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走进京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五单元京腔昆韵《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五单元京腔昆韵《走进京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63c46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0.png)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一、课题: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
二、课型:综合课
三、教材分析
“人音版”教材十六册第五单元是学习京剧的内容,但可学唱曲目很少,仅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京剧的表演实践中,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学习,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加入了大量京剧入门的基本知识,希望学生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
四、学情分析
对于有着数百多年历史的国粹,学生只知其名而不愿闻其声,仿佛离学生的距离太遥远,由于节奏缓慢、音调唱腔等特点不能很快被学生所接受,部分学生对京剧依旧存在着偏见,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营造浓厚的课堂环境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从而进一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概要的了解京剧的历史起源、行当和京剧表演要素“唱念做打”和锣鼓经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结合京剧的表演实践,通过听唱、模仿及对比等方法,了解京剧唱、念、做、打等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通过聆听经典京剧曲目及教师的讲解,了解国粹,并将其发扬光大。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功),并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京剧表演中。
教学难点:京剧的唱腔、念白、做功等。
七、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搜集关于京剧的起源、行当和四功等,对国粹京剧有所了解。
2.了解京剧的场面,为武场配乐
八、教学过程。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070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3.png)
走进京剧教案教案标题:走进京剧教案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学习基本的京剧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和接受程度;2. 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京剧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2. 京剧服饰和道具;3. 录制或邀请京剧表演者进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京剧,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京剧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二、了解京剧的历史与特点(15分钟)1. 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2. 分享京剧的特点,如唱腔、表演形式和戏曲角色等。
三、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30分钟)1. 分组进行基本的身体训练,包括站姿、走位和手势等;2. 引导学生学习京剧的唱腔和音调,进行简单的声乐训练;3. 分角色进行小组表演,让学生体验京剧表演的过程。
四、观看京剧表演(15分钟)1. 播放精选的京剧片段,让学生欣赏京剧的精彩表演;2. 分析表演中的技巧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享对京剧的理解和感受;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3.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京剧技巧运用到其他文化艺术活动中。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或邀请专业表演者来校进行指导;2. 设计京剧创作活动,让学生进行编剧、舞台设计等创作工作;3. 开展京剧角色扮演比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对京剧的接受程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2.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表演技巧;3. 进一步挖掘京剧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351dd45022aaea998f0f88.png)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课题:走进京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脸谱,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
(2)通过对京剧中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模仿不同行当的人物动作等,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京剧。
(3)欣赏不同的京剧片段,引导学生乐于了解脸谱的相关知识。
(4)通过练习“锣鼓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京剧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与感受京剧。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体验实践法、观察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学法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新课标的内容,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通过模仿、对比、体验、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从而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录音机、C D、脸谱、小锣、钹、镲、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室四周悬挂京剧的相关图片,座位上有脸谱的面具。
学生听《京调》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首关于介绍京剧审美特征的诗,引导学生一起朗诵并且模仿其中的动作)(《京调》做背景音乐)三、走进京剧京剧知识:(1)京剧的服饰——也叫“行头”(播放图片,自由讨论。
)(2)京剧的场面——文场面、武场面。
(欣赏视频,学习锣鼓经。
)(3)京剧的唱腔——西皮、二黄。
(欣赏视频,尝试模仿。
)(4)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播放相应图片,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再做简单的分辨。
)(5)京剧的基本功——唱、念、做、打。
(通过欣赏视频、模仿等方式来学习京剧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愉快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6)京剧的脸谱——色彩含义,性格特征四.“锣鼓经”京剧分为文场和武场,武场主要包含打击乐。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1df6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a.png)
《走近京剧》的教案
教案主题:走近京剧
教案目标:
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资源:
1. 《走近京剧》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2. 京剧表演的录像或录音;
3. 京剧服饰、道具等相关文化实物。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用京剧的音乐或视频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背景知识(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包括京剧的地位、剧目、表演形式等。
第三步:基本动作与造型(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京剧的基本动作和造型,如扇子、拐子、坐步、挑脚等,学生跟随模仿。
第四步:角色扮演(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京剧角色,分别表演一段经典的京剧台词或乐段。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表演指导和技巧。
