的幽默效果,往往把情节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例如:“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昨天·今天·明天》)例中“了、跑、导、找、套、角、炒、好”等音节合辙押韵,表现出黑土大叔对时事的关注以及自己的总结和评论。

不差钱 语言点分析

不差钱 语言点分析

语域包括“范围、方式、交际者” 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的每个组成 部分改变,都能产生新的语域。
Field:语场 it is concerned with purpose and subject-
matter of communication, it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why” and “ about what” communication take palace. Field of discourse may be non-technical or technical
Mode
赵本山:我还培养你爸30多年呢,是不?你爸那是个半成品, 我都给培养成文化站站长了,你一定要超过他,有决心没? 丫蛋:有! 赵本山:表一下决心! 丫蛋:我指定洪湖水浪打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 强,把我爹拍在沙滩上!
分析:语式涉及交流的方式以书面还是口语,这里
“半成品”是个书面语而且应该是制造业的术语, 用 在这里形容赵铁柱,从而产生了幽默, 另外, 在鸭蛋 表决心的时候, 把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词和《增广贤文》 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等句子进行加工, 在口语表达中 用这样的句子, 更增加了幽默的成分。
咱 不 差 钱!!
大家都很熟悉赵本山老师, 其表演的小品生动幽默, 妙语连珠,被尊称为喜剧 小品王,2009年春晚,由 他和徒弟主演的喜剧小品 《不差钱》,深受大家喜 爱。今天,我们要从语言 学的角度,通过阐述几个 语言点,谈谈我们对这个 小品的看法。
Three aspects:
1 CP and its maxim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赵本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相声演员和喜剧演员,他首创的小品形式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国内喜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他的小品语言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喜剧性策略。

一、追求幽默感
赵本山在语言运用上,追求幽默感,并以此为主要目的塑造人物并表现情节。

他的小品语言大多采用口语化、方言化和俚语化的方式,让人感觉亲切,贴近生活。

在情节转折点和笑点处,他还会通过夸张和夸大手法,强化喜剧效果,增加观众的笑点。

例如,《卖花姑娘》这个小品中,赵本山饰演的车夫在与卖花姑娘相遇后,讲述了自己参加相亲的经历,引发了观众一阵阵的笑声。

他通过夸张拍胸脯,强调自己有朵姑娘的“情感负担”,表现出车夫沉迷于爱情的状态,进而引发观众的共鸣与笑声。

二、采用对比手法
赵本山的小品语言中,对比手法是其创造喜剧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或是通过反转和颠覆传统观念,赵本山让观众感到新奇有趣,产生出不同寻常的喜剧效果。

例如,《卖拐》这个小品中,赵本山饰演的卖拐老头与另一个卖拐小伙子的对比,让观众可以从对比中看到年龄、性格、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笑声。

三、戏谑和调侃
1。

浅析赵本山小品中的特色用语

浅析赵本山小品中的特色用语
第 3 6卷 第 2期
V0 L 3 6 NO . 2
昭通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Zh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O l 4年 4月
AD r . 20l 4
● 文 学 研 究
浅 析 赵 本 山小 品 中的特 色用 语

赵 氏 小 品 中 的 特 色 用 语
天做梦呀 , 就 梦 着抓 四 等 奖 , 那 不 是 么得 过 一 对 沙 发 和 一
套音响 , 打 那 以后 回 来 就 啥 活 不 干 , 就知道 躺炕 上做 梦。
( 一) 动词“ 整” 的 使 用
你说咋整呀。

在《 现 代汉 语 》 词典 中对 “ 整” 的解 释有 以下几
赵 婷 婷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 云 南 丽 江 6 7 4 1 0 0 )
摘要 : 语言通俗 、 浅显、 幽默 、 风 趣 似 乎 已成 为 赵 本 山小 品 的标 志 性 特 征 , 赵 本 山用 最 贴近 生 活 、 最 浅 显 易 懂
的话 语 构 筑 着 自 己独 特 的 小 品艺 术 。 小 品 中 的人 物 形 象 显 然 是 体 现 小 品特 色 不 可 或 缺 的 因 素 , 而其 中那些别 具 地 方特 色 的词 语 也 是 突 出小 品特 色 的 重 要 成 分 , 是 凸 显地 域 色 彩 , 塑 造 人 物 形 象 的关 键 。 在 赵 氏小 品 中始 终
呆会 搁 这 儿 喝 酒 。 我 太 想 这 玩 意 了 , 你 说 说 。 你 这 录 完
通俗 、 浅显、 幽默 、 风趣 似 乎 已成 为 赵 本 山小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第一篇: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二、赵本山小品中东北方言词汇的添加1.表达感情的东北方言词汇的添加:(1)宋丹丹:哎哎,你干啥呀,你这着急忙慌的,你跑啥啊。

