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课堂权威解读
褪尽铅华,建构语文“真学课堂”
褪尽铅华,建构语文“真学课堂”作者:苏磊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6期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学,这样的课堂教师占据主要的位置,学生参与较少。
真学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法的语文课堂,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简化教学形式,用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构筑真学的语文课堂。
真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教师要努力拉近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角色互换的活动中,让学生先围绕某些问题展开自主探究,而后尝试当“小老师”,通过学讲的方式将自己探究到的知识点展现出来。
在学生学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尝试说出一些自己的新发现。
学习《晏子使楚》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角色互换的方式学习,争当小老师,说说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晏子采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件事情,最后获得了怎样的结果。
如有一名学生在学讲的过程中先讲述了晏子遇到的问题,晏子提出自己最不中用,所以被派到了下等国来。
此外,学生还提出从晏子的话语中能总结出一些成语,如“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并提出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人多。
另一名学生在学讲的过程中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出晏子回答楚王的话语,并总结出晏子的性格特点,认为晏子具有爱国的精神,同时遇到事情十分冷静、勇敢,能体现出自己的胆识,从其话语中能感受到足够的分量和底气。
每一名学生学讲的方式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学讲方式都展现出他们自己对文章的了解。
角色互换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要有创见,尝试说出别的同学没有想到的问题。
角色互换的活动让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成为真学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公。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分享知识,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体会更为深刻。
这样不仅有助于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文,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展开自主阅读活动。
浅析“真学课堂”策略的实施
浅析“真学课堂”策略的实施作者:沈建峰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7期江苏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小学(457136822)沈建峰[摘要]“真学课堂”是如东县提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真学课堂”以“先学后教、先练后评、先生后师”为原则,以“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为基本要求。
“真学课堂”策略的实施,应从教师角色任务、充分的自主先学、有效的互助合作、适度的课堂练习以及行政引领和推进等方面进行推进。
[关键词]真学课堂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1-006为了扭转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多,学生参与少”以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等局面,如东县提出构建“真学课堂”的主张。
“真学课堂”以“先学后教、先练后评、先生后师”为原则,以“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为基本要求。
“真学课堂”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学”营造氛围、提供空间、搭建平台、适时指导,为学生的“学”提质增值。
如东县提出的“真学课堂”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明确教师角色任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力改革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学习空间;学会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评价者;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使课堂出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多向交流的局面。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给学生听,而是设计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握学生学习过程的节奏,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合理安排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找准哪些问题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不论教师扮演何种角色,其主要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同时使学生能在互助活动中展现自我,发挥个人所长。
也谈互助学习与“真学课堂”
也谈互助学习与“真学课堂”作者:陆湘云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5年第01期[摘要]“真学课堂”包括真教、真学、互动三个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想法变为行为,将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互助学习真学课堂真教[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7何为“真学课堂”?“真学课堂”就是教师真教、学生真学的课堂。
怎样的课堂才是“真学课堂”呢?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考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课堂,才是“真学课堂”。
下面本人就《这儿真好》一课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真学课堂”——真教真教,就是教师的讲授不做假,有针对性、启发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一个“实”字,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不讲,不做花架子。
课文《这儿真好》的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住在荒岛上的小熊很孤单。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荒岛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孤单”这个词也很抽象。
在教学这部分时,本着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一年级的学情,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请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们读明白了什么。
(学生能基本上说出小熊住在荒岛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荒岛”一词。
)师:荒岛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心目中的荒岛的样子。
)师:(出示荒岛图片)小熊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孤零零的)谁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学生练读之后,教师进行适度的评价。
)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刚才的图画。
(教师范读并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这样由词到句,由直观到抽象,由读到悟,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读书,知道怎样才能把书读透,达到了“真教”的目的。
