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荷花淀》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程少堂的写作手法和文章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荷花淀》的阅读与理解1.2.2 分析程少堂的写作特色1.2.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使学生掌握程少堂的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并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荷花淀》,了解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2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4.3 课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分段阅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4 分析写作特色引导学生分析程少堂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并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4.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成果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2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荷花淀的相关资料,了解荷花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6.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第七章:教学资源准备7.1 教学资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荷花淀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教学目的:1、围绕妇女(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成长筛选概括,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2、细读课文有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传神的人物对话以及生动的细节描写。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重点:品味传神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从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中分析人物的形象。

教学设想:一、安排两课时。

二、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三、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教学步骤:布置课前预习: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一、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

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刊、看过的电影电视思考一下,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亲人离别和亲人久别重逢的时候。

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

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

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

师:你后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

要是在美国,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见前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会直接对小姐说:Beautiful!(笑声)这位小姐往往会怎么说?生:Thank you!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姐,你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

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发奖大会上,美国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

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被骂了20年,还在骂。

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

有些话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

大家读过《西游记》吧?我小孩比你们大一点,她上高二。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说跟你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师:我女儿跟你一样也是说:“孙悟空”,我说,不是;她说:“猪八戒”,我说,还不是;她说:“是沙僧哪?”我说,很可能是他。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荷花淀》课堂实录《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体现了孙犁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的风格,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本。

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教出自读课文的特色,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将它改编成电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现实录如下: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很喜欢看电影看电视,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把《荷花淀》改编成电影怎么样?学生(齐声):好!(学生兴奋,小声议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要把课文改编成电影,我们首先得熟悉一下本文写的几个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同学说说。

生(1):本文主要叙述了三个典型场景,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杀敌,这是故事的高潮。

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回答正确。

现在我们就开始改编电影,哪位同学先说?(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生(2):影片一开始可这样安排:月亮朗照下的镜头出现一农家小院,一个青年妇女在聚精会神地编席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忽然,镜头瞄准笼起的一层薄薄透明雾气的水面,带出了新鲜的荷花……(停顿)下边我改编不了啦。

(学生笑了)师:这位同学开头编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谁接着说下去?生(3):这时,应将镜头推近荷花荷叶,用特技将荷花开放的情景拍出来,这时屏幕上出现几个行书大字:荷花淀。

(学生鼓掌)生(4):(自动站起)这几个大字应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生(4):荷花是粉红色的,荷叶是绿色的,水面是清澈的,再加白字,更醒目一些。

《荷花淀》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一、发现《荷花淀》之美【学习任务一】有人评价说:“《荷花淀》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请结合文本,谈谈《荷花淀》是如何表现“美”的。

提示: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和环境两个角度着重进行探讨。

(学生短暂交流,教师巡视)生1(女):我觉得小说的环境很美,从文章的第一段可以看出来,“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还有,女人们在一块儿编席子的那种环境,很有美感,很纯。

师:女人们在一起编席子的描写是在第四段,请你再来读一下。

生1(女):“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师:以上文字,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月下编席的场景,表现了白洋淀地方的特色,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体现出小说的环境美。

还有哪些?生2(男):我觉得读这小说就有“感觉”写得很美。

比如在第64页,“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

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文字令我感到很舒服。

生3(女):这一段写的是女人们思念丈夫的状态,前面是写女人们认为丈夫“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才联想自己家里来过的队伍唱歌和练习射击,这其实是女人们在想象自己的丈夫此时此刻在做什么,表现了对他们的思念。

中间这段写女人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又顺手丢到水里去,这个动作表现了女人们内心的失落、空虚和无聊,承接上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思念丈夫的一种表现。

师:分析得好!作者用这几句描写了中午时分寂静的水面风光,烘托出一种平静、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我想令那位男同学感到舒服的正是这份平静与闲适的气氛(生2点头),作者依靠文字的力量把我们带入了他设置的情境。

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荷花淀的美,环境的美更好地烘托了白洋淀儿女的美。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明确小说情节;上网查找有关作者、有关《荷花淀》阅读欣赏文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氛围教师导入: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节课。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非常推崇一句诗:“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诗意的栖居,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要和谐;要远离疾病、困苦、瘟疫和战争。

要做到这些很难,但人类一刻也没有放弃争取的权利。

中国有位文学大师,就曾以他的文学作品诗意地栖居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创出了个文学流派,叫“白洋淀派”。

