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自由曲面造型的理性构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6期
Vol.28No.62007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建筑中自由曲面造型的理性构思
苏 毅,曾 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公众对建筑中的自由曲面造型多有“不理性”和“形式主义”的看法.通过对优秀曲面建筑
设计案例的分析,认为这些曲面造型背后,存有合理的构思,可弥补日益高密度化的城市环境,回
应比过去复杂的城市文脉,满足受力和其他物理方面的要求等.因此,建筑师们应放下观念上的包
袱,为设计更理性、更优雅、更经济的自由曲面造型做准备.
关键词:曲面建筑;理性构思;高密度城市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602(2007)06—0058—04
曲面型建筑在我国源远流长,传统建筑中的屋面、翼角、檐口曲线已成为制度而历代相传.近年来又兴建了不少新的曲面建筑,如:国家大剧院、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北京天文馆等.但不少人对当代自由曲面型建筑还不甚理解,有“不理性”与“形式主义”之议.这里面实际上多少有一点误会,因为这些曲面造型并非仅仅出于建筑师一时的灵感,而是有它产生的必然性.不少优秀的自由曲面造型是与环境、功能、结构等理性因素紧密结合的
.
图1 马岩松设计的曲面型公寓楼
图2 坂茂的梅斯(Metz )蓬皮杜中心分馆设计竞标方案1 曲面造型是对日益高密度化的都市
环境的一种弥补措施
当代大都市中心区具有超高的容积率,在这样的
“水泥森林”中建设,如何满足人对自然景观的需要就
成了建筑师所必需面对的问题.
荷兰人口密度非常高,荷兰建筑事务所MVRDV
把密度问题作为他们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就密度这个
专题,MVRDV 采用“数据可视化”手段,发表了《三公
里》(KM3)和《极限容积率》
(MAX FA R )等著作,还提出了“空间连续景观”等概念,旨在采用曲面型的楼板
和坡道打破水平分层的禁锢,创造三维的人工绿色环
境,其中一个例子是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的设计[1].其
实,早在1967年,以色列建筑师萨夫迪(Mo she
Safdie )在著名的“蒙特利尔67号住宅”方案设计中,
已经做过给每家分摊大阳台的尝试.不过,因为还没有
引入连续曲面楼板,这些“绿色大阳台”还只能呈零散、
孤立状态,效果就不如有三维连续景观道路的荷兰馆.
我国建筑师马岩松,最近在加拿大举办的一次国
际建筑竞赛中中标.此次竞赛的目的是评选出密西沙收稿日期:2007—04—16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50056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106)
第6期 苏 毅,等:
建筑中自由曲面造型的理性构思图3 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馆
加市(Mississauga )一座50层公寓楼的设计方案.马岩松在
解释自己为什么把这座大楼的形式设计成曲面时说:“周围已
经都是方形的高塔,我们希望通过柔和的外型,不要给周围的
人更多压抑感”
(见图1)[2].在2004年梅斯(Metz )蓬皮杜中心分馆设计竞标中,坂
茂(Shigeru Ban )以优雅流动的网状竹结构造型在6名世界
顶级的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见图2).他认为,相对于建筑周围
硬质的人工环境,这样一个自由曲面的轻盈蓬状结构更像是
它们之间的一处自然景观,一个公园[3].
伊东丰雄(Toyo Ito )同样用轻盈漂浮的、透明流动的建筑表皮否定了建筑固有的凝固体块性,“表皮”呈现出一种透明流动的非固态意象,随季节光影变化,如同人的“二层性皮肤”.“表皮”是动态的,成为“流动的,可以观看的音乐”,伊东丰雄试图在流动变化的表皮下营造一种精神性的空间,成为“都市里围起来的乌托邦”.2001年竣工的仙台媒体中心颇受欢迎,这个建筑完全瓦解了传统建筑的意象,用开敞的楼板,通透的表皮,和13根曲折向上水草般的支撑结构,代替了传
统直线性元素:梁、墙、柱,“从所有壁垒中获得了解放”(见图3)[4].这些外型皆比冷冰冰的、平面直角的立
方形实体造型感觉更亲切、自然,能对高密度都市环境起到调节作用.
2 当代曲面造型也是对城市文脉日益复杂化的一种回应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在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今天老城中的建筑设计,常常需要处理复杂的文脉:考虑多条“轴线”,照顾几处对景,遵循道路和电车、地铁轨道的退红线要求,规避必需保护的历史建筑和维持街道的连续性等
.
图4 艾森曼的方案图5 北京新天文馆(右侧)邻近老馆(左侧白色建筑)的曲面造型处理
比如艾森曼(Peter Eisenman )常言及自己要花很多精力
来调和城市中种种彼此独立的文脉要素.在曲面成为他的造
型语言前,他还尝试过折线、斜角穿插、重复、格网等旨在协调
环境文脉的复杂性与建筑本身的清晰性之间矛盾的手法.曲
面相对这些造型方法,更容易获得建筑本身整体效果的统一、
协调.1999年秋天,艾森曼在纽约“地狱厨房”地区的城市设
计竞赛中夺魁(见图4),同时参加竞赛的还有莫佛西斯(Mor 2
p ho sis )事务所的梅恩(Thom Mayne )、英国的普莱斯(Cedric
Price )等著名设计师.除了莫佛西斯事务所仍然采用一系列
较小体量组织自己的方案,其他人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连续
的自由曲面屋顶的建筑[5].
国内近期的项目中,也有做出了这方面考虑的作品.由王
弄极设计的北京天文馆新馆,因为紧邻半球形穹隆的老天文
馆,就采用了谦和的凹形曲面来处理邻近于老馆的立面,既尊
重20世纪50年代的旧馆,照顾历史文脉,又满足了现代天文
馆所必须的功能要求(见图5).
又如天津银河广场方案,因为要同时考虑天津会堂轴线、
展览馆轴线、行政区轴线、水晶宫饭店对称轴线等多条彼此独
立的轴线.所以没有采用只能照顾其中一两条轴线的方形广
场方案,而采纳了日本川口卫(Kawaguchi )设计事务所提出
的三片新月相接的“三心月”曲面型构图方案,用曲线的法线
去对应这些轴线.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