第五步:作品欣赏(15分钟)
播放一段京剧的录像或录音,让学生欣赏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以及表演中所
体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结,谈谈自己对京剧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分组展示自己的表演作品。
教学延伸:
1. 借助相关文化实物,向学生展示京剧的服饰、道具等,深化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豫剧、越剧等。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e2b0f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8.png)
走进京剧教案第一篇:走进京剧教案走进京剧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
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
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
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
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
“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1c1e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5.png)
《走近京剧》的教案教案:走近京剧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艺术特点。
3.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
2.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京剧基本动作和唱腔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京剧音乐和视频资源。
2.京剧服饰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京剧了解多少?你们最喜欢的京剧剧目是什么?为什么?2.了解京剧(20分钟)a.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四大宗师”的传统,以及现代京剧的发展。
b.介绍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如唱、念、做、打的结合,以及脸谱和服饰的意义。
3.学习京剧基本动作(30分钟)a.示范和讲解京剧的基本动作,如站立、跌倒、扭转身体等。
b.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仿练习基本动作。
4.学习京剧唱腔(3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
b.老师教授一段京剧唱腔的歌词和发音,让学生跟着唱。
c.学生分组进行小练习,互相演唱一段京剧唱腔。
5.观看京剧表演(2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
b.学生观看京剧表演,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
c.讨论学生对于京剧表演的理解和感受。
6.表演京剧小片段(30分钟)a.学生自由选择一段京剧剧目,分组进行排练和表演。
b.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七、拓展练习:1.学生可以选择深入研究一个京剧剧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京剧起源和发展的小论文。
八、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体会,鼓励学生对京剧进行深入学习和表演。
九、课后作业:1.回家观看一段京剧表演,写下你的观感和感受。
2.自选一段京剧唱腔进行练习,下节课准备进行展示。
教案结束。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高年级小学生及中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年级和能力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bcaeffe647d27284a735112.png)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及教材分析: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梨园百花(一)》这一课,是为了宏扬中国多姿多彩而又博大精深的戏曲音乐文化。
本单元的选材以以京剧为重点,贯穿着“传统与现代”的发展观点,既有传统唱段又有现代唱段,包括不同时代的京剧作品。
以京剧为主安排了三个内容:京剧名段:京剧常识、锣鼓经演奏,由演唱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欣赏戏歌《唱脸谱》及古典京剧《看大王帐中和衣睡稳》的节选唱段构成。
教学内容安排紧扣课程标准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是一节集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为一体的综合课,是学生平常不很感兴趣的一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中学生们不了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基本的京剧知识,京剧那冗长的唱腔和难懂的唱词很难适应精力旺盛、喜欢活动而且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孩子们,很难使学生能静下心来欣赏并理解其人物形象,所以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京剧,无形中也就远离了京剧,无法形成共鸣。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对我国的“国粹”艺术产生喜爱之情呢?我把教学内容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仅以京剧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种功夫作为主线,不求面广,只讲实效,形声并茂地展示京剧的行当、脸谱、声腔、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受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融基础知识、比较欣赏、模仿体验、探索创造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增大学生参与活动量,让学生真切地进入京剧,感受京剧,体验京剧。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当中的京剧行当、京剧唱腔和表演动作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唱、念、做、打等表演动作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感、兴趣感是本课的重难点。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b5156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a.png)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走进京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宏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2、欣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角色分配,了解其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在艺术活动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
2、模仿戏曲的唱腔和动作。
3、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京剧脸谱、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学生聆听《京调》进教室二、聆听四首戏曲片段。
聆听四个戏曲片段,豫剧、京剧、越剧、黄梅戏,并进行辨别。
试试看,你还能说出多少剧种?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京剧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
三、走进京剧1、京剧的起源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
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
“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2、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常用“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3、京剧的四大行当:生: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唱工花脸做工花脸丑:小花脸4、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脸谱?请你将自己知道的脸谱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汇报,同时加进有关脸谱的课件内容。
