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之取势明道优术_章建跃_陈向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之取势明道优术①

章建跃 陈向兰

(人民教育出版社 100081) (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116000) 

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数学教育大家行”活动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章建跃博士的专家报告为我区数学教师解决了许多教学疑难问题.下面以访谈形式呈现这次报告的内容,与广大同行分享.

“取势”就是把握好数学课改的大方向

陈向兰(以下简称陈):您这次讲座的关键词是“取势、明道、优术”,源于什么想法?

章建跃博士(以下简称章):我们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此,教育部最近发布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新要求.“取势、明道、优术”是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它阐明了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循的基本道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以成为我们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做好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实际上,取势、明道、优术就是“明确方向,把握规律,办事有方”.做事首先应看清方向,方向不对则越努力就越坏事,“大势所趋”、“顺势而为”,这就是取势;其次,“道”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好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保证事业成功;第三,“术”是做事的策略和方法,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好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确保办事质量.

同样的,取势、明道、优术也是实现数学育人目标的关键.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把握好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势”,这就是:要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完善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各级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和良好环境;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要进一步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这一优秀传统,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改变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现状,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狠下功夫.可以肯定的是,追求教育GDP,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教育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教育发展的这一大势,反映到数学教学中,就是要回归数学教育的本来面目,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利益,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挖掘数学内容所蕴含的价值观资源,以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成为善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这就是数学教育的大势所趋.“取势”即是要在数学教学中抓住数学教改的大方向并乘势而上.

数学课首先要“教好数学”

当前,从整体上看,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数学育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学生都在抱怨自己在数学上花费的时间多但学习效果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数学课到底给了学生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在上一轮课改中,片面反对

①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OA107010)的研究成果。

“学科本位”,数学课程目标反映数学学科特点不够,导致数学课改中出现许多偏差.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该认真反思的阶段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我认为,数学课程的主要功能在于让学生会运算、能推理,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上,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数学育人,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培育理性精神,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上一轮课改中,为了体现课改新理念,许多人都在想方设法搞“创新”,例如建构主义大行其道,“新理念、新思想”层出不穷,“教学创新”五花八门,各种“模式”令人眼花缭乱.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动手操作,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互动……这些措施确实改变了课堂面貌,但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偏差,有人把它叫做“去数学化”.这一问题早就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现实中至今没有多大改观.这说明,课改的顶层设计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出现偏差则需要很长时间纠正.我认为,当前流行的那些模式大都是形式的、外在的.数学育人的根本之道在于充分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数学课首先要把数学教好,数学育人寓于教好数学之中.

“教好数学”的内涵是“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陈:说得太对了!数学课程中,学生的一切发展只能建立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数学学不好,其他就免谈了.同样的,如果数学教不好,那么数学育人就一定会落空.但什么叫“教好数学”?怎样才能教好数学呢?

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许多老师认为,让学生学会解题,在各种考试中能得高分就是教好了数学.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借用丘成桐先生的观点,“全国为了考试而努力,而不是为了小孩子增加知识而努力,是个灾难性的问题.”大量解题“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题目“与真正的研究可以说截然相反”,考试得高分“只证明考试能力,不代表就有研究能力”.所以,如果我们以前面提到的数学育人目标为定向的话,那么“教好数学”的内涵应该是“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为此,教师必须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上狠下功夫.我认为,这“三个理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好数学的根本保证.落实在课堂中,则应在“取势”的基础上做到“明道”与“优术”,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数学教好.明“数学之道”是“教好数学”的首要前提

陈:前面您已经把“取势”的意义阐述清楚了,那么“明道”的含义是什么?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章:明,即明白、懂得;道,即规律、原则;明道,即懂得做事的原则,按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明数学教育之道,我认为归根到底是“三个理解”,而且“理解数学”是首要的,也就是首先要明“数学之道”,要懂得数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在大量听课中发现,数学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追本溯源,一定可以从教师的数学理解不到位上找到原因.显然,如果教师对内容理解不到位,那么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等也就把握不住,从而就不可能恰当地安排教学过程,也很难在教学中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数学学习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也就会大打折扣.我认为,如果教师“理解数学”不到位,那么教好数学是不可能的.所以,明“数学之道”是首要的.

陈:我在教研工作中对此也深有体会,教学效果不好的首要根源就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不深入.听课中常常感到老师教得不到位,但要给老师讲清楚怎样教才算到位又感到有一定难度.您能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一下明“数学之道”的含义吗?

章:好的,我们以初中平面几何课程为例.对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等的研究,都是按照这样的线索展开的: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基本图形(研究对象),给出定义及其表示,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划分,然后研究图形的性质(判定),在此基础上再研究“特例”,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注重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应用.例如,对三角形的研究,我们按如下过程展开:

(1)定义“三角形”,明确它的构成要素;用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