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2023答李翊书古文翻译及赏析最新模板
2023答李翊书古文翻译及赏析最新模板《答李翊书》原文阅读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答李翊书》原文翻译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古文辞类纂《韩退之重答李翊书》全文
古文辞类纂《韩退之重答李翊书》全文
韩退之重答李翊书
愈白。
李生:生之自道其志可也,其所疑于我者非也。
人之来者,虽其心异于生,其于我也皆有意焉。
君子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宁有不可告而告之,孰有可进而不进也?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
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乎?虽然,生之志求知于我邪,求益于我邪?其思广圣人之道邪,其欲善其身而使人不可及邪?其何汲汲于知而求待之殊也?贤不肖固有分矣。
生其急乎其所自立,而无患乎人不己知。
未尝闻有响大而声微者也,况愈之于生恳恳邪?
属有腹疾无聊,不果自书。
愈白。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9答李翊书
4· 答李翊书· 注释
①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李生:指李翊(yì),贞元十八年 进士。②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其宫者:形容道德修养还有待进一步加 强。语见《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 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③ 立言:古代有“三立” 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几:接近。 • ④ 蕲(qí):同“祈”,希望,求得; 取于人:被人所取。⑤竢:等 待⑥加其膏而希其光:加上灯油而希望其发光。膏:灯油。光:放光。 ⑦ 晔:光芒四射。⑧ 蔼如:和蔼自如。⑨俨乎:庄重的样子。10戛 戛(jiájiá):艰难费力的样子。11非笑:非议、讥笑。12昭昭然:明 白的样子。13汩汩然:水流迅急的样子。14 沛然:水盛的样子。喻 文思充盈。15迎而距:主动排除那些不纯正的东西。迎:主动寻找。 距:同“拒”,拒绝,排除。16肆:指放手去写。17气:文气。18肖: 像,似; 器:工具。19属诸人:这里是取决于别人的意思。诸:之 于。20处心:考虑问题。道:方法。21行己:自己行事。方:原则。 22垂诸文而为后世法:所写的文章流传下去能成为后人效法的典范。 垂诸文:指写成文章。23希:同“稀”,少。24遗乎今:不被当世人 所重视。25亟(qì)称其人:多次地称赞志古之人。亟:屡次。26劝: 鼓励,勉励。
8· 答李翊书· 译文
• 当自己把心中的思想写出来的时候,文思敏 捷泉涌而来,这时文章被人看,别人讥笑它我就 高兴,别人称誉它我就担忧,这是因为自己的文 章中还保留了世人的见解。象这样又过了不少年 头,然后文思才宽广奔放,象水势汹涌的波涛一 样。我又怕文思不纯正,便象阻挡水一样,不让 文思过于汹涌,冷静地反复地推敲,觉得它完全 纯正了,再放手去写。即使这样,还是不可不修 养正道,使自己沿着仁义的道路,漫游在儒家经 典的源流中,不迷失方向,不断绝源泉,这样度 过我的一生就满足了。
答李翊书
[四]倒裝句 儼乎其若思。(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 1、儼乎其若思。(主謂倒裝) 茫乎其若迷。(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 2、茫乎其若迷。(主謂倒裝) 戛戛乎其難哉。(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 3、戛戛乎其難哉。(主謂倒裝) 4、昭昭然黑白分矣 然後浩乎其沛然矣。( 。(主謂倒 5、然後浩乎其沛然矣。(主謂倒 裝)
[二][被動句] ][被動句] 被動句 蘄勝於人而取於人, 1、蘄勝於人而取於人,則固勝於人而可取 於人矣 / 無誘於勢利 / 其觀於人 / 待用 於人者。(取於人、誘於勢利、觀於人、 。(取於人 於人者。(取於人、誘於勢利、觀於人、用 於人: 動詞+ 施事” 於人:“動詞+於+施事”式) 志乎古必遺乎今。(遺乎今: 動詞+ 。(遺乎今 2、志乎古必遺乎今。(遺乎今:“動詞+乎 施事” +施事”式) [三]賓語前置 惟陳言之務去。( 陳言” 。(“ 1、惟陳言之務去。(“陳言”是“去”的 賓語,助詞“ 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賓語,助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2、其用於人也奚取焉。(疑問代詞“奚” 其用於人也奚取焉。(疑問代詞“ 。(疑問代詞 的賓語) 是“取” 的賓語)
這正是韓愈古文理論的兩個方面: 這正是韓愈古文理論的兩個方面: 前者是韓愈的文學創作觀 文學創作觀, 前者是韓愈的文學創作觀,主張文 道兼備而以道爲主; 道兼備而以道爲主;後者是韓愈的 文體改革論, 文體改革論,力求創造一種融化古 人語言材料而又適合反映現實、表 人語言材料而又適合反映現實、 達思想的新文學語言。 達思想的新文學語言。 這種主張對於古文運動的發展, 這種主張對於古文運動的發展,對 於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綺靡 文風,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文風,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注释
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答李翊书
箸李翊书韩愈书,书箸也,从聿,者声,书写。
《释名·释书契》。
