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网络安全管理概述
电信运营商网络安全管理手册
电信运营商网络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章总论 (2)1.1 网络安全管理概述 (2)1.2 网络安全政策与法规 (3)1.3 网络安全组织架构 (3)第二章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4)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4)2.2 风险防范与应对 (4)2.3 风险监控与改进 (5)第三章信息安全策略与规划 (5)3.1 信息安全策略制定 (5)3.2 信息安全规划与实施 (6)3.3 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 (6)第四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7)4.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7)4.1.1 防火墙技术 (7)4.1.2 入侵检测技术 (7)4.2 加密与身份认证 (8)4.2.1 加密技术 (8)4.2.2 身份认证技术 (8)4.3 网络隔离与数据备份 (8)4.3.1 网络隔离技术 (8)4.3.2 数据备份技术 (8)第五章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 (9)5.1 安全事件分类与级别 (9)5.1.1 安全事件分类 (9)5.1.2 安全事件级别 (9)5.2 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9)5.3 应急响应预案与演练 (10)5.3.1 应急响应预案 (10)5.3.2 应急响应演练 (10)第六章网络安全审计与合规 (10)6.1 审计制度与流程 (10)6.1.1 审计制度 (10)6.1.2 审计流程 (11)6.2 审计工具与技术 (11)6.2.1 审计工具 (11)6.2.2 审计技术 (11)6.3 合规性与认证 (11)6.3.1 合规性 (11)6.3.2 认证 (12)第七章网络安全运维管理 (12)7.1 运维流程与规范 (12)7.1.1 运维流程 (12)7.1.2 运维规范 (13)7.2 运维工具与系统 (13)7.2.1 运维工具 (13)7.2.2 运维系统 (13)7.3 运维团队建设与培训 (13)7.3.1 运维团队建设 (13)7.3.2 运维团队培训 (14)第八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4)8.1 数据安全策略 (14)8.2 数据加密与存储 (14)8.3 隐私保护政策与实施 (15)第九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15)9.1 防护体系架构 (15)9.1.1 基本架构 (15)9.1.2 技术架构 (16)9.2 防护体系实施 (16)9.2.1 实施步骤 (16)9.2.2 实施要点 (16)9.3 防护体系评估与优化 (16)9.3.1 评估方法 (16)9.3.2 优化措施 (17)第十章网络安全合作伙伴管理 (17)10.1 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 (17)10.2 合作伙伴关系维护 (17)10.3 合作伙伴安全管理 (18)第十一章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18)11.1 法律法规概述 (18)11.2 行业标准与规范 (19)11.3 国际标准与法规 (19)第十二章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 (20)12.1 培训体系与课程 (20)12.2 培训方式与效果评估 (20)12.3 培训资源与平台建设 (21)第一章总论1.1 网络安全管理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第三章网络运行安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第五章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第四条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第六条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第七条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
第八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实用教程第3章
防火墙应用的局限性
(1)不能防范不经过防火墙的攻击 (2)不能解决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和安全问题
(3)不能防止受病毒感染的文件的传输
(4)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的攻击 (5)不能防止系统安全体系不完善的攻击
3.防火墙的安全策略
(1)一切未被允许的都是禁止的(限制政策)
防火墙只允许用户访问开放的服务, 其它未开放的服务都是 禁止的。这种策略比较安全,因为允许访问的服务都是经过 筛选的, 但限制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防火墙允许用户访问一切未被禁止的服务, 除非某项服务被 明确地禁止。这种策略比较灵活, 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但安全性要差一些。
2. 网络安全的特征
(1)保密性:也称机密性,是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 安全特征。
(2)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保持 信息不被破坏或修改、不丢失和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 (3)可用性:也称有效性,指信息资源可被授权实体按要求访问、 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性。 (4)可控性:是指信息系统对信息内容和传输具有控制能力的特 性,指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在一定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可控程度。 (5)可审查性:又称拒绝否认性、抗抵赖性或不可否认性,指网 络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和所提供的信息 真实同一性。
(2)一切未被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宽松政策)
3.2.2 防火墙的分类与技术
1.防火墙的分类
(1)软件防火墙与硬件防火墙
(2)主机防火墙与网络防火墙
(1)包过滤技术 (2)代理服务技术 (3)状态检测技术
2.防火墙的技术
(4)NAT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根据网络威胁情报、网络安全状况、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性和漏洞信息等因素,对网络进行分类、标记和保护的工作。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应当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网络安全等级划分网络安全等级划分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划分标准进行。
根据网络对国家安全的重要程度,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国家级网络、行业级网络和企事业单位网络。
国家级网络、行业级网络和企事业单位网络应当根据其功能和使用范围划分为基础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和其他特定网络。
第三章网络安全等级标志国家对网络安全等级的分类标识应当采取统一的标志。
网络安全等级标志应当在网络设备、网络系统和网络应用中显著位置展示。
网络安全等级标志的实施具体办法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章网络安全保护措施部门、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要求,采取适当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部门应当对各级精密计算机、涉密网络和其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网络安全评估。
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安全监测、网络安全预警和网络安全应急。
第五章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发现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者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构。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应当及时组织网络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第六章网络安全控制和监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应当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
