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论文 有关文学的论文
女性文学论文
![女性文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a49c6a48d7c1c708a145c9.png)
古代妓女“自由说”之我见摘要:古代妓女被谴责为性的奴隶,道德的罪人,特别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确立以后,妓女受男人的狎昵玩弄,失三从,更是遭人鄙视。
然而尽管在男人们的掌控下的她们,依然有自己的一些自由可言。
关键词:才艺缠头爱情择偶妓女是为适应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旷夫、军人、游士、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等)性欲需求而产生的,这类妓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商品经济得以发展以后的产物,甚至她们本身就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进入交换市场的。
然而,妓女们,不管是在才艺方面还是在姿色方面,都是远远超越同时代的女性的。
由于社会普遍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闺阁之中的女儿和为人妻后的读物都是限于《女诫》、《内训》、《女论语》和《女范捷录》,从而导致这些女人的才艺是欠缺的或者才艺水品不高的。
然而,官妓有来源于社会的三个阶层,一是来自古代的女乐倡优世家,从小就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法律规定,女乐家庭里,男的时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所以她们的父母也都有意栽培他们成为歌舞艺人;二是来贵族女子,官僚贵族把女儿送到宫中,接受优秀的训练,使得她们成为有才艺的女性,从而能求得皇帝的宠幸。
私妓也都是姿色超群,能歌善舞,她们中的人一部分人是小时候就开始练习歌舞音乐的,加上他们的天资聪颖和自己后天的努力,也使得她们有较高的技艺水平,如唐代的薛涛、宋代的李师师、明代的柳如是以才艺闻名于世。
市妓中,很多都是被迫落入红尘,成为青楼女子的,然而她们为了生计也还是有意学习歌舞音乐的,虽说技艺水平不及前者,但是依旧能赢得狎客的欢心。
妓女们大多妙解音律,能歌善舞,兴之所至,亦辍词连句,泼墨为画。
因而,妓女的身价也就提高了。
妓女因为其能歌善舞,姿色艳丽,不但能给男人带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而且可以给男人带来性的愉悦。
由于妓女不仅要向嫖客们展现自己的声色,而且还要向他们展现自己的身体,随着道家房中术的兴盛,在性方面,妓女们可以给男人带来更强烈的满足感。
再者,“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的社会心理,使得男人把妓女当做是婚姻的补充。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67e86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3.png)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摘要: 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历程,使中国现代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的顺序较于西方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的顺序有所不同,中国现代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分为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阶段0引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将西方女性文学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早期的女人气阶段,中期的女权主义阶段,现代的自觉女性阶段。
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女性文学从以男性为尊的社会价值转向对父权社会价值观的抗议,再到自觉女性文学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女性文学逐渐摆脱父权社会价值观,探索女性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追求。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作中国历史社会活动的意识反应,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历程是完全契合的,同时也呈现出其自身的独特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分为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
【1】1女权主义阶段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大量西方女权思想引入,使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作品体现女权主义特点,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对父权社会的抗议,呼吁女性追求自身的解放和自由。
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品主要以问题小说为主,但是受到历史的局限,这一时期的问题小说揭示的矛盾不尖锐,思想倾向不鲜明,往往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没有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这一期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冰心、凌叔华、庐隐、陈衡哲。
以冰心《两个家庭》为例,两个家庭一个是代表新思想的大学毕业生女主人,在新思想的熏染下,女主人思想进步、活泼明智,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另一个是代表旧社会旧思想的管家小姐,管家小姐只知生活应酬,而完全忽视家庭管理和子女教育,使丈夫无心恋家,出入风月场所,死于肺病。
两个家庭,两种新旧思想的对比,反应了旧社会恶浊的社会风气。
白薇作为这一时期的喜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打出幽灵塔》、《北宁路某站》、《屠刀下》、《中华儿女》等戏剧作品。
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论文
![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30e5f1770bf78a6529541a.png)
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思考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一股影响较大的思潮便是女性文学。
其不仅具备“女性作者”的特点,同时其还具有“女性意识”的特点,这点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
本文主要是根据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从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41-02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现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孕育于五四时期的文学的,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丰富、深刻,其在欲望的表达上大胆、直露,也就是说,在这一时代下,女性文学有着自身的特点。
同时,随着女性意识的复苏、发展及成熟,这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也具有其阶段性。
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女性文学处于女性作为人的价值认识阶段,这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其次,其逐渐发展为女性作为女人的价值认识阶段;最后,其发展为女性灵魂自审的阶段,这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本文根据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从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阶段在我国,一大批女性作家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我国的兴起而涌现的,她们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下,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反对父权社会的文学作品,创造出了反对封建宗法压迫的女性文学作品。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大批女性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还可以发现她们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也不断地表现出她们所具有的强烈的求索精神。
其中,第一个实现超越的女性作家便是陈衡哲,同时,她也是第一个突破了男性作家的局限。