二、“真学课堂”——真学真学,就是学生真思、真练、真会。
课标指出:要设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的舞台。
小学数学真学课堂的打造
小学数学真学课堂的打造作者:施玉贤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年第07期摘要:小学数学真学课堂的打造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问题情境、师生共学、真实评价、课外延展外推都是着眼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真学课堂需要注意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真学课堂;主动参与只有学生真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才能称之为真学课堂,笔者从小学数学这一学科视角具体阐述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真学课堂具体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建设。
一、情境激发主动参与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对学生具有启发性与吸引力的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中。
1. 创建真实情境数学发展的需要大多源自生活,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征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学生体会到问题研究的价值与客观需要。
例如,笔者在“周长”这一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就把学生带出了教室,使学生能够亲自去感受学校花坛、操场这些真实而熟悉的情境并直观认识“周长”这一概念。
问题1:大家能找到哪些不同的图形啊?问题2:你觉得要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可以采取哪些办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图形并对图形周长的获得办法产生兴趣,有的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脚步来测量周长,但也很快意识到这一方法不够准确,因此产生了测量长度工具的需要,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卷尺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提问。
问题3:你们是怎样测量的呢?学生的注意力被很好地从课堂牵引向了现实,又从现实生活的场景问题中转向了数学,学生积极思考的状态很快显现出来,投身于浓厚探索学习中的学生学习效率也高很多。
2. 创建模拟情境每一个情境都让学生亲临现场实践与感受当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模拟出来引进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同样能够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提高。
例如,笔者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就结合了学生生活中常常经历的买东西这一行为进行了情境的模拟,学生在“我来经商”的模拟情境中很快爆发出了令人惊喜的参与积极性。
也谈互助学习与“真学课堂”-精品文档
也谈互助学习与“真学课堂”何为“真学课堂”?“真学课堂”就是教师真教、学生真学的课堂。
怎样的课堂才是“真学课堂”呢?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考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课堂,才是“真学课堂”。
下面本人就《这儿真好》一课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真学课堂”――真教真教,就是教师的讲授不做假,有针对性、启发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一个“实”字,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不讲,不做花架子。
课文《这儿真好》的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住在荒岛上的小熊很孤单。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荒岛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孤单”这个词也很抽象。
在教学这部分时,本着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一年级的学情,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请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们读明白了什么。
(学生能基本上说出小熊住在荒岛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荒岛”一词。
)师:荒岛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心目中的荒岛的样子。
)师:(出示荒岛图片)小熊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孤零零的)谁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学生练读之后,教师进行适度的评价。
)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刚才的图画。
(教师范读并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这样由词到句,由直观到抽象,由读到悟,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读书,知道怎样才能把书读透,达到了“真教”的目的。
二、“真学课堂”――真学真学,就是学生真思、真练、真会。
课标指出:要设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的舞台。
第二部分写云儿提醒小熊种树。
这部分内容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小熊明白了,它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蕴藏着诸多的生发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小熊明白什么?(小熊明白只有种树,才能找到朋友。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课件:“小熊明白了……”(指名读)师:请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细细地想,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我理解的真学课堂 徐希建
我理解的语文真学课堂徐希建关于在全县开展和推进的“真学课堂”,我们教师都已经认真学习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以求解读“真学课堂的”的内涵,来与自身的经验和积累结合起来,走一条“真学课堂”的个性之路。
我在学习实践“真学课堂”的同时,把“真学课堂”的操作要义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初中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对于语文的“真学课堂”有一些浅薄的认识,可与大家一起探讨。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真学课堂”也提出学生需有效先学,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先学”就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文本,且必须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深入的探究课文,形成个性的理解,对课堂的生成有积极的意义。
在教授新课季羡林大师的《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前,我安排了一堂课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适当提出先学的要求,要求学生最少读三遍课文,提出疑问,写下感悟。
通过学生的不断深入的读,学生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比如:季羡林老先生认为自己是“没出息的人”怎么理解?真的是没出息吗?还有幽径“悲剧”就是古藤萝被砍的“悲剧”吗?等等这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认知,也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奠定很好的基础。
“真学课堂”提倡的就是“真”阅读,语文的基本素养也是阅读,只有做到“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才有“真学课堂”。
在真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更显重要。
一篇经典的课文,需要不断深入地阅读,才能明其义;一堂好的语文课,也应该是书声琅琅、“百家争鸣”的情状。
