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造成宋代绘画繁荣的文化因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造成宋代绘画繁荣的文化因素◇
作者:李杰
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10期
摘要: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艺术,造极于两宋。”宋代是真正让中国传统绘画大放异彩、走向成熟并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朝代。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座高峰,宋代绘画取得如此成就与其背后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理学思想体系下,上至宋代统治者崇尚文治、推崇书画的政策,下至文人团体追求雅致生活的美学思想,这些因素都将宋代绘画推向一个新高度。从宋代哲学、统治者思想及文人审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宋代的绘画发展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宋代绘画;理学;格物致知;自上而下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绘画艺术逐渐成熟和完善。尤其到了宋代,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中国古代绘画进入鼎盛时期。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画家云集,皇宫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商人都注重绘画艺术,促进了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绘画的繁荣,使得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变得多样。造就如此景象离不开其背后文化因素的影响。从笔者搜寻、整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来看,大量学者对宋代的绘画作品均有详细的研究,且留下了丰富的理论。大量的宋代绘画作品被后人发掘并被人熟知,可关于如此数量可观、不同形式的繪画作品的产生原因,学界对此研究并不多。学者闵雪在《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一文中提到二程理学推动了宋代各项画种和画论的发展。学者柯希仑在《宋代文化与宋代绘画美学简论》中提到宋代儒释道合流形成的理学思想直接影响了宋代绘画美学的发展。学者马飞炜、胡重明在《宋朝:浪漫与倔强的时代——漫谈“重文轻武”》一文中提到宋朝出现众多文学才子和宋词的发展与宋朝重文轻武思想观念息息相关,这种思想也直接推动了绘画事业的进步。学者王娟在《浅析宋代画院的特征与作用》中认为画院中文人画对宋代后期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前人对宋代绘画的分析与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成果,然而笔者发现,对于宋代绘画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学界研究较少,且研究得不够全面深入。笔者认为,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思想和对绘画的推崇重视,以及文人阶层的日益壮大是宋代绘画取得如此辉煌成的重要原因。
一、理学的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合流统一的现象在宋代表现得尤为明显,逐步形成了完整、精密的理学理论体系。理学发端于唐代中后期,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安史之乱引起社会动荡,不仅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使百姓思想变得活跃。中晚唐时期的文化运动和北宋诸子的不懈努力促使中国古代较为完备的哲学思想——理学逐渐形成,理学也是宋代治理国家的主要理论。虽然理学的创立并不是为绘画服务的,但由于宋代画院大批的文人才子由皇家直接管
理,他们创作的绘画作品都体现了一定的理学思想。理学思想的信奉者们认为追求理趣应在绘画时有所体现,认为绘画创作应当表现出宇宙万物的“理”。
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精神激起了画家研究自然万物的热情,所谓的理论指导实践由此得以体现,造就宋代写实绘画艺术的高峰。画家描绘客观现实,于细微之处进行精致而准确的刻画,一丝不苟。南宋画家马远也将这种格物致知精神运用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细致描绘自然山川,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细致处理,营造水流波纹的真实感和意境美,表现树叶的季节变化。就马远的《月下赏梅图》来讲,这幅画虽然是小幅扇面画,却不难看出经过了画家的精心安排布局,画面灵动而内敛。在这幅画中,寂静的夜空之下,山峦起伏,远处是隐约可见的山脉;右下侧是几株梅树斜倚在崖壁上,枝干的画法是马远惯用的“马拖枝”,交错横亘富有体积感;左侧有一位高士席地而坐,在他身后,一名童子恭敬地站在他身旁,二人共同欣赏着月色。这景象就像张若虚的诗中所写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一般。马远生活的南宋光宗、宁宗两朝恰恰是宋代文艺理学影响广泛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样格物、求理的文化背景下,文人将自己的审美情怀寄托在绘画之中,注重诗意、情感的表达,马远就在他的画中含蓄地表达了他所追求的审美理趣。
二、自上而下的文化自觉
