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 (2)

合集下载

《长城和运河》课件PPT

《长城和运河》课件PPT


5.不论是楚君还是衡山之君,他们都 中了管 仲的计 策,因 为他们 认为捕 鹿和卖 兵器可 以获得 很大的 利润, 从而失 去了理 智,甚 至让百 姓放弃 耕种, 所以这 就要求 我们做 事时不 要一味 贪图利 益,而 要顾全 大局, 不要见 钱眼开 。

6.首段提出不旷人事,二、三段从不 同方面 论述了“不旷人 事”的具 体表现 ,四段 写“不 旷人事”的具体 表现。 二段举 管仲在 立君时 考虑到 民情对 国事的 影响而 判断, 做出不 同于召 忽的判 断,说 明尽人 事时要 考虑周 全,完 备;

9.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这篇小说有了更 为深刻 的认识 ,也希 望我们 的同学 们能对 文学作 品中的 和生活 中的“ 变色龙 ”们有 着客观 的评判 标准, 做一个 不忘初 心,真 诚正直 的少年.

10.“腾出”生动地写出了珍鸟突然受到 惊吓后 急速飞 离高粱 地时的 情态, 机灵敏 捷;“飘 落”则 写出了 珍鸟在 半空中 飞旋两 遭发现 没有树 枝可依 ,然后 悠然落 在谷穗 儿上的 情态, 轻盈灵 动。
我驾驶着

一幅壮丽的






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
长城和运河 目录 课文讲解
我驾驶着 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 一幅壮丽的 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 像 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 , 高大威猛 ,英姿飒爽 , 东方明珠电视塔 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

7.三段举晋文公采纳咎犯的建议后, 成功称 霸,说 明尽人 事时要 从义与 利两方 面考虑 ,且要 善于采 纳他人 意见; 四段写 管仲佐 君时注 重尽人 事,愿 倾听民 生疾苦 ,利于 安邦, 且流芳 百世, 泽及子 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资源与评价答案[专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资源与评价答案[专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苏教版)资源与评价参考答案1、长城和运河八1.春夏秋冬赞美(喜爱)2.美不胜收:指长城四季美丽的景色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意味深长:八达岭秋季的景色令人回味。

5.第1句2、美丽的南沙群岛七、2.南沙也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4.俯视好像未来挥动⒎蔚为壮观: 南沙群岛的景色非常壮观。

心旷神怡: 海水里的饿景色让人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3、庐山的云雾七、4 3 1 5 2八、段落一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千姿百态。

4.总分段落二 1. 飘泻漂座3.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第一单元检测七、1.植树节那天,我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植物活动。

2.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奔驰着。

4.他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九、3 1 4 2 5十二、短文一 1.好像摇晃生长动听2. 绿竹林是美丽的。

3.明月、水珠、动物短文二 1.222.淡快4微笑着承受一切三、动人的微笑惊人的毅力美好的人生悠扬的乐曲不屈的精神熟悉的面孔四、清风徐徐秋风瑟瑟威风凛凛白发苍苍银光闪闪生机勃勃七、⒈一边……一边……⒉因为……所以……⒊虽然……但是……⒋不仅……还……八、⒈“一切”指运动事业、生活的轻松、生活的自由、生活自理能力。

九、⒉弱小的身躯强大的生命力人兽绝迹孤军奋战⒊大自然是可以征服的。

⒋⑶⒌第一句总分⒍拟人5雪儿四、明媚的春光施展才华美丽的弧线传递信息金黄的眼珠飞越千山万水飘浮的白云不怕艰难险阻五、⒈顽强⒉坚强⒊连续⒋陆续⒌继续六、⒈展开双翅被春风高高地托起美丽的弧线⒉金黄蓝天本领的地方轻轻捧起望望我在向我祝福向蓝天飞去七、⒈信鸽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能够飞越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

