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的配筋率问题

合集下载

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箍筋要求

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箍筋要求

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箍筋要求
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箍筋要求
1、箍筋的小面积配筋率应符合本规程第6.3.4条第4款和6.3.5条第1款的规定,且不应小于0.15%.
2、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范围,一级取梁截面高度的2.0倍,二、三、四级取梁截面高度的1.5倍;当梁净跨小于梁截面高度的4倍时,梁箍筋应全跨加密设置。

3、型钢混凝土梁应采用具有135°弯钩的封闭式箍筋,弯钩的直段长度不应小于8倍箍筋直径。

非抗震设计时,梁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抗震设计时,梁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梁箍筋直径和间距(mm)抗震等级箍筋直径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加密区箍筋间距一≥12≤180≤120二≥10≤200≤150三≥10≤250≤180四≥8≤250≤200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1。

箍筋面积配筋率和体积配筋率的计算

箍筋面积配筋率和体积配筋率的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7.8.3条、第11.4.17条、第11.4.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第6.3.12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4.7条。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
配箍率是对箍筋而言,分箍筋面积配筋率和箍筋体积配筋率。
一般情况下,面积配筋率是对受弯构件而言,体积配箍率是对受压构件而言。
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箍筋体积配筋率计算公式

箍筋体积配筋率计算公式

箍筋体积配筋率计算公式
混凝土钢筋支撑体系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构件,准确的箍筋及体
积配筋率计算,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箍筋计算依据有多种,常见的有交接处纵向力和轴心受弯时的弯
矩以及水平荷载的计算。

箍筋计算方法为:首先根据结构形式,
确定所需要的箍筋种类,如椭圆形箍筋、圆形箍筋等;其次根据
计算出每种箍筋所需长度,计算每种箍筋所需重量,再乘以箍筋
的理论重量,得出配箍筋数量按此计算,算出此构件所需钢筋总
重量;最后按此总重量,配置所需要的钢筋类别、直径及受拉抗
拉钢筋的长度。

体积配筋率的计算也有多种方法,其基本概念是混凝土体积中所
含的钢筋重量占混凝土体积重量的百分百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体积配筋率A=Σm的(K)/Σm的(V)其中,m为钢筋的重量,K为混凝土体积,V为混凝土重量。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恰当、合理的计算箍筋及体积配筋率是非常必要的,以做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稳固可靠。

箍筋规范

箍筋规范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箍筋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2 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3 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4 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5 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6 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箍筋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其余截面高度的梁不应小于6mm。

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

3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表6.3.5的规定;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 当梁的剪力设计值大于0.7ftbh0时,其箍筋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式要求:5 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其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2)箍筋应做成封闭式;3)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且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4)当梁截面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截面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箍筋最小配筋率

箍筋最小配筋率

箍筋最小配筋率
箍筋最小配筋率是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裂性能,在箍筋的配筋上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箍筋最小配筋率是根据结构的受力和控制裂缝的要求来确定的,具体数值根据不同的设计规范和结构类型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箍筋最小配筋率一般在0.2%到0.5%之间。

最小配筋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结构裂缝宽度的要求:通过增加箍筋的配筋率,可以有效
地控制结构的裂缝宽度,从而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

2.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在地震作用下,通过合理的箍筋配
筋可以有效地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结构的损伤程度。

3.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确
定最小配筋率,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需要注意的是,最小配筋率只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具体的配筋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使用条件、设计要求等因素。

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来确定最合适的箍筋配筋率。

二级抗震柱箍筋最小配筋率

二级抗震柱箍筋最小配筋率

二级抗震柱箍筋最小配筋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的箍筋最小直径应不小于8mm,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另外,对于一级(含)以上的抗震等级的柱子,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如下:
•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5%,且不小于**0.4%**的最小配筋率。

•角柱、边柱在地震等级为一级的情况下需要增大0.1%;在地震等级为二级的情况下需要增大0.05%。

•箍筋的直径大于8mm,且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确保建筑的抗震性能达到标准,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原文件第四章“抗震设计”
中的相关内容。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1.概念: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1).面积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2).体积配筋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1).面积配筋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2).体积配筋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偏心受压柱箍筋配置的构造要求

偏心受压柱箍筋配置的构造要求

偏心受压柱箍筋配置的构造要求
1. 箍筋的间距
- 箍筋的最大间距不应超过16倍最小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大于最小柱尺寸的较小值。

