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之轻消费

合集下载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快餐消费已成为中国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快餐消费的价格优势对于年轻人来说,快餐消费往往是低成本的选择,与高档餐厅相比,价格更为亲民。

快餐消费的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

此外,快餐店通常不会收取服务费和小费,这也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快餐消费。

二、快餐为年轻人提供了便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快餐消费能够为年轻人提供快捷方便的选择。

年轻人常常需要在紧凑的时间内解决温饱问题,选择快餐可以省去就餐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更专注于其他方面的活动,如工作、学习和娱乐等。

这种便利性也是快餐消费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三、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对消费品质和口味的要求越来越高。

快餐店为此开发了更多样化的菜单,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有些快餐品牌改变了传统的快餐概念,将食物升级为更加健康和新鲜的选择,以满足年轻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四、快餐店的营销策略快餐店通过不断创新和变革,推出各种促销或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份额。

例如,快餐店会在不同时段推出不同的优惠套餐,如早餐套餐、午餐套餐等,以提高消费者的吸引力。

此外,快餐店还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联系,开展在线营销和广告等策略,增强品牌形象和消费需求。

总之,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涉及多个因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价格优势、便利性,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快餐店的营销策略是其主要推动力。

这一趋势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快餐店需要不断改变和创新来适应年轻人的需求和期望。

2024年公需科目答案单选题

2024年公需科目答案单选题

2024年公需科目单选题答案信息化的术语最早出现在()。

正确答案:C日本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B数字化生产力为了推进两化融合,我国于2008年组建了()部。

正确答案:D工业和信息化()的规划里面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正确答案:B十二五成都《城市场景机会清单》涵盖了城市的()大共享机遇。

正确答案:D十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未来社区()大场景。

正确答案:C 九()一直在发展城市大脑。

正确答案:C郑州《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主要围绕()个领域进行。

正确答案:B 10工信部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

正确答案:A竞赛()的矛盾,随着消费升级的加快,更加地突出。

正确答案:C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三个()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

正确答案:B不相适应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态势。

正确答案:C平稳发展多国将人工智能技术上升为()。

正确答案:B国家战略()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

正确答案:B语音2016年10月,()发布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

正确答案:D美国过去()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正确答案:C 5()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正确答案:D 操作系统无人驾驶汽车需要边缘计算与()感知能力。

正确答案:B 物联网智能电网的管理属于()类人工智能。

正确答案:C 能源()更多的是提供数据洞察能力。

正确答案:B 大数据()是指如何把大数据智能化的潜力挖掘出来。

正确答案:A 数据智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和民生品质改善等切实需求,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正确答案:B 天津()组织实施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我眼中的中国新经济发展

我眼中的中国新经济发展

前言: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

我眼中的中国经济新发展摘要: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措施,大大发展了农村经济。

关键词:衣食住行经济消费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水平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实施,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平民百姓,来自粤北山区韶关的我,就家里衣食住行四方面的变化,粗略地说说我眼中的中国经济新发展。

(一)衣听妈妈说,小时候家里很穷,我婴儿时期穿的衣服很多都是亲戚家已经3、4岁的小孩子当时穿过的衣服。

还有,妈妈说,我小时候,婴儿都是用尿布的,像纱布那样的布,折成长方形,用了就洗,晒干后再循环利用。

除此之外,每年几乎是过年才可以买新衣服的。

而且,买的几乎都是小店里的便宜货。

爸爸妈妈他们的新衣服,只有去做客、过节和过年才穿,平时都舍不得穿。

而且,他们也不是每年都买新衣服过年的。

有的时候,他们的一套衣服过2、3个年也不是少见的事。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每家每户的婴儿都有穿不完的新衣服,基本上不用穿别的孩子穿过的旧衣服了!而且,现在的婴儿都用一次性纸尿裤,既方便又干净!现在,当然不是只有过年才买衣服啦!换季时,发现自己长大了、衣服不合身时,妈妈都会带我们去买衣服的。

偶尔也会买安踏之类的名牌鞋子,质量好,价格也贵得合理!市面上的衣服品种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不仅有名牌货,也有外贸货!这都归功于经济的发展,人们手上的钱充裕了,解决了温饱,才舍得去消费。

