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收入的结构、影响因素和增收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民收入的结构、影响因素和增收途径

浅谈农民收入的结构、影响因素和增收途径

摘要:近年来,中国农民收入在绝对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增长速度在不断放缓,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针对这一现象,试图通过分析农民收入现状、结构变化、影响因素,找出符合新时期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有关部门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收入结构;农民增收;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25-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在我们欣慰农民收入绝对总量增加时,农民收入增长速率放缓、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进一步增收难度加大挑战着新时期农民收入水平的发展。本文针对农民收入近年来呈现出来的问题,试图通过分析农民收入现状、结构变化、影响因素,找出符合新时期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

根据中国农民复杂的从业性和兼业性,农民从事经济活动趋于多元化,收入结构也趋于多样化,农民收入组成的各个部分的增长速度、增长幅度差异很大,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地位也相应的悬殊。近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变化趋势:(1)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978 年的92.9%下降到2011年的46.2%,创历史新低。而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83—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9.8元增加到6 977元,工资性收入由57.5元增加到2 963元,其比重由18.6%提高到42.5%,有望赶超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2)从家庭经营收入内部来看,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在农民家庭经

营收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收入增长幅度最低,年均增长速度也最低[1]。家庭农业经营收入从1978年超过农民纯收入的90%下降到1993年的61.5%,2000年开始低于50%,2012年竟低至44.6%。(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农民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

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

影响农民的收入的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也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而更是一个越来越多地和农村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发育以及非农就业机会等相关联的问题[2]。

(一)内因

1.农业的弱质性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力量和市场力量双重交织的过程,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其他任何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双重风险,而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就很落后,农业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

2.农民自身素质不高阻碍其收入的增加。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整体不高,致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农业效益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从而制约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

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农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发展不快,农业产业效率不高。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特别是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3]。

4.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中国农业生产技术长期以来不高,致使农业生产力不能大力的提高;另外农民一味地追求产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敌国外农产品,这都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5.农业小规模经营的模式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中国农业是小

农经济,小规模土地经营模式导致农户交易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而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又难以满足市场标准化的要求,同时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弱势,没有实力争取更多的收益,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外因

1.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农民处于市场的弱势地位,市场的不完善削弱了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农村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渠道不畅,单个的农民在庞大的市场面前显得十分被动,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很难享受到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容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4]。

2.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城乡二元结构不仅用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在资源配置上产生的城乡壁垒,使得农村资源匮乏;农民没有明确的土地财产权、不平等的身份权利、缺乏选举权以及经营自主权,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乡镇企业的缺陷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自身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分散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产权不清、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制度,生产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致使产品质量不高,加上融资渠道少、管理体制落后等使得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4.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不健全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农民自主创业,农民都需要一定的资金,然而中国农村金融信贷市场发展不健全。虽然很多银行都开放了农村信贷,但真正能从银行贷到款的农民少之又少,多数农民还是靠既不规范也不合法风险又大的民间借贷。农民缺少资金创业,同时对自己的财产有没有理财观念,大多储蓄存在银行只取得微薄的利息收入,使得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才一直处于瓶颈状态。

5.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给农民收入增长带来极大的威胁。加入WTO之后,国际市场给中国

经济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就农产品出口来说,中国农产品因农药、化肥残留过高而被一些国家禁止进口,还有因为得不到别国的质量认证及其包装标签认可而不能出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中国农产品受国外有机绿色农产品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小而不稳,给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不小的威胁。

三、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从以分析可知,当前中国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增收困难来自于内外很多因素,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认清当前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趋势,挖掘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笔者认为目前比较可行有效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1.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和高级化的消费结构、应对国际市场上的挑战,中国农业产业不能只重产量不看质量,应坚持产量、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新型农业,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生产经营方式方面也要打破以前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适合当地的龙头产业,建立和发展起农工贸一条线的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

2.改革阻隔城乡居民的户籍制度。破除中国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首先要改革阻隔城乡居民的户籍制度。农民工因户籍制度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城乡劳动力不能自由的流动,应尽快变户口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淡化户籍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比如实行用工制度与户籍制度弹性挂钩,加速实行证件化管理。用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控制手段来调节人口迁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针对乡镇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应予以扶持,正确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督导乡镇企业对其落后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进行整改完善,进一步规范其运作方式,引导其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强其发展后劲与活力;同时还要促进其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促进效益的增加。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要根据各地的情况,重点发展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