第十六条网络安全检查应当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第十七条网络安全责任主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网络安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警告、责令停业整顿、罚款等处罚:________(一)未按照要求进行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和标志的。
(二)未按照网络安全等级要求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
第三章 《网络安全法》概述
-7-
Forrising Consulting
第二节 《网络安全法》整体解读
Local Practice, Global Vision
网络安全法教程
一、立法背景与立法意义 (一)《网络安全法》立法背景 1、时代背景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信息安全形势相当复杂和严峻,境外敌对势力的网络浸透日益泛化,国 内各种极端势力进行的网络恐怖活动及社会矛盾交融所产生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更加迫切。 2、国际背景 网络空间已成为各国竞争与博弈的新领域,其安全性与战略性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为了应对这 种局面,各国纷纷加大了对网络安全治理与立法的力度,网络安全相关法案相继出台。 (二)立法意义 《网络安全法》对于确立我国网络安全基本管理制度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8-
Forrising Consulting
Local Practice, Global Vision
网络安全法教程
二、《网络安全法》的内容框架
(一)三大法律原则
1、网络空间主权原则 2、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原则 3、共同治理原则
(二)十类网络安全法律制度
1、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法律制度
网络安全法教程
(三)英国
目前,英国的网络安全立法比较完整。英国不仅通过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等形式对网络安全治理方向 进行规制,还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进行专门立法。
(四)德国
德国作为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信息网络的发展水平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德国很早就通过立 法的方式来维护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将法律制度普及到网络社会中,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6-
Forrising Consulting
第3章 网络安全管理概述
第二个层面:行政法规。主要指国务院为执行宪法和法律 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
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保护管理办法、密码管理条例、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 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17
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2.2 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第三个层面: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公安部制 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 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计算机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开展计算机安全 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等。
6
3.1 网络安全管理概念和任务
3.1.2 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和体系
1.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对 除通信安全服务之外的、支持和控制网络安全所必须的其他操作 所进行的管理。OSI/RM的安全管理包括:系统安全管理、安全服 务管理和安全机制管理。 现代网络管理内容可用OAM&P(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and Provisioning,运行、管理、维 护和提供)概括,主要包括:故障指示、性能监控、安全管理、 诊断功能、网络和用户配置等。 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对象包括涉及的机构、人员、软件、设 备、场地设施、介质、涉密信息及密钥、技术文档、网络连接、 门户网站、应急恢复、安全审计等。
19
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2.3 电子证据与取证技术
2.电子证据收集处理与提交 1)电子证据收集。 2)电子数据的监测技术。 3)保全技术。 4)电子证据处理及鉴定技术。 5)电子证据提交技术。 3. 计算机取证技术 1)计算机取证的法律效力。 2)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3)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4)计算机取证设备和工具。 【注意】在计算机取证工具中可能存在两类错பைடு நூலகம்:工具执行错 误和提取错误。
网络安全综合概述
网络安全
计算机安全技术
9.3防火墙的作用与设计
(3)防火墙不能防备全部的威胁 (4)防火墙不能防范病毒 防火墙要检测随机数据中的病毒十分困难,它要求: ·确认数据包是程序的一部分 ·确定程序的功能 ·确定病毒引起的改变 9.3.2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通常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数据包过滤 ·代理服务
防火墙体系结构的不同形式使用多堡垒主机合并内部路由器与外部路由器合并堡垒主机与外部路由器合并堡垒主机与内部路由器使用多台内部路由器使用多台外部路由器使用多个周边网络使用双重宿主主机与屏蔽子网计算机安全技术网络安全93防火墙的作用与设计934内部防火墙实验室网络不安全的网络特别安全的网络合作共建防火墙共享周边网络堡垒主机可有可无计算机安全技术网络安全93防火墙的作用与设计935发展趋势被称为第三代防火墙的系统正在成为现实它综合了数据包过滤与代理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网络安全
计算机安全技术
9.3防火墙的作用与设计
2.屏蔽主机体系结构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提供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 的服务(但是路由关闭),屏蔽主机体系结构使用一个单 独的路由器来提供内部网络主机之间的服务。在这种体系 结构中,主要的安全机制由数据包过滤系统来提供 。
3.屏蔽子网体系结构
屏蔽子网体系结构在屏蔽主机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添加 额外的安全层,它通过添加周边网络把内部网络更进一步 地与因特网隔离开。
9.2.3 阻塞点
阻塞点强迫侵袭者通过一个你可以监控的窄小通道在 因特网安全系统中,位于你的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的防火 墙(假设它是你的主机和因特网之间的唯一连接)就是这 样一个阻塞点。
网络安全
计算机安全技术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稳定和可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网络相关设备及其终端用户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第三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信息网络的合法、规范、健康运行。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提高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能力。
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安全组织机构和专门的安全技术队伍,负责信息网络安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六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构所有。
