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da5be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8.png)
下颌隆突:下颌孔的前上方,是由喙突和髁突分别往后 下方和前下方汇合而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越过。
下颌舌骨沟:下颌孔的下方有一向前下的沟,沿内斜线 的下方向前延伸,沟内有下颌舌骨肌神经、血管经过。
翼肌粗隆: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比较粗糙,称之,是 翼内肌的附着处。
(4)外面:
(三)大翼
下颌切迹:髁突与喙突之间凹陷,又称乙状切迹。有咬肌 血管、神经通过。
(3)内面:
下颌孔:漏斗状,开口朝向后上方。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 为蝶下颌韧带附着处。
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其 位置相当于下颌磨牙平面上方约1cm处。行下牙槽神经 阻滞麻醉经口内注射时,为了使针尖避开下颌小舌的阻挡, 接近下牙槽神经,注射器针尖应到达下颌孔上方约1cm 处。
易于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骨质更薄 4.髁突颈部 由于下颌骨上有咀嚼肌附着,咀嚼肌的牵拉方向不
同,常使骨折块发生移位,产生咬合错乱,有的还可 能使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来自下牙槽动脉,周围软组织的动脉,如 翼内肌动脉、翼外肌动脉、颞下颌关节囊动脉、颞肌 动脉、咬肌动脉和舌下动脉等。
上颌结节:是后面下部比较粗糙 的圆形隆起,是翼内肌浅头的附 着点。
牙槽孔:后面中部、上颌结节上 方有数个小骨孔,是牙槽管的开 口,向下通入上颌窦后壁,有上 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上牙槽 后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药物应 注入牙槽孔周围。
(3)上面:即眶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
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 下管。
垂直部:鼻腔的后外侧壁,外侧面有翼 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 共同形成翼腭管。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d25f8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2.png)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
(一)牙体组织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髓
(二)牙周组织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第3节 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一、颌骨
(一)上颌骨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突和 腭突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 磨牙
(二)舌(tongue)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和叶状乳头 舌扁桃体:舌根部黏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圆形淋巴滤泡突
起 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和咀嚼
(三)腭(palate)
每侧三条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碟下 颌韧带和颞下颌韧带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人体口腔颌面部、牙列的正 常解剖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 应用,简要阐明口腔、颌面的层次关系和 器官形态,辨识其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活 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 口腔临床护理的教学打下基础。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经 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包括以下器官和结构:
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口底等 组织器官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唇、颊、口腔前庭沟、系带、腮腺导管口等
(一)唇(lips)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67d77355270722192ef7c2.png)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 tomy
淋巴
赵晋龙讲师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 淋巴结和淋巴管)十分丰富;共同组 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正常情况下,淋 巴结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触及 。感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 肿瘤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组