- 在柱底部和顶部,箍筋应集中配置,间距不大于6倍最小纵向钢筋直径或最小柱尺寸的1/4。

2. 箍筋的锚固
- 箍筋两端应采用135度标准钩或焊接成闭合型。

- 箍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8倍箍筋直径或100,取较大值。

3. 箍筋的直径和间距
-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且不小于1/4最大纵向钢筋直径。

-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08√/,且不小于0.08。

4. 箍筋的布置
- 箍筋应在柱的四周连续布置,其内应紧靠纵向钢筋。

- 在偏心受压柱的拉应力区,应加密箍筋间距。

5. 其他要求
- 箍筋应在柱底和柱顶延伸至梁底,并锚固于梁内。

- 在柱和梁节点区加密箍筋,间距不大于150。

以上是偏心受压柱箍筋配置的主要构造要求,具体还应结合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关于箍筋配筋率的概念、作用及与配箍率的区别

关于箍筋配筋率的概念、作用及与配箍率的区别

关于箍筋配筋率的概念、作用及与配箍率的区别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在梁的箍筋配置表示方法中多用面积配筋率,而在柱子中多用体积配箍率。

1.概念:(1)面积配箍率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

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s:箍筋间距。

2.作用:(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一注考试易错点归纳(上午部分)

一注考试易错点归纳(上午部分)

目录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 (2)一、概述 (2)二、荷载组合问题 (2)三、计算模型 (3)四、抗震等级 (3)五、关于预埋件问题 (4)六、关于地震水平力和竖向力计算问题 (4)七、关于抗震构件计算问题 (6)八、关于抗剪、抗扭计算问题 (6)九、关于混凝土裂缝计算问题 (6)十、需要抗震计算 (6)十一、规则性判断 (6)十二、变形计算 (7)十三、错题汇总 (7)十四、数据汇总 (8)第二部分、钢结构 (9)一、知识点 (9)二、错题汇总 (10)三、螺栓面积 (11)第三部分、砌体结构 (12)一、知识点 (12)一、错题汇总 (16)第四部分、终极总结 (18)一级注册结构容易错误的地方归纳总结(上午部分)总则:1、在从表格中查取相关数值时,务必了解注解中的相关事项;2、做完试题后,应将解题过程与规程中的注解进行对照一下,确保无遗漏,尤其是注意一些限制条件;3、尽快将一些重要的结论和解题过程复印贴在规范上;4、木结构的使用年限问题。

特别注意C50以上的混凝土。

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一、概述1、遇到剪跨比小于2.0的应该特别注意。

2、遇到0.15g;0.3g的应特别注意。

3、吊车的动力系数(砼规:3.1.4条)。

4、使用年限不是50年的情况.(《荷载规范》楼面和屋面使用年限调整系数表3.2.5,注意只能对屋面使用活荷载及楼面活荷载调整。

5、混凝土等级小于C30的情况,保护层增加。

箍筋体积配筋率问题。

二、荷载组合问题1、荷载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尤其在木结构计算中,但在抗震设计时不需考虑;《砼规》3.3.2条;《荷载规范》3.2.2;特别注意:条件是安全等级是二级,50年。

2、在进行荷载计算时,应注意恒载的计算,不能漏项,并应结合受荷分析图进行计算内力值;同时还应注意恒荷载在有利作用时的分项系数取值。

荷载规范3.2.4条规定:当永久荷载对结构有利的时候取1.0.通常忘记。

活荷载有利的情况取0,在组合的时候容易忘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考任务附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考任务附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考任务附答案1.以下是一篇关于钢筋混凝土梁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请删除这些段落并对其他段落进行小幅度改写。

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受力性能。

这是因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黏结力,并且混凝土可以对钢筋进行保护。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具有高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但缺点是施工需要大量模板,取材不方便,抗裂性差,且施工受季节性影响。

在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同时,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比普通混凝土更好,但在荷载长期作用下,需要考虑徐变的影响。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包括施加的初应力水平、加荷龄期、养护和使用条件下的温湿度、混凝土组成成分以及构件的尺寸。

钢筋经冷拉后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但不能提高屈服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表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30 N/mm的概率不小于95%。

钢筋屈服,混凝土压碎;C、钢筋和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状态;D、混凝土压碎,钢筋拉断。

4.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应根据(D)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

A、混凝土的抗拉强度B、混凝土的抗弯强度C、混凝土的抗剪强度D、混凝土的抗压强度5.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形态为(C)。

A、钢筋屈服B、混凝土压碎C、钢筋屈服和混凝土压碎同时发生D、混凝土拉裂和钢筋断裂同时发生6.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破坏形态为(B)。

