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论文

合集下载

林学毕业论文5000字

林学毕业论文5000字

林学毕业论文5000字篇一:林学毕业论文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录摘要 (1)1、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 (1)1.1生态林业的内涵 (1)1.2生态林业的功能 (1)2、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2)2.1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2)2.2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 (2)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3.1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 (3)3.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3)3.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3)3.3.1、林业的生态效益 (3)3.3.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3.4努力实现转变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 (5)致谢 (6)摘要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现实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天然林资源受到严格保护,木材生产逐步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渐次展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实施,全社会办林业形成气候,林业正在经历着一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为此,本文试从林业需实行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观念、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林业建设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生态、自然建设、经济1、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1.1生态林业的内涵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林学概论——精选推荐

林学概论——精选推荐

林学概论绪论1.林业的定义: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材和其他农产品、利⽤树⽊的⾃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的社会⽣产部门。

2.林学的定义:林学是⼀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森林的应⽤科学。

第⼀章1.概念:●森林:是指⼀定⾯积的地理空间中,以树⽊为主体,有其它植物、动物、微⽣物共同⽣存,与⽓候、⼟壤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的⽣物地理群落。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林中和林下植物、野⽣动物、⼟壤微⽣物及其他⾃然环境因⼦。

2.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①林分起源:指森林发⽣形成的原因。

⼀般分为天然林和⼈⼯林。

②林龄: 指林分的年龄。

通常以林⽊的平均年龄表⽰。

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林龄按龄级统计。

林分平均⾼③胸径和林分平均胸径树⽊胸径:指距地⾯1.3m⾼处树⼲的直径。

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胸⾼断⾯积所对应的直径。

④林分平均⾼⑤林分密度●株数密度:单位⾯积林⽊株数;●疏密度:林分中林⽊单位⾯积胸⾼断⾯积(或蓄积)与相同⽴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断⾯积(或蓄积)之⽐。

●标准林分:树种在⼀定年龄、⼀定⽴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限度地利⽤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

●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积与林地⾯积之⽐。

⑥树种组成:指乔⽊树种在林分中所占的⽐例,以⼗分法表⽰。

⑦林相:也称林层,指林分中由所有林⽊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

⼀般分为:单层林、复层林、连层林。

⑧林型: 是森林中树种组成,其它植物、动物区系、微⽣物、⽓候、⼟壤和⽔⽂条件,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更新过程和演替⽅向都类似,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的森林地段。