“书,亦音著也,著之简论永不灭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叙》书信,叔向使治子产书《左传》歸,女嫁也。
,李孝定“大抵从妇,声。
”“之子于归”。
《诗经》“女归,吉。
”《易·渐》孔颢达疏:“女人生有外成之义,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
”引申,返回。
《广释·释言》“归,返也。
”是,直也。
非,违也。
从飞下翅,取其相背。
,徐灏《段注笺》“凡鸟飞,翅必相背,故因之为违背之称。
”望,登轼而望之。
《左传》看,晞,也,“以手翳目而望也。
”徐锴,止也,得几而止。
象人头戴皮冠坐在几上之形。
(虍声)暂止,休息。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
《孙子》曹操注:“不得休息,处也。
”儼,昂头也。
注,灌也。
昭,日明也。
徐,安行也。
汩,《方言》“汩:疾行也。
”郭璞注“汩汩,急缤”浩,大水盛貌。
沛,滂沛,望淮分沛沛,水充盛貌。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
”浩浩滔天。
《留书》孔疏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官,吏事看也。
,俞木越“以为‘官’为馆之古文。
以的覆,犹众也。
杨树达”官字,从宀,凡从宀之字皆以屋室为义。
子曰:“由也升堂也,未入于室也。
《论语》”,长八尺矣:作为语气词,是动态的。
把事物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现代汉语的“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遂,亡也,《广韵》“遂,成也。
”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观,纽看,有目的地看。
“曹共公闻其骈脅,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左传》乘而观之。
《左传》视,看,下视其辙。
《左传》见,看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视而不见。
肖,骨肉相似也。
从肉小声。
《说文》《段注》“谓此人骨肉与彼骨肉状兒略同也。
”引申为相象。
舍,房舍之舍,“市居曰舍”《说文》此市非买卖处:置于某位置,所之谓宾客所之也。
希,罕也。
《尔雅释诂》稀疏也。
综灏《段注笺》“稀之本义为禾之稀疏,引申凡稀疏之称。
”戊午上高宗封事胡狎,犬而习也,《礼记》:“狎,习也。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就教材中出现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有关常识及古今通用的修辞手法作一简要介绍。
古今字和通假字一、古今字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若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字称今字。
一般来说古字义项较多,今字承担的只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例如: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李斯《谏逐客书》)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③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例①中的“从”是今字“纵”的古字。
上古时汉字数量较少,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义要比后世多。
兼职过多,容易造成岐解、误解。
解决一字多义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另造新字来表示原字若干意义中的一个意义。
例①古字“从”本兼有跟从、听从、追赶、参与、纵容、纵横等义项,后来在“纵横”的“纵”等意义上另造了一个今字“纵”。
例②中的“莫”字就是“暮”的古字。
在古汉语中,一个字因音同或音近常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意义,久借不归,假借义遂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义反而不明显了,这时就让原字表假借义,另造一个新字表示本义,新造的表示本义的字就是今字。
古字“莫”常借用作无定代词,表示无、没有之意。
后来假借义成为“莫”的常用义,本义就另造一“暮”字来表示。
例③的“阁”是“搁”的古字,“搁”字是在“阁”的“搁置”的意义上产生的。
例句③又由“搁置”引申为“忍住”“含着”。
注意,“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
清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而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说文解字注·言部》“谊”字注)二、通假字通假也作“通借”、“古音通假”。
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或替代。
其中替代的字称为通假字,被替代的字称为本字。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除了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并无词义上的必然联系。
答李翊书
(三)语法
3、重要虚词 (13)然后浩乎其沛然矣。(第一个“然”指示代词,这样。
第二个“然”为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乎, 形容词词尾,用法与“然”同。其代词,指代文章。矣,句 末语气词,表示发现语气,相当于“了”) (14)气之与言犹是也。(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是,指示代词,这样)
谢谢大家!
