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服装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男童装:
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在具体形制上尽量避免欧美军服 的影响,侧重于苏联军服风格,军官戴大壳帽,士兵戴船形帽,军服领 式。武装带系扎等明显接近苏联军服款式。海军则是标准的国际型,因 为水兵服特别好看,于是童装中曾长时间模仿,并泛称位“海军服”。 其它陆、空军服基本上百姓不穿。三步曲
鸦片战争后旗袍
清早期旗袍
2019/12/22
民国后旗袍
旗袍走向世界
2019/12/22
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
经 济 现 象 ?
2019/12/22
中山装的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 进行服制改革,把中山装 定为男子礼服之一,再加 上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 穿着,举国崇尚,蔚为风 尚。
服饰文化渗透在人们的 生活之中。一定时代的 服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技 术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 会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真所谓“管 中窥豹”,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服饰发展状况, 就能够看出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
寻求人类服饰艺术发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影 响与相互融合的演变规律,由此更加有效地 推动人类文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青松岭
2019/12/22
青松岭讲述北方某山区青松岭生产大队,年轻姑娘 “秀梅”和几个年轻人热心学习赶车但遭遇重重困难, 并在大生产当中维护群众利益,反对投机倒把的故事。
但同时,这部电影也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偏见,比如 2019/12/22 犯罪分子是属于逃亡的富农分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料的 花色品种增多,“的确良”的缺点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透气 性差、化纤品对人皮肤有刺激性等。 特别是随着现在一些彩棉布料、纳 米布料的出现,“的确良”更是渐 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只剩下了 各种……军装 和人民的麻布 (有的人都没衣服穿呢……)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列宁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 流 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 成为革命“时装” 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 着中山装。 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 之一 (包括某些领导……)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
从灰蓝到五彩缤纷 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中国“洋装”
土布:多采用全棉织造 而成,手工纺纱,稍显 粗糙 洋布:从国外进来的用 机器织的平纹布被称作 洋布 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 其利已薄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新派人士欢迎 二三十年代学生装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 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
近代服饰演变
• 清代服装
• 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 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 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 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 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 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 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 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呈 封闭式盒状体,因此形象 肃穆庄重,清高不凡,而 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 来飘逸的塔形衣冠。
•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 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 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当时 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 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 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 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 的变化也较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改良旗袍不断时装化,不断创新并越来 越凸显女性身材的线条,由于现代通信 工具的发展和人员流动的频繁,旗袍的 款式、色彩等流行周期变得相当短。 其他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也都较大,有 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 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 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 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
蓝布大褂 上衣下裙
民国时期,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 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 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 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 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 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 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 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裙是乡间 男女的普遍装束。
20世纪五十年代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工农装流行—体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
近现代服装
• • • •
重点难点: 1 新文化与旧文化的相互矛盾在哪里 2 中山装的形制特点有哪些 3 新文化形式下的男服主要有几种配套形 式?与着装者身份有何关系? • 4 女服有何重大改变?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第一节 概述
• 1911年的辛亥革命 • 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 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 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 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文明新装高领窄袖长袄彩绣高领长袄旗袍清末满族妇女服装样式大襟长袖旗袍二十世纪初期的样式高领中袖旗袍二十年代中期的样式曲襟长袖旗袍二十年代末期的样式无袖前开衩紧身长旗衬垫肩装袖旗袍新旗袍综述近代服饰文化的转折点是在已经形成中国特有的民族统一起来的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服饰文化改革了民间服饰民俗形成了新的近现代服饰文化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 三纲五常、六纪文化受到冲击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第一纪诸父,即父亲叔伯这一辈; 第二纪兄弟; 第三纪诸舅,即母亲这一系; 第四纪族人,即自己家族里的一批人; 第五纪师长和朋友,此乃六纪。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期服装的基本类型
• 1、美国人发明了人造丝 人造丝来源有石油和生物,源自生物的人 造丝称为再生纤维。 • 2、西方服饰流入中国—洋服。 • 3、旗袍的变化,从旗人的衣服—新旗袍。 • 4、中山装对清朝服饰的冲击
4袋 / 无袋褶
•1925-1927年,演进成现代式样