⑨⽴地质量:⼜称地位质量,是综合评价影响森林⽣产能⼒的所有⽣境因⼦的数量化值。

⼀般以⼀定年龄时的林分平均⾼作为评定⽴地质量的⾼低。

⑩材积和蓄积量●材积:任何形式⽊材,如:⽴⽊、原条、原⽊、⽅材、板材等的体积。

浅议《林学概论》的实践性教学

浅议《林学概论》的实践性教学

需要教员 的策划和倡导 。作为《 林学 概论 》 实践课程的倡导者 , 教 员应积极组织此活动 , 在课 堂中 , 引入现地教学 , 讲 到相应知识点
时, 要带学员到标本 室 、 植物园 、 野外等处实地 学习 , 把 空洞 的理 论文字教 学转变为形象 丰富的实践教学 , 增加学 员学习 的兴趣 , 并提高学习效率 , 增强 知识接受度 。教员要时刻关注我 国素质教 育的根本走 向, 并将这些理论 和方针成功地运用到平时 的教学活 动中 。通过 实践性课程 改革 提高学员 的学科 素质和分析 问题的 能力 , 活化他们 的思维 , 让他 们把 整个 知识体 系系统起来 , 并加 以 应用 , 不断地 引导他们走 向成功 。 3 . 3 学 院要 为林学 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保 障和支持 要进行《 林学概论 》 的实践 性活动最重要 的是要得到学 院的 支持 和鼓励 , 实践课需要 一定 的资金作 为支撑 , 也需要 固定 的实 践基地 。北京林业 大学 鹫峰林场作为学 院的实践基地 , 能够满足 部分 实习需求 , 但仍有欠 缺 。学 院要积 极展开对外 的交流活动 , 建立 更多 的专业 实习基地 。实践性课程 的顺 利实现关 系到素质 教育 改革的实现 , 更关 系到学员的命运 , 因此学 院必须要足够重 视, 为林学 概论课程 的实 践活动提供有力 的保证 , 为 国家和社会 培养更多优秀 的人才 。
堕 塾 !
No. 4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Ap r i l
浅议《 林 学概 论》 的实践性教学
岳 宁
摘要 : 武警警种 学院在 2 0 1 1 年武警 院校 改革后 , 教 学重心 由学历教 育转为任 职教育 , 因此 , 对《 林学概 论》 等 专业基础课 , 也要求增 加 实践教 学在整个教 学工作 中的 比重 , 以提 高学 员对所学知识的 实际应用能力 , 避免理论脱 离实际现 象的发 生。实践性教 学是素质教 育改革的根本 目标 , 也是推 动社 会发展 的原动力 , 只有把课 堂的理论 与课 外的实践相 结合 , 才能够把所 学知识变活 , 提升 学员的知识运 用能力。所 以, 积极地开展 《 林 学概论》 的 实践性教 学是 至关重要的 , 理应 成为教 学改革的重点 。

林学概论——精选推荐

林学概论——精选推荐

《林学概论》一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由于时间和历史原因,涉及内容、结构、深度、水平等都已显得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

无论从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或是从事大林业的专业工作者,当前都迫切需要一本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林学概论。

前几年作为教材出版的林学概论,是又一个版本,其内容、结构、深度、水平虽不是很陈旧,但也不能满足全国和区域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因而《林学概论》一书的撰写和出版显得十分必要和急迫。

为此,我们组织人员撰写和出版了《林学概论》,以满足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或从事大林业专业工作的读者使用。

《林学概论》在撰写过程中,其编写大纲、具体内容、知识结构、知识深度、科技水平与前述版本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城市森林植物栽培与应用技术、功能防护林栽培与应用技术、自然林栽培技术与思想、一些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树种栽培与应用技术都被引入。

《林学概论》是作者在30年教学、科研、实践工作基础上完成的,反映了现代社会最新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无论在林木种子生产经营、优质苗木培育生产经营、森林经营管理、树种栽培技术、功能林以及城市森林植物栽培技术等方面,都赋予了新思想、新理论。

特别是对裸根苗造林提高成活率的讨论,采用建立理论模型的方法,立意新颖,给学生和读者以新颖的理念和启示,使《林学概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林学概论》共分30章,由五篇组成:第一篇(第一章至第三章,森林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林业概述、森林与环境、森林功能与效益;第二篇(第四章至第八章,林木种子生产与苗木培育)主要阐述林木良种生产,林木结实,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种子休眠与发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第三篇(第九章至第十三章,森林营造)主要阐述造林概述、树种选择、人工林结构设计、造林施工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第四篇(第十四章至第二十二章,森林经营)主要阐述森林经营理论基础、森林抚育间伐基础、森林抚育采伐技术、人工整枝和摘芽、森林主伐与更新、低价植林经营、功能用林经营、主要造林树种、有关森林的法律法规;第五篇(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八章,城市森林植物培育)主要阐述“近自然林”理论及其在城市森林植物培育中的应用、市区森林培育、市区内各功能区域绿地建设分析、郊区森林培育、城市森林经营、城市森林的利用;第六篇(第二十九章至第三十章,森林健康与维护)主要阐述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

林学-论文

林学-论文

林学-论文关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2014级专升本赵强关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一、绪论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

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

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林学论文范文

林学论文范文

林学论文范文摘要本文以林业经济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林业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林业经济学研究存在着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研究方法创新、加强研究成果应用等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经济学;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引言林业经济学是研究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方式的学科,是林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发展。

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单一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林业产业链的构建和林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缺乏对林业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和拓展。