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特有的,是塑造、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在京剧中有其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我们继续看看还有哪些京剧名词。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a1f5f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a.png)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在听、唱、念、做的活动中,感受京剧不同行当角色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体验京剧的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难点: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准备:锣鼓镲,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京剧。
1、师简介京剧: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漫步在戏曲的殿堂,共同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所以有被称为“国粹”。
2、复习京剧歌曲《京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短小的京歌,名字叫做《京调》,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3、分析歌曲《京调》歌词。
同学们,其实这首短小的京歌里却囊括了京剧的基本常识,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旦净丑”指的是京剧的四大角色行当,“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大基本功,“脸上画油彩”是京剧脸谱艺术的绘画手法,“锣鼓”则是京剧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可见,这首歌曲带领我们敲开了京剧的大门,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近距离的了解京剧背后的相关文化。
二、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人物根据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A生角a(出示图片)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角。
生角:是男性的正面形象。
(分老生、小生、武生)b结合图片介绍武生:需要有一定得武术功底和跌打技巧。
C请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欣赏小生的简单动作,学生一起来模仿,教师带领做)B旦角a(出示图片)认识旦角。
旦角:女性正面形象。
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b介绍青衣:端庄娴静、大家闺秀的女子,以唱功为主。
c介绍花旦:性格活泼或泼辣灵巧,一般以小姐身边的丫鬟为主。
d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教师做简单的花旦动作,女同学一起学着做一做)。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
C净角a(出示图片)净角: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净是脸谱文化最为丰富绚丽的一个行当。
走进京剧
![走进京剧](https://img.taocdn.com/s3/m/c61118645acfa1c7aa00cc7e.png)
《走进京剧》教案
设计人:袁翠荣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京剧文化,培养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听辨京剧的两种唱腔;学会准确分辨京剧的四大行当及京剧所讲究的四大基本功;了解京剧的发展与艺术魅力。
3、过程与方法:本堂课运用听赏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感受、体验京剧艺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气息的合理运用。
三、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问、比较、分析、实践。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光盘
五、教学过程
六、自我反思:。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9f94c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1.png)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走进京剧》2.课时:13.所属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4.课型:欣赏课4.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京剧相关物件5.教学方法:参与体验法二、课标要求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三、教材分析《我不挂帅谁挂帅》这一唱段不仅体现出梅派唱腔的特点,还通过〔西皮流水〕和〔西皮散板〕两种板式唱腔的对比,表现出剧中人物穆桂英报国杀敌的决心。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本单元所有欣赏曲目中唯一一个现代题材的唱段。
将现代京剧的一个唱段选入教科书中,一是因其记录着一段京剧改革的历史;二是因其为二黄原板唱腔。
学生可以通过该唱段的欣赏,对比现代京剧在传统京剧基础上的发展变化,感受二黄与西皮唱腔在情绪与情感表现方面的不同特征。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欣赏课,《我不挂帅谁挂帅》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中的经典唱段。
学生主要是对梅兰芳以及其对京剧改革的重大贡献着手来对比学习现代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在感受西皮与二黄唱腔的区别的同时了解现在京剧与从传统京剧的不同。
五、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京剧的欣赏认识京剧的唱腔、伴奏场面、感受京剧的演唱韵味同时归纳梅兰芳对京剧改革作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学唱《我不挂帅谁挂帅》模仿青衣的演唱韵味,观看京剧的场面表演感受锣鼓经的表现。
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京剧的念白,小组合作探究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习京剧精粹。
2.教学难点:青衣唱腔演唱韵味的把握。
3.突破方法:反复聆听示范音乐,教师对唱法做深入的分析。
七、板书设计走进京剧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小组讨论回答课自己对梅兰芳的了解(一)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中国四大名旦之首(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9岁开始学习青衣,11岁登台以嗓音圆融,唱腔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腻,享誉全世界其代表作为《打渔杀家》《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其中以《贵妃醉酒》最为突出,至今无人超越。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45189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d.png)
《走进京剧》教案《走进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戏曲名段,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有创造性的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表演形式等特点。
3、在欣赏、模拟、表演、等活动中,广泛积累戏曲知识,提高自身鉴赏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传统戏曲综合化、虚拟性、程式化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世界三大古老戏曲文化2、我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3、戏曲的表现内容(1)表现内容:①神话故事;②历史故事;③民间传说(2)练习测试:请说出所列剧目相应的表现内容师:我国的戏曲种类众多,约有360多种。
今天我们要感受的就是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被誉为“国粹”的——京剧。
二、新授课1、京剧的产生2、京剧四大行当行当:根据戏曲角色的年龄、性别、性格等划为不同的人物形象。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3、京剧的四大表现形式(1)唱:歌唱。
京剧的唱腔多为皮黄腔。
①欣赏经典唱段《苏三起解》②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腔、二黄腔(2)念:京剧表演时,只说不唱,称“念”或“念白”。
①欣赏京剧《审潘洪》片断②实践参与:学生学念京剧《报灯名》选段(3)做:动作和表情的表演。
①欣赏京剧《拾玉镯》片断②实践参与:学习几个简单的京剧艺术身段(4)打:是用舞蹈化的武术表演的搏斗。
