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教学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技术支持的教研活动(3篇)

技术支持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对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我国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持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技术支持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3. 培养教师创新思维,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邀请专家为教师讲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后续的教研活动奠定基础。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案例分享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案例分享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

通过案例分享,让其他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3.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针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

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资源搜索与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应用等。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教学设计研讨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结合信息技术,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相互交流、碰撞,共同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5. 教学实践与反思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同时,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活动实施1.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和分享,确保活动质量。

3. 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实践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4. 建立教研活动档案,记录活动过程和成果。

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心得

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心得

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心得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心得范文(通用17篇)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心得范文(通用17篇)1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

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爆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

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

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愧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

技术支持与用户培训

技术支持与用户培训

提高用户满意度
培训内容与用户需求匹配
及时解决用户问题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背景,提供有针对 性的培训内容,确保用户能够快速掌 握产品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用户的 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在培训过程中,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 问题和困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增强用户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培训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在线教程、视 频教程、现场培训等,以满足不同用 户的培训需求,提高用户的学习效果 和满意度。
技术支持人员可以组织技术交流活动,鼓励用户分享经验和技巧,促进
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提高技术支持的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提升技术支持与用户培训的协同效应
加强技术支持与用户培训的沟通和协作
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部门应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技术支持策略 ,确保两者相互支持和补充。
提高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的专业水平
不断加强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 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创新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的方式
积极探索和创新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的方式,如线上直播、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用户 体验和学习效果,增强技术支持与用户培训的协同效应。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高级应用培训
总结词
培养用户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详细描述
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进阶用户,提供高级应用培训,培养用户解决复杂问题的能 力和创新思维,如故障排查、系统优化、定制开发等。
Part
04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考试成绩评估
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学员 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实际操作评估
对用户反馈进行及时响应 ,给予用户及时的回复和 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培训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培训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培训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材的第二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的基本应用、网络安全与维护、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信息处理软件,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3. 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

难点:网络的基本应用、网络安全与维护、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

学具:学生计算机、笔记本、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场景,如手机支付、网上购物等,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

3. 软件操作演示:教师演示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如Word、Excel等,学生跟随操作。

4. 办公自动化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办公自动化实践,制作一份简单的Word文档和Excel表格。

5. 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讲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学生分组实践,制作一份主题演示文稿。

6. 网络应用讲解:讲解网络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文件等,学生跟随操作。

7. 网络安全与维护: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模拟练习。

8. 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讲解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学生进行故障排除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堂练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关于学校活动的Word文档,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Word文档的制作。

2. 作业题目:利用Excel制作一份班级成绩统计表。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Excel表格的制作。

技术支持的教学内容

技术支持的教学内容

技术支持的教学内容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技术支持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技术工具和相关资源。

教学方法
为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的建议:
1. 针对不同的研究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研究风格调整教学策略。

2. 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合作来激发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 使用实际案例和示例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技术知识。

技术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工具,可用于技术支持的教学:
1. 电子白板:通过电子白板软件,在线展示和共享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跟踪和理解。

2. 视频会议:通过视频会议工具,进行远程教学和面对面的实时交流。

3. 屏幕共享:通过屏幕共享功能,演示和引导学生操作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4. 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提供在线课程、研究资源和交流平台,以方便学生研究和互动。

相关资源
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递和学生的研究,以下是一些有用的资源推荐:
1. 在线教程和培训视频:提供技术培训视频和在线教程,让学生能够自主研究和掌握相关技术知识。

2. 技术文档和指南:提供详细的技术文档和指南,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技术。

3. 社区论坛和博客:参与技术社区论坛和博客,与其他技术专
家和研究者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4. 研究小组和合作项目: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通过研究
小组和合作项目,共同解决问题和实践技能。

以上是技术支持的教学内容的概述,通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技术工具和相关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知识。

XINJE技术支持培训材料3

XINJE技术支持培训材料3

3、基于PLC的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3.1 系统总体结构3.1.1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3.1.2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伺服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类,它的输出变量通常是机械或位置的运动,它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执行机构对给定指令的准确跟踪,即实现输出变量的某种状态能够自动、连续、精确地复现输入指令信号的变化规律。

