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苗族是中国民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他们独特而丰富的传统饮食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的传统饮食结合了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和特色。

1. 粮食作为主要食材:苗族人民以粮食为主要食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薯类等作物。

其中以稻谷最为重要,几乎每餐都会有稻谷制成的米饭或米饼。

苗族人民非常擅长制作各种食品,如粑粑、酥糖等,这些食品都离不开粮食的支持。

2. 丰富多样的腌制食品: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中的腌制食品也是其特色之一。

他们以猪肉、牛肉、火腿、鸡蛋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腌制方法制作出许多美味的腌制食品。

苗族人民常常将这些食品作为佐餐或小吃,增添饮食的风味。

3. 丰富的手工面食:苗族人民非常擅长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面食,如面条、饵块、猫耳朵等。

这些手工面食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并结合一些蔬菜、肉类等搭配制作而成,口感独特,风味鲜美。

苗族人民通常会在节日或重要场合准备这些手工面食,以犒劳自己和招待客人。

4. 酒文化的独特表达: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中,酒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苗族人民非常喜欢饮酒,并且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苗族人民制作的米酒、糯米酒和甜酒都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在苗族的婚礼、葬礼和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在庆祝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食材的多样性:苗族人民居住在山区,这使得他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食材。

他们采摘山上的野菜、山珍,捕捉山区的鱼虾蟹等海鲜。

这些丰富的食材为苗族人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并且让他们在饮食中享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味道。

综上所述,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以粮食为主要食材,善于腌制食品,擅长制作手工面食,强调酒文化,同时还有丰富多样的食材。

这些特点使得苗族的传统饮食文化独具魅力,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而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

他们以粮食为主食,注重天然、健康的食材,追求饮食的多样性和美食的独特口味。

以下将对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一、苗族餐桌上的主食1. 粑粑:苗族人民的主食之一,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圆形食物。

制作粑粑时,先将糯米蒸熟,然后用木槌将米压成糯米糍粑,形状饱满。

粑粑具有浓郁的米香味,口感糯而不腻,常常被用来搭配其他菜肴一同进食。

2. 饭饭:除了粑粑,苗族人民的日常主食还包括大米饭。

他们喜欢用大米蒸煮成香喷喷的白米饭,配以各种炖煮的菜肴,形成一顿丰盛的饭菜。

二、苗族的饮食习惯1. 崇尚天然和有机食材:苗族人民重视食物的自然属性,倡导食材的原汁原味。

他们喜欢使用有机食材,例如当地山区的野生蔬菜、天然的蘑菇和水果等。

他们认为这样的食材更加健康和营养丰富。

2. 注重食物的颜色搭配:苗族人民在摆餐时非常注重食物的颜色搭配。

他们喜欢将各种有颜色的食材拼凑在一起,以增加餐桌的色彩和视觉的美感。

这种注重颜色的饮食习惯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食的追求。

三、苗族的特色菜肴1. 酸汤鱼:这是苗族的传统菜肴之一,制作方法独特。

选取新鲜的草鱼烹制,配以苗家特制的酸汤,酸中带辣,鲜香可口。

酸汤鱼不仅具有苗族地方特色,而且被认为具有消食、开胃的功效。

2. 腊味干脆豆腐:这是苗族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小吃。

制作方法是将豆腐切成薄片,然后晾晒至稍微干燥,最后用腊味煮熟。

这道菜肴口感酥脆,豆腐的嫩滑与腊味的香味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四、苗族的饮食节庆活动1. 苗年吃斗鸡饭:苗族的新年传统习俗是吃斗鸡饭。

斗鸡饭是一道由苗家传统黄酒、糯米、鸡肉等食材烹制而成的美食。

每逢新年,家庭会准备斗鸡饭,一家人围在一起享受美食,共同迎接新春佳节。

2. 田园节的苗族美食展:田园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届时会举办苗族美食展。

展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苗族传统美食,如苗族酸汤鱼、粑粑等。

这是展示苗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人们了解苗族饮食的窗口。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美食创新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美食创新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美食创新苗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传统饮食文化。

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饮食习俗,不仅融入了独特的食材选择和烹饪方法,更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食品技术的进步,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也在逐渐融合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以及现代美食创新对这一文化的影响。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以“自然、纯净、营养、独特”为特点。

苗族人民居住在群山环绕的地区,世代以来,他们依靠山间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传统。

首先,苗族饮食非常注重使用天然的食材。

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野生植物、山区水果、禽类和家畜来烹饪美味佳肴。

其次,苗族人在烹饪过程中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尽可能避免过多的调料和烹饪工艺,以保持食材的营养价值。

此外,苗族传统饮食还强调食物的搭配和均衡,追求五味调和,健康养生。

然而,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苗族传统饮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苗族人们逐渐迁居到城市,与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民相遇交流。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苗族人的饮食选择,还催生了美食创新。