她于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近千字对话体小说《老夫妻》,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竖起了第一面旗帜,也可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现当代文学女性形象论文4
![现当代文学女性形象论文4](https://img.taocdn.com/s3/m/60f6c622bd64783e09122b5a.png)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抗的女性形象*名:***学号: ************专业:小学教育年级: 2009级院系:初等教育学院完成日期: 2013年6月指导教师:杜伟(副教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数据等行为。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一、引言 (1)二、为自由而反抗家庭的压迫 (2)(一)为婚姻自由而离家出走的子君 (3)1.子君的人物形象的概述【改为:子君形象概述,全文章节照此修改,如:繁漪形象概述……要简洁】 (3)2.子君反抗家庭的表现 (3)(二)反抗家庭专制制度—蘩漪 (4)1.蘩漪的人物形象的概述 (4)2.蘩漪反抗家庭专制制度的表现 (4)(三)家庭夫权奴役的反抗者—郭素娥 (5)1.郭素娥人物形象的概述 (5)2.郭素娥反抗的表现 (6)(四)为自由而反抗家庭的束缚—曾树生 (6)1.曾树生人物形象的概述 (6)2.曾树生反抗家庭束缚的表现 (7)三、反抗吃人的封建,成为命运的主宰 (9)(一)封建礼教的反抗者—莎菲 (9)1.莎菲女士人物形象概述 (9)2.莎菲反抗封建礼教的表现 (9)(二)封建家奴制的反抗者—鸣凤 (10)1.鸣凤人物形象概述 (10)2.鸣凤反抗封建家奴制的表现 (11)(三)为女性自由平等而反抗—虎妞 (11)1.虎妞人物形象概述 (11)2.虎妞为平等自由而反抗的表现 (11)(四)封建恶霸势力和落后思想的反抗者—小芹 (12)1.小芹的人物形象概述 (12)2.小芹的反抗表现 (12)(五)封建地主势力的反抗者—白毛女 (13)1.喜儿人物形象概述 (13)2.喜儿反抗封建地主势力的表现 (13)四、反抗女形象凸显的意义 (14)五、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7)附录 (2)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抗的女性形象作者:从惠娟指导教师:杜伟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摘要:在现代的学术界对于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多是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悲剧美等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98c9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e.png)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是要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准确把握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一、第一部分: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家个人经历的影响。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各个时期女性形象的变迁。
1. 旧社会女性形象的困境在旧社会,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她们往往被束缚在传统观念中。
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成娇弱无助、受制于男性的形象。
2. 新文化运动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女性开始涌现出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呈现出更加积极和独立的一面。
3. 社会主义时期的女性形象在社会主义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者。
二、第二部分: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
而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和表达更加多样丰富。
这部分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1. 女性的家庭角色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家庭角色。
她们在家庭中既是妻子、母亲,又是女儿、姐妹。
通过对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认同。
2. 女性的职业与事业当代中国女性逐渐涌现出更多的职业与事业角色。
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职业女性,还是为追求自我价值而奋斗的女性,都成为当代中国小说中的重要形象。
3. 女性的情感与心理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的情感与心理也成为了创作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的思考方式、情感体验以及成长历程。
三、第三部分:女性形象的突破与展望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正在经历一次次的突破和拓展,她们不断超越传统的束缚,勇敢地探索自我。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https://img.taocdn.com/s3/m/dba70a3a6edb6f1aff001fb8.png)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论文摘要: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
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观,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性书写已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蔽中解脱出来而浮出当代文化历史地表。
论文关键词: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个人化写作;生存体验;自恋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写作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在发展中也确立了新的主题,那就是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和对个体重要性的挖掘。
女性作家更多关注的是女性自身的问题,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感受,以女性的敏感去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化色彩。
她们回避宏大叙事,遁入内心世界,转向个人生活的琐碎叙事和内心情绪的宣泄释放,以女性绵密细致的情感抒写自我的生存状态,以赤裸的情感向读者传递强烈的感性冲击力。
在社会文化转型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下,女性作家开始用一种与传统叙事视角相区别的眼光重新审视所生存的这个世界,采取极端的文学形式对传统、现实、父权秩序进行颠覆,她们从性别角度出发,以纯粹的女性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她们宣称要用体现女人差别的创作方法来写作,通过女性经验的开掘来解构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
基于这种女性意识的整体自觉,出现了对被遮蔽的女性经验的自我解读和对身体、性的大胆表述,企图破解男性神话、颠覆男性中心社会建构的政治、历史、道德等方面的私人化的女性写作。
1990年代的女性写作对男性话语、主流叙事进行批判、颠覆与解构,遵循了“恋父一惧父一弑父”这一叙事程序。
徐小斌的《羽蛇》中为羽梦打开生命之门的是她的父亲:“父亲的手在烫着我的头皮,撞击着我埋在最深处的渴望,但我知道那是一个深渊,一个永远填不满的伤口,那是永远也碰不得的伤啊”;而陈染、林白笔下的女性始终对“父亲”存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对“父亲”的排斥与依恋,惧父与恋父情结交织在一起,表现了男性中心主义文化规范对女性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遮蔽,无论是《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林多米,还是《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家庭的破裂、父亲的缺席使一个女孩未能顺利地完成人生的成长。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研究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283c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f.png)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研究在当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表达和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观察和了解到当代女性的意识流及其生活状况。
