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定义一、政策概念的演绎:从词源学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并无“政策”这一固定的社会科学范畴,只有“政”与“策”两个分开的词。
“正”的含义是“规范”、“控制”。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政者,正也”。
术也”。
若将两词合起来则为“规范的计谋”。
中国现在使用的“政策”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从日本传来的。
汉唐以后中国许多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文字中出现“政”与“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又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西方文字。
日本人在接触到英文“policy”以后,就翻译为“政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该词在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又传回中国。
另一说是由西方在中国的人士翻译出来的。
据载,英国传教土李提摩太,他曾在1895年上书清朝廷一份《新政策》,其内容是要求清政府设置新政部,聘请英美等国人士来主管新政。
其后,梁启超在1899年所写的《戊戌政变记》中开始使用“政策”一词,他认为:中国之大患在于教育不兴,人才不足,皇上政策首注重于学校教育之中可谓得其本矣。
后来,孙中山也在文章中使用“政策”这一概念。
此后,政策一词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成的“政策”概念,但是,与“政策”具有相同意义的语词却早已存在。
人们早已在“政策”的系列上使用其他丰富多样的概念,如“路线”、“战略”、“方针”、“策略”、“计划”、“措施”等。
可以将“路线”、战略”看作是“总政策”;将“政策”、“方针”看作是“基本政策”;将“策略”、“计划”、“措施”看作是“具体政策”。
在当代汉语中,人们在使用“政策”一词时,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将“政策”与“公共政策”通用,讲“政策”时多指“公共政策”。
如《辞海》中,“政策”被解释为“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因此,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将中国历史上大量的有关上“规范的计谋”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同现代的公共政策结合起来。
理解公共政策
《理解公共政策》读后感看了托马斯戴伊的《理解公共政策》后,让我对公共政策有了一种更新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特点是联系了实际,模型透视政策,由理论事,以事说理,这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用政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八个分析模型,制度主义模型,过程模型,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论模型来解释在刑事司法,卫生与福利,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国际贸易与移民,环境政策,公民权利,联邦主义,国防政策,国土安全中公共政策的前因后果。
书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令我让我产生了思考,卫生与福利,教育政策方面。
美国在罗斯福执政时期就提出了《1935年社会保障法》,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如社会保险,退休人口、遗嘱和残障人口的社会保险,退休的福利,遗嘱和残障人口的福利,失业救济等。
每个国家都有对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和福利,然而这些保障福利是不是真的用到了帮助穷人身上,我们不了了之。
当大多少人想到社会福利的时候他们就想到穷人。
然而如果联邦政府每年在社会福利方面,每个穷人每年将会得到35000美元,那么美国将不存在贫困问题。
在这其中,社会福利的支出主要受益人是中产阶级而不是穷人。
在我国依旧如此,据调查,占中国人口10%的最富有人群掌握着国家45%的财富,而占人口10%的最贫困人口只拥有国家1.4%的财富。
国家总是不断的在实施社会保障和福利,想要缩小贫富差距问题,然而近年来的现状越是穷的更穷负的更富。
国家为解决贫困问题制定了很多政策。
但并不是政策制定了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没有有力的监管措施,给穷人的钱会不知去向的流入富人的手里。
我们都知道对政策的评估就是要看政策的实施是否实现了其预期效果。
一个国家是否实现国强民富,要看农民是否真的富裕。
不得不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江苏华西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等,这些都是国家脱贫致富的好代表。
但不是所有农村都是这样,西部的一些贫困山区,依然是吃不饱穿不暖生存环境恶劣。
2021《公共政策》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21上半年华工网院《公共政策》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一、简答题(共8题、每题7分,56分)1、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及其相互关系?答:(1)元政策也称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基本政策指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
(3)部门政策指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4)它们之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
2、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答:(1)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2)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3)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4)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5)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6)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7)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3、简述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
答:(1)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这取决于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伦理道德。
(2)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目标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
为实现某一目标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
最经典、最畅销的公共政策主流教材自1972年出版以来,再版12次数千万的学生和官员从中获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学术/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书号:978-7-300-12934-1作者:[美]托马斯·R·戴伊著谢明译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1.1定价:45.00元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卖点●该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流畅,文风朴实无华,有助于理解公共政策的实质内涵和对现实政策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介绍了政治学领域的八个分析模型:制度模型、过程模型、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团体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模型●分析了政策制定的过程:问题确认、议程设定、舆论动员、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内容涉及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具体的政策领域◎读者定位教师、不同层次学生、研究者和一般大众◎作者简介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家,曾执教于美国佐治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为美国政府McKenzie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名誉教授。