现代美食创新在保持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特点的同时,融合了多种食材和烹饪技巧,呈现出更多元化和时尚化的风貌。

许多苗族传统菜肴也得到了创新和改良,以适应现代人对美食新潮和味道创新的需求。

美食创新不仅丰富了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苗族地区借助美食创新打造了许多特色餐厅和美食文化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苗族美食。

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食材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和利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美食创新也为餐饮业提供了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然而,在推动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美食创新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苗族传统饮食文化是基于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的,一旦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因素过多介入,可能导致原本健康的饮食传统受到损害。

苗族的饮食文化

苗族的饮食文化

苗族的饮食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它特色的饮食,同时每个民族里的每个地区的饮食也有所不同!接下来就不妨和X一起来了解下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特点苗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菜是“盐粘捞”。

他们把粒大饱满的黄豆浸泡,然后拿到石磨上碾,一边推磨一边浇水,碾碎黄豆后流成生豆浆,然后将生豆浆放在纱布上过滤,放到锅里慢慢熬稠,取出拿到木模上压制豆腐,然后将青菜等蔬菜切细切碎,趁豆浆滚烫并且未完全凝固时倒入,用豆浆将青菜等蔬菜烫熟,放入食盐等佐料,待豆浆冷却凝固成豆腐后取出,放入芫荽、香椒、芝麻等佐料拌食,吃了能祛内火,清肺醒目,达到食、药两用的功效。

饮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这个系统各个子系统中最显眼的。

“物质的第一性”,怒江流域各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与各个民族交流、融合、承传、发展,在共性中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发掘、保留、革新各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使其营养更均衡,达到食、药、保健三位一体的功效,是改变民族饮食结构,弘扬民族饮食文化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使民族文化的内涵更为深刻、底蕴更为深厚,为创建旅游精品工程,打好域特色这张牌,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行之有效的举措。

因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将一些民族菜肴保留、推广,使其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强化营养均衡、口感独特,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健康生活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健康生活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健康生活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苗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在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的同时,也注重健康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从苗族的饮食特点、食材选择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探讨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饮食特点
苗族的传统饮食以谷物和肉类为主,采用烹饪、腌制和蒸制等多种烹调方法。

谷类食物如玉米、高粱、稻谷等是苗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常见的肉类有猪肉、牛肉和鸡肉等。

此外,苗族的饮食中还包括丰富的野菜、野果和豆类等。

二、食材选择
1. 谷物类食材
谷物类食材是苗族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玉米、高粱和稻谷最为常见。

苗族人民通常以玉米为主食,制作出许多美味的食物,如米酒、糯米饭和玉米粥等。

这些食物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2. 肉类食材
苗族人民喜欢食用猪肉、牛肉和鸡肉等肉类食材。

这些肉类通常用来烹饪各种菜肴,如酸汤鱼、红烧肉和烤鸡等。

肉类食材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必需的氨基酸,是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重要营养来源。

3. 野菜和野果
苗族人民生活在山区,周围环境资源丰富,野菜和野果成为了他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野菜和野果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蕨菜、番薯叶和野蓝莓等,常用来制作凉菜或水果沙拉,为苗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三、饮食习惯
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他们非常讲究饮食的烹调方法和食物的。

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

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

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贵州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在节日里,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特别是吃饭的风俗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一、节日吃饭的意义节日对于苗族人民来说,是一种庆祝和祭祀的方式。

在苗族的传统观念中,吃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代表了祈福以及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因此,苗族人民在节日里举行各种吃饭仪式,通过饮食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

二、节日吃饭的准备工作在节日吃饭之前,苗族人民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会准备各种食材和调料,包括新鲜的蔬菜、肉类和米面制品等。

其次,他们还会精心选择和采购用于摆设食物的器具和器皿,如盘子、碗、刀叉等。

最后,他们会提前清洗和处理食材,为节日吃饭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节日吃饭的仪式和顺序苗族的节日吃饭仪式非常庄重,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首先,主人会为客人准备一桌丰盛的食物,包括各种菜肴和汤品。

然后,在宴会开始之前,主人会向桌子上敬奉祖先和神灵的酒杯,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祝福。

接下来,主人会带领客人一起用筷子从盘中取食,表示团结和友好。

最后,宴会结束后,主人还会送给客人一些特别的美食或礼物,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感谢。

四、节日吃饭的特色菜肴苗族的节日吃饭离不开一些特色菜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酸汤鱼。

这道菜色香味美,以酸辣鲜香而闻名。

另外,苗族人还喜欢吃糟辣子、苗菜豆腐和冷拌蕨菜等,这些菜肴都有着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独特的味道。