(三)语法
3、重要虚词 (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宮室者。
抑,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可是”。 所、者,都是结构助词。 “所”与“谓”组成“所字结构”,表示“说的”; “者”与“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宮室”组成“者字结构”,
表示“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宮室”的人。 “所字结构”、“者字结构”都是名词性短语,二者是“定中”
实词:至、俨乎、正伪、不至、昭昭然、汩汩然、人之 说、浩乎、沛然、不可以不养也、
虚词:虽、然后、乎(于) 倒装:惟陈言之务去 被动句:其观于人。 词类活用: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
三、课文串讲
第4自然段:作者指出用与不用“属诸人”,君子应“处心 有道,行己有方”。谈自己对见用与不见用的态度。
实词:白、生、书、辞、 虚词:何、而、抑、焉、且、虽然
三、课文串讲
第2自然段:论述要获得立言的成就,必须从做仁义之道这 一根本入手。
实词:蕲、势、利、竢、膏、希、蔼如 虚词:于、固 被动句: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
三、课文串讲
第3自然段:韩愈介绍自己做人、为学、作文的经验。 词汇:
(10)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两个“于”都是介词,第 一个介绍动作之所自,相当于“从”,第二个介绍动作之所 向,相当于“到”)
(三)语法
3、重要虚词 (11)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两个其都是代
答李翊书
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严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形容学习时冥思苦想、专心致志] ,当其[我]取于 心而注[撰写]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宾语前置], 戛戛乎其难哉[主谓倒装] ! 其观于人[被动句], 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之:取独]。如是者亦有年, 犹不改。然后识[辨别]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 [达到完美境界]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主谓倒装] , 而[然后]务去之,乃[才]徐有得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戛戛:jiá ❖ 象声词,多形容鸟鸣 ❖ 《聊斋志异》:“闻笼中戛戛。” ❖ ——形容困难而费力
❖ 当其[我]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 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因为]其 犹有人之说者[时人的见解]存也。如是者亦有年, 然后浩乎其沛然[文笔奔放]矣。吾又惧其杂[杂乱] 也,迎而距[通“拒”]之[迎着水势阻挡它],平心 而察[考虑]之,其皆醇[纯正]也,然后肆[放开手写] 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修养]也,行之乎[在]仁义 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在仁义之途迷失 方向],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句尾语气词连 用]
❖ 3、言,浮物也。(主语:言;谓语:浮物)
❖ 4、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 于人矣 。(被动句)
❖ 5、志乎古必遗乎今。 ❖ 6、惟陈言之务去。 ❖ 7、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 8、戛戛乎其难哉。 ❖ 9、昭昭然黑白分矣 。
谢谢大家!
❖ 二、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 1、加其膏言而希其光。 ❖ 2、其敢自言几于成乎? ❖ 3、所以劝之。 ❖ 4、处心有道 ❖ 5、行己有方。 ❖ 3、吾诚乐而悲之。
❖ 三、句型
❖ 1、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室 者。(主语:愈;谓语:所谓望孔子之门墙 而不入于其宫室者)
答李翊书教案
答李翊书目的、要求:理解文中关于作者品德修养与文章写作之间关系的论述。
重点、难点:找出文中比喻句,说明其含义。
教学过程:一、作者韩愈介绍韩愈,字退之,河阳人,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叔父,兄长皆为复古人物,由于家庭影响,其早年即以一个复古主义者自命。
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仕途,科名仕途屡受挫,较为坎坷。
其政治思想和世界比较复杂,政治上反对割据,拥护王朝的统一;提倡“仁政”反对横征暴敛,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排斥佛老,提倡儒家正统思想,但也宣扬儒家学说中的糟粕,认为君主人性乃上品,人民人性为下品且是天理自然,与生俱来,不可改变。
他所大声疾呼的“道”实际上是他对于封建国家的法权,教化,道德等绝对原则的概括,是饱含封建论理意味的。
其思想也有矛盾的一面,他努力维护“道统”又往往不自觉地破坏了“道统”,“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关孟东野序》)具有现实性,战斗性,他不孔、孟等“道统”以内的善鸣人物,也承认墨、老、庄等“道统”以外各种不同流派的善鸣人物。
他认为,一切文辞,一切道,都是不同时代,不一平现实环境的产物,所谓古文,就不仅是传道的工具,而且也是鸣不平,反映理实的工具,当他从现实生活出发来观察问题,他就自然地实破了陈腐的儒家正统思想的羁绊,固而其创作和理论也就放射了讷人的光辉,成就最高的显然是那些由于自己仕途坎坷不平而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的文章。
其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咱多样,他的“杂说”发挥了散文们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的完美统一:《原毁》、《师说》、《杂说四》(千里马)叙事散文雄奇奔放,富于变化曲折,又流畅明快,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洋浩流转”语言简炼,准确,鲜明,生动。
词汇丰富,句式灵活。
二、《答李翊书》译文:元月二十六日韩愈启,李生足下:你信中的文辞很好,而求教的态度又是多么谦逊,恭敬。
