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分析案例之三鹿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1、缺乏专门监督机构对驻站员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2、发现问题后惩处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 案例小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结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首先反映的是一个社会责任感的 问题,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这是起码应该做到的一点。 在此基础上,企业制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并通过科学合理并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规章、准则等形式规范与限制组织中各级管理者与 员工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不违背有利于组织战略和 目标的实现。
1、质量管理控制活动的弊端
原奶采购模式:
一是奶农、奶站都不属于乳企,乳企无法直接控制奶农和奶站;二 是随着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奶农、奶站愈来愈加分散,对质量的控 制难度愈来愈大
案例分析
2、生产环节控制活动的弊端
早在2005年三鹿就发生了“早产奶”事件 三鹿质量管理部部长称:符合规定,不属于早产。酸奶等产品的生产 日期应将灌装、封口、冷却降温后,以及需要继续发酵的时间和检验时间 计算在内。 三鹿官方回应:这一事件是由于部分销售人员擅自将正在下线并处在 检测过程中的产品提前出厂造成的。但“早产奶”经检验为合格产品。 三鹿态度:
案例分析
2、三鹿集团的价值观
2003 年田文华接受《新奶业周刊》副主编于 文龙采访,谈及奶源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收获
时认为:
与奶农形成了稳固的利 益联合体
始终坚持没有奶农的利益就不
会有企业的利益,宁可企业吃 亏也不让奶农利益受损
千方百计抓好对奶农的全
方位服务,解除奶农的后 顾之忧
案例分析
二、风险评估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企业规模的扩大,三鹿高层管 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这也是我国部分企业的通病。在盲目扩张的同时,企业风 险评估机制的缺失, 造成企业职能部门之间对风险缺乏共 同认识和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协调。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目录
案件回顾
2008年9月,三鹿集团因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掺杂致毒物质三聚氰胺被迅速推向破产的边缘,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控制环境
内部监督
信息交流与沟通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五要素
控制环境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享有56%的控股权,第二大股东持有43%的股权,其余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控制。
质量效益决定s
04
03
Options
实质而不是形式决定内部控制的效果 All Kinds Contests
品牌经营决定内部控制的竞争优势 English Corner
02
战略思维决定内部控制的高度
01
启示与反思
未来展望
在财政部牵头下,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于2008年6月28日颁布,并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应用指引的征求意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内部环境的培育问题、内部控制实施的内在动力问题更非短期可见效的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不应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深植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更好地结合内部控制规范的贯彻实施来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战略目标,是我们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信息交流与沟通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三鹿集团的企业规模不断膨胀。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成为制约三鹿集团发展的一大问题。按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但三鹿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因内部控制失效而陷入困境,其中三鹿集团便是典型的案例之一。
本文将对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三鹿集团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以乳制品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曾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失效,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 产品质量控制不严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未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导致产品中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超标,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 财务管理混乱三鹿集团的财务管理存在混乱现象,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财务报告失真,资金使用不规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 风险控制不足三鹿集团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未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在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变化等环境下,企业缺乏应对措施,导致经营风险加剧。
四、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1. 企业文化缺失三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
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2. 管理制度不健全三鹿集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