著有《理解公共政策》、《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等颇具影响的著作。
◎内容简介本书为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教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对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它、政策分析有何特点、分析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概念和知识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制度模型、过程模型、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团体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模型这八个在政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模型。
第三部分,作者尝试通过对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具体领域的政策分析等实践性内容的介绍,使读者逐渐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本书涉及的政策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领域。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
《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
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究制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施的政策过程。
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也收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公益进行增量性的改动。
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
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
毕亮亮
【期刊名称】《公共管理评论》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正>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96页,36.00元,ISBN 7-5080-3601-8《理解公共政策》的作者托马斯·R.戴伊,是美国著名非营利教育机构林肯公共服务研究中心(the Lincoln Center for Public Service)主席,曾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麦肯锡政府研究系教授,在美国政府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享有盛名。
戴伊教授撰写了大量专著和论文,《民主的讽刺》、《州和社区中的政治》、《谁统治美国》等都极具社会影响,《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作为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权威教材被国外知名大学广泛使用,自1972年首次出版以来,至2004年发行了第11版。
其中,第10版于2005年翻译成中文出版。
【总页数】9页(P180-188)
【作者】毕亮亮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6
【相关文献】
1.中国税收政策过程研究:范式、结构与展望--兼评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八章 [J], 张克;高波
2.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 [J], 彭志国;
3.国别环境史研究的区域性与普适性
——评托马斯·R.陶德曼《大象与国王:一部环境史》 [J], 何云江
4.美国著名教授托马斯·戴伊来广东行政学院讲学 [J], 代文
5.托马斯·戴伊对政策评估障碍的评述 [J], 宋锦洲;陈书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综合领域。
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应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不同的政策现象,而不同的公共政策实践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这就使得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遇到一些麻烦。
这里我们只提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并加以适当的讨论。
行政学鼻祖美国学者伍德罗· 威尔逊(Woodrew Wilson),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e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 在《公共政策的思路:对政策领导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英国学者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 在《英国的政策制定》(1969年)一书中提出,不该把公共政策只看作某个孤立的决定,而应把它看作是由“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及这些活动对有关事物的作用和影响。
美国学者斯图亚特·内格尔(Stuanst Nagel) 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做出的决定。
"美国学者叶海卡·德罗尔(YehezkecDror) 在《公共政策再审查》(1989年)一书中指出,政策制定作为“在指导社会行动的两个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意识”。
台湾学者伍启元在《公共政策》(1985年)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又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受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指引。
公共政治学
公共政策研究中的系统分析的主要作用 有: (1)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 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 解政策系统, 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 统加以比较; 统加以比较; (2)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 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 各子系统进行研究, 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 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 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 (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 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 态的探索, 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 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历史分析法的优点主要有: 历史分析法的优点主要有:可以研究不能直接 优点主要有 调查的对象;资料数量往往比一次性调查丰富, 调查的对象;资料数量往往比一次性调查丰富,可 以采取大样本来提高可信度;资料来源于历史事实, 以采取大样本来提高可信度;资料来源于历史事实, 受干扰小,具有客观性; 受干扰小,具有客观性;有些文献中的基础数据和 资料是经过整理归纳的现成资料; 资料是经过整理归纳的现成资料;较之其他社会调 查方法的花费要少。 查方法的花费要少。 历史分析法的缺点主要有: 历史分析法的缺点主要有:虽然资料来源比较 缺点主要有 广泛,但缺乏足够的深入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广泛,但缺乏足够的深入性、全面性和系统性;限 于书面语言,难以见到具体环境下的行为和思想; 于书面语言,难以见到具体环境下的行为和思想; 定量化困难等。 定量化困难等。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 和矛盾分析方法