根据部位、排列方向 • 环行组:浅,环绕颈项上部,输 出
列于颈横动静脉的浅面(横链)。 • 收纳脊副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sup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
c nodes
•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颈内静脉交叉的 上方,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 结、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颈二腹肌淋巴 结或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咽后群
• 位于咽后间隙,在椎前筋膜的前方, 主要集中于咽上部的后方。
• 收集鼻腔后部、蝶窦、后筛窦、硬 腭、软腭、中耳、咽鼓管、鼻咽部 及咽后壁的淋巴。
• 输出管入气管前淋巴结,颈深上淋 巴结。
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 lymphatic no
腮腺毗邻关系
外: (浅面)覆盖有皮肤、皮下组织、 深筋膜浅层和淋巴结。
上: 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前内:咬肌、下颌升支、翼内肌后部。 后内: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 和Ⅸ~Ⅻ对脑神经。
腮腺导管 Stensen duct
• 颧弓下,与颧弓平行,在腮腺咬肌筋 膜浅面的皮下组织中。开口于上颌第 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腮腺乳头。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 tomy
淋巴
赵晋龙讲师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 淋巴结和淋巴管)十分丰富;共同组 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正常情况下,淋 巴结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触及 。感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 肿瘤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组
根据部位、排列方向 • 环行组:浅,环绕颈项上部,输 出
列于颈横动静脉的浅面(横链)。 • 收纳脊副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sup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
c nodes
•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颈内静脉交叉的 上方,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 结、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颈二腹肌淋巴 结或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咽后群
• 位于咽后间隙,在椎前筋膜的前方, 主要集中于咽上部的后方。
• 收集鼻腔后部、蝶窦、后筛窦、硬 腭、软腭、中耳、咽鼓管、鼻咽部 及咽后壁的淋巴。
• 输出管入气管前淋巴结,颈深上淋 巴结。
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 lymphatic no
腮腺毗邻关系
外: (浅面)覆盖有皮肤、皮下组织、 深筋膜浅层和淋巴结。
上: 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前内:咬肌、下颌升支、翼内肌后部。 后内: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 和Ⅸ~Ⅻ对脑神经。
腮腺导管 Stensen duct
• 颧弓下,与颧弓平行,在腮腺咬肌筋 膜浅面的皮下组织中。开口于上颌第 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腮腺乳头。
《口腔颌面部解剖》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8a56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c.png)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咬合治疗 等,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概述
唾液腺疾病是指发生在 唾液腺的疾病,包括炎 症、结石和肿瘤等。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包括 口干、唾液分泌量减少 、口腔干燥感等,有时 还会出现疼痛、肿胀等 症状。
牙周病的治疗
牙周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以及牙周 手术、正畸和修复等综合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概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系统的一组疾病,表现 为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包括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等, 有时还会出现头痛、耳痛等症状。
