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到灯塔去》的女性意识

合集下载

心中有光永不灭亡——《到灯塔去》女性意识评价

心中有光永不灭亡——《到灯塔去》女性意识评价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心中有光永不灭亡——《到灯塔去》女性意识评价周丽杰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女性意识从七十年代开始提出,是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运动的完美融合。

其核心思想就是认为需要将自然其实与性别歧视进行紧密的联系,反对在社会中对女性的误解和歧视,消除男女之间的对立,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处于同一位置和谐相处的创新性关系。

为了充分引起读者的共鸣,充分唤醒更多人对女性意识的认可,本文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不同人物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以期可以有效传达该作品中所展示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女性意识;和谐关系;全新解读[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123-01前言:本书作者虽然不是完全的女性权利倡导者,但是思想意识非常创新。

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从而分析其在创作过程中,对女性意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女性意识发展成熟的过程。

一、伍尔夫与其杰作《到灯塔去》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作者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平待遇,所以其文学作品以一种理性、平和的心态进行叙述,从客观角度对女性意识进行审视。

其女性意识造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在该作品中,对女性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该作品中将其内心对于女性意识的看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1]。

在该小说中以灯塔为主要的线索,对女性形象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女性意识存在的迷茫等,进行了深刻的感悟。

有学者认为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对女性意识进行了有效的展现,表现了女性的特殊情感和精神自由,从而为女性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差异中追寻女性价值在该作品中对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塑造,对于不同女性在追求自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进行了准确的反应,该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不仅遭受了来自异性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房间里的天使的影响。

(一)房间里的天使人们习惯将完美女性比喻为天使,但是在绝大多数的男性心里都想要对天使进行禁锢,所以女性的使命也可以称作房间里的天使,女性也习惯通过男人的意见对自身进行改进和完善[2]。

《到灯塔去》的女性自我读后感

 《到灯塔去》的女性自我读后感

《到灯塔去》的女性自我读后感哎呀,终于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给啃完了,这书可真不是盖的,读起来就像是在品尝一道精致的法式大餐,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不过,说实话,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书的情节跳跃得跟兔子似的,一会儿这个人物的内心独白,一会儿那个人物的思绪飞扬,搞得我差点儿就放弃了。

但是,你猜怎么着?我坚持下来了,而且越读越有味道。

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它对女性自我的深刻探讨。

在这本书里,女性角色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挣扎和痛苦。

就拿拉姆齐夫人来说吧,她是那种典型的家庭主妇,整天忙里忙外,照顾老公孩子,但她的内心世界却异常丰富。

她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美有着独特的追求。

可是,她的生活却被家庭琐事牢牢束缚,这让她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无奈。

每次读到她的内心独白,我都能感受到她那种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实现的向往。

还有莉莉·布里斯科,这个女画家,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当时那个男权社会,女性想要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

但莉莉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画笔,一笔一划地描绘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她始终坚持着,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到自己。

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我同样面临着自我实现和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

有时候,我也会像拉姆齐夫人那样,感到被束缚,感到压抑。

但莉莉·布里斯科的故事给了我力量,让我明白,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的精彩。

《到灯塔去》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女性在自我探索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和挣扎。

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女性,我们不应该被传统角色所限制,而应该勇敢地追求自我,活出自己的风采。

这本书,我给满分!。

到灯塔去 中莉丽 布里斯科的女性主义解读

到灯塔去 中莉丽 布里斯科的女性主义解读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杨菲菲《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主义解读刘宇驰(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摘要:《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出色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大量意象传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

