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示范教案(附板书)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1500字教案:《太空一日》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太空一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于小说《太空一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小说中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的思考和分析。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小说《太空一日》的封面和标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个标题有什么猜测?2.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小说《太空一日》,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思维导图或标记关键信息。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不同主题,并提出观点和理由,例如科技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类是否应该继续探索太空等。
4. 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整理学生的观点和反思,总结讨论的结果,提出问题:对于科技的发展和太空探索,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思考?六、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小说《太空一日》、课堂展示材料2. 学生准备:阅读理解题、讨论和展示材料七、教学评估1.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科技发展和太空探索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太空旅行的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太空旅行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难点: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出重要的信息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把握文章脉络。
3. 深入研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答案。
4.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介绍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际太空探索的进展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全文: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借助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文章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及时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度过的一天,展示了太空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同时也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空生活和宇航员的工作,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生活和宇航员的工作,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太空生活的描述。
2.难点:宇航员的工作和太空环境的解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和宇航员的生活。
2.视频:准备相关的太空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太空生活。
3.讨论题目:准备一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析课文中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太空环境和宇航员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太空对人类的意义,讨论太空探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太空一日》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太空一日》初中语文课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太空一日》的作者和背景。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太空一日》的主题和内容。
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科幻元素和未来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
教材准备:《太空一日》的文章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听说过太空旅行吗?如果有一天你们有机会去太空,你们会选择做什么?”第二步:介绍《太空一日》(10分钟)简要介绍《太空一日》的作者和背景,包括作者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特点。
强调文章的主题,即对未来太空旅行的想象和科幻设想。
第三步:阅读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阅读《太空一日》的文章文本。
讨论文章中的内容,特别关注作者对太空旅行的描写和未来设想。
问学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哪些对太空的想象和科幻设想?”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以及与太空旅行和未来科技的关联。
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如对科学探索和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对技术进步和人类前景的思考。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太空一日》的主题和未来设想,以及文章的文学价值。
与学生讨论科幻文学的特点和作用。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报告,探讨他们自己对太空旅行和未来科技的想象和设想,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文学表达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太空一日》的背景、内容和主题,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空在太空中科学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 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 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标题: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空的定义和特点,并能描述太空中的日常活动和挑战。
2. 学习与太空相关的科学概念,如重力、天体运动和行星构成。
3.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投影仪2. 模型或图片展示太空中的天体运动和日常生活3. 世界太空史和相关科学书籍4. 配备合适的小组活动素材和实验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使用一张太空图片或一个模型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太空的兴趣。
- 引发问题:你认为太空是什么?太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讨论太空中可能进行的日常活动和可能的挑战。
2. 基础知识学习(20分钟)- 讲解太空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无重力、真空、极低温等。
- 展示太空中的日常活动,如宇航员的工作,食物和睡眠等。
-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天体运动和行星构成,讲解相关科学概念。
3. 小组活动(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太空活动场景,如修理太空站、探测火星等。
-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故事情节,包括问题、目标和解决方法。
- 学生展示他们的故事并进行互动讨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团队合作经验。
4. 实验活动(30分钟)- 教师介绍一个与太空相关的实验,如水在太空中的形态变化或固体物体的重力实验。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5. 总结和评估(10分钟)- 教师对学生进行简要复习,并概括太空的特点和科学概念。
- 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问答评估,考察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四、拓展活动(根据需要)- 邀请科学家或宇航员讲解他们在太空中的经历和研究成果。
- 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章,并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太空探索主题研究。
- 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太空模拟实验或设计太空任务。
五、教学延伸:- 在相关科目的课程中,进一步探索与太空相关的知识,如物理、地理和天文学。
太空一日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板书设计:
1. 主标题:太空一日
2. 子标题:探索无限的宇宙
3. 板书内容:
- 一个太空背景,包括星星和行星。
- 板书上方画一幅宇宙飞船正从地球起飞的图像。
- 板书左侧画一张地球,用箭头标记出地球的位置。
- 板书右侧画一张火箭,表示宇宙飞行器。
- 在板书上方的空白处写上"太空一日",字体可以选择科技感较强的字体。
4. 辅助文字说明:
- 在地球图像旁边写上"地球",表明地球的位置。
- 在火箭图像旁边写上"宇宙飞行器",表示火箭的用途。
- 在太空背景下方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其他板书内容。
5. 可选添加的内容:
- 在太空背景的上方画出一个月亮,表示行星。
- 在太空背景的右下方画上一个小行星带,表示行星间的空间。
- 在太空背景下方的空白处添加太阳的图像,表示太阳系中心的太阳。
这样设计的太空一日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太空的概念和宇宙探索的重要性。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内容:太空一日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一日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了解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掌握太空一日的关键概念和相关术语;4.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10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太空的壮丽景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想象力。
-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太空中待上一整天会是什么样的体验?"2. 讲解太空一日的定义和背景知识(15分钟)- 给学生提供太空一日的定义:"太空一日是指在太空站中度过24小时的时间。
"- 介绍太空站的构成和功能,如国际空间站(ISS)等。
- 解释为什么太空一日的概念很重要,包括科学研究、太空探索、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应用。
3. 学习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0分钟)-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探讨太空一日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 分享太空站上的实验和研究项目,如医学研究、物理实验等。
-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的其他应用领域,如航天工程、卫星通信等。
