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要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详细版)
【复习范围】第一讲政治经济学绪论1.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研究对象——生产关系(3页)生产力(物质生产)的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生产工具(21页)2.经济规律的定义、特征以及类型(8页)•定义: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特征: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对经济规律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的三个层次(三种类型):①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②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几个社会的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
③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二讲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27页)•(一)关于经济制度(补充)•经济制度:亦称“社会经济制度”。
指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是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基础。
•(二)关于经济体制(补充)•经济体制: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结构和组织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总称。
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
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
•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本质特征(120页)•(一)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对雇佣劳动的统治、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与分割,构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微观经济现象,也研究宏观经济现象。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信用是借贷行为及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法体系。
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手段、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全球经济体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府与经济相互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学科,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就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个知识点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社会中规定政治权力分配和行使以及规范政治行为的体系。
最常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
民主制度强调公民的参与和政府的责任,以及选举制度、司法独立等制度保障;专制制度则注重政府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以及官僚体系、公安机构等制度保障。
政治制度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制度会对市场经济、财政政策、劳动力市场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二个知识点是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经济活动组织和全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产权制度、市场机制、企业组织等方面。
经济制度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制度,它强调市场供需关系的自由调节和竞争的自由进出,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率。
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制度,通过国家计划来指导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不同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三个知识点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通过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增加公共支出可以促进投资和就业。
财政政策能够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逆周期调节可以调整经济波动。
第四个知识点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影响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等,从而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第五个知识点是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交叉点,反映了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和就业情况。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技能水平、教育程度、就业机会等。
政府可以通过就业政策、职业培训等措施来调整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政 治经济学发展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发展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政治经济学的起源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古希腊,色诺芬的《经济论》就已经对家庭经济管理进行了探讨。
而在古罗马,贾图的《论农业》等著作也包含了一些经济思想。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时期。
在17 世纪,英国的威廉·配第率先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
他的《政治算术》运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观点。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国富论》被视为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在无形之中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他还阐述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增长。
2、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同时他还强调了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他指出,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们所获得的工资,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总名称,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以下为您归纳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从长期来看,价格的上涨和下跌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后果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
政治经济学要点全
政治经济学要点全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临盆关系及其成长规律。
(2)社会临盆关系指人们在物质材料临盆和再临盆过程中结成的互相关系,即经济关系。
(3)政治经济学研究临盆关系必须接洽临盆力和上层建筑。
2.物质材料临盆是人类社会存在和成长的差不多第一.人类生计所须要的最全然的生活材料只有经由过程物质材料临盆才能获得;第二.物质材料临盆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类社会活动的先决前提。
3.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第二.劳动材料;第三.劳动对象。
(2)劳动对象有两类:第一.是没有经由人类劳动加工的、天然界原有的物品;第二.经由人类劳动加工的临盆品,即原料或材料。
(3)劳动材料包含:第一.临盆对象;第二.劳动过程中所须要的各类物质前提,如容器、厂房、仓库、的门路、地盘等。
(4)现代社会化大年夜临盆中劳动过程的新要素:科技、经营治理、经济信息等。
4.临盆力构成身分及其感化(1)临盆力构成:人的身分---劳动者;物的身分---临盆材料(包含:劳动材料和劳动象)。
(2)劳动者是临盆力中起主导感化的身分;临盆材料是临盆力成长中必弗成少的客不雅物质前提;劳动资估中的临盆对象是社会临盆力成长程度的重要标记,也是划分经济成长时代的重要标记。
5.科学技巧是临盆力(1)科学技巧是临盆力,是指天然科学,社会科学,技巧制造在临盆过程中被应用,从而转化为实际的直截了当的临盆力。
(2)临盆力中人的身分和物的身分,都同必定的科学技巧有紧密接洽。
科学技巧广泛应用于临盆,日益渗入渗出到劳动者、劳动材料、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本质的变更,能够极大年夜地促进临盆力的成长。
(3)现代科学技巧的高度成长,对临盆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感化,因而科学技巧是第一临盆力。
6.社会临盆关系的内容及其互相关系(1)临盆关系的内容:包含在必定临盆材料所有制差不多上形成的,在社会临盆总过程中产生的临盆、分派、交换和花费关系。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很多,它不仅涉及传统的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如下:一、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
价值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对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的作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也是商品在生产和交换中发挥的一种社会功能。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决定、竞争机制等各方面的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可以带来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与调节。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实现。
但是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的限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四、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外资流入、国际金融等领域。
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的优劣决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的兴衰,而国际金融则主要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际汇率的稳定性。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革企业组织等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优点在于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公共使用的特点。
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来影响全局经济增长和分配,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政府指导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需要关注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宏观调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政治经济学重点要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名词解释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它是社会科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对于理解现代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供求关系。
