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基因的表达(教案)
【2024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案教学设计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第1节基因知道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3. 理解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教学实际思路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为切入,为DNA复制创设情境。
问题探讨:从原理上分析,利用已灭绝生物的DNA,真的能够使他们复活吗?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视频或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并让学生总结归纳,引出中心法则是如何描述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最后根据教材或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二、遗传信息的翻译三、中心法则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的表现,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了解基因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3.解释表观遗传教学实际思路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水毛茛”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小组合作,探讨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让学生拥有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师在学生讨论中不断补充,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进行最后的总结板书设计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三、表观遗传。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表达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
3. 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信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2. 转录:转录是指DNA模板上的遗传信息被复制成mRNA的过程。
3. 翻译:翻译是指mRNA上的遗传信息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复制、转录、翻译和蛋白质的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表达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机制及其调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表达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实例,加深学生对基因表达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表达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PPT,直观展示基因表达的过程。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遗传信息传递实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为什么眼睛的颜色是由基因决定的?”引发学生对基因表达的兴趣。
2. 讲解基因表达的概念:介绍基因表达的定义和意义。
3. 讲解转录过程:详细解释DNA复制成mRNA的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阶段。
4. 讲解翻译过程:详细解释mRNA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起始、延长和终止阶段。
5. 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DNA、m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基因表达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
3. 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增强课堂互动。
八、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基因表达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基因的表达教案
基因的表达教案教案标题:基因的表达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和意义;2. 掌握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关键步骤;3. 认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4. 掌握基因表达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基因表达的概念和意义;2. 基因转录过程的关键步骤:启动子、RNA聚合酶、启动子结合蛋白、转录因子等;3. 基因翻译过程的关键步骤:核糖体、mRNA、tRNA、氨基酸等;4.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转录因子、miRNA、DNA甲基化等;5. 基因表达的应用领域: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医药研究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基因表达对生命的重要性。
1. 提供基因表达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
2. 介绍基因转录的过程和关键步骤,包括启动子、RNA聚合酶、启动子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等,通过图示和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因转录的机制。
3. 介绍基因翻译的过程和关键步骤,包括核糖体、mRNA、tRNA 和氨基酸等,通过图示和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翻译的机制。
4. 介绍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因子、miRNA和DNA甲基化等,通过图示和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基因表达的过程和调控机制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表达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和看法。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结合基因表达的应用领域,例如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等,展示相关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基因表达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或模拟操作,例如提取DNA、观察PCR 扩增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表达的实验操作和应用技术。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验他们对基因的表达是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资源与评价: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理论授课环节,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和关键步骤。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基因表达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2.基因表达的过程:转录和翻译是基因表达的两个主要过程。
转录是指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3.基因表达的意义:基因表达是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基因表达,细胞能够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进而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等生命活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基因表达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基因表达,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基因表达的概念,然后详细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最后阐述基因表达的意义。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
4.归纳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表达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基因表达的理解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基因表达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基因表达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概念及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2. 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 掌握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4. 能够解释基因表达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及作用。
2. 基因表达的过程。
3.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教学难点:1. 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2. 理解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材料:DNA模型、RNA模型、氨基酸模型。
3. 教学视频:基因表达的动画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生物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基因的表达是生物体正常运作的基础?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概念及作用。
2. 讲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 解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观察DNA、RNA、氨基酸模型,模拟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学生根据实验情况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结合生物体中常见的基因表达现象和相关疾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基因表达的异常对生物体的影响。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和疑惑,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化对基因表达的认识。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相关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对基因表达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教学反馈:1. 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撰写关于基因表达的实验报告或思考题目。
