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纪-21世纪中国地震年表
重大地震事件
![重大地震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69dd8eb9d528ea81c77929.png)
重大地震事件一览表海源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05分) 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墨脱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09分) 安克雷奇地震( 1964年3月27日) 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时00分34秒)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2时30分)墨西哥城大地震( 1985年9月19日7时19分) 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5时45分)印度洋大地震( 2004年12月26日9时) 海地地震( 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7.3级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 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 6·13印度尼科巴群岛地震( 2010年6月13日1时26分) 12·30西藏尼玛地震( 2010年12月30日2时31分) 1·12南黄海地震( 2011年1月12日9点19分) 1·19安徽安庆地震( 2011年1月19日12时7分) 2·13汤加群岛地震( 2011年2月13日1时57分) 2·22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地震( 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 3·10云南盈江地震(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 2·11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 2011年2月11日20时05分)8.8级 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 9·4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 2010年9月4日4时35分) 云南大关地震( 1974年5月11日3时25分)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04分) 亚美尼亚地震( 1988年12月7日11时41分) 3·24缅甸地震( 2011年3月24日21时55分) 3·24缅甸东北部地区地震( 2011年3月24日21时55分) 3·21台湾花莲及台东地震( 2011年3月21日0时49分) 4·7日本宫城地震( 2011年4月7日23点32分) 4·11日本福岛地震( 2011年4月11日16时16分) 4·14玉树地震( 2010年04月14日5时39分57秒)7.1级东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26秒)9.0级 9.21大地震( 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12秒) 5·12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昆仑山地震( 2001年11月14日17点26分)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 4·7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 2010年4月7日5点15分)10·3印度尼西亚地震(2012年10月3日21点32分) 10·1哥伦比亚地震(2012年10月1日0点31分) 7·28美国阿拉斯加地震( 2011年7月28日) 丽江地震( 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秒)辽宁彰武县境内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3]编辑本段中国地震一览时间地点震级概述2013年1月24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利津县交界3.7级2时01分,发生里氏3.7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2013年1月23日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和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交界2.4级1时24分,发生2.4级地震2013年1月23日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和山东菏泽市甄城县交界2.1级6时46分,发生2.1级地震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5.1级12时18分,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2012年11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银川市市辖区交界4.5级10时24分,北纬38.4度,东经106.3度发生4.5级地震2012年09月07日云南省彝良县5.7级11时19分,北纬27.6度,东经104.0度发生5.7级地震2012年6月30日新疆伊犁和巴音郭楞交界6.6级05时07分,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4]2010年0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7.1级7时49分,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2009年12月19日台湾花莲海域6.7级21时02分,北纬23.8度,东经121.7度发生6.7级地震2009年07月14日台湾花莲海域6.7级凌晨发生里氏规模6.7级有感地震2009年06月30日云南姚安6.0级地震造成楚雄、大理、丽江等3个州市共205.9万人受灾2009年06月30日四川绵竹5.6级造成十多人受伤2008年12月26日云南瑞丽4.9级瑞丽市“12.26”地震共造成9人受伤,其中重伤2人,轻伤7人2008年10月06日西藏当雄6.6级9人死亡,11人重伤,8人轻伤,因灾倒塌房屋147间2008年08月30日四川攀枝花6.1级共造成38人死亡,589人受伤2008年0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汶川大地震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87000人2007年06月03日云南普洱6.4级造成3人死300余人伤,发生余震300多次2006年12月26日台湾屏东恒春近海6.7级造成2人死亡42人受伤2006年08月25日云南盐津5.1级13时51分,发生5.1级地震。
世界地震历史排行榜前十大地震
![世界地震历史排行榜前十大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1416cbeb81c758f5f61f67c0.png)
世界地震历史排行榜前十大地震1.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智利发生里氏9.5级超级大地震,造成约2000人遇难,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2.1964年3月28日,美国阿拉斯加南部的威廉王子海峡发生里氏9.2级(一说为8.4级)大地震,造成178人死亡,是北美洲也是北半球有史以来震级最大的一次。
3.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亚齐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1级大地震,地震及随后引发的大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各国超过22万人死亡或失踪。
4.2010年2月27日,智利中西部海域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造成约800人死亡。
5.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6.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7级地震,造成至少1300人死亡,其中包括约500名华侨。
7.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8.1950年8月15日,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造成近4000人死亡,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被截成四段。
9.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里氏8.3级大地震,无数房屋被震倒,水管、煤气管道被毁。
地震后不久发生大火,整整燃烧了3天,烧毁了520个街区的近3万栋楼房。
10.2001年6月,秘鲁南部阿雷基帕省发生里氏8.3级(一说为8.1级)地震,共造成至少75人死亡,上万人无家可归。
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
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
1、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地震
![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d8d0996d0b1c59eef9c7b409.png)
1920年12月16日,位于西北的宁夏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地震,造成28.8万人死亡。
1925年3月16日,云南省大理发生里氏7级地震,死亡约5000人。
1927年5月23日,甘肃省古浪县发生大地震,震级为里氏7.6级,死亡4万余人。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汶县叠溪发生里氏7.5级地震,造成约9000人死亡。
1950年8月15日,在中国西藏地区的东南部同印度、缅甸毗邻的察隅、墨脱地区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死亡近4000人。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里氏6.8级地震,死亡超过8000人。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约1.5万人死亡。
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里氏7.1级地震,1400余人死亡。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里氏7.3级地震,1300多人死亡。
1976年7月28日,靠近北京的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近9万人死亡。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近2700人死亡。
2013年4月11日伊朗地震中心数据显示,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9日16时22分(北京时间19时52分)左右,震级为6.1级,震中位于布什尔省卡基市附近,震源深度12公里。
