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发布!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a2591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8.png)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CSS患者可出现高热、低血压、休克、多器官功能衰 竭等严重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关节痛 等免疫相关表现。
诊断依据
CS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 影像学检查。其中,血液检查可发现促炎细胞因子水 平显著升高,有助于确诊。
治疗现状及挑战
治疗现状
目前,CSS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支持治疗以及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 是CSS治疗的关键,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 。
02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原理及技 术
人工肝技术简介
历史与发展
人工肝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定义与分类
人工肝是一种体外肝脏支持装置,根据其组成和功能,可分为非 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等多种类型。
临床应用
人工肝技术在治疗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急性加重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针对人工肝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专家们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展望,包 括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临床与科研 的深度融合等。
有专家指出,目前人工肝技术仍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如设备成本、 技术普及率等问题,需要行业共同努 力克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有望在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及其他 重症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高效的治疗效果。
THANKS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完善治疗规范
进一步完善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 在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中的 操作规范,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加强技术研发
2024肝衰竭诊治的进展与挑战
![2024肝衰竭诊治的进展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ec6ab7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e.png)
2024肝衰竭诊治的进展与挑战肝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其病死率极高,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
各国学者不断探索其定义、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
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作为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失代偿并伴有器官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短期病死率尤为突出。
目前,〃三早一体系〃的全程管理模式已成为肝衰竭治疗的基本策略。
尽管近年来肝衰竭的临床诊疗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的争议与共识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以肝脏和/或肝外器官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综合征。
ACLF的定义一直是国内外有争议的问题,全球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CLF定义与诊断标准包括:欧洲肝病学会ACLF标准(EASL-ACLF)、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ACLF标准(COSSH-ACLF)、亚太肝病学会专家共识(APASL-ACLF)、北美终末期肝病研究联盟ACLF诊断标准(N ACSELD-A CLF)、美国胃肠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和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等。
2022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综合APASL x EASL-CLIF X NACSELD,提出具有包容性的定义。
ACLF是发生在伴或不伴肝硬化的慢性肝病基础上的一种具有潜在可逆性的疾病,在缺乏基础肝病治疗、肝脏支持系统治疗或肝移植的情况下,可导致多器官衰竭,3个月内病死率高。
ACLF通过慢性肝病、胆红素升高和INR延长来识别,肾脏、呼吸、循环或脑功能衰竭支持诊断的建立。
脏器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EASL-CLIF或NACSELD脏器衰竭评分来评估。
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版)》中将ACLF定义为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伴或不伴随肝外器官衰竭。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92f92dcf84b9d528ea7af5.png)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 - 19) 的防治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有效救治是降低该疾病病死率的关键。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能清除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价值。
由李兰娟院士领衔,基于全国各地的救治经验,整合全国各地专家意见,针对人工肝治疗重型、危重型 COVID 患者的基本原理、治疗适应证、相对禁忌证、治疗模式选择、监测指标及疗效评价等进行总结,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供各单位参考开展救治工作。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肝,人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共识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 - 5256( 2020) 06 - 1228 - 02Expert consens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liver blood purification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nd critical COVID - 19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bstract: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COVID - 19 nationwide has entered a tackling phas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evere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s the key to reducing the fatality of the disease. The artificial liver blood purification system can remove inflammatory factors,alleviate the damage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he