他就是文学大师孙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孙犁先生的经典作品《荷花淀》,看看大师是怎样描绘战争中人们生活的。

(二)学生走上讲台交流查找的有关资料;划分故事情节。

生:我们商量了,根据场景,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女人编席、夫妻话别、女人探夫。

师:你们划分的很好,我与你们观点是一致的。

有人说,这篇课文是一篇诗意的小说,昨晚我把第一段编排了一下,一字未加,成了诗的模样,请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给大家读读。

(教师用大屏幕展示第一段改成的诗)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师:你读得很有韵味,比我读得好多了。

(笑声)这篇小说开头是非常有名的,一开始我说不清它好在哪里。

(笑声)后来读多了,才知道它好在哪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纯粹是白描,但有内在的诗情和韵味,要慢慢地品味,要多读才能体会。

请大家把前三段自由地读读,读后我们来谈谈感受。

(三)谈感受引话题师: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的感受怎样?生:主要写了“人和环境”,环境描写给我的感受是恬静、清凉,人写得很圣洁,很安祥,人与环境很和谐。

(学生提到和谐,我赶紧抓住)师:请大家具体说说。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着)生1:“月亮升起来了。

”月亮本身给人一种圣洁、宁静、清凉的感受。

“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营造了清凉、洁净的氛围。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张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难点: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方法:预习指导法、问题引领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前置:布置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呢我们朗读了《荷花淀》这篇课文,文章呢很长,但不难懂,是吧?我们已经简要的分析了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昨日旧事不要忘了哈,本文主要叙述了几个典型场景啊?”生:“三个,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歼敌,这是高潮部分。

”师:“很好,那有几条线索呢?这个老师还没讲,你们读过了,思考思考”生:“两条”师:“来来来,你起来说说?”生(1):“我觉得应该有两条,有一条就是水生嫂等几个女人的活动,这是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水生等革命者的活动。

”师:“不错哈,你们就是比老师聪明啊,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呢?”生:“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

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怀旧哈,上节课很认真。

今天呢,我们再次来一起走进白洋淀,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生:“喜欢,老师,要看电影啊?好好。

河大版八下《荷花淀》教学实录及反思

河大版八下《荷花淀》教学实录及反思

《荷花淀》教学实录山东垦利一中苟守庆王同亮教学要点:重点分析对话描写。

理解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故事情节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数:1节。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的大家。

1958年,孙犁出版了他的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讲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齐名。

他善于用诗化的语言来创作,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境界纯美。

这些特点,同学们容易看到。

今天,我们从另一视角,即从人物对话方面体味一下作品的妙处。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问:全文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共同归纳: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分析人物的对话描写。

(一)析“夫妻话别”1、分角色朗读。

2、提示-讨论-分析A、首先是水生嫂发问,这句话有担心,也有关切。

B、水生回答了吗?|没有。

C、紧接着,水生嫂又问,是重复吗?|不是。

是旁敲侧击。

D、这次水生回答了吗?|回答了,很简单。

E、接着水生又说了什么?|问爹,问小华。

表现其什么心理?|“王顾左右而言他”。

F、接下去水生又说了什么?句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又问?:句式是主谓倒置句,表现其急切的心理。