时至今日,她的这种寻求自我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不依附于男性但又与男性和睦相处的观点仍是人们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展现了作者所理想的两性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到灯塔去》;新女性;女性精神;男权文化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2)01-0233-02"To the Lighthouse"Lily Briscoe in A Feminist ReadingLIU Yu-chi(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Abstract:"To the Lighthouse"Virginia Woolf is the best one novel,the author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images to convey their feminist ideas.Today,she's such a self-seeking individual liberation,women's liberation,but not attached to men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 male point of view is still much sought after in the best condition.Authors demonstrate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ideal of social relations of gender.Key words:"To the Lighthouse";new women;female spirit;male culture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最的代表作之一。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对周围 自 然景物的遗弃和不屑,以及战争对 自 然生 午夜时分 , ‘ 轰 ’的一声 ,木板断 类是 总体 的评论 ,包括伍 尔夫 的创 作思 想 ,文 学 态的破坏 。 “ 主张 以及她 的生 活对 创作 的影 响等方面 的研 究 ;另 裂 ,仿佛在 多少个世 纪 的静止 后 ,一块 岩 石从 山上 类 是对 作 品而 作 的评论 ,包括 作 品 的艺 术 成就 , 崩裂开轰 隆隆向山谷猛 冲而去 ,幕罩 的一角松开 表 现技 巧等方 面 ,对 小说 的叙事结 构与手法 研究 占 了,来 回摆动 ……” 了很大的比例 ,包括对意识流 ,女权主义视角 ,内 作品里我们看到 ,自然生态虽然遭到了人类 的 心独 自与诗 化 结 构 ,雌 雄 同体 等 的研究 。笔 者 以 破坏 ,但 它仍 然具有 独立 的发 展轨 迹 ,坚 韧顽 强 的 倒 灯塔去》为主要研究文本 ,试图通过对书中相 生命力 , 正如作者感慨的, “ 现在能有什么力量能 关 素材 的详 细分 析 ,以正 确解读伍 尔夫 透过此 书所 够阻止大 自然 的丰饶多产 ,麻 木冷酷 ” 。 折射出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 到灯塔去》 一书由三 承受 了来 自人类 的压力 和破坏 之后 , 自然 同 时 部分 构 成 : “ 窗 口” “ 岁 月 流逝 ”和 “ 灯塔 ” 。从 也在反抗 。自然的反应是 “ 我们继续存在” , “ 没 表面上看 ,小说似乎没有什么太惊人的大事件 ,所 有任何东西能够破坏那个形象,玷污那份纯真 ,或 反映的生活现实以及由此而生的联想也都只是 日 常 搅乱那支配一切的寂静幕罩,这幕罩一个又一个 星 生活的琐事 ,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然而 , 如果细 期地在 空空 的房 间里把 鸟儿渐渐 低落 的啼 叫 ,轮船 读此 书 ,则 不难 看 出 ,作 者通过 时常变换 叙述 视角 的汽笛 声 ,田野 里低沉 的嗡嗡声 ,狗 吠 ,人 喊和 自 及巧妙运用 比喻和象征等手法进行叙述描写 ,从而 己交织在一起 ,并用它们把寂静的房子包裹起来。 ” 使文 章读起来 耐人寻 味 ,意味深 长 。 在 当时 的人类社 会 , “ 二元 ”对立 思想 占主 导 地位 ,自然与女 性一样处 于被统 治 的 “ 他者 ” “ 边 自然 ,人物视 角中的女性 生态主义观 缘” “ 失语 ”地位 ,承受 了沉重 的压力 。生 态女 性 1 7 世 纪 的科 学革命 以来 ,对 自然 的机 械论 观点 主义者 逐渐意识 到 ,压迫 女人 和破坏环 境 的是 同一 将 客观实 在概 念化为一 架机器 而不是一 个活 的有机 种力量 。我们发 现 自然按 照 自身 的规律 与来 自人类 体 ,以科 学理性 为名展 开对女 性和 自然 的支 配 。伍 的破坏 力量展开 斗争 ,展 现 自己的威力 ;女性 对 父 尔 夫 在 本 书 中通 过 对 大 量 自然 景 物 状 况 的 细节 描 权社会 所谓 的权 威 ,理性 ,第一性 亦奋 起反抗 。在 写 ,让读 者 了解 到 ,自然是一个 具有 内在联 系 ,能 倒 灯塔去》 中 , 伍尔夫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 自 够 自我成 长 ,自我创造 的生命 体 ,它具 有独特 的存 然景物,描写女性心理 ,使 “ 自然”和 “ 女性”从 在 方 式 ,但也 承受 了来 自人 类 的毁 灭 性 的威 胁等 “ 缺席”到 “ 在场” ,引起人们的关注。 等 ,从 而 阐述 了天 人合 一 ,和谐共 处 的生 态理 念 。 女性和 自 然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女性的生理 例如在这部小说的第二部分 “ 岁月流逝”中,虽然 特征 ( 月经周期 ,哺乳 ,生育) 与 自然 的节 奏联 系 伍 尔夫 对战争 没有 刀光剑影 的描 写 ,但 我们从 房屋 密 切 。月经 与宇 宙 间的月亮 的圆缺 ,自然界 海潮 的 的状况 和对周 围景 物 的描 写 中 ,可 以清晰看 到人类 涨 落相适应 ,形 成一定 的规律 。一直 以来 ,生态 女

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的女性家庭伦理观

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的女性家庭伦理观

第14卷第5期2016年5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14 No.5May 2016 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6.05.013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的女性家庭伦理观*王香玲(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摘 要:《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更是这位先锋女作家向读者展现女性家庭伦理观的代表作。

小说《到灯塔去》通过对拉姆齐夫人、敏泰和莉丽三位女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及其在家庭中地位的描写,成功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不同女性的家庭伦理观及她们为赢得家庭地位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

关键词:《到灯塔去》;家庭伦理观;婚姻生活;家庭地位;反抗与斗争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3X(2016)05-0044-03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7年完成的以刻画父母性格和思索人生价值为主题的意识流小说。

目前我国国内学界对这部小说的研究颇多,但大多聚焦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技巧、象征手法和意识流小说的文体分析上[1-3]。

尽管也有人分析小说中拉姆齐夫人的伟大母性形象和莉丽的女性意识[4-5],但是却没有从女性和家庭伦理观的角度分析作品。

一直以来,伍尔夫以现代主义先锋写作和反对传统而闻名。

她出生于高知家庭,自小深受英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6],她了解英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同情父母的遭遇,又目睹好友姐妹失败的婚姻,对两性家庭关系不断思索,所以在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展现了自己对女性及其家庭地位的深刻思索。

一、女性的奉献与英国传统家庭弗吉尼亚·伍尔夫高度赞扬英国传统家庭中女性的伟大母性和奉献精神。

女性的呼声_到灯塔去_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的呼声_到灯塔去_的女性主义解读

大 众 文 艺125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凭借自身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探索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旨趣,尝试理解作者的女性写作观。

