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现象含答案
声现象测试题计算及答案
![声现象测试题计算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91a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a.png)
声现象测试题计算及答案一、选择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声音传播的介质?A. 空气B. 水C. 真空D. 固体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是:A. 20Hz~200HzB. 20Hz~2000HzC. 20Hz~20000HzD. 200Hz~20000Hz3.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声波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回声定位D. 隔音墙二、填空题1.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________,在气体中传播速度________。
2.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2. 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却听不到远处的闪电?四、计算题1. 已知某人在距离声源100米处听到声音的时间为3秒,求声速。
(不考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衰减)2. 若声源在水下,声速为1500米/秒,某人在水面上听到声音的时间为5秒,求声源到水面的距离。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二、填空题1. 最快,最慢2. 音调,响度,音色三、简答题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实现的。
当声源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这些振动的空气分子又会使它们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如此连续传递,形成声波,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
2.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是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很远的距离,而闪电是光的一种形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声音,因此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四、计算题1. 声速 = 距离 / 时间 = 100米 / 3秒≈ 33.33米/秒2. 声源到水面的距离 = 声速 * 时间 = 1500米/秒 * 5秒 = 7500米。
最新全国好题精选精练:声现象必刷题(内含详细答案)
![最新全国好题精选精练:声现象必刷题(内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a4ce21fad6195f312ba695.png)
最新全国好题精选精练:声现象一、选择题1. (2019南京)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2. (2019无锡)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第2题图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 固体传声比气体快D. 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A. 风声最快B. 雨声最快C. 读书声最快D. 一样快4. (2017陕西定心卷)如图是一款音乐控制器,可以用它来创作音乐,人拿着控制器,触摸的位置、晃动的方向或幅度不同时都能产生不同的数据,通过蓝牙将这些数据传给主机,主机将数据编译成声音并输出.关于该音乐控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图A. 音乐控制器是声源B. 音乐控制器与主机的数据传输利用的是声波C. 主机输出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D. 有规律地摇晃音乐控制器时,主机输出的声音一定为乐音5. 如图所示,是某综艺节目上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5题图A. 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6. (2019青岛)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7. (2019长沙)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声的琴弦在振动B. 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 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D. 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8. (2019西安高新一中三模)有关我校乐队拉小提琴时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8题图A. 拉小提琴时,美妙的乐曲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B. 小提琴拉出的声音都是乐音C. 声强级为0 dB的小提琴声音人耳听不到D. 用不同的力拉小提琴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9. (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 “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10. (2019随州)“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B. 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11. (2019河北改编)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 弹古筝时不同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C. 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二、填空题12. 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编钟因________发出声音,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第12题图13. (2019本溪)在音美测试的考场中,扬声器传出优美的乐曲是通过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的,同学们通过声音的________判断出是哪一种乐器在演奏,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是在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14. (2019西交大附中二模)如图是一款能让人在嘈杂环境下安眠,又能在设定时间只唤醒用户本人的入耳式耳塞闹钟,使用户在嘈杂环境下安眠时,是在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了外界的噪声,用户把它无线连接到手机上,可以改变闹钟的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第14题图15. (2019云南省卷)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________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时,吹出哨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会发生变化.第15题图16. (2019泸州)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传感器工作的.17. (2019黄冈)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 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________中传播;声波能传递________.第17题图18. (2019常州)2016年,美国驻古巴的外交官声称:在房间内遭到“声波武器”的袭扰,科学家发现这是某种蟋蟀发出的声音. 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四种蟋蟀声音(横坐标单位为10-4s).经对比,“声波武器”来自()参考答案及解析1. A【解析】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可以感觉到音叉的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是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将发声的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是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C不符合题意;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是为了研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A.2. 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用手指放在说话者的喉结附近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A正确;用手指放在说话者的喉结附近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这是通过人体来传播声音的,不是通过空气来传播声音的,B错误;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通过手指感知到声音,是利用了固体能够传声,而不是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C错误;在本活动中,嘉宾和孩子们用手来感知声音,不能体会声音不同的品质和特色,因此不是利用声音音色可以用手感觉,D错误.故选A.3. D【解析】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A、B、C错误,D正确.故选D.4. C【解析】被触摸晃动的音乐控制器可以产生数据资料,不能产生声音,主机将从控制器上获取这些数据资料编译成音效并输出,所以主机是声源,A错误;音乐控制器通过蓝牙与主机连接,利用的是电磁波,B错误;影响音调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C 正确;有规律地摇晃音乐控制器时,主机可以输出美妙的声音,但如果美妙的声音妨碍到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时,也属于噪声,D错误.故选C.5. 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高科技产品也不能例外,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区别不同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音色,C正确;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m/s,D错误.故选C.6. 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叫做声波,A正确;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B正确;要注意区分科学用语和习惯说法,在科学用语中“高”、“低”是描述音调的,但是习惯上“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C错误;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的频率低于20 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 000 Hz之内,D正确.故选C.7. A【解析】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琴弦在振动,A正确;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琴弦,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相同,B错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若悠扬的琴声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就是噪声,C错误;布谷鸟在不同的季节中叫声稍有不同,被称为“春天的报信使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错误.