供求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中生产者愿意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中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平衡状态。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会上升。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第二,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理论观点,强调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
按照这一理论,劳动越多的商品价值越高,因为它耗费了更多的人力和资源。
劳动价值论对于分析商品价值分配和劳动者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则更广义,包括经济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和环境因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多重目标。
第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自由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但政治经济学也指出市场并非完美,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可能表现为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可以通过干预和调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最大化。
第五,社会公共财政。
社会公共财政是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调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公共财政的均衡和可持续,以及如何合理分配财政资源,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公平。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通过掌握这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现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
以下是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社会制度:研究不同社会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体系。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税收、政府支出、货币供应等。
3. 阶级分析:通过研究社会中的阶级结构,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
4. 市场结构:研究市场的不同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以及这些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祉的影响。
5. 国际政治经济学:探讨国际间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化等。
6.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绩效和发展的影响,关注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如何形成,以及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8.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等。
9. 环境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和制度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
10.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工资、职业选择等与劳动力有关的经济问题。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学的多个方面,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本身,还强调政治、社会和制度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经济活动及其在社会中的背后驱动因素。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研究人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等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等内容。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建模等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单位数量的变化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确定最优决策。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确定最优决策。
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析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4.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税收和补贴、管制和监管等手段,调整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的经济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动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以国家计划和指导为基础,实行垄断和垄断经营的经济制度,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四、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2.经济循环经济循环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和流动,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1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④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⑤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
——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及标准?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了经济与政治的交互作用,并就经济问题提供了政治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通过国家计划和政府控制实现资源分配的经济形式,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市场供求和私有财产权力的制度。
2. 政治经济学的根基:政治经济学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其根基主要基于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 现代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行为背后的政治力量和利益,以及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经济目标。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指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强调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5. 政治经济学家的角色:政治经济学家研究理论,并就政府政策和经济变革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6. 政府调控与市场自由:政治经济学讨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限制。
7. 政治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政治经济学涉及一系列关键概念,如供求关系、竞争、垄断、劳动力市场和财政政策等。
8.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政治经济学始于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派,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后来发展为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不同思潮。
9.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家政治力量的影响。
10.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
11.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公平: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2. 政治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可持续发展,即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社会公正。
13. 政治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福利。
14.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内容。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发展趋势、政策实施效果等重要知识点。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政治经济学概念及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政治体制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如何影响政治权力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等。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在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由于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繁杂,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非常广泛,理论架构也颇为庞大。
二、政治经济体制政治经济体制是指国家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总称。
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国家政策的取向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资本主义体制、社会主义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政府更多的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实行市场经济,并推崇私有制。
社会主义体制以计划经济为特点,国家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的计划和控制,国有制相对较大。
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既保留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又进行了国家管控,它的实质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三、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政治经济体制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总体描述,它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治理机构的设置、经济管理体制等。