总之,苗族的节日吃饭风俗凝聚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意。

通过吃饭仪式,苗族人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对祝福的追求。

这样的传统文化不仅丰富多样,更是彰显了苗族人民的独特个性和民族魅力。

苗族的饮食文化

苗族的饮食文化

2021/10/10
6
苗家酸肉
走品人苗酸
路 打 倒 窜 。


自 称 “ 三 天 不 吃 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节 日 聚 会 必 备 之 上
族 祭 祀 祖 先 、 招 待 客
鱼 、 酸 肉 是 广 西 柳 州
2021/10/10
7
2021/10/10
辣椒骨
8
苗寨特色猪手 2021/10/10
口 水 直 下 三 千 尺
2021/10/10
12
请欣赏“单口相声”
2021/10/10
13
9
2021/10/10
牛杂王
wow~ ⊙o⊙
10
美味滴
炒香虫
苗族因居住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地方都自然栖
息着各种虫类。苗族人民选取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
小米蜂等的饱满幼虫,鲜炒或煲汤,或焙干香炒,其味
2021特/10别/10 鲜美。
11
离不开酒的民族
• 由于苗族居住地的地理条件较差,劳动强 度大,多半借酒来舒筋活血,消除疲劳, 因而养成嗜酒的习惯。在过去,几乎家家 户户都会酿酒。有烧酒、甜酒、泡酒等多 种,其中烧酒最为普遍。逢年过节,招待 宾客,酒是苗家的必备。黔东南的“拦路 酒”习俗更是具有特色,进入苗寨的宾客, 在寨子门口,要饮下苗族同胞用牛角装着 的酒,方才能进入寨子中。“拦路酒”是 苗族人表达好客热情的方式。
2021/10/10
3
三色饭
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 红蓝藤、黄姜和三角枫汁液,有药味甘香, 饭团甜滑,形态美观,极具苗族风味色彩。
2021/10/10
4
竹筒饭

【传统文化】苗族饮食简介 苗族五色米饭各种颜色的意义

【传统文化】苗族饮食简介 苗族五色米饭各种颜色的意义

【传统文化】苗族饮食简介苗族五色米饭各种颜色的意义【传统文化】苗族饮食简介苗族五色米饭各种颜色的意义海南苗族五色饭,俗称五色饭,又叫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

它是壮族、侗族在过清明节和农历“三月三”歌节时,家家户户都蒸煮的一种糯米饭,是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祭祀祖先的传统食品。

海南苗族五色饭的作法五色饭存有白、徐、紫、黑、白五色,皆用独有植物汗液做为天然色素煮在米中,并放入特制的木蒸笼中条状。

1、黑色糯米饭,即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

黑染料汁要放入锅中文水煮至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2、徐染料,需用黄花汁(壮语叫做“花迈”)、徐栀子、黄羌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抽取。

将黄花汁煮熟,或将栀子炖煮放进水中煮沸,即为获得黄澄色的染料液,也需用黄羌洗净后与糯米煮均用力揉,可以得黄色的糯米(可以轻易煎,不必煮沸)。

3、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

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

4、抽取四种液汁出后,分别把不等量的米放进其中煮沸,等其上色后放进蒸笼中蒸约一个钟头,便可以滤出黑、白、徐、紫、黑(糯米本色)五种颜色的糯米饭。

这样搞出的五色糯米饭色泽艳丽、五彩缤纷、温润晶莹剔透,再加之它的滋润坚硬、味道鲜美、醇正豁达、且存有微甘,真是喝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红兰草有生血作用,清代《侣山堂类辩》曰:“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黄花饭”或栀子有清热凉血等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还说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

苗族的特色美食

苗族的特色美食

1.苗家酸汤鱼
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道佳肴,因其制作方法简单、美味可口、食后开胃、味美汤鲜,现已延伸到酸汤鸡、酸汤鸭等。

酸味菜肴近年来还走出苗岭深山,在许多大中城市成为一道独特的饮食风景线,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2.苗族油茶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

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

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3.油炸粑粑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打成浆状,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呈金黄色即可。

4.苗乡龟凤汤
龟,中国古代将其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

龟的甲壳称龟板,为名贵中药材,龟肉益阴补血,弘景曰:“作羹肤臛大补。

”以龟肉同仔鸡合烹而成的“龟凤汤”是一款高级的滋补佳品。

成菜汤汁白稠,味道醇香鲜美,龟鸡肉质柔软细嫩,是筵席上的珍贵名馔。

5.万花茶
万花茶,一提到万花茶我们就联想到苗家热情的笑容,用万花茶待客是苗家独特的习俗,万花茶是苗家敬客的上乘饮料,万花茶清香沁人心脾,喝一口,余馨经久不散,风味独特,别具一格。