4、京剧的场面(1)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伴奏乐器分为文场、武场。
(2)师生互动:合作完成一段锣鼓经。
三、对比与作业1、欣赏《贵妃醉酒》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思考:①剧中人物属于哪个行当?②剧中的场面属于文场,还是武场?③剧中采用了哪些表现形式?2、归纳传统京剧的特点①综合性②虚拟性欣赏京剧《昭君出塞》片断③程式化欣赏京剧《白蛇传》片断3、观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经典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思考: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相比有了怎样的发展?四、总结传统戏曲以程式化的音乐、唱腔、念白、动作、人物造型,以及高度象征性和虚拟性的舞美展现中国特有的古风雅韵,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绽放异彩。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8f6f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6.png)
走进京剧教案走进京剧教案《走进京剧》教案桥头中学丁伟伟【教材分析】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调。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是一门集歌唱、舞蹈、美术、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包括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脸谱、京剧的场面、京剧的唱腔、京剧的服装等等。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京剧的脸谱、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场面、京剧的唱腔等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的趋向安静,参与意识明显亚于初一,但是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日趋完善,逻辑分析能力较强。
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跟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学生不会主动去接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并且喜欢京剧。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京剧这一传统音乐文化产生兴趣。
2、学生能够了解京剧的行当、场面、唱腔、历史等基本知识。
3、通过欣赏京剧唱段,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学习做和念白等活动,学生能够喜欢上京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行当、场面、京唱腔等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锣鼓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聆听法、感知体验法、比较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外国人唱京剧片段,提问:“外国人为什么要学唱中国的京剧?(生答)2、“那如果班级里来了一位外国朋友,他想了解这个国粹——京剧,你们会怎么介绍呢?(生答)“老师这节课就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京剧,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了解,会更好地向别人介绍京剧。
走进京剧教案初中
![走进京剧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4257be4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b.png)
走进京剧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自豪感。
3. 通过欣赏和模仿,提高学生对京剧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京剧的历史、行当、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和表演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京剧音乐、视频、图片、脸谱、服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京剧音乐,让学生猜测剧种。
2. 介绍京剧的历史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2. 展示各个行当的图片和服饰,让学生辨别。
3. 讲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4. 播放京剧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行当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体验京剧的魅力。
3. 各组展示表演成果,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选最佳表演奖。
四、艺术欣赏(15分钟)1. 欣赏经典京剧选段,如《玉堂春》、《沙家浜》等。
2. 分析京剧的艺术魅力,如唱腔、表演、剧情等。
3.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京剧的感受,分享欣赏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京剧的历史、行当、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2. 学生谈收获,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教师总结,强调京剧作为国粹的地位和传承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表演,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2. 开展京剧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
3. 成立京剧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京剧表演和传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京剧的浓厚兴趣。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亲身体验了京剧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https://img.taocdn.com/s3/m/3c5f7a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8.png)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教案名称:走进京剧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探讨京剧的音乐表演和舞台表演形式。
3. 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4.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2. 学习和演唱京剧的基本唱腔。
3. 学习和模仿京剧的基本动作和表情。
教学准备:1. 京剧音乐和舞台表演的录像或音频资料。
2. 京剧的音乐曲谱和唱词。
3. 京剧舞台表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能够发声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京剧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简单介绍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步骤二: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一段京剧的音乐表演,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听取音乐的演奏和唱腔。
随后,让学生发表对京剧音乐的感受和评价。
步骤三:唱腔学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唱腔,如腔调、音域和音乐节奏等。
然后,分发京剧的曲谱和唱词给学生,教授一段简单的唱腔。
让学生模仿和跟唱。
步骤四:舞台表演(15分钟)通过播放京剧舞台表演的录像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京剧的舞台表演形式。
讲解舞台和表演的布景、服装和动作手法。
鼓励学生模仿京剧的动作和表情。
步骤五:小组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根据学到的唱腔和舞台表演技巧,进行小组演练。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段京剧剧目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建议。
步骤六:表演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表演。