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体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主张自由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主义体制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推崇公有制,国家对经济有着较大的控制;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进行综合性的整合,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 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表示剩余价值总量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长短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联系
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
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商品价值 =c+v+m
⑤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 (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 即(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或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用 M 表示剩余价值总量, V 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 M=m ’*V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指自给自足经济,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4、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5、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关系或比例由价值决定)7、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8、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性:两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2)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这两个属性。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9、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创造价值(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4)两者对立统一关系:a统一性: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b对立性: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体现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0、商品价值的质: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11、商品价值的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计算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决定商品的价值量1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技术(3)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5、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2)总和的或扩大的(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本身有价值)16、货币:商品交换的媒介,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具有5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17、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五)价值规律18、价值规律:(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3)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体。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经济政策、收入分配、商品交换、市场运作、价值理论等。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的知识点。
第一,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产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是用以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为了解商品价值的本质提供了基本理论。
第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在资本主义体制中,资本家通过控制工人的劳动力来实现剩余价值的创造。
剩余价值指的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利润。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的存在离不开剩余价值。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生产力是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是社会财富的创建者。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第四,资本运作的方式。
资本运作是指资本家利用其资本进行投资、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过程。
这一运作方式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的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的运作方式包括垄断、竞争、国际化等,不同的方式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生产、分配、交换等活动由国家计划进行统一调配,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种制度下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了解和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要点总结1.为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关系?答:1,因为生产关系是由生产的物质规律技术决定的相互关系,它反映着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所结成的关系。
因此,生产关系构成了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社会条件。
而人们的具体活动规律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2,生产关系是由人们的物质利益规律决定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赋予了人类劳动产品以特有的社会形式,这就是通过物质对象所表现出的经济范畴。
这种范畴只有通过研究生产关系才能给予科学的理解。
因此,通常一般地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答: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私有制或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或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3.价值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产生?答:在原始社会末期,偶然发生的物物交换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就是简单价值形式。
但由于商品交换具有偶然性,简单价值形式在价值的表现上,无论从质的方面考察还是从量的角度分析都是不充分的。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还没有把价值作为无差别人类劳动凝结这一质的同一性充分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偶然性,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受价值量调节的客观规律性也未充分表现出来。
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增加了,商品交换的种类和范围扩大了,简单价值形式便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
在扩大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已不是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一系列商品上。
商品的价值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
在量上也消除了偶然性,反映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调节着商品间交换的比例。
但从价值表现的要求看,它仍有局限性。
从相对价值形式看,每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都是一个无穷的序列。
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从等价形式看,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一般等价物,交换常常遇到困难。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矛盾的日益加深,扩大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大家公认的一般等价物。
一般价值的出现,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因而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交换的发展,但由于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同的,给商品交换带来了困难。
于是客观上要求固定统一的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就过渡到了货币形式。
由于金银等贵金属的自然属性,使其成为了货币。
这样,整个商品界分裂成了对立的两极:一级是除货币以外的其他所有商品,它们只是直接作为使用价值存在;另一极是货币,它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可见,货币形式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为什么说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答:1,劳动是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衡量价值的内在尺度,它本身没有价值。
如果说它有价值则是毫无意义的反复。
2,假如劳动能够当商品出售,那它必须在出卖以前就存在。
然而,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3,如果劳动者使自己的劳动在被出卖以前就独立存在,就必须占有生产资料,把自己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出售的就是物化劳动,即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那么他本人就不是雇佣工人了。
4,如果劳动是商品,有价值,而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那么就无法说明这种交换究竟是等价还是不等价交换。
因此,说明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5.为什么工资的表面上表现是劳动的价格?答:1,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要工人为他进行一定时间的劳动。
而工人提供的劳动除了能产生使用价值外,还具有创造价值的属性。
特别是能创造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属性。
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属性。
2,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是在工人为资本家提供了劳动之后才支付工资的。
3,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都是用时间来测量的,因此很容易混淆。
4,付出劳动是工人获得生活资料的手段。
工人出卖劳动力得到的工资,被看作是他的劳动换来的。
而且工资随劳动力的价值而变化,劳动力价值又随着生活资料而变化,但在劳动力价值不变时,劳动力价格也会随着其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5,工资随着劳动时间,产品的数量,工人劳动技术及熟练程度的不同而变化。