赵本山:你快点的吧,马上就宣布你当奥运会火炬手了,抓紧!——08春晚小品《火炬手》“着急忙慌”——形容一个人非常着急并且迫不及待地去做某件事。

可以理解为普通话中的“匆匆忙忙”。

使用类似语汇,使整个小品充满口语色彩,更加生活化。

(2)白云:哎呀,俺们呀,就是揪心你这没有觉啊。

崔永元:哎呀,大叔大妈还关心我这睡觉问题哈。

你们二老睡眠质量怎么样?——06年春晚小品《小崔说事》“ 揪心”——形容放不下心;担心;挂心。

普通话中常常用“担心”代替其作用。

(3)赵本山:当时没有征兆,那是不可能的——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一个公鸡,居然它要下蛋,不是它的活它要干。

大公鸡怎么看?鸭子怎么看?大鹅怎么看?跟它好过的小母鸡怎么看?当公鸡孵出鸡仔后,别人管它叫啥?叫爸,叫妈,还是叫姑,叫大姨?有蛋不下又憋得慌,于是乎……宋丹丹: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

——07年春晚小品《公鸡下蛋》“憋得慌”——形容由于心里有疑团不能解除或其他原因而感到不舒服、不顺畅;感到憋闷。

可以将其着急、烦恼、恐惧等等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4)宋丹丹:我多少时间都在寻思,为啥我火急火燎地来到了人间,为啥我与火接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就是为奥运火炬手而生的!——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火急火燎”——形容非常焦急。

可以联想到被火燎着的人拼命逃跑时的焦急情绪。

而放在这里,将小品表演者的出生形容为“火急火燎”,充满戏谑色彩,令人感觉幽默生动。

2.表现行为动作的东北方言词汇的添加:(1)a.白云:唉!你说这小崔咋还不来呢?太不拿人当腕儿了!搁铁岭台人家等咱俩小时,这中央台得瑟的你说,这玩意……b.白云: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姐呀,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黑土:你好!你得得瑟瑟还上精神病院给人讲演去了。

“赵氏小品”语言风格探源

“赵氏小品”语言风格探源

“赵氏小品”语言风格探源赵本山20年来主演的大量喜剧小品,受到各个文化层次人们的喜爱,被称为“赵氏小品”,形成了稳定的风格。

因此,在语言上也表现出一贯的特点,具有“俗”和“活”的整体风格色彩,既俚俗上口,又机智俏皮,看来平实生活化,又常常语出双关、多关,语义繁丰、耐人寻味,常于平常词语之间焕发出言语的奇异美,每个小品都创造出很多流行语。

考察赵氏小品的代表作,结合了解作品创作的人文环境,我们会发现,除利用现代汉语的特点,凭借语境,灵活地使用汉语语言材料以外,以下方面是语言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创作群体相似的艺术生活道路小品语言风格是内容和形式结合而产生的“特殊的言语气氛和格调。

”小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所塑造的生活中的人物对小品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创作主体不同又使同样题材的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养成不同的艺术品位,从而形成各自的创作模式。