一、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研究尤其是公共 政策分析的基础性方法, 政策分析的基础性方法,有人认为政策研究就 是政策科学和系统分析两者交叉的产物。 是政策科学和系统分析两者交叉的产物。 系统分析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分析可以认为是 基于公共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基于公共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 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该目标的 最优方案的过程。 最优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今天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分为十章,。
第一章分别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西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的法则三个方面进行。
在这一章中对我有影响的是公共政策在国家的地位:“在公共权威政治中,政策行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政治。
在履行作为社会公共权威的功能时,无论对内的智能,还是对外的智能,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制定政策,以确定行动和行为依据。
”记得我以前在里时,学校集资建房,每个都可以买,但是我没有要,当时不知道这一政策对自己的益处。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时真的需要把握时机。
做一个智慧人没有政策能力是要吃大亏,就像我没有买房子,现在房子价格翻跟头似的上涨,后悔晚矣。
第二章是公共政策理论分别从三个方面即古代公共政策理论、近代公共政策理论、现代公共政策理论、马克思主义公共政策理论。
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句话:“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我感觉公平对我们每都很重要。
在现代公共政策理论中有一句关于西蒙的话对我影响很深“就是决策”。
因此,他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特别是政府机构。
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过程,而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过程。
第三章是公共政策主体,这一章分别从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政策的直接主体、政策的间接主体。
政府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公共政策的主要执行者。
政府是以公共权力为名义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机构。
狭义的政府: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而建立的行政部门。
“政策的最大功能是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
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叫做社会公共权威。
其实这一章告诉我们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政府,其实就是执政党。
政策的间接主体就是利益集团,其实政府本身并没有什么利益要求,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吸引社会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加工协调,以制定出趋向于各种利益的政策。
托马斯戴伊的公共政策概念简析
托马斯·戴伊的公共政策概念简析概念是概括一类事物的特性而形成的心理意象或造念。
它是一门学科的基本部件,它们是确定和划分相关现象以及表达涵义的工具,一门学科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概念有助于涵义的理解和表达。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理解政治变化的途径,其定义几乎与存在的政策问题一样多。
”关于政策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是尚未达到共识程度,“事实上,关于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几乎每一个问题,人们都有许多不同理解。
”各个学科、各派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透视公共政策,对其有不同的内涵界定。
且公共政策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领域尽管正逐步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话语之一,但它在其基本分析单位—“公共政策”的认知上仍存在着巨大的歧异。
虽然我们并不强求对什么是公共政策达成统一共识,但是对其公共政策之内涵的探究仍然是学科讨论和对话的基石。
在今天之中国,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利益渐趋分化,民众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追求,公共政策逐渐被视为作为利益调整和分配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共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究公共政策的实质内涵,识别“非公共”的政策,追求公共之行政,廓清政府边界和职能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在《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
”这一定义不仅看到了政府的“为”,又注意到了政府的“不为”,因而具有明显的行为主义色彩,体现了公共政策分析实践性的学科特征。
所谓“为”,就是政府为解决一定的公共问题而公然采取行动或者公然做出一定的符号表示;所谓“不为”,就是政府遵循一种放任主义的不干涉原则,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做出任何积极性的符号表示。
但无论“为”与“不为”都是公共问题的重要解决之道。
一、理论背景托马斯戴伊的理论形成于西方政策科学的初创时期,要研究其理论,我们必须要首先了解一下当时政策科学的产生背景。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政治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即政策科学从传统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成长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
《现代公共政策导论》_读书笔记
《现代公共政策导论》_读书笔记《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分为上篇“现代公共政策概论”、中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和下篇“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三部分。
上篇分为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第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第三章“现代公共政策与环境”、第四章“现代公共政策中的若干基本范畴”和第五章“现代公共政策质量与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中篇分为第六章“现代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第七章“现代公共政策规划”、第八章“现代公共政策执行”和第九章“现代公共政策评估”;下篇分为第十章“现代公共政策的方法论基础”、第十一章“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第十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第十三章“现代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第十四章“当代公共政策的困境与发展”。
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和发展一、现代公共政策界说(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和发展: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悠久的历史现象,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政策(科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和发展的一门独特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实用性强、社会用量明显。
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性已为多数国家和地区所认同,并在广泛的政策实施中得到应用。
