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蔓延模型(翻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蔓延模型总结

逆风火蔓延

逆风火蔓延指的是火在自然对流条件下或者风速与火蔓延速率相反条件下的蔓延( Figure 1a)。由于逆风条件不利于火焰前方的热传递,火在这种条件下蔓延速率通常较小。由于逆风火蔓延实验研究相对简单,现在已有大量逆风火蔓延的实验数据。

文献中现有的理论模型是传热模型。在这些模型中,火蔓延速率即为材料在火焰和外界热源作用下表面温度从初始值升到指定温度的速率。这个指定的温度通常认为是固体材料的蒸发温度。燃料的热解过程通常是不考虑的,且假设材料在温度达到蒸发温度后立马蒸发。这一过程可以用固相的能量守恒来进行分析,气固界面的初始条件由实验测量(Parker 1972; Hirano, Noreikis, and Waterman 1973) 获得(热流密度和加热长度) 。这些模型不求解气相方程,因此并不能正确的模拟火蔓延过程,但给定一个气相边界条件后就能独立运算预测火蔓延。(De Ris 1969) 和(Wichman and Williams 1983) 的传热模型更精确些,他们对气相和固相耦合的能量方程进行了求解。为了简化计算,他们在求解气相能量和物质守恒方程时采用气体匀速运动 (Oseen 近似流)和火焰面假设 (无限化学反应速率)。这些假设条件使得方程获得解析解并且能够获得有限厚度材料火蔓延速率的显式表达式。

(De Ris 1969) 提出的热薄材料和热厚材料的火蔓延模型是最复杂的模型。这个模型具有自适应性,能很好的预测化学反应不是主控因素的火蔓延(如氧气浓度高和风速较低的条件) (Pizzo et al. 2009; Fernandez-Pello, Ray, and Glassman 1981; Altenkirch, Eichhorn, and Rizvi 1983) 。(Wichman and Williams 1983) 对于热厚材料的分析假设火焰面在材料表面且Lewis 不是1。有意思的是当Lewis 数是1 时得出的表达式与(De Ris 1969) 的结果一致。上述文献中的作者认为deRis 将材料表面燃料浓度的边界条件线性化事实上也迫使火焰面贴在材料表面。更有意思的是当忽略气相和固相的纵向扩散时 (抛物线方程) 分析结果与椭圆形方程的表达式一样。由此得出结论,这些传热模型中火蔓延速率由火焰产生的热量和下游对流作用带走热量之间的整体热平衡决定的。材料表面(火焰)对气相和固相的传热都是通过法线方向的热传导实现的。因此,热平衡事实上是法线方向的热传导和纵向的对流之间的平衡。

在(Wichman and Williams 1983) 更进一步的研究中,Oseen近似流改进为线性分布。虽然线性分布更贴近真实气流,但应用于动量方程后使得问题更难求解,只能获得方程的近似解。(Wichman, Williams, and Glassman 1982) 证明引入线性变化的速度分布获得的解与实验值更贴近,

然而这种方法的能否从总体上改进模型还不明确。下文中将提到,当模型中考虑气相动力学时线性速率分布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燃料表面向上游的传热和传质在火蔓延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图 1. 火蔓延模式 ( 1a)逆风模式( 1b)顺风模式

上面介绍的模型用一个给定的蒸发温度来定义火焰前锋的位置,由此推算火蔓延速率,但这个方法一直以来都有争议。(Sirignano 1972) 指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蒸发温度取决于燃料和气体的特性,化学动力学常数等。(Williams 1977) 证明使用一个固定的蒸发温度可行,但是必须要取合理的值,即必须考虑到实验时的动力学环境。(Fernandez-Pello and Hirano 1983) 提出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将蒸发温度,气相化学动力学效应作为经验系数代入传热模型预测火蔓延速率。然而,虽然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建立一个更精确且能自适应的模型就必须要考虑到化学反应的作用。为了避免用到常值蒸发温度,(Sirignano 1974) ,(OHKI and TSUGé 1974) 提出了考虑燃料与空气界面间化学反应的模型。在(OHKI and TSUGé 1974) 的分析中,表面化学反应随着火焰面进行。虽然模型是自适应性的,但是他们只能应用于表面反应的燃料和静止环境。

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条件下火蔓延发生在接近熄灭的条件(大气或者受污染的环境) ,要获得精确的模型就必须考虑气相化学反应动力学。一些学者在模型中已经考虑了有限的化学反应(Tarifa, Del Notario, and Torralbo 1969; Zhu, Lu, and Wang2 015; Lastrina, Magee, and McAlevy 1971; Annamalai and Sibulkin 2007) 。常用的假设条件有:使用边界层近似来描述气体流动;预混气体在材料蒸发温度会发生自燃从而导致火蔓延。蒸发温度通过表面热通量和材料热解的能量守恒计算获得。第一个假

设忽略了气流方向的传热和传质,因此只适用于固相热传导主控的条件。第二个假设虽然包括了有限化学反应,但不符合火蔓延的真实情况,真正的火蔓延过程应该是燃料热解气体在外部热流下强迫点燃。

Figures 2a,2b 和2c 分别表示自由燃烧竖直表面的速度,温度和物质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材料表面的边界条件是无滑移的,表面附近的低速率使得这个区域有大量热和质量向上游传递。对于强迫通风条件来说,随着风速增加,火焰渐渐向表面靠近,向上游的热扩散减少。

(Wichman and Williams 1983) 提出了一个新的热厚材料逆风火焰传播模型,模型中认为由燃料向上游扩散引起的预混火焰会使下游燃烧表面的扩散火焰熄灭。他们认为气体流动的速度梯度为常数,考虑了有限化学反应速率且模型同时适用于化学反应主控(预混火焰/ 小Damkohler 数)和热传导主控(火焰面/ 大Damkohler 数)。为了获得解析解,作者做了一系列近似和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是将火焰前锋区域看做半圆预混火焰,温度和浓度场认为呈圆形对称分布。圆形对称假设与(Wichman and Williams 1983) 的实验结果和(Frey and James 1979) 的模拟结果定性相符,将能量和物质守恒方程转化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因此降低了求解难度。但是,由于分析中引入了大量假设和近似,作者必须经常改变未知参数的数值使得Damkohler 数趋近于无穷大时得到的火蔓延速率方程与之前的模型相同。以上分析过程难度大,有局限性且难以获得火蔓延速率的独立表达式。由此说明获得火蔓延问题的解析表达式十分困难。

上文中所述的理论模型通常会忽略火焰热辐射或者用经验系数表征辐射的影响。对于竖直向下火蔓延或者火焰在逆风作用下贴近材料表面的蔓延,未燃区域相对于火焰的视角系数比较小,忽略辐射的影响较为合理。然而,对于水平火蔓延或者对于尺度较大的火焰来说,除非火焰中无碳黑,否则必须考虑火焰辐射的作用。虽然很多现象分析中已经考虑到了辐射的作用,但真正把辐射加入到数值方程求解中却很难,并且大大增加方程计算的难度。首先,火焰的辐射特性尚不清楚,它取决于烟颗粒分布,发射率,温度,气体温度以及光学厚度。其次,要想求得视角因子必须精确刻画火焰的形状。当火焰随时间变大时,视角因子与火焰的空间位置和时间相关。另外,能量方程中加入辐射项将引入一个非线性项,极大增加求解难度。近些年来扩散火焰的烟颗粒分布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将有利于对火焰辐射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