比如同是“东北派”的小品,赵氏小品的语言与别家一味地渲染火热、泼辣的言语气息不同,是从容和缓、徐急平匀的,即便甩“哏”也是行之所当行,止之所当止。

与很多笑星搞笑、搞语言噱头不同,赵氏小品语言给人以回味,喜剧效果不是泡沫式的,而是带给人绵长、由衷的艺术审美愉悦。

赵本山和很多在喜剧表演上造诣很深的艺术家一样,都是来自生活底层的普通人,甚至是饱尝生活艰辛的人。

这样的生活和艺术经历使他们对普通人非常地了解,对民间艺术分外地熟悉和喜好,民间生活和艺术便以其丰富性、深厚性成为创作的源泉。

(一)得天独厚的民间艺术氛围赵本山成长于辽北一个普通的山村,辽北是民间说唱艺术的沃壤,生活着许多豪爽、刚健、热情的农民,他们对民间艺术有着朴素但执着的需要和追求,在农村,只要是人“起堆儿”的地方,肯定就有能说会唱、“俏皮嗑儿一套儿一套儿的”人,给大家伙儿带来乐趣;冬闲的时候,人们常三五成群地凑在谁家里,磕着瓜子说着家常,口齿伶俐、声音脆亮,语言丰富幽默,如果哪里来了唱“地方戏”的“班子”,人们就会赶几十里山路去追赶着看个没够,随便一个农村大叔大嫂都能来两句“猪八戒拱地”(二人转著名曲目),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自然生长的民间艺术之火使辽北成为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之乡,近些年受欢迎、影响大的喜剧小品和喜剧演员很多都出在辽宁一带,足以说明人文环境对小品的影响。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作为当今着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

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独特而本色的,其小品强烈的喜剧色彩源于内在的机智活泼的情节设计与外在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

仅就其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小品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

概而言之,大体有以下几种。

任何喜剧都是写人的,而一个正常的个体应该灵活舒展,富有弹性。

可是当这个有生命的正常的个体突然像一个不由自主的机械在运转,其表现就必然是可笑的。

所以柏格森说:“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必然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

而且“人体的体态、姿势和动作的可笑程度和这个身体使我们联想起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程度恰恰相当。

”赵本山小品中随处可见故作机械的语言《钟点工》赵本山的定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

”《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的发言:“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

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这样的语言方式是赵本山从富有民间气息的二人转的“说口”中借鉴而来的,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琅琅上口的音乐性带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

它之所以是可笑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此时的人物像一只调好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将设定好的语言程序释放出来。

《钟点工》中赵本山不自觉地对宋丹丹说:“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难看呢!”马上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连连解释:“我是说啊,她没你难看,你比她难看。

”真是越描越黑。

此时的赵本山好像说什么话已不由自己掌控了,像个全自动机器在自行运转。

概述赵本山小品丰富的语言形式

概述赵本山小品丰富的语言形式

概述赵本山小品丰富的语言形式二十多年来的央视春晚,人们所热议的话题大多集中在赵本山的小品上,从年初的猜测直到大年夜的期盼,再到新年过后的议论,赵本山成为了大众饭后谈资中心,虽说其中褒贬不一,但是,毋庸置疑,喜剧笑星赵本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国人最多笑声和掌声的小品演员,享有“土神”、“小品王”、“红笑星”、“中国笑星”等美誉,甚至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卓别林”、“东方卓别林”、“搞笑亿万观众的艺术天使”,文艺评论家余秋雨也不能不承认“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

赵本山小品运用的语言形式都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而且在每一个小品中往往是多种形式兼容并用,显得丰富多彩,运用灵活自如,成语、谜语、谚语、歇后语、方言俗语、顺口溜、口头禅、打油诗、俏皮话,甚至脑筋急转弯、智力测验等不一而足,这些语言形式来自民间,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百姓不隔心、不隔音,既平易自然,又清新活泼,具有浓厚时代生活气息,集中体现了东北农民乐观、质朴、幽默、风趣的特点。

(1)顺口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又有人称作民谣,特点是易于上口,悦耳响亮,易说好记,幽默诙谐,生动形象。

正因为如此,传播快速、广泛。

大多数小品都会使用顺口溜这种语言形式,赵本山的小品也不例外,如《牛大叔提干》“……有的递烟,有的点头,有的哈腰,有一个女的长得挺漂亮个儿挺高,说啥也要给我当秘书兼保镖,说着话眼睛还冲我瞟,把我心瞟得乱七八糟”,这里“腰、高、镖、瞟、糟”用的是遥条辙,在谈笑中道出了某些人的种种丑态,极富喜剧效果;这些顺口溜合辙押韵,说来琅琅上口,听来顺畅悦耳,容易记忆,容易传诵,喜剧效果明显。

(2)歇后语:歇后语在结构上具有前语、后语两部分,后语可以省略;在修辞上多是特殊的比喻,用常见事物打比方,用以状物、抒情、说理;在功能上表现抽象事物现象和阐述深奥道理能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幽默活泼,利于表现人物乐观豁达的性格,同时具有很强的讽刺力、说服力、感染力。