2.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_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利用恐龙DNA能否人造出活的恐龙,就像《侏罗纪公园》里那样?如果能实现,那么DNA中的基因是如何发挥遗传效应的,即如何进行表达的呢?复习提问:(1)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2)蛋白质在细胞的什么地方进行合成?质疑: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呢? 新授课: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呢?分析:DNA位于细胞核中,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位于细胞质中,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怎样传递到细胞质中去呢?当遗传信息到达细胞质又怎样转变成蛋白质呢?是否应该有一种物质充当媒介,传递DNA的遗传信息呢?科学家发现,此物质就是RNA提出问题:RNA为什么可以充当媒介的呢?RNA与DNA有哪些异同呢?RNA有哪些种类呢?各自又有哪些功能呢?请学生观察书本图4-1、4-2,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结构,RNA 与DNA的化学及结构组成(多媒体展示)DNA和RNA 的主要区别,请学生完成结构基本单位碱基五碳糖主要分布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两条平行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脱氧核糖核苷酸A、C、G、T脱氧核糖细胞核RNA通常呈单链结构核糖核苷酸A、C、G、U核糖细胞质请学生观察书本图4-3,了解RNA的种类、结构及功能(多媒体展示)Rrna Trna提出问题:如何解读DNA的信息呢?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给mRNA 的呢?讨论,争论,发表意见看图思考思考,讨论看图思考、总结对比填表看图,识记引出探究的问题引出RNA了解RNA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知识准备请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1.何谓转录?场所在哪里?2.转录的单位是什么?3.转录的条件有哪些?4.转录的过程如何?教师指导:a.整个过程是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
b.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过程。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理解密码子的概念3.能熟练地阅读密码子表4.能够运用教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5.理解中心法则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遗传信息的转录思考:(1)DNA主要存在于哪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2)蛋白质是在哪里合成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的(3)那么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的呢?科学家推测,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物质充当信使,后来发现细胞中确有这样的物质,它就是RNA。
1.关于RNA(1)RNA的全称:核糖核酸(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3)细胞中的两种核酸的比较即时突破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若核酸中出现碱基T或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必为DNA。
对②若核酸中存在A、T、C、G四种碱基,其中A≠T、C≠G,则该核酸为单链DNA。
对③若核酸中出现碱基C,则必为RNA。
错(4)RNA的种类和功能信使RNA(mRNA):遗传信息传递的媒介。
转运RNA(tRNA):转运氨基酸的工具。
核糖体RNA(rRNA):与蛋白质构成核糖体。
总结:为什么RNA适合做DNA的信使呢?①RNA是由基本单位-----核苷酸连接而成,跟DNA一样能储存遗传信息。
②RNA一般为单链,比DNA短,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③RNA与DNA的关系中,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mRNA是DNA的信使,那么DNA在细胞核里,是通过怎样的过程把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5的第三自然段和图4-4,完成下列填空。
2.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2)场所:细胞核(3)基本条件:①模板:DNA的一条链②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RNA聚合酶(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5)产物:mRNA(6)遗传信息流动:DNA→mRNA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碱基暴露。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1.生命观念——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DNA分子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表达遗传信息;理解多聚核糖体现象的本质,利用结构与功能观,认识到其对提高翻译效率的意义。
水平二2.科学思维——利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比较归纳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场所、模板、产物、原料、酶、能量、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及特点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水平二3.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利用物质与能量观,分析原核生物、真核生物、DNA病毒和RNA病毒遗传信息流动的规律,归纳出遗传信息流动的中心法则。
水平二4.社会责任——利用中心法则的原理,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不同药物杀菌抗病毒的机理,科学选择药物,促进人体健康的恢复。
水平一RNA的组成及种类———————————————自主梳理———————————————1.RNA的基本单位及组成①磷酸②核糖③碱基:A、U、G、C ④核糖核苷酸2.RNA的种类及功能mRNA tRNA rRNA名称信使RNA 转运RNA 核糖体RNA 结构单链单链,呈三叶草形单链[典例1] (2019·长春九校联盟期中)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功能的是( )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B.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参与核糖体的组成解析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A 错误、B正确;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C正确;rRNA参与核糖体的组成,D正确。
答案 A[对点练1] 经测定,甲、乙、丙3种生物的核酸中碱基之比如下表,这3种生物的核酸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碱基种类判断,甲、乙是DNA,丙是RNA,再根据碱基比例判定甲是单链DNA,乙是双链DNA。
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生物学人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2节教学设计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基因表达与形状的关系目录一、核心素养对接二、必备知识三、探究实践四、深化归纳五、应用创新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2节 基因表达与形状的关系一、核心素养对接1.根据结构和功能观,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和表观遗传现象。
2.构建基因控制性状的模型,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3.了解白化病等,关注人类健康。
二、必备知识(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1.间接控制方式(1)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举例①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②白化病⎩⎪⎨⎪⎧根本原因: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
直接原因:缺少酪氨酸酶。
2.直接控制方式(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举例:囊性纤维化。
(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的意义:生物体多种性状的形成,都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
2.表达的基因分类(1)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核糖体蛋白基因、ATP 合成酶基因。
(2)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
3.细胞分化的本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来自同一个体的体细胞中mRNA 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5.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原因: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微思考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直接原因是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
(三)表观遗传 1.表观遗传(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2)特性①普遍性: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的过程中。
②可遗传性。
(3)类型:DNA 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等。
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案(详案)-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和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说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概述生物体的表观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2)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表观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表观遗传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展示“问题探讨”中的问题,提示学生联系有丝分裂的知识,组织讨论。
二、阐明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提出问题: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那么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提供事实:皱粒豌豆的形成机制是淀粉分支酶异常;人的白化症状形成的原因是缺少酪氨酸酶。
①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圆粒豌豆:淀粉含量高→成熟时吸水胀大;皱粒豌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插入的DNA 序列打乱→淀粉分支酶异常,活性大大降低→淀粉合成受阻,含量降低→成熟时失水皱缩。
②人白化病的形成: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酪氨酸不能转变为黑色素→表现出白化症状。
总结在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两个实例中,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