由图(2-1)可以看出,输入给控制器PLC后,PLC发命令(如脉冲个数,固定频率的脉冲等)给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驱动伺服电机按命令执行,通过旋转编码器反馈电机的执行情况与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对比并在内部进行调整,使其与接收到的命令一致,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

而负载的运动情况(位置、速度等)通过相应传感器反馈到控制器输入端与输入命令进行比较,实现闭环控制。

当然,伺服系统也可以是半闭环控制。

下面就逐一介绍各个部分的原理。

3.2系统各部分原理3.2.1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伺服主要靠脉冲来定位,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伺服电机接收到1个脉冲,就会旋转1个脉冲对应的角度,从而实现位移,伺服电机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和伺服电机接受的脉冲形成了呼应,如此一来,系统就会知道发了多少脉冲给伺服电机,同时通过旋转编码器又反馈了多少脉冲回来,这样,就能够很精确的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可以达到0.001mm。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新型电机控制理论和稀土永磁材料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简称PMSM)得以迅速的推广应用。

3.2.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是由绕线式同步电机发展而来,它用永磁体代替了电励磁,从而省去了励磁线圈、滑环与电刷,其定子电流与绕线式同步电机基本相同,输入为对称正弦交流电,故称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支持培训

技术支持培训

保密等级:*****作者:陈海明所有权:厦门特力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培训资料(仅供内部员工使用)厦门特力通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2月技术支持培训资料一、硬件培训1.近端单元结构及其模块近端单元连接图模块指标:1)、双工器指标:2)、电子开关:3)、双路数字衰减器技术指标(ATT)4)、光模块(光端机)5)、近端单元整体指标(基站耦合)2. 远端单元结构及其模块(4载)23d BA N TT xR xOUTPUTOUTPUT INPUT功分器选频模块功放模块低噪RFOUT RFINRFOUTRFINRFINRFOUT电源模块OPTIO光模块合路器ATT四载远端单元连接图模块指标1)光模块(光端机):同近端单元 2)功分器3)、数字衰减器(ATT模块):同近端单元4)、选频模块指标5)、合路器:同功分器,只是功率承受功率不同而已。

6)、功放模块:8/16/30W7)、低噪声放大器技术指标3.远端单元结构及其模块(8载)八载远端单元连接图*、远端单元整机指标——宽带/窄带(2~8ch)二、方案培训三、其它零星1、各种光纤接口类型介绍1)、光纤接头FC 圆型带螺纹(配线架上用的最多)◆ST 卡接式圆型◆SC 卡接式方型(路由器交换机上用的最多)◆PC 微球面研磨抛光◆APC 呈8度角并做微球面研磨抛光◆MT-RJ 方型,一头双纤收发一体( 华为8850上有用)◆光纤模块:一般都支持热插拔,◆GBIC Giga Bit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使用的光纤接口多为SC或ST型◆SFP 小型封装GBIC,使用的光纤为LC型------------------------------------------------------------- 单模: L ,波长1310;单模长距LH 波长1310,1550;多模:SM 波长850;SX/LH表示可以使用单模或多模光纤。

-------------------------------------------------------------- 说明:在表示尾纤接头的标注中,我们常能见到“FC/PC”,“SC/PC”等,其含义如下:A)、“/”前面部分表示尾纤的连接器型号⏹“SC”接头是标准方型接头,采用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不容易氧化优点。

培训方案技术支持(2024)

培训方案技术支持(2024)

对整个培训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发现其中 可能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及时进行完善。
更新培训材料
加强培训后续支持
根据参训人员的反馈和实际需求,更新培 训材料,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024/1/28
为参训人员提供持续的后续支持和服务,如 答疑解惑、提供学习资源等,以确保培训效 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2
THANKS
2024/1/28
培训场地选择
选择符合培训需求的场地,如会议室、教室或在线平台。
座位安排
根据培训人数和场地条件,合理安排座位,确保参训人员能够舒 适地参与培训。
培训材料准备
提前准备好培训所需的讲义、资料、软件等,确保参训人员在培 训过程中能够顺利使用。
16
设备检查与调试
2024/1/28
设备清单核对