这种研究内容单一的现象,限制了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发展。

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经验和案例的分析,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和系统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的不足,限制了我国林业经济学的深入发展。

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学术界,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种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的现象,限制了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对策建议加强学科建设要加强林业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拓宽研究视野,增加研究内容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建立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等方式,推动林业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拓宽研究视野要拓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加强对林业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和拓展。

可以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林学概论_精品文档

林学概论_精品文档

林学概论1. 引言林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结构、功能及其管理利用的学科。

它以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涉及林业科学、生态学、环境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林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林木的选育和栽培、森林的保护和修复、林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 林学的历史林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森林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就深受森林资源的影响,森林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林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林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林学体系。

3. 林学的重要性3.1 保护生态环境林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森林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林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制定科学的森林保护政策,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2 经济效益林业是一门重要的经济产业。

通过林学的研究,可以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改进林业经营方式,提高林业生产效益。

同时,林业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3 社会效益林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还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可以提供休闲、旅游、健身等多种社会服务,林业产业也可以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林学的研究对于社会效益的提升也非常重要。

4. 林学的研究内容4.1 林木的选育和栽培林木的选育和栽培是林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提供优质、高效、可持续的木材资源,满足人们对于木材产品的需求。

4.2 森林的保护和修复森林的保护和修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林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森林的自然规律,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方案,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林业论文范文3篇

林业论文范文3篇

林业论⽂范⽂3篇林业监管论⽂:芬兰林业管理启⽰本⽂作者:梅秀英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芬兰林业管理的启⽰1满⾜林主需求芬兰通过TAPIO机构使得国家的各项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科技成果等能够很容易地落在实处,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员能够深⼊到林户,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

这样就可以使得政策、法规不⾄于悬于空中,落实不到基层,也使得科学研究成果不⾄于束之⾼阁。

⽽我国各地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科技服务部门在对集体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上往往是相互独⽴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森林资源数据调查、森林经营⽅案的编制、林地林⽊权属管理和利⽤等;科技服务部门主要是通过上级部门下达的项⽬指南和评审⽽获得项⽬资⾦的⽀持,这些项⽬在申报⽴项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多是从科技服务⼈员的意愿、兴趣出发,未能充分利⽤当地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重复调查林地和设置实验样地的情况⽐较普遍,这样,科技服务项⽬对⽣产单位和林农的指导作⽤有限。

2建⽴林主组织芬兰约有114个林业管理协会,并在此基础上成⽴了区域林主联盟和林主中央联盟。

这些民间组织机构承担私有林80%以上的资源管理中的各种建议和服务,确保了林主利益在国家、地区和当地各个层次上得到保护。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开展以来,⼴⼤林农成为林地的经营主体和林业科技成果的主要实施者。

我国在林农合作组织⽅⾯开展了⼀些实践,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股份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6-7]。

林农合作组织在参与⽣态维护、区域林业决策、⼭区林区扶贫和公共产品供给等多功能的管理地位将逐渐显现[8]。

但是,在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普遍存在发展能⼒普遍不强、经营规模较⼩、松散型合作较多、机构设置流于形式、内部运作不规范、辐射范围较窄等问题[9]。

3科研服务⽣产芬兰林业科研课题是针对林业⽣产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项。

科研⼈员对⽣产实践和社会需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关注,常常深⼊到⽣产第⼀线,同企业和林场主座谈,了解实际⼯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计划和⽬标,寻求经费⽀持,争取早⽇⽴项。

林学概论——精选推荐

林学概论——精选推荐

林学概论绪论学林:研究森林的⽣长发育规律和结构功能,对森林进⾏培育、管理、保护与利⽤的科学。

属于⾃然科学范畴。

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森林的学科,它是综合性的应⽤学科。

森林:⼀种植被类型。

以乔⽊树种为主体,包括灌⽊、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物在内,占据相当⼤的空间,具有⼀定结构,密集⽣长,并能显著影响周边环境的⽣物群落郁闭度:林冠层的垂直投影⾯积与林地⾯积之⽐。