万花茶还具有另外一番风采,苗家小伙子和姑娘用它来表达之间的爱慕之情。

苗族的饮食文化范文

苗族的饮食文化范文

苗族的饮食文化范文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以下是对苗族饮食文化的介绍,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苗族的主要饮食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红米、高梁、玉米、蔬菜等作物,且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

苗族人民喜欢辣椒,炖鱼是苗族传统的菜式,他们认为鱼肉可以祛火、助消化。

二、特色菜肴:1.苗寨酸汤鱼:这是苗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道菜,特点是酸辣可口。

选用新鲜的山猪肉、山鸡肉、山鸽肉等,配以辣椒、豆腐、芋头等炖煮,再加入酸汤调味,酸辣味浓郁,颇具风味。

2.苗族酸蘑菇:苗族人民喜欢采摘山上的蘑菇,将其配以特制的酸汁制成一道酸辣口感的菜肴,酸味鲜美。

3.软糯香米饭:苗族人民以种植红米而闻名,红米是苗族人民主要的主食,煮熟后米粒饱满、柔软,具有特殊香气。

4.酸豆角炒肉:苗族人民喜欢用酸豆角炒肉,豆角经过腌制后入味,与肉类一同炒制,色香味俱佳。

三、特色烹饪方法:1.酸汤烩:苗族人民常用酸汤作为调味料,用来烩制各种菜肴。

酸汤有助于开胃消食,增加菜肴的鲜味。

2.自然煮:苗族人民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常使用慢炖的方式进行烹饪,以保持食材的营养和口感。

3.酸辣炖煮:苗族人民喜欢辣椒和酸味,所以他们经常使用辣椒和酸汤来炖煮菜肴,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风味。

四、饮食节庆:苗族有许多饮食节庆,其中最重要的是“苗族芦笙节”。

在这一传统节日中,苗族人民会敬奉神明,接受祝福和庇佑。

人们会准备盛宴招待客人,其中包括山间的野餐、烧烤和饮酒等。

这是苗语族人民欢庆丰收和交流感情的时刻。

总结起来,苗族的饮食文化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红米为主食,喜欢辣椒和酸味,善于使用酸汤烩制菜肴,注重保持食材的原味。

他们的饮食文化不仅反映了地域特色和民族习惯,同时也是苗族人民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正是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使得苗族的饮食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

苗族饮食习惯

苗族饮食习惯

苗族饮食习惯苗族是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和饮食文化都十分有特色。

在饮食方面,苗族的饮食文化已经积淀几千年,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那么,苗族饮食习惯具体有哪些呢?首先,苗族饮食以米饭为主,米饭对民族的影响也非常大。

在苗族人的生活中,米饭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而且在传统习俗中,将米饭捏成一粒粒小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其次,苗族对荤食的需求也比较高。

他们喜欢吃猪肉、牛肉、鸡肉等肉类食品。

在各个节日和婚丧嫁娶等隆重场合,苗族更是奉上鲜美可口的烤乳猪来招待来宾。

同时,很多苗族人也会自家养鸡、猪、牛等家禽家畜,以满足日常需求。

除此之外,鱼、蛤蜊、虾等海鲜也是苗族人喜欢的食品之一。

苗族人居住的地区除了湖泊和河流众多之外,还有大量的淡水湖泊和雨林水系。

因此,这些地区的苗族人可以轻松获得当地自然水域中的各种鱼类和贝壳类海鲜。

通常情况下,苗族人喜欢把饮食看成一种享受和娱乐。

他们希望做出味道鲜美、具有个性、让人难以忘记的菜品。

因此,苗族美食非常独特,包括了苗族自创的火锅、酸汤鱼、酸辣米线等地方美食。

这些小吃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口味,在味道和风味方面都非常有特色。

此外,苗族人的饮食文化也和中国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在一起。

苗族人非常注重饮茶的仪式和方式,通常情况下,苗族人喜欢用木盘、扁盘、木碗等器物来装茶,用枣子、核桃、芽菜等来饰盘。

在饮用茶时,他们非常注重品评茶的色、香、味、形等方面。

因此,在苗族人茶的制作方法和品尝方式方面也有着其独特的民俗内容。

总之,苗族饮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苗族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苗族人民在饮食文化上所取得的创造性成果,也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注入良好的元气。

苗族有什么饮食文化

苗族有什么饮食文化

苗族有什么饮食文化苗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

嗜酸辣咸,好烟酒茶。

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苗族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希望各位会喜欢!苗族饮食文化知识苗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