A、钢筋屈服B、混凝土剪切破坏C、钢筋屈服和混凝土剪切破坏同时发生D、混凝土拉裂和钢筋断裂同时发生。

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中,不考虑受拉混凝土作用的原因是因为中和轴附近部分受拉混凝土范围小且产生的力矩很小,对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5.当少筋梁的受拉钢筋刚屈服时,XXX截面的承载能力达到最大值。

6.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大截面高度。

7.对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提高钢筋等级的效果大于提高混凝土等级。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深梁钢筋网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G.0.9
水平分布钢 当沿深梁梁端部竖向边缘设柱时,水平分布钢筋应锚入柱内。在深梁 《砼规》P241,
深梁
筋 拉筋
上、下边缘处,竖向分布钢筋宜做成封闭式。
G.0.9
在深梁双排钢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宜大
《砼规》P241,
于 600mm,在支座区高度为 0.4h,宽度为从支座伸出 0.4h 的范围内,
1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5d,d 为箍筋直
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15d,并不应大于 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
受压钢筋多于 5 根且直径大于 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d 为 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的 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
砼受压区高
《砼规》P167,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 x≤0.25h0;二、三级抗震等级
11.3.1
x≤0.35h0;式中:x—砼受压区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截面尺寸 2、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 4;
《砼规》P167, 11.3.5
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 4。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附表 3 规定的数值;
配筋
2、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
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 《砼规》P168,
座底面以上 0.2l0~0.6l0 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尚不宜小

梁配筋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

梁配筋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
5.柱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不满足要求;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6d,100
பைடு நூலகம்10

8d,100
8

8d,150(柱根100)
8

8d,150(柱根100)
6(柱根8)
6.柱子配筋不满足最小配筋率。
类别
抗震等级




中柱和边柱
0.9(1.0)
0.7(0.8)
0.6(0.7)
2.跨数标错,有一边悬挑的标A,有两边悬挑的标B;
3.局部跨梁截面和其他截面不同,梁原位标注漏注;
配筋率2.05%,箍筋直径最小10mm;
5.通长筋与支座负筋对应不上
6.梁端铰接设计时,其上部纵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值的1/4
L5(1)端部按铰接设计,上部纵筋2根14=308,5根18=1272,308/1272<1/4
7.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2根18=509,7根20=2199,509/2199<1/4
8.梁端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不足
端部按铰接计算,梁混凝土等级为C25,其需要的最小锚固长度:0.35×40×18=252>200
13.钢筋尽量减少排数,使有效高度达到最大
14.根数最多的一排位于最外侧,如底筋6f202/4错写成6f204/2;顶筋6f204/2错写成6f202/4;
15.上部通长筋尽量不要太大,太大会造成浪费,非框架梁中部可以采用架立钢筋;
16.悬挑梁箍筋应加密;
17.连梁箍筋全长加密。

箍筋的配筋率题目[新版]

箍筋的配筋率题目[新版]

配箍率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1.概念: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1).面积配箍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2).体积配箍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

ρsv≥ρsvmin(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 /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一侧纵向钢筋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中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介绍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柱是承担垂直荷载并传递到地基的重要构件之一。

为了增强柱的抗震性能和承载力,钢筋被用于柱的配筋中。

而在柱的非加密区,为了控制开裂和延缓损伤的扩展,需要进一步加入箍筋。

本文将探讨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作用柱的非加密区是距离柱边缘一定距离内的混凝土区域。

非加密区箍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抑制柱的扭转变形。

由于柱在受力时容易发生扭转形变,非加密区的箍筋可以有效地限制柱的扭转变形,提高柱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控制柱的开裂。

非加密区的箍筋可以提高柱的骨料限制比,增加柱截面的抗裂能力,防止柱发生大面积的裂缝,延缓裂缝的扩展。

3. 延迟柱的损伤发展。

非加密区的箍筋可以在柱受力过程中吸收部分能量,减小柱的损伤,延缓柱的破坏。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筋率的计算方法柱的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筋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体积配筋率 = (Asv / b) / (bv / d) 其中, Asv为柱的非加密区箍筋面积; b为柱的宽度; bv为柱的受压区宽度; d为柱的有效高度。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面积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sv = γs * Acs * Avs 其中,γs为箍筋的材料系数(通常取1.15); Acs为柱的非加密区截面面积; Avs为一个箍筋截面的面积。

柱的非加密区截面面积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Acs = (b - 2 * (cov + ϕs / 2)) * (bv - 2 * (cov + ϕs / 2)) 其中, cov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ϕs为箍筋的直径。