能象这样做,谁不愿把他所懂的仁义道德告诉你呢?看来你不久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了,更何况文章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呢?但我是个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没有进入他的宫室的人,哪能分清道理是对还是不对呢?虽然这样,也不能不和你谈一谈。
江苏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00814适用河北江苏湖北贵州陕西)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尚书》。
答:《尚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由伏生口授,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古尚书》,《尧典》为其中的一篇。
考点2:简述《诗经》。
答:成书于春秋时期,编入了周初-春秋中叶共305篇诗歌,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使用了赋、比、兴艺术手法;在长期的古代社会里,诗以讽为主,这是社会生活的必然反映。
考点3:简述《论语》。
答:(1)《论语》是用语录体写的最早一部儒家“经典”。
书中记录孔子和他周围人物的言论和行动。
撰写的不止一人,成书可能在曾参逝世的公元前436年以后。
《论语》原有《鲁论》《齐论》《古论》三种。
现存《鲁论》二十篇。
(2)孔子经常讲到的“文”,是指包括文章在内的文化学术的总称。
他讲的“诗”,是指《诗三百》,是文学作品。
考点4:简述兴观群怨。
答:兴观群怨:孔子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发意志”,这就是兴。
读者从文学作品中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这就是观。
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
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
“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
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
考点5:简述“非乐说”。
答:非乐说:这是墨子从“尚用”、“尚质”的观点出发提出的主张,他认为统治者的音乐享受是从剥夺民财民力而来,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是有害的。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答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下面本文库给大家带来《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李翊是唐贞元十八年(802)进士,李翊是唐贞元十八年(802)进士,曾跟随韩愈学习古文,习古文,贞元十七年他曾写信向韩愈请教关于古文创作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信。
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信。
唐代散文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所谓“古文” 唐代散文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所谓“古文” 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 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故又称时文” 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它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
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所提出的理论,学复兴运动。
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所提出的理论,是强调文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而取消文学的独立价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值,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虽然他们的实际创作并不那么简单,他们的实际创作并不那么简单,但这种理论却反映出文学观念的退在另一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
步。
在另一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
骈文是一种形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写好的文体。
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写好的文体。
特别是到了南北朝后期和唐代,骈文写作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南北朝后期和唐代,骈文写作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
所以,以更自由灵活、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
所以,以更自由灵活、能够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它的主导地位,是时代的需要,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它的主导地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第六讲 《答李翊书》
•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 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 浩乎沛然:水势广大,汹涌的样子。这句比喻文章的 思路宽广奔放。 • 迎而距(拒)之:迎着水势去阻挡它。比喻不要让文 思过于汹涌。反复推敲。 • 醇:纯正。 • 肆:放纵,指放手去写。
•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 《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 而已矣。
文章的现实意义 • 韩愈作文是为了明道,所以强调作者的道德修养, 而本文关 于陈言务去和气言关系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极大,时至今日, 对于学习写作也有可借鉴之处。至于“无望其速成,无诱于 势利”的观点,则更具有较普遍的意义。许多在文化学领域 内卓有建树的人物,正是以其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不求名利、 甘于寂寞的品质而取得成功的。
谢谢!