本文就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和传播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一题材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和意义。
一、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定义意识流小说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形式,它通过笔触细腻、心理描写逼真等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则将焦点放在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上,探索她们面临的问题、困惑和追求。
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点1. 倾听女性声音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倾听着女性的心声,并试图表达出她们内在世界的真实与复杂。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心理描写,作者将读者带入女性角色的内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的内心独白。
2. 探索女性问题当代女性面临着诸多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她们往往需要面对职场竞争、爱情与婚姻的选择、家庭责任的承担等问题。
在女性意识流小说中,这些问题常常成为主要的创作素材,作者通过女性角色的思考和感受,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3. 强调自我意识与价值观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被定义为弱者和从属者。
然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女性角色被赋予更多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她们关注个体的成长、自我实现和拥有独立的价值观。
三、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传播途径1. 文学杂志和报刊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多通过文学杂志和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
文学杂志和报刊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为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的平台。
读者可以通过订阅或购买这些媒体,了解并阅读到这类作品。
2. 线上文学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文学平台逐渐崭露头角。
诸如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线上文学平台,不仅为作家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空间,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被读者接触。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3bc46eb469dc5022aaea0047.png)
张爱玲在使用她的色彩语言时,每一种色彩从她的心里发出,再由她的手涂抹到画布上之后,色彩也有了鲜明的“张爱玲”特质。
正如前面所提到过的,在《沉香屑 第一炉香》里,薇龙的手臂是让人无限向往的,白,像牛奶,但是并非所有的白色手臂都像薇龙那样招人喜欢。《封锁》里也有这样一段对女人白色手臂的描写:“他不怎么喜欢身边这女人。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她的整个的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
小说的结尾处又以月亮的沉落作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金锁记》)结束了故事,也结束了七巧的命运。
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的几次出现或者是模糊的、残缺的,或者是癫狂恐怖的,都缺乏月光在通常意义上的浪漫的情调,含有张爱玲对人生难得圆满的叹惜之情。
正是这样的象征和意象构筑了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小说里文本背后的象征内涵超越了它的表层意义,才能使张爱玲的小说魅力永存,历久长新。
无庸质疑,张爱玲精湛的语言技巧也是她的小说永远吸引着读者的原因。她的奇巧的比喻,她的诡异的色彩运用,和她的文章里反复出现的各种象征和意象,给她的小说印上了“张爱玲”的防伪标记。只有张爱玲才有如此的绝妙语言,也只有如此的绝妙语言才能陪得上这位有才情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她的古文根基外,也洋溢着她满满的才华和挡也挡不住的灵性。她的作品的魅力,即使不被媒体炒作,也不会消失在时间的长廊里。
一、 一、对形象独特的比喻
张爱玲是一个有着与众不同个性的作家,她看似世俗实则脱凡超俗,这一点在她的文章中表现出来就是她对事物独树一帜的敏锐感受,最突出的便是她把这样体验独特的感受用恰倒好处、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比喻外化出来。比喻是以达到更形象、生动为目的。而比喻要形象生动,就要恰如其分地说明事物又不落窠臼,耳目一新让人难以忘记,就像她最经典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让人禁不住一读三叹,拊掌称妙。张爱玲是一个不吝啬使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拿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
文学专业论文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性别与权力关系分析
![文学专业论文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性别与权力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b7a2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1.png)
文学专业论文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性别与权力关系分析在文学专业中,女性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关注性别与权力的关系,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可以深入理解性别不平等问题,并推动性别平等的进步。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出发,分析性别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角色。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男性通常被描绘为强大、自信和权力的象征,而女性则被刻画为弱势、依赖和被支配的对象。
通过女性主义的批判视角,可以对这种性别角色刻画进行反思和批评。
女性主义作家通过呈现自主、独立和强大的女性形象,挑战传统的性别观念。
通过塑造女性主角的形象,女性主义文学试图突破传统的性别角色限制,展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价值。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视角探讨性别与权力的关系。
在社会中,性别不平等问题体现为女性缺乏决策权、资源分配不公平和社会地位低下等方面。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展示女性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经历和挣扎,揭示性别对权力分配的影响。
通过描写女性在家庭、工作场所和政治领域中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女性主义文学呼吁社会重视性别平等问题,并促进社会变革。
第三,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分析性别与权力关系的历史变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分配方式不同。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考察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揭示性别与权力关系的变化。
从无权益到争取权益的过程中,女性主义文学记录了女性在争取平等权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与权力的关系,并为未来的性别平等努力提供借鉴。
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性别与权力关系分析,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可以深入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
女性主义文学视角的分析,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的进展,并唤起社会对性别问题的关注。
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女性主义文学视角的研究,并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女性文学-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可歌可泣的知识女性——陆文婷.