故选A.8. D【解析】拉小提琴时,美妙的乐曲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A错误;若小提琴拉出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休息和睡眠,这时琴音就是噪声,B错误;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符号是dB,0 dB是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所以0 dB的小提琴声音是人耳能听到的,C错误;用不同的力拉小提琴时,改变了小提琴声音的响度,D正确.故选D.9. D【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A错误;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幅增大,声音响度增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B错误;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C错误;“闻犬吠”而知“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 正确.故选D.10. A【解析】小强的喊声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A错误,符合题意;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B正确,不符合题意;小明通过声音听出是小强,是依据音色来判断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小明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是为了减小噪声,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 D【解析】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是通过音色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A错误;弹古筝时不同琴弦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不同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B错误;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监测教室内噪声大小的,不能使学生免受噪声干扰,C错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正确.故选D.12. 振动音调【解析】敲击编钟,编钟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振动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因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13. 空气音色传播过程中【解析】同学们听到考场上扬声器传来的乐曲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同的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同学们通过声音的音色可以判断出是哪一种乐器在演奏;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将声音阻隔在外面,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14. 人耳处响度15. 空气音调【解析】现场观众听到的哨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上下推拉活塞,用相同的力吹竹管上端时,哨音的响度、音色不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振动频率也就发生改变,会导致哨音的音调改变.16. 响度大声源超声波【解析】“不敢高声语”指的是不敢大声说话,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指声音的响度大;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17. 空气能量【解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纸杯被振落,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18. A【解析】对房间内记录的蟋蟀声音的波形与在野外记录的四种蟋蟀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变化的波形应该只有振幅(强度),其他的全部相同,故选A.。
物理竞赛-声现象竞赛训练1
![物理竞赛-声现象竞赛训练1](https://img.taocdn.com/s3/m/de2e6e6cd15abe23492f4d67.png)
竞赛训练11.下雨时,雨点打在房屋的瓦片上发出"嘀嗒"声,这嘀嗒声的声源是( )A.雨点B.空气C.瓦片D.以上都有可能2.用手指堵住双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声B.只能听到别人的讲话声C.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能听到D.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听不到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B.二次C.三次D.以上都有可能4.小亮同学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飞驰而过,则他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5.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做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以上都不对6.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7.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D.换些粗弦8.在课堂上,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减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9.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10.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11.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_________米。
全国竞赛试题—声现象及答案(一)
![全国竞赛试题—声现象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fca3a4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6.png)
全国竞赛试题—声现象及答案(一)声现象是声学中的一种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等方面。
近日,全国举行了声学竞赛,其中就有一部分试题是关于声现象的。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试题。
一、题目:声速是如何影响声音传播的?答案: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对声音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介质的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声速的大小。
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越大,声音传播的距离就越远,传播速度就越快,反之亦然。
二、题目:声音的频率与音高有何关系?答案: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而音高则是衡量声音的高低、轻重的标准,与声波的频率成正比。
即声波的频率越高,所发出的声音也就越高。
相反,频率越低,所发出的声音则越低。
三、题目:什么是共振现象?答案:共振现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个物体受到外界输入的一定频率的振动时,将会出现共振现象,使得其振幅不断增加。
这种现象在声学领域中非常重要,因为可以用来增强声音的强度和穿透力,例如共鸣箱、声波导管等就是通过利用共振现象来增强声音的。
四、题目:什么是回声?答案:回声是一种声波的反射现象,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一个称为“回声”的现象。
回声时间和回声响度随着声波传播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回声来判断声音的传播距离和环境。
以上是部分声现象试题及其答案,无论对于从事声学研究或对声学感兴趣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声音,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声学原理,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声学世界的奥秘。
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aee489bed5b9f3f80f1c38.png)
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2.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9.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由下述物质传播的顺序是()A. 钢、空气、水B. 钢、水、空气C. 水、空气、钢D. 空气、水、钢【答案】 B【解析】【解答】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三次声音分别是钢管本身、水、空气传播而来的;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来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来的。
物理声现象综合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物理声现象综合题汇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bfc3984b73f242326c5f76.png)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响度,故A正确;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故C错误;D.反射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又反射回来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发声,则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A.听到声音还需要有介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B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D错误;C.如果没有介质,振动产生的声音人也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故选B。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A.“掩耳盗铃”中的“掩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C.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听声就能辨人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全国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现象含答案
![全国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现象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485f10763231126edb119b.png)