嗜酸辣咸,好烟酒茶。

饲养家禽家畜,种植各种蔬菜。

苗族是一个以水稻为主粮的民族,用水酒接待贵客,以鸡、鸭为招待客人的佳肴,而鸡心和鸭心又被看成是最贵重的部分。

云南地区苗人多吃菜饭,即将玉米面拌水反复蒸制,拌入青菜再蒸,香且软。

养面多蒸粑粑、烤粑粑,做疙瘩面汤、凉粉。

邱北苗人多吃米面饭,将大米与养面混合蒸饭吃。

也吃燕麦(大麦)炒面、糯高梁粑粑。

贵州苗民大米是主食,杂粮比重不大,但黔西北地区多食玉米、养麦、燕麦、马铃薯。

湘、黔、桂一带的人好吃乌米饭(用南浊的茎叶捣烂债计,拌到糯米中蒸制,饭粒乌亮)、粽子。

黔东一带人好用野生植物的花、叶染成五颜六色的糯米蒸成饭,称“姐妹饭”,在过“姐妹节”时吃。

湘西苗家早餐和午餐称做“吃茶”,平日以素食为主。

苗族喜爱用盐和茶油。

贵州一带苗民多吃酸辣汤菜。

烹调方法多为煮或烤。

因历史上受缺盐之苦,好腿酸菜。

坛腿酸菜就有20多种,例如盐酸、糟辣、酸辣等。

酸场煮鱼是苗家风味名菜,就是用酸汤煮制鲜鲤鱼。

贵州南人善将鱼或肉腊制或掩制。

喜欢做酸鱼或酸肉。

香茅草烤鱼也很有名,将巴掌大的鲜鱼剖洗净,用葱、姜、蒜、辣椒、花椒、油、盐等调成酱状物,塞入鱼腹,外裹香茅草,文火烘烤而成,皮黄骨酥,别有风味。

湖南苗家年节吃肉食品多分部位烹任,例如头、爪做一碗,肝、舌、肥肉、瘦肉各做一碗等等。

苗家还擅于制做豆鼓、豆腐、灌肠、面酱等。

好吃火锅,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锅,放进蔬菜、肉、豆腐等,边涮边蘸辣椒盐水吃。

采集野生植物也是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例如野汉菜、野辣椒、牛百头菜、马蹄菜、毕蛇菜、野三七、多根、野墓头、养菜、鸡窝菜等或煮或炒,可单吃也可与肉一起煮制。

苗族传统饮食

苗族传统饮食

苗族传统饮食苗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饮食习惯。

苗族传统饮食是他们丰富多样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代表着他们对自然和食物的热爱与尊重。

以下介绍了苗族人民饮食的特点和经典菜肴。

一、江米酒江米酒是苗族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饮品之一。

它是由苗族人民用特殊方法发酵制成的,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制作江米酒的原料是当地特产的江米,经过清洗、浸泡、磨糊等步骤,再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江米酒酒液晶莹剔透,口感醇香甘甜,有一定的度数。

苗族人民通常在重要节日和婚庆仪式上饮用江米酒,它代表着团结、祝福和庆祝。

二、酸汤鱼酸汤鱼是苗族传统美食中的瑰宝。

它以清淡酸辣的口味和鲜嫩的鱼肉而闻名。

制作酸汤鱼时,首先选取新鲜的鱼类,如鳕鱼、草鱼或鲤鱼等。

鱼肉经过正确处理后,加入辣椒、藤椒、姜、蒜等多种调料制成汤底,然后再将鱼肉和蔬菜放入锅中炖煮。

酸汤鱼俨然成为苗族宴席上的一道必备佳肴,它的酸辣口感令人回味无穷,也展现了苗族人民对鱼类的独特烹饪技巧和口味偏好。

三、酸豆角米粉酸豆角米粉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

苗族人民喜欢食用米饭和米粉,而酸豆角则是他们平日菜肴的不可或缺的调料。

酸豆角是一种酸味适中的蔬菜制品,经过苗族独特的腌渍技艺制成。

制作酸豆角米粉时,苗族人会先将发酵好的豆角切碎,然后加入米粉和适量的调料进行搅拌烹饪。

这道传统美食口感酸甜可口,是苗族人民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苗家糌粑苗家糌粑是苗族传统饮食中的糕点类食品。

它是用糯米磨制而成,类似于现代的糕点或面食。

苗家糌粑有多种吃法,可以拌成凉菜、蘸酱吃,也可以蒸煮后配以各种食材制成多样的糌粑菜肴。

无论是作为主食还是甜点,苗家糌粑都是苗族人民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总结苗族传统饮食是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它代表着苗族人民对自然和食物的热爱与崇敬。

江米酒、酸汤鱼、酸豆角米粉以及苗家糌粑等经典菜肴展现了苗族饮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关于苗族饮食文化有哪些