⒉千言万语千家万户6花瓣飘香三、一朵月季一片花瓣一滴露水一片田野一快绒布一股香味一滴眼泪一个电话一个清晨四、⒈迅速⒉惊惶⒊就五、⒈辫⒉瓣⒊辨⒋辩第二单元检测四、有求必应有志竟成有机可乘有恃无恐有始有终有根有底有口难言有利可图不知所措春光明媚艰难险阻千山万水五、金黄、粉红、雪白、蓝湛湛、绿油油六、⒈田径⒉松鼠⒊海藻⒋北京十、短文一⒉勤快调皮温柔懒惰温柔丰收⒊古怪活泼、温柔懒惰勤快调皮⒋拟人短文二⒈春草地果园⒉悄悄地,在人们不经意间生长出来⒊园子里,田野里到处都是⒋比喻排比⒌眼睛星星7菩萨兵三、尽心尽力悄悄地热火朝天干干净净平平展展感激五、1、①③④②2、①③④②六、1、究竟毕竟2、繁重沉重8李广射虎三、1、⑤③④②①2、②①③④五、2、得意征服炫耀3、小蚂蚁不明白,它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怎么连小土堆和小河沟都过不去呢?4、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9少年王勃四、1、奶奶经常对我说起过去的事。

长城和运河作文

长城和运河作文

长城和运河作文长城和运河作文(精选34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和运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和运河作文 1 我最喜欢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尤其是课文《长城和运河》读后特别有感觉。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这条龙连绵起伏,穿行在大地,腾云驾雾,翻山越岭,简直是太神奇了,我想:如果把长城比作是一条巨龙的话,那么他肯定是全世界最大最长一条龙。

读到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时,让我产生了很多想象,这是我们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来创造的,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爬上长城,站在长城上眺望,那该有多么自豪啊!因为这是我们祖先历尽艰辛创造出来的,并且让他一直保留到现在。

啊!长城,我爱你!当我读到京杭大运河时“北起首都北京,南至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时,我想这可是一条人工挖出来的水上高速公路,至少也得十八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我们祖先吃了多少苦,是怎么挖通的,并且让这大运河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呢?我查了许多书才知道过去是连接北京到杭州重要的一条水上通道。

运河周边的城市也因为靠着运河给自己带来了繁荣,而这条运河在过去更是我们祖先的生命线,从地图上看真像一条飘带,这让我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长城和运河作文2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瑰宝。

它全长63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它穿省市,跃河流,过群山,曲曲折折,连绵不断,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那样雄伟壮观,真像一条巨龙。

龙头位于山海关。

那一块块青砖,一个个垛口,一级级台阶,组成了一只即将腾飞的龙头,那气势无人能及。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它犹如一个个纽带,把长城连起来,一直伸向天边。

我们看到了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

《长城和运河》ppt课件2

《长城和运河》ppt课件2

折 创
蜒 族异 景象 • 曲折蜿蜒 嘉峪关 • 谱写 不朽 诗篇 • 绸带 杭州
连绵起伏 万里长城 创造 民族
• 驾驶 奇异 景象 • 曲折蜿蜒 嘉峪关 • 谱写 不朽 诗篇 • 绸带 杭州 • 劳驾 折扣 乐谱 • 开创 族人 丝绸
连绵起伏 万里长城 创造 民族 朽木 篇章
山海关,又称“榆关” 1990年以前被认 山海关,又称“榆关”,在1990年以前被认 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 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称。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 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驾 驾 •篇 篇
京杭大运河 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 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 一。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 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北京、 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 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 1794公里 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 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500多年的历史 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1、长城和运河
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抵御塞北游牧部落 侵袭,在地形险要的地方修筑的军事工程。 侵袭,在地形险要的地方修筑的军事工程。秦始 皇完成统一后,将各国的长城连贯起来, 皇完成统一后,将各国的长城连贯起来,俗称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 14世纪的明长 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 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 8851.8公 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 平均高6 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 见证。它与天安门, 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 的象征。 的象征。

长城和运河教案(通用4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通用4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通用4篇)长城和运河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三、精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第2课时)

长城和运河(第2课时)