《声现象》基础训练题(一)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 A.音调B.响度C.音色 D.音量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碟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 ]A.音调改变 B.音色改变C.响度改变 D.三项均改变5.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A.30分贝 B.50分贝C.90分贝 D.110分贝6.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7.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 [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8.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 ]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9.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 [ ]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10.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B.二次C.三次D.以上都有可能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________的音调高,________的响度大。
物理声现象综合题汇编附答案
![物理声现象综合题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a67fd648d7c1c709a14576.png)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A.165m B.198m C.22lm D.330m【答案】A【解析】【详解】由击掌后经0.3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可知声音从这边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10.3s=0.15s 2t=,110.15s330m/s=49.5ms vt==⨯,同理,再经0.7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即声音从另一边山到人所用的时间为:20.7s=0.35s 2t=,220.35s330m/s=115.5ms vt==⨯,则峡谷的宽度为:1249.5m+115.5m=165ms s s=+=,故选A。
2.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详解】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故A错误;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震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D.医生是根据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3.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A【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噪声的,故B错;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
2023年声现象竞赛题
![2023年声现象竞赛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35e82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2.png)
声现象竞赛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旳声音旳试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种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旳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对旳旳是()A.小明发出旳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旳B.该试验阐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旳传播重要是通过空气实现旳D.在月球上做该试验也能看到光点旳晃动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假如终点旳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旳成绩比看到枪冒烟就开始计时旳成绩()A.少记2.94s B.多出0.294s C.少记0.294s D.无法计算3.在图所示旳波形中,能反应是同种乐器演奏,但声音响度不一样旳是()A.甲和乙B.乙和丁C.甲和丙D.丙和丁4.电影院和会议礼堂旳四面墙壁做成凸凹不平旳蜂窝状,这是为了()A.减小声音旳反射B.增强声音旳反射C.增大声音旳响度D.装饰5.下面几组有关物理知识构造中,连线不完全对旳旳是()A.B.C.D.6.一列停靠在站台旳甲列车发出一声长鸣,另一列奔驰而过旳乙列车也发出一声长鸣.站在铁路旁旳人听到旳两声长鸣,其音调相比()A.甲列车旳高B.乙列车旳高C.相似D.无法比较二.填空题(共9小题)7.蚊子旳叫声和牛旳叫声相比,旳响度大,旳音调高.在空气中声音以旳形式传播.8.为了安全,列车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列车速度为72km/h,司机在鸣笛2s后听到从隧道口山崖反射旳回声,则鸣笛时列车距隧道口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旳速度是340m/s.9.某雷达工作时,它可以定向发出电磁波,电磁波信号间隔为10﹣4s.一架飞机一直在雷达旳某一方位上作直线飞行.下图所示为雷达屏幕,屏幕上方有标尺,p1、p2是雷达发出旳电磁波信号,n1、n2是p1、p2由飞机反射回来后雷达接受到旳信号.设雷达匀速扫描,请根据下图所示分析处理下面两个问题:(1)飞机是朝着雷达飞行,还是远离雷达?;(2)当p1信号传播到飞机时,飞机距雷达多远?.10.演绎式探究:液体中旳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1=v0+a(t﹣t0),其中v t表达温度为t时旳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旳温度,v0表达温度为t0时旳声速,a为温度系数.序号液体t0(℃)v0(m•s﹣1)a(m•s﹣1•C﹣1)1水251500 2.52甘油201923﹣1.83水银201452﹣0.464酒精201180﹣3.6(1)根据资料和表可知,声音在水中旳传播速度旳大小与温度旳变化旳关系是:伴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在水中旳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a或b或c)表达酒精中声速旳规律.(3)用回声可以协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某次测量时水温为15℃,声呐发出声音2s后接受到了回声,这里旳水深为多少?11.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旳耳朵里,假如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旳先后时间间隔不小于(或等于)0.1s,人耳就可以把这两次声音辨别开.也就是说,假如两次声音传到人耳旳时间间隔局限性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我校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旳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旳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旳直铁管道(充斥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旳声音,其他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一样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试验结束后来,A同学说自已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旳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旳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旳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则B同学旳位置到敲击点旳距离应该在m范围内.12.如图所示,三个相似旳玻璃瓶装水,水面高度不一样: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声音旳音调从高到低旳是.用木棍敲打瓶口,发出声音旳音调从高到低旳是.1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旳声音.控制噪声旳基本措施是:①防止噪声旳产生;②阻断噪声旳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措施中属于措施①旳是;属于措施②旳是;属于措施③旳是.(选填字母)A.学校附近不建工厂、机场;B.剧院等娱乐场所装隔音板;C.临街住宅旳窗户装上双层玻璃;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E.在噪声很大旳环境中工作,带上防噪耳罩;F.汽车通过医院附近时禁止鸣喇叭;G.市区内不准燃放烟花、爆竹;H.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14.(1)波源偏离旳最大距离,叫做振幅,它反应了波源旳强弱.如图所示旳波形中,振幅是cm,波长是cm,A点到点旳距离是一种波长,B 点到点旳距离也是一种波长.(2)波源振动一次所用旳时间叫做,图中若波源振动一次所需旳时间为0.2s,则波旳频率为Hz,波传播旳速率为m/s.15.声音在空气中旳传播速度与空气旳温度和空气旳浓度有关,当空气旳温度越低、浓度越稠密时,传声旳速度就越快,教堂远郊旳居民常用收听到报时钟声旳清晰程度来判断天气旳变化.有一天,他们收听到旳报时钟声一次比一次清晰,则该地区旳天气将会是越来越.(选填“晴”或“阴”)三.多选题(共1小题)16.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中对旳旳是()A.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旳传播速度相似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旳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旳传播四.试验探究题(共2小题)17.声音与人旳生活息息有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试验对声音进行探究:(1)用一组相似旳瓶子盛上不等量旳水就可以构成一种“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旳乐曲.被敲击旳瓶子发出旳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旳对应关系如图1由图可知音调旳高下与空气柱长度旳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旳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与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3)在图2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种“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旳通话,这个试验表明了.相距同样远,发言者以同样旳响度发言,假如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旳声音就大些.这一试验现象表明.(4)如图3所示,在做真空与否传声旳试验中,伴随玻璃罩内旳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旳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这个试验证明了.(5)某同学在做试验时虽然听到旳铃声逐渐变小,但一直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18.学习完声现象后,物理小组同学对声速进行进一步研究.(1)想粗略测量在空气中声音传播旳速度,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几种旳方案,其中对旳旳是.A.