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邻朝鲜半岛、韩国和日本诸岛。

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南界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北连蒙古国,西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中国地形以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部丘陵和广大的河流系统组成。

1. 西北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单位,占地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2. 安集海、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横亘中国地理版图,构成中国境内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等一系列平原和盆地的形成,使中国南北平原和盆地占了很大的土地面积。

4.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沿海平原地区。

三、气候环境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1.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因地处高纬度,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温带气候:包括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带等地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3.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东亚季风和西北季风是中国主要的季风类型。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境内的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包括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中国地理的重点知识点:一、物理地理1.地形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南、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组成。

西部是高原和山脉,如青藏高原、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等;中部是盆地和丘陵,如四川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东部是平原,如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

2.气候:中国气候呈多样性,有亚热带、温带、寒带和高原性气候等。

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3.水系:中国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众多的河流湖泊。

主要的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的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4.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锌矿石等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也很丰富;同时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二、人文地理1.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多,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2.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产业,西部地区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要产业。

3.城市发展:中国有许多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了大量人口和投资。

4.地理特色:中国有山水相依的特点,以山脉和河流为主要地理特色。

中国的山脉有祁连山、秦岭、长白山等;河流有长江、黄河、松花江等。

5.交通运输:中国交通发达,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

中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航空运输也非常便捷。

总结:以上是中国地理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物理地理方面的地形地势、气候、水系和自然资源,以及人文地理方面的人口分布、经济地理、城市发展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中国地理和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地理资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亚欧两个大陆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出发,对中国的地理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一、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和政治中心,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

该地区地貌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土地资源丰富,夏季大量降水,适合农业生产。

此地区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为主要产业,同时还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被广大人民视为“国家的腰带”。

二、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带,主要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

该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其中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赏景区。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汽车、信息技术、金融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三、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的沿海经济优势区,主要包含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省份。

该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热带作物生长旺盛,经济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导。

广东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具有重要地位,福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此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四、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区和工业区,主要包含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份。

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要区域。

此区域以农业、煤炭、能源为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人气投资。

五、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气候寒冷,土地肥沃,人口较为稠密,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中国地理笔记总结(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笔记总结(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笔记总结(区域地理).doc中国地理笔记总结(区域地理)摘要: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其区域地理特征丰富而独特。

本文旨在对中国的区域地理进行总结,涵盖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发展一、引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从北方的严寒到南方的热带气候,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高原山地,构成了独特的区域地理特征。

二、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有辽阔的内蒙古高原,也有东部的丘陵和平原。

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从寒带到亚热带,包括了几乎所有的气候类型。

河流水系:中国的河流众多,长江和黄河是最著名的两条河流,对中国的文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民族构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文化多样性:中国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四、经济发展概况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也在加速。

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是中国的工业基地,目前正在经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五、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资源共享。

六、未来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中国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区域一体化: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区域一体化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发展的一个趋势。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40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势多样,地形复杂,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世界最深的井陉盆地。

一、地理位置1. 中国地跨东经73°33' 到东经135°05' ,北纬3°52' 到北纬53°33' ,广大的辽阔地域位于亚洲东部。

东临太平洋,东南和南临鳌虾海、南海,南部毗邻东南亚诸国,西南连缅甸、老挝、越南,西接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西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2个国家相邻。

2. 地形地势中国地形多种多样,东、南、中部是丘陵、山地地势较复杂,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西北为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有许多河谷;北部则有坝上高原、内蒙古大草原等;华南有许多深切峡谷,如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等。

二、水系1. 长江中国的大河系中,长江是最强的一条,长江河流总长约6300公里,是中国主要河流之一,有“中华之母”之称。

流域面积180.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中下游形成河口众多、分汊复杂、湖泊很多的鱼米之乡。

2.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干流总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4.8万平方公里。

源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郑溪镇南约20公里处的谭门(也有说在玉树、果洛地区境内),最终辗转进入渤海。