1.间接途径(1)途径: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提供事实:囊性纤维化的症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囊性纤维化:编码CFTR 蛋白(一种转运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CFTR 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CFTR 蛋白结构与功能异常→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
回顾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及其形成的原因。
组织小组讨论:这两种疾病形成的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分析、概括:共同点是基因结构改变导致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异常,直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并用流程图表述:2.直接途径(1)途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A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推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学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和良好的心理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教学突破阅读分析教材资料,结合已有转录、翻译的知识,通过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分析学习,理解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指导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阅读分析、合作探究、直观演示等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挂图、研究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遗传密码破译的史实。
教学过程1.研究背景什么是莫尔思电码呢?它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请根据莫尔思电码表,将书本中问题探讨中的那段电文译成英文。
学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学生:基因位于DNA上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编码的信息,即密码和相应的译文。
对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就是将DNA顺序或mRNA顺序和多肽相比较。
但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信息的译文——蛋白质的顺序是的,未知的都是密码。
2.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的探索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发生改变的时,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一个。
如果密码子是重叠的,这一改变又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三个。
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的话,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将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4.2 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4.2 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设计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基因决定论的观点,帮助学生摒弃简单机械的线性决定论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4.板书设计4.2 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5.作业设计题组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1.下列关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的发病机理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C.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发生改变也可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D.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的影响答案 B 解析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故B错误。
2.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由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A.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出现某种性状差异,不一定是表观遗传C.表观遗传由于碱基序列不变,不能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 C 解析表观遗传虽然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观遗传导致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
6.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C.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体的性状D.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答案 A 解析DNA甲基化是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
7.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中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
高中生物必修2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 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案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细胞质的基因2.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3.了解细胞质基因能引起的一些疾病4.了解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5.了解表观遗传的概念和实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3)表观遗传2.教学难点: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表观遗传【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回忆:DNA复制、转录、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的概念分别是:(1)DNA复制:DNA的复制过程,它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形成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转录:细胞核中的转录过程,它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细胞质核糖体的翻译过程,以RNA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既然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最终控制了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
那么,基因又是怎样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研究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蛋白质有何关系?基因指导__蛋白质_的合成。
基因与性状有何关系?基因控制生物体的_性状_。
蛋白质与生命性状特征有何关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_体现_者和_承担_者例一: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如何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形成?原来,圆粒豌豆的DNA中有一个控制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淀粉分支酶可以控制淀粉的合成,淀粉的吸水性比较强,豌豆会因为淀粉吸水而膨胀,表现出圆粒的特征。
而皱粒豌豆的DNA比圆粒豌豆的DNA多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
最终淀粉分支酶不能形成,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也大大降低,所以豌豆就表现出皱缩。
例二:白化病人的白化病是因为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例分析:我在教学中引入了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基因表达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增加更多的实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小组讨论: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和基因表达与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基因表达与生物性状关系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基因表达。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关系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基因表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基因表达的定义,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基因表达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等。
7.基因表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介绍基因表达在医学、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基因表达的实际价值。
针对每个知识点,教师应详细讲解其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2.基因表达调控生物性状
五、基因表达的调控
1.转录因子:调控转录过程
2.启动子:调控转录起始
3.增强子:增强转录效率
六、实例分析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表达调控异常
《基因的表达》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新 系。(图示+讲解)
因、脱氧核苷酸这 些物质因为微观 抽象,其大小关系 时常被学生遗忘
知 【讲解】每一条染色体只含有 1 ( 个 DNA 分子,每个 DNA 分子上有 30 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又可以
和搞错。因此有必 要进行对比学习, 而图示法则是最 佳选择。
第 7 页 共 14 页
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糖核苷 分
酸。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糖核 钟 ) 苷酸排列顺序不同,所以不同的
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DNA 和 RNA 的异同(2 分钟)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听 DNA 和 RNA 与基因
【课件】列表对比 DNA 和 RNA 的 讲、对比分析、理解记忆。 的表达密切相关,
异同。
2.学生提问,供老师解答。 采用列表对比式
3.设置 6 个问题, 既可以检查课前 预习情况,又可解
【答案】碱基互补配对。
决围绕“转录过
【问题 6】转录的概念是什么?