body,and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OVID -19. Led by academician Li Lanjuan,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reating patients across the country,integrating the opinions of expert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the center summarized and formulated the consensus including the basic principles,treatment indications,relative contraindications, mode selection,monitoring indicators,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artificial liver,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COVID - 19 patients.Key words: coronavirus infections; liver,artificia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nsensus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 - 19) 的防治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有效救治是降低该疾病病死率的关键[1]。
人工肝的临床应用
![人工肝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b934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c.png)
补充肝脏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肝的临床应 用案例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病例介绍:患者年龄、性别、 病因等基本信息
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等诊断依据
治疗过程:人工肝治疗的具体 方案和实施步骤
治疗效果:治疗后的生理指标 和症状改善情况
慢性肝病的治疗
人工肝治疗过程:设备连接、 血液净化、监测指标
人工肝的技术前景展望
人工肝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肝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将会有 更加高效、安全的技术出现。
人工肝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人工肝技术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将会更加广泛 地应用于各种肝病的治疗中。
人工肝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人工肝技术将会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患者提 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人工肝技术的社会影响:随着人工肝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对医疗行业、社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总结与展望
人工肝的临床应用价值
人工肝在临床治 疗中的意义:人 工肝是一种辅助 治疗手段,能够 暂时替代肝脏功 能,为肝衰竭患 者提供支持,延
长生存时间。
人工肝的临床应 用范围:适用于 各种原因引起的 肝衰竭,如急性 重型肝炎、亚急 性重型肝炎、慢 性重型肝炎及爆 发性肝衰竭等。
拓展人工肝的应用范围,包括 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病的辅助 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人工肝治疗前的准备:评估 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人工肝治疗后的效果:改善 肝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
人工肝治疗的注意事项:严 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并发
症的预防和处理
人工肝血液净化
![人工肝血液净化](https://img.taocdn.com/s3/m/c1cd134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5.png)
PA R T. 0 3
常用导管类型
弯管
直管
红端(开口在侧端) 引血端:管径1.0
蓝端(开口在下端) 回血端:管径1.1
PS:双腔管动静脉端反接会增加 血液再循环率
引血
回血
置管
优点
缺点
颈内静脉
对患者活动限制少,血液透析患者中心
(首选右侧) 静脉置管首选。
CRBI发生率相对较高
锁骨下静脉
发生导管相关感染 (CRBI)的几率较低
①易受锁骨压迫而致管腔狭窄,血栓 形成风险较高; ②压迫止血法效果差、出血并发症较 多。
股静脉 (ICU首选)
①压追止血效果好,血肿发生率低; ②穿刺方便、技术要求低。 ③CRBI发生率并不比颈内静脉高;
血栓形成风险较高
颈内置管首选右侧颈内,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 适规格及长度的导管。
常用治疗模式
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
CONTENTS
1 CRRT概述
2 人工肝支持系统
3 4 血管通路的建立
常用治疗模式
CRRT概述
PA R T. 0 1
CRRT的定义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指 一组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是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治疗方式的总 称,治疗时间为每天24h或接近24h。
《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课件
![《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c20e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4.png)
各类重症肝炎的治疗
慢性重症肝炎:人工肝支持 治疗,改善肝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
急性重症肝炎:人工肝支持 治疗,改善肝功能,降低死 亡率
肝硬化失代偿期:人工肝支 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人工肝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脓毒症:一种严 重的全身性炎症 反应综合征,可 导致多器官功能 障碍
人工肝的分类
生物型人工肝: 利用生物材料 制成的人工肝, 如肝细胞、肝
组织等
非生物型人工 肝:利用非生 物材料制成的 人工肝,如血 液净化装置、
血液透析等
混合型人工肝: 结合生物型和 非生物型人工 肝的优点,如 肝细胞-血液净
化装置等
便携式人工肝: 便于携带和使 用的人工肝, 如便携式血液
净化装置等
人工肝可以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如 解毒、合成蛋白质等。
添加 标题
人工肝可以分为生物型和非生物型两种, 其中生物型人工肝使用生物材料,如肝细 胞、肝组织等;非生物型人工肝使用非生 物材料,如活性炭、树脂等。
添加 标题
人工肝的应用范围包括急性肝衰竭、慢性 肝衰竭、肝移植前准备等。
人工肝的发展历程
1950年代:人工肝的概念 首次提出
人工肝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肝功能改 善:如 ALT、 AST、胆 红素等指 标下降
凝血功能 改善:如 PT、 APTT、 纤维蛋白 原等指标 改善
肝性脑病 改善:如 意识状态、 行为异常 等改善
腹水改善: 如腹胀、 腹痛等症 状减轻
肝肾综合 征改善: 如尿量增 加、肌酐 下降等
肝性脑病 改善:如 意识状态、 行为异常 等改善
人工肝支持治疗的 作用:改善肝功能、 降低死亡率、提高 生活质量等
肝移植术前等待及术后辅助治疗
组合型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组合型人工肝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8f617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3.png)
组合型人工肝的研究进展黄玥,彭虹,罗新华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贵阳 550000通信作者:罗新华,*********************(ORCID: 0000-0001-8285-3063)摘要:目前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肝移植前后无功能时期、严重胆汁性淤积等疾病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通过各种模式互补组合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以改善机体凝血因子和白蛋白等物质的血浆置换模式联合其余增强清除体内有毒物质谱的模式。