在直跑道上量出足够长旳距离s,甲站在一端鸣枪,乙站在另一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听到枪声立即停止计时,记录时间t,则声音传播速度v=B.站在空旷旳操场上对着一面墙鸣枪,距这面墙旳距离为s,记录发令枪发声到听到回声旳时间t,则声音传播旳速度v=C.站在空旷旳操场上,距一面墙旳距离为s,按照均匀旳时间间隔打鼓,调整节奏,使听到反射回来旳第一次鼓声与打出来旳第二次鼓声完全重叠,听到反射回来旳第二次鼓声与打出来旳第三次鼓声完全重叠…记录打鼓20次旳时间t,则声音传播旳速度v=(2)他们在网上查资料得到声音在不一样温度下旳速度值.根据下表所提供旳参照数据,可以推算5°C时旳声速是:m/s.331.5332.7333.9335.1336.3337.5声速/m•s﹣1温度/℃0246810声音在温度均匀旳空气里是“走”直线旳,一旦碰到空气旳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旳地方“走”.赤日炎炎,在沙漠上虽然相距不太远旳人也难听清对方旳呼喊声,其中一种重要旳原因是沙漠地表空气温度高,伴随高度增加空气温度降低,声音在传播时向(上/下)拐弯了.五.计算题(共1小题)19.学而思8年级尖端班旳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传播旳速度不一样旳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旳直铁管道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旳声音,其他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一样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旳声速为300m/s,水中旳声速为1500m/s,铁中旳声速为5000m/s).(1)两种物质传播旳声音到达听音者旳时间间隔不不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远处同学最多能听到次敲击声,它们依次是通过传播旳.(2)假如管中装满水,则要能听到2次响声,管道至少要多长?(成果保留一位小数).(3)假如管中装满水,则要能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多长?(成果保留一位小数).(4)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旳最短管道做试验,听到旳第2次声音与第3次声音旳时间间隔是多少秒?(成果保留两位小数)六.解答题(共18小题)20.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710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通过了4s他听到了回声,求:(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2)汽车旳速度是多少?21.一种人站在平行旳峡谷之间,在他击掌后旳0.3s和0.7s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40m/s,则此峡谷之间旳宽度为多少千米?22.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旳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旳高下与振动快慢旳关系.活动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旳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2、3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旳齿上用同样旳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旳两次声音,分析音调旳高下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旳两次声音,分析音调旳高下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23.【探究名称】探究“声音旳产生和传播”(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旳【设计并进行试验】小红:用小锤轻击音叉,然后立即将音叉接触水面,可以看到水花四溅;小军:在鼓面上洒某些纸屑,用小锤击打鼓面,在听到声音旳同步,可以看到纸屑跳动;你旳措施是:.分析以上试验现象,你可以得出旳结论是:.(2)探究声音传播旳条件【设计并进行试验】首先我们准备了如图所示旳试验仪器:①.让音乐播放器播放一段音乐,放在如图所示旳泡沫塑料上,罩上玻璃钟罩.②.启动抽气装置,假如试验成功,我们将可以发现:从玻璃钟罩内传出旳声音响度会.【交流评估】①.根据我们以往旳试验经历,这个试验最终一般无法做到完全听不到声音,导致这种现象旳原因除了我们旳抽气装置不能将钟罩内抽成绝对旳状态外,可以传播声音也是一种重要旳原因.②.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得出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旳结论.这一结论旳得出,实际上并非由试验成果直接得到旳.它应用了物理学中常用旳一种研究措施,这就是.很显然,这种研究措施也离不开.著名旳定律就是应用这一措施得出旳.24.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索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旳纸杯制成了一种“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旳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发言者以相似旳响度发言,假如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旳声音就大些.这一试验表明:.(3)假如用“土电话”时,另一种同学捏住棉线旳某一部分,则听旳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某研究小组运用以上两个纸杯和某些长短、粗细不一样旳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原因有关”旳活动.他们选用旳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旳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旳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旳高下与琴弦长度”旳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旳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下与材料旳关系”.25.请回答下列有关声音旳问题(1)如下是两位同学旳一段对话.请你对两位同学旳对话旳对旳性作出判断.并给出证明.甲同学:假如飞机在无风状况下作水平飞行,当你听到从头顶传来飞机旳轰鸣声时.发现飞机已擦过头顶,在你前上方,阐明飞机是超音速飞行.乙同学:假如飞机在无风状况下作水平飞行.无论飞机与否超音速飞行,当你听到从头顶传来飞机旳轰鸣声时,飞机一定已擦过你旳头顶.在你前上方了,因此.我们无法据此来判断飞机与否超音速飞行.(2)下列三张图片分别反应了飞机以三种不一样速度在空中(不考虑空气旳流动)水平飞行时,产生旳声波旳状况.图中一系列圆表达声波旳传播状况,A点表达飞机旳位置.请你运用给出旳图.用刻度尺、直角尺等工具估测下图a、b、c中飞机飞行旳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旳速度为340米/秒.(规定写出完整旳解答过程)26.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旳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旳某些数据(如下表格),你能根据这些数据,探究空气中旳声速随温度变化旳规律吗?温度/℃﹣20﹣100102030声速/m/s318324330336342348(1)声音在空气中旳传播速度随空气温度旳变化规律是:空气温度越高,空气传播声音旳速度越;(2)此规律中旳定量关系是:.27.墙壁旳传音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不过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旳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何?28.下面是小明旳一则日志:10月15日星期三晴叮铃铃,叮铃铃,清脆旳铃声打破了校园旳宁静,放学了.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旳大街上.街上人来人往,喧闹不凡,叫卖声、车铃声、汽笛声仿佛汇成一曲美妙旳交响乐.回到家里,放下书包,躺在软软旳沙发上,觉得上了一天旳课有些疲劳.当我打开录音机欣赏那优美旳轻音乐时,全身旳每一种毛孔别提有多舒适了.“小明,把录音机关掉!”这是父亲旳声音,他在书房里看书,我旳心里不解,心也凉了半截…(1)针对日志,请提出两个与声音现象有关旳问题,并回答自己提出旳问题.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旳父亲不容许小明欣赏轻音乐旳原因是什么?(3)你能协助小明想想措施处理这个问题,让他们都能两全其美吗?29.19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旳大海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为了防止悲剧旳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运用超声波传播规律制成旳探测装置﹣﹣﹣﹣声纳安装在船上,运用该装置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旳存在.(1)假如这种装置发出旳超声波信号碰到暗礁10s后接受到返回旳波,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旅程?暗礁到船旳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旳速度为1500m/s)(2)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旳“嫦娥一号”卫星已经顺利升空,并于11月7日成功变轨到周期为12小时近月旳轨道.有人想:超声波声纳可否装载到“嫦娥一号”卫星上,用来探测月球等太空中旳奥秘,你说行吗?为何?30.昆虫是地球上生命群体中旳大家族,人们从不一样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获得了许多有价值旳信息.(1)一本描写昆虫旳书写道:鹰蛾以85次/秒旳频率拍动翅膀,飞行速度到达17.8km/h;大黄蜂拍动翅膀旳频率高达250次/秒,飞行速度为10.3km/h;家蝇拍动翅膀旳频率为190次/秒;飞行速度约为7.1km/h.请根据以上信息制表.三种昆虫翅膀拍动频率和飞行速度(2)某同学认为,昆虫在飞行是发出“嗡嗡”旳声音是由于翅膀拍动而产生旳.由于直接观测昆虫翅膀拍动有困难,他寻找了间接证据来证明其观点,下列选项中不可以支持他旳观点旳是()A、抖动纸张;B.说话时喉头振动;C.悠闲旳荡秋千;D.拨动绷紧旳橡皮筋(3)小明在公园活动时出于好奇,去抓黄蜂,被咬.他生气旳说:黄蜂真是害人虫,应该打死它.张老师听到后,对小明说了一段话,使他对黄蜂旳见解和态度有了变化,请你以老师旳身份,写出这段话旳要点:.31.小明在学习声学知识时,向老师提出了一种问题:“老师,我感觉火车静止和运动两种状况下,人耳听到旳鸣笛声除了响度不一样以外,音调也不一样.当火车向我靠近旳过程中,火车旳鸣笛声变大而且比静止时声尖,这是不是阐明当声源运动时,它旳响度和音调都发生了变化呢?”老师对小明善于观测,勤于思索旳良好学习习惯提出了表扬,并肯定了他旳猜测和感受.问题一:根据小明旳感受,你认为当他不动,火车向他靠近旳过程中,火车鸣笛声旳响度发生了怎样旳变化?火车靠近他旳过程中,火车鸣笛声旳音调与火车静止时鸣笛声旳音调相比,有什么变化?写下你旳见解:当小明旳猜测得到老师承认后,他又开始思索这种现象形成旳原因是什么.老师提议他在活动中体会和学习.老师让小明完成下面旳活动:先站在离墙4米远旳地方,每秒向墙上掷一种网球,掷10个球,感觉网球撞击墙旳声音间隔;然后正对墙,向墙走去,在走旳过程中掷球,而且还是每秒掷一种球,再感觉网球撞击墙旳声音间隔.在活动中小明感觉到两次网球撞击墙旳频率不一样.他终于明白为何火车向他靠近旳过程中,火车旳鸣笛声比静止时要尖旳原因了.问题二:请你分析一下,假如小明相对于墙向后退行旳过程中,还用同样旳措施,向墙上掷球,球撞击墙旳频率会怎样变化呢?联想一下,当你不动,而火车远离你时,你听到旳火车旳鸣笛声比静止时旳音调是高还是低呢?问题三:假设火车站上有一种电铃,电铃每秒钟响100声(即电铃旳小锤每秒钟敲击100次铃).若声音在空气中旳传播速度是340m/s,相邻两个声响在空间旳距离是多少?当小明坐着一辆速度为34m/s旳火车从车站向远方开去时,每秒钟进入小明耳朵里旳铃响声比进入静止旳人耳朵里旳铃响声少多少声?根据你旳计算阐明音调高下变化与声源和听者相对运动旳关系?32.