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
《一剪梅》教案范例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范例引言:一剪梅,词牌名。
亦称《腊梅香》。
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一剪梅》教案范例(一)【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二、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的一剪梅教案教案标题:《李清照的一剪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背景和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理解《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李清照吗?你们对她有什么了解?2. 简要介绍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作品以婉约、柔情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阅读与分析(15分钟):1. 分发《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词,并播放一段李清照的词曲演唱。
2. 学生独立阅读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你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3. 分组讨论学生的观点,并选择代表发表意见。
词曲赏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共同分析《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词曲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词曲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
3. 全班共同欣赏每个小组的朗诵,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创作与表达(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创作一首与《李清照的一剪梅》主题相关的词曲。
2. 学生进行词曲创作分享,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全班共同欣赏每个学生或小组的创作,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李清照的一剪梅》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李清照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拓展对她的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李清照的一剪梅》,展示文学创新和时代变迁。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入、阅读与分析、词曲赏析、创作与表达以及总结与评价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该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挚爱的深厚情感。
教学时,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美。
2. 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学习词的格律知识,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境美。
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相关资料图片、词谱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古代生活的景象,为学习李清照的词作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
4. 讲解词谱:讲解词的格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课文,进行词的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剪梅梅花象征思念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一剪梅》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词。
答案:略2. 题目:请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挑选一首进行鉴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程度较高,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较好地体会了词中的意境美。
但在词的创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导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教学设计,希望对各位老师有帮助。
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播放歌曲《月满西楼》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品味音韵美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教案一剪梅李清照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 作者介绍→ 词体介绍→ 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 课堂小结→ 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那么对于作者的介绍,咱们到此为止。
下面我们来看教材,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4、《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
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5、我们再看词中的一些字词,注意一下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红藕:荷花的别称。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一等奖2篇

4、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简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
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韵律、内容、情感、语言”是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本课教学抓住这四个要素的学习来进行。
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三读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读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
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请根据我的描述说出古代诗词作家的姓名。
1、他,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李白2、他,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民生疾苦,有“诗史”之称,他的组诗“三吏”“三别”脍炙人口,他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并开创了豪放词派,字子瞻,我们学过他的词《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2)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
4.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种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5.下阕小结: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特点:㈢全词总结: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神驰遐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胸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及意象;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品味;4.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李清照的简介、《一剪梅》的诗歌原文和翻译;2.学习资料:相关文学批评材料和解读,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3.笔记本或复印机:用于分发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李清照,并简要介绍了《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李清照了解多少?你对《一剪梅》有什么了解或感受?2.解析诗歌(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
教师可给学生一些引导问题,例如:诗歌的行数和押韵方式是什么?诗歌中有哪些关键词和意象?这些意象为什么重要?3.分组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解析和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一剪梅》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学习扩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学批评和解读。
可以使用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或者分发相关文章给学生阅读。
学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一剪梅》诗歌的内涵,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5.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个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学习,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独立查找其他作品,并进行类似的分析与讨论。
可以选择其他李清照的作品,或者其他作者的诗歌作品。
2.通过背诵和朗读,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或者短文。
4.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比较分析《一剪梅》的风格和主题。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一剪梅》。
2.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掌握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词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李清照创作背景和词的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2.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李清照的照片和简介、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剪梅》的,并让学生齐声朗读诗歌三遍,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理解(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诗歌分析(20分钟)1.让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并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变化。
四、诗歌背诵(10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尝试背诵。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课后作业(5分钟)1.背诵《一剪梅》。
2.写一篇关于《一剪梅》的短文,可以是对诗歌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李清照词的特点的分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一剪梅》,并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了自己的分析。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分享,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诗歌的理解和背诵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重难点补充:一、诗歌理解(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视频播放
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优质视频 资源,如朗诵视频、历史文化背 景介绍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 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情感共鸣。
互动环节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互动环节, 如课堂小测验、知识竞赛等,增 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和学习效果。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剪梅》创作背景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寄情之作。当时 ,赵明诚外出做官,李清照独守空房,思念之情难以排 遣,便写下了这首词。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 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 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
示范朗读
03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主人公的孤独和无 助。
04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难点问题探讨与解答
如何理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的“一种” 和“两处”?