以肝细胞的合成、转化功能为设计理念的生物型人工肝(BAL)近年也取得飞速发展。
肝衰竭患者先经NBAL解毒后,再予以BAL合成、转化体内活性物质,能更接近人体肝脏正常生理功能。
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组合NBAL模式,再结合疗效稳定的BAL是未来重症肝病患者体外支持治疗方向。
关键词:组合型非生物人工肝;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基础-ZK[2021]重点013)Research advances in combined artificial liverHUANG Yue,PENG Hong,LUO Xinhua.(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Guizhou 55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O Xinhua,*********************(ORCID: 0000-0001-8285-3063)Abstract:At present,in vitro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has achieved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diseases such as liver failure due to various causes, non-function state before and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severe cholestasis. Non-bioartificial liver (NBAL)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rough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modes,mainly the plasma exchange mode for improving coagulation factors and albumin combined with other modes for enhancing the elimination of toxic substances in the body. Bioartificial liver (BAL),based on 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synthe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patocytes,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can almost obtain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human liver after NBAL detoxification and BAL synthe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body. NBAL mode combined with BAL with a stable therapeutic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 is the direction of in vitro suppor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disease in the future.Key words:Combined Non-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Combined Bioartificial Liver; TherapeuticsResearch funding: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ZK[2021] Key 013)肝脏是体内代谢功能最旺盛器官之一,对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至关重要。
血液净化技术包括人工肝技术
![血液净化技术包括人工肝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9b28b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9.png)
血浆置换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严重感染等。
PART 04
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血 液净化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血液净化技术可以调节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为 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原理
血液净化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半透膜的渗透作用,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和过 量水分被清除,同时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和氧气,以达到治疗和调节身体状态 的效果。
血液净化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血液净化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放血疗法和水疗等自 然疗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净化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
PART 03
其他血液净化技术
血液透析
定义
血液透析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血 液净化技术,通过扩散和渗透原 理,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 分清除,同时补充必要的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
工作原理
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作为透析器 ,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进行交 换,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被清除 ,同时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其他疾病
人工肝技术还可用于治疗 其他疾病引起的肝功能衰 竭,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
人工肝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能够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减轻肝脏负担,改善临床症状,为肝衰竭患者争取宝贵时间。同时 ,人工肝技术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便利。
缺点
人工肝技术仍无法完全替代肝脏的全部功能,对于长期治疗和反复治疗的效果有限。此外,人工肝技 术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同时,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课件
![《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891d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a.png)
慢性肝衰竭
01 慢性肝衰竭是人工肝治疗的又一重要适应症。
02 慢性肝衰竭患者由于长期肝功能不全,容易出现 腹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02 人工肝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 状况、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肝脏疾病
除了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人工肝治疗还可应用于其他肝脏
疾病的治疗。
例如,重症肝炎、药物性肝炎、 脂肪肝等。
02
长期预后评估
关注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等指标,以 评估人工肝治疗的远期效果。
人工肝的治疗费用与经济效益
治疗费用