因为她“察言观色”发现不对劲。

G、水生为什么不早回答?|他考虑到家中困难,难以开口。

H、“你总是很积极的!”“积极”是个褒义词,这里是夸奖吗?从哪里看出?:这句话交织着含蓄的深沉的真挚的感情,既是埋怨,又是自豪。

前面的动作“低头”和后面水生的解释都表明了这一点。

小结:这段对话,一个没话找话,一个察言观色,一个憨厚纯朴,一个机智多情。

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真精彩!仅仅是精彩?不是。

这段对话,一方面表现了二人的真挚情感,另一方面表现了二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二)析“探夫遇敌”1、分别分析四个妇女的主要性格。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本次演示以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 青年妇女的形象。她们在抗日战争的严峻考验下,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 积极配合子弟兵打击敌人,投身抗战行列。作者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正面 赞美了荷花淀里英勇的妇女们崇高美好的精神境界。她们勤劳善良、淳朴多情; 她们坚贞勇敢、胸怀大局;她们顾全大局、热爱祖国和人民。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01 一、导入新课
目录
02
二、阅读课文,整体 感知
03 三、深入研读课文
04 四、课堂小结
05 参考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小说,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了许多深刻 的印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荷花淀》,就是一部描写冀中人民抗日战争的 小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小说,领略它独特的风采吧。
水生嫂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写水生嫂在荷花箭中闪电般穿来穿去,这一幕形象地传达出这个群体同仇敌忾的 战斗豪情与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气概。她们也要象男人一样战斗,甚至胜过男人。 “荷花箭”既是指具体的一朵荷花又象征一群勇敢的船只。把惊险的场面写得轻 松自如,把惊险的事物化为优美诗情,富于艺术的魅力。
(2)作者如何刻画水生嫂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讨论明确: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出了一个鲜活的 水生嫂的形象。特别是“寻夫遇敌”这一段,心理描写更加细腻生动,充分表现 了水生嫂的聪明、机敏多情。
(2)作者如何刻画水生嫂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品读“夫妻话别”一段,思考:这场“夫妻话别”有什么特殊之处?流 露出水生嫂怎样的情感?说明了什么?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是南宋大诗人苏轼的一部很出名的作品,也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很知名的一首,它虚抒思想,叙述思情,抒发怀古之情,对于学习古文赋予了极大的景象与意蕴。

我们今天的教学以《荷花淀》的第一课时作为主要内容,首先在课上学生们分成小组,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荷花淀’是哪里吗?怎么描写?”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

回答完,教师就引出诗歌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们解释苏轼的创作经历,以及“荷花淀”的意义,让他们了解该诗及其背景,首先把诗歌读了4遍,从而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结构,并分析其意蕴,提前学习诗歌的内容以及分解细节,再次读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并分析其作者的心态材料。

接下来,学生们又把诗歌分成不同部分,由一个学生来朗读,然后指出其中的重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迅速准确地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结果。

最后,学生们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先是自己练习读诗,达到一定水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互相提出建议、互换想法,寻求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总结了学生们的学习心得。

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们从苏轼的“荷花淀”中学会了追求完美,理解复杂的抒情片段,以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益良多。

总的来说,《荷花淀》的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学生对古文的认识,使得他们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和分析“荷花淀”,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古文中的精髓,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荷花淀》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程少堂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简要介绍《荷花淀》的内容和主题。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同学们对《荷花淀》了解多少?2. 教师回答:介绍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教师回答:简要介绍《荷花淀》的内容和主题。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荷花淀作为故事背景?5.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一章。

第二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述《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学生回答:概括情节发展。

3. 教师引导: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二章。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描述《荷花淀》中的主要人物。

2. 学生回答: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和动机。

3. 教师引导:分析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和变化。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三章。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主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荷花淀》的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荷花淀》的主题是什么?2. 学生回答: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探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四章。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荷花淀》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教学内容:1. 总结《荷花淀》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_荷花淀_课堂教学实录

_荷花淀_课堂教学实录

师:她想去,却不好意思去,还欲盖弥彰地说: 间,一个小男孩光着脚走在大街上,神情是那样的悲
“有什么看头啊!”看来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呢? 伤,这个满是战争创伤的国家明天将会怎样?1967
生:害羞。
的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和死亡,这个骷髅
师:是啊,有点忸怩羞涩。谁能来把这一句读 般的孩子在被榨干的母亲的怀中使劲吸着什么,可是
师:读得非常流畅,而且也很有感情。看来你
说讲述了生长在这片水淀上的女人们成长为革命战士的 是真得很喜欢这一段,课下一定是反复体味过的。那
历程。大家读过之后有没有感觉它跟我们以往接触过的 么你感觉这一段描写美在什么地方呢?
战争作品有什么不同?读完这篇小说,留给你的第一印
生:我觉得这一段描绘了一幅很安静、很朦胧
师:我们再来找一位同学读一段吧!
的对话。
生:那几个青年妇女去探望丈夫,遭遇到敌人
生:(读)
之前的一段描写。(读)
师:读得很流畅。大家感觉这五个人的性格一
师:这一段为什么那么吸引你呢?
样吗?
生:我觉得这一段描写了一个非常轻松、非常
生:不一样。
惬意的画面。
师:那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五句话分别属
师:这种轻松和惬意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于一个怎样性格的女性。
师:“谁说女子不如男”!还有没有谁要发表 本,感受一下你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呼唤是什么?
意见的?
生(齐答):和平!
生:因为她们如果不参加战争,那自己的家园
师:我想如果孙犁先生听到了大家的呼唤,心
就要被敌人侵犯了,就会国破家亡,为了保家卫国, 里也一定是欣慰的。
她们要参加战争。
这节课我们共同品味了作者如诗的语言,欣赏
淀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那生活在这片美丽的