也称林冠层盖度,是描述乔⽊层树冠连接程度的指标。

郁闭度=被树冠覆盖的样点数╱样点总数(总冠幅╱样⽅总⾯积)林地:⽤于⽣产森林资源的⼟地,是林业⽣产的基本⽣产要素。

森林的作⽤和效益:1、森林是陆地⽣态系统的主体和地球⽣命系统的⽀柱(陆地⽣态系统最⼤的碳储库、地球⽣态系统的基因库、地球⽣命系统的能量库)2森林是陆地⽣态系统的调节中枢(防治⽔⼟流失,改良⼟壤、涵养⽔源,净化⽔质、防风固沙作⽤、净化空⽓,减少噪声、维持碳平衡,调节全球⽓候、保护⽣物多样性)3、森林是国⼟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第⼀章双名法:每种植物名称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个词是属名,有名词,其第⼀个字母⼤写。

第⼆个词为种加词,常⽤形容词,第⼀个字母要⼩写。

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完整的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的姓⽒缩写)乔⽊:具有明显直⽴的主⼲,通常⾼在3⽶以上。

灌⽊:不具有主⼲,由地⾯分出多数枝条,或主⼲不越过3⽶。

沙棘、沙柳、⼩叶锦鸡⼉等枝条:着⽣叶、花、果等器官的轴。

枝条的构造可分为:节、节间、叶痕、维管束痕、⽪孔、髓。

裸⼦植物的特征;孢⼦体特别发达、具胚珠,形成种⼦、形成球花、配⼦体退化,完全寄⽣孢⼦体上、雄配⼦产⽣花粉管,受精作⽤不再受⽔的限制、具多胚现象被⼦植物的特征;具有真正的花、具雌蕊,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孢⼦体进⼀步发达和分化、配⼦体进⼀步退化例出松科、柏科、蝶形花科、杨柳科、桦⽊科、壳⽃科、蔷薇科、胡颓⼦科、⽆患⼦各3个树种第⼆章森林环境:指森林⽣活的空间(包括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及其周围空间⼀切因素的综合⽣境/⽴地: 指植物或群落⽣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的综合⽣态因⼦:指环境中对⽣物的⽣长、发育、⽣殖、⾏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精选)林学概论

(精选)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第1章绪论1★.林业:是培育、爱惜、治理和利用丛林的事业。

2.林学: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专门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是一门研究如何熟悉丛林、培育丛林、经营丛林、爱惜丛林和合理利用丛林的应用学科,它是一个相当广漠的知识领域。

3.中国林业的进展:狩猎林业进展-> 农耕林业时期-> 走向可持续进展林业时期4.中国林业的现状:(1)丛林资源总量不足、散布不均、质量不高(2)林业结构不合理(3)造林绿化质量低,进展速度慢(4)林业产业进展滞后,难以对生态建设形成有效的支持(5)林业补偿机制尚未成立(6)林业市场发育滞后(7)林业科技进展滞后,缺乏科技创新与技术推行动力(8)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第2章森林的概念与特征1★.丛林的特点:(1)寿命长,生长周期长(2)成份复杂,产品丰硕多彩(3)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4)丛林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一种能够再生的生物资源(5)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量(6)对周围环境具有庞大的阻碍力2★.优势树种:又称建群树种。

在丛林中,株数材积最大和次大的乔木树类别离称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

要紧树种:又称目的树种。

是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样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若是要紧树种同时又是优势树种,是比较理想的。

另外还有次要树种(非目的树种),伴生树种(辅佐树种),先锋树种。

下木:是指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一样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1/2。

3★.林分:将大片丛林按其本身的特点和经营治理的需要,区划成假设干个内部特点相同且与周围相邻部份有明显区别的丛林地段称为林分。

林分特点指标:(1)林分起源(2)树种组成(指乔木树种所占比例,以十分法表示。

同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3)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林学概论,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1. 引言林学概论是林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和探讨林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林学概论进行探讨:林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林学的研究内容、林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林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学科,它涉及森林生态学、森林资源管理、森林保护和森林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林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开始于19世纪初,随着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林学逐渐发展成熟。