![女性文学-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可歌可泣的知识女性——陆文婷.](https://img.taocdn.com/s3/m/33bd7f0fe45c3b3566ec8b1d.png)
女性文学-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可歌可泣的知识女性——陆文婷本文主要研究《人到中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及其形象意义问题, 通过对陆文婷这个知识女性的形象分析,发表论文反映出陆文婷是1位道德高尚的知识女性,她任劳任怨、奋发向上,她坚强不屈,淡泊名利;她是1个医术精湛的白衣天使;她是1个具有传统家庭责任感和现代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女性职称论文发表她是1名眼科医生,无职无权也无名无位,工作超负荷而待遇低下,1家4口挤住1间陋室,家徒4壁,生活过得10分清寒。
但就是在这样困窘的生存条件下,陆文婷仍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
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事业牺牲了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际,她仍在牵挂着自己的病人,而且职业角色未能压倒其天赋的母性、妻性,她对孩子和丈夫深怀歉疚之情,却唯独忘了关心自己。
小说为读者刻画的是1位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却无比富有、平凡而又高尚的知识女性形象关键词:知识女性;白衣天使;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形象意义 Thisarticle mainly studies "Human to Middle age" the center knowledge feminine image and its the vivid significance question, The leading character of novel Lu Wen Ting is a moral noble knowledge female, she bears the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she lives simply the fame and fortune; She is a nurse who has exquisite medical skill; She is has female who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odern socie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knowledge . She is a ophthalmologist, does not have the duty to have no right also the nameless not to have the position, the work load is excessive but the treatment is low, the four of family crowd a humble room, utterly destitute, lead a extremely simple live. But under such embarrassed survival requirement, Lu Wen Ting still work thanklessly industrious. She has the high soci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has sacrificed the family and individual benefit for the enterprise, even if in the life critically ill time, she was still worrying own about her patient, moreover the professional role has not been crush her talent the motherhood, and wife, she was to the child deep sorry and the husband, only forgot to care about herself. The novel portray a knowledge feminine image who is extreme deficient in matter but incomparably in the spirit.Key words: The famale intellectual; the doctor with a scacred characte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ism and the propertyof the cumulative generation; the implication of the image摘要ABSTRACT。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反思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795d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0.png)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反思在当代社会中,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发出了声音,也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探索了女性在社会和文学领域的地位和角色。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是指以女性为创作主体,剖析女性角色和性别问题的文学创作体裁。
它通过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展现女性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呼唤女性权益的平等与尊重,同时对男权主义和性别歧视进行批判,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第一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主要关注妇女权利和平等。
随后是第二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关注妇女解放和性别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后续的发展如第三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强调多元性别和跨性别议题。
二、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殊价值。
首先,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赋予了发声的权利和平等的话语空间。
它重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挑战传统的女性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女性主义文学为广大女性提供了表达自己心声的平台,引起了对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和讨论。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的障碍和束缚。
它探索和塑造了独立思考、自由追求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传统文学对女性角色的限制。
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主题,使得文学创作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此外,女性主义文学对于社会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揭示性别歧视、女性压迫等社会现象,女性主义文学唤起了社会的关注,促使人们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进行反思和探讨。
它激发了女性群体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公众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
