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地理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3.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教学重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教学难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教学准备:1. 地图册2. 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地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分布。

2. 讲解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如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及特点。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地图册,找出四大地理区域及地理界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重要性吗?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读图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征,掌握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了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举例说出我国都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地理区域?2、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分别表示什么?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有没有相似性?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最接近?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8、青藏地区与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9、青藏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新疆山地牧场景观图、西双版纳景观图、东南沿海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打开。

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成后,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学生回答)我所在的行政区域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那么,我们看看这段描述里面,既有行政区域,也有自然区域。

(教师总结)可见: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不仅如此,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者不同级别的区域。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地理环境进行系统了解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个地理区域的划分,使学生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征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征,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征。

2.难点: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区为例,阐述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

2.准备相关案例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3.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同时,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典型特征。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风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点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的掌握,以及对地理环境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环境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地图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3.准备问题,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根据地图,你们能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吗?”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时,通过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区域的地理位置。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案实录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案实录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案实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区域的分类,那么大家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区域吗?生:我国有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

请大家打开教材,翻到第34页。

(1)气候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青藏地区气候高寒。

(2)地形地貌: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北方地区多平原,西北地区多高原和盆地,青藏地区为高原。

(3)植被类型:南方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地区植被以针叶林和草原为主,西北地区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青藏地区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

师:大家明白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后,我们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

3.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师:我们来看北方地区。

请大家观察教材第35页的地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生:北方地区的范围是秦岭—淮河以北。

师:很好,北方地区的特点是气候寒冷干燥,地形以平原为主,植被以针叶林和草原为主。

请大家举例说明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生:北方地区有著名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还有长城、黄河等。

师:我们来看南方地区。

请大家观察教材第36页的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生:南方地区的范围是秦岭—淮河以南。

师:南方地区的特点是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请大家举例说明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生:南方地区有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还有黄山、峨眉山等。

师:接着,我们来看西北地区。

请大家观察教材第37页的地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2.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3.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三、教学策略本课是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知识和能力,本课是中国区域学习的基础,全书的关键。

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地理区域”两部分内容。

教材设计的两个活动题中,第一个是通过读图识图的方法,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第二个活动题则是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归纳秦岭南北两侧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建议教师重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通过课堂练习了解介绍了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其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教师可结合八上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展示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便于进行比较。

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重点是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划分依据。

本节内容为1个课时。

通过航拍中国秦岭两侧的差异的视频引入课程正文,首先学习区域的概念,继而过渡到区域的分界线,引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图片对比了解此线的重要意义,最后简要分析四大区域的划分方法。

五、教学流程六、当堂练习1.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A. 长江B. 淮河C. 珠江D. 黑龙江2.下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的是()A. 江汉平原B. 成都平原C. 辽河平原D. 洞庭湖平原3.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A.太行山 B.长白山C. 巫山D. 大兴安岭4.下列各地中,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是()A. 银川B. 武汉C. 太原D. 西安5.秦岭北坡山麓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南坡山麓为750—900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原因是什么?7.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4:D;C;D;A5. 一是受秦岭山地的阻挡,北坡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二是雨季长短不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教学对象分析: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

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5.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6.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教学模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导入新课]由学生写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即行政区域,从而引出不同的区域。

[讲授新课]一、不同的地理区域1、阅读P2 5-1图,分析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区域类型。

2、举例:曾经学过的区域类型。

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4、完成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第一、二位编码表示——级行政区;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学、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间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

)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 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O℃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八年级下 地理 商务星球版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参考教案

八年级下 地理 商务星球版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参考教案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参考教案环节活动内容我的教案集备反思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了解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初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比较各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的差异,说出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学习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体会人地协调关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习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及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与[多媒体情境导入]: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

不同地区的学生观看不同区域的地理景观图片。

通过观看不同区域的地理景观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进行区域划分的必要。

交流观察与发现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地理景观也就有所不同。

[教师点拨]:P2课本上四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请同学们对照P3地图,在四幅景观图片上填写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新授:(板书)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多媒体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教师讲述]: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不同,将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第一幅景观是沙漠,分布在我国的西北。

