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护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及其生态保护模式

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及其生态保护模式

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及其生态保护模式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导致各种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其中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比较严重的,因为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之一,其影响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

所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结构、规律以及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的过程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

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农业生态系统是由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促进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其构成主要包括土壤、水和大气等自然因素以及生物因素。

其中,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同时其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

水是植物必需的生命物质,因此农业生态系统水的质量和量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对农田的生长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

2.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现有各种生物、自然和人工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循环系统上。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产品生产、土壤保持、生态保护、植物群落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因素的组成和分布状况,其包括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两个方面。

生物要素包括植物和动物,非生物要素包括水、大气和土地。

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应采取综合保护的方式,以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体措施如下:1.生态平衡的维护维护较好的生态平衡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群落间的协同作用,能使农业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生态效益。

维持生态平衡主要采用生物防治、调控水利系统、有效利用传统农事技术等。

2.养护土壤环境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保证土壤环境的质量和健康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结

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结

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结一、引言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耕地地力的保护和提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旨在引导农民科学耕种,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对____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进行总结分析,以评估政策的效果和问题。

二、政策概述____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主要包括耕地保护补贴标准、申领程序、资金来源和使用等方面。

1. 耕地保护补贴标准____年耕地保护补贴标准按照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对不同等级的耕地给予不同的保护补贴。

高等级的耕地将给予更高的补贴标准,以鼓励农民保护和优化高质量耕地。

2. 申领程序农民可以通过农业部门或相关农业协会进行耕地保护补贴的申领。

申领程序相对简化,提高了农民的申领效率。

3. 资金来源和使用耕地保护补贴资金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

资金使用主要用于耕地保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的更新和购置、农业科技研发等方面。

三、政策效果评估____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耕地保护意识提升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保护意识得到了提升。

农民开始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耕地过度开垦的现象,有效避免了土地的质量下降。

2. 耕地质量改善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推动,农民开始采用科学耕作技术,注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合理施用农业肥料,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得部分耕地的质量得到了改善。

农田的产能有所提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3. 农业生产效益提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部分农民的生产效益得到了提升。

通过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科学耕作技术,农民的农田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改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的经济收益提高。

四、政策问题与展望尽管____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补贴标准差异过大现行的耕地保护补贴标准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导致了农民之间的补贴差异较大。

农业发展政策分析与建议

农业发展政策分析与建议

农业发展政策分析与建议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发展农业是实现国家经济繁荣的关键。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普遍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

本文将对农业发展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业发展政策的背景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粮食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其次,气候变化引发了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此外,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对农业发展构成了挑战。

二、农业发展政策的目标农业发展政策的目标通常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产品出口,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并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投资政策农业投资政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包括农业科技研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四、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在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五、农业保护政策农业保护政策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农业市场进行调控,实施价格支持政策和补贴政策,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激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并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政府应引导农民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七、农村金融政策农村金融政策是解决农村资金需求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农业贷款和金融产品。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农产品竞争力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溯源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度。