补充资料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那时,正是秦始皇到处抓人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一天,有一个叫万喜良的年轻小伙 子,因为逃避官府抓人,路过孟姜女家。孟老汉和姜老汉见这小伙子忠厚朴实,就把孟姜 女嫁给了他。不料新婚之夜,万喜良就被官府抓住,押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了。 春去秋来,万喜良一去半年多没有消息。孟姜女一心想着万喜良,眼看冬天到了,没 有棉衣在北方怎么过冬呀!于是,就用自己亲手织的布,给丈夫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棉 衣做好,孟姜女背起包袱,拿着雨伞,就动身上路去给丈夫送棉衣了。孟姜女一路上,风 吹日晒,饥寒交迫,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山海关修长城的地方。只见成 群结队的民工,有的背着又大又重的城砖,有的抬着石块,向高山坡上艰难地爬着。他们 衣衫破旧,挥汗如雨。经过几天的寻找和打听,孟姜女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万喜良,已活 活地累死了!他的尸首就埋在了城墙下。 孟姜女听到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她悲痛万分,一直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直 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时,只听“轰隆”一声响,城墙坍塌下来,修好的长城被孟 姜女哭倒了 800里。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长城而死的万喜良后,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 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传颂。为了 纪念这位千里寻夫的孟姜女,人们在山海关长城脚下 修建了孟姜女庙。庙里有孟姜女的塑像,庙旁还有传 说孟姜女寻夫时登高眺望的“望夫石”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春天的长城
夏天的长城
秋天的长城
冬天的长城
精读课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长城和运河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它们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作用及影响。

2.教学难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变迁,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长城和运河的基本概念。

(2)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和运河的基本知识,那么你们知道它们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吗?2.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讨论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3.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1)观看视频:播放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建筑风格。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视频,讨论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

4.学习长城和运河的作用及影响(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讨论长城和运河的作用及影响。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5.案例分析(1)分析长城案例: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析长城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分析运河案例: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析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长城和运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长城和运河。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

7.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作用及影响,了解了它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结合教材,整理本节课的学习笔记。

五、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作用及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要点来强化重点:1.历史背景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城和运河分别是在哪个朝代修建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对,长城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运河则始建于隋朝。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_长城和运河》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_长城和运河》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2. 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3. 多音字组词。

4. 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________5. 根据课文《长城和运河》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________,________嘉峪关,像________在大地。

(2)京杭大运河北起________,南到________,像________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________的、________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

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

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

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

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

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

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________之情。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

1.【答案】奇迹,曲折,谱写,连绵起伏,驾驶,诗篇,不朽,万里长城,蜿蜒,绸带,创造,民族【考点】看拼音写汉字长城和运河【解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声调的正确拼读后,拼读出正确的词语即可。

长城和运河完整版

长城和运河完整版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 奇迹。
当堂训练
①看拼音,写词语。 Pǔ xiě mí n zú c shǐ qū zhé wān yán ( ) ( ) Chuàng zào bù xiǔ shī piān ( ) ( )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像稠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 腐烂 衰老 永垂不朽 朽木 老朽 永不磨灭
掌握下列词语
谱写
创造
奇迹 曲折蜿蜒
连绵起伏
谁能说说你已经读懂了哪几个词的意思?
5、词语解释:
谱写:写作。 创造:想出新办法,建立新理念,做出新成绩。 奇迹:很难想象和做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连绵起伏:指或高或低接连不断的样子。 曲折蜿蜒: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 说明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 / / / 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 / 出现在我的眼前。 /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惊喜)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赞美)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敬佩、自豪)
蜒 蜻( ) 遍
( )旁
廷 蜿( 篇
诗(
蜓 ) 拖( 偏
) ( )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ppt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ppt课件
挤、一个个看出来的。
3、第2节写了白荷花的3种姿态:①、刚展开两三片花瓣的。②、 盛开的。③、含苞待放的。 4、第3节中,“一大幅活的画”是指:一池白荷花。“画家”指: 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的赞叹。
第十三课:古诗两首 1、窗含西岭千秋雪:含:包含
2、遥看瀑布挂前川:川:河流
3、疑是银河落九天:疑:好像。
3、小女孩是一个懂事、孝敬父母的孩子。
第七课:菩萨兵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带点语句的意思: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 就跑,真糊涂啊!”
意思是:藏胞们平时被反动军队迫害怕了,误把红军当坏人, 一见就跑。 (2)“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 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 花、结果……” ①意思是:要把红军对藏胞的关心与爱护之情深深地留在藏胞的心 里。 ②“种子”表面上是指:庄稼种子,实际上是指让红军爱护百姓、 一心为民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 (3)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 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 线。 写出了“我”对雪儿的喜爱、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的心情。
第六课:花瓣飘香
1、我送小女孩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是因为:小女孩的 懂事与孝顺让我感动,我要感谢他,是她使我受到了教育 。 2、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是因 为:我要向小女孩一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第十课:大作家的小老师
1、萧伯纳是英国著名的作家,是一位世界大文豪。
2、本文主要讲:(萧伯纳在苏联的莫斯科访问时,和苏联小姑娘娜 塔莎之间的故事。)
3、 (为什么说小姑娘是我的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姑娘 教会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绩,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对待,永远谦虚。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5长城和运河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5长城和运河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5长城和运河_西师大版长城(TheGreatWall)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