在《幽径悲剧》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有默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让读贯穿整堂课,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情感。
在读古藤萝哭泣的部分,先有一名朗读好的学生读,师再指导,然后再读,读得很投入,赢得了全班学生的掌声,也带动了课堂的氛围,然后再小组读,最后全班读,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是作者季羡林老先生在为古藤萝的悲惨遭遇而哭泣,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建构真学课堂,让初中生物教学更精彩
建构真学课堂,让初中生物教学更精彩作者:潘亮亮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1年第08期“真学课堂”顾名思义是指“真正学习的课堂”,然而,在以往的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多采用“师讲生听”的教育形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割裂,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生物知识,很难自主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索,也很难直接为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让教师了解教学的效果。
所以,为了打造真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知识,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生物课程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强化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参与感,以便学生在自主预习、自主探索和自主讨论中,走进生物的世界,逐步增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一、巧借现代资源,实现真正自学课前预习环节是一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环节,通过预习的过程,学生能够对生物知识有自己的理解,从而带着自己的思考,更快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但是,在之前的生物课程中,学生能够依靠的预习资源较为简单,只有教材等抽象性较强的文字材料,以至于学生的预习效果较差,学生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预习之中。
而随着现代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在目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预习视频,丰富学生的预习途径,以便学生在观看动态、灵动的视频中,真正地实现自学,提高预习的品质。
例如,在《植物体的组成》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资源,为学生制作预习的视频,让学生在灵动资源的支持下,真正地完成预习的活动,促进真学课堂的构建。
透过对教材的解读,我们能够明确“组成植物体的各个器官”“植物体各个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随后,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由易到难地安排各个知识的出现次序,并结合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长,对预习视频的总体时长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预习需求。
在预习视频制作好后,教师将其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浏览视频、翻阅课本中,迅速地理解植物体各个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真学课堂”形成三要素
“真学课堂”形成三要素作者:周慧来源:《教育》2015年第51期摘要: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还要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同时让学生学会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真学课堂”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潜在热情,从而自主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真学课堂逻辑思维自主学习“真学课堂”的目的是让教师通过有效、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知识,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真学课堂”最重要的目标是启迪学生,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无限探索欲望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将课堂提问设计得富有新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应合理设计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有效手段启发学生,接着提出确切问题,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最后设计完整的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还能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扩展。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如何巧妙设计问题,以便促进“真学课堂”的形成。
注意分寸,实现有效启发“真学课堂”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思考,还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所以,教师要注意设计问题的分寸,从而实现有效启发。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注意设计问题的分寸,就是在有深度的前提下,又能使学生思维受到启发。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并不是指这个问题有多难,而是指教师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先了解教学大纲,指导本节数学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并且知晓学生对已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设计问题所讲究的分寸,是指问题的设计应因人而异,不能过难,让优等生觉得索然无味;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差等生无从思考;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提问,从而使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加入思考问题的行列中来,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真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真学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式。
所谓真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真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以下是我对真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真学课堂教学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真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实践与体验真学课堂教学注重实践与体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参与。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真学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注重过程评价真学课堂教学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真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进步。
“真学课堂”实现英语真教育
“真学课堂”实现英语真教育作者:沈丽佳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09期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深化,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展露出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也有了新的要求。