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农业行业:农业政策研究与咨询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政策研究与咨询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政策研究与咨询方案第一章:农业政策概述 (2)1.1 农业政策发展历程 (3)1.2 农业政策体系构成 (3)第二章:农业政策制定与实施 (4)2.1 农业政策制定流程 (4)2.1.1 问题识别与政策需求分析 (4)2.1.2 政策目标设定 (4)2.1.3 政策方案设计 (4)2.1.4 政策论证与评估 (4)2.1.5 政策决策与发布 (4)2.2 农业政策实施机制 (4)2.2.1 政策宣传与培训 (4)2.2.2 政策执行与监督 (4)2.2.3 政策调整与完善 (5)2.2.4 政策评估与反馈 (5)2.3 农业政策效果评估 (5)2.3.1 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构建 (5)2.3.2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方法选择 (5)2.3.3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分析 (5)2.3.4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撰写与发布 (5)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5)3.1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5)3.2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内容 (6)3.3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效应 (6)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7)4.1 科技创新政策背景 (7)4.2 科技创新政策内容 (7)4.3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 (7)第五章: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8)5.1 绿色发展政策背景 (8)5.2 绿色发展政策内容 (8)5.3 绿色发展政策实施效果 (8)第六章: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9)6.1 支持保护政策背景 (9)6.2 支持保护政策内容 (9)6.2.1 财政支持政策 (9)6.2.2 农业科技政策 (9)6.2.3 农业产业政策 (9)6.2.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9)6.2.5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9)6.3 支持保护政策效应 (10)6.3.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0)6.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0)6.3.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0)6.3.4 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10)6.3.5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0)第七章:农业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 (10)7.1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背景 (10)7.2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内容 (10)7.2.1 国际合作政策 (10)7.2.2 贸易政策 (11)7.3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影响 (11)7.3.1 经济效益 (11)7.3.2 社会效益 (11)7.3.3 环境效益 (11)第八章:农业产业扶贫政策 (11)8.1 产业扶贫政策背景 (12)8.2 产业扶贫政策内容 (12)8.2.1 政策目标 (12)8.2.2 政策措施 (12)8.3 产业扶贫政策效果 (12)8.3.1 经济效益 (12)8.3.2 社会效益 (12)8.3.3 生态效益 (13)第九章:农业政策咨询方法与技巧 (13)9.1 政策咨询方法 (13)9.1.1 文献研究法 (13)9.1.2 实证研究法 (13)9.1.3 比较研究法 (13)9.1.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法 (13)9.2 政策咨询技巧 (13)9.2.1 倾听与沟通技巧 (13)9.2.2 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13)9.2.3 创新思维与前瞻性 (14)9.2.4 协作与团队精神 (14)9.3 政策咨询案例分析 (14)第十章:农业政策研究前沿与展望 (14)10.1 农业政策研究前沿 (14)10.2 农业政策发展趋势 (15)10.3 农业政策研究展望 (15)第一章:农业政策概述1.1 农业政策发展历程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其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探讨与政策分析

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探讨与政策分析

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探讨与政策分析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的绿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那么,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应该如何探讨?又该如何对应相应的政策措施?接下来将展开具体分析。

一、加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生态保护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

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耕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三、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机农业注重生态平衡,强调有机肥料、生物防治和生态种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有机农业,推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四、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推动农业生产的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五、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健康发展。

六、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

要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避免因水资源短缺导致的干旱和荒漠化,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以及农药使用三个方面来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土地利用1. 合理规划农田:在农田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减少随意扩大耕地的现象,以避免农地过度开发造成土地退化。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对环境的负荷。

政府可通过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农民转向有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二、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合理分配:在农业生产中,水是至关重要的资源。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保证农田灌溉的需要,并确保其他用水需求的合理满足。

2. 推广节水技术: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技术对保护水资源非常重要。

农民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减少水资源过度利用。

三、农药使用1. 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辅助手段,但过量或滥用农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政府应加强农药使用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与限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2. 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可行方案。

通过引入天敌、采用生物制剂等手段,可以有效防治农田害虫,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降低农田环境中农药残留的风险。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科学管理水资源以及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农民以及相关机构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常见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

常见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

常见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一、农业支持政策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

二、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补贴是各国常见的农业支持政策之一。

通过给予农民经济补贴,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促使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1. 直接支付补贴直接支付补贴是一种常见的农业补贴形式。

政府直接向农民支付一定金额的补贴,补偿他们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损失。

这种补贴通常与土地面积、作物产量或农户数量相关。

2. 价格补贴价格补贴是另一种常见的农业补贴形式。

政府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保证农民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

这种补贴对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保护政策除了补贴政策,各国还采取了一系列农业保护政策,以保护本国农业产业,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

1. 关税保护关税保护是一种常见的农业保护政策手段。

通过提高进口农产品的关税,可以减少外国农产品的竞争,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

2. 农产品贸易限制为了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各国往往会采取一些农产品贸易限制措施,如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制度等。