(二)食小时候,如果不是过节或者过年,每天几乎是很少吃肉,都是吃青菜、豆腐之类的。

因为家在农村,妈妈务农,吃的都是妈妈种的菜。

3亩多的稻田以及大片的土地,是全家七口人一年的粮食来源。

每到收获的季节,全家大小都要下田收割稻子、晒稻谷,交公粮!自己做的东西始终比买的东西划算,所以,过年时,人们都是自己动手做一些年货和传统的腊肠和腊鸭。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课时1 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1。

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

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承转)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1.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正常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3。

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4.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师问)谁来总结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生答)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

教师总结:针对工业产品的不同,对原料加工的次数也有多有少.提问: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

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内部消费的发展和增长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学家认为,消费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正在从出口和投资驱动的模式,转向内部消费的模式,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期,内部消费是一个必要的选择,一个强大、稳健的经济体系需要消费这个引擎来驱动。

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对于就业的促进。

消费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消费带动企业快速扩张,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从而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其次,内部消费可以带来更加稳定的经济增长。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经常会对出口和投资产生有力的冲击,而内部消费可以让国内经济更加稳健,减少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依赖,从而在全球市场危机时刻维系稳定发展。

最后,内部消费对于改善居民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可以带来更多商品的供应,将更多的劳动贡献转换为物质贡献,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

二、内部消费带来的机遇内部消费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些机遇在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

首先,在零售和餐饮领域,内部消费的增长可以带来巨大的商机。

2018年,中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1万亿元,零售和餐饮业的份额也在快速增长。

在这个领域,拥有产品把控和配送能力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其次,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内部消费的增长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趋向于高科技和创新,很多高科技产品和创新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市场呼声。

像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就是内部消费带来激烈竞争和机遇的直接反应。

最后,在服务领域,内部消费的增长可以带来更多机遇。

像旅游和娱乐行业都是在消费者需求的推动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内部消费的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创新。

为什么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

为什么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

为什么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第一,可以归结到国家领导人的理想和国民的强国梦。

英国自工业革命走向强国,其最生动的画面就是高高耸立的烟囱和各种机械钢铁制品。

19世纪末中国洋务运动亦是以各种重工业工厂的兴起为表示,如汉阳铁厂和一大批军事工业等。

在中国领导人的心目中,在中国国民的强国梦中,一个强大的国家几乎等于强大的重工业,重工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高,则是一个国家强盛的象征。

虽然,今天看,这个逻辑显然搞反了因果关系,往往是随着一个国家的逐渐强盛,其重工业的发展水平也会内生地提高。

第二,归结为国际环境。

建国初,世界还不太平,局部战争的爆发有着很大的概率,因此,在经济布局上未雨绸缪,要为以后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提供保障,在重工业上有更多的积累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军队参战。

这让中国意识到,要迅速提高国防能力和军事动员和保障的能力,建立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是十分急迫的,而重工业的发展又是关键所在。

第三,归结为一种经济发展的观念和认识。

这种认识是,农产品和轻工业制品是当期内就要消耗掉的,是一种消费,而重工业制品是一种积累,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条件。

因此,大家鼓足勇气“牺牲一代人的当期利益”,大踏步地赶超美英,迅速实现工业的起飞。

中国是由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抑制消费和以农补工,以轻补重的强制性积累方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显然这些政策并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如今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开始以自己国内的要素禀赋为出发点,走更多依靠劳动密集型,高加工度的工业发展路线,这与战后日本的模式十分相似,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基本步入正常轨道。

经济不断持续增长。

一个合理的适合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的经济增长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是必然之选。

可是怎样引进,引进什么样的先进技术则是关键所在。

制定在技术上赶超发达国家的有效产业政策,是应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与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劳动力投入31% 技术进步 20%。
中国经济增长 粗放型、外延型特征。
产业发展
重工业为主,资金主要投向重工业领域
“三五”至“五五”时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50%的份额 投向了
重工业。到1978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高
计 划
达56.9%, 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格局已经形成。
经 济


(中国统计年鉴1990.6)
贷款、利用外资和引进新技术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优先的原则, 期
使得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短缺现象得到彻底扭转。
产业发展
尽管这一时期加快发展了轻工业,但并未形成显著特征
的主导产业。