✧第二幅景观是林海雪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第三幅景观是高寒牧场,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

✧第四幅景观是水田,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学生在P2课本填写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学生观看地图,在课本上标注A B C三条界线并描画一遍,观察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通过图片观看和区域名称的填写,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区域地理位置的落实。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章复习示范教案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章复习示范教案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划分依据及地理差异;2.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描述区域的地理特征。

三、教学策略本章内容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知识的铺垫。

本章复习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已有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来分析区域差异问题。

复习过程通过地图贯穿,学生需要识记最基本的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分界线以及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和南北方区域的差异。

对于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分界线的意义来掌握。

这部分内容需要灵活运用,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

对于难点部分描述区域地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通常以解答题呈现,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答题方法。

四、教学流程1: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主导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气候D、地势读图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为青藏地区B.乙图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C.丙图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丁图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4: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线B.昆仑山--祁连山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C.年降水量的分布D.0℃等温线的分布答案:A;C;D;B;B中考真题1.对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重要的水田农业区B.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C.西北地区-牧区和河谷农业区D.青藏地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2.读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局部示意图”,秦岭—淮河以南多为水田,以北多为旱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水源C.土壤D.热量3.下列诗句能反映南方地区景色的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甲、乙两区域相比,甲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气候干旱,病虫害少B.海拔较低,气温较高C.光热条件好,水源充足D.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强5.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④区传统民居为蒙古包,适应游牧生活B.④区沙尘暴气象灾害频发C.④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D.④区年降水量一般少于800mm答案:D;B;D;D;D五、课程小结。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教材还设置了“活动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但他们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置“活动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各地理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活动与探究”环节所需材料,如地图、标本等。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大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哪些地区?2.呈现(15分钟)分别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置“活动与探究”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区域和区域划分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程度。

本章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要注意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重点。

学情分析1、经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秦岭和淮河及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通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了解中国地理四大区域的划分教案

了解中国地理四大区域的划分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关于了解中国地理四大区域的划分教案。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到中国的主要地理特点和区域划分,从而增强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中国地理特点和四大区域划分2.掌握中国各个区域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3.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进行地理信息分析。

4.培养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增强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2.了解中国的四大区域划分3.掌握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中国地理基础知识a.了解中国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b.了解中国的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

2. 中国的四大区域a.华北地区: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b.华东地区: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c.华南地区: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d.西南地区: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3. 中国地图及图表分析a.制作中国地图,标出各个区域。

b.使用图表进行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的分析。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地理和各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2.示范法:通过制作地图和制作图表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示范。

3.讨论法:通过学生对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的分析,进行讨论交流,增加学生对中国地理的理解。

第五部分:教学流程1.介绍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10分钟)a.介绍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

2. 介绍中国的四大区域(30分钟)a.分别介绍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b.强调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的差异。

3. 制作中国地图(20分钟)a.让学生在班内合作制作中国地图,并标注出各个区域,加深学生对中国地理的认识。

4. 制作图表分析(20分钟)a.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制作图表,并根据图表分析各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5. 学生讨论(20分钟)a.学生交流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和理解,老师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域差异。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环境的整体布局,引发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然后,分别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温暖、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的高原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注意:拓展内容和要求要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要符合教学实际,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的内容不要写入。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课,我感到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4. 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难点:
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联系与差异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1)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2)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4)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某些地理概念理解不深,难以理解和记忆。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并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教案名称: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 掌握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能够根据地理特征进行地理区域划分;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提问学生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了解程度,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2. 讲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a. 界线划分: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因素划分界线,如河流、山脉、气候带等;b. 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地理大区划分;c. 着重讲解亚洲的划分特点和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3. 案例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分析各个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并可以举例说明;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并与其他同学分享;5. 拓展应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可以用PPT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方法:1. 探究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地理区域划分的理解;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2. PPT或投影仪;3. 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4. 小组研究所需的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随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地理区域划分的理解程度;2. 小组展示:评估小组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深度;3. 总结归纳:评估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研究,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深入地理研究,并能够用PPT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中图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