一、男女二元对立模式的颠覆传统的文学作品总是建立在父权中心文化的大背景下,两性关系呈现二元对立等级模式,女性往往被排除在中心之外,是用以证明男性价值的“他者”。

《到灯塔去》以女性视角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并提出颠覆这一模式的可能途径。

1.二元等级对立现状的揭示小说中的拉姆齐夫妇代表了当时现实社会的两种生活原则,是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的集中体现。

拉姆齐先生性格孤僻、讲求实际、待人严肃,其代表着文明、理性和逻辑的男性原则。

与之相反,拉姆齐太太则美丽贤惠、喜欢幻想、对人宽容,体现了理想、直觉和情感的女性原则。

拉姆齐先生希望在理性王国里寻求真理和秩序,在知识领域中德高望重的他想成为天才而不得,这种折磨导致了其精神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不断要求妻子的抚慰和崇拜,是典型的父权制家庭文化的化身。

而拉姆齐夫人扮演着男性社会为他制定的角色,他表面脆弱而内心坚强,是家庭里的贤妻良母、社交场合的优雅主妇。

拉姆齐夫人成为了波伏娃笔下的“第二性”,她的生存要在丈夫的庇护下展开,“他(丈夫)是价值的监护者、真理的创造者和夫妻伦理的维护者。

”在小说中,男性融入社会,居于文化中心,谈论学术、社会和政治;女性则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留守家庭。

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男性注重实际,女性则注重情感,如小说开端拉姆齐夫妇对天气的争论:拉姆齐夫人安慰孩子,明天将是晴天,可以前往灯塔;他的丈夫则认为这是愚蠢女人无视事实的想法。

在思维模式上,男性逻辑严密和抽象,女性则直观零乱。

小说中拉姆齐夫人的常常思考生活琐事,且思路零乱,笔者认为这是性别的二元对立造成的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夸大了两性之间的差异,从而使矛盾不可避免。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王宁芳 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教学部摘 要:《到灯塔去》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伍尔夫在其中对童年生活及父母形象进行描述,试图通过女性视角来看待人类、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并通过尊重自然和相互关爱的方式来实现和谐相处。

本文就不同角色的艺术空间进行阐述,进一步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探究,旨在更好地了解伍尔夫《到灯塔去》中所表现的女性主义,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性主义作者简介:王宁芳(1975-),女,汉族,宁夏银川人,本科,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138-01引言: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以自己母亲为原型塑造了拉姆齐夫人这一有着高尚美德的人物形象,于其中倾注了极大感情,以自己父亲为原型塑造了拉姆齐先生这一人物,而该人物则是自私、冷漠、虚伪且世故的。

《到灯塔去》这部作品试图对父权社会下的典型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对对男性中心论进行批评,从追求女性自由角度来呼吁社会的关注。

1、不同角色的艺术空间1.1拉姆齐夫妇-理性与感性《到灯塔去》对拉姆齐一家与客人们海边度假的故事进行讲述,详尽的表露了将拉姆齐先生的理性空间,并对比拉姆齐夫人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艺术空间,由此产生突出的矛盾,在日常生活的艺术空间中,话语、权力、意义等合为一体,构成了层层网络。

在现实世界里拉姆齐先生的理性无法获得最终成功,拉姆齐夫人的艺术空间,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她在面对事情时与拉姆齐先生的处理方式不同。

伍尔夫为拉姆齐夫妇所创造的艺术空间不同,拉姆齐先生的理性艺术空间充满挫败感,需要去女性那里寻求安慰,而拉姆齐夫人的多维空间也并非完美,伍尔夫在不同艺术空间塑造的过程中,将女性思想展现出来。

从读者角度来说,也许会同情拉姆齐先生理性艺术空间中的挫败,但普遍会忽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可以说人们的思想受到空间网络构成的影响。

《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
色彩 的 小 说 在 世 界 文 学 史
,

,
为最主要 落脚 点 所 谓 的 圆 满 解 决 在这部 小说 中 指 的 是 任 何 矛 盾 发 生 后 都 会产 生 一 定 的 利益纠纷 各个 当事 人 总会 有 这样 或者 那 样 的 利益主 张 女性主义 或者 感性主 义在 这种 情
,
,


境下
( 三 ) 幼 子 詹姆 斯 的 理想 的现 实化 的 小 岛 上 去 看 看 那个 发 出温 和 的 光 的 灯 塔去 看 看
I
性主义 者 他 认 为 世界 上 的 一 切 事 物 都 必 须 是理性 的 对 一 切 事 物 的认 识必 须 要 用 理性 的 眼 光 理性 的 思维 理性 的 批 判
:
,
·
都 讲 究 和 追 求 处理 问题 的 直 接性
主 义都 是在 碰 到 问题 时
,
也就是说 感性主 义与女性 直接 去思考 问 题 的 处理 方 式 这 两个
,
特 别 是 本部 小 说 可 以 说 是伍 尔 芙 的 准 字传 体 小 说 融入 了 伍 尔 芙 的 心 血 把 伍 尔 芙 的 人 生 经 历 融 入到 了 这 部 小
、 、
拉姆 齐 的 小 儿 子 一 直 在很小 的 时候总幻想着要到 家对 面 上 在 他幼小 的
, , , , ,
去对 待 只 有对 一 件 事 物充分 的 用 理性 的 思维 方 式去对 待 才 能在 内心深 处达到对这个 事 物 的 正 确 认 知 拉姆 齐 先 生 经 常 为
, ,