黄河、黄土、中华民族,且性呼应的形象。

3. 珠江珠江为东江、西江和北江的合称,中国的第三大河,河长约2400公里,流经贵州、广西、广东三省,流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

以湖泊为特点。

4.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明燕龙、东海北部、钱塘江河口、鲈红岛河口、黄岩岛、涠洲岛、南沙岛等一些河流、河口和地形。

三、气候中国属于亚洲大陆性季风气候,总体上分布有寒带、温带、暖带、副热带和热带气候。

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在不同地理位置可以体验到四季分明的变化。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面积和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特色。

以下是中国区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平原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域之一。

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小麦和玉米的种植。

华北地区还拥有许多重要城市,如北京和天津,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和山海关。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濒临朝鲜半岛、俄罗斯和蒙古国。

这个地区以其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而闻名,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东北地区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长白山和鸭绿江。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五个省份。

这个地区是中国最发达和最繁荣的区域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

华东地区还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苏州的古典园林和杭州的西湖。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省。

这个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区域之一。

华南地区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和度假胜地,如海南岛和厦门。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

这个地区地理多样,包括高山、深谷、丘陵和高原。

西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动植物物种。

这个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成都的大熊猫繁育中心和丽江的古城。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五个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干燥,地势高原和草原为主,是中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区域之一。

西北地区还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如兵马俑和莫高窟。

7. 台湾地区台湾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台湾岛地势崎岖,拥有许多高山和悬崖峭壁,还有许多独特的动植物物种。

台湾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旅游业。

以上是中国区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一、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XXX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域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主要的天然特性是洪涝,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域的空中植被,由东向西,大致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XXX天然气经由过程管道送到长江中卑鄙地域。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地理笔记整理

中国地理笔记整理

中国地理笔记整理:一、中国地理概述1. 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2. 中国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分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等。

二、中国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多样,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如喜马拉雅山脉、长江、黄河等。

2.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3. 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稀土和磷矿生产国之一。

三、中国经济地理1. 农业地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中国农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地区。

2. 工业地理-中国工业门类齐全,包括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

-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3. 交通地理-中国交通网络发达,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

-中国交通干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交通网。

四、中国人文地理1. 人口与民族-中国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共有56个民族。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地区。

2. 文化与历史-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多元文化。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我国的疆域和地形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⑸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5.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图例——命I:邻国一+隔海相望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特征I一、,*[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东西走向a天山一阴山、昆仑山一b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c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d巫山—雪峰山、长白山一e武夷山、f台湾山脉g 祁连山、阿尔泰山 h 贺兰山、横断山脉i 喜马拉雅山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1.四大高原内蒙海拔1000m 左右;地面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 古高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 原荒漠草原到荒漠溉农业“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2.四大盆地 地形 区 位置与范围塔里 木盆 地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地理中国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的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地理特征。

中国的地理特征包括了广袤的平原、壮丽的山脉、深邃的河流和多样的气候。

下面,我们将对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毗邻东海、黄海、南海、北冰洋,东临大西洋。

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二、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组成。

中国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和连绵不断的山脉。

另外,中国还有著名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等众多河流。

中国的地形对其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气候中国的气候多样,包括了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

由于中国的广袤地域,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天气变化也很大。

中国的季风影响了中国的降水和气温分布。

四、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铝土矿、稀土矿等矿产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资源供应国。

五、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超过13亿人口。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和北部地区人口较少。

中国的人口结构和规模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六、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迅速,中国有数十个超过一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需要,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七、地理文化中国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中国的文化,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中国的地理特征对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文化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总结来说,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地理特征和多样文化传统的国家。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

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6.中国内海:渤海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中,小聚居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3、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委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2、对河流的影响: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崔,影响流域范围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晚形成峡谷急流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随劣质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高愿地区经济滞后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愿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4、中国气候一、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南北温差大,0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2、夏季气温分布:全国普遍高温,除疙瘩高愿外,温差不大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愿地势高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东南西北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2、时间分配: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雨季长,年际变化大。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1.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南部高原地区、西北干旱地区、东北平原地区等。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2.经济区位:中国的经济区位可以分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区等。