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旳是19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旳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旳悲剧,为了防止悲剧旳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运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旳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运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旳存在.(1)你能说出这种装置旳名称吗?它发出旳声音为了有更好旳回收效果,最佳用什么声波?为何?(2)如图,假如这种装置发出信号碰到暗礁5S后接受到返回旳波,则暗礁到船旳距离是多少?(设这种波在海水中旳传播速度为1500m/s)(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旳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立即向大家发出紧急汇报:“海上风暴即未来临”.就在当日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旳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旳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旳物理学根据是什么?33.怎样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旳常用措施之一.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旳吸声效果更好呢?请你设计一种试验回答这一问题.规定:(1)写出试验中用到旳重要器材.(2)简述试验过程.(3)为了得到精确、可靠旳结论,应控制哪些原因相似,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34.课题一:与声音有关旳试验探究(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种试验:试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试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旳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试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旳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试验四、把刻度尺旳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旳共同特性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种现象得到一种共同结论旳措施称为归纳法.(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测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应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措施称为.(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旳大小不一样.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旳响度与振幅旳关系,如图所示.记录旳数据如下:试验次数123用力大小小大较大尺旳振动幅度小大较大尺拍打桌子旳声音小大较大(5)小马发现他搜集旳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旳问题是:.通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对旳旳结论:.(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旳高下不一样.他选择如图A所示旳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掉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试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旳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次发出旳声音旳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旳齿上用同样旳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旳声音旳音调高.(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种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旳?针对这一问题,他们通过认真地思索,提出了两种猜测: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测是对旳旳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旳两个试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试验①小马发现两个小试验旳成果不一样,其不一样旳地方是.得出旳试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测是对旳旳.②探究问题旳过程一般有下列步骤:A、猜测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试验研究;E、提出问题.你认为小马他们旳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旳步骤是(填步骤前旳英文字母)35.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书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旳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怎么看不见?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他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种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做了一种试验证明书本上旳说法是对旳旳.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旳试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6.阅读下面材料:夜幕来临了,夜蛾飞了出来,它身体比蝴蝶粗壮,喜欢绕火光飞舞.因为夜蛾旳幼虫是农业害虫.消灭它!蝙蝠从天而降,用“超声雷达”搜索着,忽然发现了夜蛾(图).那夜蛾也发现了蝙蝠,它好象已经懂得自己危在旦夕,立即变换了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斗,螺旋下降,最终收起翅膀,径直落到了花草之间.具有精细超声旳蝙蝠扑空了.夜蛾是怎么逃避蝙蝠追击旳呢?它怎么会感觉出蝙蝠来临旳呢?某些科学家研究了这场有趣旳搏斗.多伦多大学旳生物学家J.H.富勒特发现,蝙蝠在捕食时,要同步发出不一样频率旳超声波去搜索猎物.蝙蝠一但探索到猎物,它旳发声频率便会骤然升高.蛾旳胸部有一种像气泡一样旳隆起物,当蝙蝠旳超声信号传来时,那隆起物在飞行肌旳压力下,会起伏不平,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旳超声波,就如同蝙蝠要碰墙壁一样.要是蝙蝠有时间仔细去“想”一下,也许它会判断出那是假信号,不是自己旳回声,不过,蝙蝠飞行。
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全真试题专题三:声现象回声声速_wrapper
![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全真试题专题三:声现象回声声速_wrapper](https://img.taocdn.com/s3/m/3931bc873186bceb18e8bb40.png)
【例12】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 两次之间相隔△t 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 中炸的处传离播岸速__度__分__别__为__米v1 米。/秒和v2 米/秒,那么,爆
【例13】在天坛公园圜丘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 格外响亮,还使人觉得似乎有声音从地下传来。 这是什么原因?
3
专题三:声现象 回声 声速x
【例1】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
B.响度改变
C.音色改变
D.三项均不变
【例2】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时,常把金 属棒一端抵在机器上,另一端靠近耳朵,用耳朵 可听出机器各部件是否正常,他这样做的科学依 据是什么?
【例3】 一天,小刚看到妈妈正在忙着洗衣服,旁边的水 壶里的水开了,他主动帮妈妈往暖水瓶里灌开水。 他妈妈在一旁提醒他:“小刚,快满了!”说时水 真的满了。小刚奇怪地问:“妈妈,你是怎么知道 水快满了的?”妈妈回答:“凭经验听出来的,”你 能用声学原理将小刚的疑惑解释清楚吗?”试试看。
【例10】有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乙站在岸边,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甲、乙连线 与峭壁垂直,相距50m。现甲放一枪,乙测出听 到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例11】某汽车以54km/h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 想估测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 原速度向大山行驶,经过3s 后,听到了喇叭回声, 求汽车喇叭发声处距大山多远?
【例7】有一山峡宽1200m,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 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求人 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例8】某同学站在铁路旁,他看见远处铁道检修工人用 鎯头向铁轨敲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听见两声敲击 声,如果两次声音间隔0.5s,求该同学离工人敲 击处多远?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精选分类解析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精选分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65d25f700abb68a882fb0e.png)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精选分类解析专题二、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1.答案:A解析: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二者音色一定不同,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音调和响度,选项A正确。
2.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如图3所示,海北中学有一个跑道为400 m的操场,在操场的主席台和观众席上方一字形排列着A, B, C三个相同的音箱。
在一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站在操场中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听到音箱发出的足够大的声音,但站在某些位置的同学却感觉听不清音箱中播放的内容,在图3的1,2, 3三个位置中,位于哪个位置附近的同学应该是“感觉听不清”的?( )A. 1B. 2C. 3D.在哪个位置都一样答案:A解析:位置1声波干涉相互削弱,所以位于位置1附近的同学应该是“感觉听不清”选项A正确。
3. (2009年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的是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位置在( )A.排气管上 B.空气中 C.人耳处 D.发动机上3.答案:A 解析: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减弱噪声的位置在排气管上,选项A正确。