•款式
– – – – – – – 对称西式结构, 翻领, 4袋 国之四维 上2小袋,倒山形笔架式袋盖—尊重知识(分子) 下两大袋,琴式 衣襟5纽 民国5权分立 3袖纽 三民主义
精华资料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近代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一一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这种裤子穿起来很方便,裤袋也可放置随身携带的必需品。
此外,裤袋的腰部打褶,裤管翻脚也有异于其他服装,成为中山装的特色之一。
孙中山亲自设制了新服装,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穿着。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壁,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析等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4、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中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5、晚清普通女子的装着宽松肥大,遮盖了女子的曲线,接触西式服装后,人们的审美观重大变化,女性服饰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式服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6、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
7、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的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蓝黑白成为服饰的主要颜色;
8、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暖向穿的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服饰的演变可追溯到汉朝,2000多年来服饰革新的变化一直沿着历史的洪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及近代穿衣史的演变中,中国的服饰以变化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近现代服饰。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服饰形象以衣服为主,采用重衫和轻衫搭配。
其中,重衫用厚实的布料制成,轻衫则用薄薄的布料制成。
重衫有各种“衣”的称呼,如“腰衣”,“头衣”,“衣衫”,“大衣”,“袍子”等,而轻衫则有“衣裳”,“长袄”,“短袖”,“短衫”等。
此外,礼服还有“簪子”,“鹤凤簪”,“麒麟簪”,“凤毛簪”,“凤凰簪”,“龙凤簪”,“凤鸟簪”,“鹤凤簪”等,用来凸显衣着身份高贵的特性。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朝服装穿衣风格保留了汉朝的一些传统,但也有一些变化。
它的服饰以衣裳为主,采取两件上衣和双件下衣的搭配,其中,上衣有五件:大衣,腰衣,头衣,短衣,袖衣;下衣有双件:袍子和裤子。
此外,唐朝的服装还有一种袖子长衫,用来搭配袖子长裤,以凸显个人的高贵特性。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宋朝的服装风格大体上保留了唐朝的风格,但也有一些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
20世纪20年代梳妆女子
穿短袄套裙的妇女(传世图照)
民国男性服饰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 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 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 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 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 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 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 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 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 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 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 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个 人的政治宣言,独立各省很 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 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 “剪辫子”立刻成为“革新” 的标志。一时间,剪辫子成 了一股浪潮,这从当时坊间 流传一句笑谈可以窥得一二 一一“不剪发不算革命。并 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 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 书。”中国人留辫子的历史 折腾了三百多年,到此终于 落下了帷幕。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 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 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 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 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 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 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 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 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 国的理念。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 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 延续。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背带式工装裤
• 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与之 相配的,一般是圆顶有前檐工 作帽、胶底布鞋、布鞋多为手 工制作。另外,前后挂胶、以 草绿色帆布为面,橡胶为底的 “胶鞋”,因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穿用而得名“解放鞋”,成 为这一时期城镇民众广为使用 和喜欢的鞋型 。
西
翻起,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成为与中、西服皆
服
可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
革
履
、
礼
帽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学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生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装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中西合璧——中山装
• 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 路易·威登进驻中国,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 明你跟时尚无缘。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 “爱玛仕”、“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趋 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迷你裙、 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们的服饰日益 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一种开放的精神与 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道:“几年或十几年前, 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 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 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近代中国女性服饰的变化一、湘绣服湘绣服,传统湖南省的家饰服饰,并受到大部分华语文化圈的欢迎,因其既美丽又有纹理而被很多其他文化圈的女性推崇和把玩。
湘绣服的制作,多由绣师母子俩一同协作完成,缝制的布料多为当地的锦绣或丝绸,缝纫手法既美观又考究,而且显示出丰富的民族风情。
湘绣服的色彩有着一些特殊的历史意涵,体现着当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钟爱。
二、长衫加蓬裙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变化。
在19世纪,普遍会见西方式的礼服,这种服装由里衬加上外套长袍,外边加上裙子,被称为“长衫加蓬裙”。