美国地质勘探局记录震级为6.3级,震中位于海湾港城布什尔东南方向89公里处2013年4月13日4时33分,日本本州岛(纬度: 34.4°,经度: 134.8°)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4月14日9时32分,所罗门群岛附近(南纬6.5度,东经154.5度)发生6.5级地震。
巴布亚新几内亚格林尼治时间14日1时32分(北京时间9时32分)发生6.7级地震。
北京时间4月14日14时02分50秒,河北省唐山市(北纬39.6度,东经118.2度),发生2.8级有感地震一次。
该区域与史上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属同一区域北京时间 2013年4月15日3:38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北纬35.6, 东经81.4 )发生 3.6 级地震, 震源深度 7公里。
中外发生数强震记载
![中外发生数强震记载](https://img.taocdn.com/s3/m/1c67804333687e21af45a928.png)
百年来,中外发生了数十次强烈地震。
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
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被摧毁。
震前犬哭马嘶,蛇出鼠惊,乌鸦惨啼,母鸡司晨。
震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被截成四段。
1966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
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鱼惊,墙缝喷水,骡马伤人。
震时,村寨房屋尽毁,地面或裂或陷。
1999年台湾大地震921大地震(集集大地震)为20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灾,发生时间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12.6秒,震中在北纬23.87度、东经120.78度、位于台湾南投县集集镇,震源深度8公里,里氏规模达7.3。
中国地震历史记录表
![中国地震历史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1979474979563c1ec4da7103.png)
36.8
121.6
0
512/05/23
00:00:00
38.9
112.8
0
574/00/00
00:00:00
37.9
102.6
0
600/12/16
00:00:00
34.5
106.5
0
624/08/18
00:00:00
27.9
102.2
0
638/02/14
00:00:00
32.8
103.4
0
649/09/15
0
126.2
0
112.5
0
5.5
陕西西安Ⅶ
山东诸城西
7
北≥Ⅸ
甘肃陇西一
6.8
带Ⅸ
陕西兰田西
5.8
北Ⅶ
四川宜宾一
5.5
带Ⅶ
5
吉林集安Ⅵ
6.5
河南南阳Ⅷ
105.4
0
103.5
0
104
0
112.6
0
99.5
0
6.5
甘肃甘谷Ⅷ
甘肃临洮西
6.8
北Ⅸ+
甘肃甘谷西
7
Ⅸ
山西太原北
5.5
Ⅶ
甘肃高台西
7.5
Ⅹ
116.8
6.5
北Ⅷ
陕西潼关西
6
Ⅶ-Ⅷ
四川西昌一
7
带Ⅸ
内蒙古包头
7
西北
5.5
山西翼城Ⅶ
山西临汾、
5.5
新绛间Ⅶ
山西临汾、
5.5
新绛间Ⅶ
宁夏青铜峡
6.5
南Ⅷ
886/00/00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f14a69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d.png)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大地震,以下是其中一些记录:
1.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2.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
3.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4.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死亡人数估计在83万至89万人之间。
5. 宁夏海原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左右,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余震甚至持续了3年!强烈的地震把大山都震得滑坡侧移,有的大山被推动了几公里之远!约2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
除了以上几次大地震外,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很多其他大地震,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甘肃武都地震、四川松潘地
震、河北三河地震、云南嵩明地震、辽宁海城地震、云南丽江地震等等。
这些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促进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的完善。
中国历年大地震
![中国历年大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27ed029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a.png)
中国历年大地震中国历年大地震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4万余人。
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
死亡7万人。
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
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6级的强烈地震。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
史上的十数次大地震
![史上的十数次大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6092b5e3524de518964b7d4f.png)
人类史上的十数次大地震1906年:美国(加州旧金山)/ 震级(里氏):7.8 / 死亡人数:3000 / 财产损失:5.24亿美元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25926 / 财产损失:1.16亿美元1923年: 日本(东京-横滨)/ 震级(里氏):8.3 / 死亡人数:142,800 / 财产损失:28亿美元1936年: 巴基斯坦(奎达)/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35,000 / 财产损失:2500万美元1939年: 智利(康塞普西翁)/ 震级(里氏):8.3 / 死亡人数:28,000 / 财产损失:1亿美元1939年:土耳其(埃尔津詹)/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36,740 / 财产损失:2000万美元加迪尔)/ 震级(里氏):5.9 / 死亡人数:12,000 / 财产损失:1.2亿美元1970年:秘鲁(钦博特)/ 震级(里氏):7.7 / 死亡人数:67,000 / 财产损失:5.5亿美元1976年:中国(唐山)/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290,000 / 财产损失:56亿美元1976年:危地马拉(危地马拉城)/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22,084 / 财产损失:11亿美1985年:墨西哥(墨西哥城)/ 震级(里氏):8.1 / 死亡人数:10,000 / 财产损失:40亿美元1988年:亚美尼亚(斯皮塔克)/ 震级(里氏):6.9 / 死亡人数:25,000 财产损失:140亿美元1989年:美国(加州/旧金山)/ 震级(里氏):7.0 / 死亡人数:68 / 财产损失:60亿美元1995年:日本(神户)/ 震级(里氏):7.2 / 死亡人数:6348 / 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1999年:土耳其(科贾埃利)/ 震级(里氏):7.4 / 死亡人数:19,118 / 财产损失:200亿美元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啸/ 震级(里氏):9.2 / 死亡人数:2300亿美元2008年:中国四川省/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68,000 / 财产损失:200亿美元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加勒比岛国海地/震级(里氏):7.0/ 死亡人数: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
历史地震——精选推荐
![历史地震——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70f404d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5.png)
历史地震1905年7⽉蒙古,Bulnay地震- 规模8.4。
1918年2⽉13⽇⼴东,南澳地震- 规模7.3,死伤者超过1万。
1920年12⽉16⽇⽢肃(今属宁夏)海原地震- 规模8.5,死者约24万⼈。
1923年3⽉24⽇四川地震- 规模7.3,死者4,800⼈。
1925年3⽉16⽇云南⼤理地震- 规模7,死者3,600⼈。
?1927年5⽉23⽇⽢肃古浪地震- 规模7.9,死者4,000⼈(20万⼈とも)。
1931年8⽉11⽇新疆富蕴地震- 规模7.9,死者1万⼈。
?1932年12⽉25⽇⽢肃地震- 规模7.6,死者7万⼈。
1933年8⽉25⽇四川叠溪⼤地震- 规模7.4,死者6,800⼈。
1950年8⽉15⽇阿萨姆~西藏地震- 规模8.6,死者4,000⼈(内陆最⼤级)。
1957年12⽉4⽇蒙古,⼽壁─阿尔泰地震- 规模8.3,死者1,200⼈。
1961年4⽉4⽇新疆巴楚地震- 规模6.41966年3⽉7⽇、22⽇河北,邢台地震- 规模6.8、7.1,死者8,100⼈。
1970年1⽉4⽇云南省通海地震- 规模7.5,死者1万6,000⼈。
1973年2⽉6⽇四川省炉霍地震- 规模7.4,死者2,200⼈。
1974年5⽉10⽇四川省⼤关地震- 规模7.1,死者1,400⼈。
1975年2⽉4⽇辽宁省海城地震- 规模7.2,死者1,300⼈(成功预测)。
1976年7⽉28⽇河北省唐⼭⼤地震- 规模7.8,死者24万2,000⼈(亦有60万⼈以上的说法。
为20世纪最⼤死亡⼈数的地震)。
1988年11⽉6⽇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地震- 规模7.39,死者730⼈。
1996年2⽉云南丽江地震21世纪[编辑]2001年11⽉14⽇青海昆仑⼭地震- 规模8.1。
2003年2⽉24⽇新疆伽师巴楚地震- 规模 6.8。
死者263⼈以上。
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 规模8.0,死者和失踪者约8万7000⼈。
2010年4⽉14⽇青海⽟树地震- 规模7.1,死者多数。
世界历年大地震
![世界历年大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4291c36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c.png)
世界历年大地震
世界历年大地震
公元前2300年,我国蒲州发生大地震,死亡很多
526年安条克大地震,约25万人死亡
1556年明朝关中华县大地震,死亡人数可查的就高达83万1755年葡萄牙地震,约7万人死亡,
1773年印度地震,死亡人数约30万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6万人丧生。