三、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反思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的方面。
女性文学论文
![女性文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e34d16a8114431b90dd8f9.png)
本科毕业论文学 院 文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年 级 2008级姓 名 刘晨微论文题目 《沉香屑——第一炉香》之葛薇龙指导教师 李群 职称 副教授2011年5月21日学号:《沉香屑----第一炉香》之葛薇龙内容摘要:葛薇龙是一个矛盾而美丽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她的微妙心理都深深地为人所吸引。
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爱情与理智的抗争,这是选择题,她的选择,结局却是不好的。
关键词:葛薇龙,矛盾,流俗《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1943年,是张爱玲的处女作。
作品一经发表,就在上海引起巨大轰动,使其的写作才华在文学界绽放光芒。
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叫做葛薇龙,这是一个年轻的,新时期的女性。
但是,葛薇龙的结局是悲哀的,经历是复杂的,她的性格,她的心理亦是很微妙的。
重读了这篇文章,我似乎更看透了一点关于葛薇龙这个人物,也更懂了一些张爱玲。
(一)故事情节概述故事叙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被其姑母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
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
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葛薇龙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之后就会被乔琪乔无情的抛弃。
(二)薇龙形象分析葛薇龙作为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一开始以学生的形象出场,单纯,聪明,像每一个在家中宠坏了的孩子一样,还不懂人心险恶,不知道怎样见风使舵,怎么交际应酬。
在梁太太家腐化的生活中,薇龙渐渐的在虚荣面前不断丢弃自己的坚持,每一次的退让和放弃,都是那么自然和理由充分,可是在多次的量变后终于导致了质的飞跃。
而这整个过程,她都是理智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堕落,永不回头。
这一点,张爱玲在一开始就有暗示:“既然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而后来的薇龙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改变:“我知道我变了。
从前的我,我就不大喜欢;现在的我,我更不喜欢。
汉语言文学论文 从女性文学作品中窥探女性的生存困境
![汉语言文学论文 从女性文学作品中窥探女性的生存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054aa6f419e8b8f67c1cb9ee.png)
从女性文学作品中窥探女性的生存困境人格的建立根源于哲学和文化。
什么样的哲学和文化造就什么样的民族人格特点。
古老的中国哲学和文化造就的中国女性独特的特点。
从性别的视角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建构了中国女性的人格,也带给了女性不可摆脱的生存困境,其影响深远而深刻。
一、心灵情感的困境中国女性寻求自身解放的意识顽强而坚韧却又有很多的限制和不得已。
女性作为一个性别往往被置于主导意识形态的边缘,被社会所“排斥”。
在反思人性的同时,还有对女性自身的反思。
作品反映了女性角色人格的错位、没有爱情的两性关系、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从属地位等,开始关注女性自身的命运,并试图寻找女性建立自我人格的真正途径。
(一)强烈的政治意识造成舍家的个人困境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女性带来了与男性在政治、经济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然而这种平等却是以消除差异为代价的,尤其是消除性别差异。
《人到中年》中陆文婷是一位知识女性,为了事业舍弃了家庭和生活的许多乐趣和幸福,她的生存状态在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下发生断裂,这是政治时代带给知识女性双重角色的生命的创伤。
女人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承载者。
陆文婷作为为事业献身的女性固然值得敬佩,但她身上天然的母性和妻性这一精神性别被弱化了。
那么在她心灵深处,被压抑的来自自然的母性和妻性依然存在,并在心灵底部引发社会职责与家庭职责的冲突。
当濒于死亡时,她对于家庭有一丝抹不去的歉疚。
这一部分被压抑了的母性和妻性才浮现出来,成为她的主导意识。
恩格斯说过:“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业中去。
”新的时代的到来给女性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具有了经济独立能力的女性在生活中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她们在家庭与单位之间疲于奔命。
自我价值的实现及社会价值的实现的需要,使女性不可能放弃现在的工作机遇。
同时这些知识女性就无法像她们的母亲或祖母那样的传统妇女全心全意的相夫教子。
女人以前一直被历史遮盖在其帷幕之后,新中国的成立给了普通女人活跃在前台的权利,这种强烈的政治意识以及难得的历史机遇带给了女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关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关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1e84dc804d2b160b4ec0bc.png)
关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从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性别的差别和对女性的歧视,从先秦两汉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在汉朝独尊儒术开始,女性更是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束缚和捆绑。
因此当五四送来解放的曙光之后,这些女性便以飞蛾扑火的决绝,来换取生命的自由和尊严。
但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并未达到其所宣称的那样,女性在出走之后,依旧面临着十分尴尬的性别困境,从而也就谱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多姿多彩,但又饱含血泪的女性生命抗争之歌。
一、家庭中的逃离在古代封建大家庭中,女性是没有其独立的地位的。
她们在为出嫁之前,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在出嫁之后,要遵从夫家的礼仪规范。
因此,在个性解放的号角吹响之后,这些女子上演了一幕幕的家庭逃离剧。
作为五四时期女性逃离的代表,萧红、卢隐她们自身及其作品都是值得探究的。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存在,在这些叛逆的女儿中,她最勇敢,最富才情也最让人心疼。
她以逃离家庭来获取自由,并走向了自我流浪和放逐的道路。
这种逃离和行走的,在她的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以自己为素材,描写行走在人生中的孤独与凄凉,从而使得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色彩与意味。
例如当时的独幕剧《终身大事》中,描写出了一个走出家庭,不顾父母反对的追求自由恋爱的女性形象,并影响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批娜拉的出现,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在对这些家庭逃离中女性的书写作品增多,但对女性在家庭逃离后如何生存却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逃出去的女性形象,但其命运多是颠沛流离。
