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与儿童心理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绘画与儿童的心理发展
摘要:在绘画活动中,儿童画的画面效果各不相同。然而,从儿童画的表象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画面的构图、内容、色彩往往与孩子的个性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那么,我们从这些画面中能够了解怎样的个性心理?不良的个性心理是否也能够通过绘画
的方式得以改善呢?
关键词:绘画;画面效果;个性心理;激励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一种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冲动。多年的儿童绘画教学中,我经常会将很多孩子的绘画摆放在一起欣赏,在观察的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每个孩子绘画的画面效果似乎与这个孩子的个性心理息息相关。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格外关注这个问题,也开始注重研究儿童绘画的个性心理与特点。
在绘画活动中,有的孩子能够大胆用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善于表现:而有的孩子则谨慎小心,非常拘谨;有的孩子喜欢工整精细的作画风格:而有的孩子则大刀阔斧,画面气势极大。其实,这些表象所显现的画面效果都与儿童所接触的环境,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所具有的绘画经验不尽相同是密不可分的,从而产生的个性心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调查研究,我总结出几类不良个性心理类型,并从多方面了解其成因,具体如下:
1、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的儿童,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没有交往经验,有的儿童在进入学前班之前根本就没有走出自己家
大门口一步,这些孩子的绘画往往过于谨慎小心,琐碎,缺少关联性。
2、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在整个大家庭中是唯一的小皇帝,受到特别的宠爱,祖父母对其百依百顺,家长们经常被孩子打但一声不吭,甚至觉得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有趣。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吃亏,让孩子主动攻击他人。这些孩子的画面常常会出现一些具有攻击性的物品,并且儿童在表述自己的绘画时语气往往是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恶意性的。
3、在绘画过程中还有孩子喜欢吮手指、撩衣服、钻桌子等神经性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儿童缺少安全感,父母教育不当。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或工作忙经常让儿童独自在家,还有的是家庭关系不和睦。
4、有的孩子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除遗传原因外,主要是家长忙于工作、家务、交往,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使孩子出现语言发展有滞后现象也没有及时带孩子检查矫治,还有一名儿童好奇,学结巴,家长不以为然,天长日久竟出现口齿不清。
5、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主要是父母与孩子接触少,交谈的时间不多,没有交往体验,或父母离异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我们教师在评价儿童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孩子怎样的个性心理,只要发现
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那么,通过绘画活动能否改善儿童不健康个性心理呢?
为了改善儿童不健康心理,我尝试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绘画活动中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绘画形式将目标与儿童的需要相结合,将改善儿童不健康心理行为于绘画活动之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提供激发因素,增强儿童的自信力
激发能帮助儿童更强烈的思考,感觉和理解那些他们即将描绘或涂绘的对象。激发可从通过老师的讲解提问,扩展并助长儿童的热情,继而帮助儿童挑选出相关细节,排除不必要元素,在儿童的艺术作品中建立起协调的关系。例如,6至7岁的儿童准备实验不同的艺术材料,他们渴望提高他们使用各种工具材料的能力。但这时,儿童表现得不够主动,进行得也不顺利,此时教师不该低估他们的能力,应该利用一些刺激手段来促发他们的艺术活动。如,“你们的想法真的很有创意啊,要是咱们一起来开个绘画展览,让别人也能看到你们的所画的作品,了解你们的这么与众不同的想法,那该多好啊!”儿童一旦成功,得到老师的表扬与激励,就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信心大增。
2、折纸木偶的形式,对儿童进行爱心教育
儿童年龄小,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在交往中,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儿童往往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如
抢别人的东西,出手打人等;针对这种儿童的行为,教师可以设置情境,让儿童用纸折的小偶人进行话剧表演,并在表演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儿童展开讨论:这种行为对吗?为什么?你周围有这种现象吗?通过大家激烈的讨论,让儿童深刻认识到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美好的。对于敢于表达、表述清楚、画面丰富的孩子,教师分别予以激励性评价。
通过情境话剧式的纸偶表演,儿童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明辨了是非。同时强化了良性行为,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善了他的心理状况。
3、以奖励的方法,促使儿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儿童在闲暇或思考时容易出现不良行为:如吸吮手指、撩衣服、啃笔、掰橡皮等等。结合儿童好模仿这一特点,对表现好的孩子的行为给予实物奖励、树立榜样。在这种互动和感染中帮助儿童改善了不良习惯的同时,儿童的各种技能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儿童画与儿童的个性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但将这种关联绝对化、公式化是不可取的。这种关系只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对儿童的个性心理进行分析也不仅仅只凭儿童的绘画作品,而应已经长期观察包括儿童画在内的儿童全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