嘴巴
03
嘴巴的形状、大小、唇线等都是影响面部美观的重要因素,与
面部其他器官的协调性也是评估嘴巴美观的标准之一。
面部表情的功能分析
表情肌
面部表情肌包括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表达 不同的表情。
表情与情感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如开心、悲伤、愤怒等。不同 的表情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状态。
与颞骨关节窝形成关节,能够做上下和侧方运动 。
3
关节盘
位于颞骨关节窝和下颌头之间,具有缓冲和稳定 关节的作用。
唾液腺的解剖结构
腮腺
位于耳前下方,是最大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消 化酶,有助于消化食物。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下方,分泌的唾液含有粘液,有助于润滑 口腔。
舌下腺
位于舌下方,分泌的唾液含有粘液,有助于润滑口腔 。
02
CATALOGUE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咬合治疗 等,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概述
唾液腺疾病是指发生在 唾液腺的疾病,包括炎 症、结石和肿瘤等。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包括 口干、唾液分泌量减少 、口腔干燥感等,有时 还会出现疼痛、肿胀等 症状。
牙周病的治疗
牙周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以及牙周 手术、正畸和修复等综合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概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系统的一组疾病,表现 为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包括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等, 有时还会出现头痛、耳痛等症状。
嘴巴
03
嘴巴的形状、大小、唇线等都是影响面部美观的重要因素,与
面部其他器官的协调性也是评估嘴巴美观的标准之一。
面部表情的功能分析
表情肌
面部表情肌包括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表达 不同的表情。
表情与情感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如开心、悲伤、愤怒等。不同 的表情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状态。
与颞骨关节窝形成关节,能够做上下和侧方运动 。
3
关节盘
位于颞骨关节窝和下颌头之间,具有缓冲和稳定 关节的作用。
唾液腺的解剖结构
腮腺
位于耳前下方,是最大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消 化酶,有助于消化食物。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下方,分泌的唾液含有粘液,有助于润滑 口腔。
舌下腺
位于舌下方,分泌的唾液含有粘液,有助于润滑口腔 。
02
CATALOGUE
第四章 颌面部骨2——口解课件PPT
![第四章 颌面部骨2——口解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63a506fd0a79563d1e7258.png)
第三节 鼻骨
➢邻接 ➢内侧:两侧鼻骨相接→ 鼻背 ➢外侧:接上颌骨额突 ➢上缘:窄而厚,接额骨 ➢下缘:宽而薄,构成梨 状孔上缘
第三节 鼻骨
➢鼻骨下部较薄且向 前突出,容易骨折, 而且多双侧同时发生
第四节 颧骨
➢外形和位置 ➢近似菱形 ➢左右各一 ➢位颜面外上部
第四节 颧骨
➢作用
➢支撑面部外形 ➢参与构成眶外侧壁、眶 底、颞窝、颞下窝和颧弓
二、结构特点
4.下颌管与牙的关系
➢与下颌磨牙关系密切 ➢下颌8牙槽窝与其接触 ➢下颌7、6磨牙根尖与下 颌管距离逐渐加大 ➢拔牙或摘除断根时,应 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二、结构特点
(二)牙力轨道 ➢下颌骨承担咀嚼压力显 著的部位→骨质增厚 ➢下颌牙槽窝底周围→斜 向后上→下颌支→髁突 ➢传导咀嚼力达颅底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卵圆形,前后径短, 外极
内外径长 ➢内外各有一突起→
内、外极 ➢开口运动可在耳屏
前触及外极
内极 前面观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上面观→前、后两斜面 ➢前斜面→关节功能运动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区
后斜面
前斜面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前面观→内、外两斜面 ➢外斜面较大→关节压力集中 处→侧方运动工作侧 ➢内斜面→侧方运动非工作侧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两侧髁突头长轴延长线: ①斜型:相交于枕骨大孔 前缘,呈145º~160º(多) ②中间型:大于160º ③横型:不相交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颈
➢髁突头下部缩窄处 ➢髁颈较细→下颌骨 骨折的好发部位 ➢关节翼肌窝→翼外 肌下头附着处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颈