第二章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职责第八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管理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工作。
第九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评估信息网络的安全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十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相关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一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应制定完善的信息网络应急预案,确保在遭受网络攻击或其他安全事件时能迅速应对和恢复。
第十二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安全演练,验证应急预案和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第三章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网络访问控制机制,对外部网络进行限制和监控,防范非法入侵和攻击。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帐号管理机制,实行用户名和密码的安全策略,要求员工定期更换密码。
第十五条企业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护重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备份机制,对重要数据和系统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数据丢失造成重大损失。
第十七条企业应加强对外部链接机构和合作伙伴的安全管理,确保外部链接不会对企业网络造成威胁。
第十八条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修补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章)第三章:网络安全保护责任一、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护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章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在提供网络服务时,应当履行以下安全保护责任:1. 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预防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2. 用户信息的保护网络运营者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不得泄露、篡改、毁损用户个人信息。
对于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应当经过用户同意,并告知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目的、方式和范围。
3. 防止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止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旦发生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行为,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4. 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事件,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网络安全事件的扩散和危害结果的进一步扩大。
5.网络安全检测和评估网络运营者应当进行网络安全检测和评估,发现网络安全风险和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网络运营者还应当与专业的网络安全机构合作,进行安全技术咨询和安全评估。
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安全保护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章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提供服务时,应当履行以下安全保护责任:1.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危害。
2.安全事件的及时报告和处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发生安全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置,防止安全事件扩大化并降低危害程度。
3.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组织成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完整版)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网络系统可靠、稳定的运行。 在网络发生故障时,及时地进行故障定位,排除故障 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故障管理包括对被管理对象状 态的监控、故障事件的追踪、定位与记录以及故障的 排除等。
《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
网络管理的功能和目标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网络不会出现过度拥挤的情况, 保障网络的可用性,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质量 (QoS)。
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
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
第一章 绪论
目录
绪论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网络系统规划与工程管理 IP地址管理 网络配置管理 网络故障管理 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理论与技术 网络计费管理 网络管理平台与工具 网络管理机构组织与运行 IT服务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概念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是指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代理 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是: • 集中式体系结构 • 分层式体系结构 • 分布式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集中式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为统一标准,IETF不得不在1996年对SNMPv2进行修订, 发布了SNMPv2c。
《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
SNMP概述
SNMP的发展历程
1999年IETF正式发布了SNMPv3。SNMPv3是在SNMPv2基 础之上增加了安全和管理机制的协议,得到了设备生 产厂商的支持。。
《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
《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
本章小结
网络管理概述 网络管理功能和目标 网络管理模型与协议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典型实现模式分析 网络管理软件系统
网络安全概论
(3)网络的安全性(网络层安全 )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 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 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 输的保密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 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 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 防病毒等。
(4)应用的安全性(应用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主要由提供服务所采用 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的安全性产生,包括 Web服务、电子邮件系统、DNS等。此外 ,也包括病毒对系统的威胁。 (5)管理的安全性(管理层安全) 管理的安全性包括网络运行的基本安全管 理与资源和访问的逻辑安全管理。基本安 全管理包括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管理、安全 管理制度、部门与人员的组织规则等。
