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总结高考攻略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知识框架图全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总结图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总结图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总结图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图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陶器制作-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代表性文化2. 夏商周- 夏朝: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 商朝:甲骨文的出现,青铜器的繁荣- 西周:封建制度的确立,礼乐文化的兴起3.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4. 秦汉- 秦朝:统一六国,制定统一度量衡、文字- 汉朝: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丝绸之路的开辟5.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 晋朝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民族融合6. 隋唐五代-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短暂的统一-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的繁荣- 五代十国:地方割据,战乱频繁二、中世纪历史1. 宋辽金元- 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 辽金:北方民族的崛起与统治- 元朝:忽必烈的统治,行省制度的建立2. 明清-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国力强盛- 清朝:康乾盛世,晚清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三、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的高潮- 甲午战争:清朝的衰落,台湾的割让2.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清朝的覆灭,民主思想的传播-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政治动荡- 国民政府:抗日战争,国共内战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社会动荡-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 十字军东征- 黑死病的影响3. 近现代-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生产力的飞跃- 法国大革命:民主思想的传播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与同盟国的战争5. 冷战时期-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核武器竞赛,太空竞赛6. 当代世界- 全球化:经济、文化、信息的全球交流- 互联网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以上是对高中历史知识点的一个基本归纳和汇总,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

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思维导图专题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思维导图专题复习课件
管通辖过新史疆实。说明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 西 元朝中时国加的强了领对土西藏的管辖。
藏 清朝时确立了册封制度 清: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
拓展一:台湾的三次分离与回归
分离
回归
第一次 明朝后期,荷兰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 1895年,《马关条约》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
台湾给日本
到祖国怀抱
第三次 1949年南京解放后,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台湾 再次离去
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阻力:台独势力 和国际反华势力。 台湾问题解决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台湾问题解决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四、古代经济发展
春秋 农业:1、铁农具、牛耕出现并推广(生产力提高标志); 战国 2、秦国太守李冰修筑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共同原因
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 1、统治者英明决策,采取一系列有利于 国家发展的措施,如发展生产、重用人 才等。
•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3、人民辛勤劳动。
元朝 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禁止贵族圈占农田、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 商业:大都是世界商业大都市,《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繁华景象。
• 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唐朝中后期 南宋
盛世名称
在位皇帝
开皇之治
隋文帝
贞观之治
唐太宗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武则天
开元之治 (开元盛世) 唐玄宗
措施(原因)
提出:韩非法家思想(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
建立:秦始皇、 发展:秦朝至清朝 结束:辛亥革命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 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 展;有利于加强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等。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西周政治制分封制宗法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央集权制度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郡国、郡县并存汉朝推恩令、附益之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宋朝军事:兵权归中央、精兵为禁军行政:文官、通判财政:转运使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演进与强化(汉至清)选官用官制度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君主专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专题二中国近代的侵略与抗争及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战争背景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结果:《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结果:《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1894-1895年结果:《马关条约》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略战争19世纪军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时间:鸦片战争时期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邓世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④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8.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表现和特点
⑴历程:①夏商西周,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②春秋战国,出现了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此后,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⑵表现(成就):三大部门——冶金、制瓷、丝织
冶金 商周:青铜→西周:铁→两汉: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东汉:水排→南北朝:灌钢
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
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
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② 大了
,开发了

③ 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 的隐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
度。
核心: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包含政治、经济、文化)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政治
【记忆导图】
【思维导图】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
① 封对象——

② 受 封 者 义 务 ——服 从 周 王
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框架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框架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框架
一、古代史
1. 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
4. 秦朝的统一战国、秦汉经济文化政治思想变革
5.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
1. 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和文化特点
2.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3.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
4. 辛亥革命与各时期的政治制度
5. 辛亥革命与社会变革
6. 辛亥革命与文化变革
三、现代史
1. 五四运动后民主主义思潮
2.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3. 五四运动与共产主义思潮的形成
4. 其他民主主义思潮及共产主义思潮
5. 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和变革
6. 中国革命战争的政治变革
7. 中国革命战争的社会变革
8. 中国革命战争的文化变革
四、现代史的其它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同俄罗斯的关系
2.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政策
3.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建设
4.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建设
5.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
6. 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历史特点
7. 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
8. 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9. 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
五、古代史
1. 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2. 中国历史上对外政策的主要思想
3. 中国历史上对外政策的主要经验
4. 中国历史上对外政策的主要效果
5. 中国现代化的必然性和历史特点
6.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思想
7.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经验
8.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影响。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

