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突触形态结构及分类。

突触的形态结构

在电镜下化学突触由突触前部、突触后部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

(1)突触前部:又称突触前成分,是前一个神经元膨大的轴突终末,也称突触前囊,表面的轴膜称突触前膜。突触前部内含有储存并能释放神经递质的突触囊泡(突触小泡),它是突触传递的量子单位。此外,在突触前囊内还含有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微管等结构。(2)突触后部:又称突触后成分,与突触前部相对应的膜称突触后膜,膜下也有致密物

质附着。突触后部的主要结构有线粒体、微管、神经丝、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等。(3)突触间隙:化学突触的间隙较宽,为15~30nm,电突触的间隙较窄,为约2nm。突触间隙内含有黏多糖、糖蛋白和唾液酸。唾液酸可与递质分子相结合,使其迅速传递,不使其向外扩散。糖蛋白与突触识别有关。

突触的分类

(1)根据突触传递方式分

1)电突触:两神经元之间借电位变化传递信息。此种连接形式电阻低、传导速度快,突触延搁短,甚至无延搁现象,电信号可双向传导。

2)化学突触:借释放递质传递信息。当神经冲动到来时,储存在突触囊泡内的化学递质便进行释放,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上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或超极化。神经信号通过突触时有明显的延搁现象,为0.5~2ms.

3)混合性突触:在一个突触连接部位,既有化学突触又有电突触的存在,它兼有化学传递和电传递的特性。

(2)根据突触的连接部位:分为轴-树、轴-体、轴-棘、轴-轴、树-树、树-轴、树-体、体-体、体-树、体-轴等。随着超微结构研究日益深入,发现神经元的任何部

位都可以与另一个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形成突触,甚至神经元自身突起也可以发生自突触等。(3)根据功能特性分:

兴奋性突触:凡是引起兴奋性突出后电位的递质称兴奋性递质,能释放兴奋性递质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凡是引起抑制性突出后电位的递质称抑制性递质,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

2、脊髓灰质前角细胞的种类及其作用,何谓“最后公路”。

前角内主要含多极运动神经元,称前角运动细胞。

可分为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它们的轴突组成前根,构成脊神经中的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

1.α运动神经元:

为大型多极神经元,其轴突占前根纤维的2/3,分布到梭外肌纤维,传递随意运动冲动,引起关节的运动。

2.γ运动神经元:

为小型多极神经元,其轴突占前根纤维的1/3,分布到梭内肌纤维,参与肌张力的维持和腱反射的功能。

3.闰绍细胞(Renshaw’s cell)

为小型中间神经元,接受α运动神经元的侧支,其轴突反过来与同一个或其它的α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形成突触联系。

闰绍细胞释放甘氨酸,对前角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反馈抑制)以保证骨骼肌运动的稳定和准确。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是锥体系传导路的下运动神经元,也是一部分下行传导束及后根进入的部分纤维终止的地方,因此有“最后公路”之称。

3、脑干内一般内脏运动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其纤维参加何脑神经,最后何神经节换元后

支配何器官和结构

一般内脏运动神经核又称副交感核总有4对。

(1)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上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在睫状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上泌涎核,位于脑桥的最下端,其胞体散在于面神经核尾侧周围的网状结构内。一部分经岩大神经至翼腭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和鼻腔黏膜腺;另一部分纤维经鼓索加入舌神经,再到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3)下泌涎核,其轮廓不清,胞体散在于延髓上端的网状结构中。在耳神经节换元后,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室底灰质中,迷走神经三角的深面,随迷走神经分支到胸、腹腔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换元后,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除外)。

4、试述大脑皮质各中枢的位置,功能及损伤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是相对的。重要的中枢如下:

(1)第1躯体运动区,又称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Brodmann 分区的第4区和第6区,是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最高中枢。

(2)第一躯体感觉区,又称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包括Brodmann 分区的第1、2、3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浅、深感觉纤维。

(3)视觉区,又称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17区)。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的视辐射的纤维。

一侧视觉中枢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传来的冲动,故损伤一侧视觉中枢可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4)听觉区,又称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第41、42区),接受来自内侧膝状体传来的听辐射的纤维。每侧听觉中枢接受来自双耳的冲动,但以对侧为主,因此,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致引起全聋。

(5)语言区,又称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第44、45区)又称Broca区。如果此中枢受损,患者失去说话的能力,虽能发音,但说话含糊不清,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识,称运动性失语症。

2)书写区,又称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第8区)。如果此中枢受损,虽然手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

3)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第22区)功能是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听取、理解别人的语言。如果此中枢受损,患者听觉无障碍,但不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识,同样也不能理解自己讲话的意识,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称为听感觉性失语症

4)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位于角回(第39区)。如果此中枢受损,视觉没有障碍,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为失读症。

(6)平衡觉中枢:一般认为在颞上回,听觉中枢前方的大脑皮质。刺激此区可有眩晕和平衡失常的感觉。

(7)嗅觉中枢:位于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