3. 农产品市场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农产品市场,保持农产品价格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

例如,政府可以购买和储备农产品,以减少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

四、农业保护政策的影响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1. 刺激农产品生产农业支持政策可以刺激农民增加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产能。

同时,通过补贴和保护政策,可以帮助农民应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2. 提高农民收入农业补贴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可以保证农民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产积极性。

3. 增加生产成本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可能会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国家农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保护政策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使得一些农产品的生产超过市场需求。

农业政策研究与制定

农业政策研究与制定

农业政策研究与制定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政策的制定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政策研究与制定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和步骤。

一、农业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农业政策研究是指对农业领域相关政策进行系统、科学地研究分析,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以下是农业政策研究的重要性:1.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农业政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保障农民权益:农业政策研究的目的在于保障农民的利益,确保他们能够在农业发展中享受到相应的权益和保护。

通过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可以帮助农民解决种植、销售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3. 调整农业结构:针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问题,农业政策研究可以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方法,引导农业发展朝着现代化、智能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二、农业政策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农业政策研究需要科学、系统地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方法和步骤:1. 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与农业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农产品生产、市场需求、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

2. 问题识别与分析:通过对现有农业政策和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识别出农业领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利用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 专家咨询与意见征集:农业政策研究需要借助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

同时,还可以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4. 政策制定与实施:基于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农业政策方案。

这些方案应该具有实施可行性和科学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完善。

制定政策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起到预期的效果。

三、农业政策研究与制定的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农业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实践,以下是一个实际的案例:近年来,某国家农业遭受了连年来的严重旱灾,严重影响了该国的农产品产量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业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农业政策和法规对行业的影响

农业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农业政策和法规对行业的影响

农业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农业政策和法规对行业的影响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政策和法规对农业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视角探讨农业政策和法规对农业行业的影响。

一、国内农业政策及法规1.农业发展政策国家制定的农业发展政策,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产品高效生产等。

农业发展政策在农业行业中发挥着引导和推动作用,对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为了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

这些法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给农民提供了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机会。

3.农村土地政策农村土地政策是指国家对土地资源在农村地区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政策。

这些政策对农业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土地承包政策、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等。

合理的土地政策可以引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农业政策及法规1.农业贸易政策国际农业贸易政策目的是保护本国农业利益和农产品市场。

各国通过实施关税壁垒、实行非关税壁垒等形式,限制农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

这些政策对国际农业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法规是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的领域,也与农业行业密切相关。

一些国际环境保护组织通过制定限制农药、化肥使用等法规,保护农业生产中的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3.国际标准与认证国际农产品贸易一般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认证要求,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有机认证等。

这些标准和认证影响着农产品的贸易和市场准入。

农业企业需要了解这些标准和认证要求,以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三、农业政策与法规对行业的影响1.农产品市场流通畅通农业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高了农产品市场流通的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例如,通过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检测体系,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得到增强,从而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流通。

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

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

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
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是保护和维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

它旨在保护农业资源
和土地,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基本农田是指具有良好的土地质量、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的农田,具备较高的农
业生产潜力和生态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农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制度得到了强化。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在国土规
划中明确划定基本农田,并严格限制非农业活动的开展。

禁止在基本农田上建设工业厂房、商业设施等非农业项目,确保农地不被非农业占用。

其次,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大了土地使用权的保护力度。

政府将农民的土地使
用权作为合法、稳定的经营权,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益,确保他们能够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并享有稳定的土地收益。

此外,基本农田的保护还包括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的维护。

政府加大了对农田
水利设施和水资源的投入,确保基本农田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和水资源供应。

同时,政府也增加了农田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促进农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保护了农田
资源,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的质量提升。

有关部门和农民应共同遵守和落实这些政策,共同推动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然而,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多挑战,如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和人口迁移等。

因此,各国政府需要采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保护农民和农业产业。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来帮助农业生产。