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
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改变了过去那种片面强调国家利益、忽 经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核心: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
按照多 劳多得,少劳少得
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


弊端:导致苦乐不均,劳动者积极性下降,搭便车行为普遍化 经



经济结构
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
政府投资和资源配置等优先保证城市和重工业发展,造成城
市对农村的挤压,以及工业对农业的抑制。农村和农业发展
比如“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的

实现,既是计划经济体制完成的标志,也是计划经济体

制的重大建设成就。
经 济


存在问题
资源流向的指令刚性
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 置,资源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

新中国70年第三产业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70年第三产业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70年第三产业的发展成就与经验*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周利梅白华摘要: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战略方向,将为国民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解决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做出决定性贡献。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简政放权四个成功经验,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制度链四个维度提出了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国,促进中国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第三产业发展历程经验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151(2019)18-0099-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体系完备化,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形态多样化。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纷纷涌现,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

①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日益完备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加上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战略方向,将为国民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解决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做出决定性贡献。

虽然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无论从国际比较、发展现状,还是未来趋势等角度分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产业结构和新业态方面都有众多突破,服务业的发展也需与时俱进,从生产性服务到生活性服务,新的服务业形态层出不穷,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也表现出与过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迥异的特征和变化趋势,需要在回顾历史和总结经验的基*基金项目:福建-社会科学(划项目(FJ2018C008)、福建-中青年8师8育科研项目(JAS170094)和2018年福建-自“科学基金项目(31185015);通讯作者:+华。

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年轻人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而其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本报告将对这一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对于企业和市场的启示。

一、消费方式转变:体验至上调研发现,相较于过去,中国年轻人偏好体验式消费。

他们更愿意通过旅游、户外活动、文化艺术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以前所未有的消费体验和情感共鸣是他们的追求。

这一改变与经济发展、中产阶级崛起、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有关。

年轻人更加关注个人的情感需求,并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二、消费品类升级:品质与品位并重与过去相比,我们发现,中国年轻人在消费品类上更加关注品质与品位。

他们不再满足于廉价或者低质的产品,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的商品。

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奢侈品牌,年轻人更倾向于购买具有高品质和独特设计的产品。

此外,他们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三、消费观念更新:个性化与社会责任并重调研表明,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消费,追求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不同于过去,他们追求的不再是同质化产品,而是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性与态度。

与此同时,年轻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也持有高度关注。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企业和品牌进行消费。

四、数字化消费成为主流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化消费在中国年轻人中日益普及。

调研发现,中国年轻人习惯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进行购物。

他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和在线支付来获取信息、购买商品和分享消费体验。

消费者评论和网络影响力在购物决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五、品牌塑造消费认同感在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调研中,我们发现品牌在构建消费者认同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年轻人更愿意购买那些与自己身份认同和价值观相符的品牌,这种认同感通过品牌在产品设计、营销活动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来建立。

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重大问题

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重大问题

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重大问题作者:遵化党史网来源:中共遵化市委党史研究室【摘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施工业化的国家也显示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既吸取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点,又吸取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优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工业化的道路、国际环境的影响三个重大方面探讨了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环境和内在逻辑。

从世界近代以来的发展历史来看,所谓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走过的不同道路。

例如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普鲁士模式、后来的美国自由主义模式、日本的军国主义模式、战前的苏联模式、战后的新加坡模式,实际上都是这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因应不同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不同发展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这样的大国,具有与众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自然要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

新中国的60年是不断探索中国国情和寻找快速发展模式的60年,其中政府的作用、工业化的道路、国际环境的影响是构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因素,从这三个方面去探索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环境和内在逻辑,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

一、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高度主导的地位。

6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优势来自于政府的主导,一些重大失误也来自于政府主导。

怎样看待这种政府主导,实际上不仅关系到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评价,也关系到我们改革开放目标的确定,关系到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不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一)西方早期工业化模式和政府作用在西欧市场化和工业革命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作用。

西欧的市场化和工业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完全取代封建经济的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4世纪和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但是由于这些城邦经济没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不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因此这些地方也就失去了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历史契机。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世界意义.pdf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世界意义.pdf