由于公共政策科学化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自身境况的改善,因而使人们对公共政策科学这类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并因此产生了对政府制定公并政策的能力、程序、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质量的疑问和不满。
这就使一批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同时具备相当实际经验的学者、科学家和政府宫员深切感到,应当建立一种能够兼容各相关学科的优势(且能够解决各种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全新的学科。
这一学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政策科学。
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诸多学科,为政策科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现实和未来需要。
进入8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工业发达国家政府乃至实业团体管理决策的基本方式。
公共政策经典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经典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五、公共政策的作用 p11(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
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公共问题四、公共利益 p19 含义。
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五、公共权力 p20 含义。
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六、公共秩序七、公共治理 p23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 含义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p25 含义。
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含义。
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p27 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 含义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一、政府收入 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二、政府支出三、公共政策范围 p33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p35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一、政府失灵 p37含义。
缺点。
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二、市场失灵 p40含义。
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三、契约失灵四、志愿失灵 p42 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性五、社会失灵 p43(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第二章政策分析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一、政策分析的由来 p53二、政策分析的含义 p54 含义。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讲理解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内涵的演变1、国外学者的观点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作出的权威性分配”。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就是公共政策”。
西方国家学者观点小结:(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计划;(2)公共政策是由一系列政府行为组成的活动过程;(3)公共政策有明确的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做出的权威性分配。
2、国内学者的观点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和指南”。
孙光认为,“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
中外学者观点分析:西方国家公共政策主体:官方政策主体和非官方政策主体中国的公共政策主体:政党、政府3、公共政策内涵的新发展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参与模式理论和治理理论公共政策内涵新发展的小结:扩大了公共政策的主体;强调政策过程中的官民互动4、公共政策内涵演变的规律公共政策主体出现了广泛性、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公共政策的主体不同公共政策的过程强调互动,注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依据特定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价值分配过程中所制定的引导、规范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1、国内外学者的观点黄仁宗: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政府通过对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考量,在减少主观差距和客观差距之间作出选择,进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陈振明:公共政策的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党或政府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二是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三是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宁骚: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陈庆云: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既包括物质利益的增进与分配,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增进与分配。
理解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 斯坦福学术会议之后,政策科学发展的两个方向: 斯坦福学术会议之后,政策科学发展的两个方向: – 政策系统分析理论:以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理 政策系统分析理论: 论和方法,以科学理性为标准;代表人物——德洛尔。 论和方法,以科学理性为标准;代表人物——德洛尔。 ——德洛尔 – 关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相关理论:以政治学为基础 关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相关理论: 理论,以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政治因素为研究对象, 理论,以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政治因素为研究对象,以 反映民主政治为标准;代表人物——林德布洛姆。 反映民主政治为标准;代表人物——林德布洛姆。 ——林德布洛姆
第一讲:理解公共政策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1.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2.如何理解公共政策? 2.如何理解公共政策?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一、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 政策科学的产生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随 政策科学的产生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 着文明的出现,尤其是阶级与国家的出现, 着文明的出现,尤其是阶级与国家的出现,就需要处理公 共的或社会的问题,就必须有政策活动, 共的或社会的问题,就必须有政策活动,用相应的研究程 序和方法,产生政策相关知识。 序和方法,产生政策相关知识。 • 古希腊的“智者”阶层、古中国的“士”阶层都是对政策 古希腊的“智者”阶层、古中国的“ 进行研究和分析的重要群体。 进行研究和分析的重要群体。
一、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公共政策怎么产生?