这包括直接支付农民的补贴、提供低利率的农业贷款和提供农业保险等措施。

这些政策可以帮助农民在遇到灾害或经济危机时维持生计,并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关税和进口限制来保护本国农业。

这些政策可以限制农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农民免受低成本进口农产品的竞争。

然而,这些政策也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和高物价。

最后,政府可以通过技术和研发支持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包括投资于新技术和研发项目,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是必要的,以保护农民和农业产业。

然而,政府需要平衡保护农业和促进贸易之间的关系,并确保这些政策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 1 -。

常见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

常见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

常见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一、政策概述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保护等多种形式。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二、财政补贴1. 农业生产补贴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成本高、收益低等问题,国家将对符合条件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补贴范围包括耕地种植、畜牧养殖、渔业养殖等。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国家将对符合条件的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主要包括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

3. 农产品销售补贴针对市场供求失衡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国家将对符合条件的农民进行销售补贴。

同时还将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价格垄断和恶意炒作。

三、税收优惠1. 农业用地税收优惠为了保护农业用地,国家将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用地进行税收优惠。

主要包括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

2. 农产品销售税收优惠为了促进农产品销售,国家将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进行销售税收优惠。

主要包括减免增值税、消费税等。

四、土地保护1.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护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国家将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保护力度。

同时还将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2.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通过补贴和奖励等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五、其他措施1. 农业科技创新支持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国家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农民进行科技创新。

2. 农民工就业支持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将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招聘会、培训等方式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六、政策效果评估为了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国家将建立健全的政策效果评估机制。

每年对各项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七、总结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一、概述农业资源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壤、水资源、植物、动物等。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是指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农业资源,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资源之一。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土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在土壤的利用方面,应该合理选择作物种植、施肥和农药的使用方式,保证土壤的肥力和营养。

另外,科学地选择耕作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减少人工耕作对土壤带来的机械破坏,同时适度进行土地轮作和退化土地修复,保证土壤的持续利用。

在土壤的保护方面,应该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防止土壤的退化。

此外,还应该积极进行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应该合理使用和管理水资源。

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应该实行节水技术,循环利用水源,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种植作物等,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在水资源的保护方面,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农业用水损失,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此外,应该积极推进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回收利用,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对于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植物资源和提高其利用效率也是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植物资源的利用方面,应该发掘农作物植物资源的多元化,增加作物品种,选择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的最佳作物品种。

同时,在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植物农药和化肥,减少对空气和水质的污染。

在植物资源的保护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保护优良作物品种和植物环境进行管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另外,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应该进行全部保护。

五、动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肉类、蛋类、牛奶等,因此也必须加强动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研究。

新农业耕地保护政策

新农业耕地保护政策

新农业耕地保护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耕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浪费。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耕地资源,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耕地保护政策。

这些政策在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多个维度分析新农业耕地保护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

1. 定义和目标新农业耕地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农业耕地资源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其主要目标是降低农业耕地面积减少风险和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 耕地保护制度建设为了实施农业耕地保护政策,国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制度。

其中,包括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质量平衡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农业耕地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操作指导。

3. 耕地保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农业耕地保护政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话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土地用途调整,国家努力在农业与城市之间实现双赢。

这样可以保护农业耕地,同时满足城市化需求。

4. 耕地保护与农业现代化新农业耕地保护政策也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互关联。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政府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耕地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同时减少耕地对环境的破坏。

5. 农业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耕地保护政策还提倡合理利用农业耕地资源。

通过科学耕种方式、推广高效农业模式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田利用率和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创新性的耕地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农业耕地,国家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保护措施。

比如,建立耕地信息公示制度,推行“红线”管理制度,抑制非农占用耕地的势头,加大对农地流转和合作社发展的支持力度等。

7. 农民收益和资源禀赋补偿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在耕地保护政策中,国家也注重对农民收益和资源禀赋进行补偿。

通过建立农田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农户合理流转土地而获得收入,同时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概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保护面临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路线施工占用大量耕地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增,导致许多现有耕地被用于道路、高速公路、建筑等项目中。