第 10卷第 2期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礼会版) Vo1.10 No.2 2Ol2年1月 Journalof HuaihaiInstitute of Fechnologx【I]umanitics SocialSciencesEdidon) Jan.2Ol2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世界意义豆学兰,高志辉(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甘肃成县 7425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揭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特点的同时,总砧概括了其主要优点和创新性特质,为尝试走不同经济发展道路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重要的榜样。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世界意义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3X(2012)02-0017-03在过去的 30多年中,中国的GDP 以年均超过 9Ao 的增长率上升到了 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3亿人脱离了绝对贫困。

所有这些都得益于中国实行了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快速发展形成的独特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一 ) 以人为本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以人为本,“它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并不是赢家就能得到一切。

这个模式也十分注重平衡——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之间的平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这种模式被称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追求可以满足所有人而不是有特权的少数人的社会主义模型;利用市场的力量充分释放人类才智的潜能;并使得这个发展过程在中华文明的严酷考验下始终兴盛。

这种平衡发展的举措,保证了中国不会接受阶级重商主义或是对效率低下的计划经济无能为力”Eli。

(二 ) 宏观调控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由国家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浅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下的就业问题

浅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下的就业问题

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8期经济与管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会对劳动力调整,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如何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消除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统筹兼顾就业问题,缓解就业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特征及未来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体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总的来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三次产业间结构变化明显,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发展状况总体上遵循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7%,下降了16.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47.9%和23.9%,提高到了2007年的49.2%和39.1%,分别提高了1.3和9.2个百分点。

产业格局从原来的“二一三”类型转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类型(见表1)。

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进一步变化。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会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将维持现有水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将大幅上升,服务业将有较大发展。

产业格局也会转变为“三二一”类型。

2.第二产业内部,从轻工业阶段向重化工业阶段演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摈弃了之前照搬苏联的重积累、轻消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了消费导向型的战略。

随着居民对服装、食品等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带动了纺织、食品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部门的发展,第二产业呈现轻型化特征。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两次伟大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两次伟大转变

第二,国际环境的缓和以及相关的正确判断,为改变国内长期实行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和居高不下的高积累政策提供了可能。中国经济终于可以处于农、轻、重均衡发展,积累与消费同等重要的宽松环境之中。从1979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着手调整农、轻、重关系,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提高职工工资扩大消费,真正实行新中国30年来一直追求的协调发展政策。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探索怎样改革和完善这个发展道路,代表性成果是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然而,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毛泽东同志拥有非常熟悉的群众运动和政治激励机制,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于是在遭遇“大跃进”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的改革主张转向了更为激进的政治激励和群众动员,直至运用“阶级斗争”手段,进行“文化大革命”。
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实现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中国式跨越。虽然中国共产党将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实现。“新民主主义经济”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形态,既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国力,又没有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过系统阐述,相继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文章。他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革命必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逐步消灭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是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的革命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急需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保国家拥有强大的资源动员和配置能力。新民主主义经济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新中国很快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从1953年起,农业合作化运动加快;对个体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推进,到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从而重塑了社会经济的微观行为主体。这意味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终结。同时,行政性的计划管理方式也逐步形成,管理体制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计划经济。

消费者调研报告中国年轻人的购物习惯与偏好

消费者调研报告中国年轻人的购物习惯与偏好

消费者调研报告中国年轻人的购物习惯与偏好消费者调研报告中国年轻人的购物习惯与偏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年轻人的购物习惯和偏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中国年轻人在购物方面的行为特点以及他们的消费偏好。

一、线上购物趋势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购物已成为中国年轻人的主要购物渠道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年轻人在过去一年中有过线上购物的经历。

这主要得益于线上购物的多种便利和优势,如方便快捷的购买流程、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以及价格相对实惠等。

二、移动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方式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购物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年轻人表示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进行购物支付。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是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个性化需求引领消费潮流中国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这一点在他们的消费偏好中得到了体现。

他们更愿意购买独特、个性化的商品,通过自己的穿搭和购物选择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因此,定制化、限量版商品等备受年轻人青睐。

四、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在购物选择中,品牌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