在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三鹿集团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使得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鹿集团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三鹿集团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从法律的角度,国家应该尽力完善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 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从道德的角度,企业应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守伦 理道德,用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政府监管体制角度,政府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体制, 更为严格地审查上市食品的安全情况。 从舆论监管角度,公众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力量,监督企 业,发现类似事件及时上报相关机构。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国家应维护消费者权益,还应加 大普法宣传教育,使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是学会用法律 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我是三鹿集团的董事长,在事件有关部门,并向公众真诚致歉, 对所有受害的婴幼儿作出赔偿,请求社会大 众的原谅。把三鹿树立成一个有担当敢于承 认过错的民族企业。三鹿奶粉出事了,但企 业的形象不能倒,国家的形象不能毁。我相 信,只要改正错误,在以后的生产发展中, 以质量最重,公众利益最大为行动指标,三 鹿定将能得到大家的原谅及支持,渡过难关。
小组成员:
饶 李 张 徐 陈 向 郭 牛 吕 袁 王 广 尧 华 瑞 成 忠 树 宇 荣 星 强 娟 芸 锐 群 燕 梅 云
曾经的殊荣
行业的标杆 国家免检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中国驰名商标
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当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揭露三鹿奶粉的质量问 题时,三鹿集团企图用利益诱惑其删除相关帖子。 三鹿集团让代理商对婴幼儿尿结晶和肾结石 问题的解释为:天气过热、饮水过少、脂肪摄入过 多、蛋白质过量。这种做法不仅是欺骗大众,更 是自欺欺人。 当他们发现奶粉确实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 时,企图采用“偷天换日”的做法,神不知鬼 不觉地把市场上所有有问题的奶粉调换撤出市 场以逃避责任。
当该事件通过卫生部通报 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后,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 警告:“中国婴儿奶粉不要购 买不要食用。”可见,三鹿集 团的行为已经严重损毁了国家 形象,以至于殃及中国所有的 奶粉产业。阻碍了中国经济的 发展。
三鹿奶粉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ppt课件
对于奶源质量的要求,乳制品行业一般认为巴氏奶和酸奶对奶源质量要 求较高,UHT奶次之,奶粉对奶源质量要求较低,冰激淋等产品更次 之
2三鹿集团“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大风险,三鹿的 散户奶源比例占到一半,且形式多样,要实现对数百个奶站在原奶生产、 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已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能依靠最后一关的严格 检查,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但如此一来,反而滋生了层出不穷
对于经销商,三鹿集团也同样采取了糊弄的手法,对经销商隐瞒 事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从2008年7月10日到8月底的几轮回收过 程中,三鹿集团从未向经销商公开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以更换包 装和新标识进行促销为理由,导致经销商响应者寥寥。正是召回 的迟缓与隐瞒真相耽搁了大量时间。大规模调货引起了部分经销 商对产品质量的极大怀疑,可销售代表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 有问题。
(二)没有真诚沟通。事发之后,无人给予消费者与媒体 一个合理的解释,面对结石婴儿数量的上升,三鹿终于出 现了新闻发言人,态度却是回避问题,隐瞒真相,并对外 一致口径“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三)没有在第一时间处理。三鹿集团在危机发生后没有 及时采取对策和与网络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由于种种延误 危机处理的错误行为,导致各媒体争相报道其负面新闻, 最后想借助质检部门、卫生部门的权威力量,给产品无害 证明,然而事实铁证如山,努力为时已晚
扩张——奶源地扩张——收入增加——监管 不力——出问题 三鹿传媒部工作人员杨爱此前接受记者采访 承认,三鹿集团在奶粉原料采购环节存在纰 漏,她解释说,由于三鹿奶源基地遍布省内 外,奶源管理非常松散,对于奶农的不法行 为难以监控
三鹿奶粉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三鹿集团遭遇的危机,凸显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现状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1. 组织架构不够清晰。
三鹿集团的组织架构虽然庞大,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决策执行效率低下。
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鹿集团在面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外部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3. 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力。
三鹿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具体原因如下:1. 企业文化缺失。
三鹿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
2.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鹿集团的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难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
随着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加强,三鹿集团在适应新政策、新法规的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不适应的情况。
四、改进建议针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组织架构。
三鹿集团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三鹿集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以应对各种内外风险。
3.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三鹿集团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效果。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等_案例分析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等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原因分析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通过调查反思,这一事件之所以发生,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直接原因:一是小农散养的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
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是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
为追求利润,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是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