培训设施
提供舒适的培训场地和必要的培 训设施,如教室、投影仪、音响 设备等,以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

师资力量
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确保培训 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 理论素养,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培
训服务。
2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8
13
制作培训课件
1 2
设计课件结构
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设计清晰、合理的课件结 构,包括标题、目录、正文、案例等部分。
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 聚力和向心力。
提供专门的协作工具,如项目管理软 件、在线协作平台等,提高团队协作 效率。
2024/1/28
10
2024/1/28
03
CATALOGUE
培训内容与资源准备
11
确定培训内容
分析培训需求
根据企业或组织的实际需求,分 析并确定培训的主题和内容,例 如技能提升、知识更新、团队协

TI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关于上海市TI数学教师培训项目-TIEducation

TI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关于上海市TI数学教师培训项目-TIEducation

经许可复制著作权人姓名: 刘达TI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关于上海市TI数学教师培训项目的思考与实践普陀区教育学院刘达上海市的二期课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这体现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对中学教育的最本质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教育改革也对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挑战。

传统模式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从公理、定义出发推广到定理、推论的严谨的形式逻辑演绎体系,教师偏重于方法的传授。

一期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

这是我们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第一步。

然而,步子跨出去以后,问题也接踵而来。

尤其表现在诸如:1.目前的绝大多数中学尚无法实现普通教室一人一机,于是计算机的使用多侧重于演示;2.缺少和我们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紧密的应用软件。

几何画板等毕竟只能在几何教学中发挥一定作用;3.大多数课件的制作过程复杂,经常需要耗费教师许多精力,请专业人员制作,又经常会遇到设计思想和制作技术的矛盾;4.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课件只注重教师演示的功能,而在课件的师生互动效果以及开放度方面仍存在缺陷,因此一个课件往往只有设计的教师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若换了其它教师或者应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5.学软件、学编程,难度大,消耗精力也多,往往制作一个质量较高的一节课的课件前后要花数天到几个星期,偶尔为之效果不错,但显然难以应对几乎每堂课都使用的频率。

纵然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但如果因噎废食而回到老路上,恐怕无异于闭门造车。

那么有没有更积极的解决方案呢?绘图型TI计算器的出现带给了我们现代技术与数理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效载体。

这次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师培训中,采用的TI —83+计算器,小巧、便携,然而功能却十分强,称它为“掌上数学平台”也不为过。

就像不少人喜爱使用掌上电脑记事簿等办公用品一样,TI—83+已成为上海市多家TI 数理实验学校的数学老师或高中学生喜爱的数学学具之一。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ppt课件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ppt课件
Source: VoiceThread. [Z-drive] /
41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例2:利用分组软件来随机分组。
42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例3:在复习已有知识时,参用下面的矩形图形 来随机选题,增强复习时的游戏感。
问题意导什入1么时?应注
头脑些风原暴2则时?有哪
信息技术支持的
导入在哪3些方面 有作用点?
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 不要用模糊的概念 • 不要用解释性的语句,尽量用
描述性的
• 不要用谦虚的开场白
• 语调、语速和表情很关键
• 在讲一个事情或心理效果时, 尽量用事实来侧面反衬,这样 给听众的印象是生动的,形象 的,记忆深刻的。
• 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语言
• 因果倒置可能使故事有戏剧性 效果
清晰、准确、叙事、生动、形24象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 入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一. 概述
二. 导入的策略
三 技术支持导入的常见问题
四. 导入方法
五. 技术对导入的支持作用
六. 作业要求
一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关键的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
进入教学主题、把握教学重点的首要环节,是教
师在传授新的教学内容时,通过建立与教学有关
19
四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 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相关 • 导入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 ……
21
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 问题的提出往往伴随着相应的情境 • 导入的问题更应尝试开放性问题 • 导入的问题应关注引发元认知的问题 • 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后面的教学相衔接