中国年轻人对品牌的追求不仅仅是对商品本身的追求,更希望通过购买品牌产品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因此,众多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也在不断攀升。

五、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影响社交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中国年轻人的购物习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年轻人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潮流趋势、商品推荐和各种购物信息。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和心得,影响着其他人的购买决策。

六、绿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在关注时尚和个性的同时,中国年轻人对绿色消费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表示在购物时会优先选择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商品。

他们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的品牌也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支持。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一线城市,快餐消费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快餐消费的普及还与消费观念的改变有关。

随着国内外餐饮品牌的不断进入和快餐文化的传播,年轻人开始接纳并喜欢快餐。

对于他们来说,快餐不再被视为低档次的食物,而是一种时尚、时尚和年轻的个性表达。

他们喜欢尝试不同的快餐品牌和菜肴,追求与众不同的食物体验。

快餐消费的增加还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和食物分享的盛行,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快餐店吃饭的照片和经历,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对快餐的需求。

朋友圈和微博上不断出现的美食照片和点评,引发了年轻人对快餐的兴趣和好奇心。

快餐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副作用。

不健康饮食成为年轻人面临的一大挑战。

快餐通常富含油脂、盐和糖分,长期食用会导致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快餐消费增加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

快餐虽然价格低廉,但频繁地购买快餐也会对年轻人的经济负担造成压力。

快餐消费的流行也导致了传统餐厅的衰落。

许多小餐馆和家庭饭店因无法与大型快餐连锁企业竞争而逐渐关闭,这对就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在经济学角度上可以从经济发展、消费观念和社交媒体等方面进行解释。

虽然快餐消费给年轻人带来了便利和新鲜感,但也带来了不健康饮食和经济压力等问题。

在发展快餐消费的应积极引导年轻人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并促进餐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轻工业与重工业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轻工业与重工业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轻工业与重工业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历史上,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地位和作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轻工业是指以生产轻质消费品为主要的工业,如纺织、服装、食品等;而重工业则是指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比如钢铁、煤炭、化工等。

两个行业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和作用都是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轨迹。

一、轻工业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的轻工业,在历史上一直是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早期的历史中,中国的轻工业以独特的陶器、瓷器、绸缎等为代表,成为当时的文化与技术代表,对世界庞大的商业网络产生了大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轻工业在中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点。

在现代化中国的发展史上,轻工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商品经济的不断完善,轻工业产品在生产技术和品质上均有巨大提升,大大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国际市场中,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在技术和品质上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风向标。

二、重工业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重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重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崛起,当时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发展造船、天然橡胶、铁路、煤炭等行业,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重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以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为代表,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法。

特别是在二战结束后,中国的重工业产能迅速扩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三、重工业与轻工业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互补性重工业和轻工业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两个行业之间的互补性十分明显。

轻工业作为消费品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力后盾,而重工业则为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为国家装备制造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两个领域不仅在组成部分上不同,还在技术和市场需求上有很大差异,但也有相互靠近的地方。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状况

01
冷战格局
当时国际环境处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02
技术封锁
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限制了中国获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渠道,影响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对外开放政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部分关键资源依赖进口,制约了经济发展。
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资源短缺
基础设施落后
03
全球经济波动
全球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如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等事件,都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VS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于外资的利用非常有限,外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
投资环境待改善
由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限制,外资企业在华投资面临诸多障碍,投资环境亟待改善。
利用外资有限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主要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通过技术引进提高国内产业水平。
技术引进为主
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相对较少,缺乏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
交流合作有限
06
CHAPTER
影响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掌控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计划经济体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限制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缺乏竞争和活力。
所有制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国际贸易和外资利用受到严格限制,导致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够紧密。
研究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时的经济体制、政策和实践,进一步探讨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同时,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经济研究,可以为当今的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