• 拉斯韦尔希望政策科学取代传统的政治研究,把政治理论 拉斯韦尔希望政策科学取代传统的政治研究, 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 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并提出政策科学区别于先前学科的 不同特点: 不同特点: • 多学科性:融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多学科性: • 问题导向: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结果的争论 问题导向:要解决问题, • 明确的规范性:价值与技术的结合,而不是分离 明确的规范性:价值与技术的结合,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应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不同的政策现象,而不同的公共政策实践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这就使得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遇到一些麻烦。
在学术领域,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歧义颇多,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界定和彼此的认同。
这里我们只提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并加以适当的讨论。
这一定义主要是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界定,对理解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作用,但它很不全面。
首先,制定政策的人不只限于政治家,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的还有公众、社会不同阶层和各种利益团体的代表,以及政府机构的一些公务人员;其次,执行政策的人也不仅限于国家公务人员,还应包括一些政治家、司法人员和有关群众;第三,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范围远比法律法规更为宽泛,如政府的大型计划、政治首脑的讲话和指示、政府会议通过的决议等。
∂行政学鼻祖,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ew.Wilson)先生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哈罗德• 拉斯维尔(Harold 这种定义强调了公共政策的设计功能及其目标取向,具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理性的政策制定通常会有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程序。
但是,行动计划和方案难以含盖所有的公共政策,而且,把目标要素作为公共政策的必要条件也欠妥当,因为公共政策的目标有时并不十分明确。
∂sswell)在创立政策科学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e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这种定义是从传统政治学原理的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侧重的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
其中所涉及的“价值”应从广义去理解,它是指所有有价值的东西,不仅包括实物、资金和知识,还包括权力、声誉和服务。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本书是由托马斯•戴伊编著的, 他是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 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
美国因为其国家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行政的发展也一直遥遥领先, 出现了很多对政治十分有造诣的政治学家。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 《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 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
本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 结合众多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
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 而这八种模式也是在其他各大行政书籍中经常提及的。
1制度主义模型2利益集团模型3过程模型4精英模型5理性主义模型6公共选择模型7渐进主义模型8博弈论模型所有的模型和工具都不是万能的, 只能起到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作用, 都必须要求决策者灵活机动, 随机应变, 更具环境要求制定出合适的计划。
整本书的编书框架及其思想我认为是总分结构第一章政策分析: 政府行为, 原因和结果第二章政治模型: 思考公共政策的工具第三章政策制定过程: 决策行为前三章从宏观的角度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政策和政治的有关模型。
第一章就提出思考, 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
然后又提出,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可以使政策更加科学化, 提供建议或咨询, 并且从政策的分析中探究到政策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章就是之前我所说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政治模型, 其中比较经常提及的有, 利益集团模型, 精英模型, 理性模型, 和公共选择模型。
利益集团模型说的是每一个利益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目标, 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要与其他的利益团体相互作用, 政策是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精英模型说的是, 一个国家是占少数的精英更具有政治上的发言权话语权并且享有国家较多的利益。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1、陈振明喜欢用公共政策学2、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猪口孝,公共政策学。
3、我国学者正式试用这一名称是桑玉成,刘百鸣的《公共政策学导论》4、王福生对“政策学”的界定是:从广义上说,政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予分析、评价并探索其规律的学问。
5、政策学(中国)=政策分析(外国)=政策科学(外国)。
6、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一九五一年始创这门学科时使用政策科学名称7、我国用政策科学名称出书的是孙光笔张金马。
8、最早给政策学下定义的美国的伊斯顿罗斯威尔。
该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叶海卡德洛尔。
他指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政策科学包括五个基本范畴,即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9、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10、中国古代有着如此发达的政策研究的主要原因是:(1)宗教不能解释而孔孟之道得以解释(大意);先秦时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又有科举制度;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做官路;11、十九世纪政治学沿着两条路线由思辨的哲学变成实证的科学:一条是约翰密尔和托克维尔比较方法与社会调查;另一条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通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对政治现象进行社会经济的考察和社会阶级的分析;1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2)他的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他的基本观点。
(3)在研究方法上,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基础;13、克劳维茨的政策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对此进行分析)(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14、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政策贡献:(1)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与方向;(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读后感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一书的作者托马斯·R·戴伊是美国林肯公共服务研究中心的主席,曾经担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麦肯锡政府研究系教授。
托马斯·R·戴伊在美国的政府与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享有盛名,是该领域内的学术权威,撰写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得一个,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一书中,作者托马斯·R·戴伊把公共政策的制定界定为自上而下由精英阶层所操纵和控制的过程。