教育培训的技术支持

教育培训的技术支持

个性化教学策略
总结词
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式。
详细描述
个性化教学策略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 兴趣、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和资源。通过在线平台和数据分析技术,教 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每个 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支持。这种策略有 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教学 效果。
04
教育技术支持的教学策略
混合式教学策略
总结词
混合式教学策略结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习效 果和参与度。
详细描述
混合式教学策略利用在线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灵 活的学习方式,包括在线预习、课堂讨论和在线复习等环节 。这种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同时也可 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投影仪的分辨率和亮度是关键参数,分辨率决定了投影画面的清晰度,亮度则影响 投影画面的可见度。
投影仪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也需要考虑,以确保投影画面能够被所有学员清晰地看到 。
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是一种交互式显示设备,学员可以通过它进行书写、标注、绘 画等操作,同时还可以与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多种功能。
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 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等成为主流。
移动学习阶段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 学习逐渐成为新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 灵活的学习体验。
02
教育技术支持的硬件设备
投影仪
投影仪是现代教育培训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可以将电脑或其他设备上的内容投射到 大屏幕上,方便学员观看和学习。
、学员参与度的提高等目标。

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内容

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内容

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电脑绘画》,具体内容包括:1. 使用画图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2. 学习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3. 学会使用选取工具和填充工具;4. 学会简单的图形绘制和编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画图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进行绘画。

难点:学会使用选取工具和填充工具,以及进行简单的图形绘制和编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电脑、投影仪。

学具:每人一台电脑,画图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美丽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

2. 基本操作学习:讲解并演示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如选择画笔、颜色等。

3. 画笔与颜色:讲解如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并进行示范。

4. 选取与填充:讲解如何使用选取工具和填充工具,并进行示范。

5. 图形绘制与编辑:讲解如何进行简单的图形绘制和编辑,并进行示范。

6. 创意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意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画笔:选择、大小、颜色选取工具:选择、移动、复制、粘贴填充工具:填充颜色图形绘制与编辑七、作业设计1. 请用画图工具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并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绘制图画。

2. 请用画图工具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并尝试进行编辑。

答案: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进行编辑,如改变大小、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进行绘画,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选取工具和填充工具进行图形绘制和编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技术支持 培训内容及计划

技术支持 培训内容及计划

技术支持培训内容及计划一、培训内容1. 技术支持的概念及职责- 介绍技术支持的定义、职责和重要性- 分析技术支持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和影响2. 客户服务技能-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学习如何有效处理客户问题和投诉- 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技巧和方法3. 产品知识和技术技能- 了解公司产品的特点、功能和优势- 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技术支持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4. 故障排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讲解常见故障和问题的处理方法- 演练在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技巧- 分析案例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5. 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习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地协作和互助-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6. 技术支持工具的使用- 学习使用各种技术支持工具,包括问题追踪系统、远程协助工具等- 演练各种技术支持工具的使用方法- 提高技术支持效率和质量7. 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学习职场沟通技巧和职业素养- 强调技术支持人员的责任和素养二、培训计划1. 培训目标- 培养技术支持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提高技术支持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 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连续培训5天,每天8小时- 培训地点:公司内部培训室3. 培训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讲座和PPT介绍技术支持的概念、方法和技能-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故障排除和问题解决方法-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客户服务和故障排除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实战演练:参与公司产品的实际支持工作,现场指导和评估4. 培训安排- 第一天:技术支持概念和职责介绍,客户服务技能和产品知识学习- 第二天:故障排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解,案例分析和技能演练- 第三天: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培训,团队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 第四天:技术支持工具使用方法学习和实战演练- 第五天: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讲解,综合实战演练和总结5. 培训师资和评估- 培训师资:公司内部技术支持主管、客户服务主管和培训导师- 培训评估:每天培训结束后做培训效果评估,最后一天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6. 培训成果- 提升技术支持团队的整体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技术支持效率-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团队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率以上为技术支持培训内容及计划,希望能够为公司技术支持团队的专业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帮助。

现场教研活动直播技术支持(3篇)

现场教研活动直播技术支持(3篇)

第1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现场教研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交流活动,通过直播技术可以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互动。

本文将探讨现场教研活动直播技术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直播前的准备、直播过程中的技术保障以及直播后的效果评估。