小 詹 姆斯 一 致 认 为 那个 灯 塔所在 的 地 方 一 定是 个 及 其 富 有 魅 力 的 地 方 那个 灯 塔 一 定 能 够 满足 的 他 的 好奇心 可

《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的实践

《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的实践

导言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思想家和女性主义作家。

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屋子》大胆提出的―如果一个女人要想写作,就必须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对后来的女性主义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如肖瓦尔特说:―如果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妇女运动的女儿,那么它的另一个父母则是古老的父权制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成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以妇女为中心,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父权制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探讨女性意识,研究女性写作。

如果说《一间自己的屋子》是伍尔夫对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阐述,那么,小说《到灯塔去》则是作家对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大胆实践。

小说揭露了父权制社会女性所遭受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提出了女性获取平等的途径,并且实践了其女性主义写作理论。

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是女性写作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个不具备女性意识的作家写不出女性主义的文艺作品。

父权制社会存在两种对立的性别意识。

一种是贬低、歧视女性的不合理的性别意识。

这是父权制社会的主流意识。

另一种是正确地看待两性的意识,但这还不是主流意识。

一方面,父权制社会炮制了大量的歪曲、丑化及虐待妇女的言行。

绝大多数的男性和女性都被这种意识所操控。

女性被父权制文化自觉与不自觉地同化了。

为了让女性自觉自愿地接受男性的奴役和压迫,东西方父权文化的一些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精心编制了一套套所谓的―理论‖。

这些所谓的―理论‖千百年来仍被无数人封为―经典‖,引用转载。

父权制社会里的一些作家也通过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向女性灌输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让妇女自觉自愿地履行他们给规定的性别角色。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男性创造的女性神话,作一种对抗性阅读,把根植于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识根除。

伍尔夫在小说《到灯塔去》深刻地揭露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非科学的、非理性的‖规定。

父权制社会把―理性‖给了男人,男人是理性的。

自传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人的能动性

自传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人的能动性

自传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人的能动性《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自传意识流小说,通过主人公内心的思绪和意识流的运用,揭示了人的能动性。

以下是对于小说中人的能动性的分析。

在《到灯塔去》中,主人公Mrs. Ramsay展现了她的能动性。

她是一个富有智慧和力量的女性,能够引领和照顾周围的人。

她作为灯塔一家人的母亲和妻子,热心地关心并照顾着她的丈夫和孩子们。

在小说中,她不仅为家人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爱。

她善于观察和理解别人的内心,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安慰和鼓励。

她的能动性和关怀让她成为家庭的精神支柱,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小说中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能动性。

通过意识流的运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主人公内心的思想和感受,感受到她的情感世界和对于外界的观察。

通过思考和反思,主人公不断地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她思考人生、艺术和爱的存在,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思想来创造和改变现实。

她对外界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她对人生的追求和反思,都展示了她内在的能动性。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Mr. Ramsay。

尽管他经常表现出威严和严厉的一面,但他也有他的能动性。

他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通过思考和创造,探索和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哲学问题。

他的思考和追求展示了他内在的能动性。

《到灯塔去》通过展示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能动性,呈现了人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流的复杂性。

这些人物通过思考、行动和创造,探索和改变现实,展示了人的能动性。

他们为自己创造了意义和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启示和思考的空间。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人物的能动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发掘自己的潜能,并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对女性意识的诠释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对女性意识的诠释
… …

