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专题五 大洋和大洲 1、七大洲 (按面积顺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欧洲、大洋州;赤道穿过
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亚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岛。 2、四大洋 (按面积顺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纬度最高且跨 经度 最多 3、“水球”:三分陆地( 29%)、七分海洋( 7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 ---- 白令海峡 ; 南美洲与北美洲 ---- 巴拿马运河 ; 亚洲与非洲 ---- 苏伊士运河 ; 亚洲与欧洲 ----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5、半岛: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公元 7 世纪
《古兰经》 真主安拉
穆罕墨德
佛塔 寺庙
古印度
公元前 6 世纪 《佛经》 佛祖 清真寺 释迦牟尼
欧洲、南美洲、北美 洲和大洋州各国 亚洲和非洲, 特别是 西亚、北非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9、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乡村又可以分为集镇和村庄 10、世界文化遗产保护:①控制工业污染对文化遗产的破坏②减少旅游活动对遗产的破坏
教师寄语: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晚一个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知识点总结常识性地理知识常识性地理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它包括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理位置、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地球的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其中,地壳是最薄的一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指某个地区所位于的经纬度。
例如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23度,北纬39.54度。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其中,大气圈包括地球上的气体,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命体系,岩石圈包括地球的岩石层面。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的运动,自转是指地球自转轴的运动。
区域地理知识区域地理知识指的是对不同地域的介绍和研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动物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亚洲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总面积为44590000平方公里。
亚洲地区南北向跨越17个国家。
亚洲的气候因为地域广袤不一,既有热带雨林气候,又有大陆性气候,还有寒带气候。
欧洲欧洲是世界第二小的洲,总面积为10180000平方公里。
欧洲由44个国家组成,其中大部分国家都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因此它是世界文化和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
非洲非洲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洲,总面积为30000000平方公里。
非洲的气候多样,有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等。
地图制作知识地图制作知识指的是地图的制作以及地图符号和文字的规范。
地图的制作地图的制作包括压缩法、投影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制作地图时,需要注意地图比例尺的选择,以及地图边框、图例、等高线和海拔的标注等内容。
地图符号和文字的规范地图符号和文字的规范是制作地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地图符号应遵循统一规范,保持稳定、简洁和易于理解。
地图文字应该准确明了,文字内容应符合地图的实际特征。
地理实践知识地理实践知识指的是地理学习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包括地理调查、地理实验、地理观测和地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完整word)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课地球形状和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a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b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
第二课经纬网4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北N南S东E西W6经度和纬度7半球划分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从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西到160°E的范围为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8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
(简记:三六九,低中高)9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课地球自转10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11自转方向:a侧视图自西向东 b 北极上空俯视图逆时针 c 南极上空俯视图顺时针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点)。
13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大。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P4)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过程结论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太阳和月亮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食、海边看船、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4、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识点2:地球仪(P5-P9)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示意图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形状圆(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姓名:班别:2、纬度和经度3、经纬网(1)概念: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知识点3:地球的运动(P11-P15)1、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自左向西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的公转3、北半球二分二至的时间和特点(结合课本P13 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影子从长——短——长。
4、五带的划分(结合课本P14 图1.19 地区上的五带)(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状的椭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 地壳分为地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地洋地壳主要由海洋构成,大陆地壳主要由陆地构成。
-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温度高,物质主要有固态和半固态的软流层组成。
-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层,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2.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区域-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是地球日常现象的基础。
-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轨道的运动,一个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 地球被划分为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以及四大洲际板块(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3.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与纬度、海洋、气候系统等因素有关。
- 气象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与大气的热力、湿度、气压等因素有关。
- 气象现象包括降水(雨、雪、冰雹等)、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观测指标。
4.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地势:地势高低、山脉河流、平原和高原的分布对降水、气温、植被等有影响。
- 水体分布:地球上的湖泊、河流和海洋分布不均,对气候和物种分布有影响。
- 植被分布:植被的类型和分布与气候、水土条件密切相关,也受人类活动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迁移-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居民总数,与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有关。
-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流动,分为内迁和外迁两种。
2.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发展。
-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
3.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 交通运输是指人和物在空间中的移动方式,包括陆路、水路、空中和管道运输。
- 通讯技术是指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手机通讯等。
4.资源与环境保护- 资源是指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初一上地理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地理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特征和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
初一上学期的地理课程主要涉及了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复习与回顾。
一、大地与空间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带扁球形的天体,它被赤道划分为南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两极有些扁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km,赤道周长约为40076km。