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7.5级地震。
8.3万人死亡。
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8.5级地震。
23.4万人死亡。
1923年9月1日,日本8.3级地震,14.3万人丧生。
1948土库曼斯坦地震,约16万人死亡
1960年的智利地震,震级9.5,2万人死亡
1970年5月31日,秘鲁7.8级地震近7万人丧生。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24.2769万人死亡。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8.1级地震。
1988年12月7日,苏联6.9级大地震。
5.5万人死亡。
1990年6月21日,伊朗7.7级大地震,死亡5万多人。
1995年1月17日,日本7.2级大地震,5400余人死亡。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7.8级地震,1.7万人死亡。
1999年9月21日,中国台湾7.6级大地震2403人死亡。
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7万多人死亡,
2009 印尼7.3级地震
2010年海地地震,死亡约23万人。
中国地震历史
![中国地震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22341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f.png)
中国地震历史地震、瘟疫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灾难。
大多数都是无法避免的。
本文重点总结下中国境内近2000余年来的地震史,看看有你听说的吗?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发生地震- 震级7级512年5月21日山西原平代县地震- 震级7.5级,死者5,310人。
734年3月23日甘肃,秦州地震(即今甘肃天水) - 死者4000多人。
788年陕西,长安地震1038年1月9日山西,忻州地震- 震级7.3级,死者32300人。
1119年2月吉林前郭卡拉木地震- 震级7,死者数千人1143年宁夏,银川地震1290年内蒙古渤海地震- 死者10万人。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地震,震级8.0级,死20万人(一说475800人)。
1306年,宁夏固源开城地震,震级6.5级,死者5000人。
1411年9月29日清晨,西藏发生地震- 震级8.0级,死者多数,地表断层引起,前一夜有前震。
1515年6月17日,云南鹤庆地震- 震级7.8级,死者数千人。
1536年3月19日四川,西昌地震- 震级7.5级,死者数百人。
1556年1月23日午夜陕西南部地区,嘉靖大地震- 震级8.3级,死者83万人(地震灾害史上死者最多的地震)。
1561年7月25日宁夏中宁地震- 震级7.3级,死者5000余人。
1597年10月6日,吉林长白山地震-震级8级。
1600年9月29日广东南澳大地震- 震级7级。
1605年7月13日海南琼山地震- 震级7.5级,死者3300人。
1609年7月12日甘肃酒泉地震- 震级7.3级,死者840人。
1622年10月25日宁夏固原北地震- 震级7.0级,死者12000人。
1654年7月21日夜甘肃天水地震- 震级8级,死者31000余人。
大地震- 震级8.5级,死者5万余人。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震级8级,死者45500人。
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地震- 震级7.8级,死者52600人。
1709年10月14日宁夏中卫地震- 震级7.5级,死者2000人。
中国历史地震目录数据 (-1831年至1969年)
![中国历史地震目录数据 (-1831年至1969年)](https://img.taocdn.com/s3/m/0279b47baf1ffc4ffe47ac57.png)
中国历史地震目录日期时间(北京时)纬度(度-分)经度(度-分)深度(km)震级烈度-780/00/00::.34°30"107°48" 6.5-280/00/00::.34°24"108°48"5VI-231/00/00::.39°54"114°36" 6.5VIII-193/02/00::.35°24"103°54" 6.5-186/02/22::.33°48"105°06" 6.5-143/06/10::.32°06"110°06"5VI-70/06/01::.36°18"119°00"7IX-47/04/17::.34°54"104°42" 6.75IX-35/07/11::.34°24"109°00"5-26/00/00::.28°48"104°36" 5.5VII46/10/23::.33°00"112°30" 6.5VIII128/02/23::.34°42"105°24" 6.5VIII138/03/01::.35°48"103°30" 6.75IX143/10/00::.34°42"105°18"7IX147/00/00::.34°42"112°24" 4.75VI294/07/00::.32°36"116°48" 5.5VII294/09/00::.40°18"116°00" 5.5VII319/06/17::.34°06"105°18" 4.5344/00/00::.35°24"114°18" 5.5373/08/00::.36°36"101°48" 4.75VI406/06/00::.36°06"104°12" 5.5408/00/00::.36°48"118°18"5408/00/00::.39°00"100°30" 4.75VI416/00/00::.34°18"105°30"5VI421/00/00::.41°36"120°24"5VI462/08/16::.35°00"116°48"6VIII495/03/31::.37°30"121°30" 5.5VII499/08/04::.32°06"118°48"5VI506/08/30::.37°54"102°36" 4.75VI512/05/21::.39°24"113°18"7.5X575/01/14::.37°54"102°36" 5.5VII600/12/13::.34°18"108°54" 5.5VII625/08/15::.27°54"102°12" 4.75VI638/02/11::.32°36"103°36"5VI649/09/12::.36°06"111°30" 5.5VII692/00/00::.37°24"117°36"5VI734/03/19::.34°36"105°36"7IX756/11/27::.39°12"99°30"6VII777/00/00::.37°48"115°12"6VIII788/03/08::.32°30"109°24" 6.5VIII793/05/27::.34°30"109°42"6814/04/02::.27°54"102°12" 6.5835/04/11::.34°18"108°54" 4.75VI836/02/25::.34°18"108°54" 4.75VI839/00/00::.34°24"104°00" 6.5865/12/00::.35°54"111°24" 5.5VII867/02/14::.35°54"111°24" 5.5VII876/07/14::.37°48"105°54" 6.5VIII879/03/00::.34°12"109°18" 4.75VI880/02/00::.34°30"107°48" 4.75VI886/00/00::.25°42"100°06" 5.5VII929/00/00::.30°18"120°30"5VI 953/11/00::.36°18"115°06" 4.75VI 999/10/00::.31°48"119°54" 5.5VII 1011/08/00::.38°12"114°36" 4.75VI 1022/04/00::.39°48"113°06" 6.5VIII 1038/01/09::.38°24"112°54"7.25X 1046/04/18::.37°48"120°42"5VI 1057/00/00::.39°42"116°18" 6.75IX 1067/11/00::.23°36"116°30" 6.75IX 1068/08/14::.38°30"116°06"6VIII 1069/01/18::.38°18"116°48" 4.75VI 1076/12/00::.39°54"116°24"5VI 1092/00/00::.37°54"102°36" 4.75VI 1111/00/00::.25°42"100°12"5 1125/08/30::.36°06"103°42"7IX 1143/04/00::.38°30"106°18" 6.5VIII 1169/01/24::.31°54"104°24" 4.75VI 1209/12/04::.36°00"111°48" 6.5 1213/06/26::.29°36"118°54" 4.75VI 1216/03/17::.28°18"103°36" 6.5 1219/06/02::.36°00"106°12" 6.5 1227/07/00::.38°30"106°18" 5.5VII 1290/09/27::.41°36"119°18" 6.75IX 1291/08/25::.36°06"111°30" 6.5VIII 1303/09/17::.36°18"111°42"8XI 1304/02/00::.36°06"111°30" 5.5VII 1304/09/03::.37°30"112°36" 4.75VI 1305/05/03::.39°48"113°06" 6.5 1306/09/12::.35°54"106°06" 6.5 1307/00/00::.34°30"107°48"5VI 1314/10/05::.36°36"113°48"6VIII 1316/00/00::.36°24"111°06" 5.5VII 1322/00/00::.40°36"115°00" 4.5 1327/09/00::.30°06"102°42" 4.75VI 1332/06/00::.24°42"102°48" 5.5 1336/00/00::.30°06"115°54" 4.75VI 1337/09/08::.40°24"115°42" 6.5VIII 1338/08/02::.40°24"115°12"5VI 1342/04/15::.29°30"114°30" 4.75VI 1342/05/05::.37°54"112°36" 5.5VII 1343/05/00::.38°54"113°48" 4.75VI 1346/04/00::.37°06"118°00" 4.75VI 1351/05/14::.37°18"113°00" 5.5VII 1352/04/18::.35°36"105°18"7IX 1361/00/00::.28°48"115°18"5VI 1368/07/08::.37°36"112°30"6VII 1372/08/16::.32°00"118°48" 4.75VI 1372/09/17::.23°06"113°18" 4.75VI 1378/04/30::.38°30"106°18" 5.75VII 1399/04/29::.31°48"118°54" 4.75VI 1407/11/00::.31°12"112°36" 5.5VII 1425/03/07::.31°42"116°30" 5.75VII 1427/00/00::.27°54"102°12"5 1433/00/00::.30°30"115°12" 4.75VI 1440/10/26::.36°42"103°18" 6.25VIII 1440/12/16::.36°12"103°24" 5.5VII1445/12/12::.24°30"117°36" 6.25VIII 1446/00/00::.23°36"102°48"5 1448/09/30::.38°18"109°48"5 1458/08/00::.25°06"99°06"5 1467/01/19::.27°06"101°30" 6.5VIII 1467/06/09::.39°36"112°18" 5.5VII 1469/11/04::.31°12"112°36"5 1474/10/27::.26°36"100°12" 5.5VII 1474/12/11::.37°54"106°18" 5.5VII 1477/03/19::.35°12"104°12"5VI 1477/05/13::.38°30"106°18" 6.5VIII 1478/08/17::.27°30"101°36" 5.5VII 1481/07/15::.26°30"99°54"6VIII 1484/01/29::.40°30"116°30" 6.75 1485/01/17::.34°48"110°18"5 