1 8— 8 科赫科 Nhomakorabea 文化 II l
韩 立华
从《 到灯塔去》 看伍尔夫对女性意识 的诠释
( 河 学院 英语 系, 龙 江 黑 河 14 0) 黑 黑 63 o
摘 要: 英国小说 家兼评论 家弗吉尼亚- 伍尔夫虽然不是一个彻底的女权主义者, 但却有着非常清醒、 自觉的女性意识。本 文通过解读她 1 2 97 年发表的杰作《 到灯塔去》从 而分析伍 尔夫在创作的过程 中, , 将女性意识逐渐发展成熟, 并诠释、 展现给读者的心路历程 。 关键t : -  ̄ -性意识; k 弗吉尼亚 ・ 尔夫; 伍 《 到灯塔去》 那令人赞叹的柔顺, 关爱, 谦卑, 崇拜和无私牺牲, 业 , 并通过曲折艰苦的心路历程 ,终于完成 画 1 伍尔夫与其杰作《 到灯塔去》 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出身于英国知识分子的贵族家庭,在优 越 都源于丈夫是她生命的内容和支柱,而她 自己 作 , 3伍尔夫 的心路历程 的知识环境背景下成长的伍尔夫较少感受到其 生命 的责任就是对他的需要做出响应 。对于拉 实际上, 丽就是 以弗吉尼亚 ・ 莉 伍尔夫本 他女性遭遇到的不平等待遇和压抑, 以她 的 姆齐夫人这类代表着男权社会妇女理想形象的 所 弗吉尼亚 - 伍尔夫 文学观念和作品能以较为平和、宽广和客观的 “ 房间里的天使 ” , 伍尔夫 的态度是坚决的: 杀死 人为原型塑造 的人物通 过她, 实现 了记忆 的再现和心灵 的升华。 目光审视女性意识 。她的女性意识文学理论就 她 。 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 从伍尔夫 12 年发 95 体现在其文学作品创作中, 特别是使她登上成 22独立 的女性 . 伍尔夫清醒地意识到,O 2 世纪 2 O年代妇女 表《 达洛维夫人》试探性 的探索女性意识问题 , , 功巅峰 的代表作《 到灯塔 去》 , 丽这个女性 对莉 人物刻 画就是对她本 人的女性 意识 的具体诠 虽然获得了平等的选举权和就业权,但仍然被 到 12 年 的《 97 到灯塔去》作者已经清晰地意识 , 根深蒂 固的传统性别观念束缚着 手脚,许 多人 到 了女性价值的追 寻,并有意识 的在文中塑造 释。 小说 以到灯塔去为贯穿 全书的中心线索, 仍然像她笔下的拉姆齐夫人那样, 没有 自 只 了年轻的画家莉丽这个人物。通过对她 自我确 我, 为此, 她竭力号召妇女确立女性 的 定和完善的刻画, 来丰满作者的女性意识理论 。 写了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 因 为他人而活 。 但 特质、 和话语。小说 中的女画家莉丽 直到 12 年 ,伍 尔夫写下 了 《 99 一间 自己的房 天气不好而未能成行。 大战爆发后, 拉姆齐一家 自我身份 、 , 成为英美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之作, 面集 全 历经沧桑 。 战后, 拉姆齐先生携带儿女乘舟出海, 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言人。伍尔夫对于 间》 终于到达 了灯塔 。 而坐在岸边 画画的莉丽・ 布里 具有独立精神 的这一女性 形象 的塑造, 表达 了 中地表达 了自己独特的女权 主义观点。在整个 伍尔夫认识到 , 女性要获得真正的 自由 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 达灯塔 的时候 , 在 她本人所追寻的理想的女性 。但面对强大的父 过程中, 不仅要取得经济和政治上 的独立, 还必须同某 瞬间的感悟中, 画出了多年萦绕心头 的幻象, 从 权社会, 笔下的莉丽经历了艰难的心路历程。 幽灵 ” 进行搏斗。 幽灵便是 “ 这个 房间里的天 而超越 自己。 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小说描述 多少世纪以来 , 妇女被剥夺了经济和政治 个“ 只局限于个人感情 的生活领域, 她们 的工 使”女性 自己。 , 了女性形象莉丽 ・ 布里斯科经历 了一系列的心 责任, 她们没有精力, 没 也 女性要克服这种已逐渐 内在化了的男性价 理过程—一从对女性意识 的困惑、到对男权社 作仅仅局限于家庭小 圈子, 会 的反抗直至对 自身女性气质的觉悟 。 有能力涉足家庭 以外的领域 。就像小说中总 自 值观念并非易事,因为它对她们产生 了严重的 因此, 伍尔夫 主张女性作 家应该排除 《 到灯塔去)被评论家看作 是伍尔夫在文 以为是的坦斯利所说: “ 女人不会绘画, 女人也 不 精神 干扰, 学创作中对女性主义的有意识 的运用。作为女 会写作 。” 当莉丽要作 画时, 以拉姆 齐先生 为代 各种干扰, 增强女性 的自我意识 , 同这种天使不 最后探索 出一条通过艺术重建女性 权主义的先驱, 伍尔夫在这部作 品中很 完满的 表 的男性势力就会向她施加无形 的压力。社会 断地斗争 , 展现了女性意识 , 表现女性特有 的内在情感 , 强加 给女性 的种种限制, 精 压迫, 也的确给女性带 自我的道路 。 结束语 神 自由和尊严。 从而为女性写作开辟 了新 的创 来 自卑 , 束缚着她们 自我能力 的追寻与探索 。 所 以, 每当莉丽作画时, 她警惕、 担心 , 却又兴奋。 女 女性之 于男性。 独立并 不意味着对立, 自主 作道路 。 2 在差异巾追寻女性价值 性这种矛盾心境正体现了女性既为能摆脱传统 并不代表着不合作 。伍尔夫通过对以拉姆齐夫 贤淑、 温顺 、 良的天使形象 善 伍尔夫在《 到灯塔去》 通 过对分别代表 的束缚耵 破家庭的禁锢 而高兴 , 中, 同时又害怕这 人为代表的美丽、 意在揭示她们是男性文学塑造 的理想 “ 房间里的天使 ” 独立 的自由女性” 和“ 的拉姆齐 种 自我言说不被他人接受 , 从而阻碍 了女艺术 的塑造, 夫人和莉丽 ・ 布里斯科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 反 家 自信 、 自由地表达 自己。 化的妇女形象, 而具有女性独立意识 的艺术家 映了与她同时代的女性莉丽在寻求 自 我和个性 莉 丽花费了 1 0年时 间,仍 然没法完成 画 莉丽才是伍尔夫所 追寻 的理想女性 一 独 立 解放历程 中的艰难 与困惑:她不仅受到来 自异 作。庆幸的是莉丽身上的女性意识 只是被她压 的、不依附于男性而又与男性和谐相处 的新女 是一种同时蕴涵女性与男性优秀素质的丰 性的压迫和歧视, 而且也受到来 自“ 房间里的天 抑 , 并未丧失。 战后 , 坐在岸边画画的莉丽 ・ 布里 性, 斯 科也正好 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 的时候 , 在 满的“ 。 人” 道出了伍尔夫渴望两性交流、 和睦共 使” 们的阻力 。 21 间 里 的天 使 .房 瞬间的感悟 中,终于域出了多年萦 回心头的幻 处 的愿 望 。 从 成为一名真正 的艺术家 , 完 参考文献 天使原本是对完美女性 的理想界定, 但是, 象 , 而超越 自己, f1 尔夫. 闻 自己的屋子!f 1 伍 一 ■b 生活・ 京: 读 大多数男性却把心 中的天使关 在屋里, 女性 的 成 了她女性意识的独立过程。 使命被定 义为 “ 间里的天使 ” 女们也 习惯 房 , 妇 23在比较中寻找女性价值 - 书 ・ 知 三联 书店 ,0 0 新 20. 了在男人 的声音 中校正 自己。 对 于女 性 价 值 的 实现 , 们 先 看 看 文 中 的 『1 弗吉尼亚 ・ 尔夫. 我 2( 英) 伍 瞿世 镜译. 弗吉尼亚 ・ 小说 中拉姆齐夫人是位哲 学教授的妻子, 两个核心人物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在相斥 中是如 伍 尔夫文集『 . M】 上海: 上海译文 出版社,9 2 19 . 八个孩子 的母亲。 小说多次写到她惊人的美 。 在 何 追 寻女 性 价 值 的 。 [】 3弗吉尼亚 ・ 尔夫. 尔夫随笔集【 . 伍 伍 M】 深圳: 海 19 莉丽眼里, 她有 “ 高贵而令人敬畏 的容颜和气 拉姆齐夫人也 曾追寻过 自己的社会 价值 , 天 出 版 社 .9 6. 她 变成畸形 『]- 4. 晓英・  ̄ - - 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辰啊・ 外国文 质” 她魅力十足, 。 这常常使她满足乃至陶醉 。 但 但是社会不允许 。 的能力无处发挥, 拉姆齐先生是一位父权制家长, 忽略她 的美丽 , 的控制欲, 撮合出失败的婚姻 。 那么她就努力在 学评 ̄,o 3 ) 2o , . 1 却夸大了妻子的无知和单纯, 他认为“ 女人 …… 家庭秩序中维持 自己的价值 :晚餐 的顺利进行 作者简介: 立华, 韩 黑河学院英语 系, 从事英 头脑糊涂, 也不精通书本知识, 是无可救药的 。 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 安慰和爱抚暴躁丈夫 , 使 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研究工作。 但是 , 他不是 相 当喜欢 这 种女 性的糊 涂 其心情平静。 吗 ? ” 而莉丽却追求独身 , 喜欢独立, 喜欢保持本 伍尔夫认为, 历史上男性的优越感一方面 色 所 以她非 常讨厌拉姆齐夫人 干预 自己的婚 是基于他们对女性 的轻视,但同时也源于女性 姻 。 同时 她也 觉 得 拉姆 齐 夫 人对 男性 们 太放 纵 的自 我轻视。 作为妻子, 拉姆齐夫对拉姆齐先生 了。 最重要的是, 莉丽追求本属于男性 的绘画事