一、直播前的准备1. 确定直播平台选择合适的直播平台是直播成功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直播平台有斗鱼、虎牙、Bilibili、腾讯直播等。

在选择直播平台时,需要考虑平台的稳定性、用户基础、功能丰富性等因素。

2. 确定直播内容现场教研活动的直播内容主要包括讲座、研讨会、教学观摩等。

在确定直播内容时,要确保内容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3. 选择直播设备直播设备包括摄像头、麦克风、灯光、网络设备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确保设备质量过硬,能满足直播需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1)摄像头:选择具有高清分辨率、低延迟、良好的光线适应性的摄像头。

(2)麦克风:选择具有良好降噪效果、高保真音质的麦克风。

(3)灯光:确保直播场景光线充足,避免画面暗淡。

(4)网络设备:选择稳定的网络设备,保证直播信号的流畅传输。

4. 做好直播前的测试在直播前,要对直播设备进行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同时,要检查网络连接,确保直播信号的稳定传输。

二、直播过程中的技术保障1. 网络保障网络是直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要确保直播过程中网络稳定,避免出现卡顿、延迟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1)使用高速宽带网络,保证直播信号流畅。

(2)在直播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大量带宽的网络应用。

(3)在直播过程中,密切关注网络状况,及时调整网络参数。

2. 音视频同步音视频同步是直播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要确保直播过程中的音视频同步,避免出现画面与声音不同步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建议:(1)调整摄像头和麦克风的距离,保证画面与声音同步。

(2)在直播过程中,密切关注音视频同步情况,及时调整参数。

3. 互动环节保障直播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提高观众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B1技术支持的学习与练习资源介绍模板

B1技术支持的学习与练习资源介绍模板

B1技术支持的学习与练习资源介绍模板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B1技术支持所提供的研究与练资源,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技术支持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提供了多种资源,包括在线课程、练项目和交互式实验室,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在线课程我们提供一系列面向不同水平的在线课程,从入门级到高级。

这些课程涵盖了技术支持的基础概念、工具和技巧等内容。

每个课程都由经验丰富的技术支持专家授课,通过实际案例和示范,帮助研究者快速掌握技能。

以下是几个我们推荐的在线课程:- 技术支持基础知识入门:介绍技术支持的概念、职责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 远程支持与协作工具:教授使用远程支持和协作工具,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效率。

- 故障排除和疑难问题解决:深入讲解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3. 练项目为了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练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技术支持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操作、故障排除和用户支持。

研究者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模拟各种情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实战技能。

以下是几个我们推荐的练项目:- 客户问题解决模拟:研究者将面对各种客户问题的模拟场景,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并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

- 故障排除挑战:研究者将遇到不同的故障情况,需要通过分析和排除找到根本原因并解决问题。

- 用户支持案例分析:研究者将分析真实的用户案例,从中获取有关问题解决和用户支持的经验和教训。

4. 交互式实验室为了帮助研究者在真实环境中动手实践,我们提供了交互式实验室。

研究者可以通过远程访问实验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实验室中提供了各种场景和任务,以帮助研究者加深理解和熟练技能。

以下是几个我们推荐的交互式实验室:- 远程桌面支持实践:研究者可以模拟与用户进行远程桌面支持的场景,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技能。

- 虚拟机环境配置:研究者将研究如何配置并管理虚拟机环境,以进行技术支持相关的实验和操作。

- 实际案例模拟:研究者将遇到各种实际案例,需要在实验室中模拟解决问题,加强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技术培训资料