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代政权以后,宋代统治者对武力十分忌惮,再加上宋太祖曾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所以宋代统治者大力倡导文治,从朝廷再到边境布防各个部门都采用文官担任要职。以文治国的理念促进了整个宋代文艺的繁荣,使中国绘画得以发展成熟,并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宋代绘画深受当时文化的影响。宋代对于美的追求是自上而下的,形成了系统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历代皇帝都比较擅长艺术创作。宋徽宗、宋高宗和宋太宗喜书画,朝廷上下对具有风雅之情的绘画十分追捧。其中宋徽宗的绘画艺术成就最高,虽然他在政治上平庸无为,但其绘画成就确是不可磨灭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精通绘画、音乐、诗词歌赋还有书法。
这种统治者酷爱艺术的环境催生了完善的画院体系和大批职业画家,院体画由此诞生。南唐李璟在金陵宫廷内设立了翰林图画院,院中设待诏、袛侯等职。到了宋代,宋徽宗依旧推崇这样的画院体系。宋代的画院广集绘画能人,普通人凭借绘画才能可被画院录用并享有俸禄。宋代留名在册的画家就一百五六十人,还有众多佚名的。宋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画院的发展,使得画院规模扩大。宋代画院人才济济,名家层出不穷,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代表性作品有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长达11.9米。王希孟继承并发展了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完整地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千里江山景色。在该画中,山脉起伏,层层叠叠,江水烟波缥缈,浩荡无际。画家用笔精细,心思巧妙,灵活运用绘画技法,使画面兼具古典意蕴之美和新意。
在统治者喜欢绘画艺术的背景下,宋代的文人普遍进行绘画创作,甚至达到了必赏画、一言一语皆谈画的境界。在自上而下的绘画风气下,各路画派猛然崛起,花鸟画和山水画逐渐发展成熟。宋代文人雅士十分追求隐逸生活,由此兴起的雅致的生活美学,在文人阶层和民间迅速流行起来。宋代的文人画特别注重诗意、情趣和境界,讲究笔墨趣味,常常是内敛与思辨的艺术风格,含蓄地表达画家的情感。宋代文人常用书法入画,追求表达个人精神品质,题材上常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绘画对象,代表画家有文同、法常、苏轼、杨无咎等人。文人画是一种综合性的绘画艺术,通常融合了诗、书、印,表达的情感也与中国的诗歌有共通之处。
宋代是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朝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宋人所流行的“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无疑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点茶、焚香的时间给予了文人思考想象的空间,使文人感受生活,提升文人的内涵和修养。宋代文人喜欢将各式各样的插花造型带入画中,另外,宋代流行起来的挂画艺术还推动了绘画的繁荣。宋代统治者愛花鸟画,文人爱山水画,百姓则喜风俗画,绘画已成为宋代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文艺生活中的极致美学
纵观历史,宋代社会非常文艺和浪漫,宋人的审美品位在其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宋词在宋代美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还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的观点。何为境界,笔者认为境界就是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好词都是借助物象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胸怀,体现诗人的某种心境。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将诗画进行结合,营造诗画的意境,提升了绘画的韵味和品位。宋代的绘画不再单纯讲究技法和线条,更多是注重内在神韵的展现,一方面精准刻画物象外在形象,另一方面充分表达画家的内在情感。宋人的审美在宋画中有所体现,宋人通常选用清新淡雅的色彩进行绘画,且对于服饰、瓷器等的用色极简、柔和,低调而雅致。宋人通常选择低饱和度、低明度的色彩作为配色,与近几年大火的莫兰迪色相似。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宋瓷釉色天差万别,不同于唐三彩张扬鲜亮的色彩,具有内敛清澈的质感,这样的审美品位后人很难模仿超越。“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是宋人的美学追求。正如苏轼曾用泉水来比喻诗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艺术也需要超越感官,升华到思想。
如今的宋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名称了,而逐渐演变成文化史和艺术史中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宋朝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是自上而下的,宋徽宗就曾亲自编撰《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完整整理前世收藏的书法和绘画。在成熟完备的哲学体系下,上至统治者的重文政策和对书画的推崇,下至文人墨客对美的极致追求和民间的雅致生活文化,这些因素共同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