柱的受压区宽度可通过以下公式估算: bv = h - (cov + ϕs / 2)- (cov + ϕs / 2)其中, h为柱的高度。

柱的有效高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 = h - 2 * cov 其中, cov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影响柱的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筋率的因素柱的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筋率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柱的受压区宽度越小,箍筋的体积配筋率越高。

梁柱钢筋配筋率和箍筋间距和直径

梁柱钢筋配筋率和箍筋间距和直径

2,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届满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的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按下表采用。

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下表中的箍筋直径应该增大2mm。

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是不得大于150mm。

4,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该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该小于14mm,并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注意,1 表中括号北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 采用335Mpa,400Mpa等级纵向受力刚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用。

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以上时,应按表中增加0.1采用。

注意,1 Ac为构造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
2 符号●表示钢筋的直径
3 其他部分的转角处宜配置箍筋。

箍筋最小配筋率 规范

箍筋最小配筋率 规范

箍筋最小配筋率规范
我非常抱歉,我不能提供1000字的回答,但是我可以给你一
个简短的解释。

箍筋最小配筋率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箍筋的最小配筋率。

根据规范的要求,箍筋的最小配筋率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在受到拉力或剪力作用时,能够充分发挥箍筋的增强作用,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或破坏。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箍
筋最小配筋率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对于受拉构件,如梁、板等,箍筋最小配筋率应不小于
0.8‰;对于柱子,箍筋最小配筋率应不小于1.0‰。

2. 对于受剪构件,如梁、板等,箍筋最小配筋率应按照规范中规定的剪力设计值和混凝土截面面积进行计算得出。

3. 在箍筋最小配筋率的基础上,还需满足箍筋的最小间距要求。

规范中规定,箍筋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4倍或者
50mm,以两者中的较大值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箍筋最小配筋率只是一个最低要求,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结构的具体要求和受力情况进行更大的配筋。

在设计中,通常会根据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和受力形式,结合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筋设计。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问我。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复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复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复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复习1.什么是混凝土结构?答: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配置各种纤维筋的混凝土结构。

2.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什么?答: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粘结力,使两者能结合在一起。

②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两者之间不致因温度变化产生较大的相对变形而使粘结力遭到破坏。

③钢筋埋置于混凝土中,混凝土对钢筋起到了保护和固定作用,使钢筋不容易发生锈蚀。

3.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什么?冷加工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冷拉方法。

答:⑴钢筋冷加工是为了提高钢筋的强度,以节约钢材⑵冷加工方法有冷拔、冷拉、冷轧、冷扭⑶冷拉钢筋由热轧钢筋在常温下经机械拉伸而成,冷拉应力值应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

钢筋经冷拉后,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拉强化。

冷拉后,经过一段时间钢筋的屈服点比原来的屈服点有所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

4.什么是钢筋的屈强比?它反映了什么问题?答:⑴屈服强度与极限抗拉强度之比称为屈强比⑵它代表了钢筋的强度储备,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结构的强度储备。

5.什么叫混凝土的徐变?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有哪些?混凝土徐变对结构有什么影响?答:⑴在不变的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而缓慢增长的现象⑵①加荷载时混凝土的龄期愈早,则徐变愈大②持续作用的应力愈大,徐变也愈大③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多,徐变大④使用高质量水泥及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级配好的集料(骨料),徐变小⑤混凝土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低则徐变大,高温干燥环境下徐变将显著增大⑶①有利影响:有利于结构或构件的内力重分布,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及减少温度应力等;在某种情况下,徐变有利于防止结构物裂缝的形成。

②不利影响:由于混凝土的徐变使构件变形增大;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徐变会导致预应力损失;徐变使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区变形加大,故而使受弯构件挠度增加,使偏心构件的附加偏心距增大而导致构件承载力的降低。

柱配筋规范要求

柱配筋规范要求

牛腿支承不等跨 为14mm的钢筋,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少于2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
结构
2、牛腿中的纵向受拉钢筋和锚筋的锚固措施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但其中的受
应以laE代替;
3、牛腿水平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为100mm。
铰接排架柱柱顶预埋件直锚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锚钢筋截面面积可按规范规定计算并增大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
一级
抗震等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中柱、边柱
0.9(1.0)
0.7(0.8)
0.6(0.7) 0.5(0.6)
角柱、框支柱
1.1
0.9
0.8
0.7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采用335MPa级、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
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
框支柱
柱 铰接排架柱 框架梁柱节点
箍筋加密区箍筋 肢距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直径中的较大者;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 当采用拉筋且箍筋与纵向钢筋有绑扎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
小偏心受拉纵筋 值增加25%。
配筋率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 箍筋加密区长度 者;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箍率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箍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箍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
(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

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 /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
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中较大值
注: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