因此,工资的表现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以及为什么必须从再生产来看?答:1,首先,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雇佣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的。
从孤立的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要生产,先要预付一定的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而工人在为资本家劳动一定时间得到工资后,他生产的商品可能还没有卖掉,就造成了资本家养活工人的假象。
但是从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连续的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是工人以前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可见,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雇佣工人自己创造的。
而且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供资本家消费的剩余价值也是工人创造的。
2,其次,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也是工人创造的。
如果从孤立的生产过程看,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还不够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因此,通过研究连续的在生产过程可以发现如果资本家把自己预付资本的等价资本全部消费掉,那么这些资本的价值不过只代表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总额,他原有资本的任何一个原子都不复存在了。
3,最后,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雇佣劳动始终是资本的附属物,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从一个孤立的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与资本主义生产无关。
然而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了再生产被消耗的劳动力,从而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需要,甚至繁衍后代都是为了再生产劳动力的需要。
7.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以及如何达到对立统一?答:1,货币资本循环,公式表示为G—W…P…W’—G’三个特征:1,突出地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目的是使自身的价值增殖。
2,突出地反映出资本运动的主体是价值。
3,循环起点与终点的货币形式,产生了货币会自动增值的假象。
2,生产资本循环,公式表示为P…W’—G’·G—W…P生产资本循环以强调生产过程为特征。
它反映出1,剩余价值是生产中形成的。
2,资本主义生产是再生产过程。
3,流通过程是再生产的中介。
4,掩盖了生产目的,把资本的循环反映为资本是为了再生产而进行的循环运动。
3,商品资本循环,公式表现为W’—G’·G—W…P…W’特点:它的起点与终点既包括了预付资本的价值,也包括剩余价值。
因此,它是既包括预付资本的循环,也包括剩余价值循环的循环形式。
商品资本循环反映出:1,商品价值的实现是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2,把资本循环目的歪曲地反映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商品,资本运动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而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商品资本的销售过程包含着资本和收入在内的所有价值运动。
因此,商品资本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最适当形式。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特性。
同时,各种循环形式也形成着资本运动的假象。
因此,只有通过对三种循环形式的资本运动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全面认识资本运动的性质与规律,揭示资本运动的假象。
8.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答: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的并存性。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具体内容及展开见教材P87)9.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答:1,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于可变资本,来源于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而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2,划分的标准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标准,是资本价值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而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标准则是资本价值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周转方式。
10.社会资本,个别资本的联系和区别:联系:1.运动的目的都是价值增值2.运动过程都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3.在运动的不同阶段都采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不同形态.区别:1.个别资本运动中只涉及生产消费不涉及个人消费而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涉及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2.个别资本的运动只包括资本的运动,不包括作为资本运动的一般商品的运动.社会总资本不仅包括资本的运动,也包括那些不再进入资本运动的一般商品的运动.3.个别资本的运动只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不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社会总资本涌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也包括剩余价值流通.11.为什么价值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商品经济中,生产着不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也就是交换其他商品的手段,这一手段是生产者劳动的成果,所以说价值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2.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公式:见书102页和104页13.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实质:经济危机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在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两个矛盾两个矛盾的发展是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表现在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14.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对于价值增利来源的掩盖. 1.利润的产生,消除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区别,产生了价值增值全部来源于预付资本的假象.2.平均利润形成后,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不一定用户自己雇用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比例,而是于预付资本成比例,因而是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表与剩余劳动在量上出现不一致,因而进一步割断了利润与剩余劳动的联系,加强和巩固了资本创造利润的假象.3.商业利润给与流通产生价值增殖的假象4.利息是最具有拜物教的价值增殖,给人以货币本身可以产生价值增殖的假象.5.地租给人以价值增殖是土地所有权所带来的..15.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和绝对利润量的上升的原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在资本积累基础上出现的,资本积累增大路预付资本,因而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量有可能增加.资本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旦积累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量,积累将会停止.16.利润率下降规律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的展开:1.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2.生产扩大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3.相对过剩人口与过剩资本并存4.社会阶级矛盾加深17.商业资本利润的来源:商业利润只能来源于产业资本让渡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以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向商业资本出售商品,再由商业资本按照生产价格向社会出售商品的方式,让渡给商业资本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因此,商业利润的源泉是生产领域上产生的剩余价值.18.纯粹流通费用及其补偿商品的买卖活动不增加社会产品,因而这种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只能从社会社会已有产品的价值中补偿.这种补偿不能来自生产本只能来自剩余价值.19.利息的来源资本主义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引带出货币资本而从只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资本主义利息直接来自于只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它的源泉是生产领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20.虚拟资本如何形成,与现实的二重存在.21.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的条件,源泉和原因:绝对地租的产生的条件是由于农业中的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是农业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源泉是农业生产工人产生的剩余价值,原因是土地所有者对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级差地租的条件是土地的优劣不同,源泉是农业生产工人产生的剩余价值,原因是土地资本家对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22.土地价格长期上涨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1.土地利用技术的进步是投资产生的级差收益二提高2.土地需求提高与土地垄断权的存在.3.土地投机活动产生的土地价格刚性4.由平均利润率下降引起的利息率下降危害:土地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为在土地上进行正常的生产与生活而必须指出的费用增加,成为妨碍社会大多数人充分分享社会生产力成果的严重障碍23.垄断如何形成?1.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地通过资本的内部积累和外部集中兼并,扩大自身规模,使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规模与销售市场上占有举重轻重的份额,开始有能力对市场和经济生活施加影响,是经济中出现垄断倾向.因此生产集中于资本集中引起垄断.2第二次科技革命为垄断点奠定生产力基础3.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加速资本的集中和生产集中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也加速来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24.什么是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形成金融资本,是有很大垄断势力的资本.25.资本输出与过剩资本如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