程”这一重难点的
【答案】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
外围知识点的教
以 DNA 的 1 条链为模板,按照碱
学问题,做到由易
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信使 RNA
到难,各个击破。
(mRNA)的过程。
3.学习重点及难点
重点及难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分 4 个步骤): (1)采用“课前预习+问题式教学”解决围绕重难点内容的外围知识点的教学问题(如 “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场所、模板、原料、产物、原则”等),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 2 页 共 14 页
“铺平道路”。 (2)用动画演示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动态过程,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 生动性,这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策略。 (3)用“图示法”和“对比分析法”,即图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对比分析 转录和翻译的异同点,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4)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让学生学会用图文两方面描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实现 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升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2 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基因表达和性状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通过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皱粒豌豆与圆粒豌豆、白化病和囊性纤维化,掌握基因通过基因表达产物来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
2、通过对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与小鼠毛色的遗传的分析,了解表观遗传现象,理解表观遗传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
2、教学难点(1)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表观遗传(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展示水毛茛的图片,同一株水毛茛水上的叶片和水中的叶片。
叶片的形状差距巨大思考1、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与浸在水中的叶的基因型是否相同?叶形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相同;水中的氧含量低于空气中的氧气量,环境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有怎样的关系?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基因与表达产物的关系(一)1、实例1: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1)圆粒豌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正常,淀粉分支酶活性正常,淀粉分支酶促进淀粉的合成,这样,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具有保留水分的作用,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能有效地保留水分,十分饱满。
(2)皱粒豌豆:皱粒豌豆的DNA中插人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出现异常,活性大大降低,进而使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
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皱缩3、实例2:白化病(1)白化病患者体内缺乏黑色素,全身皮肤呈乳白或粉红色,毛发为白或淡黄色(图1)。
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患者皮肤对光线高度敏感,日晒后易发生晒斑和各种光感性皮炎,并可发生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白化病的患病原因是患者体内的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使得黑色素不能正常合成。
通过上述两个实例证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新教材)必修2基因的表达单元教学设计
新教材)必修2基因的表达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4章基因的表达本章从分子水平阐述了遗传物质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内容安排上以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及性状表现为主线,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的本质。
本单元在本册书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是从分子水平对基因的功能进行阐明。
研究目标与重点难点: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2.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概述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概述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5.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
重点: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中心法则。
3.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1.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整体教学思路:采用“总—分—总”的思路组织教学,设计运用好教材中的问题串,层层深入地解决中心问题,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
第一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介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包括RNA聚合酶的作用、RNA合成、RNA链的延伸和终止等内容。
同时,还要介绍R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RNA与DNA的区别和联系。
研究者分析:本课程为新授课,学生对于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困惑,需要通过图解、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是如何被转录成RNA的?”2.讲解:通过图解、实验演示等方式,详细讲解RNA聚合酶的作用、RNA合成、RNA链的延伸和终止等内容。
同时,介绍R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RNA与DNA的区别和联系。
3.练:设计相关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通过问题回顾,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5.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基因的表达(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必修 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华侨中学生物组严慧琼2009.12.11Ⅰ.教材分析:本章为《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内容,内容上与前后章节有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章之前,复习的是基因的本质,讲述的是DNA与生物性状的相关性,为本章节的复习做了铺垫,本章则是着重描述基因如何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Ⅱ.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高三学生而言虽是已学过的旧知识,对大部分概念、原理基本了解,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比较零乱,且本节有一些概念、原理、过程的知识十分抽象,学生模糊不清,易于混淆。