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食品工业与安全题之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8 个月的时间里未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结果给消费者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害。
四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要追求利润,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都十分重视。
三鹿集团的产品质量控制形同虚设,落实不够,漏洞很多。
五是社会监督软弱无力。
从“三鹿奶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外部的监管几乎没有。
担负食品质量主要监管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反而给三鹿集团公司颁发了免检证书,放弃了外部监管。
六是政府处置不力、报告不及时。
目前,我国还没有从国家的层面制定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存在明显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权责不明等问题,同时又缺乏一个权威主体负责所有的食品安全执法。
二、三鹿集团的应对措施三鹿集团面对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造成许多儿童患病、肾衰竭甚至死亡这一事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堵”住消费者的嘴:2008年5月20日,一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揭露在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5月31日上午,三鹿集团的温州地区总经理找到该网友的家,拿出一份“确认书”,答应给他市场价约2500元左右的三鹿产品,但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删除先前发在网上的涉及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帖子。
2对上级部门隐瞒实情:作为中外合资企业,外方要求三鹿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并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然而,三鹿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原奶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等手段,将“三鹿”与“肾结石”的关联封杀于无形。
管理学分析案例之三鹿
管理学案例分析——探究“三鹿奶粉事件”学院:商学院班级:会计102小组成员:时间:2011/6/23~2011/6/26联系方式:管理学案例研究案例:三鹿奶粉事件石家庄三鹿集团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殊荣,奶粉产销量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后,乳品科研制造能力达世界水准。
三鹿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质量检测被视为行业标杆。
然而,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辉煌的企业爆出了令人发指的三鹿奶粉事件。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曝光的整个过程。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引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顺畅、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灵的案例。
本文将以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灵事例为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一、案例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5年的中国奶粉生产企业,其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在2008年,三鹿集团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奶粉质量安全事件,给无数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令整个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失灵原因分析1. 隐瞒真相在奶粉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之前,三鹿集团高层有关部门曾多次接到举报,但内部人员却选择隐瞒真相,掩盖事件,不作公开处理。
这种缺乏透明度和诚信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2. 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质量安全问题选择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相应的责任人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这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去了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内外部监管失灵奶粉质量安全事件广泛影响了公众,但监管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管时出现了失职现象。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强制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
三、内部控制改进方案1. 加强透明度和诚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重要信息,增强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任。
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可以减少内部人员隐瞒真相的现象。
2. 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健全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对企业行为的关注和监督意识。
四、结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鹿与强生——管理学案例分析
几天内坦诚圆满回答所有从各界打来的电话
Part3 决策方面
政治因素(社会环境)
2008年9月1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首次露面———— “三鹿集团经过多层次、多批次的检验,在8月初查出了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物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立即收回全部可疑产品, 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新上市产品批批合格,绝不能再含有三聚氰胺成分 ,同时各有关部门展开调查工作,确定事件性质”。 其实截止到24小时之前,也没有见到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指令执行的有多大 力度,很明显,在高额的利税和一些说不清楚的利益关系之前,政府,或者说 某些政府的官员和三鹿站到了同一条战壕,开始进行战斗。 “国家免检”
Part2
战略管理方面
风险处理
三鹿集团
欺瞒社会 逃避责任 当毒奶粉事件发生后 ,三鹿集团措手不及, 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次危 机,于是瞒骗媒体的追 问,没有做出即使的处 理。
强生
A
B C D E F
与新闻界密切合作,迅速真实传播各种消息
撤回市场上所有已售出的泰诺 积极地配合调查 停止所有媒体上与泰诺相关的广告 为已购买毒泰诺的顾客换药
Part1 计划职能