(2)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内使用的操作 系统的安全,因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 基本、最重要的软件,这些软件支撑着其 他应用软件的运行。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主要表现: 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 三是攻击或者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网络安全概论
第 1 章 网络安全概论
1.1 网络安全概述 1.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3 网络安全在信息化中的重要性 1.4 网络安全的目标 1.5 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
1.1 网络安全概述
1.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Internet的迅速普及, 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信息资源得到 最大程度的共享。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的安 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网络信息系统遭受病毒侵 害乃至黑客攻击现象越来越多,因此,保证网 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网络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
(4)OS安全配置技术 通过采用安全的操作系统,并对操作系统 进行各种安全配置,以保证合法访问者能 够进行操作和访问,隔离和阻断非法访问 者的请求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2)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第三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分类分级的原则。
第四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涉及的等级划分、评估认证、监测检测、防护应急等内容,应当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进行。
第五条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六条国家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应当负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规划指导、技术支持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等级划分第七条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应当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网络安全保护需求,结合信息系统和网络实际情况进行。
第八条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应当从保护对象、危害程度、系统复杂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第九条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共分为国家安全等级、重大安全等级、一般安全等级和基础安全等级四个级别。
第十条国家安全等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国家信息等重要领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
第十一条重大安全等级适用于涉及重要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重要区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一般安全等级适用于一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网络和信息系统。
第十三条基础安全等级适用于个人、家庭等的网络和信息系统。
第三章评估认证第十四条网络安全等级的评估认证机构应当依据网络安全等级划分的要求,采用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评估认证。
第十五条网络安全等级的评估认证应当定期开展,涵盖对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漏洞和风险评估等。
第十六条网络安全等级的评估认证结果应当及时通报评估对象,并纳入网络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中。
第四章监测检测第十七条网络安全等级的监测检测应当及时发现、防范和处置网络安全事件,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运行。
第十八条网络安全等级的监测检测应当针对各个等级的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手段。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网络安全工作,保护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政府主导,社会共治;2.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 国际合作,无障碍交流;4. 法治保障,安全有序。
第二章等级分类第四条等级划分根据网络安全威胁级别、网络安全风险程度、网络重要性等因素,将网络安全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1. 第一等级:极高风险,重要系统和设施;2. 第二等级:高风险,重要系统和设施;3. 第三等级:较高风险,一般系统和设施;4. 第四等级:一般风险,普通系统和设施。
第五条等级评估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对网络安全进行等级评估,确定其所属等级。
第三章等级保护制度第六条等级保护责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确定相应的网络安全保护责任单位。
第七条等级保护要求不同等级的网络安全,应根据其风险程度和安全需求,制定相应的等级保护要求。
第八条等级保护措施根据等级保护要求,实施相应的技术、管理和物理防护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第四章风险评估和监测第九条风险评估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对象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程度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第十条风险监测建立网络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对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违法责任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追究等。
第十二条案件调查对涉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案件,有关部门要及时展开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举报奖励对于提供重要线索或参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其他规定本条例未涉及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事项,可参照现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生效日期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一章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一种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旨在对网络系统和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体系架构及实施方法等内容。
第二章基本概念2.1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定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在网络系统中,按照一定的安全等级要求,对系统和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提高网络的抗攻击和抵御能力,保护信息资产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