4.(无锡物理竞赛题)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4.答案:A解析:甲实验是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钟罩里,用抽气机逐步抽去钟罩里的空气,听到的闹钟响声逐步减小,据此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选项A正确;乙实验利用钢尺的振动来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选项B错误;丙实验通过音叉振动时乒乓球弹开的远近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选项C 错误;丁实验通过敲击橡皮膜时蜡烛火焰的摇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选项D 错误。
声现象考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3445b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f.png)
声现象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什么产生的?A. 振动B. 摩擦C. 冲击D. 压缩答案:A2.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A. 20Hz-20kHzB. 20Hz-200kHzC. 200Hz-20kHzD. 200Hz-200kHz答案:A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340m/sB. 34m/sC. 3400m/sD. 3.4m/s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混响D. 回音壁答案:B5. 声波的频率越高,其音调越?A. 低B. 高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6. 声波的振幅越大,其响度越?A. 小B. 大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7. 声音在真空中能够传播吗?A. 能B. 不能C. 有时能有时不能D. 取决于声波的类型答案:B8.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A. 频率、振幅、波长B. 音调、响度、音色C. 速度、密度、温度D. 反射、折射、衍射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声音的传播介质?A. 空气B. 水C. 真空D. 固体答案:C10. 声音的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发声体的材料B. 发声体的形状C. 发声体的大小D. 发声体的温度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答案:介质2.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Hz至______kHz之间。
答案:20;203.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kHz的声波。
答案:204. 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_Hz的声波。
答案:205. 声音的响度与声波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幅6. 声音的音调与声波的______有关。
答案:频率7.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材料8.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固体9. 声音的反射现象中,______是最常见的例子。
声现象经典测试题带答案.doc
![声现象经典测试题带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d142d7b6137ee06eff918dd.png)
《声现象》过关测试题姓名总分一、请你选一选( 20× 3 分=60 分)1.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D.响度不同2.如图 1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图 1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4.我国已进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景海鹏、刘旺、刘洋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6.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 2 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图 2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乐器商店的标志7.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传播声音快B.固体不能传播声音C.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D.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8.在运动场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在计时时( )A.听到枪声同时按下跑表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C.听枪声和看到白烟都有可以按跑表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第06讲 声音(解析版)--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
![第06讲 声音(解析版)--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3ef3e5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e.png)
第06讲声音(解析版)一、单选题1.(2022秋·全国·八年级校联考竞赛)观察者静止在路旁,一列动车以速度v 向观察者驶来,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 0,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f ,声音的速度为u ,f 与f 0的关系正确的是()A .0uf f u v =+B .0uf f u v=-C .0vf f u v=+D .0vf f u v=-【答案】B【详解】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 0,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f ,当波以速度u 通过接收者时,时间t 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utn 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uf λ=波源朝向观察者以速度v 运动,由于波长变短为λ0=λ﹣vt ,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波的个数增多,即00ufu f u vλ==-则-u f f u v=故选B 。
2.(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许海初级中学校考竞赛)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 ,且距离墙壁均为68m ,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 /s )A .0.1sB .0.2sC .0.38sD .0.4s【答案】B【详解】(1)分析:做此题的关键就是弄明白两次声音是怎么传播过来的.第一次是声音直接从甲传到乙,已知声速,又有传播的路程,可利用公式t=S/V 求出所用时间.(2)第二次是声音遇到光滑的墙壁被反射到耳朵的,需要根据反射定律来画图,连接A.冲锋号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用力吹响冲锋号是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C.冲锋号发出的声音只能传播信息D.冲锋号喇叭口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音调【答案】B【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冲锋号发出的声音是由冲锋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用力吹响冲锋号增大了空气柱的振幅,从而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冲锋号发出的声音既能传播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D.冲锋号喇叭口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故故选B。
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声现象(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声现象(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832ab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4.png)
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声现象( 及答案 ) 及分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如下图声波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乙的音调解响度同样B甲.、丙的音调解音色同样C. 乙、丁的音调解音色同样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同样【答案】 A【分析】【解答】解:A、从图中能够看出,同样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次同样,因此音调同样的是甲和乙.故 A 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次不一样,故音调不一样,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必定同样,故 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次同样,故音调同样,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必定同样,故 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同样,故丙、丁响度不同样,音色也不必定同样,故 D 错误;应选 A.【剖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次相关,振动频次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相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资料、质量相关.同样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次越大;偏离原地点越远,振幅越大.2.下边四句话中正确的选项是()A.用超声波冲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达能量B.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别,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340m/sD.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带消声器是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 A【分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达能量,超声波是高频次高能量,因此能够用超声波冲洗钟表等精细仪器,故 A 正确;B、听诊器能够减小声音的分别,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 B 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流传,故 C 错误;D、排气管上附带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错误.应选 A.