1485/05/27::.40°12"117°54"5VI 1487/08/10::.34°24"108°54" 6.25VIII 1488/00/00::.25°42"101°18" 4.75VI 1488/09/16::.31°42"103°54" 5.5 1494/03/24::.25°30"103°48" 5.5VII 1495/04/10::.37°36"105°36" 6.25VIII 1497/02/17::.36°18"112°54" 4.75VI 1498/11/14::.26°06"99°54" 4.75VI 1499/07/17::.25°18"100°18" 5.5VII 1500/01/04::.24°54"103°06" 6.75IX 1501/01/19::.34°48"110°06"7IX 1501/06/01::.26°30"99°54" 5.5VII 1502/01/17::.34°48"110°06"5VI 1502/10/17::.35°42"115°18" 6.5VIII 1502/00/00::.33°24"120°06" 4.75VI 1505/07/10::.37°48"105°54" 5.5VII 1505/10/16::.35°12"110°54"5VI 1506/03/19::.35°18"110°06" 5.5VII 1506/04/27::.25°24"103°18" 5.5VII 1506/08/28::.36°18"120°42" 4.75VI 1507/11/04::.24°36"102°30" 5.25VI 1509/00/00::.28°36"112°24" 4.75VI 1511/05/12::.25°00"101°30" 5.5VII 1511/06/01::.26°36"100°42" 6.75IX 1511/11/17::.26°36"100°00" 5.75VII 1512/10/08::.25°00"98°30" 6.5VIII 1514/00/00::.26°12"99°24" 4.75VI 1514/05/29::.25°42"100°12" 6.25VIII 1514/09/00::.25°06"99°06" 5.5VII 1515/06/17::.26°36"100°12"7IX 1515/10/00::.25°42"100°12"6VIII 1516/09/00::.25°06"118°12" 4.75VI 1517/07/12::.24°06"102°36" 5.5VII 1518/07/02::.25°24"101°42" 4.75VI 1519/00/00::.23°42"117°12" 4.75VI 1519/00/00::.25°42"100°12"5VI 1520/03/26::.25°18"100°18" 5.5VII 1520/06/08::.26°36"100°12"5VI 1520/08/18::.24°24"100°48" 5.5VII 1522/01/28::.34°06"114°06" 5.75VII1524/02/04::.34°00"114°00" 5.75VII 1524/04/05::.19°12"110°30"5VI 1526/05/21::.25°48"105°12"5VI 1526/05/30::.25°48"105°12"5VI 1527/00/00::.39°48"118°06" 5.5VII 1528/00/00::.37°54"114°36"5VI 1531/01/00::.30°42"117°30" 4.75VI 1532/11/06::.40°00"116°54" 5.5VII 1535/05/00::.25°48"116°24" 4.5 1536/03/20::.28°06"102°06"7.25X 1536/10/22::.39°48"116°48"6 1537/05/13::.33°36"117°36" 5.5VII 1538/00/00::.38°00"115°36"5VI 1539/08/08::.23°36"102°48" 5.5 1540/00/00::.36°36"110°00" 4.75VI 1542/00/00::.39°00"111°06"5VI 1542/11/19::.34°42"104°54"5VI 1548/09/13::.38°00"121°00"7 1549/04/00::.37°00"111°54"5VI 1551/00/00::.25°48"105°12"5VI 1556/01/23::.34°30"109°42"8XI 1556/12/03::.38°48"101°06"5VI 1558/06/00::.37°30"112°12"5VI 1558/06/00::.23°24"111°30" 5.5VII 1558/11/21::.34°30"109°42" 5.5VII 1560/00/00::.24°12"102°42" 5.5VII 1560/04/00::.24°54"103°12" 5.5VII 1561/02/21::.38°48"101°06"5VI 1561/07/25::.37°30"106°00"7.25IX 1562/00/00::.25°48"116°00"5VI 1562/00/00::.38°30"106°18"5VI 1562/06/00::.39°36"118°42"5VI 1567/00/00::.39°42"119°12" 4.75VI 1568/01/00::.34°12"109°18"5VI 1568/04/00::.34°24"109°12" 5.5VII 1568/04/01::.38°30"106°18" 5.75VII 1568/04/12::.33°06"107°00"5VI 1568/04/25::.39°00"119°00"6 1568/05/15::.34°24"109°00" 6.75IX 1569/00/00::.32°42"109°00"5VI 1569/00/00::.34°36"110°18"5VI 1571/05/26::.23°48"113°30"5VI 1571/09/09::.24°06"102°42"6VIII 1572/00/00::.26°12"104°06"5VI 1573/01/10::.34°24"104°00" 6.75 1574/00/00::.27°36"119°06" 5.5VII 1574/08/19::.26°06"119°18" 5.75VII 1577/03/13::.25°00"98°36" 6.5VIII 1578/02/17::.25°06"110°12" 4.75VI 1578/07/17::.40°24"115°42"5VI 1579/12/21::.25°06"99°06"5VI 1580/09/05::.39°30"112°18" 5.5VII 1581/05/18::.39°48"114°30" 5.75VII 1581/07/00::.33°00"104°36" 5.5VII 1582/03/00::.40°06"113°18"5VI1584/00/00::.38°24"111°54" 4.75VI 1585/03/06::.31°12"117°42" 5.5VII 1586/04/02::.25°18"100°18" 5.5VII 1586/05/26::.39°54"116°18"5VI 1587/04/10::.35°18"113°30"6VII 1587/10/04::.35°12"110°48"5VI 1588/07/00::.38°24"112°42"5VI 1588/08/09::.24°00"102°48"6VIII 1589/00/00::.24°48"110°30" 4.75VI 1590/07/07::.35°24"103°54" 5.5VII 1591/00/00::.36°36"110°00"5VI 1591/11/21::.38°48"101°06"5VI 1592/01/00::.25°00"98°30" 5.5VII 1596/00/00::.42°36"124°00"5VI 1596/10/00::.25°00"118°42" 4.75VI 1597/02/14::.31°54"104°18"5VI 1597/10/06::.38°30"120°00"7 1599/00/00::.35°36"109°12"5VI 1599/08/00::.25°30"110°24" 4.75VI 1599/10/16::.25°18"103°00"5VI 1600/07/00::.21°36"110°18" 4.75VI 1600/09/29::.23°30"117°12"7IX 1602/10/23::.26°06"99°54"5VI 1602/00/00::.25°48"105°12" 4.75VI 1603/05/30::.31°12"112°36" 4.75VI 1604/10/25::.34°12"105°00"6 1604/12/29::.25°00"119°30"8 1605/07/13::.19°54"110°30"7.5X 1605/12/15::.19°54"110°30"6VIII 1606/11/30::.23°36"102°48" 6.5 1607/00/00::.25°00"119°30"5VI 1608/09/23::.37°42"105°48" 5.5VII 1609/07/12::.39°12"99°00"7.25X 1610/02/03::.28°30"104°36" 5.5VII 1610/03/13::.32°18"104°42" 5.5VII 1611/04/00::.24°00"97°48" 4.75 1611/09/09::.21°30"111°18" 5.5VII 1612/06/00::.25°24"103°12" 5.5 1612/06/03::.25°30"103°54"5VI 1614/10/23::.37°12"112°30" 6.5 1615/03/01::.32°00"120°54"5VI 1615/07/20::.38°48"106°18" 5.5VII 1615/08/24::.25°00"101°30" 5.5VII 1616/02/10::.37°42"105°54" 5.75VII 1616/10/10::.40°42"116°06"5VI 1618/00/00::.20°00"110°06"5VI 1618/00/00::.25°48"99°12"5VI 1618/05/20::.37°00"111°54" 6.5VIII 1618/11/16::.39°48"114°30" 6.5VIII 1620/10/19::.37°06"117°30" 4.75VI 1620/12/00::.25°36"103°18"5 1621/00/00::.31°00"120°42"5VI 1621/03/00::.39°30"116°42" 5.5VII 1621/05/00::.39°06"110°54"5VI 1622/03/18::.35°30"116°00"6VIII1622/10/25::.36°30"106°18"7IX 1623/05/04::.25°30"100°30"6 1623/12/26::.36°06"115°12" 4.75VI 1624/02/10::.32°24"119°30"6VII 1624/03/26::.26°30"99°54" 5.5VII 1624/04/17::.39°48"118°48" 6.25VIII 1624/07/00::.26°54"100°12"5VI 1624/07/04::.35°24"105°54"6 1624/07/19::.38°48"115°30" 5.25VII 1624/09/01::.31°12"121°30"5VI 1624/10/00::.33°12"107°30" 5.5VII 1624/00/00::.38°24"112°42"5VI 1625/04/00::.38°18"116°48"5VI 1626/06/28::.39°24"114°12"7IX 1626/10/08::.26°54"109°42"5VI 1627/02/16::.37°30"105°30"6VIII 1627/00/00::.37°48"113°36" 5.5VII 1628/10/06::.40°36"114°12" 6.25VIII 1629/03/00::.36°06"103°48" 5.5VII 1630/01/16::.32°36"104°06" 6.25VIII 1630/02/04::.31°54"119°12" 4.75VI 1630/00/00::.30°42"113°30"5VI 1630/10/14::.30°12"113°12"5VI 1631/00/00::.33°42"106°00"5VI 1631/07/00::.35°30"107°48"5VI 1631/07/21::.35°18"104°18"5VI 1631/08/14::.29°18"111°42" 6.5VIII 1631/09/00::.25°48"105°12" 4.75VI 1631/09/01::.28°18"110°12"5VI 1632/00/00::.32°24"109°42"5VI 1633/00/00::.37°18"111°48"5VI 1634/01/00::.34°00"105°12"6 1634/03/00::.30°42"115°06" 