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

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

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赵本山是中国的一位著名小品演员,他的小品在不同年代都备受欢迎,其原因就在于他独特的语言表达手段。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夸张比喻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出现夸张比喻的手法。

比如在《卖拐》中,他说:“我的拐卖得比卖馒头的都快,一天能卖100多只。

”这个比喻夸张了卖拐的数量,使得观众忍俊不禁,同时也加深了角色形象。

二、小人物生活赵本山的小品极度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场景,通过这些情景并充分展现了小人物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的特征。

在《卖拐》中,赵本山塑造的拐杖老头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小人物形象。

三、口胡子赵本山在小品中往往使用口胡子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状态。

例如,他在《小品》中就说:“南侠东邪西毒,讲究的是一个大小跌宕起落的感觉。

”这个语言风格也是赵本山一大特色。

四、多语言混搭赵本山的小品中可以听到汉语、英语、广东话以及各种方言的使用。

这种多语言混搭的手法可以让观众不仅仅是吸收幽默内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地域文化的差异。

在小品中,这些语言多样性组合起来,让观众的笑声不断。

五、典故引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使用典故引用的方式,让故事情节具有更高的文化内涵。

例如他在《卖艺》中使用了《梁祝》故事,通过这个人物故事进行情感故事的呈现。

这种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情节彰显的情感。

总体而言,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表达手段丰富多样,他的小品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大笑,更多的是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他塑造的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不会简单地停留在表面。

这些都使其成为中国小品艺术的代表。

浅谈赵本山小品的方言特色

浅谈赵本山小品的方言特色

浅谈赵本山小品的方言特色本文以赵本山历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所有小品为研究对象,浅析了赵本山小品中的东北方言特色。

标签:赵本山小品;语言赵本山小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以东北方言为主要用语。

东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华北-东北次方言,虽有其自身的发音特点,但依旧是北方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相差不大,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得明白。

东北方言的使用使赵本山小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凸顯东北地域特色,并散发出浓烈的、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使得韵味诙谐,感染观众。

一、平翘舌混用在东北方言中平翘舌不分是东北方言在语音上的一大特色。

这种平翘舌不分,在东北方言区内,没有辨别词义的作用。

而赵本山在利用东北方言进行小品表演时,保留东北方言的这一特色,在用普通话表演时故意不分平翘舌,使得其小品既具有东北特色,又增加了语言的幽默感。

例如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中赵本山回复小沈阳说:“不是,我不是大白条,不差钱,有钱。

给!”中的“差”字。

在普通话中“差”字声母为翘舌音[ t? ],赵本山的小品中则变为平舌音[ ts ]。

再比如200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同搭档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中。