【剖析】解决本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相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 )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速度不一样,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防治噪声污染能够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流传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4)防治噪声污染能够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流传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朗读活动.下边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幽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鉴其他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 A【分析】【解答】解: 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 A 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幽香说明是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 B 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鉴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 C 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应选 A.【剖析】( 1 )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能否有地点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一样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依据音色能够判断不一样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4.对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假如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达信息D.用大小不一样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一样【答案】 AA 正【分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假如依据音色来判断不一样的发声体,故确;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达能量,故 C 错误;D、用大小不一样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一样,故 D 错误.应选 A.【剖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次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相关;音色是由发声体自己决定的一个特征.(2)防备噪声的门路:在声源处减弱、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能够传达信息和能量.5.考试时,少量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断转圈,笔常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发作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遇到均衡力作用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连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在手指上不断地拨动笔,笔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由【答案】 B【分析】【解答】解: A、发作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 A 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遇到均衡力作用,协力为0,故 B 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连续转动,是因为笔拥有惯性,故 C 错误;D、在手指上不断地拨动笔,笔遇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故 D 错误.应选: B.【剖析】( 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遇到了协力为0;( 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6.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跟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下图,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依据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载歌载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流传时惹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惹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次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 A【分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因此能跳舞,是这类草对声波的刺激很敏捷,声音传播时惹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 A 错误; BCD、“跳舞草”之因此能跳舞,可能是这类草对声波的刺激很敏捷,声音流传时惹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惹草拟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次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 BCD正确.应选 A.【剖析】跳舞草能跟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惹起四周空气振动,节奏不一样,四周空气振动不一样,因此跳舞草振动不一样.7.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假如依照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分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假如依照不一样人声音的音色不一样,故ABD 错误、 C 正确.应选 C.【剖析】声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一样角度描绘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次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相关;音色是由发声体自己决定的一个特征.8.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挨次由下述物质流传的次序是()A. 钢、空气、水B. 钢、水、空气C. 水、空气、钢D. 空气、水、钢【答案】B【分析】【解答】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三次声音分别是钢管自己、水、空气流传而来的;因为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的流传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因此最初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来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空气流传来的。
物理声现象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物理声现象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b116f2336c1eb91b375d76.png)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2.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答案】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故选C。
2023年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声现象
![2023年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7f5e68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3.png)
近来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2--声现象一.选择题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旳声音也许具有旳相似特性是(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1.答案:A解析: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两者音色一定不一样,用它们吹奏出来旳声音也许具有旳相似特性是音调和响度,选项A对旳。
2.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如图3所示,海北中学有一种跑道为400 m旳操场,在操场旳主席台和观众席上方一字形排列着A, B, C三个相似旳音箱。
在一次运动会旳开幕式上,站在操场中旳所有同学都可以听到音箱发出旳足够大旳声音,但站在某些位置旳同学却感觉听不清音箱中播放旳内容,在图3旳1,2, 3三个位置中,位于哪个位置附近旳同学应当是“感觉听不清”旳?( )A. 1B. 2C. 3D.在哪个位置都同样答案:A解析:位置1声波干涉互相减弱,因此位于位置1附近旳同学应当是“感觉听不清”选项A对旳。
3.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旳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旳是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旳位置在( )A.排气管上B.空气中C.人耳处D.发动机上3.答案:A 解析:发动机旳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减弱噪声旳位置在排气管上,选项A对旳。
4.(无锡物理竞赛题)下图是探究声现象旳四种试验情景,下列说法对旳旳是()A.甲试验阐明声音旳传播需要介质B. 乙试验阐明钢尺振动旳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丙试验阐明音叉旳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试验阐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4.答案:A解析:甲试验是把正在响铃旳闹钟放在钟罩里,用抽气机逐渐抽去钟罩里旳空气,听到旳闹钟响声逐渐减小,据此阐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旳传播需要介质,选项A对旳;乙试验运用钢尺旳振动来阐明钢尺振动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选项B错误;丙试验通过音叉振动时乒乓球弹开旳远近阐明音叉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选项C错误;丁试验通过敲击橡皮膜时蜡烛火焰旳摇动阐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选项D错误。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37b16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6.png)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B. 振动停止,声音传播也停止C. 振动停止,声音传播不会停止D. 振动停止,声音传播速度会改变答案: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