沿海地区因为靠近海洋,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而沿边地区则紧邻其他国家,具有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

4.气候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多样,可以分为东亚季风气候区、西北干旱气候区、西南季风气候区等。

东亚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的特点,而西北干旱气候区则干旱少雨。

5.山脉地形:中国的山脉众多,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大别山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有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的地理特点增添了诸多风景。

6.水系分布:中国的水系分布广泛,主要有长江、黄河、淮河、珠江、辽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7.地势特点:中国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平原地区较多,西部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西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险峻,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平坦,适宜农业经济的发展。

8.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东部地区水力资源较为充沛。

9.人文景观:中国的人文景观丰富多样,包括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

10.经济特点:中国各地的经济特点也有很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导,而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开发为主导。

这种差异造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总之,中国区域地理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多样。

以上只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知识点,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值得深入研究。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复习方法:同学们边看图边看讲义进行复习。

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考点总结一、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界线1. 地势三级分界线:第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 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 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4. 干湿区的界线:(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 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和季风影响1. 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自然区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及其利用方向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广泛深刻,是我国主要农耕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副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原盆地大陆性显著,太阳辐射较强,日照较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畜牧业为主,合理发展绿洲农业青藏高原高寒区高原高寒,风大,太阳辐射强,日照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弱,畜牧业为主,适当发展农、林业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及成因自然区主要差异因素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热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水分青藏高原高寒区垂直差异海拔高度3. 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影响(1)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雨带到来早退得迟,雨季长,北方相反。

(3)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南方干旱北方洪涝的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则相反。

三、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形成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1. 三个经济地带的形成原因经济带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产业结构相对优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人们思想观念较开放,有较强的竞争危机感和紧迫感。

中国详细知识点总结

中国详细知识点总结

中国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和黄海,南濒南海,北靠东北亚和蒙古国,西界中亚地区和印度次大陆。

中国领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其边界线总长约2.86万千米。

2. 自然地理中国境内地形复杂,东部为平原和丘陵,西部多高山、高原和盆地。

中国有14个海岸线,长达1.18万千米,同时还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如长江、黄河、西湖等。

3. 气候中国气候多样,南方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则多属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西部高原地区气候偏干燥,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4. 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锌等矿产资源,同时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

5. 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同时还有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分为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近代史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国家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共和国,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当代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政治知识点总结1. 政治体制中国政治体制为社会主义制度,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国家主席、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组织和领导力量。

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对外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倡导多边主义和多极化。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地理超全知识点整理

中国地理超全知识点整理

中国地理超全知识点整理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特征。

下面整理了一些中国地理的超全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1.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邻中亚和西亚,南接东南亚,北界蒙古、俄罗斯和朝鲜。

2.中国的陆地边界长度为22,117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

3.中国拥有14个邻国,分别是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二、地形地貌1.中国的地形地貌主要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河流。

2.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上。

3.中国的三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

4.中国的主要山脉有长江中游的武当山、秦岭山脉、川西高原的青藏山脉和云南高原的滇池。

5.中国的主要平原有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

三、水系和湖泊1.中国有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和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长江是中国母亲河,流经中国11个省份,总长6,300多千米。

3.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4.中国最深的淡水湖是青海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5.中国的其他重要湖泊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酒泉湖和大兴安岭的湖泊群。

四、气候和天气1.中国的气候多样,包括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中温带和高原气候等。

2.中国的主要季风是东亚季风,冬季来自陆地的干燥冷风,夏季则是来自海洋的湿润热风。

3.中国的天气变化多样,有严寒的冬季、炎热的夏季、多雨的梅雨季节和干旱的荒漠区。

五、资源和经济1.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煤炭、铁矿石、铜、铝、石油和天然气等大量矿产资源。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