2.2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目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防范恶意攻击和非法侵入,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提高网络的抗攻击和抵御能力,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第三章原则3.1 需求分析原则在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安全等级要求,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可管理性、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评估系统的安全等级需求。
3.2 分级管理原则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将系统和信息按照其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分类管理。
不同等级的系统和信息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实施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第四章体系架构4.1 系统分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安全等级要求,将系统和信息进行分类管理。
可以分为高级保密、秘密、机密、普通等级等。
不同等级的系统和信息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标准。
4.2 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包括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标准、安全保密措施等。
同时还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五章实施方法5.1 安全技术手段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可以采用多种安全技术手段,包括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加密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抗攻击和抵御能力,保护信息的安全。
2018信息网络安全——互联网安全内容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概述一、判断题1、国家信息,是指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以数字表现的一切情报、资料、数据等,涉及金融、医疗、教育、军队等关键部门,可以划分为国家内部信息和国家外部信息。
()2、国家外部信息,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关系国家安全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家贸易、战争等信息。
()3、组织内部信息主要包括市场环境信息和用户信息。
()4、市场环境信息包括国际动向、国民动向、产业界动向和竞争态势等信息资源。
()5、个人信息包括位置数据、宗教信仰、网络标识符、金融、基因、生物特征等。
()6、信息的共享不仅不会降低信息的价值,在共享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反而会增加信息量,衍生出更多的资源。
()7、在我过现有的互联网管理实践中,对管理作了扩大理解,基本将“管理”与“治理”作同义词用。
()8、《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加强互联网管理”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大保障措施之一。
()9、早期互联网治理的重点是互联网结构层面的治理,如对域名的管理、对IP地址分配的管理、对网络之间的费用结算等问题。
()10、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的网络渗透是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想影响之一。
()11、在互联网治理中,结构层面治理的生命周期最长,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呈绝对上升的趋势。
()12、在信息安全保障的三大要素(人员、技术、管理)中,技术要素居主导地位。
()13、信息的机密性,是指保留授权访问的信息披露限制,包括个人隐私和私有信息的保护。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GA 1277—2015)强制性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15、仿冒、假借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法人名义散布的信息属于我国现阶段监管的违法有害信息。
()二、单选题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大保障措施之一。
网络安全课程内容
网络安全课程内容网络安全课程内容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 什么是网络安全1.1 网络安全的定义1.2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 网络威胁与攻击类型2.1 病毒、木马、蠕虫2.2 黑客攻击2.3 特洛伊木马、钓鱼、勒索软件3. 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3.1 账号密码安全3.2 数据泄露3.3 网络攻击事件案例分析第二章:密码学与加密技术1. 密码学基础1.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1.2 加密算法的选择与评估2. 常见的加密技术2.1 RSA加密算法2.2 DES、AES加密算法2.3 SSL/TLS加密协议3. 安全认证与身份验证3.1 单因素、多因素认证3.2 双因素认证的原理与应用第三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1. 防火墙技术1.1 防火墙的原理与分类1.2 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2.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2.1 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的概念 2.2 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与管理3. 访问控制与漏洞管理3.1 账号权限管理3.2 漏洞扫描与修复第四章:网络安全的管理与策略1. 安全策略与使用政策1.1 网络安全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1.2 员工网络使用的规范与限制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2.1 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2.2 风险管理的原则与措施3. 应急响应与危机处理3.1 安全事件的识别与分类3.2 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第五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1.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1.1 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2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2. 信息安全相关标准2.1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的介绍与应用2.2 企业信息安全标准的建设与实施第六章:网络安全教育与意识1. 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与方法1.1 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与原则1.2 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2. 社交工程与网络安全意识2.1 社交工程的原理与案例分析2.2 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3.1 儿童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与挑战3.2 如何进行儿童网络安全教育这样的网络安全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网络威胁与攻击类型以及防护技术和管理策略。
网络安全法知识
网络安全法知识网络安全法知识大全网络安全法是指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它有那些知识你们知道吗?下面店铺整理了关于网络安全法知识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第四条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第六条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第七条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