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技术培训资料

单片DLP投影机示意图
CRT投影机
LCD投影机
DLP投影机
B:常用术语:亮度、分辨率、超高压汞灯等
5.2 投影机的使用与保养
A: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频繁的开关机,两次开机时间最好间隔 5分钟以上 2、关机时不能直接切断电源,须延时3分钟待 散热风扇停止转动,灯光冷却后才能切断总 电源 3、在投影机工作时避免剧烈震动 4、不要随意更换灯泡,特别是不同型号投影机 的灯泡不能互换,容易引起因功率不匹配而 造成的投影机不能正常工作
综合教室系统安装实例图
第四部分 系统安装、使用及维护
4.1教室安装示意图
4.2强电布线图
4.3弱电布线图
4.4日常使用操作方法
1、开系统: 按击“总电源” 投影机“开”, 打开投影机灯泡,同时银幕下降,进入正 常工作状态 2、正常运行: 选择相应的 信号切换键,如“展台”、 “电脑1”等进行信号源的切换,同时可 通过音量旋钮来调节音量大小。 扩展接口是方便教师使用笔记本电脑 或外接辅助AV信号的,如使用笔记本 时…… 3、关系统: 按击投影机“关”5秒后进入关机状态, 此时自动关闭投影机灯泡,银幕自动上升, 3分钟后切断系统总电源。
第三部分
多媒体教室的组成
3.1 简易教室配置方案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投影机 计算机 视频展示台 思益NSY-1C型,80万像素,500TV线以上 规格及型号 EPSON 821 单位 台 套 台 数量 1 1 1
4
5 6 7
T-01(310)型
第一部分 多媒体教育技术概况
1 多媒体教育概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逐渐被多远 化的多媒体教育所取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是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 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远程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发展着。 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有观念急待转变 2)教学媒体的利用率低 3)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素质急待提高 4)教育模式尚未成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支持的教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又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是将各类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的“整合”过程,追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因而派生出信息化环境下的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比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微课教学、视网研创教学等,同时创生了多种教育新形态,比如慕课、智慧型课程等等1.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是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专题,利用各种技术搜寻和阐释相关资源,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探究、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是以主题开发为前提,以活动探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并从多维角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如图5-6所示。

图5-6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一个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电磁场”,主题是“碳棒”,绕在“碳棒”外的线圈就是活动探究过程,评价反思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一旦这个过程接通,就可产生磁力作用,整个磁场可以将“铁屑”(与主题有关的资源)从各种“屑”(所有资源)中筛选出来,为达到教学目标所用。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步骤如下:①明确问题,阐述问题情境。

描述问题产生的情境,恰当地呈现/模拟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②形成假设,确定探究方向。

就问题的答案和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设想,明确探究方向。

③实施、组织探究活动。

整个教学/学习过程的核心,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组合多种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

④搜集、整理资料,找出资料的意义。

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找到资料的意义,使资料发挥最大作用。

⑤形成问题解决方案。

确定并阐明问题求解者的多种意见、立场和观点,生成多个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评价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在最佳的行动方案上达成一致意见。

⑥探究结果展示/交流。

对探究结果进行展示和交流,主要有报告、角色扮演以及辩论3种方式。

2.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WebQuest)WebQues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活动的内容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情境任务(问题或项目)展开。

学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网络中获取大量有利于任务完成的因特网导航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分析与综合,最终创造性地解决任务。

WebQuest按学习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WebQuest和长期WebQuest。

短期WebQuest 目的是知识获取和整合,一般1至3课时完成。

长期WebQuest目的是拓展和提炼知识,即学习者除了要整合知识外,还要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一般为1周至1个月左右。

在WebQuest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编制学习方案并精心设计成网页。

学习方案体现的是如何让学生学,学生直接与教师设计的网页和资源对话,根据网页上的学习任务、活动指南、过程等开展探究、合作、讨论、创作等活动。

WebQuest通常包括6个部分:①导言。

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主要提供背景信息和设计动机因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WebQuest项目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做好研究的准备。

②任务。

阐明学生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这个任务须是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

③过程。

教师要告知引导学生遵循什么样的步骤来完成任务,如时间限制、人员分组、任务分配等具体计划和安排。

④资源。

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教师编制网页,将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的信息资源以超链接的方式整理成网页资源清单。

⑤评价。

制定明确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工作,目前大多采用量规形式进行。

⑥结论。

提供机会给学习者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

3.TPACK整合模式(1)TPACK整合模式概述TPACK整合模式是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式,是在反思WebQuest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和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方式,旨在弥补只强调技术和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教师所需知识以及学科知识、教学法、技术之间复杂的关系的误区,对于有效使用技术进行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2)TPACK模式的构成TPACK模式由3个核心要素、4个复杂要素和1个境脉因素构成,如图5-7示。