步骤七: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感受,再次强调京剧的特点和魅力。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京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真实的京剧演出,并进行感受和讨论。
2. 组织学生参与京剧的舞台表演和唱腔比赛,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 组织学生学习和演唱其他传统戏曲的唱腔。
《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
![《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db2e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d.png)
《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教学设计理念】按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已降低音乐教学知识性的难度,但重要的基础知识不能丢,应突出音乐的本质教学。
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渗透的教,顺带着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课名《走近京剧》,是人教版小学艺术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的一篇课文。
这一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12岁左右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
2.学生在学习能力中开始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渴望教师放开进行教学。
3.学生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
4.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
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发展;2.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2.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2.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音乐八年级《走进京剧》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八年级《走进京剧》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49c306360cba1aa911da09.png)
《走进京剧》课题:《走进京剧》教学目标:1 •能认真聆听所选古典京剧和现代京剧唱段,体味京剧音乐的魅力。
2•了解京剧表演的三大特征,提升学生对京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3•通过随乐哼唱京剧片段,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对名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浑身是胆雄赳赳》的欣赏,体味京剧艺术的魅力,掌握欣赏京剧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否准确的哼唱京剧片段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过程:课前音乐,营造气氛(一)导入教学,出示课题(二)新课教学1.京剧的形成:2.京剧的表演形式:唱京剧的声腔体系京剧《苏三起解》片段念京剧的道白特点京剧《野猪林》片段做动作与身形京剧《拾玉镯》、《三岔口》片段打京剧的武打表演。
京剧《杨门女将》片段3. 京剧的行当:a生“生行”b旦“旦行”c净“净行”脸谱艺术和人物性格d丑“丑行”4 •名段欣赏⑴:《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个唱段描写的是杨贵妃应唐明皇之约至百花亭赴宴,谁知唐明皇却爽约去了西宫,杨玉环十分悲怨、孤寂。
在太监及宫女的进劝下,她豪饮至醉,难以自持,以至失态。
b5E2RGbCAP 欣赏与思考:O剧中运用了那些表演形式?O剧中的伴奏是什么场面?O剧中杨玉环属于哪个行当?欣赏小结1 (归纳)名段欣赏⑵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浑身是胆雄赳赳》①作品简介②欣赏与思考:现代京剧在继承古典京剧优秀传统的同时,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吗?音响有什么特点?③分析探究④学唱与体验学唱《浑身是胆雄赳赳》片段,体味京剧旋律特点欣赏小结2(三)课堂总结: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国粹,也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朵奇葩!由于京剧博大精深,仅靠这节课实在无法领悟其全部内涵,课堂是有限的,而学习是无限的,希望大家能够走出课堂,进一步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plEanqFDPw。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f7b9c2b8f67c1cfad6b842.png)
《走近京剧》的教案《走近京剧》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当中的京剧行当、京剧唱腔和表演动作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唱、念、做、打等表演动作的模仿,欣赏乐曲,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特点及情感内涵,在这基础上认识西皮、二黄两个唱腔的特征。
并能分别模唱京剧《智取威虎山》、《卖水》选段,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的兴趣,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能真正地融入到京剧艺术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京剧道具等教学过程:课题导入课前预备时间让学生在《说唱脸谱》音乐中走进教室,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使学生关注并参与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代表中华民族的最高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
京剧片断赏析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请大家欣赏。
运用声像结合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霸王别姬》、《红灯记》、《铡美案》等比较熟悉的几个京剧选段让大家欣赏,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熟悉的京剧人物,同时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表演特点是什么?京剧的行当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物在京剧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语言就是京剧的行当,运用声像结合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人物服装造型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情景导入:
媒体播放视频,李玉刚《梨花颂》
师:戏曲剧种?生:(京剧)
师:板书课题——“走进京剧”
新课学习:
1、京剧的起源:
师: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教师总结。
2、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师:通过衣着打扮来区分四大行当
3、京剧的四大功夫
唱念做打
师: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1)唱一唱
媒体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吊嗓子:
波浪音:同学们身体保持正直,伸出右手,手心朝下,跟着老师做yi
螺旋音: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做
根据刚才吊嗓子的的感觉,让我们也来过一把唱京剧的隐。
屏幕出示歌词,学生小声的哼唱
师:总结“唱”的特点及重要性。
(2)念一念:
视频《拾玉镯》
生:体会居中两个人物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念分为(京白、韵白),各属于哪一种
让学生练一练剧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京白和韵白的特点。
小组练习,展示或找两位同学来表演。
(3)做一做
视频:《卖水》
看剧中人物都做了哪些动作,你能否模仿出来?
生:小组讨论,跟老师学动作。
找学生表演,进一步体会做的动作
拓展延伸:播放视频《拾玉镯》
生:思考,他在干什么?舞台上有没有实物?有没有伴奏等
总结出做的特点:夸张
无实物,虚实结合
身段表演(手眼身法步)
(4)打一打
视频两段,有什么区别?
总结出:把子功夫:兵器武打功夫
毯子功:翻跃腾扑等技艺
总结回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要多多的接触京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京剧票友,为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在京剧的音乐声中,师生用京腔京韵的调子问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