二、夹缝中的生存女性的生存困境,一直是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
从现代文学中的作品来看,很多女性作家都表达了其与男性话语平等的渴望。
舒婷在其《致橡树》中写道“:肩并肩”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但在大多数的作家笔下,女性却是作为夹缝中生存在状态而出现的。
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成为了至今说不尽的话题。
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女性,曾经的祥林嫂有幸福的家庭,但当丈夫死亡之后,家里的顶梁柱到下了,祥林嫂被迫改嫁,并在其额头上留下了被人称之为“耻辱”的伤疤,与此同时,唯一的儿子也死于意外,至此祥林嫂所有的寄托全都破灭,她为了获取心灵的安宁,在夹缝中挣扎生存,并将内心的所有痛苦寄托于神灵,以此来赎罪。
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
![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4fa47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7.png)
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一、女性是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1.说起女性题材,我们不得不想起四大名着之一的《红楼梦》,鲁迅先生曾说“自从有了《红楼梦》,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明显,这是对红楼梦小说创作的影响而言的,但事实是,《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远不止于此,而是《红楼梦》消失以后,源远流长的女性文学有了空前的繁华和进展。
中国文学史消失巾帼不让须眉的盛况。
女性文学创作在后期消失繁华是有多方面缘由的,清代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集大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也可以看做是对之前女性文学的集中进展。
曾有人说过“女性的进步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清朝后期女性文学的繁华也是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红楼梦是女性话题,是一部女性主义的'小说,它虽然不是女作家的创作实践,但是它的曹雪芹不仅以女性命运和女性生活作为创作题材,而且在小说中,对女性的美有独特的看法,打破了传统的男权意识,对女性阅历、女性意识加以确定和探讨。
红楼梦描绘了建立在男女公平的基础之上的婚姻抱负,也表现出了鲜亮的女性特色。
2.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经典的女性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秀丽和善的刘兰芝、《窦娥冤》中不愿向恶势力低头的窦娥、《木兰诗》中代父出征的花木兰,在她们身上,表现出古代人们对女性性格抱负化的追求,更是蕴涵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争取婚姻自主,追求美好生活,坚决扞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坚韧抵抗封建家长制,这些都表达了刘兰芝性格中“刚毅、刚烈”的一面。
出嫁以后,刘兰芝的勤劳和善孝顺由表达除作为女人的温顺一面。
当刘兰芝最终无路可走,她毅然选择了以死抗争。
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殉了自己的尊严和抱负。
但是文中,刘兰芝和焦仲卿分手时,情意绵绵,她既要他有充分的的心理预备,又不忍心打破他破镜重圆的幻想,这段描述把刘兰芝多情、爱护和和善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花木兰则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冲破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见,驰骋疆场,像男子一样保家卫国,这些都表现出木兰性格中的“英勇、刚毅”。
以文学作品说明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作文
![以文学作品说明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87343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6.png)
以文学作品说明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作文In the realm of literature, Chinese women have been portrayed in diverse and evolving ways throughout history. From ancient classics to contemporary works, these literary creations reflect the shifting status and changing roles of women in Chinese society. This essay aims to examine how the depiction of Chinese women in literature has evolved over time, highlighting the transitions from traditional gender norms to a more empowered and egalitarian representation of female characters.在文学领域中,中国女性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以多样且不断变化的形象被描绘出来。
从古代经典到当代作品,这些文学创作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变迁和角色转变。
本篇文章旨在考察中国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演变的,并凸显了传统性别规范向更具权力和平等意识的女性角色呈现转变。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often depicted women as obedient daughters, virtuous wives, or self-sacrificing mothers. These literary work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values and patriarchal traditions, emphasized women's submission anddomesticity. For instance, classics lik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depict female characters such as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who personify tragic femininity or embody submissive beauty.古代中国文学常常将女性描绘为顺从的女儿、贞节的妻子或舍己为人的母亲。
现当代文学女性形象论文4