计划就是在预见未来的基础上组织活动的目标和实 现目标的途径作出筹划和安排,以保证组织活动有 条不紊的进行。在三鹿和强生两个事件中,很明显 地看出了三鹿集团在计划这一方面没有做好,当毒 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 处理这次危机,于是瞒骗媒体的追问,没有做出即 使的处理。可见,企业发展的计划包括对危机处理 的方案和后续不就方法对企业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强生公司选择了一种自 己承担巨大损失而使他 人免受伤害的做法。如 果昧着良心干,强生将 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华尔街日报》
三鹿案例分析
对“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目标选择”案例的分析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牌产品”、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三鹿”品牌被评为最具价值品牌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然而,九月份的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国内外,如此强大的“中国名牌产品”竟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中国奶制品业的强大“地震”,国民一时谈奶色变……我国的企业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不仅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危机,也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社会道德的缺失。
.一、分析三鹿奶粉的危机管理方法的成败1、缺乏危机管理机构。
建立强有力的危机处理机构,是减轻危机杀伤力的重要保证。
从这次事件看,三鹿正缺乏这样一个能统领全局的组织机构。
在事件暴发之初,假如三鹿能有一个强有力的危机处理机构,迅速行动起来,不管人们的怀疑是否正确,而遵循“消费者利益至上”原则,在第一时间叫停出售人们怀疑的问题产品,并进行质量检测。
无论最终产品有无问题都公之于众,此举都会给企业赢得负责任的形象。
然而,三鹿并没有成立这样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这是最大的失策,最终酿成了一场灾难。
2、缺乏应对危机的处置方案。
其实,三鹿如果早作反应,尽快地展示自己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或许会使危机的影响程度减小很多。
但是,三鹿从2008年8月就知道自己的奶粉出了问题,但是一直用笨拙的手段去掩盖其事实的真相。
在危机发生前后,三鹿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富有实质性和预见性的危机处理方案,来加以贯彻实施。
以致最后公司副总裁出来宣读“公开信”及道歉都无济于事。
3、缺乏有效沟通渠道。
从整个事件看,三鹿没有与社会公众和有关媒体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赢得各界的理解和同情,这是三鹿致命的弱点。
早在今年四月份就有媒体暴出食用“某品牌”奶粉导致婴儿肾结石,而“某品牌”就是暗指三鹿。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一、实例选择统计表实例名称三鹿集团破产实例表述自2021年6月28日发现第一例“肾结石”婴幼儿病例,后被证实是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毒奶粉事件震惊国内外,三鹿集团首当其冲,“三聚氰胺”家喻户晓,国民一时谈奶色变。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对于人体而言,长期摄入高含量的三聚氰胺食品,将显著增加罹患结石症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危害更为严重)10月27日,三元股份首次正式承认正与三鹿进行并购谈判。
12月2日,曾是三鹿集团最大液态奶生产基地的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贝兰德乳业有限公司。
12月23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选学和重温的有关资料《管理学》《危机管理学》二、案例分析从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三鹿”品牌被评为最具价值品牌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我们运用其五目标和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五要素分析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享有56%的控股权。
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
管理学案例——从三鹿事件谈企业责任
从三鹿奶粉事件浅谈企业责任案例简介: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开始,被誉为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在国内外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此次事件引发了6244名婴幼儿患病,158名住院,3名死亡。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食品生产企业,三鹿集团在没有尽到法定的义务与责任之外,更没有尽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首先,对于顾客,它并没有提供安全的食品,在发现产品存在三聚氰胺之后,并没有理会顾客的知情权,把保证对企业的利益放在了婴幼儿生命的前面,采取从市面上偷偷撤回的举措。
于企业投资者,它的破产无疑说明了问题。
虽时隔两年多,但三鹿事件的影响依然存在。
据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刘佩智委员透露,三鹿事件不仅损害公众健康,而且影响整个奶产品行业声誉。
事件之后国内产品无人问津,将市场份额拱手于国外公司。
如今,国外奶制产品接近市场90%。
三鹿奶粉事件的揭露,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中国炸响。
引发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又一次怀疑,而后,国家质检总局还分别在伊利,蒙牛,雅士利等知名品牌检查出了三聚氰胺。
这一系列的现象无疑召露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企业多数为了追逐自身利益,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把关问题并不严格。
就如三鹿,在决策层发现奶粉存在问题时,尽管市面上已经有不好的消息声称三鹿奶粉有问题,企业仍然继续销售,仅仅是把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做了处理,10毫克以下的放行。
甚至用天气过热,饮水过少等理由搪塞消费者。
虽然获得了小额利润,但对造成的巨大损失,那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在出现问题后,企业多数隐瞒不报,企图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却没想过这样会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伤害。
通常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三鹿奶粉首次被网友披露出现问题时,温州地区经理就是利用价值2476元的各式奶粉解决的。
但这灾难的伏笔并没引起企业当局的重视,以致事态发展更为严重。
在第二拨严重浪潮打击三鹿时,企业试图通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手段蒙混过关,而这一关始终是没混过,如果企业早日上报,政府早日干预进行解决的话,影响也不至于如此大。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丑闻之一,发生在2024年。
三鹿集团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是婴儿奶粉和成人奶粉。
然而,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这导致其产品中出现了有害物质悲剧性的污染。