中央与地方:大分裂,民族大融合中央官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检查制度:大多沿用汉制。

御史台仍为最高检察机关全国经济: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手工业土地制度:孝文帝(冯太后掌权)推行均田制耕作方法:(北)耕耙耱技术、(南)耕耙技术灌溉工具:翻车冶金:南北朝的灌钢法(綦毋怀文)制瓷:北朝有成熟的白瓷纺织:民间手工业曾遭摧残商业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思想文学:乐府、骈俪文盛行,志怪小说书法绘画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家有新的发展;且三教之间相互融合北方游牧民族也大力崇儒兴教楷书定型,行书、草书产生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钟繇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并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宗教画,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发明与发现选修:孝文帝改革造纸技术进步明显,白度增加,纸取代竹简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数学:祖冲之的圆周率农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历法:《大明历》也称“甲子元历”,祖冲之创制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采用391年置144闰月,求出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日,和今天仅差46秒,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总体:南北对峙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南方稳定,经济发展,士族占有特殊地位总体: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南方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年+南宋1127~1276))政治文化央地关系经济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皇帝得以总揽大权选官制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科举选官成为主导收精兵削实权(文官知州通判制)制钱谷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全国经济:南宋迁都后,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形成,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商业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提高谏官地位,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地方设监察区、路设监察御史土地制度:不抑兼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订立契约)耕作制度:江南成为经济重心,江南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甚至一年三熟制灌溉工具:水利的高转筒车(60米高地)制瓷纺织制瓷技术大放光彩磁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除了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空前繁荣,环境相对宽松,交子、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坊市制度被打破,早夜市昼夜相接外贸:同十几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源思想文学书法:宋四家(黄米苏蔡)个性化绘画戏剧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王安石,陈亮,叶适等反对理学空,谈经世致用与功利之学结合起来词成为主流形式和标志,散曲出现供说话人用话本,小说新阶段宫廷画最为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为最大亮点文人画:马一角(马远)夏半边(夏圭)瓦舍(瓦肆)(浙江温州)南戏科技发明与发现选修:王安石变法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11世纪中叶,毕升(970~1051)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央地关系:行省制,土司制度,少数民族中央官制监察制度只设中书省蒙汉官制中央御史台地方设御史台,22个监察区农业:棉花从边疆传到内地手工业商业制瓷:青花瓷纺织: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贸易大都会外贸:泉州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设立7个(后并为3个)市舶司,制定市舶法则文学:元曲繁荣,关汉卿、马致远书法:赵孟頫戏剧:元杂剧绘画:王冕《墨梅图》数学:算盘出现历法:郭守敬《授时历》农书:王祯《农书》政治经济文化央地关系:结束分裂局面,一统天下中央: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形成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地方设司隶台,专掌洲县监察农业:开通大运河商业:开通大运河思想: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绘画:展子虔《游春图》央地关系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完善选官制度:科举制完善(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科举取士占少数,中第者须吏部考察监察制度唐代中期设置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制度沿袭隋制,中央御史台,唐朝另建立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虽然谏官以皇帝为监察对象,把皇帝当做国家最高官吏,对传统依法治官不失为一项重大突破地方设监察区,道设监察御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全国经济: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农业手工业土地制度:前中期实行均田制(租佣调制,780杨炎两税法)、土地私有制耕作方式:曲辕犁(江东犁,配有犁评、犁梢)灌溉工具:筒车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唐三彩(陶)纺织:丝织技术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唐代朝廷赋税户调多数出自民妇商业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邸店、柜坊和飞钱涌现坊市制度,唐后期扬州出现夜市外贸:广州成为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唐朝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思想:唐代实行三教并行,韩愈复兴儒学文学:唐诗繁荣,词出现,传奇出现书法绘画张旭,怀素楷书步入盛世,颜体、柳体、欧体成为范式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壁画敦煌莫高窟戏剧:(唐玄宗时宫廷设立)梨园发现与发明选修:唐太宗四大发明1四大发明2:出现雕版印刷术,作品《金刚经》天文药王孙思邈《丹经》记载了硫磺伏火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代书籍记载了《石氏星表》僧一行、梁令瓒创制了黄道游移,发现恒星位置有变动,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大衍历》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170万年~前2070前1600)政治经济文化禅让制、公天下部落联盟农业手工业商业:物物交换,原始商业经济形态: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北粟麦南稻)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石刀、石斧水利:大禹治水制陶(黑陶、彩陶、白陶、)养殖并有丝织品书法绘画:鹳鱼石斧图戏剧:傩戏仓颉造字结绳记事原始文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世袭制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占卜来神话王权农业手工业:青铜铸造村社结构虽保留,但公有制被破坏井田制出现书法:象形文字历法:《夏小正》前1046)中央与地方关系:内外服制度,地方封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央官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相、卿士,相权力大,甚至可以放逐王(伊尹放逐太甲)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井田制发展,村舍结构仍有保留生产工具技术少量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打草区制肥料,治虫灭害冶金:后母戊鼎制瓷:原始瓷器纺织: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商人善经商,名称由来书法:甲骨文,文字成熟历法:殷历干支纪日法月亮圆缺一次作为一个月,一年12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由氏族土地公有制包土地国有制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时期被官府垄断。