宋丹丹开场白:“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

”这其中的“吃”和“容”都是平翘舌在赵本山小品混用的典型。

其中“吃”普通话中声母为翘舌音[ t? ],而在此则变为平舌音[ ts ]。

二、儿化音较重在东北方言中儿化音是赵本山运用在小品中的主要特点之一,从而使得小品语言朴实、生动、不做作。

众多赵本山小品中的昵称、名字都带有很重的儿化音,例:小辣椒儿、老牛头儿、徐老蔫儿、马丫儿。

《相亲》中,徐老蔫开场对白:“你说我儿子净整着格路事儿,让我这当爹的提他相媳妇儿。

你说现在都啥年代了。

我这当老人的跟着掺和啥劲儿?我说不来吧,他就跟我怄气儿。

俺这孩子哪点儿都好,旧是有点儿驴脾气儿。

这也不怪他,我也这味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生活化 方言化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语气流畅 有排山
倒海之势 有一气呵成之酣畅感
二 故事内容有新奇感
人人都有好奇心 人人都有探究心 在这种猎奇心理的
支配下 人们往往喜欢听奇闻怪事 喜欢传轶闻趣谈 听
了 传了 就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就觉得无比的兴
奋 2007 春晚 中的 策划 一切入主题便是 公鸡下
四 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了体现教师口语的特点 突出其实践性 确保课程的 开设质量 本门课程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采用闭卷形式 主要考查学生对普通话语音 基本理论知识和3500常用汉字字音的掌握 平时成绩占30% 期末占70%
第二阶段 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中60篇短文的朗读和30 个即兴话题的掌握 考试时按照学号顺序由学生抽题进行口 试 平时成绩占30% 期末占70%
艺术 而不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 观众觉得亲切无比 就
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自己的身上一样 很多情节是人们生
活中切身经历过 或者亲眼目睹过 或者亲耳听到过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蕴含心理暗示作用
赵本山的小品故事中蕴含着丰厚的心理学知识 兵法知
识 以及 激励与赏识 等现代教育理念 如心理暗示 随
机应变 欲擒故纵 激将法等等 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 一
参考文献 [1]国家就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 准 试行 [J].语言文字应用 1993,(3). [2]伍巍 对穗港澳地区普通话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 1999,(6).
杨文华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
113
2007.04
万方数据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拐 卖轮椅
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用理智
的思维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炒作及行骗现象
细细品味赵本山小品中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情景 会让
人忍俊不禁 在捧腹大笑之余 体味到其中的精妙绝伦 感
悟到生活的真谛 这也许是赵本山小品的艺术真谛
张志英 陈安东 山东省沂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上接第90页
些情况 并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师口语是一门训练课 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
个正常的人 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瘸子 卖拐
又变成
了弱智进而又成了一个只能躺在担架上生活的人 卖轮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的魔法般的力量 可见赵本山小
品中蕴含着丰厚的内涵
现代消费心理学中所说的 引领时尚 引导消费
在赵本山小品中该属于艺术夸张的范畴 对消费者有着深刻
的教育警示作用
五 具有讽刺警示意义
赵本山的小品故事对现实生活中某些 点 或 面 的
蛋 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好奇心给激了起来 紧接着是公鸡
下蛋前的思想矛盾 心理上的压抑与焦虑 以及因下蛋而一
夜成名的公鸡身价倍增 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高潮把观众的好
奇心也托上了云天 忽而上浮忽而下沉 卖车 牛大叔
提干 卖拐 卖轮椅 等小品 无一不是赢攫了观众的
好奇心
三 故事内容具真实性
小品故事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是实实在在的大众化
讽刺作用 真是入木三分 警示有余 如 策划 中 假如
对下蛋公鸡的宣传策划做成的话 那该是何种局面
赵本山的小品对于有不实广告宣传的商家来说 是一副
醒脑剂 比如 策划 对于赶时髦 追广告族 的消费者
来说是一剂清凉药 如 钟点工 对于社会中的一些腐败
现象来说 是一种讽刺 如 牛大叔提干 对于百姓中贪
图小利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讽刺和警告 如 三卖 卖车 卖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4日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志英, 陈安东 山东省沂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MODERN CHINESE 2007,(4) 1次
引证文献(1条)
1.彭爱萍 小品明星代言广告的现状及特色分析[期刊论文]-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2009(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yw-llyj200704064.aspx 授权使用:咸宁学院(xnxy),授权号:8151ebb5-4a0e-47d6-a095-9ea6015b3da9
语言新观察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张志英 陈安东
赵本山的小品故事新奇 语言精妙 字字珠玑 句句笙
歌 是 警示语 也是 开心果 比如 策划 中
一二
三 你省点力气吧 就拿这仨数吓唬我一辈

狗窝 狗仔 有蛋不下他憋得慌
拜年
中 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 他根本就够不着嘴

大叔提干 中 扯蛋扯蛋就是搁这儿来的
不认字
段 如录音 幻灯等辅助教学 这样既直观又形象 使学生 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 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 因此 它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 如笔者在进行朗诵教学时 通过播放名家朗诵录音和相关的flash 让学生观看图像进 行情境再现 同时名家声情并茂的朗诵也深深感染学生 这 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对朗诵知识的感性 认识
第三阶段 主要考查学生教育口语 教学口语的运用程 度 考试时教师根据小学 幼儿园相关教材教学内容出题 学生现场抽题进行口试 平时成绩占30% 期末占70%
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主要是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 生掌握普通话声 韵 调的正确发音和朗诵 讲故事的技 能 掌握教师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 达到能用标准或比 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际的目的 从而提高口语水平
呀 等等 他的表演神态自如 动作滑稽 令人回味无
穷 不失为 春晚 小品类节目中的经典之作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成为经典 之所以让观众百看不
厌 除了具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言特点之外 还缘于五大
特色
一 诙谐的生活化语言
小品利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比喻 歇后语 谜语 脑筋急
转弯 智力测验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简洁的语言口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