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物学视野下的文化进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生物学视野下的文化进化

郭菁

摘要

文化进化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迄今为止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以文化进化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社会生物学理论的分析,试图探索文化的进化机制以及文化进化和生物进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引言简单介绍了社会生物学文化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分析了社会生物学理论的主要成就和缺陷,并提出了文章将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分析文化人类学文化进化理论的局限性和社会生物学理论提出的意义。文化人类学的文化进化理论,包括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和20世纪的新进化论,它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文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生物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隐含着文化决定论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物学家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文化现象,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弥补了文化人类学理论的不足,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阐释社会生物学的文化进化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早期理论主要是运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类社会及文化,旨在强调遗传基因是一切有机体行为的最终依据。由于过强的生物决定论带来许多问题,社会生物学家修改补充了原来的观点,提出了"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试图通过研究人类精神发育的预成规则,把握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在20世纪末,以布莱克摩尔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meme--基因共同进化"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观点。他们引入m eme作为文化进化过程中的复制单位,认为meme和基因一样,都遵循着以遗传、变异和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规则,基因指导着生物的进化,meme指导着文化的进化,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

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评析社会生物学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利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文化现象,深入分析了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其理论含有生物决定论倾向,即使后期的meme理论把文化进化从生物进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强调了文化的自主性,但是还不很成熟,面临着许多目前不能解决的难题。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社会生物学理论是对文化人类学理论的有益补充,它们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如果能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将社会生物学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理论结合起来,或许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进化图景。

关键词:

文化进化生物进化进化规则系统

一、文化人类学文化进化理论的局限与社会生物学产

生的意义

(一)文化人类学者的文化进化理论及其局限

1.19世纪后半叶的古典进化论及其局限

古典进化论或称“单线进化论”(Lineal evolutionism)是19世纪中后期文化人类学进化学派的主要理论,它探求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解释当时世界各民族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悬殊的原因。为了与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的新进化论学派相区别,持这一理论的学者被称为“古典进化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摩尔根等。这些学者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人类心理上的一致性使得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方面均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进步过程。泰勒认为“人类文化受演化发展的特定法则所支配”1,这个特定法则就是人类理性的自然过程。为了描述文化演化的路程,古典进化论者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比较法和“残余”分析法。比较架构的价值在于使人类学者通过比较信仰、行为和器物等的类似之处来归纳人类制度背后的一般思想过程和意义。对残存的分析,使人类学家能够深入发掘各种习惯已丧失的意义,“超越蒙昧、野蛮和文明的差异,重新认知各种习惯间的相似关系,而且能充分地认识蒙昧、野蛮人的社会习惯行为和宗教信仰的合理性。”2

19世纪后半叶的古典进化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内容:第一,“心理一致说”(Theo ry of psychic unity)。人类心理一致,系指人类有相同的心智,人类思想中一些基本的东西,是全人类共有的。“既然人类的心理是一致的,那么,这种心理的一致性也将规定一切心理的派生物,使之也具有一致性;文化既然是被人创造了的,那么它也被规定为‘齐一’的或一致的。”3人的心理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非理性向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智能的不断提高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动力。第二,“线性发展说”(Theo ry of linear development)。由于人类的本质是一致的,因而文化发展也具有共同的法则,各民族均沿着一条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路线自动演进。发展和进化是必然的,但不可能跨越或跳跃其中某一个阶段,也不可能由前一阶段倒退到后一个阶段。第三,“独立发明说”(Th eory of independent invention)。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由简到繁、独自发展而来的,各民族、各地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不是传播的结果,而是“独立发明”的。第四,“逐步进化说”(Gradual progressivism)。进化论者认为,各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虽然都沿着一条路线进化,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些民族发展较快,有些民族发展较慢,但它们都会一步一步地前进。可以看到,19世纪的进化论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确立了文化的概念,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使人们对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古典进化理论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和不足:第一,片面强调单线进化,认为世界所有民族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发展,不能跨越。事实上,由于传播和涵化,许多原始民族都跨越若干个发展阶段。第二,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对文化的功能、结构和象征的研究。第三,把制度假设成为个人为达到自身的目的,有意识、有目标地设计的产物,将个人理性当作是调节制度形式的原则,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种用主观的观点来追溯文化发展的倾向,从而加入一种外来的形貌来“重新思考”某种制度。第四,仅仅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了情绪与习惯等非理性因素在文化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五,不加分析地认为各个民族的原始习俗都是原始时代的残余,事实上,有些民族的习俗是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第六,有些学者据以立论的资料不可靠,结论与事实不符。如摩尔根的“蒙昧低级阶段‘以果实为食物’的观点,就与事实相违背”4。

基于古典进化理论的这些缺陷,许多学者批判并拒斥该理论。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Bo as, F.)便严厉批判了这种认为所有社会都是经过相同阶段而发展的单线进化论。他认为,古典进化论所拟定的进化序列是无效的。古典进化论者以技术为尺度把西方文化列为最高,但如果把排列的尺度由技术的复杂性改为亲属关系的复杂性,许多所谓的原始民族将会排在很高的位置,西方社会就会被放在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这就是说,排列标准是相对的,文化并没有高低之分。在博厄斯的影响下,20世纪前期,美国人类学中出现了一种反进化主义的思潮,人类学家开始重视个性特色的记述,采取文化相对主义立场,反对寻找进化规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怀特、斯图尔德等学者的倡导,进化论才在文化人类学中重新复苏。

2.20世纪的新进化论及其局限

(1)20世纪的新进化论

①怀特的普遍进化论

怀特在仔细研究了19世纪进化论者的经典著作之后,认为泰勒、摩尔根等学者的理论并没有错。在他看来,人类文化是进步的,问题在于要寻求一个衡量文化的普遍标准,即用某种客观的、科学的尺度来比较文化发展程度和安排文化秩序。怀特认为,划分文化进化阶段的唯一最佳标准就是能量。“文化发展程度,是由每人消耗能量数以及使能量产生作用的技术工具的效能决定的。”5用公式表示为:E*T→C, E代表每人每年消耗的能量数,T代表能量消耗过程中所使用工具的质量或效能,C代表文化发展的程度。“当每人每年消耗能量的数量逐渐增加时,或者,使能量产生作用的工具效能不断提高时,文化逐渐发展。”6以能量为尺度,他把文化进化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1〉人类只依靠身体能量而生存的阶段;〈2〉通过栽培作物和饲养家畜,人们能够获得光合作用后的太阳能,并开始能够将其储存起来的阶段;〈3〉通过动力革命,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作为新的能源加以利用的阶段;〈4〉在不远的将来,核能不是作为战争工具,而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阶段。”7其中第一到第三阶段分别与无阶级的平等的原始制度、新旧大陆的古代文明、近代产业文明相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