高三复习课教学已进行一个阶段,学生已具备有一定的自主复习构建章节知识网络及发现知识漏洞的能力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DNA和RNA分子的区别,及RNA的分类和作用2.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3.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能力目标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网络,2、能应用本节的知识原理解析相关生物学现象,提高综合分析及解题能力情感目标相互交流、合作和评价Ⅳ.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教学难点:RNA的种类与作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启动子与终止子Ⅴ.教学设计思路:课前指导学生复习本章节内容,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图,在课堂展示并点评,进而导出教师的网络图,抓住贯穿整节课的主干内容,即DNA---RNA---蛋白质,再从中延伸各个知识点,使学生系统掌握本章节的内容。
结合高考试题题的讲解的,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Ⅵ.课时安排:1课时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课导入:利用前面复习的知识、基因工程产品,导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在前面的孟德尔遗传实验复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那么,基因是怎样实现对性状的控制呢?我们前面学过的转基因抗虫棉,为什么能够产生抗虫的毒性蛋白,从而避免遭到虫害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行今天的复习——“基因的表达”也就是,基因上的遗传信息如何变成蛋白质,体现出生物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课标定位】1.简述DNA分子与RNA分子的主要区别。
2.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其异同。
【教材回归】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特别提示:①由于RNA没有胸腺嘧啶(T),而含有尿嘧啶(U)。
因此,在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时,需要以U代替T与A互补配对。
②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以后,就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绵阳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备课组(二)遗传信息的翻译1.翻译的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翻译的实质翻译实质上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3.翻译的场所翻译主要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的,此外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4.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5.氨基酸的转运工具——转运RNA(tRNA)tRNA的分子结构呈三叶草的叶形,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
每个tRNA一端的3个碱基均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而叫做反密码子。
tRNA的种类很多(61种),但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6.翻译的过程第1步: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起来,在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此时,反密码子为UAC或CAC的tRNA携带着相应的氨基酸,通过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进入位点1。
第2步:携带着另一个氨基酸的tRNA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位点2。
第3步:位点1处的氨基酸(甲硫氨酸或缬氨酸)通过与位点2处的氨基酸形成肽键而转移到占据位点2的tRNA上。
第4步: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
原占据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又去转运下一个相应的氨基酸,占据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一个新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位点2,继续肽链的合成。
上述步骤2、3、4沿mRNA链不断进行,直至核糖体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合成才告终止。
特别提示:①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在37℃时,细菌细胞内合成肽链的速度约为每秒连接15个氨基酸。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mRNA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②肽链合成以后,就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开来,经过一系列步骤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开始承担细胞生命活动的各项职责。
【要点突破】一、RNA与DNA的比较1.DNA与RNA的判定:若含有脱氧核糖则是DNA,若含有核糖则是RNA;若含有胸腺嘧啶(T)则是DNA,若含有尿嘧啶(U)则是RNA。
2.DNA(RNA)单双链的判定:若含氮碱基A与T(U)的数量以及含氮碱基G与C的数量均相等,则可能是单链DNA(RNA),也可能是双链DNA(RNA),但最可能是双链DNA(RNA);若含氮碱基A的数量与T(U)的数量不相等或含氮碱基C的数量与G的数量不相等或嘌呤的数量不等于嘧啶的数量,则一定是单链DNA(RNA)。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教案) §2-4《基因的表达》三、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1.密码子 (1)密码子的种类①起始密码子:2种(AUG 、GUG ),既是翻译的起始信号,也能编码氨基酸。
②普遍密码子:59种,只能编码氨基酸。
③终止密码子:3种(UAA 、UGA 、UAG ),不能编码氨基酸,只是翻译的终止信号。
(2)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①在64种密码子中仅61种能够决定20种氨基酸;②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来决定(密码的简并);③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3)密码子的特性①简并性:当密码子中一个碱基改变后,不一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种类,从而减少了变异发生的频率;当某种氨基酸的使用频率较高时,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同时编码同一种氨基酸,从而保证了翻译的速率。
②通用性: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这说明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2.反密码子 (1)反密码子的种类转运RNA 一端的三个碱基(反密码子)共有61种。
(2)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①一种tRNA 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因为每种tRNA 一端的反密码子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 上特定的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互补配对;②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 来转运,因为有的氨基酸有一种或几种密码子。