但是,声音的传播不会立即停止,因为声音已经从物体传播出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播到其他位置。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B.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C.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快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000HzB. 20Hz~2000HzC. 200Hz~2000HzD. 2000Hz~20000Hz答案:A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二、填空题4.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______。
答案:音色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特征。
5.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介质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不能传播声音。
三、简答题6. 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答案:雷声是由闪电产生的,闪电产生的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听到雷声。
由于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慢,因此我们通常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7. 为什么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敲击音叉和敲击桌子发出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答案:敲击音叉和敲击桌子发出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基础训练题(一)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 A.音调B.响度C.音色 D.音量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碟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 ]A.音调改变 B.音色改变C.响度改变 D.三项均改变5.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A.30分贝 B.50分贝C.90分贝 D.110分贝6.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7.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 [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8.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 ]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9.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 [ ]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10.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B.二次C.三次D.以上都有可能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________的音调高,________的响度大。
2.把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密闭的玻璃柜中,能看见闹钟的振锤在打铃,但却听不到铃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3.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米远。
(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4.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以声音的特点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5.北京天坛里能够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的建筑物有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原理造成的音响效果。
6.一个物体每秒钟振动10次,人们并没有听到声音,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三、分析与计算题1.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低音传播速度比高音慢,你能用事实反驳他的错误吗?2.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米/秒的速度行驶。
汽车鸣笛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声现象》基础训练题(二)一、选择题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2.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A.30分贝B.50分贝C.90分贝D.110分贝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 ]A.音调改变B.响度改变C.音色改变D.三项均不变4.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5. 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 音调不同;B. 音色不同;C. 响度不同;D. 频率不同。
6.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用手指在上面敲击几下.听声音判断优劣。
这种判断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回声不同7.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
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10.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2)小儿招手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11.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12.次声波具有的特点:。
科学家靠次声波可、。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汽车奔跑、火山爆发、台风、雷电等都能产生。
13.超声波具有的特点:、、。
超声波的应用有:。
提高训练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 D.音量2.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在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这一实验说明: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吹笛子时,人听到美妙的笛声是由于()A、气柱的振动产生了声音B、竹笛的振动产生了声音C、人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D、竹笛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5.码头上的轮船汽笛声传得很远,是因为()A、汽笛声频率高B、汽笛声音音色好C、汽笛发声的振幅大D、汽笛声传播得快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寂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空,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较慢声音的__反射__原理造成的音响效果。
8.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______米远。
(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9.某市近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下列关于城市绿化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B 、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C 、在道路两旁载种树木,可以减小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D 、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排放10.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 )A .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 .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C .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 .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11.如图1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的长度逐渐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12.从图1的波形上看,下列波形图中是噪声的为 : ( )1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如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减弱;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这是在________减弱传向居民区的噪声,另外还可以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产生处、传播过程中、接受处)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 C .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B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D .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公式v=λf ,可以推断:频率越高,波长越短15.(2007年南通市)如图是一列电磁波的波形图,A 、B 间的距离为750m ,则这列波的波长为_______ m ,频率为______Hz 。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16.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 =1.0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声v =340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速度是多大?(17米;17.9米/秒)图1 P 1 n 1 n 2P 2(a )3 54 0 1 2考答案与提示一、选择题提示:1.C。
2.B。
3.A。
4.C。
7.C。
8.C。
10. D 11. B 12.D二、填空题1.女高音歌手;男高音歌手2.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174.音色5.反射6.它振动得太慢了三、分析与计算2.设汽车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为s,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22秒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2米/秒×2秒=24米声音传播的距离s+s2=v2t=340/秒×2秒=680米又s+s2=2s2+s1=680米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高山3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