它以民族服饰元素搭配,大衣长袍花痴藤,又为西方服饰修饰,上衣布料用印花,边缘使用米簇,大衣口袋加上格纹及褶边,堆叠状的蓬裙自然扩展。
三、锦服20世纪初,中国古典服饰发生巨大转变,从就湘绣服及长衫加蓬裙发展到锦服。
锦服﹝Chi-koi绣锦﹞通常是一件口袋装饰的无领宽松服装,多以竹编、丝绸及其它装饰品为装饰,穿着锦服的女性看起来也更时尚灵动。
20世纪50至60年代,锦服受到传统服装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新潮元素份量,模仿出蓬裙大衣领子,宽松装饰,以灵动细节设计,展现女性优雅和力量,受到更多人的推崇。
四、长袍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式服装出现了一些改良的类型,如长袍,它紧贴身着,宽松的下摆搭配金属丝绸,或湖流纹,纽扣等装饰品,同时,穿着长袍能使你的气质更加显著,把传统服饰也融入于当代时尚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总结从湘绣服,到长衫加蓬裙,再到锦服,以及长袍,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每一种服饰都有其文化传统的内涵,代表着细致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服饰,不但包含文化传统,又带来时尚潮流,使传统服饰更新,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中国传统服饰王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近代服装变迁
中国近代服装变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而服装作为一种礼仪标志,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
服装,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映像,它有时会成为守旧传统的堡垒,有时会成为革命势力的旗帜,抑或两者交锋的导火线。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很容易发现,社会形态的变革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类服装的衍化。
反过来,服装的变化又会加速人们变革社会形态的决心。
人们常这样形容中国近现代的服装,说是宛如一个服装博览会,前清的、民国的、西洋的、东洋的、国民党的、共产党的,代表着各种思想与文化的服装尽在这百年之中。
近代以来,一些有志于改革的人从这种传统理念出发来提倡变革。
如康有为为了给他的变法寻找社会基础,不止一次地上书,提出中国“守旧者固结甚深,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足见服装对造就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影响之深。
在物资匮乏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穿新衣对普通人来说一直都是一种奢侈。
举国陷入了买布凭证的年代,要积攒够做一件新衣裳所需的布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那时候,计划生育还未普及——一个家庭少则一、两个孩子,多则达到六、七个孩子。
因此,为做一件新衣裳,父母亲们都会在心里及早提前算计一番,并对子女进行一次排队。
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一件新衣裳,今年老大穿了,明年老二穿,后年老三穿……在父母的心里,孩子大了,心眼也开了,知道“臭美”了,就要穿得尽量体面些,小屁孩就不一样了,懵懵懂懂,只要能吃饱穿暖,就会忘乎所以,衣裳新与旧就显得微不足道,根本顾不上样式过时不过时,大小合身不合身。
于是,在一个家里,老大孩子总是责任和干活最多,但也往往是穿新衣裳机会最多的一个。
然而,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却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以至于打补丁在农村一些妇女中也成了一门很吃香的手艺。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三民主义: 民主、民 权、民生
民
清 代
国 时 期
旗 袍
改 良 的
旗
袍
五 十 年 代 列 宁 装 、 布 吉 拉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特征:中西合璧, 新旧羼杂
女装:旗袍的改良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 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衣领为翻领封 闭式,显示严 谨治国的理念
耻
共和理念: 平等、自 由、博爱
廉
胸前五颗纽扣代 表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
察五权分立。
义
袋盖为倒 笔架 寓意 以文治国
列宁装 绿军装
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 求个性解放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服
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
革
履
、
礼
帽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学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生 装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中西合璧——中山装
21世纪——个性、品牌
复古装、环保、 中性、嘻哈、韩 式、混搭.... ....
• 在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 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 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 最典型的形象,可以参照日本电视剧 《东京爱情故事》中赤名莉香的打扮。 成熟、高雅、简洁,一方面用色厉内荏 的直线条的职业装,来武装自己的自信, 显得干练与精神;同时她们也在用穿的 性感内衣衬托她们的女人味,服饰业传 递着温情个性的信息。
上族女性套装班
——意气风发,抬头挺胸 我不是第一,但我是唯一。
中西合璧——旗袍
短袄和马甲合二而一。此为民国 新旗袍的最初款式 1926年
30年代
北伐前盛行的旗袍马甲
内穿倒大袖短袄, 外套无袖长马甲
宋 美 龄
1933年,6件精致的旗袍被送往美国芝加 哥,中国服饰第一次走进了世博会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表演摄人 心魄。她随剧情所换的三十多套旗袍 也让所有人目眩神迷。人人都说她是 专为旗袍而生的女子,高昂的颈项, 优美的脊梁,以及纤纤细腰。那种与 生俱来的高贵与冷漠,让所有的欧洲 人相信,中国女人的风情大概就是这 个样子。
50年代的列宁装
• 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 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 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 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历史:中国服装发展史
历史:中国服装发展史
中国服装发展史
引言
中国服装发展历史悠久,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
本文将对中国服装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分为以下几个章节。
一、古代服装
1.早期服装:介绍中国古代人们最早的服装形式,如兽皮、树皮和草裙等。
2.商周时期:探讨商周时期服装的特点,如礼服、腰带和箭袋等。
3.秦汉时期:讨论秦汉时期服装的演变,包括华丽的宫廷服饰和一般民众的服饰。
4.魏晋南北朝时期: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的风格变化,从一统的汉族服饰到多元化的服饰文化。
5.唐宋时期:介绍唐宋时期的服装流行趋势,如宽袍大袖的汉服和细褶裙的女性服装等。
二、明清时期
1.明代服装:描述明代服装的特点,如襦裙、香囊和发髻等。
2.清代服装:探讨清代服装的演变,包括宫廷服饰的规定以及庶民的服装趋势。
三、近现代服装
1.鸦片战争前:介绍鸦片战争前的服装风格和影响,如西方服饰的引入和穿襟风的流行等。
2.民国时期:描述民国时期的服装变化,包括男女装的演变和西式服饰的推崇。
3.新中国成立后:探讨新中国成立后的服装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服装的提倡和少数民族服饰的保护。
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读者参考:
1.图片素材:包括古代服装和近现代服装的图片。
2.文献引用:列出本文档所参考的文献资料的详细信息。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文化遗产保护法:指中国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服装。
2.知识产权法:指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涉及服装设计和品牌保护。
3.民法通则:指中国的民法基本法规,涵盖了民事关系等法律事务。
全文结束。
中国的服饰历史和时尚发展
中国的服饰历史和时尚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的服饰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而时尚发展则是近代的产物。
本文将从服饰历史和时尚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服饰文化。
一、服饰历史1. 古代时期在古代时期,中国的服饰主要分为男装和女装两大类。
男装以衣、裤、鞋为主,女装则包括上衣、裙子、鞋子等。
古代的服饰注重礼仪和身份的象征,不同的阶层和地位有着不同的着装规范。
例如,皇帝穿着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士人则穿着文人服饰,彰显其学识和品位。