《荷花淀》教学实录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争,如同一场历史的大戏,演绎着人性的悲欢离合。

它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

一提及战争,脑海中便浮现出如泣如诉的悲壮画面,如雷鸣般的炮火声,如烟雾缭绕的硝烟气,令人震撼。

我们不禁想起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驰骋沙场,奋勇杀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书写着一段段英勇传奇。

然而,战争并非只有血与火的较量。

孙犁笔下的《荷花淀》为我们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

这里不仅有紧张的战斗场面,更有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如诗如画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仿佛看到了白洋淀人民在战火纷飞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真情。

愿我们能一同走进那段历史,感受那片土地上的人情风貌,品味那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老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的世界,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梳理小说情节,划分层次结构。

请大家找到小说的核心人物,按照“人+事”的模式概括小说情节。

学生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虽然有不舍和担忧,但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并答应丈夫自己会在照顾好家里的同时追求进步。

老师:非常好!请给这一情节取一个小标题——“夫妻话别”。

大家注意到我在讲述标题时的形容词了吗?对,“话别”二字传递出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学生2:一群妇女探夫遇险,并且巧妙摆脱敌人的追击。

老师:很好!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探夫遇敌”。

大家描述得非常生动,我看到了大家对情节的深入理解和生动的表达。

学生3:写妇女们伏击歼敌,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 朱泳燚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      朱泳燚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朱泳燚【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2.领悟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2.领悟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生活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诗意的艺术风格。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师:孙犁,原名孙树勋,是我国著名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冀中地区为背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45年。

师:作品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小说以荷花淀为舞台,展现了当地人民在战争中的生活和斗争。

三、课文解读1.分析主人公水生嫂的形象特点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水生嫂的段落,分析她的形象特点。

生1:水生嫂勤劳善良,战争爆发后,她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丈夫和婆婆。

生2:水生嫂勇敢坚强,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毫不畏惧,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到位。

水生嫂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她的形象特点体现了冀中地区妇女的优良品质。

2.领悟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师:请同学们谈谈小说中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

生1:小说中的荷花淀、白洋淀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冀中地区的美丽风光。

生2:小说中的方言、习俗等,体现了当地的生活特色。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

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师:请同学们关注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生1:水生嫂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她强忍悲痛,继续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高中语文 荷花淀 课堂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 荷花淀 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师:这个张晶太优秀了!(笑声)我觉得一般的中学生答不出来。

她说这几段写人和环境之间是渗透关系,渗透关系在中国古典哲学里面叫什么呢?(板书: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是什么呢?“天”是自然,“合一”就是她刚才说的渗透关系,她没有说到这个词,但意思说出来了。

人和自然之间呢,有很复杂的关系,但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刚才大家讲的融合渗透的关系,一种是对抗的关系。

高尔基的《海燕》,哪位同学记得?来,给我背几句。

(学生杂言背诵)海燕是俄国革命者的象征,它是写人的,谁来背?背一句也行,不会背乱背一句也可以好。

(笑声)好,你来背。

生:我只记得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笑声)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在孙犁的小说中喊是喊不出来的。

那个海燕和乌云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抗对立关系。

在传统的中国文学当中,典型的中国意境当中,一般来说,不出现这种意境,而是强调一种融合的关系,在人和自然之间。

月亮升起来,他写的月白风清。

我改一改,我随便改的,我这么改:“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忽然一声炸雷,女人慌慌张张跑到屋子里”,(笑声)或者这样,写女人很坚强也可以:“一声炸雷,几个雨点敲打在女人的脖子上,女人仍然在屋檐下编着她的席子,席子在闪电的照耀下就像刺向日本鬼子胸膛的刺刀。

”(哄堂)孙犁的小说民族色彩浓郁,他不喜欢写那种和大自然急剧对立的环境,他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