【口腔医学】颌面部骨2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口腔医学】颌面部骨2PPT课件可修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44db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1.png)
第四节 颧骨
➢结构 ➢一体三突
第四节 颧骨
➢体部
➢颊面:隆突朝前外 ➢颞面:凹向后内→
颞下窝前外壁 ➢眶面:平滑内凹→
眶的外下壁
第四节 颧骨
➢突起 ➢额蝶突:上→接额骨和蝶骨大翼 ➢上颌突:内下→上颌骨颧突 ➢颞突:后→颞骨颧突→颧弓 ➢颧骨、颧弓位置突出易骨折
第五节 腭骨
➢形态和位置 ➢一对L形骨板 ➢鼻腔后部,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 ➢作用 ➢鼻腔底和侧壁、腭、 翼腭窝、翼突窝
(二)下颌支-外面
➢下颌角: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 下缘移行处 ➢茎突下颌韧带附着处
(二)下颌支-喙突
➢解剖标志及临床意义 ➢肌突/冠突/前突 ➢呈扁三角形 ➢有颞肌和咬肌附丽
(二)下颌支-髁突
➢特点及临床意义 ➢髁状突/关节突/后突 ➢下颌骨主要生长中心 ➢参与颞下颌关节构成 ➢分为头、颈两部分
第六节 蝶骨
➢形态和位置 ➢形似蝴蝶 ➢位于颅底中部 ➢嵌入额骨、颞 骨和枕骨之间
第六节 蝶骨
➢邻接 ➢前接额骨 ➢后接颞骨和枕骨 ➢下接犁骨和腭骨
第六节 蝶骨
➢结构 ➢蝶骨体 ➢小翼 ➢大翼 ➢翼突
第六节 蝶骨
➢蝶骨体
➢蝶窦:蝶骨体前面中隔 (蝶嵴)两侧的气窦 ➢蝶轭:蝶骨体上面前方 平滑处 ➢交叉沟:蝶轭后方 ➢视神经管:交叉沟外侧
第三节 鼻骨
➢邻接 ➢内侧:两侧鼻骨相接→ 鼻背 ➢外侧:接上颌骨额突 ➢上缘:窄而厚,接额骨 ➢下缘:宽而薄,构成梨 状孔上缘
第三节 鼻骨
➢鼻骨下部较薄且向 前突出,容易骨折, 而且多双侧同时发生
第四节 颧骨
➢外形和位置 ➢近似菱形 ➢左右各一 ➢位颜面外上部
第四节 颧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深 最大
固有牙槽骨 牙槽窝周壁包被于牙 周膜的外围 筛状板或筛板 骨面有许多小孔 硬板 X线片上呈白色线状 影像
三者指同一部位
唇、颊侧骨板较腭侧 为薄
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骨 板因颧牙槽嵴而增厚。
2. 上颌窦
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 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 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 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 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 质而仅覆以黏膜。
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 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 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 再次之。
3. 上颌骨支柱及支架结构
上颌骨与咀爵肌功能密切,在承受咀爵压力显著部位骨质增 厚,形成三对支柱,均起于上颌骨牙槽突,止于颅底。
1)尖牙支柱:主要支持尖牙区的咀爵压力,该柱 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腭大孔—上颌骨牙槽突与 腭骨水平板共同围成
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 顶至腭中缝弓形连线的中 点
表面标志为上颌第三磨牙 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 中 外 1/3 交 点 , 距 硬 腭 后 缘约0.5cm。
(二)上颌骨的结构特点
1. 牙槽突结构特点
牙槽窝 牙槽嵴 牙槽间隔 牙根间隔
牙槽窝
形态、大小、数目和深度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掌握:上颌骨、下颌骨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定义及目的。颌面部的骨
性支架组成。鼻骨、颧骨、腭骨、舌骨、 颞骨、蝶骨的形态结构。 了解: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及观点。 上颌骨、下颌骨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 经支配。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 面部骨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一体和四突 1.上颌骨体 前、后、上、内四面
(1)前面(脸面) 上界:眶下缘 下界:牙槽突 内界:鼻切迹 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
眶下孔 眶下管 尖牙窝
提口角肌起始处 上颌窦手术入路
(2)后面(颞下面)
参与构成颞下窝和翼腭窝
颧牙槽嵴 上牙槽后神经麻醉
牙槽孔 上牙槽后血管、神经
近垂直的长方形骨板
•两突—喙突、髁突 •两面—内、外两面 •四缘—上、下、前、后两缘
两突
喙突(肌突) 为颞肌和咬肌附着
髁突(关节突)
•下颌头 横嵴 前斜面 后斜面
•下颌颈 关节翼肌窝
•下颌切迹
前面观
内
内
外
外
极
极
翼
肌
窝
后斜面
横嵴 前斜内外径18mm~24mm
2)颧突支柱: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起于上颌第一磨牙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 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 另一支向后外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支持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构成, 将咀爵压力传至颅底。