G A A T T CC T T A A Gαβ DNAG A A U U CmRNA (密码子) tRNA (反密码子)以β链为模板 赖氨酸绵阳外国语学校 高中生物备课组(3)反密码子的特点反密码子的三个碱基与相应的DNA 分子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基本相同,只是DNA 分子模板链中的“T ”对应tRNA 中的“U ”。
特别提示:①tRNA 含有的碱基数:每一个tRNA 都含有若干个碱基。
②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的存在位置:密码子存在于mRNA 分子中,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 分子的一端,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中。
四、有关基因表达过程的计算1.DNA (基因)与mRNA 之间的碱基数量关系 (1)图示(2)等量关系①α链碱基数=β链碱基数=γ链碱基数=DNA (基因)分子碱基数×1/2。
②A α+T α=T β+A β=A γ+U γ;G α+C α=C β+G β=G γ+G γ。
2.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数量关系(1)转录时,组成基因的两条链只有一条链能转录,另一条链不能转录。
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 碱基数是基因碱基数的1/2。
(2)在翻译过程中,mRNA 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是mRNA 碱基数的1/3。
总之,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DNA 碱基数:mRNA 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参与转运的tRNA 数可以有条件地看作为6:3:1:1。
实际上,mRNA 的碱基数比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的3倍要多;DNA 碱基数比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的6倍要多。
〖达标自测〗1.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 、单链DNA 、双链RNA 和单链RNA 四种。
某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若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类型,你认为应该分析其 ( A )A .碱基类型和碱基比率B .碱基类型和核糖类型C .氨基酸组成和碱基类型D .氨基酸组成和核糖类型2. 假若需要在实验室模拟生物体内RNA 的转录过程,则必需的条件是( D )①相关的酶 ②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 ③ATP ④DNA 分子 ⑤信使RNA ⑥转运RNA ⑦适宜的温度 ⑧适宜的酸碱度 A .①②④⑤⑦B .②③④⑤⑥C .①③⑥⑦⑧D .①②③④⑦⑧ 3. 已知某mRNA 分子共含有30个碱基,其中A 和G 共12个,则转录形成该mRNA 分子的DNA 分子中C 和T 共有( D )A .12个B .24个C .18个D .30个以β链为模板转录TC G A AG C TAGCU DNA (基因)γ链α链β链 转录翻译DNA (基因)mRNA蛋白质核糖核苷酸遗传信息密码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6n 个碱基3n 个碱基n 个氨基酸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教案) §2-4《基因的表达》4. 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 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 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数、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 数以及转录形成此mRNA 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的碱基数分别为( B )A .33、11、66B .36、12、72C .12、36、24D .11、36、725. 尿嘧啶核糖核苷(简称尿苷)在细胞中可转化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若选用含有3H 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几小时后检测小肠绒毛发现整个小肠黏膜层上都有放射性的存在。
下列与之密切相关的过程是 ( D )A .DNA 的复制B .基因突变C .翻译D .转录6. 下图所示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一组是 ( D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 已知某tRNA 的反密码子的3个碱基顺序为GAU ,它转运的是亮氨酸(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UA 、UUG 、CUU 、CUA 、CUC 、CUG ),则决定此亮氨酸的密码子是由DNA 模板链上的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的 ( D )A .GAUB .CATC .CUAD .GAT【自我校对】一、细胞质 细胞核 单 核孔 双 无法 遗传物质 催化 直接 氨基酸 核糖体 储存、传递和表达 转录 复制 复制 逆转录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核糖 A 、U 、C 、G A 、T 、C 、G 转录 储存 携带 DNA二、(一)DNA 一 mRNA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蛋白质 随时 能量 解旋 碱基对 氢键碱基 部分 氢键 RNA 聚合 双螺旋 特别提示:U 核孔 (二)1.mRNA 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2.碱基 氨基酸 3.细胞质 核糖体 线粒体 叶绿体 4.mRNA 3 5.氨基酸 密码子 反密码子 61一6.核糖体 2 UAC 或CAC 肽键 核糖体 读取 终止 特别提示:多 大量 空间 功能① A —P~P~P②AC G T TGCA③ UGAC④绵阳外国语学校 高中生物备课组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课标定位】1.理解中心法则的内容以及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了解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举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实质。
【教材回归】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1.提出者:1957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首先提出了中心法则。
2.信息流:(二)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经考验的中心法则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RNA 以及从RNA 流向DNA 两条途径: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二)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特别提示:①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人体的身高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会引起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
可见,一个基因的改变可能不仅仅引起生物体单一性状的改变。
②生物体的性状表现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体的身高也不完全是由基因所决定的,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也有重要作用。
【要点突破】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e 翻译b 转录c 逆转录中心法则图解(基因)蛋白质(性状)转录翻译复制(基因)RNA蛋白质(性状)e 翻译b 转录c 逆转录图中虚线表示中心法则的发展(基因)蛋白质(性状)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教案) §2-4《基因的表达》特别提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说明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但并非所有生物都能够同时进行上述5种生理过程,其中RNA 的复制和逆转录只有某些RNA 病毒的RNA 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