包括人工肝材料费、手术费、住院费等直接费用 ,以及因治疗产生的其他费用如输血费等。
经济效益
评估人工肝治疗对患者及社会的经济影响,包括 治疗后的工作能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及降低医疗 负担等方面。
人工肝的分类
01 非生物型人工肝
非生物型人工肝主要利用活性炭、树脂等进行物 质交换,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补充营养物 质等。
02 生物型人工肝
生物型人工肝是在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基础上,通 过加入活性的肝细胞或肝脏组织,进一步增强肝 脏功能。
03 混合型人工肝
混合型人工肝结合了非生物型和生物型人工肝的 特点,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肝细胞或肝脏组织与 血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2
人工肝的工作原理
人工肝的工作流程
血液引流
通过导管将患者的血液引 流至体外。
血液回输
净化后的血液经处理后回 输至患者体内。
血液净化
利用特定的吸附剂或膜分 离技术对血液进行净化, 去除有害物质。
人工肝的原理
01
02
03
模拟肝脏功能
人工肝通过特定的装置和 材料模拟肝脏的代谢和排 泄功能,帮助清除患者体 内的有害物质。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2024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2024](https://img.taocdn.com/s3/m/234b34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e.png)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2024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因肝功能严重损伤引起的危重症,尤其是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进展决,病死率高。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体外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有害毒素及炎症介质,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改善紊乱的内环境,从而为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或肝移植创造条件。
人工肝的类型可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及混合型。
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近年来无论是设备、治疗模式,还是临床研究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多进展,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肝类型。
此外,近年来有关生物型人工肝(BAL)涉及的种子细胞、生物反应器等关键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呈现出令人期待的前景。
1、NBAL的研究进展随着人工肝技术的不断进步、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NBAL在肝衰竭救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
我国制定的《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对千规范、普及该技术,进一步提升肝衰竭的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也逐渐认可人工肝技术的作用,发布了相关专家共识。
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对千NBAL尤其是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国外相关肝衰竭临床指南尽管对于人工肝能否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尚存在争议,推荐意见不尽相同,但多数认为对于患者的生化及炎症指标、肝性脑病严重程度等具有—定的改善作用。
2019年亚太肝病学会更新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推荐应用血浆置换为主的NBAL。
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提出,除临床试验外,不推荐常规使用NBAL或BAL,但也指出白蛋白透析可以改善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性血浆置换在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阳干衰竭中具有潜在益处。
上述推荐意见之间的差异,一方面反映出肝衰竭的复杂性以及此类危重症患者要进行高质量临床试验的难度与挑战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东西方有关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及人工肝技术的应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4c63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7.png)
保持血管通路通畅,避免感染、血栓形成、狭窄等并发症,同时注意监测 血液净化效果及患者生命体征。
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
观察穿刺部位及全身出血情况,及时调 整抗凝剂用量及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
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局部护理及预防全身感染。
血栓形成与狭窄
加强血液净化操作及抗凝剂管理,及时 处理高凝状态及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时性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穿刺、血管切开和中心静脉导管等,适用于急性 肾功能衰竭、药物或毒物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短期血液净化治疗。
03
永久性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搭桥和中心静脉导管等,适 用于长期血液净化治疗,如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血管通路建立前的评估与准备
在建立血管通路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肾功能状况、手 术史、血管条件等。
2023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 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3)解读
目录
• 引言 • 血管通路建立的概述 • 血管通路建立的操作方法 • 血管通路的应用及管理 • 共识的解读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重症血液净化疗法是治疗重症患者的有效手
1
段,而血管通路是该疗法的基础。
血管通路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重症患
2
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中国专家在血管通路建立与应用方面积累了
3
丰富经验,因此制定共识以规范和指导临床 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共识的制定与发布
共识制定
由多学科联合制定,包括重症医学、急诊医学、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等领 域的专家参与。
共识发布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3698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1.png)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感染
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菌 感染或病毒感染。应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 性使用抗生素。
溶血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可能 导致红细胞破坏,引发溶 血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 ,给予相应处理。
03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的护 理要点