5.5 1634/12/00::.35°06"107°42" 5.5VII 1634/00/00::.32°54"104°42" 5.5VII 1635/10/26::.33°12"107°30" 5.5VII 1636/00/00::.33°06"107°00" 5.5VII 1636/00/00::.36°48"108°48" 4.75VI 1638/01/00::.36°36"105°30" 5.5VII 1640/05/00::.34°42"112°24"5VI 1640/09/00::.30°24"114°54"5VI 1641/06/21::.34°18"105°30"5VI 1641/11/26::.23°30"116°30" 5.75VII 1642/00/00::.33°00"118°30"5VI 1642/06/30::.35°06"111°06"6VIII 1642/12/00::.25°30"101°18"5VI 1643/12/00::.25°42"101°06" 5.5VII 1644/02/08::.32°54"117°30" 5.5VII 1644/05/00::.25°30"102°24"5VI 1651/02/16::.26°12"116°36" 5.5VI 1652/02/10::.31°24"116°18" 5.5VI 1652/03/23::.31°30"116°30"6 1652/07/13::.25°24"100°30" 6.75IX 1652/08/00::.33°24"104°48" 5.5VII 1653/08/12::.21°42"110°12" 4.751654/07/21::.34°18"105°30"8XI 1654/09/15::.36°06"115°36" 5.5VII 1655/00/00::.23°00"120°12" 5.5VII 1655/04/17::.24°24"102°30"5 1656/03/00::.22°36"112°48" 4.75VI 1657/04/21::.31°30"103°36"6VIII 1658/02/03::.39°24"115°42"6 1661/02/15::.23°00"120°12"6 1662/00/00::.33°24"120°06" 4.75VI 1662/10/11::.33°12"114°48" 5.5VII 1663/04/00::.26°06"99°54"5VI 1664/00/00::.38°42"112°42" 5.5VII 1664/04/01::.39°54"116°42" 4.75VI 1665/00/00::.37°54"102°36"5VI 1665/04/16::.39°54"116°36" 6.5VIII 1665/09/19::.22°42"111°36"5VI 1668/07/25::.35°18"118°36"8.5XII 1670/07/00::.25°12"102°12" 5.5VII 1671/09/00::.35°18"118°00"5VI 1673/03/29::.31°48"117°18"5VI 1673/10/18::.40°30"114°06" 5.75VII 1674/04/00::.24°30"103°42" 4.75VI 1675/00/00::.34°06"114°48" 5.5VII 1675/06/00::.34°48"111°06" 4.75VI 1675/07/00::.35°36"116°48"5VI 1676/11/10::.38°00"114°00" 4.75VI 1677/09/00::.33°24"104°48" 5.5VII 1677/12/00::.25°30"101°18" 5.5VII 1677/00/00::.37°48"113°36"5VI 1678/05/26::.30°30"121°00" 4.75VI 1678/00/00::.40°42"115°18"5VI 1679/09/02::.40°00"117°00"8XI 1679/10/00::.37°30"112°30" 5.5VII 1679/12/16::.31°24"119°30"5 1680/09/09::.25°00"101°30" 6.75 1681/00/00::.35°48"109°24" 5.5VII 1683/10/10::.23°06"113°12"5VI 1683/11/22::.38°42"112°42"7IX 1686/00/00::.37°06"106°24" 5.5VII 1686/05/12::.23°30"120°24"5 1688/06/14::.26°30"99°54" 6.25VIII 1692/09/12::.24°30"103°48" 5.5VII 1693/04/25::.23°00"115°18"5VI 1694/05/00::.25°00"121°30" 5.5 1695/05/18::.36°00"111°30"8X 1698/00/00::.41°30"121°12"5VI 1699/00/00::.39°48"99°30" 4.75VI 1701/00/00::.25°12"102°30" 5.75VII 1704/09/18::.38°00"116°30" 5.5VII 1704/09/28::.34°54"106°48"6 1708/10/26::.36°42"114°42" 5.5VII 1709/10/14::.37°24"105°18"7.5IX 1710/00/00::.28°30"117°36" 4.75VI 1710/04/16::.27°48"111°18" 5.5VII 1711/10/22::.23°30"120°00" 6.5VIII 1713/02/26::.25°24"103°12" 6.75IX1713/09/04::.32°00"103°42" 6.5VIII 1718/06/19::.35°00"105°12"7.5X 1720/07/12::.40°24"115°30" 6.75IX 1720/10/31::.23°00"120°18" 5.5VII 1721/01/05::.23°00"120°18"6VIII 1722/02/00::.24°12"102°24"5VI 1724/00/00::.40°24"115°12"5VI 1725/01/08::.25°06"103°06"6VIII 1725/08/02::.30°06"101°54"6VIII 1725/12/05::.36°36"107°18"5VI 1729/08/10::.25°36"100°18"5VI 1730/09/30::.40°00"116°12" 6.5VIII 1730/00/00::.36°54"117°54"5 1732/01/29::.27°42"102°12" 6.75IX 1732/11/00::.23°42"102°30"5VI 1733/08/02::.26°12"103°06"7.5X 1734/03/00::.30°18"103°30"5VI 1736/01/30::.23°06"120°18"6VIII 1737/09/30::.35°06"114°24" 5.5VII 1738/00/00::.33°18"96°36" 6.5VIII 1738/05/19::.33°12"104°12" 5.5VII 1739/01/03::.38°48"106°30"8X 1739/02/23::.38°30"106°18" 5.5VII 1741/11/14::.23°42"102°30"5VI 1742/00/00::.32°06"110°48"5VI 1743/06/30::.30°42"118°24"5 1746/07/29::.40°12"116°12"5VI 1748/02/23::.31°12"103°18" 5.5VII 1748/03/06::.30°06"101°54" 5.5VII 1748/05/02::.32°54"103°36" 5.5VII 1748/08/30::.30°24"101°36"6VII 1748/11/21::.36°24"106°06" 5.5VII 1749/02/28::.22°54"112°00"5VI 1750/09/15::.24°42"102°54"6VIII 1751/00/00::.23°42"102°24"5VI 1751/03/00::.23°48"106°54" 4.75VI 1751/05/25::.26°30"99°54" 6.75IX 1753/00/00::.31°24"79°42" 5.5VII 1754/05/00::.37°42"112°30"5VI 1754/06/00::.25°00"101°30"5VI 1755/01/27::.24°42"102°12" 6.5VIII 1755/02/08::.23°48"102°42"6VIII 1757/06/13::.25°00"98°30" 5.5VII 1761/05/23::.24°24"102°30"6VIII 1761/11/03::.24°24"102°30"6VII 1763/12/30::.24°18"102°48" 6.5VIII 1765/02/09::.44°42"82°54"6 1765/03/15::.41°48"123°24" 5.5VII 1765/05/01::.35°18"103°54" 5.5VII 1765/09/02::.34°48"105°00" 6.5 1770/09/26::.24°36"99°54" 5.5VII 1772/03/01::.38°18"114°24"5VI 1776/12/00::.23°30"120°30" 5.5VII 1781/10/03::.25°54"101°06"5VI 1782/04/30::.26°12"111°42"5VI 1783/00/00::.25°36"103°48"51785/04/18::.39°54"98°00"6VIII 1785/00/00::.30°30"101°30"5VI 1786/00/00::.29°06"110°24" 4.75VI 1786/06/01::.29°48"102°06"7.5IX 1786/06/18::.44°00"80°48"6 1786/07/00::.25°00"98°30"5VI 1787/12/13::.31°00"103°42" 4.75VI 1789/06/07::.24°12"102°48" 6.5IX 1789/11/07::.34°36"110°18"5VI 1791/00/00::.31°00"95°00" 6.75IX 1791/02/11::.38°00"115°30" 5.5VI 1791/03/00::.23°30"116°42"5VI 1791/04/08::.24°30"117°42" 5.5 1792/04/00::.27°24"114°36" 4.75VI 1792/08/09::.23°36"120°30" 6.75IX 1792/09/07::.31°00"101°30"6VIII 1792/11/30::.30°36"101°30" 5.5VII 1793/05/15::.30°36"101°30"6 1795/08/05::.39°42"118°42" 5.25 1796/03/00::.36°00"119°24"5VI 1797/00/00::.23°00"120°12"5VI 1799/08/27::.23°48"102°24" 6.5 1803/02/01::.25°36"100°36"6 1804/00/00::.24°54"115°36"5VI 1805/06/25::.37°06"114°30"5VI 1805/08/05::.39°42"119°12" 5.5VII 1806/01/11::.25°18"115°42"6 1811/03/18::.25°12"121°18" 6.5 1811/09/27::.31°42"100°18"6 1812/03/08::.43°42"83°00"7.5 1812/04/02::.34°36"110°36"5VI 1813/00/00::.36°00"111°24" 5.25 1813/10/17::.28°00"120°42" 4.75 1814/01/10::.34°36"113°24"5VI 1814/02/04::.35°48"114°24" 5.25VII 1814/11/24::.23°42"102°30"6 1815/07/11::.24°42"121°48" 5.5VII 1815/08/06::.39°00"117°30"5VI 1815/10/13::.25°12"121°12" 6.5VIII 1815/10/23::.34°48"111°12" 6.75IX 1816/00/00::.24°48"121°48" 5.5VII 1816/12/08::.31°24"100°42" 6.5VIII 1819/02/24::.36°06"102°18" 5.75VII 1819/09/14::.26°30"107°12" 5.75 1820/08/03::.34°06"113°54"6VIII 1820/10/00::.34°48"111°12" 4.75VI 1822/06/18::.33°00"104°36" 5.5VII 1823/08/00::.32°30"107°54"5VI 