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思想观点 万物的本原(世界观) 天理是 宇宙万 物的本 原 把天理和伦理 道德直接联系 起来 求理的方法(认识论) 达普遍天理
• (2015· 海南高考· 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 “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 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儒学资深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的不足(自身缺陷): 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 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 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 治。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二、程朱理学
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 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 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吸收改造释道哲理,进 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明理学了。宋明理学这种吸收、 改造和批判主要表现在:它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理 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炼汞烧铅四十年,
至今犹在药炉前。
—高骈
三教相互影响和融合(了解)
(1)儒教:魏晋玄学强调“以无为本”,认为“有”产 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 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汉初黄老思想 所讲的“无为”,着重讲统治术;玄学所说的“无为”, 重点在讲处世术。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 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 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玄学是披着道 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心 主义思想,成为士族地主的意识形态。
导入
两汉
隋唐
宋元明 五代十国 应战
三国两晋南北朝
佛、道
挑战
儒学
第3 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 时期儒学的发展。
理学的含义
道 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 学体系。 儒(根本) 目的
三大特征:注重思辨、回归原典、治国与修身想结合。
5、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 纲常的需要。
6、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 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 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 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 (2)佛教:佛教自传入中国起,就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 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 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 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 家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 是降魔,统一了出家与入世的关系。 • (3)道教:晋朝人葛洪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来,提出道 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北朝寇 谦之按照封建伦理观念制定了一套教义,他还袭用佛教轮回转生思 想,用“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欺骗恫吓人民。刘宋的陆静修 依据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吸收佛教仪式,编制了新的道教斋戒仪 式。齐梁时的陶弘景,制造出“仙亦有等级千亿”的理论,为封建 等级制度辩护。
3、唐朝韩愈等掀起复兴儒学运动。——可能性
面对佛教和道教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儒学大师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 出要复兴儒学。他们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积极援佛入儒与援道入儒。 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所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 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 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先王之道传承系统)”之先河,所有 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 “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 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 经由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程氏二兄弟)为代表的理学 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朱子可以说正式实现。
4、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 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 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商品经济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伴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 —西北大学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
1、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 教的挑战。——必要性 表现:三教合一、三教并行
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 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后来梁武帝数次“舍身”同 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 《西游记》虽然以唐僧西去取经为主线,以儒释道三教的矛盾斗争 为论述基调,但作者始终是以“利益”的笔触去评价这场三界“战 争”,他既没有弘扬佛法,也没有排斥儒道,而是取“利益”之交 集,达三教之共存。体现了吴承恩“三教合一,三教并流”的思想 主张。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儒学自身来看,儒学正统地位为何 会受到佛、道的冲击?
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宇宙自然和人生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是佛、道思 想的优势。加之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开始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儒学是面向现世的,但它在思辩性 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儒学 在创立之初,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 教条。孟子和荀子对人性作了论证, 但不够充分。董仲舒涉及到了世界 本原问题,但他的理论带有很强的 迷信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