2.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中国的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的服饰元素逐渐融入中国的服饰中。
例如,元代时期的服饰中出现了腰带、外套等西方元素,使得中国的服饰更加多样化。
3. 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国的服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服饰开始受到西方时尚的影响。
西装、连衣裙等西式服饰逐渐流行起来,成为时尚的代表。
同时,中国传统服饰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重新的关注和发展,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二、时尚发展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的时尚发展一直以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主题。
在服饰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时尚作品。
例如,设计师可以在传统的旗袍上加入现代的剪裁和图案,使得旗袍焕发出新的魅力。
2.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时尚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中国的服装品牌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中国的时尚设计师也开始在国际时装周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为中国的时尚发展赢得了更多的声誉。
3. 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时尚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的时尚产业也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使用环保材料和工艺,推出环保时尚产品。
同时,中国的时尚品牌也开始倡导可持续消费,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的服饰产品。
中国近代史
清代——清代女装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 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 、雍正 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 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 ,衣服 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 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 ;到晚 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 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 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 “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 头),穿“花盆底”旗鞋。至 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 ,长期 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 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 仿用。
清代——满族服装
清王朝时,以暴 力手段推行剃发 易服,按满族习 俗统一男子服饰。 顺治九年 (1652),钦定 《服色肩舆条例》 颁行,从此废除 了浓厚汉民族色 彩的冠冕衣裳。
清 朝 服 饰
清代——满族服装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 长袍马褂。官帽与前 朝截然不同 ,凡军 士、差役以上军政人 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 纬帽,按冬夏季节有 暖帽、凉帽之分,还 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 颜色、质料的“顶 子”,帽后拖一束孔 雀翎。
பைடு நூலகம்
近现代瓷器工艺品
瓷器品种极大的 丰富,制瓷工艺 日臻成熟,制瓷 技法日益提高, 制瓷工艺水平达 到了历史高峰。
近现代瓷器工艺品
瓷器不仅供国内各 阶层人士使用,而 且远渡重洋,销往 亚洲、非洲、欧洲 等不少国家和地区。 其中以青花、五彩 瓷器外销数量较 多。
民 国 瓷 器 粉 彩 开 光 人 物 图 双 耳 瓶
清代女装
近代服饰
现代服饰 (1912年以来) 辛亥革命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中华 民族的服饰进入 了新时代。
近代服饰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 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 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 统的袍、衫、袄、裤、 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 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 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中国近现代服饰
军便服: 找不到军装的红卫兵买军绿色的
制服,通称为军便服。虽然不正规, 但穿上之后也很神气,暗示着着装者 出身。
现代旗袍发展及特色
• 现代旗袍特征
•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 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 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 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 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 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的 国际化流行
日 本 女 星
滨 崎 步
颇具争议的 改良旗袍
美式军靴及狩猎装
•20世纪50年代
服
装 发
•20世纪60至70年代
展
史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 代
•20世纪90年代
童装——花布棉袄
(
1.新款中山装
时 代
男子服饰
背
2.衬衫
景
1.布拉吉连衣裙
)
女子服饰
2.列宁装
影视作品——《桥》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 步阶段,人民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全社会流行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于实用、结 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年 代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 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一 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革命的热情激 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 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 争相效法,随后社会更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 西服改成中山装或军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 美习惯和特定的民族服装。中山装和旗
袍展现了我们中国民族服装强大的生命 力和艺术感染力。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盛行列宁装。 • 六七十年代又开始了绿色军装的盛行。
•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行业呈现了风 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的特 点,各色服装开始流行。
• 西装逐渐成为人们在正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的正 装。
• 喇叭裤、牛仔裤、休闲装等多变、时髦、 表现人体美的服装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潮 流,迅速得到人们的认可。
•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 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 善。
•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 下裳制
• 在战国时期,诞生了短衣、长裤和 革靴设计的胡服。
•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 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 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
• 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 套陆军制服改成便装,由此诞生了最早 的中山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