3.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要支柱。

4.中国的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水果和茶叶等。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地理一、概况1.地理位置和范围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在大陆架、东海大部分、南海一部分。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经纬度位置:4°N-53°N(分属热带和北温带),73°E-135°E(分属五个时区)。

范围: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2.邻国:14个陆上邻国(陆界长2万多千米),6个隔海相望国家。

3.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民族: 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5.人口: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偏大。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侨乡:广东、福建。

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地形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3)。

30°N、38°N、45°N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2.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3.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结合地形图)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中国地理超全知识点整理

中国地理超全知识点整理

中国地理超全知识点整理中国地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人文地理等方面。

本文将就中国地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供学习参考。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和朝鲜湾,南界琼州海峡,西与12个国家相邻,北濒渤海、黄海和东海三大海湾。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连接了亚洲的东北、中北、西南和东南。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主要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

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全境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还有世界上最大、最长的淡水湖鄱阳湖和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三、气候水文中国气候类型众多,包括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季风气候等。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变化。

中国的水文资源丰富,主要源自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中国有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并拥有众多湖泊和水库。

四、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五、人文地理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各民族有各自的特色和文化传统。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建筑、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学等方面。

中国的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也拥有众多世界遗产和旅游胜地。

六、特殊地理现象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包括喀斯特地貌、三峡库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等。

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理景观,包括喀斯特地下洞穴和喀斯特地表景观。

三峡库区是指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库区域,具有重要的水利和电力资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地表覆盖着黄土。

中国地理知识点繁多,以上仅为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整理。

掌握中国地理知识,有助于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特色等方面,也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

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6.中国内海:渤海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中,小聚居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3、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委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2、对河流的影响: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崔,影响流域范围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晚形成峡谷急流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随劣质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高愿地区经济滞后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愿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4、中国气候一、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南北温差大,0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2、夏季气温分布:全国普遍高温,除疙瘩高愿外,温差不大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愿地势高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东南西北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2、时间分配: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雨季长,年际变化大。

成因:降水年季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三、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1.5月登陆,南岭以南,6月到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淮河流域,7-8月到达华北至东北,10月退出大陆2.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四、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五、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有各类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盛行。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六、中国主要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寒潮:发生于秋末,冬季,初春,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强冷空气入侵2、台风:夏秋季节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流,西北太平洋最多3、旱涝:春夏多旱,夏秋多涝,降水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暴雨4、沙尘暴:冬春季,源于蒙古和我国的沙漠,在春季随风吹袭5、河流和湖泊一、内流区与外流区1、外流区区域: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其供水区为外流区域2、内流区域:最终末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其供水区为内流区域3、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二、中国主要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1、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流量丰富,汛期较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小,冰期长2、秦岭-淮河以北(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辽河,海河,黄河流量较小,汛期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冰期短3、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流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化水,含沙量小,无冰期4、西南地区(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三、中国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1、分布:内陆,塔里木河为最长内流河2、水文特征:多季节性河流(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流程较短(消失沙漠勤汇入内陆湖)四、中国湖泊特征1、淡水湖:与外流河相通,湖水可进可出,含盐低2、咸水湖:内流河终点,湖水只进不出,蒸发盛盐分高五、长江概况1、发源地: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2、流经省区:青、藏、川、云、谕、鄂、湘、赣、皖、苏、沪3、流经地区形: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4、干流:长度中国第一大河5、注入海洋:东海六、长江水系及文特征1、上游:自源头到源北宜昌,支流为雅砻江,泯江,嘉陵江,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2、中流:自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支流为汉江,湘江,沆江,赣江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3、下游:自江西湖口到入海口,支流为青戈江,水阳江江阔水深,流缓,少支流七、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1、巨大的水能资源葛洲坝水电枢纽是目前发电流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山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2、我国最重要的内河流航道东西交通大动脉,誉为黄金水道,宜宾以下干支流四季通航3、长江流域的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干流与多知南北交通线相交,对沿江,沿海,内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上海是长江流域经济的龙头4、洪涝原因A.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大,集水量多,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集中,上中游落差大,水势迅猛,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B.人为因素: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湖泊分洪能力下降,造成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四川盆地,汉江,湘江,赣江等流域集中汇水造成长江中下游水位急升,泄洪能力差,洪涝灾害随时发生。