2022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及思维导图(高考复习深度课件)

2022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及思维导图(高考复习深度课件)

瓦解 过程 春秋始崩溃
力 决
战国土地私 有制确立--
战国彻底废除
土地国有制形式:公田(官田)--唐宋后数额减少
定 生
以私有制为 主体的多种
土地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 来源:
产 关
土地所有制 形式私有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表:土地私有制形式
(最主要形式)
发展
制的不断深化 主要手段:土地兼并(影

③自耕农土地所
宋朝
谏院
独立的谏官机构
总结: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时期 阶段特征
主要史实
战国 初步形成 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秦朝 正式建立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考核官吏、颁布秦律
汉朝 巩固
建中朝,设刺史,实行郡国并行制,颁布“推恩令”,解决 王国问题
隋唐 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宋仅次于自耕农经济——明清普及,成主要形式
结果和影响: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
探究二: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4、特 点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家一户)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精耕细作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前进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演变:宋
宋太祖的集权措施
措施
收精兵 ①杯酒释兵权;
②三衙:统兵权 枢密 院:调兵权;③将地方 强壮军队收编为禁军
作用 有利于皇帝控制军队
削实权 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文臣任知州
制钱谷 设转运使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
物质基础
特点:重文轻武、强干弱权、守内虚外

高考历史复习通史知识整合框架

高考历史复习通史知识整合框架

一、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一)总特征:(1840年以前)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二)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突破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二、中国近代史通史结构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突破(一)、近代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整理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及其附件(1843年)。