所以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人和大自然间是什么关系呢?就是同学们讲的和谐。

(老师板书: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

现在西方还在学中国这个特点,包括成立环保局。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的产儿,所以,污染了大自然,糟踏了大自然,就是污染糟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糟踏了人类自己。

这里,我穿插一下,写芦苇,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很典型的意象。

大家知道,写杨柳,代表什么?生:送别。

师:杨柳依依,随风起舞,好像缠绕着你,不让你走哇!写水的时候,那种水的柔情,是一种意象;另外,水也载舟,水也覆舟,势不可当,也是一种意象。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生: 欣喜。 师: 嗯, 久久 等 待 , 丈 夫终 于 回来 了 , 抬头一笑 , 透
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鲜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年 轻妇女特有的心理 、 性格和风韵 。 这是含蓄蕴藉 的艺术
手法 。
露 了如释重负的欣喜 。 ( 请一女生用声音演绎一下 。 朗读指导 : 重读 “ 这 么” 突出责备 ; 尾音低下去 , 温婉的情感就出来 了。 )
师: 平 时这 种 丈夫 晚归 的等待 , 对 水生嫂 来 说可 能 是经常的 , 但是 今 天太 晚 了 , 有些反常 , 那 我们 在 读 的
这 节课 ,我们 就 借助 这些 含蓄 蕴藉 的语 言来 透视
水 生嫂 的心 理和性 格 。
二、 品 析 课 文
同桌两 位 同学 为一组 , 商 量后 , 分角 色 朗读 。 ( 一人
问。 如 果要 追 问应该 怎 么追 问 ? 生: “ 你今 天 到底 怎么 了 ? ” “ 发 生什 么事 了 ? ” 师: 为什 么不 追 问?
生: 问 了也不说 啊 。
师: 我 们 能 明显 感觉 到这 个男 人 … …? 生: 在 有 意岔 开 话 题 , 在没话找话 , 在掩饰 , 在 回
时候还得重读哪个词?
生: “ 今天 。 ”
读水生 , 一人读水生嫂 , 那些交代叙述的话 由其 中一人 来读 ) 从“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 ” 到“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 了
他” , 请 把水 生嫂说 的话用 红笔 划 出 。 ( 学 生 朗读 ) 师: 水 生很 晚才 回来 , 水生 嫂怎 么 问? 生: “ 今 天怎 么 回来得 这 么晚 ? ”
师: 水 生有 没有说 明晚归 的原 因 ?
I 4 4l 2 0 1 4 年第 1 0 期( 总第 2 9 6 期)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荷花淀》。

这首诗是唐代杜牧所作,通过描绘荷花淀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先,我们先读一读这首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景。

在第一句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赞美和熟悉。

接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将日出时的江花比作火,春天时的江水比作蓝色,生动地展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情感流露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多以咏史、咏景为主。

而《荷花淀》也是其中一首。

诗中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中国南方地区,这里的地势平缓,水网密布,风景如画,因此也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青睐的地方。

诗中的“荷花淀”则是江南地区著名的莲花池,以其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色而著称。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诗中的江南美景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江花红火、江水湛蓝的描写更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描绘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江南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而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则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之情,曲折的情感流露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手法。

整首诗运用了直接明了的描写方法,凭借着简单的语句和生动的比喻,将江南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对南方地区特有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之意。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荷花淀》,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雅士对江南的美丽景色的赞美,也能了解到古代文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同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也能培养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我们的故乡。

(续)古诗《荷花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将江南地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范文:《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范文:《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新课标倡导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倡师生互动、合作研究问题。

所以再次拿起孙犁的《荷花淀》,我想改变原来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来谈他们的探究、认识。

上课铃响了。

师:同学们,我们说文学源于生活,一个没有生活积淀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作家的。

这一点,作家孙犁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播放图片:抗战时青年孙犁)孙犁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而且,对当年的孙犁来说,写小说也是他战斗生活的一部分,他是用笔用生命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我们国家的一段历史。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荷花淀》是不是描写刀光剑影、硝烟弥漫、鲜血淋漓的抗日战争呢?生(齐声):不是。

师:哦,那你们读这篇小说有何感受?能否结合具体的语句或段落来谈?(早自习已经让学生预习过课文了)(学生都低头看书,我知道他们在思索,整理自己的思绪,所以我决定给他们时间思考。