这种乱占乱用使得部分肥沃土壤变成了水泥和钢铁。

2. 地表水体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

这些物质渗透到土壤中并通过水流进入河流和湖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表水体污染。

当污染水源再回灌到田间作物的时候就容易导致肥力降低和品质下降。

3. 城市扩张压缩耕地面积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大量的土地被规划成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这种扩张压力限制了农民的种植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的产量。

4. 土壤退化加剧导致农业可持续性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单一作物种植等因素都会引起土壤退化。

退化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作物生长,从而导致农业可持续性下降。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政府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确保优质耕地能够被有效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占用耕地的审查和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占地面积。

2. 推行循环农业模式倡导循环农业模式是降低污染程度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该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动植物粪便、秸秆等可循环资源,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承诺制度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承诺制度,要求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守耕地管理规定,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确保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鼓励节约用地政策推行节约用地政策是缓解城市扩张压力的重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强制城市更新改造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要鼓励农民采取集约化种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的思路和要求(已修改)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的思路和要求(已修改)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的思路和要求一、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一)研究目的1、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四个保障作用(1)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90年起,全国粮食总产逐年上升,1996年突破50000亿公斤大关,199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5123亿公斤。

但从2000年起,则连续4年年产不抵消,到2003年降为4307亿公斤。

造成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不是自然灾害,而是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其中既有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因素,又有建设占用耕地过多的因素。

2004年与1998年相比,粮播面积减少了2.15亿亩,每亩单产减少了11.5公斤,粮食总产减少816亿公斤,其中因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粮食减产622亿公斤,占减产总量的76%。

可见,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播种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国耕地的复种指数已达到158%,大多数专家认为,提高的空间非常有限,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会有减少的趋势。

而且,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也会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从中长期看,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

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作保障。

(2)社会稳定我国是农业大国,有8亿多农民。

其中相当部分以耕作农地为生。

建国以后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

耕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具有生产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保障功能。

如果不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不顾农民长远生计,大量占用耕地搞非农建设,就会导致大量农民失地失业,不仅会引发农民上访,滋生群体性事件,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对社会经济发展贻患无穷。

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搞建设、大量圈地、征地补偿安臵不落实,巳形成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保护耕地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的遗传资源,包括种子、种苗、基因等多种形式,对于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传统品种的流失,农作物种质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相关的对策研究。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现状和问题1. 稀缺性: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农作物传统品种和珍稀资源面临着去向不明、逐渐消失的危险。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稀缺性使得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其保护工作。

2. 品种丰富性减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使用优良的高产种植作物,传统品种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导致了农作物品种丰富性的减少。

3. 基因污染:由于外来基因的引入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农作物基因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传统品种的基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4. 缺乏关注:与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等相比,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往往受到了较少的关注,长期以来保护意识不足,导致了资源保护工作的滞后。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1. 品种单一:当前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优质品种上,缺乏对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充分利用。

2. 遗传性状缺陷:部分传统品种存在遗传性状缺陷,如抗性差、适应性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利用途径单一: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食用和商业价值上,缺乏对其他潜在价值的挖掘和利用。

4. 缺乏市场化运作: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市场化运作,导致了资源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对策研究1. 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工作,建立健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并加强对农作物传统品种的保护和保存工作。

2. 加强基因库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对珍贵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保护和储存,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修建水库、修筑水渠、整治河道等手段,可以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田排水条件,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农田水利工程还可以解决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威胁,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土地、水体和大气的污染问题。

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比如,加大农药、化肥的管理力度,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提倡农村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农田绿色覆盖、农作物轮作休耕等方式,减少土地侵蚀,改善土壤质量。

三、生态补偿机制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实施了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是指对在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或其他形式的补偿,以弥补其可能因限制土地利用和经营权益而受到的损失。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为了加强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监测和评估,政府建立了农村环境监测站和评估机构。