图5-7 TPAC模式构成1)TPACK模式的核心要素①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CK)。

具体的学科知识以及教师对于所教学科结构以及学科关系的深刻理解,是一种“超越事实和概念”的知识。

②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PK)。

普通教学法知识,是所有学科所共享的一般教学法,是基本的、普遍适用的、不具备学科内容针对性。

③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TK)。

包含传统技术和数字技术,TPACK框架中最具变化性的成分。

2)TPACK模式的复合要素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交互形成了4种新的知识,即4个复合要素。

TPACK 模式的4个复合要素和境脉因素是:①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

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综合而成的,是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化”,适用于具体学科内容教学的教学法知识。

学科内容知识(CK)与教学法知识(PK)的复杂互动,能否正确理解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关系,对教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这两种知识的有机结合就是学科教学知识(PCK)。

②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CK)。

由技术与特定的学科知识双向互动产生,包括教师对新技术的学科影响以及使用技术合理表征内容的知识。

③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TPK)。

由技术和一般教学法相互作用产生的知识,包括理解能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各种技术手段,并以此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和策略开发,也即具体技术应用于“教与学”过程的条件下,“教与学”应如何有效开展的知识(包括对相关技术工具可提供哪些教学功能以及对这些功能的适用性及局限性的了解)。

④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

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3个核心元素之间的复杂互动,是整合了这3种知识以后“整合”形成的一种新知识形式。

代表着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需要,综合考虑 C、P、K 而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即使用技术有效表征和呈现内容以利于教学和学生理解的知识。

TPACK既是一种整合了技术的全新学科教学知识,又成为一种能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的新的可操作模式。

PACK读成“TPack”,意为教师知识的总包装(Total PACKage)。

3)TPACK模式中的境脉境脉(Context)是指学生和教师组成的一个具体班级中,由包括课堂的物理环境(软硬件基础设施)、学生的家庭背景、认知特点、心理素质和班级的精神面貌等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协同作用。

境脉涉及生理、心理、认知、语言、社会、文化等方面。

(3)TPACK模式的特性①复杂性。

TPACK是一种结构复杂、松散耦合的知识框架,即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三个核心要素之间,即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②互动性。

TPACK三个核心要素双向互动,技术知识受到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影响的同时,反过来也作用于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发知识。

③平衡性。

TPACK三个核心要素、四个复合要素以及一个外围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态会随着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而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平衡态的重建和维持,如此循环往复。

(4)TPACK模式核心观点及实施需要把握要点①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同时关注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3个知识要素,更要关注这三者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将形成4种新知识,不能只是单纯地强调技术,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及方法。

②TPACK是教师应当具备且必须具备的全新知识,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和监控作用。

③不同境脉应采用不同的整合途径和方法,强调解决方案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切性。

在课堂中整合技术是一个复杂和结构不良的问题,即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或每一种教学观念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的获得取决于每位教师的认知灵活性。

④WebQuest模式影响很大,但存在只强调“技术”和“学生”对技术的自主应用,而没有认真关注“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教师在整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类问题与缺陷。

⑤TPACK是整合了3种知识要素以后形成的新知识,涉及的条件、因素较多,且彼此交互作用,因此是结构不良(Ill-Structured)知识;这种知识将要解决的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所遇到的问题,都属于劣性问题(Wicked Problem),这种问题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教学观念的解决方案(即确定的解决方案),只能依赖每位教师的认知灵活性在三种知识的结合与交叉中去寻找解决方案。

⑥由于境脉的复杂性,特别是由于构成境脉的多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境脉对于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境脉及其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培训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更多地引导广大教师关注境脉的复杂性(特别是要关注构成境脉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并要努力探索各种不同境脉下的有效整合途径与方法。

⑦在通过TPACK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强化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强调“教师是设计者”的理念,确立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起“主导作用”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在课堂中拥有一定的选择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的权力,那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错误的或是片面的。

4.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

一般协作学习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将师生视为平等的合作者。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除了具备一般协作学习的特点外,还具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面展现问题情境、交互的可控性、学习者分组方式灵活多样、简化复杂低层的工作、丰富的网络资源等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