![现当代文学女性形象论文4](https://img.taocdn.com/s3/m/60f6c622bd64783e09122b5a.png)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抗的女性形象*名:***学号: ************专业:小学教育年级: 2009级院系:初等教育学院完成日期: 2013年6月指导教师:杜伟(副教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数据等行为。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一、引言 (1)二、为自由而反抗家庭的压迫 (2)(一)为婚姻自由而离家出走的子君 (3)1.子君的人物形象的概述【改为:子君形象概述,全文章节照此修改,如:繁漪形象概述……要简洁】 (3)2.子君反抗家庭的表现 (3)(二)反抗家庭专制制度—蘩漪 (4)1.蘩漪的人物形象的概述 (4)2.蘩漪反抗家庭专制制度的表现 (4)(三)家庭夫权奴役的反抗者—郭素娥 (5)1.郭素娥人物形象的概述 (5)2.郭素娥反抗的表现 (6)(四)为自由而反抗家庭的束缚—曾树生 (6)1.曾树生人物形象的概述 (6)2.曾树生反抗家庭束缚的表现 (7)三、反抗吃人的封建,成为命运的主宰 (9)(一)封建礼教的反抗者—莎菲 (9)1.莎菲女士人物形象概述 (9)2.莎菲反抗封建礼教的表现 (9)(二)封建家奴制的反抗者—鸣凤 (10)1.鸣凤人物形象概述 (10)2.鸣凤反抗封建家奴制的表现 (11)(三)为女性自由平等而反抗—虎妞 (11)1.虎妞人物形象概述 (11)2.虎妞为平等自由而反抗的表现 (11)(四)封建恶霸势力和落后思想的反抗者—小芹 (12)1.小芹的人物形象概述 (12)2.小芹的反抗表现 (12)(五)封建地主势力的反抗者—白毛女 (13)1.喜儿人物形象概述 (13)2.喜儿反抗封建地主势力的表现 (13)四、反抗女形象凸显的意义 (14)五、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7)附录 (2)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抗的女性形象作者:从惠娟指导教师:杜伟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摘要:在现代的学术界对于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多是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悲剧美等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
女性主义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女性主义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1f381ae009581b6ad9eb4c.png)
女性主义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1女性主义教学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出现了女性主义教学法这一概念,女性主义教学法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女性主义教学法指的是只要与女性主义相关的知识传授与学习,都归为女性主义教学论中的一部分。
女性主义教学论尽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其在进展过程中却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即通过对社会和教育领域进行批判与改造来实现公正与平等。
在课堂教学中,女性主义教学法属于狭义的层面,即该教育不仅要将知识进行传授,更重要在于让学习者能够成为知识的拥有者。
女性主义教学法使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更为突显,同时也打破了教师的只是权威形象,强调了课堂教学平等与合作的理念。
女性主义教学法最初只运用在妇女研究项目中,而近些年来则逐渐成为了高校的学科教学中的一部分。
在女性主义教学法中主张释放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较为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其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参与、对话以及经验传授等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学习体验是女性主义教学法的重点。
同时女性教学法还是分注重多元文化,提倡教师创设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通过互动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同时锻炼其制造与批判能力。
教学课堂中的民主与开放氛围也是女性主义教学法的主要特色,教师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思维锻炼与积极反馈的良好课堂氛围,使教学能够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的概念混淆,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就容易出现错误的观点见解。
女性主义教学法注重的是对男性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以及社会历史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女性形象与作用进行细致的探寻。
在英美文学中,男性文学作品占据了大多数,而这些作品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不平等观念,男作家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刻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分理想化女性形象,作家笔下的女性往往具有完美的性格,或温柔或美好,二是过于极端刻画女性形象,将女性视为社会异类,刻画成恶魔。
而这两种形象显然都不是真实的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文学论文有关文学的论文
对比《纯真年代》和《欢乐之家》中主人公的逃离倾向
摘要:在《纯真年代》和《欢乐之家》里,华顿以其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一个新鲜又独特的老纽约社会,并揭示了美国上流社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的道德危机以及他们为自己的保守和虚伪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逃离传统在美国源远流长,逃离成为美国文学的一个主要现象。
《纯真年代》与《欢乐之家》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都有逃离的倾向,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纽约上流社会的背景分析他们的逃离倾向的异同。
关键词:《纯真年代》;《欢乐之家》;逃离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20世纪初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女作家。
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她出生成长的“老纽约”为创作背景。
伊迪丝·华顿自1905年第一部获得成功的小说《欢乐之家》后就开始引起了评论家的注意。
1920 年出版《纯真年代》,华顿到达了其文学生涯的最高峰获美国“普利策奖”,也使她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畅销书作家。
这两部小说的男女主人公都表现了逃离的倾向,逃离爱情,逃离社会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不同,引人深思。
一、相似之处
纽兰·阿切尔与莉莉·巴特逃离的社会背景:
《纯真年代》和《欢乐之家》是作者以其耳濡目染的纽约上层社
会作为创作的客体,描绘了维多利亚晚期旧有的社会秩序和结构与正在到来的现代社会文明之间的冲突给表面平静和谐的上层社会带来的影响。
阿切尔与莉莉·巴特都在“老纽约”社会中长大,他是那个社会所培养出来的标准的绅士而且在这个社会里,个性和创新没有存在的空间。
老纽约社会同样也培养了她高雅的品味、八面玲珑的交际手段,上天又赐给了她娇好的容貌,但却身无分文,没有人真心想娶她,“到了二十九岁仍然是巴特小姐。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小说主人公追求个性自由与社会群体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矛盾与冲突。
《纯真年代》中贵族青年阿切尔与门当户对的梅·韦兰订婚前夕,梅的表姐艾伦·奥兰斯卡为了逃避一段不幸的婚姻从欧洲回到了纽约。
散发着成熟魅力和欧洲大陆自由精神的艾伦逐渐使阿切尔倾心而无法自拔,但由于旧纽约社会的腐朽和一成不变,拒绝新生事物以及对个人思想行为的控制,以传统替代领悟生活真谛的阴险倾向,“是否…合宜‟,在纽兰·阿切尔的时代的纽约,其意义就像几千年前支配了他祖先命运的不可思议的图腾恐鼠一样重要”。