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质、大气等指标,评估农村环境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源的检测和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农村公益林建设农村公益林是指政府通过购买林地、兴办山林牧场等方式,将荒山荒地或者退耕还林地进行造林抚育,培育森林资源,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

政府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六、农村污水治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对农田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农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研究

农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研究

农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尤其在农业领域,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农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的落实。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和意义在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土地荒漠化等。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在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食品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环保政策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环保政策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实施环境标准、建立环境监测机制、制定环保法律等措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

首先,政府可以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推进。

如《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如土地污染、水体污染、气体排放等)进行规范和约束,强化对农业企业的监管和责任追究,促进绿色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等方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比如,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研发资金,开发新型农业技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融资支持,帮助农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可以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实施严格的检测标准和监管措施。

通过加强对农残的检测和治理,规范化农业生产过程,防止污染物的污染,为农业生产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坚实的保障。

三、如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的落实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的落实,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技术创新。

通过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和提高农村科技人员的素质,开发适应现代化农业的新技术,建立绿色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法规政策的解读和完善建议

耕地保护法规政策的解读和完善建议

耕地保护法规政策的解读和完善建议2023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保障耕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耕地保护法规政策的解读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建议,以促进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发展。

一、耕地保护法规政策的解读1.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法》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之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法》是我国用法律手段对耕地资源进行保护的一项基本法律。

该法旨在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1)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法》明确了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即合理确权、有效保护、科学利用、整体平衡。

这些原则以强化耕地保护工作为核心,确保耕地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同时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大的支持、激励和保障。

(2) 国家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国家基本农田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农田,其保护责任必须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农民身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法》规定,在国家基本农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和扩大建设、禁止改变用途和减少面积,破坏和占用国家基本农田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3) 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法》强调了一系列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完善补贴惠农政策等。

这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为实现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2. 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性(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全国人民的饮食安全。

(2) 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保护政策研究摘要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其他产业部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它具有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特性,决定了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资本投入回报率较低,产品需求弹性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因而要承担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这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同时,农业作为一国战略性产业和基础产业,随着生产力发展,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均衡性逐渐凸显,农业保护开始成为全球性话题。

特别是中国,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受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均衡性更显明显。

农业是公认的具有社会和经济双外部效应的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支撑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

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界定农业保护政策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WTO 《农业协议》规则和我国国情的要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1、农业 2、保护政策 3、政策体系目录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依据与判别标准 (1)(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 (1)(二)农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1)(三)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 (3)二、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4)(一)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所造成的问题 (4)(二)现代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方向与基本趋势 (5)三、目前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 (6)(一)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内容 (6)(二)我国农业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 (7)(三)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完善 (8)四、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依据与判别标准(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

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由两方面的政策组成:一是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二是为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二)农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1. 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1)农业的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在没有特定政策干预和特殊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市场及价格机制没有反映或没有全面反映这一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或收益,从整个社会来看,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引起社会福利的下降。

(2)农业的公共产品性。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产品,只具备其中一个特性的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农业多功能性所提供的许多非商品产出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部分特性。

这部分非商品产出很难对其进行产权界定,他作为农业的溢出效应对生产者以外的其他人发生影响,即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排他性。

而且一定程度上,一个人对这些非商品产出的消费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对他们的消费,即具有不同程度的非竞争性。

农业非商品产出的公共产品性,提出了政府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3)农业的弱质性。

在与其他产业的竞争中,农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而且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农业科研周期长、技术进步缓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金、劳动力都大量的流向农业以外的产业。

(4)农业的不稳定性。

首先,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物,而且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严重。

其次,宏观环境的变化或不景气也对农业造成某种冲击。

再次,土地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动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使得农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比较小,但由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刚性,价格对供给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同时农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更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均衡。

最后,农产品大多易腐烂,不耐储藏,且储藏费用高,所以收获后应立即出售,即使价格低廉也要出清;反之,产品稀少时,虽然市价高,但在本期内无多余库存供应市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农产品一经产出其供给即已确定。