中图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

中图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教案标题:中图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我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和特征。

2. 掌握中图版中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征。

2. 理解中图版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地理区域的观察和分析。

2. 理解中图版中的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准备:1. 中图版地理教材。

2. 地理地图和相关图片。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你知道我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吗?可以举例说明。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展示地图,介绍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2. 解释每个地理区域的特征,如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等。

Step 3: 中图版学习(20分钟)1. 分发中图版地理教材,让学生阅读与四大地理区域相关的内容。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中图版对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

3. 学生展示他们的总结,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Step 4: 拓展活动(15分钟)1. 分发地理地图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对比和分析,总结不同地理区域的异同点。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深入探讨某个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发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征有清晰的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地理区域的观察和分析。

3. 学生能够理解中图版中的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3.能够描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二、教学重点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2.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能够描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2.学习新知2.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介绍。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内陆河湖区、西部高原区和南部丘陵山地区。

2.2东部沿海地区特点: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经济发展较快,工商业比重较大;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外贸发达。

2.3内陆河湖区特点:位于中国中部,主要有黄河、长江等重要水系;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人口相对较少,城市化程度较低;交通不发达,发展相对滞后。

2.4西部高原区特点:位于中国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资源丰富,草原资源和矿产资源占优势;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近年来有较大进步。

2.5南部丘陵山地区特点:位于云贵高原和闽赣丘陵,地势起伏不平,气候湿润;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特产丰富;交通发达,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主力农业。

3.梳理知识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整理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并进行总结。

4.拓展应用将中国地图投影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并描述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并掌握了东部沿海地区、内陆河湖区、西部高原区和南部丘陵山地区的特点。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础,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文章描述该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找出洲际分界线。

2、了解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并能在地图上区分。

3、掌握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图、指图、填图,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集体协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四大洋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四大洋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第1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第1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1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秦岭——淮河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地理区域吗?他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线: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48页的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秦岭——淮河线在什么地方?
它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秦岭——淮河分界线。

师:现在,我们要了解一下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50页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国分为了哪四大区域?这几个区域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区域和区域划分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程度本章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要注意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重点
学情分析
1、经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为本节
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秦岭和淮河及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
知识基础
3、通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巩固联系旧知获得新知的学习方法
2、学会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链、知识网从而
形成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学会获取地理信息、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发现地理问题
解决地理问题、表达与交流成果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之美学会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学习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五、学习难点:结合地图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六、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法、读图法、讨论分析法、联系实际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七、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八、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由于是新学期的开始可以请学生从谈论外出见闻引出对不同区域差异的认识(展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2、分别展示新疆高山牧区的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的景观图、表现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的景观图和反映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请四位学生模拟来自上述四个区域的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情况让学生直观感知不同区域的差异
3、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中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2、通过阅读地图指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3、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4、感受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之美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自学质疑
自学指导一
1、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政区、经济特区、气候区、旅游区、农业区、工业区等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2、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它只能有一种“身份”
3、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自学指导二
多媒体出示四大区域划分的区划图及四个区域的景观图提问:
(1)四大区域的名称
(2)四大区域划分的界线
(3)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①四大区域各自的特点
②四大区域所包括的范围
自学指导三
多媒体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小结表格请大家完成小结表格内容并自评互评
(四)反馈矫正
1.根据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填出图中四个区域的名称:
①②③④
2.①②两个区域的界线A其东段是西段是
3.联系所学过的农业地理知识回答:
①②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有何不同
③④两个地区内有些牧区
4.请把下列地区与相应的民居连接起来:
北方地区四合院
南方地区竹楼
西北地区碉房
青藏地区蒙古包
(五)反思与总结
1.反思:
2.总结:
(六)课堂检测
探究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有些其中在不同的区域之间界线都突出了些主导因素
2、尝试说出秦岭与淮河的主要地理意义
板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名称位置范围主要省区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我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我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学后记: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身份”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关于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掌握
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读图分析
四大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特点最终达到爱学地理、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A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把界线C说为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更加明了清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就会有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
充当学生的“向导”——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色、气候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及资源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
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