在古代,人们对森林的认识相对较少,森林主要被用来作为狩猎的场所。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进行森林开垦和伐木活动,但对森林的管理和利用并没有系统的研究。

直到18世纪末,林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是林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德国的弗里德里希·冯·克拉夫特和美国的盖福德·平克尼尔等人是林学的奠基人。

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3. 林学的研究内容林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森林中各种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3.2 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是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学科。

它涉及森林的定量评估、森林的经营规划和森林的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3 森林保护森林保护是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对森林的危害的学科。

它涉及防火、防虫害、防病害等方面的内容。

3.4 森林经济森林经济是研究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方式的学科。

它涉及森林的产业化、森林的商品价值以及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4. 林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林学作为研究森林的学科,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以下是一些林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的例子:4.1 生态环境保护林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保护和修复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

林业专业论文15篇(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难题)

林业专业论文15篇(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难题)

林业专业论文15篇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难题林业专业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发挥大学的优势作用,为企业培养在职的、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国家非常重视企业的发展前景,自1998年开始在国内批准一些理工科大学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使许多企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林业专业论文林业专业林业论文林业林业专业论文: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难题摘要:本文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尝试给予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和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难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专业设置的要求,林业工程类专业特指木材加工技术(含人造板自动化生产技术方向)、木工设备应用技术、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等4个专业。

目前国内开设木材加工技术的高职院校有9所,在校生约1200人,企业人才需求约50000人/年;开设木工设备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院校有1所,开设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高职院校有3所,此3个专业在校生较少,市场人才缺口较少。

高职林业工程类专业的主要特点即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主要从事设备操作、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工作,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一、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对就业人群的质量标准看,人才的素质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高职高专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有助于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是刻不容缓的。

林业毕业论文

林业毕业论文

林业毕业论文1.引言林业是一门涉及到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需求的增加,林业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和了解林业领域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2.1 全球林业资源状况目前,全球森林总面积约为40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0%左右。

林业资源对人们的生计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森林提供了木材、纤维、药材等重要资源,同时还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保护、碳汇等。

2.2 林业的挑战和机遇然而,林业也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森林破坏和滥伐等问题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气候变化对林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此外,全球贸易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也对林业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3.1 森林资源管理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森林资源管理包括森林规划、林业经济、森林保护等方面,旨在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染料植物的利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林业专家开始研究和利用染料植物。

染料植物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营养物质,可以应用于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

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可以扩大林业的产业链,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

3.3 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工具,可以提高林业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可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4.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4.1 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滥伐、非法砍伐和破坏性的林业实践都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态失衡。

因此,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必要的。

4.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林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干旱、洪涝和极端温度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产业链都带来了巨大冲击。

林学论文范文

林学论文范文

林学论文范文摘要,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管理模式;对策与建议。

引言。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药材、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而且还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滥伐,全球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成为了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1.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许多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伐现象严重。

一些大型的商业伐木公司为了谋取暴利,采取了破坏性的伐木方式,导致了大片森林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2. 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森林资源管理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存在一些对森林资源的不当利用和管理。

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模式。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各国应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对森林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2. 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

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限制伐木量、推行循环经济、开发替代品等,以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三、对策与建议。

我对林学概论的认识(精选五篇)

我对林学概论的认识(精选五篇)

我对林学概论的认识(精选五篇)第一篇:我对林学概论的认识我对林学概论的认识摘要: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基本上是一门应用学科。

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它是一个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

林学概论则是这门学科的综合的、概括的论述。

它可以作为一切未来林业工作者的知识入门,也可以成为与林业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常识基础。

广义的林学包括以木材采运工艺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技术学科。

狭义的林学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科学技术为主体,包含诸如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造林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许多学科,有时也可称之为营林科学*,尤其是现在对于森林的重新认识,已经把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渗透到森林经营中,重视的不是砍伐而是科学的经营手段。