术前护理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肝功能 、凝血功能等,评估患者 是否适合进行人工肝血液 净化治疗。Leabharlann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的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治 疗方案,准备所需设备
和材料。
血管通路建立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 刺,建立体外循环。
血液净化
通过滤过、吸附、透析 等方法清除血液中的有
害物质。
血液回输
净化后的血液通过回输 管路返回患者体内。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01
02
03
出血
由于体外循环过程中抗凝 剂的使用,可能导致出血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止血 、补充凝血因子等。
维持管路通畅
确保血液净化管路的通畅,防止管 路堵塞或脱落。
术后护理
观察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感染、电 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 。
指导患者生活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指标,评估人工肝血液净化效果。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休息和活动,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4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的效 果评估与展望
案例一: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危重,进展 迅速,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能够清除 患者体内的毒素和炎症介质,减轻肝 脏负担,改善患者的病情。
护理方面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和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 疗依从性。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300243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是一种由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因引起的免疫反应失控的临床综合征。
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并出现发热、全身多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炎症反应及功能损害,甚至衰竭而死亡。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能清除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其在重症H7N9、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救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专家组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现有临床应用经验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CSS患者的基本原理、治疗适应证、相对禁忌证、治疗模式选择、监测指标及疗效评价等进行总结,制订了本专家共识,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关键词】人工肝;血液净化;细胞因子风暴;共识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简称人工肝,是基于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和代谢紊乱特点而设计的、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血液净化支持系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人工肝系统逐渐从单一功能发展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模式。
国内常用的是李氏非生物型人工肝,简称李氏人工肝,Li-ALS历经多代发展,目前为Li-ALS3.0系统,实现了合成、代谢、解毒和平衡等各种功能,能更全面地暂时替代肝脏功能,显著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并形成了标准化的技术操作指南。
随着对ALBPS作用机制、疗效的深入研究,并根据其能清除肝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原理,ALBPS的临床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已超出了肝脏替代的范畴,也被应用于清除细胞因子风暴。
因其可清除炎症介质、恢复机体免疫稳态,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而且还可以起到改善体内代谢紊乱、精准容量管理和支持肝肾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Li-ALS3.0非常适用于救治由CS发展而来的综合征患者.包括由感染、脓毒症、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类疾病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患者和因免疫治疗诱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患者。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与生物型人工肝研究进展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与生物型人工肝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39ef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8.png)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与生物型人工肝研究进展周莉,杨颜榕,陈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肝衰竭与人工肝治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69通信作者:陈煜,**********************.cn(ORICD: 0000-0003-1906-7486)摘要: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进展快速,预后不良。
目前其内科治疗方法仍有限,人工肝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启动时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动态演变过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与非生物型人工肝相比,生物型人工肝能更好地模拟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其核心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关临床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及生物型人工肝相关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人工;肝功能衰竭;治疗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304400);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培养计划(DFL20221501);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22-2-012);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220484201)Optimization of non-bioartificial liver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ZHOU Li, YANG Yanrong, CHEN Yu.