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纳入“真学”标准,提出了“真学课堂”理念,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让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真学课堂”理念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英语真教育的重要根基。
一、营造氛围,调动参与热情营造浓烈的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是“真学课堂”教学提倡的内容,也是“真学课堂”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如创设情境、运用音乐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将会更加显著。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8 Happy New Year!”时,教师可对教室进行装扮,将窗户贴上窗花,教室挂上彩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室的布置和装扮中。
学生一边进行装扮,教师一边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Do you know 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回答:“Spring Festival is really a wonderful festival.”浓郁的节日氛围会让学生对这个节日有着特殊的感觉,教室的装扮也会让学生感觉到仿佛进入了春节的气氛之中。
这样的环境能调动学生对春节的回忆,让学生的脑海中涌现出春节中有趣的事情,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以此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此外,很多不同的节日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契机,借助节日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则会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有动力,也让学生成为节日的焦点。
氛围的营造带给学生更强的学习推动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能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情感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
浅议小学数学“真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真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作者:何洁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11期小学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在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极具影响性的作用,是未来学习乃至个人发展的基础。
小学数学是三大主要课程之一,其重要程度众所皆知,与未来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成绩分数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课堂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的教学十分关键。
近些年来,由于新课标的不断革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有很多难点和问题需要解决。
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才有可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小学生总体的数学水平。
现阶段,我国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课堂的教学改革,还是深度的探究课堂,都在其中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方式的出现结合了当下的教育背景与实际状况,与不断进行转变的改革潮流以及群众诉求相贴合。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假学习、伪学习等现象。
即使教学理论一直坚持“学生立场”,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学生学习受到限制、学生主体缺位等现象。
因此,如何能让学生们做到“真学”,打破原有的教学认知以及解决在实践中走入的误区,是现阶段迫切需要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
预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真实情景的构建数学源于我们生活中的需求,所以,我们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也一定要考虑到所构建的情境的真实程度,进而使学生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问题研究的价值性以及客观性。
比如,在给学生们解释周长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使学生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暂时离开教室,转换到学校的操场,给学生们创建一个熟悉且真实的情境;同时,提出的问题以及讨论的内容要真实,并且是学生可参与的。
教师可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找到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量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呢?”因为图形是学生们自己找到的,所以他们在学习周长的过程中会有更加积极主动探索的热情。
“真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真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作者:熊淑婷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1期摘要:本文“真学课堂”理念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怎样提升“真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真学课堂”是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程度的催化剂。
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真学课堂” 初中英语夯实基础提升水平“真学”概念是教育方法中的新概念,其以“先学后教、先练后评、先生后师”为主要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有一定目标和计划的学习指导,让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教学中夯实自己的英语学习基础,并通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来提升自己英语应用水平,为其今后更加具有难度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1]一、重视课堂引导,夯实学生基础尽管最近的教学方法遍地开花,但是学生还是离不开在课堂上的听讲环节,这是每个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必然阶段。
在初中英语的“真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可以以引导的方式来代替,可以使学生更快地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所在,解开心中的疑惑,实现了对学生的先学后教的教学目标。
因此,笔者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在自学能力培养中牢固地掌握自己的基础知识。
[2]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单元知识时,学生们由于都是刚刚小升初不久,对于英语难度增加都有点不太适应。
为了让学生们有效地夯实自己的基础,培养其自主思考的能力,我在课堂上的讲解中重视对学生们基础知识的引导,借此对每个新单词都力求让学生更好地读准发音、记住写法。
对于“Do you like ?”的句式用法,我会让学生通过反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学们,大家都想一想你们会在Do you like ?后面增加什么水果?”通过学生们的踊跃发言,使其在表达中记住了这个句式的使用方法,并且更加熟练应用。
每个学生的回答后,我会对其进行简短的评价,如“Very good!”等,让学生增加了一定的自信心。
“真学”课堂下解读情境教学法
“真学”课堂下解读情境教学法作者:姜琴琴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17年第12期【摘要】“真学”课堂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原有认知,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民主、平等、有趣的学习环境,营造师生间自然吸引、彼此感动的和谐氛围。