(三)临床解剖特点
薄弱部位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1.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口腔、颅、颌、 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 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 科。
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 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突
上颌骨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上颌骨血供丰富(上牙槽后动脉、上牙槽前动脉、眶下 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彼此吻合),故骨折后易于 愈合,骨髓炎较少。抵抗及修复力强。
学习方法
1、仔细阅读教材 2、理论联系实际
多看多做标本 多联系身体实际 3、同学之间互相讨论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 面部骨
第四章 颌面部骨
颌面部骨共14块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 单块:下颌骨、犁骨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成对 颜面正中 参与构成:
眶下壁 口腔顶 鼻腔底、鼻腔侧壁 颞下窝 翼腭窝 翼上颌裂 眶下裂
(2)内面
颏棘 上、下 内斜线 下颌舌骨肌线 舌下腺凹 二腹肌窝 下颌下腺凹
(3)上缘(牙槽突) •牙槽窝相对小 •牙槽突内、外板较厚 •切、尖牙——牙槽窝 骨板唇侧较舌侧薄 前磨牙——颊、舌侧 骨板厚度相当 磨牙——颊侧厚
(4)下缘(下颌底)
骨质最密 手术标志 颈部上界
2. 下颌支 (下颌升支)
淋巴回流广,恶性肿瘤转移快。(咽后、颌下、颈深淋巴结)
上颌骨由上颌神经支配
二、下颌骨 mandible
下颌骨是面颅骨中 唯一能运动的骨
(一) 下颌骨外形
下颌体(水平部) 下颌支(垂直部)
1. 下颌体
内、外两面,上、下两缘
(1)外面 •正中联合 •颏隆凸 •颏结节 •外斜线 •颏孔
颏孔朝向后上外方,麻醉时应注意。
脉及腭神经
2. 上颌骨突起
(1)额突:其上、 前、后缘分别与额骨、 鼻骨、泪骨相连。额 突参与泪沟的组成。
(2)颧突:向外上 与颧骨相连,向下至 第一磨牙处形成颧牙 槽嵴。
(3)腭突: 骨腭的前3/4 口腔顶 鼻腔底 腭中缝 切牙孔:腭前孔 切牙管
鼻腭神经麻 醉 后接腭骨水平板
(4)牙槽突(牙槽骨): 牙槽(骨)弓 内骨板 外骨板 唇颊侧骨板较薄
乙状切迹
喙 突
外侧面观
两面
内面 下颌孔:开口朝向
后上方 • 前方—下颌小舌,
上颌结节 翼内肌浅头起点
部解王 骨剖美
学青 颌口 面腔
(3)上面(眶面)
构成眶下壁的大部
眶下沟
眶下管
牙槽管
上牙槽前、中神经
眶下管麻醉时,可同时麻 醉上牙槽前、中神经和眶 下神经。眶下管长1.5cm, 针注入时不宜太深,以免 伤及眼球。
(4) 内侧面(鼻面) 参与构成鼻腔外侧壁 上颌窦裂孔 翼腭沟 翼腭管:3.1cm,腭降动
2.目的:阐明以口腔、颅、颌、面、颈部层次
和器官形态,辨析其结构特点及毗邻关 系,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 其影响因素,紧密地联系临床实践,从 而为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3.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观点
进化与发展的观点 形态与功能相互影响的观点 人体整体性观点
4.学习方法
注重实践 善于总结 多加强化
固有牙槽骨 牙槽窝周壁包被于牙 周膜的外围 筛状板或筛板 骨面有许多小孔 硬板 X线片上呈白色线状 影像
三者指同一部位
唇、颊侧骨板较腭侧 为薄
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骨 板因颧牙槽嵴而增厚。
2. 上颌窦
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 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 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 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 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 质而仅覆以黏膜。
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 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 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 再次之。
3. 上颌骨支柱及支架结构
上颌骨与咀爵肌功能密切,在承受咀爵压力显著部位骨质增 厚,形成三对支柱,均起于上颌骨牙槽突,止于颅底。
1)尖牙支柱:主要支持尖牙区的咀爵压力,该柱 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腭大孔—上颌骨牙槽突与 腭骨水平板共同围成
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 顶至腭中缝弓形连线的中 点
表面标志为上颌第三磨牙 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 中 外 1/3 交 点 , 距 硬 腭 后 缘约0.5cm。
(二)上颌骨的结构特点
1. 牙槽突结构特点
牙槽窝 牙槽嵴 牙槽间隔 牙根间隔
牙槽窝