(Beijing Municipal Key Laboratory of Liver Failure and 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 Research,Forth Department of Liver Disease Center/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Liver Diseases and Artificial Liver Center,Beijing YouAn Hospital, Capital Medi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u,**********************.cn(ORICD: 0000-0003-1906-7486)Abstract:Liver failure is a common clinical syndrome with rapid progression and poor prognosis. Currently, there are still limited internal medical treatment methods for liver failure,and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Non-bioartificial liver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and clinicians should determine the starting time,mode,and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and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isease,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n-bioartificial liver,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liver cells. At present,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ts core technology, and related clinical studies are being conducted actively,suggesting a vast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of non-bioartificial liver technology and the advances i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artificial liver technology.Key words:Liver, Artificial; Liver Failure; Therapeutic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22YFC2304400); Beijing Hospitals Authority’s Ascent Plan (DFL20221501);Construction Project of High-level Technology Talents in Public Health (2022-2-012);Beijing Nova Program (20220484201)肝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以多种因素引起严重的肝功能损伤为特征,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死率极高[1],肝移植是其唯一的治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发布!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在其他疾病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拓展。
该技术在我国多省市开展已有数十年,覆盖范围广,但各地区对治疗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血管通路的建立、抗凝剂的使用、常见机器报警处理、治疗的流程与管理乃至人工肝治疗室的布局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差异。
尽管我国已颁布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对规范与提升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针对目前临床的实际问题,仍需要结合重症肝病及人工肝特点,进一步突出临床实用性,从而有助于该技术的普及与提升。
撰写该共识的目的旨在突出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操作与应用要点,强调规范性与临床实用性,从而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
鉴于肝衰竭的复杂性,以及新的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不断涌现,该共识无法涵盖涉及的所有问题,仅是提供基本规范,便于临床上基于疾病特点、人工肝血液净化原理以及医疗资源可及性等因素制订合理的方案。
随着人工肝技术不断完善与成熟,该共识也将不断进行更新。
1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相对禁忌证及时机选择1.1 适应证(1)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前、早、中期;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增多,治疗风险大,患者获益可能减少,临床医生应权衡利弊,慎重进行治疗,同时积极寻求肝移植机会。
(2)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前等待肝源、肝移植术后出现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
(3)严重胆汁淤积性肝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4)其他疾病:如合并严重肝损伤的脓毒症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中毒以及难治性重症免疫性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等。
具体不同人工肝模式的适应证详见第3部分。
1.2 相对禁忌证(1) 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2)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肝素和鱼精蛋白等严重过敏者;(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4)心脑梗死非稳定期者。
1.3 时机选择人工肝治疗时机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疾病病理生理特点、人工肝模式原理及治疗目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确定,总体原则为“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亚急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前、早及中期患者,建议在针对病因及发病诱因等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开始人工肝治疗,以阻断病情进展、促进肝功能恢复;对于上述晚期患者,因其一般并发症多、总体预后差、人工肝治疗风险大,应详细评估风险,治疗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各种应急预案),同时积极寻求肝移植机会。
对于急性肝衰竭,因其合并肝性脑病且病情进展快,建议尽早选择适宜模式开始人工肝治疗,同时动态评估预后,必要时积极寻求肝移植机会。
具体治疗模式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治疗频率建议根据肝衰竭类型、病情进展速度确定。
对于肝衰竭肝移植术前等待肝源期间的患者,建议积极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以期改善并发症,延长存活时间,为成功过渡到肝移植创造条件。
对于肝移植术后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如果在调整抗排异治疗方案后效果仍欠佳,则建议尽早开始人工肝治疗。
对于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也建议尽早开始人工肝治疗。
对于严重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如果除外梗阻性黄疸,经一般治疗胆红素水平仍居高不下,则建议开始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治疗后要根据患者症状、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等实验室指标、并发症控制情况、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肝衰竭分级分期及一些动态评估分型方法等来判断患者预后,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则可停止人工肝治疗。
2人工肝血管通路的建立目前常用的人工肝血管通路建立方法有中心静脉置管法、外周血管穿刺法或两者结合。