在三鹿内部控制案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
作为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是三鹿集团最基本的职责之一、然而,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定。
其生产线未能有效监控和控制乳制品的质量,导致产品中出现了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其次是信息披露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没有向消费者充分披露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情况。
该公司未向公众和监管机构提供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真实信息,这导致公众信任的丧失,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三鹿集团还存在监管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检验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和通报三鹿奶粉中的有害物质。
监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和审查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和约束措施。
最后,三鹿内部控制问题还涉及内部管理体系。
三鹿集团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
企业高层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不够严格,对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三鹿集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员工在各种利益驱使下,放任了质量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揭示了企业在质量控制、信息披露、监管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个案例教会我们,企业不仅应该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应该重视信息的透明度和揭示,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内部管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保护自身的利益。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
2008年9月1日,卫生部公布由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再次强调了食品安 全监管和食品卫生许可监管的职责分工。 2008年9月9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当 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 2008年9月11日,上午,三鹿称奶粉仍旧合格;晚间,三鹿承认7000吨奶粉受到污 染;。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有类 似案例发生。当天,卫生部提醒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 被贴上封条。 2008年9月12-18日,正式处理三鹿事件。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被拘,石家庄市委 副书记、副市长和三名局长被免职。 2008年9月12日,联合调查组确认“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 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同日,石家庄市政府宣布,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 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但 三鹿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收集,处理和传达相关信息, 也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更没有积极主动向社会披露信息。早 在2008年3月三鹿集团就已经接到消费者的投诉,6月份反映的人越来越多, 但直到2008年8月2日,三鹿集团才将相关信息上报给石家庄市政府。这种信 息与沟通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毒奶粉的危害后果。
“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食品行业是公认的高风险领域。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 疑是原料奶的采购质量。我国乳品加工厂一般没有自己的奶源,主要采用 的原奶采购模式,就是“奶农——奶站——乳企”,三鹿集团也不例外。 但这种模式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且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 而我国的奶站建设基本没有门槛,也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及监督部门。那 样,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 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而在蒙牛、 伊利等标杆企业的竞争压力之下,在激烈的原奶争夺战中,三鹿集团采购 环节的质量控制弱化,最终酿成了毒奶粉事件。
用管理学知识分析三鹿毒奶粉和强生毒泰诺事件
用管理学知识分析三鹿毒奶粉和强生毒泰诺事件我认为主要的因素有计划、管理和决策。
首先是计划。
计划就是在预见未来的基础上组织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筹划和安排,以保证组织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三鹿和强生两个事件中,很明显地看出了三鹿集团在计划这一方面没有做好,当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次危机,于是瞒骗媒体的追问,没有做出即使的处理。
可见,企业发展的计划包括对危机处理的方案和后续不就方法对企业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其次是管理。
管理师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三鹿毒奶粉和强生毒泰诺事件的发生,都说明两个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三鹿是在奶源的收购方面,而强生是在药片的生产过程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企业应该从自身内部出发寻找原因,在收购环节和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应该对这两个层面的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甚至做出处理,还应该重新拟定不同的收购线和生产线,以保证后续的产品质量。
最后是决策。
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际目标,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决策的不同,对企业的未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鹿集团面对毒奶粉事件,采取的是逃避责任的态度,当他接到患儿家属的投诉,过了4各月才开始调查,这4个月里,仍在不断生产毒奶粉,甚至还向社会保证产品质量没有问题。
强生集团发现有人因服用“泰诺”中毒身亡时间后,积极与警方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回收毒泰诺。