Abstract: forestry is the forestry production methods(especially production)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its associated se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ystem, basically is a application discipline.Forestry is the study of how to realize the forest, cultivating forest,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forest application subject, it is a very broad field of knowledge.Overview of forestry is thesubject of comprehensive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It can serve as the introductory knowledge of all future forestry workers and other staff can also be related to forestry base of common sense.Generalized forestry include centered on logging technology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orest industrytechnology subject.Narrow sense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foster and management of the forest as the main body, include such as forest botany, forest ecology, forest tree breeding, afforestation, forest protection, timber, measurable, forest managers learn many subjects, such as sometimes can also be called * of forestry science, especially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forest, now have a reasonable business philosophy to infilt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management, pay attention to not cut down, but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ns.关键词:研究意义(research significance)、资源(resources)、效益(benefits)、环境(environment)正文: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森林,它包括自然界保存的未经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原始天然森林,原始林经采伐或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生林,以及人工林。

林业概论论文

林业概论论文

巴西林业概况与成功经验班级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摘要:本文从森林资源现状、林业管理、林业科技和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巴西的林业特色,指出了一些我国林业发展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巴西,森林资源,林业管理1 、巴西林业资源概况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国土面积851.49万km2,约占南美洲土地总面积的50%。

最北部边界地区是圭亚那高原南部,北部为广阔的亚马孙平原,中部为平均海拔600-900m的巴西高原,南部为坎普斯草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

东濒大西洋,海岸线长达7400公里。

全境地形总体上较为平缓,西部帕雷西斯山脉,东部伊亚帕巴山脉、伊尔芒斯山脉和埃斯皮尼亚苏山脉,东南部曼蒂凯拉山脉和马尔山脉。

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000-2000毫米,亚马孙平原可达2000-3000毫米。

东北部平均气温28摄氏度,南部高原最低为16摄氏度。

全境62.5%属于高原,37.5%是平原和低山,土地十分肥沃。

水资源极其丰富,占全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18%以上,人均2.9万立方米,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水量占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量的10%。

巴西人口1.7亿,划分为26个州和联邦区,州辖市,全国有5500个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数的79.5%,是拉美第一经济大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

森林资源极其丰富。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07年世界森林状况》数据显示:巴西森林面积为4.777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4.5%,森林覆盖率57.2%,人均森林面积2.75亿hm2,为全球人均森林面积的4.5倍,森林蓄积达到810亿m3。

1、1天然林巴西全国有天然林面积约4亿hm2,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0%;蓄积约790亿m3,占全国森林总蓄积的97.5%。

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森林、大西洋森林、热带高原森林、沼泽林、海岸红树林等。

其中,亚马孙天然林面积达到3.4亿hm2,占全国天然林面积的85%,占世界热带雨林总面积的36%。

林学论文【范本模板】

林学论文【范本模板】

黄土与环境一、为何研究黄土高原的黄土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有人曾形象地指出,新近时期古气候环境的历史是藏在大自然用密码写就的一本本“秘笈"当中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解释和读懂三本这样的“秘笈”:一本是深海沉积,一本是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还有一本则是中国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人们如此重视黄土高原?首先,与极地和深海不同,黄土高原位于人类过去和正在居住的地球的陆地表面;另外,最近的研究还证实,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历时最长(约2200万年)、最完整的古气候记录的保存者。

中国的土地上拥有这样一本“秘笈”,而且已经读懂了一部分,这令我们深感幸运.当然,还有很多更加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待我们去解译。

这是一项严肃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挑战。

黄土高原秘密的不断发现,提示着地球科学一个新时期的到来,至少在亚洲大陆上是如此。

作为大自然打造的三个近代气候环境档案库之一,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里生活着上亿的人口.他们拥有百万年的历史;他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科学;他们需要认识自己在自然界所处的位置,需要了解祖先和自身所经历的复杂的环境演化历史。