2. 经纬度与地理坐标地球的表面可以通过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
经度是北极点和南极点之间经过地球的弧长,以东经和西经为标识;纬度是地球表面某点与赤道之间的夹角,以北纬和南纬为标识。
二、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使得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如日夜交替、星座的升降等产生。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造成了季节变化。
三、地球的层次结构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核心、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其中,核心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壳状结构,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2. 地球的地壳活动地球的地壳由若干块状结构组成,这些块状结构可以相对移动,形成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地表隆起等现象。
地球的地壳活动也是造成地球表面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的原因。
四、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1. 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等。
地形地势决定了地表山脉、平原等特征;气候则影响了某一地区的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水文指的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土壤则是地球表面的肥沃层,支持着植物生长。
2. 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
人口是指在某一地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交通是地理空间联系的纽带,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经济是地区的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XXX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三节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各种信息。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地貌。
地球上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一直在不断变化,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自然现象。
天气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受到气压、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是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拔、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降水的分布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平均状况。
世界上的气候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地理学是关于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研究。
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知识。
以下是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可能考到的知识点。
1. 地球和地球运动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
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运动,每天的黑夜、白天、季节变化、岛屿、海洋和大陆,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公转、黄赤交角和地球的四季变化等知识点。
2.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演变和相互关系。
例如,风、云、雨、雪等气象现象以及水循环、陆地生态系统、洋流和污染等问题。
3.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地理主题。
我们需要了解各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以及地球各个方面的影响。
例如,城市化、垃圾处理、交通运输、农业与人口迁移等。
4. 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地区的文化、传统、地形、气候等特点。
例如,中国的长江流域、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极洲的冰川和北欧的峡湾等知识点。
5. 地球的保护与利用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需要对它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我们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资源的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多样化农业、环境教育和绿色旅游等。
总之,在学习地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世界地理知识,还要注重比较和思考。
只有通过对世界各地景观的比较和对环境的问题的认识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保护和利用地球做出更多的贡献。
初一上册人教版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人教版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一、地球的知识1.地球的形状: _______、________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____千米, 赤道周长___千米, 表面积___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1.地球仪上的点: 北极点是_______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是_______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地轴是地球的_____。
3.经线是连接______的半圆, 它的形状是_____,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_____。
4、纬线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它的形状是_____, 所有的纬线长度______。
5、经度的划分(完成下图):6.纬度的划分(完成右图):7、南北半球的划分: 北纬位于___半球, 南纬位于___半球。
8、东西半球的划分: 已知点的经度是东经-大于160°时, 该点位于__ 半球, 小于160°时, 该点位于__半球。
已知点的经度是西经-大于 20°时, 该点位于__半球, 小于20°时, 该点位于__半球。
9、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例:A (___, ___)B (___, ___) B (___, ___)C (___, ___) C (___, ___) 三、地球的运动0° 0°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着____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小时, 也就是___天。
2.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_______________球体。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________现象和_____差异。
4.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____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 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____星。
5、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①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②A是_____日, 时间是___月___日, 此时太阳直射_____线。
【期末复习宝典】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

【期末复习宝典】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初一地理常考知识点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地理

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地理地理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现在,我们来学习七年级上册期末的地理知识点。
地球与地球运动一、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星球,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地球上有陆地、海洋和大气层。
二、地球运动1.自西向东自转,每转一周称为一个日夜。
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
2.公转运动,围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24天,即一年。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表面上有许多线,其中最重要的是赤道线和经线。
经线也称为经度线,是由北极点向南极点依次连成的。
赤道线是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的线。
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域的长期平均气象状况。
气候的形成与当地的气温、降雨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指的是由于人们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而造成的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
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水资源问题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之一。
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世界地理1.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理区,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它地处两个大洋和两个大洲之间,境内有沙漠、高山、平原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2.欧洲欧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小的大洲,却是跨度最小的大洲。
欧洲地势复杂,河流众多,气候多样。
3.非洲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内部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总之,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了解地球、探索世界,对我们的人生和人类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希望你们都能够认真、严谨、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球之美,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一、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麦哲伦航海),地球仪是倾斜的指着北斗星方向。