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

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

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

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19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

1长城和运河2

1长城和运河2

这个设问句,抒发了作 者的爱国情感,颂扬了 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 智慧。 自豪、敬佩
长城和运河
长城
人间奇迹
像巨龙
古代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
运河
像绸带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 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 景象。
莫高窟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东方卢浮 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 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 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 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 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 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 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巨龙”一词写出了长城 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的 雄奇风姿,让我们体会 到长城的雄伟壮丽。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穿行——
写出了长城的动态 美,写出了长城的 雄伟壮丽。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比喻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山海关——在河北秦皇岛市, 是长城的起点,地势险要,有 “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 西、嘉峪山南麓,是长城的终 点,是东西交通要塞。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默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比较这两部分有什么共同之 处。
自由朗读 课文,思 考: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长城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说。 2.长城给你什么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

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

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

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

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

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

进而会背诵课文。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精读感悟
多媒体出示画面:柔软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湛蓝的天空
教师过渡:同学们,这么优美的地方想去游览一番吗?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先让学生读读该段,再说说读懂了什么。

2、过渡:历史悠久的南沙群岛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自己读读第二、三两自然段,。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南沙的物产丰富。

(1)出示第二自然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让学生明白这段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2)说说南沙有哪些丰富的物产?
(3)课件出示: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

(4)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的资料,如南沙究竟有哪些海洋生物、矿产资源和海洋动力
(5)你最喜欢南沙的什么?读自己喜欢的,并背下来。

(6)感情朗读第二自然读,并试着背诵。

3、过渡:南沙呀,不仅物产丰富,景色还很迷人呢!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南沙迷人风景。

(1)出示图片。

再出示第三自然段。

(2)学生边读边体悟。

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儿的景色美在哪?
(3)课件出示比喻句。

教师指导理解。

4、指导朗读。

你能把自己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吗?选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5、在读的基础上试背。

三、拓展迁移:
设置情境:南沙真是个景色迷人、物产丰富。

今天,有好多游客到南沙旅游,请你做他们的
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南沙群岛。

好吗?
四、作业设计
围绕“南沙真是个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的世界!”联系课文内容,按先总后分的方式写一段话介绍南沙群岛。

五:板书设计:
物产丰富
美丽的南沙群岛
景色迷人
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本课共用了三个课时完成,因为课文中生字新词较多较难,因此初读课文用时较多,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

首先初步感知课文共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地理位置、物产丰富、景色迷人。

再逐段理解,体会每个部分所介绍的特点。

其中第二部分物产丰富所用时间较长,不仅要理解“蕴藏、贮存、用之不竭、曾母暗沙”等重点或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感知本段总——分式段落结构的特点。

以及为什么称南沙群岛为“巨大的蓝色宝库”这个总领问题。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达成了这一段的教学目标,不过感觉老师引导讲解的多了一些,学生接受的比较多,但自主理解、体会还不够。

第三自然段与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在写作方法的理解上比较顺利,用时也不多,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找找“景色迷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相对而言理解的难度比第二段要简单一些,配合图片进行理解,以学生自己说为主,重点指导理解“翡翠与蓝玉合璧”、“碧波浩渺”、“蔚为壮观”的意思。

再指导朗读。

从效果来看,理解的目标已达成,学生也比学第二段更加自主、参与性更高。

但朗读的效果并不理想,朗读指导还不够细致。

另外对于《补充习题》中最后一个问题:从“洁白、一团团、一簇簇”中体会到什么?课堂上的引导比较僵硬,学生的理解并不到位。

我还需要更深入地钻研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在学法上,我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

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习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