终于,大约五六分钟后有学生开始举手了) 曾文帝:我想说的是课文32――37段,这段写的是女人想自己的丈夫可又找借口掩饰,表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

师:哦?表现了怎样的人物个性?下面我们请5位同学来表演这段对话。

(表演)师:我们再请曾文帝同学给我们概括一下。

曾文帝:宛转含蓄、心直口快、持重谨慎、泼辣明快、忸怩羞涩。

师:很好!这段对话极为传神。

女人们既要探夫,又不直说,找一些天真的借口来掩饰,真是“欲盖弥彰”,而且闻其声,知其人,活灵活现。

文中还有一些对话片段也很精彩,同学们课后可以品读品读。

周依君:我也觉得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可以用“魅力”来概括,表面看来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都是一些生活化的语言,可是这些语言却反映出了女人的可爱、朴实,没有大话,性格爽朗。

比如课文结尾77――84段,也是要杀敌抗战,可是却不像“我们要冲锋杀敌、保家卫国”那样假。

陈盼:我觉得15段、17段、21段很细腻、逼真地表现了水生嫂的心理。

师:那你说说看。

陈盼:比如第17段“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埋怨,但实际上是自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课堂实录
一、导入部分
同学们,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

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热烈的欢迎各位老师。

一部传世的经典小说,自有她迷人的地方。

大家已经阅读了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这篇小说。

首先请问:《荷花淀》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或者说你读了小说后有什么感觉?
二、授课过程
1、点拨提示:可以从内容、题材、写法、感悟等角度自由回答问题。

想好了就到黑板上写下来。

2、归纳同学的回答,同学可以板书自己的答案。

《荷花淀》是一部:描写战争、战争题材、传统题材、不规范的、优美的、爱的……小说。

3、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是很丰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研究探讨大家的收获。

点评归类同学们的答案(有选择的点评)。

A
点评:
师:认为《荷花淀》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有什么依据?生: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荷花淀地区的战争生活。

师:能否找一下文中描写战争的内容呢?
生:很少……
师:你如何理解这里描写的战争?或者说这里描写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展开描写,没有残酷的场面,……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
师:虽然描写了战争,但作者没有让我们看到血腥的场面,反而时刻让我们听到了笑声。

所以说读《荷花淀》,我们对战斗的场面不会有深刻的印象,甚至整个故事都觉得朦朦胧
胧,似有若无。

所以,把《荷花淀》定位于一部战争小说应该说不是很合适的。

如果非要说这是一部战争小说,那么也要加一个定语,这是一部优美的战争小说或者是一部纯美的战争小说。

师:所以,我们同学中就有人直接认为这是一部优美的小说。

下面,我们就直接来探讨一下这位同学的观点。

师:一部优美的小说到底美在何处,大家可以从任何角度畅所欲言。

给大家一点时间,适当组织一下自己的发言内容,拟一个一分钟发言稿。

B、点评环境的诗意美
生:首先,我觉得文中的环境描写很优美,尤其是开篇三段。

师:开篇的环境描写确实很美,你能给大家诵读一下吗?让我们领悟一下其中的美。

生:诵读。

师:很好。

你觉得这里的环境美在哪里?
生:……
师:提示一下:可以从画面的基调、层次、描写的对象、动静结合的程度、营造的意境等角度回答。

生:画面色调:整个画面的色调是洁净的、清新的。

生:描写对象:作者抓住明月、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师:能进一步想象描述一下吗?
生:溶溶月光下,农家小院里,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妇正在编着苇席等着丈夫,可见夫妻情深,为后文的话别奠定基础。

深夜,银白的荷花淀,使画面淡雅,静谧,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诱人的地方。

师:是的,景美,人更美。

美丽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

师:作者在小说开头用三段优美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基调,所以,认为为这篇小说是一篇优美的小说是有道理的。

师:除此之外,文中还有那些优美的环境描写吗?
生:“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师:请分析一下美在哪里?
生:凉风拂面,人的心情舒畅;湖面广阔,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

廖廖几笔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动态中的静美。

景物描写的明快节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群年轻妇女乐观的精神。

师:能想像一下此时的画面吗?
生: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相互掩藏着内心的羞涩,但又忍不住不说,脸上洋溢欢笑,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近景远景的描写层次井然。

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流露出了一种纯真的美。

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师:在蓝天之下,碧水之上,一叶小舟在水面上轻轻飘荡,水声悦耳,笑声清脆,充溢天地间,流淌荷花淀。