1. 自转(一天,昼夜交替,时差:24个时区,北京是东八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自西向东(中国黑龙江的乌苏镇先见到太阳,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迟见到太阳,同经度有关)公转(一年,春夏秋冬)6月22 12月22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高物体影子最短(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低物体影子最长(昼短夜长)2.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极圈(极昼、极夜)(23.5°S---23.5°N)(66.5°S 66.5°N)本初子午线:0°(欧洲的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
)二、比例尺1:1000 1:1000002. 比例尺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一个地方放大,所以比例尺越大,看到的地方越详细,越详细的地方必然是一个小地方例:亚洲、中国、广东(广东的比例尺最大,表示的范围最小)2. 比例尺计算:1米=100厘米1千米=100000厘米图上距离为5厘米,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1:1000000)1×5:1000000×55:5000000三、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河流区域界村庄河流位于山谷之地,建立水坝地点选在最狭窄的地段世界地理一、七大洲的名称、形状、分界线二、六大板块:板块边缘活跃、不稳定会发生地震。
海陆变迁(魏格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红海、大西洋不断扩大,地中海不断缩小,将会消失。
三、气温与降水1. 气温月较差、年较差:最高温—最低温2. 温度变化大:纬度因素海拔:地形因素海拔第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3. 温度计算:甲地:200米温度:18℃乙地:1000米温度:?如何计算:1000-200 =800米800÷100 = 8(个)1008 ×0.6 = 4.8℃18℃--4.8℃= 13.2℃4.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5. 降水: 赤道降水多,南北极降水少,陆地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四、气候类型1、赤道穿过的非洲刚果盆地、亚洲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逊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2、亚洲的中南半岛、海南岛、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3、亚洲的阿拉伯半岛、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热带沙漠气候4、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沿海)是温带季风气候,(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5、欧洲西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非洲的气候呈对称分布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五、人口、人种、语言与宗教1. 全世界人口大国排名: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国家的领土面积排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2. 欧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亚、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部以白色人种为主(巴西:白色人种占了50℅,人种的博物馆)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北亚、俄罗斯东部、加拿北部、美国的阿拉斯加洲以黄色人种为主(因纽特人、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3.非洲的北部与阿拉伯半岛说阿拉伯语欧洲的东部与俄罗斯说俄语非洲南部、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北美洲说英语拉丁美洲(墨西哥、南美洲的西部)说西班牙语4.欧洲、俄罗斯、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信奉基督教非洲北部、西亚、中亚、马来群岛信奉伊斯兰教中国信奉佛教六、大洲的河流、湖泊1. 水流量最大河流排名:亚马逊河、刚果河、长江世界河流长度排名: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2. 亚洲:黄河(起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含沙量最多,中国第二长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有结冰期,一年有两次讯期:春季的冰雪融化,夏季的夏季风带来雨水)长江(起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中国第一长河,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流急,中游多湖泊、多支流、多曲流,下游水流平缓,有“黄金水道”之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请同学们自行绘制)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四、地图的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知识: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A.1:200000B.1:1000000C.1:300003.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②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③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A.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正北。
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资料一、地理概论地理是探讨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地理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主要分支。
二、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地球日夜交替,公转则造成四季变化。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导致了赤道附近气候稳定,而极地附近则呈现寒冷的气候。
三、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次。
内部层次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外部则包括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板块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组合,其运动使得地球表面出现了山脉、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四、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它表面之上的一层气体包围物。
它由不同的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汽和稀有气体等。
大气层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如风、云、降水和温度等。
五、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循环的总称。
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分的存在和运动使得地球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产生影响。
六、地球上的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总称。
它包括陆地和水域中的各种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与地球的气候、地形和其他自然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七、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和展示的工具。
它可以用来分析地理问题、制定规划和辅助决策。
GIS 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八、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存在着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和土地等,而人文资源包括人口、文化和旅游资源等。
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对于地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等,对地球和人类自身造成了威胁。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的原因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 地图上的基本元素(指北针、图例、等高线)3.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识别地图上的方向- 计算地图上的距离- 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形成和流域- 湖泊和地下水3. 地貌学- 地壳的结构-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功能区2. 经济地理-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工业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的模式和网络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四、地理实践活动1. 观察和记录- 观察自然现象和地理事物- 记录和分析地理数据2. 地理实验- 进行简单的地理实验- 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3. 地理调查- 社区地理环境调查- 地理现象的实地考察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总结,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差异。
您可以根据这个概要在Word文档中添加详细的解释、图表、例子等,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总结文档。
同时,确保文档的格式规范,包括合适的标题层级、清晰的段落划分、必要的图表和图片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⑴、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 和160°E 经线;0°和180°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⑵、0°纬线(即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北回归线(23.5°N )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