因中心静脉置管法与外周血管穿刺法比较具有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稳定、基本满足所有人工肝治疗模式的优势,故临床多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法。
2.1 中心静脉置管人工肝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主要包括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
主要采用无隧道无涤纶套大流量双腔导管,建议采用超声定位或超声引导穿刺置管。
颈内静脉置管后可行胸部X线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中心静脉置管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局部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不配合。
颈内静脉置管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常用穿刺点为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距锁骨上缘3~5 cm,颈总动脉前外侧,选择导管长度右侧12~15 cm(左侧15~19 cm);导管留置一般不超过4周;有气胸、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股静脉置管多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1~3 cm,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内侧0.5~1 cm为穿刺点,导管长度至少19~20 cm;导管留置一般不超过2周;因患者不便活动、导管距会阴部较近、血流速度慢等原因,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堵管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高。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在治疗效果方面无差异。
锁骨下静脉穿刺因难度大、不易压迫止血、血栓及狭窄发生率高,在人工肝治疗中选用较少。
2.2 外周血管穿刺为保证血流充足稳定,一般选择外周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为出血端,选择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为回血端,也可选择静脉-静脉方式。
穿刺针采用16G~20G内瘘针或软管留置针。
外周血管穿刺法并发症较少,血管出路及回路分开置管,故血液循环率不受影响,满足大部分人工肝治疗模式,且单次使用,价格低廉。
但其受外周血管条件影响,特别是动脉穿刺受影响因素稍多,血流量欠佳,适合于血流量要求不高和治疗时间较短的模式。
并发症罕见,主要是瘀斑、假性动脉瘤等。
2.3 主要并发症及其防治(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部压迫止血,如为术中出血应注意观察是否抗凝过度;如出血范围较大或怀疑血肿,必要时应行超声检查,判定或监测出血情况,可使用止血药物协助治疗。
(2)误穿动脉:立即拔除穿刺针,指压至少10 min,充分加压止血防止发生血肿。
(3)感染:确诊后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4)气胸及血气胸:中心静脉穿刺时防止穿刺点过低,避免扩皮器进入太深,发生后可按一般气胸处理。
2.4 留置导管的护理按照ISO9001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导管护理,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肝治疗术中、术后注意观察:置管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感染、脱管、堵塞等情况;置管侧肢体有无疼痛、肿胀、颜色变化;置管侧肢体动脉搏动情况;留置导管固定情况,是否有松动、脱落等;导管有无破裂或开关失灵。
留置导管时需要进行导管滑脱评分,悬挂导管滑脱警示标识,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必要时予以约束带协助固定。
(2)留置导管期间,头部或大腿应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免引起局部出血,睡眠时避免卧于置管侧,以免压迫导管或因摩擦使导管外移和松动脱落。
(3)适当按摩及指导患者进行肢体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保证充分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4)积极预防感染,穿刺处皮肤需保持清洁和干燥,隔日更换敷料。
(5)隔天进行导管通畅性检查及护理:护理时先抽出导管内的封管液,观察有无血凝块,确定通畅、无血凝块后再进行冲管及封管,严禁在有血凝块时直接推注,以免发生栓塞。
3人工肝常用治疗模式及其操作方法基本操作流程:开机自检→选择治疗模式→安装及预冲管路→将患者血管通路与治疗管路相连→设置治疗量等参数→开血泵进行自血循环→逐渐调高血泵速度→自血循环至少5 min后,开启治疗泵→达到预设治疗量后结束治疗→进入回收程序,断开动脉端连接,血管通路动脉端处理→回收完毕,断开静脉端连接,血管通路静脉端处理→治疗后观察,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
3.1 血浆置换/选择性血浆置换(PE/SPE) 3.1.1 原理膜式PE使用血浆分离器将引出体外的全血分离出部分血浆弃去,同时弃去了溶于血浆中的各种透过膜孔的成分,保留了不能透过膜孔的血细胞和血小板,再以等量置换液与血细胞混合后输回体内。
如使用血浆成分分离器,其膜孔径及蛋白筛选系数低于血浆分离器,就可进行SPE,此模式可更多保留患者血浆内的中、大分子物质,如凝血因子、球蛋白。
离心式PE用离心机将全血在一定转速下进行离心,使血浆和血细胞分离,弃去部分血浆,再以等量置换液与血细胞混合后输回体内。
3.1.2 参数设置全量PE的置换量推荐为1.0~1.3个血浆量,血浆量可用以下公式估算:血浆量=患者体质量(kg)흰%uD7[(1.0-红细胞压积)%uD70.91]。
膜式PE参数设置:血流速度80~150 mL/min;分浆比20%~30%;血浆分离速度20~30 mL/min,置换液速度要与血浆分离速度保持一致。
离心式PE参数设置:血流速度30~8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15~30 mL/min;置换液速度与抗凝剂速度之和一般等于血浆分离速度,以保持液体平衡。
3.1.3 应用要点PE使用的置换液主要包括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溶液、其他血浆代用品。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置换液,例如:当患者PTA 正常或下降不明显时,可用部分白蛋白溶液代替新鲜冰冻血浆;当患者PTA下降较明显,可获得的新鲜冰冻血浆量不足时,可先用血浆代用品,再用新鲜冰冻血浆,血浆代用品的用量以不超过置换总量的1/4为宜。
要注意根据不同血浆分离器/血浆成分分离器的特性及患者红细胞比积来设置分浆比,避免分浆比高于血浆分离器的承受上限而发生破膜或分浆比过高造成血液过度浓缩,从而引起红细胞破坏及管路堵塞。
PE的治疗频率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致病介质的体内分布容积、致病介质的半衰期、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如肝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的基线水平及反弹幅度)等。
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的枸橼酸偏碱性,且胶体渗透压一般低于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故PE可能会加重肝性脑病,已有明显肝性脑病的患者不建议单独行PE模式,建议选择其他模式或选择PE联合其他模式。
3.1.4 优缺点及适用人群优点:操作简单、可广谱快速高效清除各种毒素、可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成分(如凝血因子等)、治疗时间较短、患者耐受性好等。
与膜式PE相比,离心式PE的优点是所需血流速度较低,可通过外周血管穿刺进行,从而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与风险。
缺点:受血浆来源限制、水溶性毒素清除差、可能会加重肝性脑病、存在血浆过敏可能、血制品相关感染风险、治疗后可发生水钠潴留等。
离心式PE缺点还有分离的血浆中可能混有细胞成分、操作相对较复杂、不能进行SPE等。
适用人群:肝衰竭、肝衰竭前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患者血中存在大分子或与白蛋白结合的致病介质的其他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等。
3.2 血液灌流(HP)/血浆灌流(PP) 3.2.1 原理HP/PP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活性炭、树脂等材料)与体内待清除的代谢产物、毒素、药物等吸附结合,清除这些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