关于苗族饮食文化有哪些

关于苗族饮食文化有哪些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四川等地,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苗族人民主要以种植和渔猎为生,他们的饮食文化与土地、气候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下面将从苗族饮食的特点、主要食材、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代表性菜肴等方面进行介绍。

苗族饮食的特点:1.口味独特:苗族人民喜欢酸、辣、麻、香等口味,特别是酸辣口味在苗族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

2.注重健康:苗族人民注重平衡饮食,尤其注重搭配荤素,以保持健康和强身健体。

3.节俭而雅:苗族饮食文化注重节俭、素雅,食材和烹饪方法都在保留简单的同时追求口感和营养。

主要食材:1.米饭:苗族人民以稻米为主要食物,米饭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2.玉米:苗族人民种植和食用大量的玉米,常以玉米制成的米饭和糕点为主食。

3.土豆:土豆是苗族人民常食用的一种蔬菜,常用来烹制各种家常菜。

4.糯米:苗族人民喜食糯米,常用来制作传统的糯米饭和糯米粑等糕点。

传统饮食习惯:1.三餐:苗族人民一日三餐,早餐一般是米饭、米汤、米粥等,午餐和晚餐主要荤菜和素菜搭配。

偏远地区的苗族人民,则一般以早餐和晚餐为主,午餐较简单。

2.团餐:在苗族人日常生活中,团餐是重要的一种社交方式。

他们常常以宴席的形式招待客人,家庭团聚和节日祭祀等重要场合也以团餐形式进行。

3.喝酒:苗族人民崇尚喝酒,尤其是在宴会或重大节日上,他们会以喝酒的方式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好意。

代表性菜肴:1.酸汤鱼: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以酸、辣的口味独特。

制作过程中,选用新鲜的小黄鱼和多种酸味调料,炖煮后形成了独特的酸味。

2.锅仔鸡: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菜肴之一,以土锅炖煮而成,鸡肉入口鲜嫩,汤汁浓郁有味。

3.酸辣粉:是苗族地区常见的传统面食,以辣椒和酸水为主要调味料,其特色在于酸辣的味道,凉拌时既可作为冷菜,也可热炒或煮汤。

苗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地域特色以及对美食的独特追求。

苗族不吃什么肉类

苗族不吃什么肉类

苗族不吃什么肉类
苗族是一个南方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的苗族聚居地,也发展到四川、
贵州部分地区。

苗族的吃食习惯不尽相同,而有的食物乃至整个饮食文化,则在全苗族都有着共通的特点。

苗族吃荤素荤素协调,鱼肉不敢大量食用,其吃什么肉类也非常有特点。

首先,苗族并不食用猪肉,因为按照他们的宗教习俗,他们不吃任何豚科动物。

此外,他们也不会吃兔肉,因为根据民间传说,兔子是他们的姑爷爷,吃兔肉会违背彼此之间的亲情。

再者,他们也不喜欢吃鹿肉,因为他们认为鹿是圣物。

此外,他们也不喜欢吃狗肉和野味,因为这些都是不道德的食物,也被苗族人认为是禁忌。

相反,苗族人最喜欢吃的肉类是畜牧肉类如牛肉、羊肉、鸡肉以及家禽肉类如
油鸡和鸭子肉等。

他们也热衷于使用植物油、鱼露、糖、豆腐和香料等调味,加热之后,做出的菜肴味道独特、美味。

他们的荤菜一般都是酸辣味,明亮的色彩给苗族风味的菜肴添加更多的热量。

总的来说,苗族的饮食文化和别的民族有很大的差异,他们不喜欢吃的肉类有
猪肉、兔肉、鹿肉和狗肉等,而他们最热衷于吃的肉类则是牛肉、羊肉和家禽等。

这类肉类加以明亮热量的调料处理后,才能发挥出苗族自身的独特风情。

苗族饮食文化

苗族饮食文化

苗族饮食文化凡提起苗族,自然少不了把他们与他们美味而独特的饮食文化联系起来。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他们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不仅是苗族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苗族饮食的特点、传统和饮食文化对苗族人民的重要性。

首先,苗族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苗族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食材的可获得性,发展了各式各样的烹饪方法和菜肴。

比如,苗族人民善于以野菜、山珍、猪肉、牛羊肉等食材为主要原料,制作出许多独特的菜肴。

他们通常喜欢采用蒸、煮、炖、炒等不同的烹饪方式,以保留原材料的鲜嫩口感和营养价值。

此外,苗族人民喜欢用腌制和烟熏的方法来保存食物,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其次,传统是苗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们非常重视传统的饮食习俗和礼仪。