4. 掌握太空一日的关键概念和相关术语(25分钟)- 呈现太空一日的关键概念,如重力、微重力、生物钟调整等。
- 解释这些概念的含义,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太空一日的行程表,并考虑其中的关键因素。
5.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20分钟)- 利用视频、图片和文章素材,让学生探索太空探索的壮丽景象和成就。
-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启发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鼓励学生自愿参加太空科学竞赛或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太空一日的定义和背景知识,了解了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我们掌握了太空一日的关键概念和相关术语,并通过小组活动设计了太空一日的行程表。
最后,我们培养了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深入了解太空探索的知识。
《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案
《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负荷.(hè) 绸密瞬.间(shùn)五脏六腑B.炽.热(zhì) 轮廓舷.窗(xián) 本未倒置C.叮嘱.(zhǔ) 询问棉絮.(xù) 屏息凝神D.烧灼.(zhuó) 敖游俯瞰.(kǎn) 应付自如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赶来了,众人如释千钧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
B.这篇散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揭示出的道理却耐人寻味....。
C.驾驶汽车飞越黄河,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壮举!D.这个问题的症结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素材·国产大飞机】扶摇直上九万里,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让中国几代航空人的理想照进现实。
B.【新素材·神舟十六号】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C.【新素材·太空授课】“天宫课堂”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多部门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
D.中国航天事业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梦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技术;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源源不断,,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因为科技的自主创新,的精神。
A.; ! 、B.……! ,C.; ? ,D.……? 、5.【学科素养·审美创造】下图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请你仔细观察并发挥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标识。
答:能力提升全练6.(2023江苏南通通州期末改编,11—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太空一日》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乂乂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在乂乂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浏览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味:意味。
寻味:探索体味。
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轮廓: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的外框。
引申为事情的概略。
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模拟:模仿,仿效。
遨游:远游,漫游。
严谨:①严肃谨慎。
②严密。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太空一日教案第一课时 太空一日教案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教案第一课时太空一日教案板书设计第一课时:太空探索的背景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探索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2. 理解太空飞行的原理和过程。
3. 了解太空站的功能和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学习工具。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上的一个太空火箭图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如何探索太空的呢?”步骤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教师介绍太空探索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包括人类首次登月、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重要事件。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太空飞行的原理和过程,并解释地球引力和逃逸速度的概念。
3.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具,展示太空火箭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讲解发射过程,包括点火、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轨道等。
4. 教师讲解国际空间站的功能和作用,包括科研实验、天体观测、航天员生活等。
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他们讨论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2. 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出发,如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步骤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学生之间交流意见,并从不同角度补充和扩展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引导他们意识到太空探索对人类的重要性。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给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
此外,需要注意学生采用合作和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太空探索的背景知识- 发展历程:人类首次登月、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重要事件太空飞行的原理和过程- 地球引力- 逃逸速度太空火箭的结构和功能- 点火- 脱离地球引力- 进入轨道国际空间站的功能和作用- 科研实验- 天体观测- 航天员生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研究- 技术创新- 国际合作六、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太空探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部编七下_《太空一日》教案
(3)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航天员的勇敢和付出,以及作者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航天员的艰辛和伟大,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2)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描写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同时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些写作特点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分析和学习。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举例: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航天员的敬佩和航天事业的热爱,这种情感态度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教学难点
(1)词汇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成语,如“失重”、“航天服”、“漂浮”等,学生可能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
举例:针对这些词汇,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2)描写手法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如“太空行走时,脚下是深邃的宇宙,眼前是蔚蓝的地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模拟失重环境的简单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失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航天员太空生活对我们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航天员如何克服失重环境,进行日常工作,以及他们面对的挑战。
《太空一日》 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古往今来,飞天一直都是人们的梦想。
2003年10月15日9:00,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21个多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25安全返回地面,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1人。
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立伟所写的文章——《太空一日》,课文节选自他的自传《天地九重》。
二、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2)理解字义三、分析课文1. 课文写了作者太空一日的经历,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书里作者主要写了自己太空一日的哪几个阶段?【明确】大家在阅读中应该发现本文用小标题把文章分成了4个部分,第一部分:飞船的起飞升空阶段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9时整,火箭起飞了,开始时飞船缓慢的升起,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后来整流罩打开……第二部分:太空飞行阶段表示地点的词句: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弦窗外飘过。
第三部分:太空飞行阶段结合以下这些词句推断: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间两个部分都是写的太空飞行阶段。
第四部分:归途及返回落地阶段从第4个部分的小标题——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小结】总的来说,本文一共写了三个阶段及起飞升空阶段太空飞行阶段和返回落地阶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现了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从起飞到落地的全过程。
2.在这三个阶段中,作者分别有哪些经历和感受呢?第1个阶段(1)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是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看到这个小标题,我们不禁产生疑问题,刚刚起飞升空阶段,作者为什么就以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作为小标题呢?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个部分圈画出让作者以为自己要牺牲的经历。