如何理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中的“无计可消除”和“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阅读《一剪梅》全文,理解词意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一剪梅》全文,尝试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为后续的讨论和表演打下基础。
回答问题,检验阅读成果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与《一剪梅》相关的问题,如词中的意象、表达技巧、作者情感等,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和理 解能力。
分组讨论并分享成果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深入探究,分享各自 的理解和看法,相互促进学习。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2024鲜版

18
小组合作,探讨诗歌内涵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一剪梅》的主 题、意象和情感内涵。
01
活动步骤
02
04
小组内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05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 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
学生分组,每组4-6人,选定一个小组长。
03
2024/3/28
06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 涵。
讲解《一剪梅》诗意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 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 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 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2024/3/28
14
赏析诗歌,品味语言
• 赏析诗歌意象:“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而且透过这两个意象,可以推知季节已进入了深秋。这 样的秋景最容易勾起人的相思之情,“秋思”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7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8
8
教学内容安排
01
02
03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一剪 梅》文本,理解词中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2024/3/28
背景介绍
介绍李清照生平和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词作。
词牌格律
讲解《一剪梅》词牌格律 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朗诵 和赏析。
9
教学方法选择
16
04 学生活动设计
2024/3/28
17
朗读背诵,感受韵律美
活动步骤
活动目标:通过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感受《一剪梅》的韵
律美和词句之美。
01
02
03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三)写一写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
(高考小作文训练)四、分析鉴赏(一)品一品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
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
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这是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供参考学习【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 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 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 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 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 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 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 )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 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读过这些,眼前自然会出现满脸沧桑、皮肤泥黑的老妇人形象。
四、结合上面讲述,板书前期:生活优裕贵妇人形象哀愁而甜美后期:处境艰难老妇人形象哀伤而绝望五、有了上述这些认识,我们再来学习《一剪梅》1. 学生齐声诵读这首词并告诉学生体会词中感情。
李清照 一剪梅 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教案专家:[你的名字]教案标题: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特点;2. 分析和理解《一剪梅》的情感和主题;3.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教案初步内容: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李清照的照片,了解她的身份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李清照这个名字有了解吗?她是中国哪个时期的作家?你们对她的作品有什么了解?二、学习材料解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剪梅》的诗歌原文和中文翻译。
2. 让学生自觉朗读原文,提醒他们关注词汇、句子结构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对比原文和翻译来帮助他们建立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析和讨论(15分钟)1. 针对学生提供的诗歌背景和主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一剪梅》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引导学生从词句、意象和情感上理解诗歌中的悲凉、孤独和对生命的思考。
3. 帮助学生发现诗歌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四、诗歌欣赏和鉴赏(15分钟)1. 给学生播放《一剪梅》的吟诵音频或视频。
2.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地欣赏这首诗,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共鸣。
3. 帮助学生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韵律、押韵、意象等。
五、情感体验和创作活动(15分钟)1. 分小组或单独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写下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思考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在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如写出自己的一首悲凉之诗或以李清照的诗句为灵感进行写作。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提醒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与评价。
2.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下次课的预习任务和家庭作业,如预习下一首与《一剪梅》相关的李清照的诗歌作品,或写一篇对李清照的作品的书评。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一剪梅》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一剪梅》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剪梅》李清照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或播放一段与梅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为学习《一剪梅》做铺垫。
2. 欣赏诗歌(10分钟)播放朗读《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进行诗歌的解读,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意(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意象?-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 表达情感(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和体验。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一剪梅》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组创作诗歌,评价其表达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2024年度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在《一剪梅》中表达了对逝 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留恋之情,情 感真挚动人,让读者感同身受。
21
后世对该词评价和传承
2024/2/3
高度评价和广泛传播
《一剪梅》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后世的高度 评价和广泛传播,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该词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作家都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
以花喻人,暗示女主人公的青春流逝和无法挽回的爱情, 同时水自流的景象也表现出她内心的无奈和悲伤。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表达出女主人公与情人之间的相思之苦,以及两人无法相 见的无奈和愁绪。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表现出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深情厚意无法消除,刚刚舒展眉 头,思念之情却又涌上心头。
9
2024/2/3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2/3
7
《一剪梅》原文呈现
2024/2/3
01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02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8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红藕香残玉簟秋”
描绘出秋日荷塘的萧瑟景象,红藕凋零,香气残存,玉簟 生凉,透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整体赏析与情感表达
01
《一剪梅》通过描绘秋日荷塘、独上兰舟、云中锦书、 满西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现 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思念之情。
02
诗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 致,同时也展现出李清照婉约的词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
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
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
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
只停留在浅表层次。
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
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
李清照一剪梅第二阶段,播放朗诵视频《一剪梅》,同时逐句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
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自由发言,评价词句。
第四阶段,拓展阅读,总结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
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
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背投),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三)作品鉴赏:
1、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
真研读作品。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
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