比如,苗族人民喜欢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举办盛大的宴会。

这些宴会不仅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场所,同时也是展示苗族饮食文化魅力的窗口。

在宴会上,苗族人民会准备各种各样的传统菜肴,如苗家酸肉、苞谷酒等。

此外,在正餐结束后,他们还会举行特殊的饮食仪式,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好意。

苗族饮食文化对苗族人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饮食是身体和心灵的滋养。

苗族人们注重饮食的色香味,追求吃得健康和美味。

通过吃苗族传统菜肴,苗族人民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同时,传统菜肴也代表了苗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其次,饮食是社交和团结的纽带。

苗族人民习惯一起分享食物,他们认为通过一起进餐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在苗族社区中,举办宴会和筵席是非常常见的,人们可以通过分享美食来增进友谊,加强社区团结,并传递苗族文化的价值观。

最后,苗族饮食文化也具有旅游吸引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苗族的饮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苗族美食,并亲身体验苗族传统的饮食习俗和礼仪。

苗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也为苗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苗族饮食文化调查报告1500字

苗族饮食文化调查报告1500字

苗族饮食文化调查报告1500字摘要:本报告着重针对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苗族的饮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苗族饮食特点、苗族传统饮食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苗族饮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

本次调查发现,苗族饮食具有独特的食材与烹饪方法,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苗族饮食正在逐渐融入当今中国的餐饮文化当中。

一、苗族饮食特点苗族属于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而闻名于世。

在饮食方面,苗族人民养成了以酸、甜、辣、咸为基调的独特风味。

苗族饮食以清淡为主,且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1. 食材独特苗族饮食的食材独特,除了一些常见的材料如鸡肉、鸭肉、猪肉、牛肉等之外,还有着一些特殊的野生植物和动物。

比如,苗族喜欢食用一种叫做“千层菜”的野生蔬菜,这种菜有着脆嫩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

此外,苗药也是苗族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苗族人民通过食用苗药来养生、强身健体。

2. 烹饪方法多样苗族烹饪方法多样,其制作手法精湛,口味独特。

例如,苗族有一道叫做“酸汤鱼”的特色菜肴,将淡水鱼用新鲜的酸汤和一些草药烹制而成,口感鲜美,令人垂涎。

苗族还有着一种特殊的烤肉方法——用火枪烤制,这种方法可以使肉类更加鲜嫩可口。

二、苗族传统饮食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1. 饮食习惯苗族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经常会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制作美食。