他自己也深知纽约上流社会的狭隘、虚伪、无知、保守,“是一个小而滑的金字塔”,塔的底部是一些体面但不引人注目的像样的家庭,“而这些家庭通过与占支配地位的家庭联姻而抬高了地位……从这一个有钱但并不引人注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金字塔的尖顶,一个坚实紧密的统治集团”。
慑于社会传统习俗的巨大威力,纽兰·阿切尔最终逃离了自己的爱情,逃离了自由,虽然他也在努力挣扎,努力摆脱社会的束缚,但最终爱情的火苗还没有燃烧
就已经熄灭,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这一切,这只手就是那不动声色的纽约上流社会。
《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中家境贫寒的年轻女子莉莉·巴特,把留在上流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整日穿梭于“欢乐之家”的种种社交场合,却终遭无情抛弃,老纽约上流社会不但有许多陈规旧俗,财富也在决定个人的社会地位,甚至婚姻都是他们改变命运,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
莉莉·巴特长得可谓是国色天香、美艳动人,“即使赶车的旅客也不禁驻足多看她几眼”,可是最终她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金钱至上的社会毁灭了莉莉的爱情。
时代的造化弄人,莉莉·巴特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漂亮,都不可能得到她所要的结果和幸福,仍被老纽约上流社会拒之门外。
恩格斯就曾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华顿也在自传中明确地表达了一个主题:“一个轻佻的社会只有通过它的害人之处才能表现出戏剧意味。
这种悲剧含义就在于它使人堕落,使理想泯灭”,“我的女主人公丽莉·巴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每当社会处于某种变革的时候,这种对旧秩序、旧传统习惯的遵循与叛逆的冲突就会浮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使人们产生内在的心灵矛盾和外在的行为冲突。
纽兰·阿切尔和莉莉·巴特在这种冲突中都选择了逃离,莉莉·巴特最终在绝望中自杀了却了她短暂的一生,逃离了社会,逃离了生活,是这个无情的社会害了她。
二、不同之处
纽兰·阿切尔与莉莉·巴特逃离的影响不同。
在《纯真年代》中,纽兰是一个具有充分的女性意识的男性,要求女性在智力和经历上与男性平等,因此他不遗余力地支持艾伦逃离不幸的婚姻,正因为纽兰的理解,让艾伦在人情冷漠的社会中感受到一丝阳光的温暖,而艾伦身上自由奔放的气息是纽兰在陈腐的旧纽约中找不到的,两人不可避免地陷入爱恋之中,但纽兰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离开了旧纽约这片土壤将难以生存,纽兰最终选择逃离自己的爱情,他是一个屈从于庸俗需求的理想主义者。
他既想得到理想的爱情,又不愿意反抗限制这种爱情的社会体制,既想得到婚外恋情,又想忠实地履行丈夫的职责。
除了幻想的乌托邦之外,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形式能满足他这两种强烈冲突的愿望。
纽兰的逃离实际上是一种放弃,他放弃了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放弃了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没有摒弃阻碍他发展的固有的陈旧的一些社会习俗与规则,而悲剧般地选择一种与这个无情、虚伪、冷漠的社会协调的生活方式。
在《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美貌并没有给她带来富足美好的婚姻,她只是被视做上层社会一个美丽的装饰品,供男人或女人欣赏和利用。
在这种环境之下,莉莉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束缚和压制莉莉只能选择迷离来对抗男权意识的控制和压迫,追求精神的自由。
当她遇到穷律师塞尔登的时候,立刻被他所描述的“精神共和国”所吸
引。
所谓的“精神共和国”是“解脱一切——从金钱,从贫困,从安逸与烦恼,从一切物质生活中得到解脱”。
这些都是莉莉无意识中所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正因为塞尔登与众不同的品位气质和他所提出来的精神世界深深吸引着莉莉。
所以在诱捕富家子弟铂西·格赖斯的时候,她不由自主的被塞尔登的邀请吸引,失去了嫁给铂西·格赖斯的大好机会。
在金钱至上的男权社会里,莉莉为了保全道德的完整,为了追寻精神自由,只能以逃离的方式彻底地与“欢乐之家”决裂,莉莉的抗争方式只能选择逃离。
她的逃离不是一种怯懦,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比起“欢乐之家”中的任何一个人,莉莉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她要逃离菲勒斯中心主义,逃离男权世界,逃离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逃离内心孤独的自我,寻找真正的自我和真正的“精神共和国”。
纽兰比起莉莉更具有反抗的条件,他出身上流社会又有很高的修养,对于纽约上流社会的虚伪、褊狭、无知、保守有很深的洞察力,但现实生活中的他却选择妥协、逃离,是一个陷入矛盾心理之中无法自拔的失败者;莉莉的逃离却是一种反抗,不愿意妥协、让步,在“老纽约“世界里,只能采取逃离的方式来获取精神的自由。
《纯真年代》和《欢乐之家》都有个很美的名字,却是在讲述着不怎么美的爱情,题目表面上流淌着的诗意,在故事中被男女主人公之间无奈与现实冲得荡然无存。
对于华顿来说,旧纽约都是她一生抹不去的淡淡忧愁。
华顿用盛大的物质乐园衬托出纽约这个情感荒漠。
华顿出身于美国内战时期,其成长恰逢南北内战后美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期。
工业化的强大冲击力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商业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核心对作家的生活和创作无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女性作家,她选择了最擅长的爱情题材来表现美国内战引发的时代变迁与社会新旧价值观念的交替,尤其通过《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命运浮沉这一线索,《纯真年代》中主人公纽兰的爱情悲剧的主线,使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超越了个人命运的局限,反映了内战后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揭示了逃离这一深刻的社会现实。
正因为此,伊迪丝·华顿的小说才能历久弥新,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参考文献:
[1][美]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M].赵兴国,赵玲,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2.
[2][美]伊迪斯·沃顿.欢乐之家[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5:101.
[3]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1.
[4][美]伊迪丝·华顿.豪门春秋[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8:75.
[5]杨金才,王丽明.老纽约社会的婚姻——论伊迪丝·华顿的纽约小说创作[J].妇女研究论丛,2004,(5).
[6]余锦云.试论莉莉·巴特的悲剧[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3).
[7]赵树勤.寻找家园的孤独之旅——论20世纪女性文学的逃离主
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1).
[8][美]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M].赵兴国,赵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9]韩俊.心有所寄,身无所托——从小说《欢乐之家》、《伊坦·弗洛美》、《天真年代》看伊迪丝·华顿的悲观主义情结[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10]陈洁.“金字塔”里的困顿——从纽兰·阿却尔的矛盾性格看纽约上流社会[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