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坚持市场化改革
优化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表明,市场 化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当前 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企 业的自主性和创新活力。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 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 创新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 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 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人才培 养,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 力。
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影响了经济效率。
04
经济困难与调整
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经济困难
农业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口增长 的需求。
工业结构不合理
重工业发展过快,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导致 经济比例失调。
物资匮乏
3
农业集体化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03
重工业优先发展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背景
建国切需求。
国内经济基础薄弱,需要重工业的发展来推动工 业化进程,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借鉴苏联经验,认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经济 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02
随后,在农村地区组织农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形成集体劳动、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
国家对农业合作社给予了资金、技术和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以
03
促进其发展。
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1
农业集体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 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农业集体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 的收入。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政府主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出口 3.8 3.9 2.7 2.5 2.2 2.6 2.2
分析:世界平均水平来看,消费率一般在76%-79%,投
资率为18%-21%;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美国的消费率 一直在80%以上,投资率低于20%。可见,与其他国家相 比,我国的消费率偏低20个百分点左右,投资率则偏高 18个百分点左右。
年份
消费增长
投资增长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0.2
6.8 6.8 9.7 10.1 11.8
8.8
13.9 5.1 10.3 13.0 16.9
2003
2004
9.1
13.3
表2 投资和消费增长(%)
27.7
25.8
分析:从动态趋势来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消费
这表现为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投资率)偏高,最终
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率)偏低(见表1)。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消费率 58.2 58.7 60.2 61.1 59.8 58.0 55.5
投资率 38.0 37.4 37.1 36.4 38.0 39.4 42.3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之轻消费
我国目前存在的轻消费的现 状 轻消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我国目前存在的轻消费的现 状
例子一:
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市场 销售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 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在投资、出口、消费这拉 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今年前三季度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同期出口为 8287亿美元,增长27.1%,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 —— 2007年10月26日
例子二:
从1978年至2006年的29年中,国内的投资率有18个 年份在35%以上,有6个年份在40%以上。其年达43.2%, 2006年达43.4%。与此同时,200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尚 达到61.1%,而到了2005年则减到54.3%,2006年进一 步下降到52.1%。
例子二的分析:
在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消费 虽然多年来保持稳定增长,但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特别是与投资相比,显得很不协调。
需求则增长过慢。如表2所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不但一直快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而且在消费增长缓慢的 情况下,投资在加速增长。
以上情况说明,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 上是依靠投资扩张来拉动的,“重投资轻消费”的现 象十分的严重,而这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 生重大影响。 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 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 止生产”,所以投资与消费的 天平不可太偏向哪一方
(二)、轻消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来自影响一: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不足,经济增 长率就会滑落。消费率长期过低就会使高速扩张的生产能力 与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过剩危机”,从而影响经济 增长。 例子:目前,我国消费率总的变动趋势是下降的,虽然在1978—
1982年消费明显上涨,从61.8%上升到68.7%,但从此以后,我国的消 费率却是持续下降的。 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内需的增长,但从1993年以后,我国的消 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1993—199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平均为42.9%而投资贡献率却为56.7%,后者比前者高出13.8个 百分点。这主要是近几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势头放慢。受收入水平制约, 再加上居民对房改,医疗保险,就业制度等改革的预期热情不高,再加上服 务消费、住房消费等绝大部分还未完全市场化,所以造成近年来消费对经济 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例子三:
据了解,我国GDP消费率最高年份出现在1981年,当时的消费
率曾经达到67.5%,2003年却下降到不到57%,而最新的数据是
55.4%,20多年间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发达国家GDP消 费率一般为70%-75%。比较之下,中国的消费率普遍比发达国家 低15-17%
在我国目前的总需求结构中,存在着“投资重,消费轻”的格局。
影响二:
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 系,。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 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影响三:
从长远来看,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还应该是消费,因为无论是 投资还是出口,其增长都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投资的目的是提 高供给,如果没有最终的消费来支撑,投资最终会变成闲置与浪 费。与此同时,出口的超常规增长即便不面临贸易制裁也会造成 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并最终会遭遇 总结:在社会再生产的总体运行过程中,消费 既是生产过程的终点,也是下一轮社会再生产 过程的起点,居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所以,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轻消费
例子一的分析: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的强 劲增长主要靠的是投资与出口的拉动,其增速均达到二成以
上,而社会消费却成为配角。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几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势,即投资和出口成为强势推动力量, 而消费则不时处于疲势或弱势的状态。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下以GDP为核心的发展观,没有充分意识到消费需求对促进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把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放在了扩大投资 需求上,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以投资拉动为主的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