确实有一种令人向往的感觉。

还有吗?
生:“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师:这一处的景物描写,你有什么感觉?
生: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句写景,暗示出即将在这里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站。

其中关键词语是“铜墙铁壁”“哨兵”,具有象征意义,表现了妇女们刚强的性格,还为下文写她们成立队伍配合子弟兵作战埋下了伏笔。

师:由此看出,《荷花淀》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不只描绘出了一副副美丽的风景画,不仅仅是让我们欣赏美景,而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用充满生命力的美景烘托人物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如同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用坚韧不屈、直冲云霄的白杨树来象征西北人民的精神和品质一样。

师:环境的优美我们已经欣赏了,我们知道优美的环境衬托了美丽纯真的人,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荷花淀美在哪里?C、点评人物的人性美
生:文中人物的语言很美。

尤其是对话很有情味。

师:文中有人物,有场面,但都是朦胧模糊的。

人物的心灵世界和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凝练传神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尤其是“夫妻话别”一场中水生女人对话的含蓄美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几处对话所体现的人情美、人性美。

师生共同分析:
①女人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分析要点:看似平淡的一句问话,语意中却有着忧虑、关切、责备和自豪等丰富的内含。

“怎么了,你?”同样也溢满了关切之情。

(大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②当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分析要点:
师:改为“你可是很积极的。

”味道有何不同?
生:总是有“赞赏而略含责备”的成分,能表明水生嫂的深明大义和对丈夫的关切。

是一种又嗔又爱,又舍又恋的含蓄
深沉的复杂情感,这种品质,不是通过讲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这样的一句很简单的日常用语来表现的。

“可是”则是“逆转和出乎意料”甚至带有讥讽的味道。

显然不妥。

③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分析要点: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

“你走,我不拦你”,这就是当抗日风暴来到时,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对民族对国家所作的切实回答,这个回答表现了女人在党的教育下不断觉醒的意识和时代的灵魂。

“家里怎么办?”说明女人在深明大义的同时,想到丈夫走后家里的担子问题,感到难处,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摆出家庭困难,这是一种女人潜意识的本能。

④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分析要点:这句话表明她决心挑起家庭的重担,可以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有血有肉有思维的农村女人对丈夫唯一的嘱咐:希望丈夫到部队以后记着这一家子人,记住妻子的一颗心——人分离了,心永远不分离!这句话虽然有着感情上的
矛盾,但这不仅没有损害人物的形象,反而更实实在在表现了水生女人特有的含蓄的精神世界。

因为她在国家、民族利益和家庭利益发生矛盾时,舍小家,为大家,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毅然支持丈夫抗敌卫国的爱国行动。

⑤女人轻轻地连答两次“嗯”。

分析要点:这两个“嗯”字一诺千金,颇有份量,意味着她要挑起丈夫留下的生活、生产、进步、识字等重担。

但真挚多情的女人并未满足于丈夫这些勉励的话,最后耐不住了便反问道:“还有什么?”待丈夫说出了那句最要紧的话后,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表面上看是丈夫嘱咐妻子,但实际上是妻子对即将出征的丈夫表白自己的忠贞。

师:这眼泪表现了女人的意志软弱吗?
生:不是的,而是反映出妻子的决心——她是流着眼泪答应了丈夫的要求。

自古英雄有泪不轻弹,水生女人的泪也是不轻弹的。

只有在这敌人进行大扫荡,形势异常紧张,不论丈夫或自己,都有牺牲的可能。

所以他们的分离,既是生离,也可能是死别的时候,她才流泪答应。

师:结论:女人在丈夫临别之际,既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将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伟大的感情自然地统一在朴素的语言中。

这简短的几句话,无不语短意长,字字千钧,让人回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像和创造空白,从而获得一种无限的含蓄的美感享受。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妇女们的深明大义,看到了他们的真情遇与坚强。

D、欣赏细节的真情美
师:同学们,我们共同分析了小说的诗意美、人性美,这足够我们陶醉的了。

但是阅读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往往是细节,如一读朱自清的《背影》,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父亲抱着橘子蹒跚过铁路的情景。

那么,《荷花淀》中是否也有令你感动难以忘怀的细节呢?这些细节描写的价值是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1、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维妙维肖地描摹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