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赏析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

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李密说: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遇到了不幸,刚生来才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在四岁的时候,舅舅又强迫母亲改了嫁。是祖母刘氏可怜我孤苦弱小,才亲自抚养我的。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到九岁了还不能走路。就这样孤苦危弱地长大了。我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祚浅薄,到很晚了才有儿子。家外没有比较亲近的族人,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童子。在孤苦无依的独立生活中,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我祖母早就疾病缠身了,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从未停止侍奉和离开过她。

当今的圣朝,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都向朝廷荐举人才。以前有个叫逵的太守推举我做孝廉,后来名叫荣的刺史又推举我做秀才。我因为供奉祖母的事无人代我主持,就推辞掉没有接受任命。现在诏书特地下来,任命我为郎中,随之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微贱的人,去服待太子,皇上的这种恩情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这些我都写了

奏表上报,推辞不能就职。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傲慢。郡县的官员前来追问,催我启程上路;州官亲自登门,逼得急如星火。我想奉了诏书赶紧去上任,可我祖母的病却一天比一天加重;我想苟且顺从私情,可报告陈诉又得不到许可。实在是进退两难了。

想来当今圣朝是以孝治天下的,凡是故旧遗老,都受到怜惜、抚养,何况我的孤苦又实在是特别厉害,并且我年轻时曾经侍奉过伪朝,在蜀汉做过郎中和尚书郎的职务,本来就是希图官位显达的人,从来就不以保持名誉节操自夸。现在我这一个最微贱、最卑鄙的亡国贱俘,却蒙受这样过高的提拔,哪里还敢流连不前,存有什么更高的希望呢?只是因为我祖母刘氏,已经像要落山的太阳,呼吸微弱,不知什么时候断气;生命垂危,活不长了,早晨都不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没有祖母活不到今天;祖母没有我的就不能终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难舍难离了。

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我尽节于陛下的日子还长着,而报答祖母的日子短。我愿效法乌鸦反哺之情,乞求奉养祖母到其终。我的这苦处,不但蜀地的人们和梁、益二州的长官知道,就是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这颗笨拙诚恳的心,准许我实现这微小的志愿,这样或许我的祖母能够侥幸地终其天年。果能如此,我活着应舍身效命,死了也要结草报恩。

我禁不住以甘效犬马之劳的悲怖畏惧心情,恭恭敬敬地奉上这表章禀告陛下。

(董树荣译)

赏析:

孝的文化意蕴

《陈情表》是蜀汉旧臣李密写给西晋晋武帝的奏章。李密是三国时代蜀国的大臣,曾任蜀国的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官职。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就成了亡国的遗臣,公元265年,司马炎改国号为晋,称晋武帝。新皇帝即位以后,为了显示自己以孝治天下的诚心,从公元270年起,晋武帝多次征召李密出仕,李密“辞不赴命”,因而受到晋武帝消极怠慢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李密煞费苦心写出了这篇传世名篇《陈情表》。

自南朝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以后,这篇文章作为优秀散文作品一直都入选历代的各种散文选本,如《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等。元人陶宗仪把这篇文章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为晋代三大名文。宋人赵与时引时人安子顺的话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清朝人编撰的《古文观止》评价这篇文章说“文辞至此极矣!”的确,这篇文章以气韵生动、文辞婉转

而感人至深。文中的一些句子,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也都成为千古名句,甚至成为成语,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今人甚至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李密的孝行,宛如石上流水,涓滴而下,将石头刻出了水的姿势”。一篇475字的文章,为何能有如此影响力?关键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文化意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共鸣。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忠臣必为孝子,孝子必为忠臣。说明孝行不仅仅是个人的小节,而且与做人的操守有必然的联系。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而言,李密孝敬祖母的故事更有鉴戒意义。

何谓孝?《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就是手足以奉养扶持。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之第一重大义务。为人不可无孝,无孝如树无根,如水无源。

自古以来,究竟何者为孝,恐怕一直有人有误解。孔子的杰出弟子子游问孝。孔子告诉他:“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般人都以为给父母好吃好喝就算尽孝了,孔子告诉这些人,这是大错特错。尽孝首先在于对父母要有恭敬之心。

孝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儒家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