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23.5°S )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北极圈(66.5°N )是北寒带和北温带的界线。
南极圈(66.5°S )是南寒带和南温带的界线。
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极点(90°N )。
南极点(90°S )。
⑶五带的划分:①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
②五带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③划分界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阳光斜射得厉害。
⑷高、中、低纬的划分:(图1.3)4.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公 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达方式:①数字式→1:500 000。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比例尺分母去掉5个0)。
③线段式→。
比例尺越大,范围就越小,内容就越详;比例尺越小,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略。
(2)、方向的判断:①一般判别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判别法:指向标始终指向正北方。
③经纬网判别法:经线指示南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5、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1.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复习
专题一地图(第一章第二节)
地图的三要素:
①比例尺(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a、比例尺的大小,如1:10 000>1:100 000 ;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如北京地图,内容详细;
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如中国地图,内容粗略(P9 图1—16)
b、比例尺的转换:厘米变千米,去掉5个0
如1:5 000 000即表示图上一厘米等于实地距离50千米
②方向: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看指向标(P10 活动题图1—18)
③图例:P10 图1—17
专题二地球和地球仪(第二章第一节)
1、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专指赤道)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指示东西方向(横着),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即0°纬线)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且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半圆),指示南北方向(竖着);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口诀一:南纬S 北纬N,西经W 东经E
口诀二: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
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P19图2-11)
4、南北半球分界:赤道;东西半球分界:160°E, 20°W ;
专题三大洋和大洲(第二章第二节)
1、七大洲(按面积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赤道穿过非洲大
陆、南美洲大陆、亚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岛。
2、四大洋(按面积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北冰洋纬度最高且跨经度最多
3、“水球”: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专题四地形(第二章第三节)
1、区分:海拔高度指该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两地间的海拔高度之差。
2、陆地地形:地表起伏较小——平原、高原、盆地;地表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
3、海底地形:大陆架(较浅,200米以内)、大陆坡、海沟(较深,如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4、地形图:将等高线图涂上颜色,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棕、黄色表示高原
5、世界地形之最: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P32图2—45)
专题五海陆变迁(第二章第四节)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版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在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活跃,拉伸可能形成海洋(如红海),碰撞挤压则可能形成山脉或造成火山地震,所以火山地震带、山脉带的分布带与板块边界相近(参考P35图2-48与P36图2-54)
两大山脉带/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亚欧大陆南部山脉带
专题六天气和气候(第三章)
1、天气与气候概念区别:天气是短时间概念、多变;气候是天气长时间的平均状况、稳定。
2、气候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气温和降水
3、气温分布规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
③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④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4、降水的形成条件:①水汽和凝结核②气温下降到足以使水汽凝结出来
5、降水的类型:①对流雨(多在赤道地区、降雨最多)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③锋面雨
6、降水分布规律:赤道最多,南北回归线附近(如撒哈拉沙漠)和两极最少(P65图4—12)
7、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赤道附近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地面的夹角)大、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②地球的运动: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气节日期北半球季节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 3月 21日北半球春季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 6月 22日北半球夏季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秋分 9月 23日北半球秋季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北半球冬季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
(五带划分参考P70图4—22)
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晚一个月;
④人类活动:改变地表面貌,如植树造林、修水库或者滥砍乱伐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排放氯氟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等
8、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⑴最冷月均温>15℃则为热带: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②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
③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⑵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所以叶子为硬叶林)((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布)
专题七世界的居民(第四章)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如果出生率>死亡率,则该地区人口增加,反之减少;
2、人口密度:该地人口数/该地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①密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②稀疏区:沙漠、雨林、高原、山区、高纬度地区
4、人口问题:①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矿产等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人均耕地减少造成粮食危机,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
②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
5、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6、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7、六大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范围最广)、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
8
9、世界文化遗产保护:①控制工业污染对文化遗产的破坏②减少旅游活动对遗产的破坏
专题八世界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第五章)
1、世界各国领土面积前六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亚洲)、澳大利亚、南非(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为主(注:拉丁美洲不是七大洲之一,是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全部,是拉丁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小技巧:白种人、英语、基督教、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相似,都有欧洲、北美、大洋洲,这与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有关)
4、发达国家购买廉价原材料制造高技术产品,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源或者对资源进行初步加工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5、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6、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合作,经济联系紧密,产品分工协作。
表现:跨国公司和经济贸易组织
7、联合国:
①成立于1945年,总部:美国纽约
②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最重要的六大机构之一,中国是常任理事国(共5个:美、俄、中、英、法)之一
③联合国职责:防止战争、维护和平;开展合作,解决国际问题
关注问题:人口素质、卫生条件、生态环境、恐怖主义、毒品犯罪、自然灾害
8、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还有: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奥委会、红十字会等
教师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