——鸦片战争(1840—1842)主要内容危害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主要内容危害《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侵华方式转变)。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的原因:2、变动的表现:变动一:变动二:变动三:变动四:3、变动的趋势:4、写出右图所代表的经济形态A: B: C: D: E:5、变动的影响:(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历程特征时间原因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结构变化;阶级结构变化;早期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民资登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1912—1919(一战期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快) 促进了资、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图:1)农业:①木石骨器、耒耜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①青铜 ②丝织 ③官营 3)商业:职业商人出现经济: 3.西周(镐京) 政治: 1)分封制:①含义 ②对象③义务 ④等级序列 ⑤作用 2)宗法制:①目的 ②核心 ③大小宗 ④作用 3)礼乐制:①作用 4)三者关系: 一:夏商西周 1.夏:公元前2070年,国家,公共权力,阳城 2.商:神权色彩,占卜,甲骨文,殷 总体特征 二:春秋战国洛邑经济: 1.农业:1)工具:铁犁牛耕 2)水利:都江堰 3)土地制度:私有 2.手工业:私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商业:1)私商兴起 2)重农抑商 时代特征 1.思想: 百家争鸣 文化: 1)背景: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2)流派: 3)意义: ①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②道家:老子、庄子 ③法家:韩非子 ④墨家:墨子 2.科技:①司南②日食、彗星、《石氏星表》③九九乘法表 3.文艺:①甲骨文②楚辞《离骚》③绘画《人物龙凤图》魏国,李悝 秦国,商鞅 政治: ①背景: ②措施:政治;经济;文化③结果:④影响:1.变革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区别 1)春秋:齐国,管仲 2.改革: 2)战国:五:魏晋南北朝1)背景:1.中央官制的变化:三省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政治:2)措施作用:(见表格)3)影响:4)成功原因:前期后期经济:1.农业:1)水利:翻车2)土地制度:均田制3)税收:租调制2.手工业:1)灌钢法2)白瓷文化:1.思想:佛道思想冲击着儒学:1)原因2)内容3)作用2.科技: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3.艺术:1)东晋,书圣,王羲之2)东晋,“以形写神”,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时代特征经济: 1.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经济中心完成南移2.商业的发展 1)纸币出现:交子2)市的变化:时空限制被打破 3)城市功能的变化:经济功能增强 4)外贸兴盛于港口城市的繁盛:广州、泉州 七.两宋东京、临安 2.社会危机:三冗两积1.中央集权的加强: 1)中央削相权:中书门下、枢密院、 三司行政 军事 财政2)地方收实权:兵、权、钱3)影响:利、弊政治: 3.改革 1)庆历新政:①主持 ②中心内容 ③结局2)王安石变法:①主持 ②核心 ③措施作用 ④结局(见表格)文化: 1.思想: 1)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产生新的变化2)程朱理学:①代表 ②思想 ③影响3)陆九渊的心学:①代表 ②思想区别2.科技: 1)活字印刷术2)火药的广泛使用3)指南针用于航海3.文艺: 1)兴盛原因:时代特征六:隋唐大兴、长安政治: 1.中央:三省六部制 1)确立 2)内容 3)作用2.地方:藩镇割据 节度使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2)贞观之治 ①表现②措施(政经文族外)③晚期3)评价唐太宗经济: 1.农业:1)工具:曲辕犁 2)水利:筒车2.手工业:1)制瓷: 2)丝织3.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原因 2)表现①市②行③大都会④外贸文化: 1.思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2.科技:1)雕版印刷术 2)唐末火药用于战争3.文艺:1)诗歌①李②杜③白 2)传奇 3)书法:楷、草 4)绘画 时代特征1.中央:中书省,一省制,宰相专权 2.地方: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农业:棉花种植普及,由南向北推广2.手工业:1)棉纺织业:①黄道婆②松江③新兴产业主要衣料2)制瓷业:彩瓷时代,青花瓷,釉里红3.商业:1)大都 2)泉州1.思想:儒学受到冲击2.科技:1)天文:郭守敬,简仪,《授时历》 2)农学:王祯,《农书》3.文艺:1)元曲:①杂剧②散曲③关汉卿、马致远2)绘画:山水画,文人画1)原因:太祖废宰相,直统六部,政务繁忙,无力应付 2)过程:①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②成祖,设内阁,讨论军国大事 ③后来,获票拟权,权力增大 3)职责: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是行政、决策机构1)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的限制2)设立:雍正,军务,皇宫内,初始暂设军事机构,后为中枢机构 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特点:简、速、密5)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1)利: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弊:极大妨碍着社会的进步,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了被动挨打的祸根 1)平定三藩叛乱 2)收复台湾 3)平定准准噶尔叛乱和多伦会盟 4)中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2)评价:1. 手工业发展:1)私营占主导 2)明代斗彩,五彩瓷3)清代珐琅彩2. 商业:1)商业市镇兴起 2)农产品进入市场 3)商帮:徽商,晋商3.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政策:4.资本主义萌芽:1)特点:雇佣关系 2)受阻原因 3)影响1.思想:1)更新理学:王阳明心学:2)批判思想:①李贽的异端思想②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科技:1)医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2)农学:明王祯《农书》3.文艺:1)小说 2)绘画 3)书法 4)京剧 八:元朝大都 政治 经济 文化 时代特征 九:明清应天京师 政治 经济 文化 明内阁清军机处 影响 1.中央集权的强化 2.康熙帝 1)巩固统一措施 时代特征。

中国政治史知识点归纳思维导图

中国政治史知识点归纳思维导图
中国政治史知识点归纳思维导图
经济生活
公民的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当代国际社会
文化生活
● 哲学知识板块(一)——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
● 哲学知识板块(二)——古代的政治制度
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9、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记忆导图】【思维导图】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专题01 中国政治史-高中历史全套知识框架与思维导图

专题01 中国政治史-高中历史全套知识框架与思维导图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
维护 统治
政治体现(表) 内核纽带(里)


士 平民 奴隶
宗法制
决定等级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秦朝 ① 唐朝 ③
5.君主专制的演变 西汉 ②
明朝 ④
清朝 ⑤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皇帝
御前会议
三司
中书门下 (政事堂)
枢密院
台谏
三司使
8.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元里抗英 (1841)
背 景
鸦 片 战 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1878)
背 景
俄 英 侵 略 新 疆
黄海海战 (1894)
背 景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反割台斗争 (1895)
背 景
义和团运动
(1899—1900)
背 景


国 主








9.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851
1864
1894
1840
1919
1949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反侵略反封建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
(2)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和中国共 产党创建
国民大革命 (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
国共对峙
(第二次国 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民 解放战争(第三 族解放战争) 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1
1919 1924
①文革的发 动——中央 两个会议通 过的《通知》 和《决定》 ②造反派夺 权 ③民主法治 遭到严重践 踏 ④“文革” 的性质—— 内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