黄土高原是由黄土构成的。

什么是黄土?形象地说,黄土就象人们常见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沙尘暴”。

2002年3月18日北京就出现过一次特大沙尘暴。

近年来,人们对北方发生的沙尘暴非常注意。

国家也已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而产生的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地,以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沙尘暴的物质成分来看,它与黄土十分接近。

黄土是一种风成沉积,主要由粒径为0.01~0.05mm的粉砂级颗粒组成,成分包括石英(约占60%)、长石、云母等和少量重矿物,富含碳酸钙(7%~30%)。

黄土多大孔隙、松软且具有湿陷性.我国古代称沙尘暴类型的降尘为“雨土”,根据孙继敏和张明银的研究,自1966年到1999年,174个气象台站共记录了60次能见度在1公里以内、中等严重程度、持续2天以上的沙尘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学概论论文
随着城市污染的日益严重,我们不得不又重提环境保护这个老话题,而现在出现了许多有效遏制环境恶化的措施,这样我倍感欣喜,本篇论文的主旨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怎么样使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加美好,我们的林学取得了哪些令人鼓舞的进步。

首先我要向大家分享的是城市森林这是概念。

“城市森林”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与加拿大,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兴学科。

关于它的范围和层次划分以及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但可概括为“人为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城市森林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其组成部分总体可概括为郊县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郊县绿化主要包括近郊、远郊(县)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防护林、经济林、水源涵养林、用材林、环城林带等天然林、次生林与人工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包括市区内的公园、小游园、植物园、城市道路绿地、水域绿化、水体绿化、公共场所绿化、居民区绿化等次生林及人工群落。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以及美化景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阐述城市森林为人类带来的效益。

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
城市森林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杀灭空气中分布的细菌,吸滞烟灰粉尘,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再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

绿色植物能扩大空气负氧离子量,城市林带中空气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城市房间里的200—400倍。

据测定,城市中一般场所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1000个/cm3一3000个/cm3,多的可达10000个
/cm3—60000个/cm3,在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飞水潭瀑布右侧面3米的高处,空气负离子含量可高达105600个/cm3;而在城市污染较严重的地方,空气负离子的浓度只有40个/cm3一100个/cm3。

北华大学的王洪俊的研究表明,以乔灌草结构的复层林中空气负离子水平最高,空气质量最佳,空气清洁度等级最高,而草坪的各项指标最低,说明高大乔木对提高空气质量起到主导作用。

城市森林能有效改善市区内的碳氧平衡。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城市低空范围内从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区碳氧平衡状况,缓解或消除局部缺氧、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

国内学者对北京近郊建成区城市森林的研究表明:城市森林日平均吸收二氧化碳3.3万t,释放氧气22.3万t,蒸腾吸热4.48亿J/hm2.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滞尘功能。

1995年北京市近郊区居住区绿地总滞粉尘量2170t。

平均每天滞尘量5.95t。

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湿度,减弱噪音
城市近自然森林对整个城市的降水、湿度、气温、气流都有一定的影响,能调节城市小气候。

城市地区及其下风侧的年降水总量比农村地区偏高5%一15%.其中雷暴雨增加10%一15%;城市年平均相对湿度都比郊区低5%一10%左右。

林草能缓和阳光的热辐射.使酷
热的天气降温、失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据测定,夏季乔灌草结构的绿地气温比非绿地低4.8℃.空气湿度可以增加lO%一20%。

林区同期的3种温度的平均值及年较差都低于市区;四季长度比市区的秋、冬季各长l候,夏季短2候。

城市森林对近地层大气有补湿功能。

林区的年均蒸发量比市区低19%,其中差值以秋季最大(25%),春季最小(16%);年均降水量则林区略多4%.又以冬季为最多(10%)。

’[hm2树木增加的空气湿度相当于相同面积水面的10倍。

植物通过叶片大量蒸腾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以及通过树木枝叶形成的浓荫阻挡太阳的直接辐射热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热产生降温增湿效益,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森林可减弱噪音。