第八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九条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 第三章 网络设备安全
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第三章网络设备安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通信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设备作为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本章将深入探讨网络设备安全的重要性、面临的威胁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网络设备安全的重要性网络设备是构建通信网络的关键组件,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它们负责数据的传输、路由和访问控制,如果这些设备存在安全漏洞,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首先,网络设备的安全漏洞可能会被黑客利用,从而获取敏感信息,如用户的个人数据、企业的商业机密等。
这不仅会给用户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损害其声誉和信誉。
其次,网络设备的故障或被攻击可能导致网络瘫痪,影响正常的业务运营。
例如,金融机构的网络中断可能导致交易失败,医疗机构的网络故障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网络,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如果网络设备不安全,可能会成为攻击者入侵整个物联网系统的突破口。
二、网络设备面临的威胁1、软件漏洞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能存在软件漏洞。
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取设备的控制权,或者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弱密码许多网络设备在初始设置时使用默认密码或者用户设置了简单易猜的密码。
这使得攻击者可以轻松地登录设备,进行非法操作。
3、未授权访问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物理接触或者网络连接访问网络设备。
例如,在公共场所的网络设备可能被恶意人员直接连接并进行攻击。
4、恶意软件网络设备可能感染恶意软件,如病毒、木马等。
这些恶意软件可以窃取设备中的数据,或者破坏设备的正常功能。
5、网络攻击包括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ARP 欺骗攻击等。
这些攻击可能导致网络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三、网络设备安全防护措施1、设备选型与采购在选择网络设备时,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安全性能和声誉的品牌和型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网络安全评估准则和测评
2.欧洲ITSEC
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ITSEC,俗称欧洲的白皮书, 将保密作为安全增强功能,仅限于阐述技术安全要求,并 未将保密措施直接与计算机功能相结合。 ITSEC是欧洲的 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四国在借鉴橙皮书的基础上联 合提出的。橙皮书将保密作为安全重点,而ITSEC则将首 次提出的完整性、可用性与保密性作为同等重要的因素, 并将可信计算机的概念提高到可信信息技术的高度。
第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 与“入世”有关的网络法律 在1996年12月联合国第51次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 贸易法委员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对于网络市场 中的数据电文、网上合同成立及生效的条件,传输等 专项领域的电子商务等,子商务”规范成为一个主 要议题。 4. 其他相关立法 5. 民间管理、行业自律及道德规范
“七分管理,三分技术, 运作贯穿始终”,管理是关键, 技术是保障,其中的管理应包 括管理技术。 图3-4网络安全保障因素 与美国ISS公司提出的动态网络安全体系 的代表模型的雏形P2DR相似。该模型包含4个 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 护)、Detection(检测)和 Response(响应)。如 图3-5所示
第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课堂讨论 1. 为什么说法律法规是网络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 和基石? 2. 国外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对我们有何启示? 3. 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哪三个层面? 网络安全标准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 统, 在设计、建设、生产、实施、使用、测评和管 理维护过程中, 解决产品和系统的一致性、可靠性 、可控性、先进性和符合性的技术规范、技术依据.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3.1.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及过程
1.OSI网络安全体系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解决异 种机互联而制定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OSI安全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机制和网络安全服 务两个方面。 1)网络安全机制 在ISO7498-2《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文件中规定的网 络安全机制有8项: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 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信息量填 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
表3-2 ISO提供的安全服务
服 务 身份验证 访问控制 用 途 身份验证是证明用户及服务器身份的过程 用户身份一经过验证就发生访问控制,这个过程决定用户可以使用、浏览或 改变哪些系统资源
数据保密
数据完整性 抗否认性
这项服务通常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免于未授权的泄露,可避免被动威胁
这项服务通过检验或维护信息的一致性,避免主动威胁 否认是指否认参加全部或部分事务的能力,抗否认服务提供关于服务、过程 或部分信息的起源证明或发送证明。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图3-2 安全管理模型——PDCA持续改进模式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4.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的结合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IEC7498-4文档定义开放系 统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故障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 性能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和计费管理功能。目前,先 进的网络管理技术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先进的计 算机技术、无线通信及交换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 在不断应用到具体的网络安全管理中,网络安全管理理论 及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不断完善。 网络安全是个系统工程,网络安全技术必须与安全管 理和保障措施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2.2 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第三个层面: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公安部制 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 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计算机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开展计算机安全 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互联网电户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国际通信出入 口局管理办法》、《国际通信设施建设管理 规定》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电信网间互联 管理暂行规定等 。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3. 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过程