《答李翊》艺术特点
一、首先论文与论道相结合。
(1) 文章开头“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 文乎”,将“文”,“道”并提。 (2)接着提出“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 中心论点,告诉李翊,有急功近利的思想的人, 不能达到“立言”的目的,说明言与行,文与道 的密切相关。
《答李翊》艺术特点
二、善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严肃的道理
• 希:稀 • 诚:确实 • 乐、悲:为……而喜,而悲。 • 亟(qì ):屡次。称:称赞。 • 劝,勉励。 • 于:向。 • 聊:姑且。 • 相为:指为李翊。 ☆
第五段大意
以上第五段(包括结尾):作者感叹当今有 志于继承古之文道的人太少了,由此勉励李 翊“志乎古”而“不志于利”,刻苦深造。只有直 道而行,不怀势利之心,才能学有所成。最 后再表明答书之旨意,与开头相呼应。
• 养:加强道德修养。 • 行之乎:使自己行走在。 • 已:结束,停止。
古诗答李翊书翻译赏析
古诗答李翊书翻译赏析文言文《答李翊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翻译】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答李翊书文言知识整理
答李翊书文言知识整理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答李翊书》文言知识整理的文章:说起这《答李翊书》,那可是韩愈的大作呀!里面的文言知识,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等着咱们去发现、去串联。
先来说说字词。
“蕲”这个字,在文中“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意思是“希望”,您想想,这和咱们平常说的“期盼”是不是有点像?还有“养其根而俟其实”中的“俟”,是“等待”的意思,这就好比咱们排队买好吃的,得耐心等着。
再讲讲虚词。
“然”在文中出现多次,比如“然吾所谓浮躁者也”,这里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样”。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中的“虽”,表假设,相当于“即使”。
这虚词就像调味剂,用得巧妙,文章味道才足!句式也是重点。
“根之茂者其实遂”,这可是个判断句,意思是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成熟。
还有“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气盛则言短长与声高下之者皆宜”。
这句式的变化,就像变魔术,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绕晕。
文中的通假字也不少。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非笑”的“非”通“诽”,是“指责、批评”的意思。
这通假字就像是古代文人跟咱们玩的文字游戏,得仔细琢磨才能懂。
修辞手法更是让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仁义之人的言语比作和蔼可亲的样子,多形象啊!学习这些文言知识,就像在攀登一座高山。
有时候觉得累了,想要放弃,可一想到山顶的美景,又咬咬牙坚持下去。
这过程中,咱们可能会犯错,会迷糊,但别怕!每一次的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迷糊都是即将清晰的前奏。
想想看,如果咱们能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再去读其他的文言文,那不就像轻车熟路,畅通无阻吗?还能和古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听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智慧,多棒啊!所以,别嫌麻烦,别觉得枯燥,静下心来,一点点积累,一点点领悟,相信您一定能在文言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成人高考同普通高考一样,是选拔人才的国家考试,只是由于本身的学习特征需要,才在学习形式等环节上有所差别,进行了一定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题解
李翊是唐贞元十八年(802)进士,李翊是唐贞元十八年(802)进士,曾跟随韩愈学习古文,习古文,贞元十七年他曾写信向韩愈请教关于古文创作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信。
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信。
韩愈的古文运动
唐代散文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所谓“古文”唐代散文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所谓“古文”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故又称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它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
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所提出的理论,学复兴运动。
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所提出的理论,是强调文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而取消文学的独立价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值,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虽然他们的实际创作并不那么简单,他们的实际创作并不那么简单,但这种理论却反映出文学观念的退在另一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
步。
在另一
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
骈文是一种形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写好的文体。
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写好的文体。
特别是到了南北朝后期和唐代,骈文写作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南北朝后期和唐代,骈文写作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
所以,以更自由灵活、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
所以,以更自由灵活、能够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它的主导地位,是时代的需要,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它的主导地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当注意到古文运动的两重性,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当注意到古文运动的两重性,而加以区别对待。
以区别对待。
字词句理解
字词句理解(一)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六月二十六日,韩愈陈言李生足下:六月二十六日,韩愈陈言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书辞甚高何下而恭也其道?生以其道?你的来信文辞非常出色而你提问题又是多么谦虚非常出色,多么谦虚而有你的来信文辞非常出色,而你提问题又是多么谦虚而有礼貌啊!能像这样,谁不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呢?礼貌啊!能像这样,谁不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呢?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有日道德(为你所)掌握日子已不远了,何况作为道德表现道德(为你所)掌握日子已不远了不远的文章呢?的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