八、黄河概况1、发源地,青海巴喀拉山北麓2、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3、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干流长度:中国第二长河5、注入海洋渤海6、冬春季易发凌汛九、黄河水系及水文特征1、上游:逢源头到内蒙古河口镇,支流为洮河,湟水。

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

1、中游:自河口镇到河南旧孟津,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2、下游:自旧孟津至山东入海口,主要支流洛河。

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地上河。

十、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黄河流域是文明发祥地,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能源丰富1、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大型水利枢纽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盛公,万家塞,三门峡,小浪底等2、引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历史悠久,中下游引水工程:引黄入晋,引黄济青3、水土流失及治理加强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中上游开展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修建4、地上河成因: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危害:人工筑坝束水,河堤决口泛滥治理:兴修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治理沙漠,加固堤坝十一、黄河下游断流原因分析1、下游来水少2、工农用水量大3、人口生活用水量大4、大面积屯下水漏斗区5、大气增温,蒸发强烈十二、京杭运河概况1、起止点:北京-杭州2、长度:世界上最长运河3、河通水系:海黄淮河,长江,钱塘江,现为南水北固东线工程放施4、目前通航河段:山东济宁-浙江杭州十三、珠江水系组成1、水系组成2、流往云贵高原,南岭山地,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入南海3、通航里程仅次长江4、支流众多,水系稠密,由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水系组成十四、珠江的水文特征1、水量丰富,仅次长江2、水位平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小3、含沙量少,植被多,石灰岩广布十五、红水河水能源开发天生桥,龙滩,岩淮-系列水库和水电站6、中国农业一、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二、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布1、小麦:春小麦于春季播种,夏秋收获,分布于纬度高,热量差地区,如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

冬小麦于秋季播种,次处夏季收获,生长期久,我国以冬小麦为主,分布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2、水稻:喜温,喜湿,秦淮以北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3、玉米:北方春播玉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中国主要玉米区)南方山地,丘陵玉米4、棉花:喜温,喜光,生长期长,分布于黄淮海平盆,南疆盆地5、油菜: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喜温喜湿,分布于全国,长江流域是世界是最大的冬油菜产区6、甘蔗:喜温,喜湿,需肥多,分布于北纬24度,以南,台,桂,粤、滇、闽、琼7、甜菜:喜温凉,耐寒、耐旱,耐碱,分布于我国北纬40度以北,东北,(种植最多)华北,西北三、我国四大牧区的畜牧业发展状况1、新疆牧区:是山地草原,季节性轮牧,冬夏均可放牧,牧业生产经验丰富2、青藏牧区:是高寒草原,定点和放牧和轮牧,牧草肥美,牧业生产经验丰富3、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定点放牧和轮牧,草原面积大,经验丰富4、牧区畜牧业:分布内蒙古、新、青、藏、天然草场5、农区畜牧业:中国牧区半牧区以外的农区,以舍饲和秸秆饮料为主,是中国畜产品主要采源地6、城市牧区畜牧业:伴随城市发展从农区畜牧业中分化出来,集约化程度高(时鲜业)四、我国水产业的发展概况1、发展:水产品出口在农产品出口中居首位,渔业资源丰富,品种多,分布广,劳动力成本低,养殖技术先进,扩大出口潜力大2、优势区域: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养殖带,黄渤海养殖带,长江中下游养殖带五、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1、小麦: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2、玉米: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3、棉花: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4、油菜:长江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5、甘蔗:桂中南,滇西南,粤西7、自然资源[要学习网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一、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特点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地区差异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