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序,遵循如下PDCA 循环模式的4个基本过程: (1)制定规划和计划(Plan)。 (2)落实执行(Do)。 (3)监督检查(Check)。 (4)评价行动(Action)。 安全管理模型——PDCA持续改进模式如图3-2 所示。
第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2.2 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从网络安全管理的需要出发,从20世纪90年 代初开始,国家及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相继制 定了多项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法律。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 会通过的法律规范。 第二个层面:行政法规。主要指国务院为执行宪 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3.美国联邦准则(FC )
美国联邦准则FC标准参照了加拿大的评价标准 CTCPEC 与橙皮书TCSEC,目的是提供TCSEC的升级 版本,同时保护已有建设和投资。FC是一个过渡标准, 之后结合ITSEC发展为联合公共准则。
3.3 网络安全评估准则和测评
4.通用评估准则(CC)
通用评估准则CC主要确定了评估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 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提出了国际上公认的表述信息技术安 全性的结构,将安全要求分为规范产品和系统安全行为的 功能要求,以及解决如何正确有效的实施这些功能的保证 要求。CC结合了FC及ITSEC的主要特征,强调将网络信息 安全的功能与保障分离,将功能需求分为9类63族,将保障 分为7类29族。CC的先进性体现在其结构的开放性、表达 方式的通用性,以及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内在完备性和实用 性四个方面。目前,中国测评中心主要采用CC等进行测评, 具体内容及应用可以查阅相关网站。
图3-5 P2DR 模型示意图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网络安全保障总体框架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如图3-6所示。 此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风险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 符合性。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指在对风险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 进行收集、分析、评估、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识方法,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网 络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对信息安全风险的动态有效管理和 控制.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核心,风险分为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包括信息安全风险.实际上,在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中,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理念.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3.1.2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整体保障体系如图3-3所示。网络安全的整体保障作 用,主要体现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对风险进行整体的应对和控制
图3-3 网络安全整体保障体系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1.网络安全保障关键因素
网络安全保障包括四个方面:网络安全策略、网 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运作和网络安全技术,如图3-4所示.
3.3 网络安全评估准则和测评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标准可分为3类,
如图3-7所示
图3-7 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种类
3.3 网络安全评估准则和测评
3.3.2 国内网络安全评估通用准则
1.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划分准则,依据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 分准则》和GA-16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 则》等文件,将系统安全保护划分为5个级别,如表3-3所示。
3.2.1 国外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1. 国际合作立法打击网络犯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为了有效打击利用 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种违反犯罪活动,都采取了法律 手段。分别颁布《网络刑事公约》,《信息技术法》, 《计算机反欺诈与滥用法》等 。 2. 禁止破解数字化技术保护措施的法律 1996年1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做出了“禁止擅自 破解他人数字化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欧盟、日本 、美国等国家都作为一种网络安全保护规定,纳入本 国法律。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包括五个部分:
1) 网络安全策略 2) 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 3) 网络安全运作 4) 网络安全管理 课堂讨论 5) 网络安全技术 1. 网络安全保障包括哪四个方面? 2.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包括哪五个部分? 3. 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的结合方式有哪些?
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3 网络安全评估准则和测评
5.ISO 安全体系结构标准
国际标准ISO7498-2-1989《信息处理系统· 开放系统互 连、基本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为开放系统标准 建立框架。主要用于提供网络安全服务与有关机制的一般 描述,确定在参考模型内部可提供这些服务与机制。提供 了网络安全服务,如表3-2所示。
3.3 网络安全评估准则和测评
3.3.1 国外网络安全评估标准
1.美国TCSEC(橙皮书) 1983年由美国国防部制定的5200.28安全标准——可信 计算系统评价准则TCSEC,即网络安全橙皮书或桔皮书, 主要利用计算机安全级别评价计算机 系统的安全性。它将 安全分为4个方面(类别):安全政策、可说明性、安全 保障和文档。将这4个方面(类别)又分为7个安全级别, 从低到高为D、C1、 C2、B1、B2、B3和A级。 数据库和网络其他子系统也一直用橙皮书来进行 评估。橙皮书将安全的级别从低到高分成4个类别:D类、 C类、B类和A类,并分为7个级别。如表3-1所示。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图3-1 TCP/IP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构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3. 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过程
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对象:包括涉及的机构、 人员、软件、设备、场地设施、介质、涉密信息、 技术文档、网络连接、门户网站、应急恢复、安 全审计等。 网络安全管理的功能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运 行、管理、维护、提供服务等所需要的各种活动, 可概括为OAM&P。也有的专家或学者将安全管理 功能仅限于考虑前三种OAM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