从女性主义角度赏析伍尔芙《到灯塔去》

从女性主义角度赏析伍尔芙《到灯塔去》

g肴弄I文化与教育从女性主义角度赏析伍尔芙《到灯塔去》杜丹妮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的开拓者之伍尔芙的经典小说作品《到灯塔去》,借助于莉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阐明了女性主义的真谛,为当时社会背景中的妇女解放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部小说中,揭示了以男权为核心的社会环境中的女性生存现状,表明了作者希望建立一个生态平衡,两性和谐的社会构想。

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莉的人物形象,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到灯塔去》;赏析一、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芙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受到了诸多关注,而她的《到灯塔去》可以说是女性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之作。

女性主义思想自其诞生之日开始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掀起了第二股浪潮,随后伍尔夫就着重研究关于女性主义思想的问题,将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让其很多作品都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女性精神,也具备更加深层次的社会内涵。

但应当认识到的一点是,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不单单和当时社会背景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伍尔芙的父亲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学者,所以家中也常常组织学术聚会,她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多学者先进思想的影响,让她的眼界得以开阔。

因为伍尔芙天资聪慧,为我们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小说作品。

但伍尔芙一生却是坎坷的,她在年幼时受到同母异父兄弟的侵犯,这对于她的人生也造成了非常大的阴影,从而让其对性与婚姻都表现出较大的恐惧,但是负面情绪并未对她的创作带来较大影响,反而让其能够更加沉浸在写作中,真实客观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因此她的小说作品中也能够更多的包含了当时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基本权利的丧失,而这些也充分展示了当时女性的悲剧以及之后女性主义的觉醒和发展。