在“真学”课堂下,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如何有效诠释情境教学法呢?【关键词】“真学”课堂情境教学同题异构近期,在笔者参加的一次教研活动上,教师采用同题异构的方式对译林版《英语》4B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Story time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展示(以下简称A、B教师),诠释了“真学”课堂下情境教学在语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灵活导入情境,激发语言习得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真学”课堂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原有认知,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民主、平等、有趣的学习环境。
两位教师根据“真学”课堂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情境导入,为文本语言的习得铺垫基础。
以下是两位教师的导入设计:A教师T: Boys and girls, are you happy today?Let’s say a rhyme Nice clothes, OK?T:It’s a nice rhyme, right?There are four kinds of clothes in the rhyme. What are they?T: Today I take more clothes for you. Look, is this a skirt?No,it’s a dr ess. (老师贴图片新授指读,并把dress写在黑板上)B教师Look and Say (出现文本情境:Fancy dress party)T:First let’s enjoy some pictures about fancy dress party. Do you like it? Where are they?S:They’re at the party.T: What clothes should we prepare for the party? Our old friends Helen, Mike, Su Yang and Su Hai are at the party too.【分析】 A教师以含有旧知内容的儿歌情境导入,节奏欢快,朗朗上口,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已学过的衣服类单词,而且为新知的学习铺垫了基础,自然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词汇,为学生语言的习得渲染了浓厚的氛围。
“真学课堂”的“学”与“教”
“真学课堂”的“学”与“教”作者:赵建华来源:《师道·教研》2019年第06期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的合作、质疑、表达和思考推动教学的进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真学”中取得“获得感”呢?下面就以笔者执教的“最小公倍数”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聚焦核心问题数学地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课开始,教师以一个游戏引入:(1)以1开始报数,数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以1开始报数,数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师:游戏做完了,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几个同学起立了两次。
师:他们为什么起立了两次呢?众生:(齐声地)因为他们报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
12和24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那我们该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众生:(齐声地)公倍数。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呢?生:最大公倍数 ; 最小公倍数。
(同学们的答案不尽相同)师:我听到了两种声音,那到底是最大公倍数还是最小公倍数。
生:最小公倍数。
(这时候有些同学意识到了误区,立刻改正)师:为什么不是最大公倍数?(装作不解的反问)生:因为两个数没有最大公倍数。
(一个学生敏锐的回答)师:为什么没有最大公倍数?(赵老师紧追其问)生:自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他们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学生得意的笑着回答)师:哈哈,真是太好了孩子们。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走近今天的学习。
(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或者是最想研究什么?生1:可不可以用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来学习求最小公倍数。
生2: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生3:公倍数和公因数有什么不同?课前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自主的学习状态。
在本节课中,笔者以一个报数的小游戏作为“导火索”让学生基于既有的知识库,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对比、联想、迁移的思维过程的外现,一方面是对旧知的回顾,另一方面也是对新知的推测,由旧知引出新知主动建构知识框架。
“真学课堂”下小组合作的问题生成和有效性探究
“真学课堂”下小组合作的问题生成和有效性探究作者:蔡建华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作用,注重问题探究的有效生成和高效性,从而打造“真学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真学课堂” 问题生成【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31-02“真学课堂”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在小组内深度探究,通过自主学习查找问题、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化教学模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打造“真学课堂”,应当将小组合作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课堂的生动活泼,如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应当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的内容。
笔者认为,在打造“真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突破要点,抓好学习载体、学习线索、学习流程三个方面;要紧扣要点,将小组合作中的问题作为重要抓手,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最终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设置探究提纲,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引领在打造“真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和相对应的探究提纲,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这一过程中,问题的生成与探究提纲的设置保持一致,教师所提出的探究提纲,就是结合教学目标生成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和引导。
例如,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笔者专门针对教学目标设置了一组探究提纲,引导学生分析消费者权益有哪些;结合所投影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路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谈一谈自己在这一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收获。
这样的一组探究提纲,既高度浓缩了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又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探索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
真学课堂,让小学数学学习更具有有效性
