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重点笔记复习各章总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即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的规律A.D.M.E.

3.药效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期(20-30健康者)、Ⅱ期(200-300病者)、Ⅲ期(>400病者)、Ⅳ期(售后的临床监测)临床试验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首关效应(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量减少的现象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局部器官的血流量;体液pH;组织亲和力;体内屏障,包括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1)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饱和性:结合达饱和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可使游离药物浓度迅速增加,引起毒性反应。

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抑制现象:当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联合使用时,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个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其中一种或两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使药理作用增强或引起中毒。

3.肝药酶诱导:一些药物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加速其它同时使用的药物和自身的代谢,使药理效应减弱,这类药称为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卡马西平、乙醇、奥美拉唑、咖啡因、地塞米松、肼屈嗪等。

4.肝药酶抑制:一些药物则能抑制或减弱肝药酶活性,可使合用的药物代谢减慢,药物活性增强或出现毒性反应,这些药物称为肝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奎尼丁、喹诺酮类药、红霉素、华法林、氟西汀、西咪替丁、别嘌醇等。

5.肝肠循环:一些药物或代谢物能从肝细胞主动地转运到胆汁中,经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再被吸收,这种现象叫肝肠循环。

6.一室模型:用药后药物进入血循环并迅速均匀地分布到全身体液和各组织器官中,而迅速达到动态平衡。单次静脉注射后的药物

二室模型:药物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分布速率不同,药物首先进入分布容积较小的中央室(全血及血流充盈的组织,如肾、脑、心、肝等),然后较缓慢地进入分布容积较大的周边室(如血流较少,缓慢的肌肉、皮肤、脂肪等)。地西泮

7.生物利用度: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一般以口服吸收的百分率(%)表示。

8.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D)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意指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并不代表真正的容积。

意义:①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浓度时的给药剂量;②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摄取程度。0.05~0.2 (L/kg body weight),说明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内;0.2~0.7,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0.55~>10.0,主要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因此,Vd越大,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越明显

9.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它是临床用药间隔的依据

10.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容积血液中的某药全部清除干净。用L/h或ml/min为单位表示

11.稳态血浆浓度:等量多次给药时,血药浓度曲线先呈锯齿状上升,继而趋于平稳,不会持续无限上升,在4~5个半衰期接近稳态血药浓度(坪值)。稳态血药浓度的高低与每日

总量成正比。稳态血药浓度高限与低限之间的差距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5个半衰期规则!经过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 ss)!大约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从体内清除!!当改变药物剂量时,仍需经过5个半衰期坟能达到新的稳态血药浓度

12.负荷剂量:凡首剂1次使血药浓度达稳态水平的治疗浓度者。称负荷剂量。

意义:使到达稳态血药浓度(C ss)的时间提前。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3.不良反应:指药物在治疗量的作用下发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和意想不到的反应。

①副作用: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

②毒性反应:在用药剂量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情况下发生的机体组织、器官以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

③过敏反应:药物(有时可能是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称为过敏反应

④基因毒性:药物、化合物、放射线对基因的直接影响,可发生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⑤药物依赖性:,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在患者连续使用后能产生依赖性,表现为对该类药继续使用的欲望。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有时根据治疗目的不同而互换的现象

14.受体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高亲和性、可逆性

15.受体的向下调节:指具有络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在激动剂作用后发生细胞内吞而数目降低的现象

16.竞争性拮抗剂:指能与受体有亲和力但不产生受体激动效应的可以阻止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最大效应(E max)不变,激动剂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拮抗剂:指结合到受体蛋白上与激动剂结合位点不同的部位,阻止激动剂引起受体激动的药物。最大效应(E max)下降,也引起右移

17.量反应关系:随药物剂量变化而产生的效应变化。

效价:药物产生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的剂量或浓度(EC50),也称效价浓度,其数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有时也称最大效能

18.质反应的量-效关系:人群中对一个给定剂量的药物产生质反应的比例。

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50%效应(最大反应/阳性率)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 :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19.耐受性:指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药物的药效逐渐减弱,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的现象

耐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

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传出神经按神经递质分类

①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

所有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所有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分布在汗腺*)

运动神经

②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noradrenergic nerve):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③多巴胺受体:DA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