据测定,绿化林带可以吸收声音的26%,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可以降低噪声8—10dB。

日本的调查表明,40m 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一13dB:高6—7m的立体绿化带平均能减低噪声10—13dB
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树木和草地对保持水土有非常显著的功能。

据试验.在坡度为30。

、降雨强度为200mm/h的暴雨条件下.当草坪植物的盖度分别为100%、9l%、60%和3l%时.则土壤的侵蚀而相应分别为0%、11%、49%和100%。

据北京市园林局测定,lhm2树木可蓄水30万L。

北京城外平原区与中心区相比,降水减少了4.6%,但城外地下径流量比城中心增加
了2.5倍,保水率增加了36%:伦敦城区降水量比城外增加了2%,城外地下径流量比城内增加了3.43倍,保水率增加了22%。

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森林的建设可以提高初级生产者(树木)的产量,保持食物链的平衡,同时为动物、昆虫和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使城市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和增加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森林为市民带来一定的精神享受,让人们在城市的绿色中减轻或缓解生活的压力,能激发人们的艺术与创作灵感。

城市森林能美化市容,提升城市的地位。

城市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在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森林所具有的功能与产生的巨大综合效益具有长效性,这有力说明了一个健全的城市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下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新林业”。

美国的“新林业”(又称生态系统经营)是林业经营思想和理论体系的革新,也是林业经营政策的革新,值得处于转机中的中国林业学习借鉴。

以往美国将森林划分为林业用地和自然保护区两大类型。

林业用地用于生产,自然保护区则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于林业用地,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开发天然林,发展人工林以解决木材需求的主张占据主导地位。

到了60年代,随着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改变了对森林的认识。

传统林业则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终于推出历史舞台,让位给新林业。

一方面是,林业传统经营方式受到广大社会公众和环保主义者的反对。

由于到森
林中游憩和关注生态的人日益增多,过去无人关心的某片森林要不要采伐和以什么方式采伐的问题,如今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种群众参与和社会关注,成为影响美国林业发展的新年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本身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

例如,认识到森林中的枯立木和风倒木并非森林的有害成分,而恰恰是许多鸟兽、兽类、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生境和新一代森林发育的温床。

处于森林演化顶级群落阶段的成熟林也并非只有采伐才是合理的利用方式;它的林分结构具有最大的复杂性和最高的物种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巨大而且不可替代。

因此,不能再用老一套的必将给森林带来毁灭性后果的方式经营森林,而必须以现代生态学来指导森林经营,其基本点是“生态系统经营”。

新林业的最大热点是在林业用地上也强调保持和改善林分质量与景观结构的多样性。

在采伐前便有目的地保留林中所有的树种,保护藤条灌草、枯枝落叶以及幼树幼苗,保留枯立木、风倒木。

坚持采伐后的森林仍是由各种径级的林木组成的、能够生产各种林产品并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的天然林。

森林环境不变,树种结构不变,生物多样性不变。

维持森林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健康状态,是现代林业思想的核心。

在现代林业思想指导下,对目前仅村的原始森林应当采取抢救措施,全部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或规划为自然保护区进行绝对保护;对一般天然林,可模仿自然干扰确定主伐方式加以经营;对于人工纯林则应运用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改造。

要使经过人为经营利用下的森林,尽管
保持高度的天然性。

这是生态系统经营中决定具体经营措施的基本原则。

北京林业大学徐化成教授指出:对森林价值的认识,是指定林业政策的基础。

也就是说,林业政策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对森林价值的认识水平。

传统林业从木材生产出发,只注重于森林的木材经济价值;而新林业则将森林概括为经济价值(并不仅限于木材)、生物学——生态学价值和社会——精神价值。

这种多重价值观是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的产物,也是生态系统经营思想的基础。

地球只有一个,需要我们去爱护,去保护。

但只有了解更多的有关林业的知识,我们才有资格从老一辈手里接过保护环境的责任。

所以,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为环境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110614301
工商11-3
苏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