形态、大小、数目和深度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掌握:上颌骨、下颌骨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定义及目的。颌面部的骨
性支架组成。鼻骨、颧骨、腭骨、舌骨、 颞骨、蝶骨的形态结构。 了解: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及观点。 上颌骨、下颌骨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 经支配。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 面部骨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一体和四突 1.上颌骨体 前、后、上、内四面
(1)前面(脸面) 上界:眶下缘 下界:牙槽突 内界:鼻切迹 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
眶下孔 眶下管 尖牙窝
提口角肌起始处 上颌窦手术入路
(2)后面(颞下面)
参与构成颞下窝和翼腭窝
颧牙槽嵴 上牙槽后神经麻醉
牙槽孔 上牙槽后血管、神经
近垂直的长方形骨板
•两突—喙突、髁突 •两面—内、外两面 •四缘—上、下、前、后两缘
两突
喙突(肌突) 为颞肌和咬肌附着
髁突(关节突)
•下颌头 横嵴 前斜面 后斜面
•下颌颈 关节翼肌窝
•下颌切迹
前面观
内
内
外
外
极
极
翼
肌
窝
后斜面
横嵴 前斜内外径18mm~24mm
2)颧突支柱: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起于上颌第一磨牙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 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 另一支向后外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支持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构成, 将咀爵压力传至颅底。
(三)临床解剖特点
薄弱部位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1.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口腔、颅、颌、 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 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 科。
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 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突
上颌骨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上颌骨血供丰富(上牙槽后动脉、上牙槽前动脉、眶下 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彼此吻合),故骨折后易于 愈合,骨髓炎较少。抵抗及修复力强。
学习方法
1、仔细阅读教材 2、理论联系实际
多看多做标本 多联系身体实际 3、同学之间互相讨论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 面部骨
第四章 颌面部骨
颌面部骨共14块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 单块:下颌骨、犁骨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
成对 颜面正中 参与构成:
眶下壁 口腔顶 鼻腔底、鼻腔侧壁 颞下窝 翼腭窝 翼上颌裂 眶下裂
(2)内面
颏棘 上、下 内斜线 下颌舌骨肌线 舌下腺凹 二腹肌窝 下颌下腺凹
(3)上缘(牙槽突) •牙槽窝相对小 •牙槽突内、外板较厚 •切、尖牙——牙槽窝 骨板唇侧较舌侧薄 前磨牙——颊、舌侧 骨板厚度相当 磨牙——颊侧厚
(4)下缘(下颌底)
骨质最密 手术标志 颈部上界
2. 下颌支 (下颌升支)
淋巴回流广,恶性肿瘤转移快。(咽后、颌下、颈深淋巴结)
上颌骨由上颌神经支配
二、下颌骨 mandible
下颌骨是面颅骨中 唯一能运动的骨
(一) 下颌骨外形
下颌体(水平部) 下颌支(垂直部)
1. 下颌体
内、外两面,上、下两缘
(1)外面 •正中联合 •颏隆凸 •颏结节 •外斜线 •颏孔
颏孔朝向后上外方,麻醉时应注意。
脉及腭神经
2. 上颌骨突起
(1)额突:其上、 前、后缘分别与额骨、 鼻骨、泪骨相连。额 突参与泪沟的组成。
(2)颧突:向外上 与颧骨相连,向下至 第一磨牙处形成颧牙 槽嵴。
(3)腭突: 骨腭的前3/4 口腔顶 鼻腔底 腭中缝 切牙孔:腭前孔 切牙管
鼻腭神经麻 醉 后接腭骨水平板
(4)牙槽突(牙槽骨): 牙槽(骨)弓 内骨板 外骨板 唇颊侧骨板较薄
乙状切迹
喙 突
外侧面观
两面
内面 下颌孔:开口朝向
后上方 • 前方—下颌小舌,
上颌结节 翼内肌浅头起点
部解王 骨剖美
学青 颌口 面腔
(3)上面(眶面)
构成眶下壁的大部
眶下沟
眶下管
牙槽管
上牙槽前、中神经
眶下管麻醉时,可同时麻 醉上牙槽前、中神经和眶 下神经。眶下管长1.5cm, 针注入时不宜太深,以免 伤及眼球。
(4) 内侧面(鼻面) 参与构成鼻腔外侧壁 上颌窦裂孔 翼腭沟 翼腭管:3.1cm,腭降动
2.目的:阐明以口腔、颅、颌、面、颈部层次
和器官形态,辨析其结构特点及毗邻关 系,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 其影响因素,紧密地联系临床实践,从 而为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3.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观点
进化与发展的观点 形态与功能相互影响的观点 人体整体性观点
4.学习方法
注重实践 善于总结 多加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