真学课堂,让小学数学学习更具有有效性作者:黄秀梅来源:《天津教育·上》2021年第09期【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养成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学习习惯,不断突破自我,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学习,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关键词】小学数学;真学课堂;自主;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5-0073-02Real Learning Classroom Make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More Effective(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n the North Shore of Meizhou Bay,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HUANG Xiumei【Abstract】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2011 Edition)"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develop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dependent inquiry learning habit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and constantly break through themselves and form problem-solving thinking skills. Teachers should play an active guiding role in the thinking process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truly master and accumulat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hrough their own learning.【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Real learning classroom; Autonomy; Thinking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课堂学习的形式灵活多变,而且要让教学的内容具有深度。
高中语文真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真学课堂的几点思考作者:李忻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1期摘要:纵观近年的课堂模式的改变,无论是高效课堂,还是真学课堂。
无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学生的表现来说,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何为“真学”?教师怎样真的教,学生怎样真的学,如果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去教,学生为了考试去学,这种真学课堂到最后还是假的真学,因为它并没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目的,学生还是被限制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培养出的学生还只是考试的能手。
缺乏生活的语文课堂,其实都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提“高效课堂”,“真学课堂”其实是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向课堂要效率,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真正从课堂上学到知识。
在“高效真学“引领下,本人所在地域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尝试,“灵动”课堂,“生动”“活力”课堂等等。
本人参加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教研活动,听了各种模式的“真学课堂”的示范课,从中获得不少收获,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课堂在语文这门学科上,“真学课堂”这样的提法总让人感觉有点不恰切。
因为一个语文学得好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在语文课上听出来的。
语文即生活,语文好的人往往是那些喜爱阅读、关注生活、感情细腻、想象丰富、有灵性的学生。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
”他们广泛地读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经常阅读经典作品,培养了自己的语感;兴趣丰富多样,在体验中丰富着自身的情感;积极地参加活动,学会了观察、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
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写文章如同生活。
”可见,学语文不只是从课堂来。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学语文是很难实现的。
我们的学生囿于象牙塔中,失去对时间的主宰,要想真正学好语文是很难的,这是今天语文的现状和悲哀。
二、关于教师(一)教师要不要“讲”“真学课堂”,要求把课堂成为学生学的乐园,而不再是教的乐园,每课必让学生进行有效先学,一般性疑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由教师进行服务性的学习辅导。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真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真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作者:马中慧来源:《学周刊》2021年第33期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国内外教学界中广泛研究的课题内容。
真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对象,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物理学习需求与进度,科学设定教学方案,借助于探究性的物理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物理研究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来构建物理真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为师生之间共同构建真学物理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真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011-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21.33.005构建初中物理真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借助于初中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物理素材,努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感知探究物理知识的趣味化与成就感,把新的物理知识纳入物理知识体系中,实现新物理知识与原有物理知识的融合,学生从中能够探究更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让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成为初中生自主构建物理知识的活动,借助于物理真学课堂,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物理学科素养。
一、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地认为自己是物理课堂中的“中心”和“权威”,让学生听从或按照自己的命令展开学习行动,自己牢牢地占据着物理课堂教学的主导权,致使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既无法提高学习质量,还会让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无法构建理想化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二)缺乏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要重视学科核心素养,以此作为物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重要导向,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完全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设定物理教学方案与计划,却忽视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只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科学观念、学习态度、探究能力,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真学:让小语教学真正发生
真学:让小语教学真正发生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