这两个集团两种不同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态度,给两个集团带来了不同的命运,三鹿集团面临破产和巨额债务,强生则在短短时间内挽回损失并重新占领大本分市场,可见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倘若三鹿集团早就制定好了面对类似危机的处理方案,那么也不至于有更多的毒奶粉危害婴儿的安全,倘若三鹿集团在收购奶源的时候不贪图小利,科学检查奶源的安全性,也就不会有毒奶粉的出现,倘若三鹿集团在面临毒奶粉事件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以人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位重,集团的信誉也不会一扫而空,企业也不会面临破产。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 案例分析
– 117151班 2-201-3
• • • •
2016/3/18
苏芳 冯苏婉 李沁瑶 韩娇宁 秦洁 王梦兰 邢倩倩 周思思
曾经的光辉
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 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 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企业先后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 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 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 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 入同比增长16.5%,利税同比增长9.6%。 三鹿集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三鹿奶粉产销量连 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 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 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 荣誉称号。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 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7年 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 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 市、自治区。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 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经 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 07亿元。
国家:国家质检总局是中国 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各项工 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 息相关,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检工作,事关 中国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案例分析——探究“三鹿奶粉事件”学院:商学院班级:会计102小组成员:时间:2011/6/23~2011/6/26联系方式:管理学案例研究案例:三鹿奶粉事件石家庄三鹿集团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殊荣,奶粉产销量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后,乳品科研制造能力达世界水准。
三鹿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质量检测被视为行业标杆。
然而,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辉煌的企业爆出了令人发指的三鹿奶粉事件。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曝光的整个过程。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9月12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副省长咸辉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解放军第一医院看望、慰问该院收治的肾结石患儿。
●9月12日晚,截止当天早晨7点,石家庄警方已经传唤了78名嫌疑人员。
易网财经编辑从三鹿品牌总监处得到确认,8月5日就通知各地经营商,三鹿3月至8月5日之间生产的产品受到污染,停售加优系列产品,并且秘密召回,但未公之于众。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9月1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带领有关司局领导及专家飞抵兰州,针对我省有关三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展开专题调研。
●9月15日,卫生部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对服用奶粉而患结石的患儿实施免费治疗。
当日下午,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岭下午再河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读了致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向因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的患儿及家属道歉。
道歉信强调外部原因,仍然没有对自己内部问题反省。
●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
●9月16日,石家庄三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文华被免职。
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生产的副市长张发旺、石家庄畜牧水产局局长孙仁虎也被免职。
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张毅,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志国也被免去党内外职务。
●9月17日,河北省委决定免去冀纯堂石家庄市长、市副委书记的职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立即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停止对其国建免检产品资格的宣传,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刷的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
●9月19日,卫生部组建的专家组分赴河北、甘肃等七省,指导当地对患儿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病要求确保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9月2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河北省,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看望三例婴幼儿奶粉事件中患病儿童,病考察患儿救治工作和奶制品市场情况。
●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医院、社区和商场,看望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患病的儿童,了解救治情况和奶制品市场。
●9月22日,免去吴显国同志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同意接受李长江同志引咎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长职务的请求。
●截止到9月21日8时,各地报告因食用幼儿奶粉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共有12892人,其中死亡3人(甘肃2人、浙江1人),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