家庭中主食多以米饭、玉米饭、蒸馍、米粉等为主,配以各种野菜、腌制的肉类、豆腐等。

此外,苗族还有着一种传统的饮食方式——将各种佐料和调料捣碎后拌在米饭中食用,这种饮食方式被称为“拌饭”,在苗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文化意义苗族饮食在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苗族喜欢饮用酒,对苗族人民而言,酒是一种文化载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传统的苗族酒“喜盈门”作为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当今苗族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苗族饮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苗族饮食正在逐渐融入当今中国的餐饮文化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来
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 之说。狗肉性热,有暖腹健胃,强食滋补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 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2012级酒店管理2班 刘佳,汪继星
苗族的历史文化
苗族的年节习俗
苗族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 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 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的 东南部,广大的大苗山,海南岛,四川,云南等交接地带。 人口约有894人,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苗族地区已农 业为主,过去以狩猎为辅。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 《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 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 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 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彩缤纷、芳香可口,而且久 放不便不坏。还具有明目健 身,滋补强身功效,是节日 期间与亲朋好友共享与相赠 的特殊食品。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
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 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 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 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 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 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 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苗族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 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 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 在吃新节时,要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 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 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 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 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 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 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 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城步 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 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 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
取50克干辣椒节入清水锅中煮至皮软,捞出,用清水冲
洗,沥净水,剁成茸,即成糍粑辣椒。
锅置中火上,加熟菜油,烧热,放入除灵 草、排草和白豆蔻以外的香料稍炸,下蒜 瓣,炸至蒜呈淡黄色时加葱节、姜片、泡 椒、泡子姜、冰糖、郫县豆瓣、糍粑辣椒、 豆豉,小火炒至豆瓣酥香时,下灵草、排 草、刀口椒炒香,起锅,凉后绞碎,加白 豆蔻拌匀,底料即制成。
据说干锅鸡是黔东南苗族逢年过节及待 客的菜肴,相传是一位苗家媳妇创制的。 一次,父母来到她家作客,煮了鸡稀饭, 觉得太平常,于是又杀了1只仔鸡,配上 自家地里种的青辣椒、西红柿、新花椒、 姜、蒜、葱和笋干等,炒熟后放在锅里 不另加水小火煮着吃,鸡肉又嫩又香。 父母吃后赞不绝口。这种吃法也就流传 下来。每逢过年过节及待客,苗家人都 要做“干锅鸡”自享或待客。
斗牛节苗族是蚩尤的后代,
传说蚩尤帝为铜头铁额、牛首人身, 苗族是一个敬牛、爱牛、崇拜牛的民 族,他们把牛视为健康、力量、勤劳、 搏击、英雄的象征。苗家人喜爱斗牛, 每逢节日聚会都有斗牛活动。 贵州苗 族斗牛尤以开阳平寨“斗牛节”,最 为出名,分别于每年正月初五、十五、 二十五三天举行。斗牛之日,开阳及 邻县的苗族同胞,都会披金戴银,身 着节日盛装,向平寨乡斗牛场汇集。
四月初八吃乌饭,纪念杨再思,也有传说是纪念要一
妹乌饭用树叶煮成,要提前将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乌饭; 近处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给她们送去。此俗仅限于杨姓。
乌饭是去山上摘下一种 树叶子,然后捣碎,用开 水泡一会,虑掉叶渣,然 后泡糯米几个小时,最后 把米蒸熟。就是乌黑带有 股香气的糯米饭了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
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有的还要 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谢谢观赏
。 前几天,姊妹们就到山野里,采 来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各色花 草,分别用冷水浸渍和用水煮的方法, 制成黑红黄绿各种花草汁液。然后用 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一两天后, 这些汁液完全渗透了糯米,再取出分 别过滤,再用清水冲洗去表百多余的 色彩汁液,然后将这些分别浸泡好各 色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 芬香的五彩姊妹饭。这种用各种野花 草清对取色制作的姊妹饭,不但色
万花茶是湘西绥宁传统产品,早在明代 已面世.苗家姑娘用冬瓜或柚子皮切成 形状不同的条片,在片上精心雕刻各种 花草、鸟兽、虫鱼等美丽吉祥的图案。 然后把雕好的图案用水浸泡3至5天, 去掉生涩的苦味,然后用文火煮沸,使 其返青、沥干水后,加白溏或蜂蜜拌和, 待溶和后反复曝晒,达到透明清新,饮 之香甜脆酥的成品。 苗胞不仅用万花茶款待尊贵的客人,而 且还从中体现各自的心意,对初次上门 的稀客,主人会端上杯中放有3片的万 花茶,如果是熟客,杯中就只放两片的 万花茶。对于上门求婚者,如果姑娘中 意,会送上一杯4片的万花茶。若不中 意,送上一杯3片的万花茶。
§§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例如用黄豆浆不滤渣,煮成“连渣汤”;将豆浆
与嫩白菜同煮,然后点石膏水做成“菜豆腐”,都是下饭的日常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 §苗族民间以糯米为贵,将糯米饭作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 §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苗族传统制作酸汤鱼的方法是先舀适量的酸汤放入锅内煮开,将放 有花椒的清水缸中的鲤鱼(因有花椒味能使鱼尽快把肚腹脏物吐尽), 用大拇指卡住鱼腮处,持刀往鱼右腮与鱼身连接处横割一刀(约断半 边),然后两手一掰,将食指伸进鱼腹中取出苦胆、肠杂等,即放入 滚开的酸汤中。鱼入锅时蹦跳几下,张嘴将酸汤吸入腹部,输至全身 各部位。待鱼煮熟时,放入适量的油盐、辣椒、生姜、木姜花或木姜 籽、葱蒜、鱼香菜等佐料再煮片刻即可上桌食用,其汤鲜肉嫩,非常 可口,若将酸汤鱼蘸着特制的辣椒水食用,食味更佳。
酸汤及酸味食品历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 风味菜肴,而酸汤所煮的鱼即酸汤鱼更 堪称酸味食品的佼佼者。 据科学检 测:酸汤含多种维生素,有8种人体必 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止渴 生津,开胃健脾的功能。 黔东南 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 打捞蹿(音lào cuān,方言,意为走路 不稳,东偏西倒)”。
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 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又称百果茶)。除茶外,酸汤也是常见的 饮料。
苗族腌鱼,又称糟鱼。据民 间传说,古代苗族要胞鱼, 就把硬木大树截成段,挖空 树心作容器,密封贮存。古 代胞鱼工艺较简单,佐料品 种少,随着经验不断丰富, 用具、调味品增多,使现代 苗族腌鱼的色、香、味、形 俱佳。素有“一家吃腌鱼, 香遍一条街”的赞美。 1. 将糯米炒熟,放入盆中。 2. 向盆中加入红辣椒末、姜片、盐,用筷子在碗中不断搅拌,直 至均匀。 3. 将鱼洗净,用刀从尾部开始将鱼切成两半(不切断),去除鱼 刺,将调好的调料均匀撒在鲜红的鱼肉上,然后裹好鱼肉。 4. 将鱼置入木桶中,将鱼层层重叠压紧后,再放入几根新鲜红辣 椒、撒上一些盐。 5. 压上重石,1 个月以后即可开桶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