二、《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思想(_)拉姆齐夫人---男权维护者拉姆齐夫人是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在伍尔芙的笔下,将拉姆齐夫人刻画成了“屋中天使”的形象,她作为哲学教授的妻子,同时也是八个孩子的母亲,其外表具有高贵的气质与出众的容颜,但她的日常生活却是非常枯燥的。

理性与情感相融合的女性表达_弗吉尼亚_伍尔夫意识流小说_到灯塔去_的女性主义解读

理性与情感相融合的女性表达_弗吉尼亚_伍尔夫意识流小说_到灯塔去_的女性主义解读

理性与情感相融合的女性表达———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王 文 郭张娜 内容提要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通过对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分析,探讨了伍尔夫对现代意识流小说所作的女性表达,指出在伍尔夫看来最美好的人性应该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意识流小说 《到灯塔去》 女性主义 诞生于20世纪的英、美意识流小说,以其独特的小说形式将人类意识的流动作为文学作品的题材或小说的基本内容,打破了时空界限,淡化故事情节,向读者展示了西方社会现代人纷乱复杂的心理结构。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现代意识流小说大师,不仅关心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物质困难与精神困惑,倡导一种朦胧的、直觉的、抒情的、诗意的女性化语言,而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率先尝试这种新的小说形式,表现女性特有的内在情感、精神自由和尊严,从而为女性写作开辟了新的创作道路。

本文将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结合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探讨伍尔夫从女性写作的立场出发对现代意识流小说所作的女性表达,即完整的人性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理性与情感众所周知,传统小说,无论是浪漫主义小说还是现实主义小说,强调小说的脉胳和叙述的内在逻辑性,讲究人物性格发展的循序渐进,环境场所变换的有机过渡。

作者注重逻辑关系,即因果关系,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必定会导致某种结果。

正如托马斯・哈代小说《苔丝》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就在于作者在小说开始已经铺垫了悲剧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苔丝弄丢家里唯一的一匹马。

为了这匹马她不得不外出工作。

在某一场合遇见某个男人,这个男人又成为她命运中的克星。

这种叙述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行为的写作方法,是传统小说理论和实践所强调的,也就是说,传统小说理论和实践强调理性思维,一切按逻辑性顺序发展。

在现实社会,当理性与感性被人们赋予性别的时候(传统文化也常常这样做),人们常常认为男人性格中理性成份居多,而女性性格中的感性成份居多。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创作中女性气质的认同意识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创作中女性气质的认同意识

Qih a g a b i 6 0 4 h n ) n u n d o He e 0 6 0 ,C ia
Ab t a t tri g wi r ii o l Sma tr i eT h i h h u e, h o g h t o fra i h e t t e sr c :S a t t Vi naW o f s ep e o t eL g t o s t r u h t eme h d o e d n t etx , h n h g ’ c g atc x l rs h rn w e ns au s F o t r ea p cs h ri e r v as t a n e h o t x fo d sr n ri e e po e e e fmiitv l e . r m h e s e t ,t a t l e e l h t u d rt e c n e o l t g l e c t o p ti c a c l r ,i mae n Of d ra d p n e c ,t e h ud r l n t ero n r e e a n - tm- a r r h l u t e f e l swa tt n e l n e e d n e h y s o l ey o h i wn i e mp rme t e a u f i i n t
从 三 个 方 面 揭 示 出在 古 老 强 势 的 父 权 文 化 语 境 下 , 性 要 取 得 真 正 的 独 立 自 主 , 须 依 靠 其 自身 内 在 的 气 女 必
质 — — 女 性 气 质 的张 扬 , 实 现 自身 的精 神 突 围 。弗 吉 尼 亚 ・ 尔 夫 通 过 对 拉 姆 齐 夫 人 的 赞 扬 和 肯 定 , 唤 来 伍 呼

从《到灯塔去》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从《到灯塔去》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拉姆齐夫妇 的艺术空 间 : 理性和 感性
映 了作 者 的政治 观 ?拉姆 齐先 生 毫不 留情 面地 摧毁
了詹姆斯第二天去灯塔 的期待 , “ ‘ 可是 ’ , 他父亲在
说 道 ,‘ 明 天 天 气 不 会 《 到灯塔去》 讲述 了拉姆 齐一家 和客人们在海 客 厅 的 窗 口 停 住 脚 步 , 边 度假 的故 事 。6岁 的 儿 子詹 姆 斯 极 力 要 去横 渡 海 好 ”’ 【 。结果 证 明他 的推断 是正 确 的 , 由于 风 向 的 湾 的灯 塔 , 拉 姆 齐夫 人说 如果 天 气好 就 一 定带 他 去 , 原因, 他们 的灯 塔 之 行 确 实 取 消 了。拉 姆 齐 先 生 究 可 是拉 姆齐 先 生 却表 示 灯塔 之行 不 会 实 现 , 因为 天 竟是 个什 么样 的人 ?他 思考 什 么 ?安德 鲁说 , “ 主观 客观 啦 , 还 有 现实 的本质 啦 ” “ 如果你不 明白, 就 气一定不会好。小说 中拉姆齐夫妇之 间的关 系 , 充 啦 ,
块陡峭的岩石 , 就在那里 , 他 凝视着风暴 , 让 目光
穿透 黑 暗 , 直 到最后 一刻 , 他 要站 着 死 去 。他永 远 到 达不 了 R” _ 3 J 2 。在 探 索 真 理 的 道 路 上 , 他 困 在 了