●随着事件逐渐大白于天下,社会各界愤怒的问责声四起,从三鹿集团到石家庄市、到河北省、到中央质检总局大大小小的官员和犯罪嫌疑人纷纷被刑事拘留、免职或引咎辞职。
●10月27日,三元股份首次正式承认正与三鹿进行并购谈判。
●10月31日,经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净资产-2.01亿元,已资不抵债。
●12月2日,曾是三鹿集团最大液态奶生产基地的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贝兰德乳业有限公司。
●12月8日,三元股份公告称,其董事会已经批准了《关于在河北石家庄成立子公司的议案》。
三元股份以现金出资人民币500万元,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
●12月13日前后,三鹿二厂开工复产,这是三元在“托管”模式下,启动生产的首个厂区。
此后传出消息,三鹿集团的七家非核心企业已陆续开工生产,但全部更名。
●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
●12月下旬,债权人石家庄商业银行和平西路支行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对债务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12月23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12月24日,三鹿集团收到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民事裁定书,一切工作正在按法律程序进行。
三鹿将由法院指定的管理人(三鹿商贸公司)来管理,管理人将对三鹿资产进行拍卖,然后偿还给债权人。
这一过程将在六个月内完成。
●12月24日,河北石家庄市政府、三鹿集团选取20多个代理商代表,到三鹿集团商谈,最终三鹿与代理商达成还款意向。
●12月25日,三元回应三鹿破产:重组方案调整须董事会决定。
●12月26日—31日,法院将审查债权人申请。
●12月26日,清算工作组已进驻三鹿。
●12月26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张玉军、张彦章非法制售三聚氰胺案。
无极县人民法院、赵县人民法院、行唐县人民法院分别开庭审理了张合社、张太珍以及杨京敏、谷国平生产、销售有毒食品三案。
●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被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庭审持续14小时。
●1月22日,三鹿系列刑事案件,分别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无极县人民法院等4个基层法院一审宣判。
田文华被判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7411万元。
另悉,这批宣判的三鹿系列刑事案件中,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的被告人高俊杰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缓,被告人张彦章、薛建忠以同样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
其他15名被告人各获二年至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2月1日提起上诉,田文华提出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上诉人不构成指控所涉罪名。
●2月12日,石家庄中院召集举行了石家庄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鹿集团)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法院合意庭宣读了三鹿集团破产民事裁定书(下称裁定书),三鹿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残条件,依法宣布破产。
●3月4日上午10时,三鹿集团部分资产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拍卖,北京三元集团以6.165亿元人民币成功拍得三鹿。
三鹿集团,一个苦心经营了近半个世纪、2007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在中国乳业中有着巨大影响的民族品牌就此轰然倒塌。
案例分析一、原因分析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通过调查反思,这一事件之所以发生,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直接原因:一是小农散养的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
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是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
为追求利润,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是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
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食品工业与安全题之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8 个月的时间里未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结果给消费者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害。
四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要追求利润,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都十分重视。
三鹿集团的产品质量控制形同虚设,落实不够,漏洞很多。
五是社会监督软弱无力。
从“三鹿奶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外部的监管几乎没有。
担负食品质量主要监管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反而给三鹿集团公司颁发了免检证书,放弃了外部监管。
六是政府处置不力、报告不及时。
目前,我国还没有从国家的层面制定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存在明显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权责不明等问题,同时又缺乏一个权威主体负责所有的食品安全执法。
二、三鹿集团的应对措施三鹿集团面对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造成许多儿童患病、肾衰竭甚至死亡这一事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堵”住消费者的嘴:2008年5月20日,一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揭露在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5月31日上午,三鹿集团的温州地区总经理找到该网友的家,拿出一份“确认书”,答应给他市场价约2500元左右的三鹿产品,但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删除先前发在网上的涉及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帖子。
2对上级部门隐瞒实情:作为中外合资企业,外方要求三鹿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并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然而,三鹿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原奶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等手段,将“三鹿”与“肾结石”的关联封杀于无形。
3 造假获得“质量安全”:9月11日,三鹿集团称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标准均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
不过事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局从未接受过三鹿集团的委托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