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
所谓“真学”就是指学习不能有半点的虚假,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否则学生的学就无法真正展开。
在现今的小语课堂上,存在着一种学生看似在学习,其实并没有真正沉浸其中的现象,学生的学习仅仅是随着教师的步伐随意摆动,根本没有真正沉下心来“真学”,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那么,统编教材背景下,基于学生的“真学”的小语教学该如何实施呢?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引导学生“真阅读”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基本的途径。
“真阅读”是相对于“伪阅读”而言的,它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发展与成就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真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描述之精美,语言文字内涵的深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阅读体验。
如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中,这是一篇隐含着对祖父深深的怀念的文章,文章语言富有诗意,短句较多,节奏明快,干脆利落,寄情于景。
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具有情感浓烈的句子或者让学生对作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对于学生体会文本情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只有让学生真正沉浸在阅读中,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让文本描写的内容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
教学时,教师就要为学生留足大量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在读中感受作者童年的自由与快乐,在读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并在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在读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真切体会文本流露的情感。
阅读是学生体会文本情感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真阅读,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情感有真切的感受与体会,教师应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为学生留足充足的朗读与体会时间,让学生真正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与理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自身阅读能力的真正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学课堂”的特点(或要求)。
(一)先学后教
教学应安排学生独立、完整、充分的自主学习。
“先学”具有超前性、独立性、差异性,“后教”具有针对性、参与性、开放性。
“先学”的超前性表现在既可以课前先学,也可以课堂先学;“后教”的参与性表现在师生共同破解教学难点,“后教”也应表现为“先生后师”。
“先学后教”已经上升为教学必须遵行的规律、规则,而不是可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二)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科学确定教学起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准确发现学生先学中的问题是关键。
课前教师要善于分析好学情,批阅好学生先学时完成的导学案、思考题,及时发现问题;课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情,观察学生先学时的状态、文本笔记上的标注,随时调整教学思路。
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以学定教”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原则,教师必须调整传统的教学思路,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真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
(三)限时讲授
十几年前的有效教学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然而扪心自问,我们还不能百分百的老师及百分百的课堂做到这一点。
所以,教师严格控制课堂讲授,力求少讲、精讲,杜绝“告诉式”讲授,杜绝长时间讲授。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讲授,注重讲授的针对性、启发性。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讲授时间每堂课一般不超过20分钟,高中一般不超过25分钟,教师连续讲授时间不超过5分钟。
(四)合作学习
科学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创设氛围,提供平台。
制订契合本校本学科的学习小组评价方案,鼓励生生合作。
教师要提高指导合作学习的能力,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及时化解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座位设置,因校而异,要更多地关注小组合作的内在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习惯,发挥跨组合作(这应该是小组合作的扩展)、师生合作的学习优势。
(五)踊跃展示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规范、大声、完整、清晰地表达,主动、积极地展示。
要制定学生课堂表达展示的基本规范、班级公约,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平台、电子白板等途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营造宽松包容的教学氛围,鼓励质疑,真诚对话,深化、活化学习内容的掌握。
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踊跃展示的能力、意识,进而发展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
“真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分学生表现(70分)与教师素质(30分)两部分,从分数的比例来看,遵循了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这一理念。
学生表现:
1.有效先学(有独立、充分而又不影响学生探究欲望的先学环节)10分
先学应该是独立的学习,并给以充分的时间;先学内容必须不是直接告知式的,不会影响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愿。
2.独立思考(学生有较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能交流)10分
很多老师课堂上喜欢让学生多次齐答,久而久之会让多数滥竽充数的学生散失思考的动力。
3.适当合作(小组活动有组织、有机制、有展示、有评价、有效果)10分
这里的机制应该指小组成员的关系,说直了就是内部分工。
4.主动交流(学生主动讲、大声讲、讲清楚、讲全面)10分
让学生讲全面,应该是课堂发言很需要培养的方面。
5.大胆质疑(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10分
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最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
6.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老师、同学的引导和表述)10分
7.达成率高(设计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10分
教师素质:
1.善于引导(适时适度引导、杜绝灌输包办)5分
2.充分激励(激励机制完备、表扬鼓励恰当)5分
3.功底扎实(教学设计科学、内容准确无误)5分
4.语言生动(语言形象简练、教态自然大方)5分
5.板书合理(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美观)5分
6.媒体恰当(媒体选用恰当、教具使用娴熟)5分
语文课程目标包括的五个具体内容,语文课程的功能。
1.积累•整合
2.感受•鉴赏
3.思考•领悟
4.应用•拓展
5.发现•创新
厚江先生的讲座给了我们启示:“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回归本色语文,学会判断与调整,本色为人,本色为师,本色为教,千万不能陷入邯郸学步的泥淖!正所谓:独坐纷乱世,取舍两不厌。
我们尊重专家学者广泛而刻苦的阅读积累,深刻而挑剔的批判思维,大胆而激进的表达欲望,但我们决不按部就班,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