《太空一日》示范教案(附板书)
太空一日单位:民族中学备课人:李朋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科学的热爱。
教学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一、新课导入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屈原呵壁问天……人类用口耳相传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行过程中他又遇到哪些惊险呢?今天就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文本链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字词检测1.正字正音弧( ) 炽热( ) 轮廓( )俯瞰()模拟( ) 遨游( )严谨( )稠密( ) 概率(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 )2.词语解释千钧重负:比喻很重大的责任。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教案主题: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一日的概念和背景。
2. 研究太空一日的活动与任务。
3. 掌握太空一日的新闻采访与报道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情境引入- 教师播放一段太空一日的宣传视频。
- 谈论太空一日对于科学和探索的重要性。
2. 概念解释- 教师介绍太空一日的定义和由来。
-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太空探索的疑惑和兴趣。
3. 活动与任务研究-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太空一日期间的各项活动和任务。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任务目标、执行步骤等。
4. 新闻采访与报道- 学生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对太空一日的活动进行采访。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撰写新闻报道稿并进行展示。
5. 团队合作与沟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新闻报道稿撰写和展示的准备。
- 强调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方式。
6. 展示与反馈- 各小组进行新闻报道稿的展示。
-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7. 总结与拓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意义。
- 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1. 宣传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
2. 学生小组的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稿。
3. 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太空一日的活动与任务,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新闻采访与报道环节,学生不仅运用到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思维逻辑和组织能力。
此外,通过展示与反馈环节,学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这一优秀教案的实施,学生对太空一日的了解更加深入,学习成果得到了巩固。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主题:太空一日目标:通过这一天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太空,包括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
重点:太空的基本概念和认识,以及人类的太空探索难点:掌握太空知识的基本原理教学准备:1. 拓展资源:图片、视频、科普书籍等2. 学生参考资料:太空知识小抄、学生手册3. PPT或黑板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太空的图片或播放一段太空探索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太空是什么吗?太空中有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究(2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介绍太空的基本概念和认识,如太阳系、星系、星球等。
2. 借助图片和视频,展示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各个行星的特点和位置。
3. 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拓展(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奥秘,如黑洞、行星的运动轨迹、星系的形成等。
2. 展示相关的科普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探索太空的?”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太空探索历史,并展示一些航天器和宇航员的照片。
巩固(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人类要探索太空?太空探索对人类有什么意义?”2. 随机抽取小组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对于太空的认识和学习成果。
2. 向学生布置太空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写下一些问题。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太空科普书籍,了解更多太空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天文馆,亲身体验太空探索的乐趣。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答的准确度。
3. 学生整理的学习收获和问题的内容。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空一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ī)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无虞:不用忧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的所见所感,展示了太空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传达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渴望和勇气。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但同时,他们对于太空知识和科学原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培养他们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重点词语的掌握。
2.难点:对太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太空图片和视频,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太空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太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太空的课文,大家猜猜看,课文中会讲述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
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太空的哪些现象和事物?请大家简要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重点词语。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描述一下太空的景象。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太空的图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描述。
同时,选取一些学生的回答,让大家一起纠正和评价,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太空一日》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利伟的太空经历,感受太空的神奇与魅力。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难点:体会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很特别的文章,叫《太空一日》。
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吗?生:杨利伟。
师:对啦,那大家对杨利伟了解多少呢?生: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师:非常好。
那我们就开始走进他的太空一日吧。
大家先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看看都写了些什么。
(学生浏览文章)师:好啦,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生:讲了杨利伟在太空的各种经历。
师:没错,那他都经历了哪些特别的事情呢?生:他看到了很多奇妙的景象。
师:还有呢?生:还遇到了一些危险。
师:对,那作者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生:很严谨,很认真。
师:非常棒。
那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文章的一些细节。
比如说,他在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那一段,大家有什么想法?生:感觉很神奇,也有点害怕。
师:那作者是怎么对待这种情况的呢?生:他很冷静地去分析。
师:对呀,这就是科学家的态度。
那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生:要勇敢面对困难。
生:要严谨对待事情。
师:非常好,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一日
单位:民族中学备课人:李朋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科学的热爱。
教学方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屈原呵壁问天……人类用口耳相传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行过程中他又遇到哪些惊险呢?今天就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
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字词检测
1.正字正音
弧( ) 炽热( ) 轮廓( )
俯瞰()模拟( ) 遨游( )
严谨( )稠密( ) 概率(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 )
2.词语解释
千钧重负:比喻很重大的责任。
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五、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六、课文精读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
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
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的意义?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七、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47),惊心动魄的返航。
八、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
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九、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太空所见:我看到了什么太空所闻:神秘的敲击声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航天精神:坚韧仔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 十、 布置作业
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下周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