农业的不稳定性要求政府要建立农业保护政策。

2. 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来论证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性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政府对农业实行保护的经济依据。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化的基础,其他部门的发展程度要受到农业发展程度的制约。

因此,农业无论是作为社会之源、生存之本的基础作用,还是给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做的劳动力、资本积累等贡献,都不可能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而改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国家都重要。

如果我国的农产品不能保持较高的自给率,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的波动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等都会带来影响。

因此,没有农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没有农业的稳定,也就没有农村的稳定,国家的稳定。

这就要求在挖掘农业自身潜力的同时,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

3. 围绕农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农业保护政策的产生从农业发展阶段划分来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1)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

由于农产品“买方市场”形成,从而出现了卖粮难,导致农民收入增幅也连续下降,农业保护势在必行。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双增”任务,体现了中央对农业的重视,也定下我国对农业进行适度支持和保护的主旋律。

(2)农业在国民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标志着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使命已经结束。

农业已经由封闭半封闭的自我循环系统转变为开放的、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日益紧密的系统。

但如果在这新阶段放松了对农业的支持,农业的萎缩和发展滞后将不可避免,根据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最终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我国农业基础和自身积累能力非常薄弱。

表现在: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程度低,多数仍停留在手工劳动阶段;农业人均资源非常贫乏,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且破坏严重;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农业投入、农业资源都十分匮乏;农村生态和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土地要素几乎无法流动,不能形成有效的规模经营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仅80年代,我国从农业部门发生的净资源转移为年均1400亿元,是该时期政府对农业部门的财政转移支付的10多倍。

(4)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格局堪忧。

近年来国内粮食成本上升很快,国内粮食生产的国际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其他粮食的价格水平大豆、高粱、大麦等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羊毛、棉花、油料生产也不具有或即将丧失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中具备竞争优势的有少数几个类别,如水果、水产品、肉类、蔬菜类。

4.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可能性(1)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农业保护政策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

因为如果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农民收入状况恶化,农民就会组织起来采取政治行动以促进城乡公平关系的建立。

而且,城乡差异太大也会引致许多社会问题。

(2)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受食品价格的影响大大减少。

随着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加剧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其对农业保护的高成本没有太大的反对,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利益备受侵害的农民也越来越同情。

(3)非农利益集团的规模和数量大大增加了,因而反对农业保护的集体行动的免费搭车者也增多了。

不会有某个集团主动带头阻止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

(三)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1. 经济结构主义观点美国学者西蒙.库兹涅茨等的研究表明,到20世纪30年代前期,美国政府采取现代的农业保护政策时,美国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经到12%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的份额降至25%以下,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份额比例已升至80%:20%左右。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人均GDP按1967年的美元价格计算已超过1800美元。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开始加大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降至13%左右。

农业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已降至30%左右。

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份额比例已升至76%:24%左右。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份额已经达到63%,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1986年的美元价格计算已达到2600美元。

按着这种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国内学者通过对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的研究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

2. 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澳大利亚学者基姆.安德森等人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所做的定量分析表明判别农业政策转向的最根本标准是农业比较优势的大小,即一个国家的农业保护水平的高低决定于该国的农业比较优势的大小:农业比较优势越大,其农业保护水平就越低;反之,农业比较优势越小,其农业保护水平就越高。

农业比较优势的变化与农户的经营规模成正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比较利益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为各种价格信号,由此引起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动和组合,导致农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就业份额相对或绝对的下降。

农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导致农业的发展动力不足,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但由于人口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提高了对商品农产品的需求,还大大增加了对农业的非商品农产品的需求,因此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的解决农业的多功能性问题。

因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政策出现转向就成为一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实施一定程度的农业保护政策就成为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二、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一)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所造成的问题1.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1)第一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法、德、美等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立法设定较高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2)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为适应新的外部竞争环境,纷纷调整内外贸政策,在维持对农产品高关税政策的基础上,有些国家开始制定并实施国内农业支持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