1825/10/00::.25°54"119°00" 4.75VI 1827/03/23::.34°54"111°06" 5.25 1829/04/00::.37°30"111°12" 5.25 1829/08/18::.34°36"110°36" 4.75VI 1829/11/18::.33°12"117°54" 5.5VII 1829/11/19::.36°36"118°30"6VIII 1830/06/12::.36°24"114°12"7.5X1831/09/28::.32°48"116°48" 6.25VIII 1832/01/00::.24°18"117°00"5VI 1832/08/00::.39°54"96°48" 5.5VII 1833/09/06::.25°12"103°00"8XI 1833/12/13::.24°42"121°48" 4.75VI 1834/00/00::.28°36"87°06"6VIII 1834/16/00::.33°00"97°00" 5.5VII 1834/04/11::.24°54"103°00"5VI 1835/06/06::.36°18"116°24"5VI 1837/16/00::.34°36"103°42"6VIII 1839/02/07::.26°06"99°54"6VIII 1839/02/23::.26°06"99°54"6 1839/06/27::.23°24"120°24" 6.5VIII 1840/11/00::.23°48"120°30"5VI 1842/06/11::.43°36"93°00"7IX 1845/02/00::.24°06"120°30"6VIII 1845/11/03::.26°00"100°06" 5.5VII 1847/00/00::.28°24"92°24" 6.5 1847/03/00::.34°48"111°48" 4.75VI 1848/12/03::.24°06"120°30" 6.75IX 1850/00/00::.34°42"104°54"5VI 1850/09/12::.27°48"102°18"7.5X 1852/05/26::.37°30"105°12"6VIII 1853/02/08::.24°54"111°42" 4.75VI 1853/11/00::.39°00"76°12" 5.5VII 1854/12/24::.29°06"107°06" 5.5VII 1855/12/11::.39°06"121°36" 5.5VII 1855/00/00::.29°12"108°06" 4.75VI 1856/01/15::.30°06"120°00" 4.75VI 1856/04/10::.39°06"121°42" 5.25 1856/06/10::.29°42"108°48" 5.5VII 1857/01/29::.22°42"110°18" 4.75VI 1859/09/19::.40°42"122°12"5VI 1861/07/00::.24°18"102°54" 4.75VI 1861/07/19::.39°06"121°42"6VIII 1862/02/00::.25°42"100°06" 5.5VII 1862/06/07::.23°24"120°06" 6.5VIII 1862/12/23::.35°30"111°30" 5.5VII 1863/04/00::.25°54"100°06" 5.5VII 1863/08/30::.29°12"114°06"5VI 1863/09/25::.43°48"87°36" 5.5VII 1866/09/21::.28°00"119°36" 4.75VI 1867/09/00::.30°30"120°48" 4.75VI 1867/12/18::.25°30"121°42"6 1868/10/30::.32°24"117°48" 5.5 1870/00/00::.22°24"120°36" 5.5VII 1870/04/11::.30°00"99°00"7.25X 1870/07/05::.24°06"102°00"5 1874/06/23::.23°00"115°18"5VI 1875/06/00::.26°18"109°18"5VI 1876/08/05::.25°30"99°30"6 1876/00/00::.25°42"100°06" 4.75VI 1877/10/00::.25°30"102°24" 4.75VI 1878/08/07::.27°42"100°48" 5.5VII 1879/05/12::.31°48"104°48"5VI。
中国历史上72次特大地震
![中国历史上72次特大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3e53bd37dd88d0d232d46a59.png)
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N,°E)M≥7(震中烈度≥9)公元前70年6月1日山东诸城昌乐一带(°N,°E)M≥7(震中烈度≥9)143年10月后甘肃甘谷西(°N,°E)M7(震中烈度9)180年秋甘肃高台西(°N,°E)M71/2(震中烈度10)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N,°E)M71/2(震中烈度10)734年3月23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肃天水附近(°N,°E)M ≥7(震中烈度≥9)814年4月6日(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四川西昌一带(°N,°E)M7(震中烈度9)849年10月24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内蒙古包头西北(°N,°E)M7" 1038年1月15日(宋仁宗景右()四年十二月二日)山西定襄、忻州(°N,°E)M71/4(震中烈度10)1125年9月6日(宋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甘肃兰州一带(°N,°E)M7(震中烈度9)1216年3月24日(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四川雷波马湖(°N,°E)M7(震中烈度9)1303年9月25日(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辛卯)山西赵城、洪洞(°N,°E)M8(震中烈度11)1352年4月26日(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丁丑)甘肃会宁东南(°N,°E)M7"1411年10月8日(明永乐九年九月十二日,藏历第七绕回()阴铁兔年九月十一日)西藏当雄西南一带(°N,°E)M8(震中烈度10-11)1500年1月13日(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己丑)云南宜良(°N,°E)M≥7(震中烈度≥9)1501年1月29日(明弘治十四年正月庚戌朔)陕西朝邑(°N,°E)M7(震中烈度9)1515年6月27日(明正德十年五月壬辰)云南永胜西北(°N,°E)M73/4(震中烈度10)1536年3月29日(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四川西昌北(°N,°E)M71/2(震中烈度10)1548年9月22日(明嘉靖二十七年八月癸丑)渤海(°N,°E)M71556年2月2日(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陕西华县(°N,°E)M81/4(震中烈度11)1561年8月4日(明嘉靖四十年六月壬申)宁夏中卫东(°N,°E)M71/4(震中烈度9-10)1588年8月9日(明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十八日)云南建水曲溪(°N,°E)M≥7(震中烈度≥9)"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甲申)渤海(°N,°E)M7"辽阳、开原、广宁1600年9月29日(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壬辰)广东南澳(°N,°E)M7(震中烈度9)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乙酉)福建泉州海外(°N,°E)M71/2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海南琼山(°N,°E)M7(震中烈度9)1609年7月12日(明万历三十七年六月辛酉)甘肃酒泉红崖堡(°N,°E)M71/4(震中烈度10)"1622年10月25日(明天启二年九月甲寅)宁夏固原北(°N,°E)M7(震中烈度9-10)1626年6月28日(明天启六年六月丙子)山西灵丘(°N,°E)M7(震中烈度9)1652年7月13日(清顺治九年六月初八)云南弥渡南(°N,°E)M7(震中烈度9+)1654年7月21日(清顺治十一年六月丙寅)甘肃天水南(°N,°E)M8(震中烈度11)1642-1654年(明崇祯十年至永乐八年,藏历第十一绕回阴水马年至阳水马年)西藏洛隆西北(°N,°E)M≥7(震中烈度≥9)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甲申)山东郯城(°N,°E)M81/2(震中烈度≥11)1679年9月2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庚申)河北三河平谷(°N,°E)M8(震中烈度11)"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初刻,京师地震1683年11月22日(清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壬寅)山西原平附近(°N,°E)M7(震中烈度9)1695年5月18日(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丁酉)山西临汾(°N,°E)M73/4(震中烈度10)"1709年10月14日(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N,°E)M71/2(震中烈度9-10)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南(°N,°E)M71/2(震中烈度10)"1725年8月1日(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四川康定(°N,°E)M7(震中烈度9)1733年8月2日(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云南东川紫牛坡(°N,°E)M73/4(震中烈度10)1739年1月3日(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宁夏平罗银川间(°N,°E)M8(震中烈度10+)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四川康定南(°N,°E)M71/4(震中烈度≥10)1786年6月10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四川泸定得妥(°N,°E)M ≥71789年6月7日(清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云南华宁(°N,°E)M7(震中烈度9+)1792年8月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台湾嘉义(°N,°E)M7(震中烈度9)1799年8月27日(清嘉庆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云南石屏宝秀(°N,°E)M7(震中烈度9)1806年6月11日(清嘉庆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藏历第十三绕回火虎年四月二十五日)西藏错那西北(°N,°E)M71/2(震中烈度10)"1812年3月8日(清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新疆尼勒克东(°N,°E)M8(震中烈度11)"伊犁地震1816年12月8日(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四川炉霍(°N,°E)M71/2(震中烈度10)"1830年6月12日(清道光十年闰四月二十二日)河北磁县(°N,°E)M71/2(震中烈度10)"1833年8月2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藏历第十四绕回阴水蛇年七月十二日)西藏聂拉木(°N,°E)M8(震中烈度≥10)1833年9月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云南嵩明杨林一带(°N,°E)M8(震中烈度≥10)1842年6月11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新疆巴里坤附近(°N,°E)M8(震中烈度≥10)1846年8月4日(清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黄海(°N,°E)M7(震中烈度无考)1850年9月12日(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四川西昌、普格间(°N,°E)M71/2(震中烈度10)1867年12月18日(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湾基隆北海中(°N,°E)M7(震中烈度无考)1870年4月1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巴塘(°N,°E)M71/4(震中烈度10)"1871年6月(清同治十年五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铁羊年五月)西藏错那、洛扎一带(°N,°E)M71/2(震中烈度10)"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乙酉)甘肃武都南(°N,°E)M8(震中烈度11)1883年10月(清光绪九年九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水羊年九月)西藏普兰(°N,°E)M7(震中烈度9)1887年12月16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云南石屏(°N,°E)M7(震中烈度9+)1888年6月13日(清光绪十四年五月初四日)渤海湾(°N,°E)M71/2(震中烈度无考)1893年8月29日(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四川道孚乾宁(°N,°E)M7(震中烈度9)1895年7月5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新疆塔什库尔干(°N,°E)M7(震中烈度9)1896年3月(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阳火猴年二月)四川石渠洛须(°N,°E)M7(震中烈度9)1902年8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新疆阿图什北(°N,°E)M81/4(震中烈度>10)1902年11月2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台湾台东东北海中(°N,°E)M71/4(震中烈度无考)1904年8月30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日)四川道孚(°N,°E)M7(震中烈度9)1906年12月23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新疆沙湾西(°N,°E)(震中烈度10)1908年8月20日西藏奇林湖(°N,°E)M7(震中烈度无考)1909年4月15日(清宣统元年闰二月十五日)台湾台北附近(°N,°E)(震中烈度无考)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中国地震大事件ppt
![中国地震大事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333c66a98271fe910ef94d.png)
中国大地震事件(六)
•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 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 32431人。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 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 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 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 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 史上的奇迹。
中国大地震事件
中国大地震事件(一)
•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 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 县城遭受破坏。
中国大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事件(二)
•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 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 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 溢,熏死饥民无数。
中国大地震事件(七)
•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 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 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 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中国大地震事件(八)
•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 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 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 元。
•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 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 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 断流,壅坝成湖。
中国历次大地震
![中国历次大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0645a83c192e45361066f584.png)
中国历次大地震2009年3月28日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北纬38.9,东经112.9) (4.2级)2009年3月20日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交界(4.3级)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海西自治州(6.3级)2008年10月6日西藏拉萨市当雄县(6.6级)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县(6.8级)2008年9月25日西藏仲巴县(6.0级)2008年8月30日四川攀枝花地震(6.1级)2008年6月2日台北市地震(6.0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8.0级)2008年3月21日06时33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6.4级)2004年5月4日青海省德令哈地区(5.5级)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地区(8.1级)1999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南地震(7.6级)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义地震(6.2级)1996年5月3号内蒙古包头市地震(6.4级)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7.0级)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地震(7.2级)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7.8级)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地震(7.4级)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7.3级)1974年5月11日云南大关地震(7.1级)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地震(7.6级)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7.7级)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地震(7.4级)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地震(7.2级)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6级)1920年12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海原县地震(8.5级)死亡23万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地震(8.0级)死伤83万人现在,全球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9.5级地震。
中国历史大地震一览表
![中国历史大地震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2c4838a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e.png)
中国历史大地震一览表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中国历史上发生强度较大的,以及在人类认识、预测和抗御地震方面具有历史影响的地震主要有:●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地震。
这是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三川即今陕西的泾河、渭河、洛河。
估计震级达7级以上。
●公元前7年11月11日,北边郡国发生地震。
据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京师即今陕西西安。
汉时北边郡国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
●138年2月28日,甘肃金城、陇西发生地震。
据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
当时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地震。
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
震级约8级或更大。
●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地震。
这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
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发生地震。
据史志记载,“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
估计震级为7.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历史上最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发生地震。