要: 《 到 灯塔 去》 是伍 尔夫运 用意识流叙 事技 巧 的 力作 之 一 , 更是 向 读 者展 示她 女 性 主 义 思想 的作 品 之 一。
文章 从 空间政 治 学角度切入 , 通过 分析伍 尔夫在作 品 中塑造 的艺 术 空间 , 解读 伍 尔夫 的女性 主 义思 想。伍 尔夫
认 为女性生 活在 一 个 由男权话 语、 权 力结合 而形成 的层层 网络 的 真 实 空间 中, 其 生存 空 间不 断受到 外界 空间的

《到灯塔去》的女性自我读后感

《到灯塔去》的女性自我读后感

《到灯塔去》——女性自我的探索之旅
哎呀,终于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给啃完了,这书可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说实话,一开始我差点儿没被那跳跃的叙事和意识流给整晕,但慢慢读下去,就像品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书里的女性角色,尤其是拉姆齐夫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那种典型的传统女性,温柔、贤惠,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

但你知道吗,她的内心世界可丰富了,她对艺术的渴望,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都在她的日常琐事中若隐若现。

记得有一幕,拉姆齐夫人在准备晚餐的时候,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儿,望着窗外的灯塔发呆。

那一刻,她仿佛穿越了时空,与灯塔那边的自由灵魂对话。

我猜,她心里一定在想:“我是谁?我除了是妻子、母亲,我还能是什么?”这种对自我的追问,让我这个现代女性也感同身受。

再说说莉莉·布里斯科,这位女画家,简直就是女性自我实现的典范。

她对艺术的执着,对自我价值的坚持,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尤其是她画的那幅画,虽然在书里只是个象征,但我仿佛能看到那画布上的色彩,感受到她对美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肯定。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

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我也时常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挣扎,寻找自我价值的出口。

《到灯塔去》让我看到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性对自我的探索和追求是永恒的。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女性的自我探索,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挣扎。

不管你是男是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共鸣。

所以,如果你还没读过《到灯塔去》,我强烈推荐你把它列入你的阅读清单。

相信我,这趟心灵之旅绝对值得一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2 小王子旅途的象征意义3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4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5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6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7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8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9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10 浅谈高中英语练习课教学11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12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13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14 《美国丽人》中折射出的父母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影响15 汽车广告翻译浅析---论消费者心理差异对汽车广告翻译的影响16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17 On Promo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18 对中国英语语言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19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20 论《觉醒》中艾德娜女性意识的觉醒21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人鼠之间》中的美国梦(开题报告+论文)22 On Symbolism in D.H. Lawrence’s The Rainbow23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24 论企业简介中文到英文的翻译25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26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27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8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V 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 Use in Learners of Different Ages29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30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31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32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33 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34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35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36 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进步前哨》中人物关系的分析37 论《红字》中的奇异情景38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39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40 浅谈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沟通41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42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4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44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45 大陆高等教育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汉语的状况及分析46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47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48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49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50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51 Feminism in To the Lighthouse52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53 从语用学角度看现代汉语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和使用54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55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56 An Analysis of ―The Cask of Amontillado‖57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58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59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60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旅游手册中文化因素的翻译61 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感控制的研究62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63 《永别了,武器》中的“有”和“虚无”64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65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66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67 从《生活大爆炸》中看中西幽默的差异68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69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70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71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72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73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74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主题及其与题目的关系75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76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77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78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79 《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美国梦的分析80 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81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82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83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84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85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8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Kong Yi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87 浅析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88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89 《大地》中的儒家思想90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91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9293 从莱辛的人生经历看《青草在歌唱》94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95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96 中西民间鬼神形象中体现的宗教世俗化的研究97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98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99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100 人性的苏醒—《香蕉鱼的好日子》主题研究101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102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103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104 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10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06 论《外婆的家什》中的象征意义107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108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09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110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111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112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113 论中英文习语翻译的处理技巧及文化差异114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115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116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117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118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119 翻译中的语境因素分析120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121 双重文化下的文化选择——解析电影《刮痧》中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危机122 分析《白鲸》中亚哈之死123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2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125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126 英汉典故及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127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128 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129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130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131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132 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人物刻画的反讽手法133 美国女性地位变化浅析134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35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136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137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138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139 论词典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利用140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41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142 埃德娜: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143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144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145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46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Big Bang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47 英语习语的来源与特点148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149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150 骑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51 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152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153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154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155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156 分析《基辅怨》中雅柯夫的“受难”主题157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158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159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160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161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162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163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164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意象165 Social Causes for Tess’s Tragedy166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研究167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168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169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170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 by Poetic Norms171 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时间观对比研究17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歌名翻译173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74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175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76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77 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178 英语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的差异——以《傲慢与偏见》及其版改编电影为例179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180 悲剧的幕后黑手——《美国的悲剧》浅析181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182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18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184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185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186 Resurre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Rebecca187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188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189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190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191 论《呼啸山庄》中女性悲剧的根源192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93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194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195 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196 论小说与电影《最后的大亨》的叙事特征197 浅谈《到灯塔去》的女性意识198 语法型课堂和交流型课堂的整体研究199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翻译200 伍尔芙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