他试图通过大量的案例、图标和数据来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美国这种民主的政体下,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自下而上。
从整体上来看,这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紧凑,书的前两章可以成为奠基部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以及才财富和权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后面的章节从不同的角度一一展开,具体地分析政策制定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
在本书的第一章,托马斯·R·戴伊在解释了什么是公共政策和精英集团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
他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选择要做的任何事,或者它选择不去做的任何事”。
而国家的精英集团“占据着团体组织机构中能分配社会资源得权力位置”。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描述了国家的精英集团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喜好转化为公共政策。
这些过程可以细化为几个相互独立的路径,即政策的形成过程、利益代表集团的运作过程、候选人选举过程、民意的制造过程、政府使政策合法化的过程和政策执行的过程、政策结果的评估过程。
与之不同的是,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模式将政策制定过程视为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即问题的界定、议事日程的设定、政策的制定、政策的立法、政策的执行以及政策的评估。
在这个模式中,所有的活动都发生在政府之内,由公众推动,体现公众的价值观和偏好。
在紧接着的第二章,托马斯·R·戴伊着重论述了财富和权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4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3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权威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倾斜性2.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社会组织3.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A 托马斯·戴伊B 古德诺C 詹姆斯·E·安德森D 罗伯特·达尔4. 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
A 党政二元结构B 两党制C 议会负责制D 总统负责制5.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A 政策的制定B 政策的执行C 政策的评估D 政策问题的构建6.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A 史密斯B 西奥多·罗威C 威廉·邓恩D 德罗尔7.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A 史密斯B 西奥多·罗威C 威廉·邓恩D 德罗尔8. 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A 传统习俗文化B 政治文化C 教育文化水平D 心理文化9.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 自然地理环境B 经济社会环境C 政治法律环境D 文化环境10. 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A 政策目标B 政策效果C 政策效率D 政策工具11.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A 欧文·E·休斯C 亚瑟·林格林D 林布隆(林德布洛姆)12. 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A 外在创始模型B 多源流分析模型C 内在提出模型D 动员模型13. 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A 功能论证B 小论证C 二级论证D 一级论证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公共政策》是日本猪口孝先生主编的《现代政治学丛书》中的一个小册子,由日本政治学家乐师寺泰藏编著。
《现代政治学丛书》由20个小册子组成,组成了政治学的学术体系。
《现代政治学丛书》中文版序言里猪口孝先生谈及了此丛书的编纂背景。
日本政治学产生于明治维新以后,开始政治学以推进国家政策为目的,所以政治学也称国家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自由化,日本政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政治学不再是一种把补充政府政策作为中心任务的国家学,而变成了了解政治组织形式并作出解释的一门独立的学问,更加具备市民学的色彩。
在日渐民主化的社会中,战前强调思辨和理念的以马克思·韦伯为代表的欧洲学派和战后突出实证和分析的以埃尔科特·帕森特等学者为代表的美国学派都极大的促进了政治学的发展。
到了1980年,在日本产生了建立独立的政治学学术体系的思想。
《现代政治学丛书》就是这种思潮的体现。
我国政治学家编写政治类书籍大多厚的像砖头,里面的内容翔实却大都重在定义和描述。
拿起这套丛书的《公共政策》这本小册子不禁引起我的好奇,政治学的书竟然可以只有不到两百页的篇幅,而且序章“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标题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很快的吸引了我。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政治学书籍呢?作者在序章里告诉我们“本书与普通的教科书不尽相同”,“阅读本书时,不需要任何公共政策及公共政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是一部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理论’书”。
编者献辞里猪口孝先生将公共政策学定义为“当政府出面解决问题时,对其具体的政策措施、所需经费、政策效果以及政府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学术性研究。
”公共政策学在政治学中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
《公共政策》是日本第一部最系统、最全面的回答立案和实施公共政策时所必备的理论、方法论、实践知识和洞察力的著作。
第一部分为基础公共政策学,以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知识为中心;第二部分为应用公共政策学,以公共政策分析法的实用战略和实例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介绍:
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
《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
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
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
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
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
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
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究制
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
施的政策过程。
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
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
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也收
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
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公益
进行增量性的改动。
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冲突、维持稳定,但也带来
了难以锐意变革,渐进只是权益之计的问题;
5、团体理论,认为政党是团体的联盟,公共政策只是作为团体平衡的政策,
每个团体都争相建立游戏规则,是妥协后的方案;
6、精英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偏好的政策,精英认为民众对政策缺少
了解,社会价值永远是有少数人进行分配,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少数行驶统治权的人,并不是从社会各阶层中成比例抽取的;
7、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认为
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的最大化者,采用个人
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8、博弈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在竞争环境中进行理性选择的政策,尤其是
多个参与者进行选择时,最终结果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的选择。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文中学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