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估计为8.5级。
据记载,“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发生地震。
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
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
●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震。
震级估计为8级。
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
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
历史地震
![历史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17a0f9cc360cba1aa811daee.png)
1、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
2、2010年海地大地震。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227750丧生。
3、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海原县一带发生8.5级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23.4万人。
4、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地震,造成5000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0亿美元。
5、1927年甘肃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中国甘肃古浪发生8.0级地震,波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死亡4万余人。
6、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强烈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4.28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7、1970年秘鲁地震。
1970年5月31日,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发生7.7级地震,造成6.7万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100万人无家可归。
8、1990年伊朗地震。
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7级强烈地震,造成约5万人死亡。
9、1939年土耳其地震。
1939年12月,土耳其东部城市埃尔津詹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约3.67万人死亡。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
10、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世界百年地震灾难记录
![世界百年地震灾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3a41a1cfad6195f312ba656.png)
世界百年地震灾难记录目录◇近百年来世界大地震一览表◇近百年来中国地震一览表◇中国历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历次地震和余震统计◇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对比◇附:2010年夏天中国历次强降雨天气概述近百年来世界大地震一览表近百年来中国地震一览表中国历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历年地震的时间及分布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中国历年大地震概览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4万余人。
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
死亡7万人。
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世纪-21世纪中国地震年表
从新闻中得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刚在网易看了专页,还有来自青海网友拍摄的地震现场。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差不多流了一个星期的眼泪,看到那些陌生遇难者、特别是遇难孩子的照片就哭。
但这次我觉得我已经哭不出来了。
也不想说安息阿走好啊
之类的话,这些话在一条突然失去的生命面前,都十分轻
飘无力。
在日本的维基百科上,看到一份地震年表,将其中从6世
纪开始到21世纪现在为止,发生在中国的地震年表摘录如下。
供大家做个参考。
这儿要说明一点的是:维基百科是人人可以编辑的百科全书,而且我也不是地震学专家,对于下面的地震年表也无
力考证,因此下面的地震年表仅提供参考使用。
转贴在这
儿的唯一目的,只是想做个提醒:我们中国绝对不是无地震、或者少地震国家。
历史上中国有过许多地震。
因此,
学会在灾难面前,如何有效逃生,保护好自己,甚至援助
身边的人,是比悲痛更重要的事,也是在平时需要定期训练,并做好防患未然工作的一件事。
6世紀
512年5月21日山西、代県地震- M 7.5、死者5,310人。
11世紀
1038年1月9日山西、忻州地震 - M 7.3、死者3万
2,300人。
12世紀
1143年寧夏回族自治区、銀川地震
13世紀
1290年直隸(河北省)、渤海地震 - 死者10万人。
14世紀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趙城地震 - M 8.0、死者20万人(47万5,800人とも)。
1306年寧夏?、開城地震 - M 6.5、死者5,000人。
15世紀
1411年9月29日西藏地震 - M 8.0、死者多数、地表断層以及山崩発生、前夜有前震。
16世紀
1515年6月17日雲南、鶴慶地震- M 7.8、死者数千人。
1536年3月19日四川、西昌地震 - M 7.5、死者数百人。
1556年1月23日陝西省、華県地震 - M ~8、死者83万人(地震災害史上最大の死者数)。
1561年7月25日寧夏、中寧地震 - M 7.3、死者5,000人。
17世紀
1605年7月13日海南、瓊山地震 - M 7.5、死者3,300人。
1609年7月12日甘粛、酒泉地震 - M 7.3、死者840人。
1654年7月21日夜甘粛、天水地震 - M 8、死者3万
1,000人。
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地震 - M 8.5、死者4万
7,615人。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 M 8、死者4万
5,500人。
1695年5月18日山西、臨汾地震 - M 7.8、死者5万
2,600人。
18世紀
1709年10月14日寧夏、中衛地震 - M 7.5、死者2,000人。
1718年6月19日甘粛、通渭?甘谷地震 - M 7.5、死者7
万5,000人。
1725年 1月8日雲南、宣良?蒿明で地震 - M 6.8、死者600~900人。
1733年8月2日雲南、東川地震 - M 7.8、死者1,200人。
1738年12月23日? 寧夏、銀川で地震 - M 6.5、死者約100人。
1739年1月3日寧夏、平羅地震 - M 8.0、死者5万人。
1751年5月25日雲南、剣川地震 - M 6.8、死者1,000人。
1755年1月27日雲南、易門地震 - M 6.5、死者345人。
1761年5月23日雲南、玉溪地震 - M 6.3、余震と併せて死者200人以上。
1763年12月30日雲南、通海地震 - M 6.5、1,000人。
1765年9月2日甘粛、武山?甘谷地震 - M 6.5、死者
2,068人。
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瀘定地震 - M 7.8、死者446人、河床閉塞。
1789年6月7日雲南、華寧で地震 - M 7、死者300人~1,000人。
1792年 8月9日台湾、嘉義地震 - M 7、死者614人。
9月7日四川、道孚で地震 - M 6.8、死者205人。
1793年5月15日四川、道孚で地震- M 6、死者200人。
1799年8月27日雲南、石屏地震 - M 7、死者約2,000人。
19世紀
1803年2月2日雲南省で地震、M 6.3、死者200人。
1806年6月11日チベット、錯那で地震 - M 7.5、死者100人。
1811年 3月17日?18日? 台湾で地震 - M 6.8~7.5、死者21人。
9月27日四川、甘孜地震 - M 6.8、死者481人。
1812年3月8日新疆、伊寧地震 - M 8?、死者多数。
1814年11月24日雲南、石屏地震 - M 6、死者数百人。
1815年
10月13日台湾、淡水地震- M 6.7~7.7、死者約100人。
10月23日山西、平陸地震 - M 6.8、死者1万3000~3万人
1816年12月8日四川、炉霍地震 - M 7.5、死者2,900人。
1820年8月4日河南、許昌地震 - M 6、死者400人。
1850年9月12日四川省、西昌地震、死者2万人。
1879年7月1日甘粛省、武都地震、死者2万人。
20世紀
1905年7月モンゴル、Bulnay地震 - M 8.4。
1906年3月17日台湾、梅山地震 - M 7.1、死者1,228人。
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地震 - M 8.5、死者約24万人。
1923年 3月24日四川省で地震 - M 7.3、死者4,800人。
1925年3月16日雲南省、大理地震 - M 7、死者3,600人。
1927年5月23日甘粛省、古浪地震 - M 7.9、死者4,000人(20万人とも)。
1931年8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蘊地震 - M 7.9、死者1万人。
1932年12月25日甘粛省で地震 - M 7.6、死者7万人。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で地震 - M 7.4、死者6,800人。
1935年4月21日台湾、新竹?台中地震 - M 7.1、死者
3,300人。
1961年新疆、巴楚地震
1966年 3月7?22日河北省、邢台地震 - M 6.8?7.1、死者8,100人。
3月13日台湾東方沖で地震 - M 7.8、死者2人。
1970年1月4日雲南省、通海地震 - M 7.5、死者1万
6,000人。
1973年2月6日四川省、炉霍地震 - M 7.4、死者2,200人。
1974年5月10日四川省、大関地震 - M 7.1、死者1,400人。
1975年2月4日遼寧省、海城地震 - M 7.2、死者1,300
人(予知に成功)。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地震 - M 7.8、死者24万2,000人(60万人以上との説もあり。
20世紀最大の死者数)。
1999年9月21日921大地震(台湾大地震、集集大地震)- M 7.6、死者2,415人。
21世紀
2001年11月14日中国、西藏北部地震 - M 8.1。
2003年2月24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 - M 6.8。
死者263人以上。
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 - M 8.0、死者?行方不明者
約8万7,000人。
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で地震 - M 7.1。
死者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